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1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新型人机关系的社会临场感 被引量:1
1
作者 翁智刚 陈潇潇 +1 位作者 张小妹 张琚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62,共17页
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SP)又称社会存在,是一种与他人在一起的共在感。社会临场感作为面向新型人机关系态度形成机制的经典与主流中介变量,亟待对多学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构建。本文以人机关系演进为背景... 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SP)又称社会存在,是一种与他人在一起的共在感。社会临场感作为面向新型人机关系态度形成机制的经典与主流中介变量,亟待对多学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构建。本文以人机关系演进为背景,从人与计算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和人与机器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的历史视角对社会临场的概念内涵与适用边界进行界定。再以拟人化为前置变量,个体因素为调节变量,认知、情感、行为的态度为结果变量,构建了以社会临场感为中介变量的整合性理论框架,解构面向新型人机关系的心理机制。最后,对人机关系调整与机器社会心理、社会临场感的概念内涵外延的扩展、拟人化与社会临场感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关系 社会临场感 拟人化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科学进展》2024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2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38,共2页
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共有489名专家完成了910篇次的审稿工作,编委会和编辑部热忱感谢审稿专家们的倾情奉献和对本刊的大力支持。以下是审稿专家名单(姓名后的数字为审稿篇次)。
关键词 审稿专家 审稿工作 篇次 心理科学进展 编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5年心理学期刊
3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月刊,定价40元。邮发代号:82-12《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双月刊,定价30元。邮发代号:4-317《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月刊,定价40元。... 《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月刊,定价40元。邮发代号:82-12《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双月刊,定价30元。邮发代号:4-317《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月刊,定价40元。邮发代号:2-938《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双月刊,定价20元。邮发代号:2-913《心理与行为研究》,天津师范大学主办,双月刊,邮发代号:6-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为什么会拖延?基于多模态多组学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瑶 王雪珂 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36,共17页
拖延是一种跨文化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行为,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情绪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尽管已有文献对于拖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对其成因的全面理解仍有待深入。本文从多模态... 拖延是一种跨文化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行为,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情绪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尽管已有文献对于拖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对其成因的全面理解仍有待深入。本文从多模态多组学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拖延的认知机制、神经基础、遗传基础和可能的代谢、微生物组学基础,并基于此构建了一个整合认知−神经−遗传−微生物−代谢的多模态多组学理论框架,旨在系统阐释拖延产生背后的复杂机制,为理解拖延的发生与形成提供更全面的视角。未来研究应丰富拖延的分子遗传学、代谢与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多模态多组学的联合分析,并从发展视角深化拖延的发生与形成机制,以实现对拖延的早期识别、早期预防和精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延 多模态多组学 认知−神经−遗传−微生物−代谢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机器学习技术的阈下抑郁神经生理机制及干预
5
作者 刘永进 杨雪 +6 位作者 杜欣欣 嵇文麒 臧寅垠 官锐园 宋森 钱铭怡 牟文婷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7-904,共18页
抑郁症是阻碍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阈下抑郁是抑郁发病前期重要阶段,探究其神经生理机制及动态发展规律有助于预测抑郁发病和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突破既往将抑郁视为静态单一诊断结果的局限,本文基于复杂动力系统理论,通过多时程多... 抑郁症是阻碍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阈下抑郁是抑郁发病前期重要阶段,探究其神经生理机制及动态发展规律有助于预测抑郁发病和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突破既往将抑郁视为静态单一诊断结果的局限,本文基于复杂动力系统理论,通过多时程多模态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阈下抑郁症状与神经生理特征之间的密切关联及关键预测因子。其次,通过纵向追踪及神经动力学网络模型探查吸引子状态及其对随后抑郁发病和特征转化的预测。最后,探索认知行为疗法对阈下抑郁的预防性干预效果以及吸引子状态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用以解析阈下抑郁的神经生物学独特性,并为抑郁症早期识别和精准预防的方法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抑郁 吸引子状态 认知行为疗法 预防性干预 多模态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如何影响元认知?——基于认知模型和神经机制的探讨
6
作者 程晓荣 仇式明 +1 位作者 定险峰 范炤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8,共14页
动作与元认知是认知加工的重要环节。元认知体现个体对认知过程的表征、监控与调控;动作则是输出内部认知加工,尤其是决策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动作的各个方面(如反应速度、反应强度、反应顺序、反应冲突及反应观察等)均影响元认... 动作与元认知是认知加工的重要环节。元认知体现个体对认知过程的表征、监控与调控;动作则是输出内部认知加工,尤其是决策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动作的各个方面(如反应速度、反应强度、反应顺序、反应冲突及反应观察等)均影响元认知。从认知模型角度,元认知的决策后模型较好地适用于解释动作影响元认知的相关实验证据。该类模型认为用于元认知评估的信息(元认知证据)与用于知觉判断的信息(知觉证据)不同但相关,并分别侧重于层级加工、贝叶斯计算、信心增效等方面。从神经机制角度,动作与知觉信息可能通过以额叶皮层为核心的脑网络整合,依托β振荡和α抑制等电生理机制,在注意调控下形成元认知。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动作改变元认知的边界条件、信心反映的真实含义,以及特殊人群的元认知表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 元认知 知觉判断 信心评估 认知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语具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元分析的证据
7
作者 李莹 翟一惠 +4 位作者 郝守彬 戴雅杏 马晓博 李甜甜 王悦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1233,I0015,I0016,共15页
二语具身效应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探讨,但并未形成一致结论。为进一步明确二语具身效应的加工和影响机制,本研究整合二语具身学习的相关研究,并从学习者特征和语言特征两个维度探究二... 二语具身效应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探讨,但并未形成一致结论。为进一步明确二语具身效应的加工和影响机制,本研究整合二语具身学习的相关研究,并从学习者特征和语言特征两个维度探究二语具身效应的影响因素,最终对60篇文献(186个效应量, 2520个被试)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二语学习和加工中存在具身效应,总效应量显著(Hedges’g=0.34,p<0.001);二语熟练度和语言距离对二语具身效应具有调节作用,且二语熟练度和语义内容对二语具身效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基于当前研究发现,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二语具身效应的作用机制,以及学习者因素和语言因素对二语具身效应的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学习 具身认知 元分析 学习者因素 语言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影响的元分析——工作自主性和心理脱离的中介作用
8
作者 李虎 李建国 +1 位作者 曾磊 苏凌洁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24,I0001-I0003,共17页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发展,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Work Connectivity Behavior After-hours,简称WCBA)日益普遍且影响复杂。本研究基于71篇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1)WCBA既会通过工作自主性对工作−家庭平衡和任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又会通过...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发展,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Work Connectivity Behavior After-hours,简称WCBA)日益普遍且影响复杂。本研究基于71篇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1)WCBA既会通过工作自主性对工作−家庭平衡和任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又会通过心理脱离对工作−家庭平衡和任务绩效产生负向影响;(2)相较于心理脱离的负向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在WCBA与任务绩效之间的正向中介作用更强;相较于工作自主性的正向中介作用,心理脱离在WCBA与工作−家庭平衡之间的负向中介作用更强。本研究厘清了WCBA在家庭领域和工作领域差异化影响的中间机制,对工作−家庭边界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更新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 工作−家庭平衡 任务绩效 资源保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下的第三方惩罚:心理与脑网络机制
9
作者 李厅 王迣 +1 位作者 罗跃嘉 封春亮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6-1046,共11页
第三方惩罚指的是当违规事件与自身利益无关时,第三方个体牺牲自我利益去惩罚违规者的行为。近年的研究提示,不确定性作为社会环境中一个重要且普遍存在的特征,可能是影响第三方惩罚执行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不确定性如何影响... 第三方惩罚指的是当违规事件与自身利益无关时,第三方个体牺牲自我利益去惩罚违规者的行为。近年的研究提示,不确定性作为社会环境中一个重要且普遍存在的特征,可能是影响第三方惩罚执行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不确定性如何影响第三方惩罚及其认知与脑机制。本研究拟结合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等跨学科技术,采用复杂脑网络前沿分析方法,(1)系统考察违规结果不确定性和违规意图不确定性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脑网络机制;(2)进一步探索不确定性驱使人们第三方惩罚行为改变的不同动机。本研究的成果不仅有助于从大尺度脑网络的整合角度加深对不确定性影响第三方惩罚机制的理解,还能为助推第三方规范维护行为等社会治理问题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惩罚 不确定性 公平 规范维护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合作的决策机制与助推策略:时间折扣和社会折扣整合的理论视角
10
作者 李爱梅 柯正南 +2 位作者 姚心妍 朱乔薇 孙海龙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代际合作指个体选择为后代牺牲自己的当下利益,以谋求未来福祉。此决策涉及当前自我利益与未来后代利益之间的权衡,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心理过程。本研究分析了跨期决策、社会决策和代际合作决策在选项属性和选择过程两方面的差异,/... 代际合作指个体选择为后代牺牲自己的当下利益,以谋求未来福祉。此决策涉及当前自我利益与未来后代利益之间的权衡,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心理过程。本研究分析了跨期决策、社会决策和代际合作决策在选项属性和选择过程两方面的差异,/进而揭示了代际合作不仅在时间维度和社会维度的价值评估阶段,更在价值选择阶段表现出决策独特性。基于此,从时间折扣和社会折扣整合的理论视角,尝试建构“折扣−动力−助推”模型:分别提出传承动机和未来取向、代际认同和责任感知的动力机制,以及“代际心理账户”和“想象未来后代”的代际合作助推策略。未来还需探究代际合作的多种测量范式,并引入生命全程的研究视角,以推动代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合作 时间折扣 社会折扣 动力机制 助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游戏的空间能力测评
11
作者 尚俊杰 石祝 沈科杰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客体或空间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个体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准确、便捷、有效地测评空间能力,对增强STEM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客体或空间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个体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准确、便捷、有效地测评空间能力,对增强STEM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空间能力受多因素共同作用,具有复杂性、多维度、内隐性的特点,使得利用计算机评价空间能力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准确、有效、大规模地测评空间能力,将使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方法探索学习者空间认知行为表现特征,并基于视频游戏环境研发空间能力隐形测评关键技术与工具。具体包括:1)构建空间能力内在表征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构建学习者空间能力行为表现模型;3)探索视频游戏影响空间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使用游戏引擎开发基于视频游戏的测评工具;4)使用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框架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开发并部署能够推断和预测空间能力的测评算法;5)在实验室和真实课堂情境开展实证研究,验证测评工具有效性。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拓展和丰富空间能力相关理论,并为大规模数字化测评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游戏的测评 空间能力 多模态学习分析 游戏化学习 隐形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接近-抑制行为理论:基于元分析的理论拓展
12
作者 卫旭华 焦文颖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90,共17页
权力接近-抑制行为理论是解释权力和行为关系的重要理论,但应用该理论的实证研究却存在与理论相矛盾的结论。通过对2003~2023年探索权力与接近和抑制行为关系的154篇文献、245个实证样本的261个效应值的元分析整合,本研究检验了权力与接... 权力接近-抑制行为理论是解释权力和行为关系的重要理论,但应用该理论的实证研究却存在与理论相矛盾的结论。通过对2003~2023年探索权力与接近和抑制行为关系的154篇文献、245个实证样本的261个效应值的元分析整合,本研究检验了权力与接近-抑制行为关系的双刃剑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以期解释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结果显示权力与接近-抑制行为的关系具有双刃剑效应,客观权力既会通过主观权力间接增加接近行为并减少抑制行为,也会对抑制行为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且主观权力对行为的解释力强于客观权力。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权力距离能够加强主观权力对接近行为的正向影响,并强化主观权力对抑制行为的负向影响。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和拓展权力接近-抑制行为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权力接近-抑制理论 元分析 接近行为 抑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感知分组化策略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
13
作者 潘运 杨环瑜 +1 位作者 朱俊 贾良智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分组化作为数量感知重要策略之一,具有感数和计数的特征,影响个体的算术能力。尽管已有研究表明知觉分组与数量感知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多从空间或时间各自单向关系考察数量感知的分组化现象,忽视了知觉分组的内外部线索以及共享相同量级... 分组化作为数量感知重要策略之一,具有感数和计数的特征,影响个体的算术能力。尽管已有研究表明知觉分组与数量感知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多从空间或时间各自单向关系考察数量感知的分组化现象,忽视了知觉分组的内外部线索以及共享相同量级系统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维度在数量感知分组化策略中产生的作用,且分组化策略的心理-生理机制迄今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知觉分组为切入点,拟综合采用行为测量、ERP、fMRI等技术,系统探讨不同量级系统维度对数量感知分组化策略影响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深入揭示知觉分组在数量感知分组化形成中的作用,以期更系统地回答数量感知分组化策略的实质及其心理-生理机制,为实现高效率数学学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感知 分组化策略 分组线索 量级理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追踪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
14
作者 方杰 温忠麟 +1 位作者 董育铭 王晓洁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728,共12页
随着密集追踪数据在社科领域的广泛运用,如何对密集追踪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注意。如果还是按通常追踪数据一样对待,采用多水平模型和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则既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先后顺序,也无法探究... 随着密集追踪数据在社科领域的广泛运用,如何对密集追踪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注意。如果还是按通常追踪数据一样对待,采用多水平模型和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则既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先后顺序,也无法探究变量之间动态变化的关联。本文以1-1-1密集追踪中介模型为例,详述了基于多水平自回归模型(MAM)及其变式(残差MAM)、动态结构方程模型(DSEM)及其变式(残差DSEM、交叉分类的DSEM)的密集追踪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并总结出一个分析流程。用示例演示如何进行密集追踪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Mplus和R程序。最后讨论了密集追踪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的拓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追踪数据 中介效应 多水平自回归模型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去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正念对工作绩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基于元分析的证据
15
作者 张静 孟煜 +1 位作者 张蒙 陈慧雅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672,I0001,共27页
为探究员工正念对工作绩效产生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文献检索、筛选与编码,对包含220项独立研究、73899个研究样本的188篇文献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正念与任务绩效、关系绩效显著正相关,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在上述... 为探究员工正念对工作绩效产生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文献检索、筛选与编码,对包含220项独立研究、73899个研究样本的188篇文献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正念与任务绩效、关系绩效显著正相关,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在上述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且相比于关系绩效,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在任务绩效方面更强。员工正念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受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的调节,在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员工正念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更强。基于元分析的研究结果为厘清员工正念与工作绩效间的关系效应提供了综合且可靠的结论,对未来员工正念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组织实践中的员工绩效管理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正念 工作投入 工作倦怠 任务绩效 关系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能孤独症自我加工的机制与干预
16
作者 周爱保 袁月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性发育障碍,核心特征之一是社会性交流困难,该症状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尚不清楚。理解自我是理解他人的基础,自我是社会认知的核心,自我加工异常可能是ASD社会性交流障碍的关键...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性发育障碍,核心特征之一是社会性交流困难,该症状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尚不清楚。理解自我是理解他人的基础,自我是社会认知的核心,自我加工异常可能是ASD社会性交流障碍的关键原因。鉴于此,本研究以拥有感为切入点,通过自我加工系列实验,结合行为、眼动、皮肤电和脑电等多模态数据,探索ASD行为和脑神经的自我加工机制,试图揭示ASD儿童自我加工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基于脑神经的可塑性进行ASD儿童自我加工认知神经干预训练,分析ASD儿童自我认知训练对其社交能力的影响,进而构建ASD儿童的自我加工对其社交能力影响的多模态模型,提供临床诊断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形成干预治疗的策略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知 自我参照 孤独症谱系障碍 拥有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如何协同?销售场景中智能化数据分析为多方创造价值的机理
17
作者 任星耀 吴慧超 +2 位作者 陈飞燕 徐环宇 张文靖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4-1005,共22页
本研究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数智技术发展的科技前沿,旨在揭示人机协同销售场景下,智能化数据分析看板(机器)与卖方(销售人员)如何协同可为多方(卖方-买方-平台方)创造价值的机理。将智能化数据分析区分为描述性(发生了什么)、... 本研究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数智技术发展的科技前沿,旨在揭示人机协同销售场景下,智能化数据分析看板(机器)与卖方(销售人员)如何协同可为多方(卖方-买方-平台方)创造价值的机理。将智能化数据分析区分为描述性(发生了什么)、诊断性(为什么会发生)、预测性(将会发生什么)和干预性(应该做些什么),探讨不同关系(交换关系vs.共有关系)导向下的关键问题:何种数据分析与卖方何种能力协同可促进销售行为变化,进而提高短期交易结果;何种协同可提升买方体验,进而提高长期关系质量;进一步识别出两种关系导向的适用情景(即不同的市场环境特征)。本研究将为人机协同、数据分析、平台企业价值创造路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洞察;帮助平台方与卖方清晰认知并运用智能化数据分析为卖方-买方-平台方创造价值,推动人机协同销售实践创新,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智能化数据分析 销售 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发展的伦理转向:基于智慧的超越性道德
18
作者 彭彦琴 史瑞琪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在正念由佛学传统向心理学领域转化的过程中,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伦理观念是否真正契合佛学传统的伦理本义,仍需深入探讨。通过梳理正念的伦理化历程,发现这一趋势不失为逐渐回归佛学伦理的尝试,但在正... 在正念由佛学传统向心理学领域转化的过程中,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伦理观念是否真正契合佛学传统的伦理本义,仍需深入探讨。通过梳理正念的伦理化历程,发现这一趋势不失为逐渐回归佛学伦理的尝试,但在正念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佛学伦理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为此,研究从规范性道德和超越性道德的双重维度出发对佛学伦理进行了澄清,并结合正念与传统心性训练的内在关联,揭示正念演进的机制,即指向以智慧为核心的高级心智机能的完善与提升;进而尝试构建“回归佛学伦理的正念训练”理论模型,并对其实施边界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佛学伦理 心智机能 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数字思维:概念界定与框架构建
19
作者 陈超 张树满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4-1119,共16页
“不数字化就是等死,数字化就是找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下众多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主要原因之一是组织内的领导者缺乏对数字化的基本认知及其底层逻辑的了解,同时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不足。因此,充分认识领导数字思维是什么以及... “不数字化就是等死,数字化就是找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下众多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主要原因之一是组织内的领导者缺乏对数字化的基本认知及其底层逻辑的了解,同时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不足。因此,充分认识领导数字思维是什么以及培养领导具备数字思维并发挥其效应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将首先探讨领导数字思维的定义,并辨析了其内涵维度。其次,基于特质激活理论,考察外在情境因素与内在自身因素的交互对领导数字思维的影响。最后,结合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究领导数字思维对团队数字韧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将推动领导数字思维的相关研究,并为组织培养领导数字思维以及领导本人有意识地训练自身数字思维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数字思维 内外在因素 团队数字韧性 团队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的症状和功能改变:一项系统综述和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子卿 余锦婷 +3 位作者 陈嘉彦 王芸茹 黄佳 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61,共20页
精神病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risk for psychosis,CHR-P)人群的症状和功能发展存在异质性,澄清这个群体症状和功能的改变及联系,有利于精神病早期预防。元分析纳入54篇文献,探究CHR-P人群各维度临床症状和功能的纵向改变、基线症状对... 精神病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risk for psychosis,CHR-P)人群的症状和功能发展存在异质性,澄清这个群体症状和功能的改变及联系,有利于精神病早期预防。元分析纳入54篇文献,探究CHR-P人群各维度临床症状和功能的纵向改变、基线症状对随访功能的预测作用、调节效应。结果发现,CHR-P人群轻微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瓦解症状、情感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整体功能和角色功能随时间显著改善,社会功能没有显著改善;基线阴性症状显著负向预测随访的整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基线的瓦解症状、情感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与随访的整体功能显著负相关;受教育程度显著调节轻微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纵向变化,年龄、轻微阳性症状亚组比例和短暂间歇性精神病性症状亚组比例显著调节情感症状的纵向变化。这揭示阴性症状改善少和社会功能损害是CHR-P人群的核心特征,提示未来可针对阴性症状研发干预措施,进而改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 纵向改变 三水平元分析 阴性症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