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情感遭遇算法:互联网文艺评论的“自发性”难题 |
李静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保卫自由人本主义或是走向“后人类”——论网络媒介文艺批评 |
李玮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
刘江凯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文学史终结”与“文学地理复兴”——新世纪文学的另一视角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文学史与新媒介文艺 |
南帆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倒退着前进——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与嬗变 |
樊迎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文化传承视域中的《听漏》及其叙事探索 |
刘艳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小说观念的“古”“今”问题 |
杨辉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时空离合”:中国文学史的双重构造 |
孔苏颜
颜桂堤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泥土的芬芳:论谢友鄞小说的诗化品质 |
李张建
刘沙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
吴秀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中国当代小说的“爱”与“要”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文学的正信——刘欣玥文学批评印象 |
杨庆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如何认领90年代——兼及思考的视角和方法 |
杨庆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那份荡气回肠的坚韧和生气——读张欣的《如风似璧》 |
谢有顺
张琦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乡土文明的崩溃与重生——观察新世纪以来乡村叙事的一个角度 |
徐刚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家园的重建与人性的复归——对长篇小说《地坤》的生态意蕴解读 |
范玉刚
陈晓蕾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华文先声与中华文化传播阵地——《文艺报·华文文学》(1998—2023)研究 |
戴瑶琴
孙艳群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再论问题和材料 |
程光炜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没有文学共识”的文学史?——关于新世纪文学叙事的方法与问题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