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9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观风险:样态、逻辑与化解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建 姚燕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2,共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模拟人类思维、感知人类价值观的特性,以及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价值观风险。作为价值观的量化生产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观风险包括原生性价值观风险、继生性价值观风险和并发性价值观风...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模拟人类思维、感知人类价值观的特性,以及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价值观风险。作为价值观的量化生产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观风险包括原生性价值观风险、继生性价值观风险和并发性价值观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观风险,是由技术与价值相互塑造的技术逻辑、资本与价值动态失衡的资本逻辑和主体与客体相互错位的人本逻辑等三重逻辑所引发的。在实践中,可通过以技术制约技术、以理论引领技术、以制度规制技术和以人本调适技术等多种途径,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观风险,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价值观风险 技术逻辑 资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建军 特尼格尔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再一次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命题。这就要求我们持续深化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研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再一次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命题。这就要求我们持续深化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研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深刻的内涵。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必然要求,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挺膺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全面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着力探索文明培育机制、用心打造文化滋养机制、持续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理想信念教育 常态化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联机制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其昂 张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范畴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基础关系。借助结构分析方法、行动者视角以及知识社会学分析视角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联机制的概念结构,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联机制的运作逻辑。社会结构通过总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范畴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基础关系。借助结构分析方法、行动者视角以及知识社会学分析视角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联机制的概念结构,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联机制的运作逻辑。社会结构通过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进入个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并作为思维对象储存其中从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个体行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个体行动者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下生成个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经过融合沉淀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导。跨越宏观与微观的鸿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联机制,能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行动 关联机制 社会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形成的历史场域、内容向度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治文 张元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抗日救亡背景下,革命战争胜利不仅需要军事支撑,也需要文艺协助。国统区、沦陷区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由于思想准备不足,未将文艺运动和革命运动完全结合起来助力革命战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以文艺为切入口,紧... 抗日救亡背景下,革命战争胜利不仅需要军事支撑,也需要文艺协助。国统区、沦陷区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由于思想准备不足,未将文艺运动和革命运动完全结合起来助力革命战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以文艺为切入口,紧扣“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人”这两个根本问题,通过系统阐释革命文艺的“指导思想”“领导核心”“根本立场”“发展方向”和“最终任务”,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认同,建构起了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消解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精英心理,实现了对知识分子“有机化”改造,促使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和革命化转向。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汇聚起了磅礴之力,也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供了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领导权 知识分子有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数字党建的媒介动能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5
作者 樊帅领 王习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以数字技术提升高校党建媒介动能,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应然举措。高校数字党建要明晰政治仪式、影像视频、沉浸场景等媒介动能及其叙事机理,推动目标驱动和价值引领相协同,推进安全预警前置和... 以数字技术提升高校党建媒介动能,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应然举措。高校数字党建要明晰政治仪式、影像视频、沉浸场景等媒介动能及其叙事机理,推动目标驱动和价值引领相协同,推进安全预警前置和功能融合汇聚相贯通,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系统迭代升级相融合,使数字技术这一媒介动能变量成为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以主体韬养演绎“有意识”的媒介赋能主导,以符号涵养强化“非形态”的媒介叙事隐喻,以信仰滋养夯实“系统化”的媒介动能笃行,优化数字党建媒介动能进路。以数字基座驱动跨媒介耦合,以数字化胜任力协同强化媒介动能,以范式共生推动媒介动能系统化集束,推动高校数字党建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数字党建 媒介动能 实践进路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思政引领力:高校加强思政课建设路径探赜 被引量:2
6
作者 米丽艳 杨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5,共6页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要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要重视和加强思政课建设。于高校思政课而言,思政引领力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政治导向力、思想指导力、价值塑造力和文化引导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是...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要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要重视和加强思政课建设。于高校思政课而言,思政引领力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政治导向力、思想指导力、价值塑造力和文化引导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抓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满足智能传播时代学生成才成长需求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提升思政引领力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需从增强教师引领能力、唤醒学生主体自觉、突出内容教法创新、创设智能育人情境等方面着手,打造思政引领力生成的主体优势,压实思政引领力生成的受众基础,把握思政引领力生成的正确导向,营造思政引领力生成的科技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 思政引领力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逻辑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永颜 邢子怡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校史作为一部立德树人生动的“教科书”,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所在。校史中展现的矢志报国的情感、教书育人的情怀与进取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等,是对大学校史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刻诠释。对于继承发扬优秀校史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史作为一部立德树人生动的“教科书”,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所在。校史中展现的矢志报国的情感、教书育人的情怀与进取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等,是对大学校史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刻诠释。对于继承发扬优秀校史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遵循大学精神是灵魂纽带、办学成果是实践典范、杰出校友是人才资源、校史故事是智慧矿藏的内在逻辑,以学校为牵头单位制定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规划,以教师为主导提升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以学生为主体增强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以校史研究为基石铸就课程思政特色建设,切实提升大学校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史 文化育人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方法创新的三重向度
8
作者 徐国亮 刘佩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敏锐洞察力和理论创新力将文化建设置于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新时代党领导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立足新时代,应从传统与未来、理论与实践、民族与世界三重向度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方法创新的内在理路,在以...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敏锐洞察力和理论创新力将文化建设置于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新时代党领导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立足新时代,应从传统与未来、理论与实践、民族与世界三重向度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方法创新的内在理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具体来说,传统—未来之维,强调紧紧站住守正基点,牢牢把握变革要点,在守正创新中开启范式革命;理论—实践之维,兼具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在理实相融中指向文化繁荣;民族—世界之维,致力突破民族空间,开拓全球空间,于内外交互中着力双向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方法 守正创新 “两个结合”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
9
作者 田鹏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当我们走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当我们走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深处,对中国现代化的过去、现在、未来,从而对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全球南方现代化开展深度比较研究后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史过程”,而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自觉设计、自觉规划、自觉创造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我们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社会工程的实践智慧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工程 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小事:思想政治教育之“事”维度探析
10
作者 张彦 李佳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1,共7页
“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展开方式。“关键小事”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以其“关键”标识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节点,以其“小事”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场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小事”的重要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宏观与微观目标、... “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展开方式。“关键小事”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以其“关键”标识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节点,以其“小事”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场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小事”的重要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宏观与微观目标、事与时空人物各要素、正当性和有效性等各种关系的协调上,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大视野”“大叙事”和“大进步”的影响上。善用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小事”,应当更加注重主体自觉意识的养成,在多方共同参与中提升“事”的“温度”,兼顾“事”间及“事”中的各种关系,不断以“关键小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小事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的审视与优化
11
作者 潘建红 姚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思政课智慧课堂是数字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新形态,它兼具现实互动与虚拟互动的优势和特点。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创设教学焦点、保持互相关注、激发情感能量、形成情感连带是思政课智慧课堂师生互动仪式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教师应通过找准... 思政课智慧课堂是数字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新形态,它兼具现实互动与虚拟互动的优势和特点。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创设教学焦点、保持互相关注、激发情感能量、形成情感连带是思政课智慧课堂师生互动仪式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教师应通过找准教学焦点、引发“共同关注”,加强课堂管理、营造“持久关注”环境,丰富教学情境,深化“情感共享”,有效利用互动信息、强化“仪式结果”,实现高阶有效教学互动,提升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智慧课堂 教学互动 互动仪式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色家书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12
作者 秦立海 孙春惠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红色家书作为一种极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革命史料和思想文本,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家”“国”“人民”“人类”的情感认同。它既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以家人、家事、家乡为情感寄托的重家情怀,又映... 红色家书作为一种极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革命史料和思想文本,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家”“国”“人民”“人类”的情感认同。它既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以家人、家事、家乡为情感寄托的重家情怀,又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救国抱负、坚定的戍国决心与殷切的建国热忱;既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初心使命,又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以人类进步、世界大同为崇高理想的气度格局。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红色基因库,红色家书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一路走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图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家庭为基点、以国家为核心、以人民为主体、以天下为己任的深沉浓厚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红色家书 家国情怀 红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的话语体系建构:演进、逻辑与价值
13
作者 唐国平 陈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标识性话语。作为改革开放内涵的延展,其话语演进以“全面改革”“深化改革”为话语基础,在历经语义突破后于新时代真正实现话语集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标识性话语。作为改革开放内涵的延展,其话语演进以“全面改革”“深化改革”为话语基础,在历经语义突破后于新时代真正实现话语集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严密的逻辑理路建构起了涵盖价值话语、认识话语、方法话语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话语体系。回答了新时代“改革何为?何为改革?以何改革?”的时代性课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这一话语体系的建构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话语体系,还在实践中为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话语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生活维度
14
作者 张懿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不仅重视人的创造性活动,也重视人之生命的生存活动和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把实践当成人的生存之道,而是深切地关心着现实的人的生命,关心以人的生物形式为基础的生存、享受、发展、价值等多重需求。立足实... 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不仅重视人的创造性活动,也重视人之生命的生存活动和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把实践当成人的生存之道,而是深切地关心着现实的人的生命,关心以人的生物形式为基础的生存、享受、发展、价值等多重需求。立足实践不能没有生活的维度,必须扎根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生活本身是一个不断丰富、延展着的社会历史性的生成过程,因而“生活”概念也具有不断变化发展的内涵。“现实的人”对生活存在着需要、满足着需要、再生着需要,“美好生活需要”勾画的生活图景,不仅强调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关注人们生活层次的跃迁,体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创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生命 生存 生活的层次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形态演进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15
作者 李忠汉 王文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探索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在场形态立足于...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探索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在场形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正确认识和应对资本的两重性,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积极因素有机结合,推动形成了“五位一体”全面协调的整体性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形态主要表征为在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在场—发展”形态之间具有前后相继、递进发展的逻辑关系,书写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形态演进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作风看党性是改进作风的重要着眼点
16
作者 韩喜平 朱禹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好坏和执政能力的高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好坏和执政能力的高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实现重塑,开创了新时代作风建设新局面。新征程上,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持之以恒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找准加强改进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一以贯之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附近”为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定位、价值与路径
17
作者 代玉启 韩译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附近”是一个融合空间方位、社会关系和情感联结维度的概念。以“附近”为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研究者找准“宏观”社会版图中的“微观”思政坐标、展开介于“常人”和“自己”之间的自发探索、实现由“功能性”转向“生态... “附近”是一个融合空间方位、社会关系和情感联结维度的概念。以“附近”为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研究者找准“宏观”社会版图中的“微观”思政坐标、展开介于“常人”和“自己”之间的自发探索、实现由“功能性”转向“生态性”的理念升维。以“附近”为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灵活性、开放性与生动性具有重要价值,需要研究者做好面向“附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准备、打造基于“附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和实现立足“附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同时也应注意“附近”视角在时代环境的冲击、主体感知的差异、研究资源的同质和知识整合的难度等方面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附近”为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样态检视与实践进路
18
作者 张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高校党组织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政治要求,是实现高校高质量党建的关键所在,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础保障,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推进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有... 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高校党组织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政治要求,是实现高校高质量党建的关键所在,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础保障,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推进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提供了关键的思想指南,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百年历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新格局初成提供了重要的实然条件。当前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仍需面对宏观国家制度、中观组织情境和微观人才群体等三方面限度,需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营造党建氛围、精细人才选配、强化培养锻炼及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来予以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务干部 队伍建设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积极变革、潜在风险及其应对
19
作者 赵癸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人机互驯打造知识生产新引擎、以人机对话构建知识学习新模式,驱动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含“智”量,释放技术红利成为新智能助手、加速技术迭代催生新摩尔效应,引发大学生学风教育基础的变革、内容的革芯和手段的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人机互驯打造知识生产新引擎、以人机对话构建知识学习新模式,驱动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含“智”量,释放技术红利成为新智能助手、加速技术迭代催生新摩尔效应,引发大学生学风教育基础的变革、内容的革芯和手段的革新,推动了学风教育积极变革。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面临架构偏狭的教育目标失衡、人机倒置的教育主体暗转、道德冲击的学术诚信危机、算法黑箱的教育技术漏洞等问题,滋生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多重潜在风险。为此,需恪守扬长补短、以人为本、诚信为先、算法透明的基本原则,以三维目标纠正教育目标失衡、以人机共生巩固教育主体地位、以自律他律筑牢学术规范底线、以AI发展弥补算法技术漏洞,坚守使命担当,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合理嵌入大学生学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风教育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内容·实践: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的三维解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岚 靳玉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历史主动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对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积极立足育人主阵地,不断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提升大学... 历史主动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对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积极立足育人主阵地,不断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提升大学生历史自觉,增强大学生历史担当。在实践路径方面,高校要系统完善历史主动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机制保障”的实践策略,全面推进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为党和国家培育勇于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历史主动精神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