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612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不安全感对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
1
作者 王涛 秦田田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36-43,共8页
为探究工作不安全感对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对全国10个省22个县(市)1662名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数量性工作不安全感与质量性不安全感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数量... 为探究工作不安全感对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对全国10个省22个县(市)1662名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数量性工作不安全感与质量性不安全感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数量性工作不安全感可以分别通过工作压力、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而质量性工作不安全感只能通过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对职业认同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压力→职业认同在数量性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 工作不安全感 工作压力 职业认同 工作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如何在乡村学校走深走实
2
作者 张定强 郭瑞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16-24,共9页
乡村学校的科学教育,一方面要在“科学教育+”的行动指南中“弥补短板”,一方面要在风云变幻的科技竞争中“把好舵、扎好根、铸好魂”。据此,结合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现实,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把好方向舵,站在个体成长、文化传... 乡村学校的科学教育,一方面要在“科学教育+”的行动指南中“弥补短板”,一方面要在风云变幻的科技竞争中“把好舵、扎好根、铸好魂”。据此,结合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现实,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把好方向舵,站在个体成长、文化传承、国家战略的高度把好理念舵,站在乡村振兴的立场把好目标舵。依托乡土文化、科学教育变革、多因素重组需求的现实,扎好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内容根、实施根和评价根。通过内源理据和实践探索铸好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战略魂、设计魂和发展魂。用新理念、新思维、新实践和新格局让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在乡村学校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科学教育 把好舵 扎好根 铸好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范教师的精神品质与形成逻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毛吉老师专访
3
作者 李晓华 周晏竹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品质之一。杨毛吉老师扎根青海基础教育29年,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构成其以“仁爱之心”为突出表现的教育家精神。其丰富的从教经历彰显出“视生为子”是“仁爱之心”的基础;“...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品质之一。杨毛吉老师扎根青海基础教育29年,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构成其以“仁爱之心”为突出表现的教育家精神。其丰富的从教经历彰显出“视生为子”是“仁爱之心”的基础;“为了孩子一生幸福”的教育理想与“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情怀、“行为世范”的人格修养是“仁爱之心”的内在驱力;教育实践积累、持续性自我反思与改进是“仁爱之心”的外在实践行动。杨毛吉老师期望教师应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以“视生为子”为初心,在内外共同驱动中成长为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的模范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仁爱之心 精神品质 内在驱力 实践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4
作者 张善鑫 蒋光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形”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形”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有感”实践,学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有效”成果。研究提出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校本教材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辅助,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以主题活动为重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感”实践;以学校为主导,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 有感 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师风涵养的逻辑与路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何桂琴老师专访
5
作者 田养邑 费发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何桂琴老师扎根基础教育30余年,自觉涵养教育家精神,逐渐成长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跨越教育时空,不断超越自我,形成了以深厚知识修养和道德文化品位为符码的个体师德师风建设逻辑。她聚焦自己经历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叙事与思考,嵌入立... 何桂琴老师扎根基础教育30余年,自觉涵养教育家精神,逐渐成长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跨越教育时空,不断超越自我,形成了以深厚知识修养和道德文化品位为符码的个体师德师风建设逻辑。她聚焦自己经历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叙事与思考,嵌入立德修身、学生成长、道德追寻等一系列话语实践,以其自然的教育广角镜,揭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路径。她认为,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精神内核,教育的本质要求、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师职业需要是师德师风建设遵循的基本逻辑。她超越自我,总结出细心、细节、细微的方法论,对教育事业心怀无上尊崇,提出要坚持以生为本、践行爱岗敬业、制定常态化师德师风评价监督保障机制,为新时代师德师风涵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师德师风 爱与责任 智慧型教师 道德追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内涵阐释与操作路向
6
作者 吕世虎 文尚平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包括“学”“教”“评”三个方面,指向“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了课程、学习、教学与评价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将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活动的设计、任务评估的反馈进行... 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包括“学”“教”“评”三个方面,指向“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了课程、学习、教学与评价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将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活动的设计、任务评估的反馈进行一体化思考和设计,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定评、教评促学。“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依据“四个分析”确立学习目标、基于“三个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围绕“一个框架”实施任务评估,是一种专业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对培育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教-评”一体化 教学设计 内涵阐释 操作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主义”取向: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7
作者 袁同凯 徐嘉弈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傅葆琛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乡村教育家。通过剖析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根本旨趣、发展进路及价值归依,挖掘其乡村教育思想中呈现的“人本主义”色彩,可以弥合长期以来以“离农”与“为农”为焦点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之争。傅葆琛的“人本主... 傅葆琛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乡村教育家。通过剖析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根本旨趣、发展进路及价值归依,挖掘其乡村教育思想中呈现的“人本主义”色彩,可以弥合长期以来以“离农”与“为农”为焦点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之争。傅葆琛的“人本主义”乡村教育思想中所呈现的乡村人民“在场”,以乡村教育促进“城乡合作共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价值统合等思想对促进我国当代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葆琛 人本主义 乡村教育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现实阻力与实践路向
8
作者 王明娣 刘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2期31-40,共10页
中小学数字教材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数智时代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为实现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教材标准化生态体系构建,运用“技术—组织—环境(TOE)”模型解析数智时代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的现实阻力,发现... 中小学数字教材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数智时代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为实现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教材标准化生态体系构建,运用“技术—组织—环境(TOE)”模型解析数智时代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的现实阻力,发现存在技术价值偏离,数字基建效能薄弱;组织架构混乱,数字规范模糊不清;政策扶持不足,数字市场生态受阻等困境。基于TOE模型的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实践路向包括聚焦育人向度,夯实数智教育普适普惠“新基建”;深化协作联动,构筑数字教材开发应用一体化服务链;强化顶层布局,打造数字教材良性循环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TOE模型 数字化技术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教育家精神,做西部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志专访
9
作者 孙爱琴 赵博怡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刘志园长是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她从单纯的报国信念开始,毅然扎根西北,36年自觉躬耕学前教育,以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淳朴的儿童教育情怀,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立起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榜样。她的事迹... 刘志园长是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她从单纯的报国信念开始,毅然扎根西北,36年自觉躬耕学前教育,以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淳朴的儿童教育情怀,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立起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榜样。她的事迹是我们理解幼儿园教师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典型案例,也为职前的准幼儿园教师和在职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理想 教育情怀 师德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与现实路径
10
作者 党宝宝 韩闰轩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44-52,共9页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与必然举措。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在战略方向、战略部署、战略运行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与必然举措。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在战略方向、战略部署、战略运行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凝聚国家认同,实现现代化政治精神的培育与践行;促进经济互动,助推民族地区现代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驱动文化创新与发展,推进现代化文化的交融与传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公众现代化知识素养积累与现代化人才培养。需建构政府统筹规划、学校主体参与、社区深度协同、家庭责任落实的多主体联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体系,深化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机制,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现代化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例研修论略
11
作者 徐文彬 罗英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课例研修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学反思之意义与价值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方式,并具有研修主题或专题的实践性、研修主体的自主性、研修过程的合作性、研修成果的综合性等基本特征;其一般过程主要是从困惑或... 课例研修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学反思之意义与价值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方式,并具有研修主题或专题的实践性、研修主体的自主性、研修过程的合作性、研修成果的综合性等基本特征;其一般过程主要是从困惑或疑难开始、从理论学习中借用理性、从教学反思中启发智慧、从实际调研中明确问题、从设计方案中尝试改进、从“一课三上”中落实设计、从“课前课后研讨”中改进教学设计、从“课例撰写”中提升素养;其前提条件主要有参与主体的自觉自愿、学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相应组织的建构与保障、必要条件的准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例研修 一般过程 前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在迈向自为——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及启示
12
作者 王兆璟 郭甜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72-79,116,共9页
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教育发展的迫切议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教育家视教如命、以教为志,他们代表了教师理想境界的极致追求,为构筑教育强国和建设高质量教师... 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教育发展的迫切议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教育家视教如命、以教为志,他们代表了教师理想境界的极致追求,为构筑教育强国和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了价值引领与精神动力。面对新历史阶段的挑战,应深化教育家精神在教师培养体系中的融入,通过树立“大先生”教师观,优化教师成长环境,构筑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等途径,在帮助教师实现从自在到自为的成长的同时,为社会培育大量教育家型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型教师 自在 自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同一性理论视域下个体学历提升研究——基于M的个案考察
13
作者 汤允凤 梁燕燕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86-93,共8页
个体学历提升不仅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满足自我需要、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一位实现了学历提升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描绘了其在初中辍学后,学历提升的四个时期,... 个体学历提升不仅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满足自我需要、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一位实现了学历提升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描绘了其在初中辍学后,学历提升的四个时期,即一腔孤勇的幻想期、格格不入的挣扎期、壮志未酬的迷茫期、学历提升的涅槃期。同时,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其学历提升的内在动因。结果表明:个体追求自我同一性达成是其学历提升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层面实现了成长和蜕变,进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个体追求自我同一性达成不仅能够助力个体学历提升,也是解决当下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激发新时代个体终身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历提升 学习动力 自我同一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演变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正斌 李昊敏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也经历了相应的改革,从启动和探索阶段、规范和系统化阶段、科学化和完善阶段,到今天的深化和提高阶段;从单纯依靠计划和行政指令调节阶段转...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也经历了相应的改革,从启动和探索阶段、规范和系统化阶段、科学化和完善阶段,到今天的深化和提高阶段;从单纯依靠计划和行政指令调节阶段转向逐渐依靠市场和行政手段综合配置教师资源。其核心是教师聘任制,围绕聘任制度,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分配制度、职称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了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提高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还存在教师入职与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出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退出机制,加强动态调整与统筹师资编制,转换教师职业身份,使其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等,使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化、法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人事制度 改革 成就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地区义务教育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现状与优化策略——基于22所学校952名学生的调查
15
作者 李虎林 周清华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53-62,共10页
全方位营造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是学生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保障。对新疆南疆地区22所义务教育学校952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总体良好但尚有较大改善空间;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 全方位营造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是学生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保障。对新疆南疆地区22所义务教育学校952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总体良好但尚有较大改善空间;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发展不平衡,学校日常交流语言、家庭语言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语言、学校语言学习氛围水平较高,家庭与社区日常交流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题活动、媒体语言水平较低;女生、城镇学校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水平分别高于男生、乡村学校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水平随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而上升。基于上述发现,建议从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题活动常态化,营造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关注,优化乡村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资源,营造国家通用语生活化环境等五方面优化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学习环境 义务教育 学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旨向、挑战与路径——以文化超越性理论为视角
16
作者 刘珂瑗 常永才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77-85,共9页
文化超越性理论强调文化的流动性、杂合性、共同性和跨越性,据此,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四大核心能力:文化适应力、创新力、全球共识与责任感,以及全球领导力。然而,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存在跨文化适应与文化冲击、创新与文化摩擦、全... 文化超越性理论强调文化的流动性、杂合性、共同性和跨越性,据此,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四大核心能力:文化适应力、创新力、全球共识与责任感,以及全球领导力。然而,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存在跨文化适应与文化冲击、创新与文化摩擦、全球共识构建与文化差异、以及领导力培养与单一文化背景等多重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采用一系列实践路径,包括国际交流项目、跨学科课程、全球议题课程和国际领导力训练营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全球文化胜任力,助力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人才 文化超越性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启示
17
作者 张娅 侯怀银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2期10-20,F0002,共12页
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在中国的引进经历了初步引进、初步繁荣与逐步探索、停滞与低迷、复兴与发展以及深化与本土化五个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引进丰富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内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教育改革... 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在中国的引进经历了初步引进、初步繁荣与逐步探索、停滞与低迷、复兴与发展以及深化与本土化五个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引进丰富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内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教育改革参考模式,为我国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促进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与世界接轨。回顾和梳理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在中国的引进历程,分析其引进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在进一步的引进过程中应发展批判思维,在反思性批判的基础上引进;促进多元共生,处理好各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关系;立足中国实际,推动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中国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流派 影响 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现实:论新乡村教育之“新”
18
作者 周晔 胡俊杰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3期1-15,F0002,共16页
新时代赋予的新方位迫切要求、急切呼唤“新”乡村教育的面世。“新”乡村教育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理想范型,是在新的目标引领下,由新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客体,以及新的教学形式构成的完整系统。从现实出发... 新时代赋予的新方位迫切要求、急切呼唤“新”乡村教育的面世。“新”乡村教育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理想范型,是在新的目标引领下,由新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客体,以及新的教学形式构成的完整系统。从现实出发,“新”乡村教育可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补齐短板,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支撑。为现实考量,“新”乡村教育是摆脱“内忧外患”生存困境谋发展的迫切需求,肩负赓续和发扬优秀乡土文化的现实责任。就现实的基础而言,陶行知“新教育”理念、当代学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田字格实验学校”等实践基础为“新”乡村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从理想的现实化来讲,“新”乡村教育必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乡土文化滋养浸润、建设有乡土情怀的师资队伍,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发展,从良性互动中汲取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发展 乡土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承--以“四书五经”为例
19
作者 王中男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2期83-90,共8页
研究基于价值论证,从横向维度建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框架--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其中人格修养教育可围绕“国学经典”来进行,诸如国学启蒙、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史学经典、名家诗词等;从纵向维度呈现了中... 研究基于价值论证,从横向维度建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框架--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其中人格修养教育可围绕“国学经典”来进行,诸如国学启蒙、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史学经典、名家诗词等;从纵向维度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序列推进,小学可注重“亲切感知”,初中注重“理解认同”,高中注重“理性认识”,大学注重“自主探究”。遵循“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分析框架,重点阐述了“四书五经”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此诠释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学 “四书五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5年重点选题
20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的常态化机制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心理机制研究,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效教学研究,民族地区统编“三科”教...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的常态化机制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心理机制研究,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效教学研究,民族地区统编“三科”教材推广使用成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重点选题 使用成效 常态化机制 教育与文化 有效教学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 心理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