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366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生关系对中高年级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项纵向研究
1
作者 许磊 吴瑞明 +3 位作者 牛更枫 彭顺 陈继文 曹刚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4期193-203,共11页
近年来,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促进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对547名中高年级小学生开展纵向追踪调查,系统考察了师生关系对中高年级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越轨同伴交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基本... 近年来,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促进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对547名中高年级小学生开展纵向追踪调查,系统考察了师生关系对中高年级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越轨同伴交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师生关系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纵向中介作用;越轨同伴交往在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调节作用显著,具体而言,越轨同伴交往水平越高的小学生,师生关系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促进作用越小。研究结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制定更加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和干预儿童亲社会发展方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亲社会行为 基本心理需要 越轨同伴交往 中高年级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的结构探索与量表编制
2
作者 衣新发 姜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解决复杂问题以及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质性访谈,构建了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的结构框架,并编制了适用于大学生的评估量表。通过分析2530名大学生数据,最终形成了... 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解决复杂问题以及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质性访谈,构建了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的结构框架,并编制了适用于大学生的评估量表。通过分析2530名大学生数据,最终形成了包含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类型和应用两个分量表的正式量表,共3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稳定性、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能够有效评估大学生的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元认知策略知识 量表编制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与选择操纵对选择偏好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唐卫海 胡俊 +1 位作者 王化梅 刘希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3期157-165,共9页
基于选择盲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解释和选择操纵对偏好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解释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选择扩散效应;选择操纵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产生偏好反转的趋势或偏好反转;解释在选择操纵中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对偏好反... 基于选择盲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解释和选择操纵对偏好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解释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选择扩散效应;选择操纵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产生偏好反转的趋势或偏好反转;解释在选择操纵中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对偏好反转趋势或偏好反转的扩大化;解释在选择操纵中对偏好的影响体现在时间维度,且20s是偏好变化的质变期,即出现偏好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 选择操纵 选择偏好 偏好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飞行员和管制员的时距知觉特征
4
作者 罗渝川 李洪艳 +1 位作者 金雪琪 邓雪梅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4期246-253,共8页
采用时间二分任务,考察飞行员、管制员、普通人三组职业人群(每组各70名男性)在7个刺激时距(300ms、450ms、600ms、750ms、900ms、1050ms、1200ms)的时距知觉。结果发现,在750ms、900ms、1050ms、1200ms的时距判断上,飞行员的长反应比... 采用时间二分任务,考察飞行员、管制员、普通人三组职业人群(每组各70名男性)在7个刺激时距(300ms、450ms、600ms、750ms、900ms、1050ms、1200ms)的时距知觉。结果发现,在750ms、900ms、1050ms、1200ms的时距判断上,飞行员的长反应比例均显著高于管制员和普通人。而且,在1200ms的时距知觉判断上,管制员的长反应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另外,飞行员的主观相等点显著低于普通人。此外,飞行员的韦伯比例显著低于管制员和普通人。可见,相较于管制员和普通人群,飞行员倾向于高估长时距的时间,其时间敏感性更强。相较于普通人群,管制员更倾向于高估长时距。研究结果有助于初步了解民航飞行员和管制员的时距知觉特征,为以后开展保障飞行安全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知觉 飞行员 管制员 民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性分析的网络社会排斥前因机制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秦萌萌 孙倩 邵爱国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运用扎根理论,借助NVivo软件对国内文献、网络热帖评论及深度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探讨网络社会排斥的前因机制。结果发现,网络环境对互动对象社会排斥行为的归因倾向是影响网络社会排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形象意识高的个体,其拒绝敏感... 运用扎根理论,借助NVivo软件对国内文献、网络热帖评论及深度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探讨网络社会排斥的前因机制。结果发现,网络环境对互动对象社会排斥行为的归因倾向是影响网络社会排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形象意识高的个体,其拒绝敏感性强,更容易作出消极归因并陷入自我否定,消极情绪增加,从而加剧了网络社会排斥。而个体向往情绪的增多、高质量的现实人际关系及与互动对象紧密的现实关系距离则能减少对互动对象行为的消极归因,有助于缓解或预防网络社会排斥。此外,网络发展、网络特征及使用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网络社会排斥。研究结果能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研究框架,为治理网络社会排斥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排斥 影响因素 归因倾向 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认同与外群体情绪表达对群体内疚的影响
6
作者 梁栩源 吴晓玉 +2 位作者 汤明 袁博 李伟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讨群体认同与外群体情绪表达对群体内疚的作用,通过3个实验以考察不同层次的群体认同(某高校学生、大学生、中国人)与外群体情绪表达(失望、愤怒)对群体内疚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群体认同对群体内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不... 为探讨群体认同与外群体情绪表达对群体内疚的作用,通过3个实验以考察不同层次的群体认同(某高校学生、大学生、中国人)与外群体情绪表达(失望、愤怒)对群体内疚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群体认同对群体内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不同层次的群体认同均保持稳定;外群体失望情绪表达只会促进较低群体层次的内群体成员产生群体内疚。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群体内疚的产生机制,并为转化该机制应用于处理群际冲突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冲突 群体内疚 群体认同 情绪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质对涉毒罪犯的变态心理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7
作者 赵洪金 李强 +2 位作者 黄鑫 周彦榜 张磊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65-73,共9页
为考察神经质对涉毒罪犯的变态心理的作用机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中国罪犯心理测试的个性分测验、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和自编罪犯改造情况问卷对云南省两所监狱的1961名涉毒罪犯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质与其变态心理... 为考察神经质对涉毒罪犯的变态心理的作用机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中国罪犯心理测试的个性分测验、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和自编罪犯改造情况问卷对云南省两所监狱的1961名涉毒罪犯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质与其变态心理和道德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其改造情况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道德敏感性在神经质与其变态心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罪犯改造情况调节道德敏感性对其变态心理的影响。基于道德敏感性的双加工模型揭示了涉毒罪犯的变态心理形成的内部机制,并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毒罪犯 神经质 变态心理 倾向性道德敏感 罪犯改造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问题性抖音使用量表在大学生群体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8
作者 高小容 唐宇 植凤英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以10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翻译并修订问题性抖音使用量表(Problematic TikTok Use Scale,PTTUS),开展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信度检验和跨性别测量不变性检验,确定中文版PTTUS的具体条目,并... 以10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翻译并修订问题性抖音使用量表(Problematic TikTok Use Scale,PTTUS),开展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信度检验和跨性别测量不变性检验,确定中文版PTTUS的具体条目,并再次验证该量表的效度。结果显示,中文版PTTUS的三因子模型拟合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还被证实具有跨性别测量不变性。该中文版PTTUS可作为评估大学生问题性抖音使用的有效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抖音使用量表 大学生 社交媒体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补偿视角下大学新生体像自我差异与社交媒体使用动机的关系
9
作者 郭昫澄 王一冰 周明洁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4期226-235,共10页
为揭示数字化时代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机制,探讨体像自我差异与社交媒体使用动机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在二者之间的作用,采用身体意像评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以及社交媒体使用动机量表对1350名大一新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体像自我差异与... 为揭示数字化时代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机制,探讨体像自我差异与社交媒体使用动机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在二者之间的作用,采用身体意像评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以及社交媒体使用动机量表对1350名大一新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体像自我差异与社交焦虑显著正向联系,社交焦虑与社交媒体使用动机显著正向联系;社交焦虑在体像自我差异与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之间中介效应显著;相比男生,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在女生群体中显著。研究整合了自我差异理论和网络社会补偿理论,为高校构建促进新生人际适应的线上支持系统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像自我差异 社交焦虑 社交媒体使用动机 网络社会补偿 大学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对同性恋偏见的影响
10
作者 杨晓莹 王嘉怡 朱海燕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5期303-311,共9页
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指对违反常规模式刺激的负面情绪反应,而社会性偏差厌恶是对少数群体的消极态度。通过三项研究探讨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对同性恋此类性少数群体偏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发现,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与同性恋偏见显... 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指对违反常规模式刺激的负面情绪反应,而社会性偏差厌恶是对少数群体的消极态度。通过三项研究探讨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对同性恋此类性少数群体偏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发现,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与同性恋偏见显著正相关;研究2操纵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发现其显著影响同性恋偏见,社会性偏差厌恶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3表明预测效应受群体规模调节,即同性恋者被设定为少数群体时,个体对其偏见更强。结果表明,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通过激发对少数群体的群体偏见加剧歧视,尤其在少数群体情境中更显著。研究深化了对偏见认知机制的理解,并为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偏见 群体偏见 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 社会性偏差厌恶 群体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情境公开性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赵敏 吴文昕 +1 位作者 邓仁锋 白丽英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74-81,共8页
为探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情境公开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设计了2(道德自我知觉:道德启动组/不道德启动组)×2(情境公开性:匿名/公开)的被试间实验,通过回忆范式操纵被试的道德自我知觉,并使用独裁者博弈测量其亲社... 为探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情境公开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设计了2(道德自我知觉:道德启动组/不道德启动组)×2(情境公开性:匿名/公开)的被试间实验,通过回忆范式操纵被试的道德自我知觉,并使用独裁者博弈测量其亲社会行为。结果表明,相较于不道德启动组,道德启动组的亲社会行为更多。同时,情境公开性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此外,在匿名条件下,道德自我知觉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而在公开条件下,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知觉 亲社会行为 情境公开性 道德许可效应 道德一致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社会地位对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2
作者 奥思晴 田莫千 吴南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6期331-341,共11页
社会善念有助于个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以往研究多将其作为前置人际变量来考察,对处于同伴关系发展敏感期的初中生,社会善念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结合问卷和实验,考察了280名初中生的主观社会地位对社会善念行为... 社会善念有助于个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以往研究多将其作为前置人际变量来考察,对处于同伴关系发展敏感期的初中生,社会善念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结合问卷和实验,考察了280名初中生的主观社会地位对社会善念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查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初中生主观社会地位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会善念水平;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中调节作用显著,同时也调节了主观社会地位对社会善念的直接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生主观社会地位对社会善念影响机制,为道德行为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社会地位 社会善念 公正世界信念 自尊 初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秒回还是延迟回复?期望违背视角下不同响应时效的人际印象差异
13
作者 毛林江 张加佳 苏文亮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5期291-302,共12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社交软件信息快速响应的期望变得迫切,秒回和延迟回复可能带来不同的人际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对秒回可能产生的人际影响展开系统探讨,也缺乏对不同响应时效的影响机制深入考察。基于期望违背理论,采用实验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社交软件信息快速响应的期望变得迫切,秒回和延迟回复可能带来不同的人际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对秒回可能产生的人际影响展开系统探讨,也缺乏对不同响应时效的影响机制深入考察。基于期望违背理论,采用实验法考察响应时效与权力关系对人际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被回复者而言,秒回会产生积极人际印象评价,延迟回复会产生消极人际印象评价;(2)期望违背在响应时效与人际印象间发挥中介作用;(3)相对于低权力者,被延迟回复的高权力者会产生更高的消极期望违背和更消极的人际印象评价。上述研究发现有助于揭示不同响应时效对人际印象的影响及调节机制,为如何恰当进行线上社交响应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软件 秒回 延迟回复 期望违背 人际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背景下接纳和抑制情绪调节策略的心理生理影响
14
作者 石冰睿 王广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5期277-290,共14页
情绪调节策略的效果具有文化特异性,为考察中国大学生群体采用接纳与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将114名大学生随机分为接纳组、抑制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的三个阶段分别测量他们的主观情绪反应、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导水平。结果显示... 情绪调节策略的效果具有文化特异性,为考察中国大学生群体采用接纳与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将114名大学生随机分为接纳组、抑制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的三个阶段分别测量他们的主观情绪反应、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导水平。结果显示,抑制组被试在情绪诱发阶段报告的负性情绪显著低于接纳组。尽管接纳组与抑制组被试的生理反应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组被试的呼吸频率和恢复阶段的心率更低。抑制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减少负性情绪及生理反应,而接纳情绪调节策略可能增强即时的情绪体验。研究结果强调了文化背景在情绪调节策略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 抑制 情绪调节 负性情绪 生理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及其阈值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一鸣 肖悦婷 +1 位作者 许一涵 李文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5期257-265,共9页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学段共614名青少年开展调查,探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非线性关系以及阈值效应。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学段共614名青少年开展调查,探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非线性关系以及阈值效应。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为非线性关系;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间存在阈值效应,且呈现门槛模型和饱和模型的反转效应。研究结果从动态交互的层面说明了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主观幸福感越高,其心理症状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但当达到一定阈值时二者关系强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 非线性关系 阈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方利他行为的演化与影响机制
16
作者 赵晗 张吴飞 王淑燕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6期371-381,共11页
第三方利他行为是指与事件无利害关系的个体自愿支付成本,以惩罚违规者或补偿受害者的亲社会行为。目前,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第三方利他行为中的第三方惩罚范式,实际上,第三方惩罚行为与第三方补偿行为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第三方利他行为是指与事件无利害关系的个体自愿支付成本,以惩罚违规者或补偿受害者的亲社会行为。目前,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第三方利他行为中的第三方惩罚范式,实际上,第三方惩罚行为与第三方补偿行为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第三方利他行为的演化可从不公平厌恶理论、间接互惠理论与社会规范理论来解释。公平程度、道德情绪和行为可见性、社交距离等因素影响着第三方惩罚和补偿行为的发生。未来研究应关注施受双方地位差异,改变利他行为的认知偏差,深度探索网络第三方利他行为,以便全面地理解行为本质和规律,促进第三方利他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 第三方惩罚 第三方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惩戒强度与家长信任:可信度的中介作用和学生违规次数的调节作用
17
作者 齐春辉 张振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6期342-351,共10页
为探讨可信度在教师惩戒强度与家长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生违规次数的调节作用,设计了3(惩戒:无惩戒/轻微惩戒/严厉惩戒)×2(违规次数:第一次/第三次)的被试间实验,通过情景启动操纵教师的惩戒强度,并使用抛硬币范式测量家长信... 为探讨可信度在教师惩戒强度与家长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生违规次数的调节作用,设计了3(惩戒:无惩戒/轻微惩戒/严厉惩戒)×2(违规次数:第一次/第三次)的被试间实验,通过情景启动操纵教师的惩戒强度,并使用抛硬币范式测量家长信任。结果发现:(1)相比无惩戒,可信度在严厉惩戒和家长信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学生违规次数在教师惩戒强度与可信度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学生第一次违规时,相比无惩戒,严厉惩戒能通过削弱可信度来降低家长信任;然而当学生第三次违规时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相关结果对于教师如何实施惩戒及建构和谐互助的家校共育生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惩戒强度 学生违规次数 家长信任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恩行为训练对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的影响
18
作者 俞锦旺 张得龙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92-100,共9页
感恩有助于个体幸福感的提升和学业成就、工作成就的提高。近年来,研究者着重考察了感恩干预在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成就等方面的实际作用,但其有效性问题尚存在分歧。为此,采用感恩清单和感恩拜访的感恩行为训练方式,对高职大学... 感恩有助于个体幸福感的提升和学业成就、工作成就的提高。近年来,研究者着重考察了感恩干预在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成就等方面的实际作用,但其有效性问题尚存在分歧。为此,采用感恩清单和感恩拜访的感恩行为训练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开展为期十周的感恩干预实验,以考察感恩行为训练对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感恩行为训练后的实验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不仅显著高于感恩行为训练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感恩行为训练可以显著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研究为感恩干预的有效性问题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为高校感恩教育和感恩干预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干预 主观幸福感 学业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技术与应用》简介
19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于2013年创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104/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5588,月刊),由民进中央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本刊是一本应用心理学专业期刊,发表各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运...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于2013年创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104/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5588,月刊),由民进中央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本刊是一本应用心理学专业期刊,发表各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探讨经济、社会、管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真实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性研究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原理 学术研究成果 ISSN 技术与应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孤独感与躯体生命质量的关系:一项纵向追踪研究
20
作者 范云歌 黄瑞典 +3 位作者 王威 张瑞 李晓薇 范方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为探讨老年人孤独感对其躯体生命质量的纵向关系及其作用路径,使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的躯体生命质量分量表、孤独感量表简版、宿命论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广东省276名老年人进行间隔9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老年人孤... 为探讨老年人孤独感对其躯体生命质量的纵向关系及其作用路径,使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的躯体生命质量分量表、孤独感量表简版、宿命论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广东省276名老年人进行间隔9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老年人孤独感可负向预测其躯体生命质量;(2)宿命论在孤独感与即时躯体生命质量之间起调节作用,低宿命论可减弱孤独感与躯体生命质量间的负向关系;(3)抑郁在孤独感与长期躯体生命质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结果为老年人孤独感与躯体生命质量的关系提供了纵向证据,对提高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功能和促进我国积极老龄化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孤独感 躯体生命质量 宿命论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