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7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情感遭遇算法:互联网文艺评论的“自发性”难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批评”(criticism)与“评论”(review)在很多语境下被混同使用,但若加以区分,“批评”更多指向文学艺术层面的严肃判断。根据蒂博代的说法,“真正的和完整的批评”诞生于19世纪,“在一百年里,始终是教授职业的延长”,同时“也是记者... “批评”(criticism)与“评论”(review)在很多语境下被混同使用,但若加以区分,“批评”更多指向文学艺术层面的严肃判断。根据蒂博代的说法,“真正的和完整的批评”诞生于19世纪,“在一百年里,始终是教授职业的延长”,同时“也是记者职业的延长”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蒂博代 艺术层面 互联网 自发性 记者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卫自由人本主义或是走向“后人类”——论网络媒介文艺批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玮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网络媒介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两种变化。一种是类似文化产品互动性增强,媒介语言的变化等能够被既有的知识结构容纳的变化;另一种悄然发生的变化是网络媒介让“人”的许多特性,继而是“文艺”的特性发生改变。既有的知识结构和... 网络媒介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两种变化。一种是类似文化产品互动性增强,媒介语言的变化等能够被既有的知识结构容纳的变化;另一种悄然发生的变化是网络媒介让“人”的许多特性,继而是“文艺”的特性发生改变。既有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媒介文艺之间产生互不理解的区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 知识结构 文艺批评 人本主义 传播方式 互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江凯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0,共11页
21世纪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确如张清华所言,文学面临着如何历史化的问题①。当我们试图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进行观察和研究时,不得不重新关注2005—2010年前后“新世纪文学大讨论”阶段被搁置的、未完成的本质问题,即我们如何在中国历... 21世纪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确如张清华所言,文学面临着如何历史化的问题①。当我们试图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进行观察和研究时,不得不重新关注2005—2010年前后“新世纪文学大讨论”阶段被搁置的、未完成的本质问题,即我们如何在中国历史文明发展与世界现代化交汇磨合的双重进程中,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至少是百年意义上的文学大转型?没错,这是我们讨论新世纪文学无法绕过的问题,因为新世纪文学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延伸。“新世纪文学大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启迪意义的问题、观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张清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入史 现代性 启迪意义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终结”与“文学地理复兴”——新世纪文学的另一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5,共5页
一、什么样的“文学史总体化”“为什么要把历史总体化?”^((1))注意,这不是一个设问,而是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可不是我提出的,而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一个普遍命题。总体化曾是黑格尔和他的追随者的荣耀。他们曾赋予人类历史以崭新的意义... 一、什么样的“文学史总体化”“为什么要把历史总体化?”^((1))注意,这不是一个设问,而是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可不是我提出的,而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一个普遍命题。总体化曾是黑格尔和他的追随者的荣耀。他们曾赋予人类历史以崭新的意义,而今却变成了被反思的对象。而且这个与黑格尔同在的“历史终结”的命题,按照彼得·奥斯本的说法,不是一个否定的主观判断,而是真实发生的一场思想史运动。这个问题无比广大,不是我们在这里能谈清楚的。我只是想说,我们这些从事“历史的一小部分”,即研究文学史的人,也有一种命运——既要面对“历史的终结”这样一个哲学趋势,又不得不寻求“某种意义上的总体化”,否则我们的“文学史叙述”就会陷于失效。这种两难如今正摆在我们面前,既往的总体化方案是有缺陷的,但又不能将其完全捣毁,而是要“在反思中寻重建的可能”,这是唯一具有实践意义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终结 复兴 新世纪文学 哲学趋势 总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与新媒介文艺 被引量:1
5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学史与新媒介文艺”这个题目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文学史,二是新媒介文艺。提到文学史,往往涉及历史化策略。文学史的叙述效果是形成历史化。一部作品进入文学史,即获得历史化,亦即载入史册,意味着长存不朽,以经典形式示范后来者。
关键词 叙述效果 新媒介 文艺 文学史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退着前进——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与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樊迎春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在当下文坛,“批评”的用法逐渐被“评论”替代,消除了可能由“顾名思义”产生的价值判断色彩。不管这种替代是意味着文学生态意义上的平和或犬儒,还是呈现了更为学理化、客观化的知识生产,“批评”的本义正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而“新... 在当下文坛,“批评”的用法逐渐被“评论”替代,消除了可能由“顾名思义”产生的价值判断色彩。不管这种替代是意味着文学生态意义上的平和或犬儒,还是呈现了更为学理化、客观化的知识生产,“批评”的本义正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而“新媒体”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态 文学批评 新媒体时代 学理化 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域中的《听漏》及其叙事探索
7
作者 刘艳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7,共9页
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听漏》①,有着46.3万字巨大体量篇幅,却不是那种被作家故意制造出“间隔和停顿效果”、炫技般讲究小说不好读,以至于令读者常常要停下来以“好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类型的作品②。作为刘醒龙“青铜重器三部曲”的第二... 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听漏》①,有着46.3万字巨大体量篇幅,却不是那种被作家故意制造出“间隔和停顿效果”、炫技般讲究小说不好读,以至于令读者常常要停下来以“好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类型的作品②。作为刘醒龙“青铜重器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听漏》广受读者喜爱并得到评论界极为广泛的关注。2014年出版的第一部《蟠虺》即已备受关注,时隔10年的《听漏》,作家在文化传承视域中围绕青铜重器与研究青铜重器的知识分子文化品格的重塑、建构等所展开的文学书写,从传承维度而言具备双向的意义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文化品格 文化传承 文学书写 听漏 刘醒龙 叙事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观念的“古”“今”问题
8
作者 杨辉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3,共8页
诸事因缘,近日重读刘一明《西游原旨》、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颇有些感悟,前所未见未得之处,此番豁然开朗不只一二。《西游原旨》将《西游记》视作证道书,内含修真之法,可与道家修养义理相参,其作者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虽... 诸事因缘,近日重读刘一明《西游原旨》、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颇有些感悟,前所未见未得之处,此番豁然开朗不只一二。《西游原旨》将《西游记》视作证道书,内含修真之法,可与道家修养义理相参,其作者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虽不能一一实证,但其间包含以古典思想高层义理阐发《西游》奥义的路径和方法,是显而易见的。如其“读法”首条所言:“《西游》之书,乃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古人不敢言者,丘祖言之;古人不敢道者,丘祖道之。大露天机,所关最重。”举凡《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等古典身心修持典籍奥义,悉数汇入其中,开身心修炼之阔大路径(《道德经》所论“道”之本意之一,即是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念 丘处机 西游原旨 古典思想 修真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离合”:中国文学史的双重构造
9
作者 孔苏颜 颜桂堤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2,共6页
文学史无疑是文学研究领域一个炙手可热,但同时也是争议不断的核心概念。20世纪以降,文学史写作与研究一直占据着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阵地。形式纷繁的文学史著作已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成为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 双重构造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土的芬芳:论谢友鄞小说的诗化品质
10
作者 李张建 刘沙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在众多书写东北的作家中,谢友鄞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湖南人,他长期生活、工作在辽西,他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审视辽西文化和辽西人的生活与命运。同时,他又以极具现场感的内视角,聚焦辽西人生活的细枝末节,热情洋溢地呈现这片土地的人... 在众多书写东北的作家中,谢友鄞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湖南人,他长期生活、工作在辽西,他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审视辽西文化和辽西人的生活与命运。同时,他又以极具现场感的内视角,聚焦辽西人生活的细枝末节,热情洋溢地呈现这片土地的人文风貌及文化内核,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东北地域文化小说。不同于东北人写东北,谢友鄞的小说既富有南方的细腻,又兼具东北的粗粝,他的语言依托日常口语、乡村俚话,同时又浑然天成般充满精致与细腻感,使得小说饱含诗化的品格。他用一个作家独特的文学想象构建了“边地”的美学世界,在一众作家中脱颖而出,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友鄞 辽西 诗化品质 东北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11
作者 吴秀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等的《当代中国文学概观》,於可训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吴秀明主编的《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原为《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等。新编文学史似乎遭受了“危机”,至少是写作速度明显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叙述 於可训 洪子诚 吴秀明 星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小说的“爱”与“要”
12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1,共1页
春节编辑本期3篇文稿,我心里一直在想:到底何谓“小说理论”?或者说到底何谓“中国当代小说理论”?既是“小说理论”,自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具体的作家作品论。不管怎样的作家作品论都会为具体的作家作品所拘牵,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小... 春节编辑本期3篇文稿,我心里一直在想:到底何谓“小说理论”?或者说到底何谓“中国当代小说理论”?既是“小说理论”,自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具体的作家作品论。不管怎样的作家作品论都会为具体的作家作品所拘牵,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小说理论”至少必须在作家作品论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有关小说的某些跨时间、跨地域甚至跨文体、跨媒介的普遍性问题。然而一旦上升为“普遍性问题”,又容易脱离具体的小说现象,陷入抽象概念体系的循环论证。许多作家、读者甚至批评界同行都曾抱怨看不懂小说理论。这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再次承认,任何小说理论一刻都不能脱离具体的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小说批评 跨媒介 跨文体 批评界 循环论证 普遍性问题 跨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正信——刘欣玥文学批评印象
13
作者 杨庆祥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09年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中国人民大学没有专职辅导员,每个新入职的教师都要做班主任,我当时因为年轻,被安排做了刚入校的2009级本科生的班主任,欣玥就是这个班的学生。我那时对班级的管理完全采取“自治”的态度,大学四年好像就开过... 2009年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中国人民大学没有专职辅导员,每个新入职的教师都要做班主任,我当时因为年轻,被安排做了刚入校的2009级本科生的班主任,欣玥就是这个班的学生。我那时对班级的管理完全采取“自治”的态度,大学四年好像就开过一次像模像样的班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职辅导员 中国人民大学 班主任 班会 四年 博士毕业 文学批评 新入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领90年代——兼及思考的视角和方法
14
作者 杨庆祥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一、断代:记忆与问题,我在《九十年代断代》和《九十年代:记忆、建构与反思》这两篇文章里对90年代(1)做过一些宏观层面的描述和判断。在《九十年代断代》里,我借用杰姆逊《六十年代断代》的分析模式,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梳理了90年代的... 一、断代:记忆与问题,我在《九十年代断代》和《九十年代:记忆、建构与反思》这两篇文章里对90年代(1)做过一些宏观层面的描述和判断。在《九十年代断代》里,我借用杰姆逊《六十年代断代》的分析模式,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梳理了90年代的诸多症候,将90年代理解为一种在危机状态下应急处理的惯性延展,并以为90年代因此对位了1970年代,我由此将90年代的起点定于1992年,它所标识的含义,是新秩序所要求的神话讲述和这一神话本身的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状态 九十年代 杰姆逊 应急处理 分析模式 建构与反思 宏观层面 新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份荡气回肠的坚韧和生气——读张欣的《如风似璧》
15
作者 谢有顺 张琦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张欣是中国当代城市文学写作的开拓者之一,而且在写作中持续思索和探求城市文学的真谛。她之前的作品展现了城市的各种光影,但还没有哪部作品,能像《如风似璧》这样精心、深情地将广州这座城市置于小说舞台的中央。《如风似璧》是有积... 张欣是中国当代城市文学写作的开拓者之一,而且在写作中持续思索和探求城市文学的真谛。她之前的作品展现了城市的各种光影,但还没有哪部作品,能像《如风似璧》这样精心、深情地将广州这座城市置于小说舞台的中央。《如风似璧》是有积累和沉淀的,其细节紧实,叙事活泛,更是一次有呼吸感、有生命力的写作。在此,张欣一改以往在现代都市中书写饮食男女的方式,转而深入广州繁复动人的民国历史,在实在之物中挖掘生生不息的市民精神,探寻生命的坚韧与人性的幽微。她写出了“一丝风都没有”的凉意,更写出了个体对抗世界无常时挣扎着活下去的炽热。这样的书写方式,看似是从当下回撤至历史深处,其实却并不是怀旧的、沉湎的,而是充盈着现代精神,并借此想象了城市生活的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精神 民国历史 饮食男女 书写方式 活下去 现代都市 坚韧 生生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明的崩溃与重生——观察新世纪以来乡村叙事的一个角度
16
作者 徐刚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总体性中国叙事核心情节的乡村故事,面临着诸多挑战。新现实、新经验与新观念不断冲击着原有的文学版图,而乡村经验保有者的日渐老去,也让乡土文明崩溃的预言不绝...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总体性中国叙事核心情节的乡村故事,面临着诸多挑战。新现实、新经验与新观念不断冲击着原有的文学版图,而乡村经验保有者的日渐老去,也让乡土文明崩溃的预言不绝于耳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明 中国叙事 乡村叙事 乡村经验 文学版图 重生 新世纪以来 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园的重建与人性的复归——对长篇小说《地坤》的生态意蕴解读
17
作者 范玉刚 陈晓蕾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趋势(1),生态文学是文学面对时代问题的有力应答,它从未来的时间深处走来,蕴含着对人类命运何去何从的无尽追索。对于广大作家而言,如何将现实生活逻辑纳入艺术创作,超越对“生态”单纯的概念图解和政...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趋势(1),生态文学是文学面对时代问题的有力应答,它从未来的时间深处走来,蕴含着对人类命运何去何从的无尽追索。对于广大作家而言,如何将现实生活逻辑纳入艺术创作,超越对“生态”单纯的概念图解和政治诲谕,既面向开阔的世界文明视野又开掘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以文学审美形式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精神之间的天桥,以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飞扬的艺术想象力,提炼并形塑中华民族生态救赎与人性复归的审美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生态文学 发展演进 艺术想象力 人类命运 人性复归 意蕴解读 现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先声与中华文化传播阵地——《文艺报·华文文学》(1998—2023)研究
18
作者 戴瑶琴 孙艳群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报刊是历史材料,也是历史建构。《文艺报》处于中国文艺批评场域中心,一直跟进港澳台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相关报道常分散在“综合新闻”“文学评论”“理论与争鸣”“作品”等板块,内容以简讯为主(会议新闻、书籍发布、作家推介)。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评论 《文艺报》 文艺批评 历史建构 文艺报 中华文化传播 港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问题和材料
19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78,共4页
我在《当代文学:问题和史料》①一文中,将二者关系的重心放在问题上,提出“没有问题,就没有材料”的观点,认为采用“缝隙”“重现”“想象力”等方法,是深入研究问题的有效路径。一般来说,这种看法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词 研究方法 重现 当代文学 材料 想象力 问题 缝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文学共识”的文学史?——关于新世纪文学叙事的方法与问题
20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3,共5页
一、共识的消弭或问题的起点,一提出“新世纪文学的历史化”问题,其实就陷入了焦虑,似乎有满脑子的想法,又完全不成样子。我甚至不太清楚自己的“问题意识”到底在哪里,目的又是什么。是构想一部个人性的“新世纪文学史”呢,还是要“提... 一、共识的消弭或问题的起点,一提出“新世纪文学的历史化”问题,其实就陷入了焦虑,似乎有满脑子的想法,又完全不成样子。我甚至不太清楚自己的“问题意识”到底在哪里,目的又是什么。是构想一部个人性的“新世纪文学史”呢,还是要“提请”同行一起来做这想象中的事情,或者就此提出若干问题,以期凝铸一些可能的共识?坦白讲,可能都有,但又并不能确定。如果非要列出目标,我想也许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寻求一个个人的有效而尽量客观的文学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历史 文学叙事 新世纪 个人性 文学史 方法与问题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