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3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砥砺奋进四十载 薪火相传启新程——《当代传播》创刊40周年寄语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共1页
四秩春秋,风华正茂。当历史的指针划过又一个意义非凡的刻度,《当代传播》迎来了创刊40周年华诞。此刻,我们怀着澎湃的心情与深深的敬意,回望来路的荆棘与繁花,审视当下的坚守与创新,展望未来的挑战与荣光。四十年前,我国社会步入改革... 四秩春秋,风华正茂。当历史的指针划过又一个意义非凡的刻度,《当代传播》迎来了创刊40周年华诞。此刻,我们怀着澎湃的心情与深深的敬意,回望来路的荆棘与繁花,审视当下的坚守与创新,展望未来的挑战与荣光。四十年前,我国社会步入改革的蓬勃兴盛期,当新闻实践提出诸多需要从理论上做出回答的新问题时,《当代传播》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刊40周年 当代传播 砥砺奋进 薪火相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人工智能之魅: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省思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晋 曹浩帆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72,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时,本文反思了这一“脱实向虚”的技术迷思对人工智能的“赋魅”,聚焦其在能源消耗、异化劳动以及终端设备的报废处理等层面所导致的环境隐忧,透过讨论人工智能的“不智能”性和“虚拟世界”的“不虚拟”性,进一步省思被遮蔽的社会权力关系的再生产和环境代价。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及其传播的迷思已经融合了从技术合理性(Technology Rationality)到支配合理性(Rationality of Domination)的生活规定性,人类思想以及生态环境均被严密的、定型的数学模型化、数据化、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政治经济学 人工智能 媒介物质性 异化劳动 电子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技术可供性与媒体核心需求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立伟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媒体选择人工智能,实质是驯化人工智能——让AI技术可供性与媒体核心需求相适应。AI技术可供性有三股洪流:智能机、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媒体核心需求是事实核查、版权保护与数据变现——以智能机核查事实、以智能机器人保护版权、以... 媒体选择人工智能,实质是驯化人工智能——让AI技术可供性与媒体核心需求相适应。AI技术可供性有三股洪流:智能机、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媒体核心需求是事实核查、版权保护与数据变现——以智能机核查事实、以智能机器人保护版权、以智能网络实现数据变现。媒体驯化AI,AI进化媒体,人类行动者+AI行动者产生新的媒介能力。事实核查、版权保护与数据变现,接触到与人类感知不同的现实层面,达到以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则代表媒体的进化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人工智能 事实核查 版权保护 数据变现 行动者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界的争议:前沿技术值得研究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昌凤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共1页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空前的影响力渗入新闻传播业,正在重塑新闻产制、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学术界对此极为关注并展开研究。热点技术议题研究也引发了争议,其学术价值、理论深度和可持续...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空前的影响力渗入新闻传播业,正在重塑新闻产制、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学术界对此极为关注并展开研究。热点技术议题研究也引发了争议,其学术价值、理论深度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争议的核心在于,前沿技术研究能否推动理论创新、会不会消解既有学术框架?如何在现实观照的同时,维持理论的严谨性和深度,使其既回应技术变革、又能经受时间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业 信息传播 人工智能 热点技术 大数据 云计算 理论深度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被引量:1
5
作者 季为民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了更好地理解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内涵,本文从三个维度进行探讨。第一,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核心要义。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其核心要义涵盖了坚持党性原则和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正确导向与担当社会责任、深化融合创新与借力技术驱动、立足用户导向与注重需求驱动、坚持开放合作与开展生态构建、着力优化管理与重点提升效能等多个方面,明确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规律 正确导向 主流媒体 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党性原则 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当代中国新闻学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新闻学,是事关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问题。新闻学的理论性,是指主体通过“新闻学术”的方式对新闻现象、新闻实践的把握特性;新闻学的实践性,是指新闻学根源于新闻实践、又可以回归新闻实践...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新闻学,是事关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问题。新闻学的理论性,是指主体通过“新闻学术”的方式对新闻现象、新闻实践的把握特性;新闻学的实践性,是指新闻学根源于新闻实践、又可以回归新闻实践的特性。理论与实践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但又可以互补的方式,新闻理论是理论,新闻实践是实践,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存在,但理论可以把握实践,实践可以运用理论,能够达到认识论、实践论上的统一;而要实践二者的统一,既要全面准确认识新闻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内涵,更要高度重视新闻学的实践性,还要特别注意在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互相尊重、相向而行,即不仅是新闻理论向新闻实践靠近,新闻实践也要向新闻理论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学 理论性 实践性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青年群体“编制崇拜”现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淑华 佘瀛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错位导致风险社会下青年诉诸稳定的择业心态,就业取向的认知偏差与“编制崇拜”心理合力加剧了青年群体跻身考编赛道的就业困境。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以就业市场、话语建构、职业想象、心理需求和传统...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错位导致风险社会下青年诉诸稳定的择业心态,就业取向的认知偏差与“编制崇拜”心理合力加剧了青年群体跻身考编赛道的就业困境。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以就业市场、话语建构、职业想象、心理需求和传统文化为动力机制,编制崇拜青年在空间流动、时间流动和观念流动的多重路径下分化为坚定型、摇摆型和转变型三种类型。编制崇拜作为一种认知与情感相互勾连的心理机制,与青年群体的考编实践没有必然关联,而是通过主客观、内外部的多重因素对其产生双向交互的耦合作用。研究有助于审思当代青年就业问题背后的生平遭遇及结构困境,呼吁社会予以支持回应和时代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制崇拜 就业取向 青年群体 生命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定性暴力下的自我规训:社交媒体倦怠情绪及消极使用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殿元 王齐欣 郑云戈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9,共7页
社交媒体在提供多样化社交模式的同时,已深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脉络。微信作为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护的应用平台,将用户的社交、学习和工作等情境深度嵌入到以社会关系为渠道的信息系统通路中,构成了当下社会交往的主导模式。本文基于微... 社交媒体在提供多样化社交模式的同时,已深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脉络。微信作为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护的应用平台,将用户的社交、学习和工作等情境深度嵌入到以社会关系为渠道的信息系统通路中,构成了当下社会交往的主导模式。本文基于微信中青年用户信息采纳的倦怠情绪和消极使用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尝试从使能与抑能双重视角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信息、社交、角色超载和比较让个体逐渐被一种永无止境的倦怠感支配,但社交媒体协同的感知价值普遍满足了用户自我持存的相关需求,使个体难以全然与其划分边界,因此,消极使用行为成为个体对抗这种倦怠情绪症候的“治愈性”疗养方式,但实质上,这种看似“泰然处之”的模式并非个体基于真实的自由意志选择,而是肯定性暴力作用下,为维系自我持存的自我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倦怠 肯定性暴力 自我规训 感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历史节点上新媒体传播研究的回望与前瞻
9
作者 彭兰 苏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3,共7页
202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将进入以智能传播为重心的新历史阶段,在2024年中国学者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对互联网未来走向及其影响的关切,大模型、智能体、界面、媒介时间、数字极简主义等前沿问题的研究便是其中的代表。... 202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将进入以智能传播为重心的新历史阶段,在2024年中国学者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对互联网未来走向及其影响的关切,大模型、智能体、界面、媒介时间、数字极简主义等前沿问题的研究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对这些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智能体 界面 媒介时间 数字极简主义 新媒体研究综述 新媒体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驯化与用户抵抗:智能推荐系统中的动态博弈
10
作者 周茂君 罗丹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3,共6页
智能传播时代,算法驯化与用户抵抗的张力关系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权力图谱。本研究聚焦技术资本、用户群体与监管力量的三维动态博弈:平台借由深度学习架构将用户行为数据转化为偏好向量,通过协同过滤机制构建认知闭环,形成算法霸权;... 智能传播时代,算法驯化与用户抵抗的张力关系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权力图谱。本研究聚焦技术资本、用户群体与监管力量的三维动态博弈:平台借由深度学习架构将用户行为数据转化为偏好向量,通过协同过滤机制构建认知闭环,形成算法霸权;觉醒用户以数据游击战术实施认知突围,利用跨平台跳转、行为迷雾制造及AIGC工具解构算法规训;监管介入通过算法规制重塑透明度框架,推动博弈焦点向算法问责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驯化 用户抵抗 智能推荐 动态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传播视域下政务人工智能信任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方政府政务聊天机器人实证检验视角
11
作者 张辉锋 郭萌萌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6,共8页
以政务聊天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政务日益在基层治理中显现出重要价值,作为人机交互的新型治理界面,公众对其信任的形成机制亟待理论解释。本文从人机传播视角出发,以实证方式探究公众对作为准社会参与者的政务聊天机器人的信任度的影响... 以政务聊天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政务日益在基层治理中显现出重要价值,作为人机交互的新型治理界面,公众对其信任的形成机制亟待理论解释。本文从人机传播视角出发,以实证方式探究公众对作为准社会参与者的政务聊天机器人的信任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公众对政务聊天机器人的信任源于技术认知与制度信任,并通过对聊天机器人的人格化、智能性、便利性的多重评估而形成。其中,技术期望与政治效能感知对人格化、智能性、便利性感知具有显著负向效应,这反映了“技术神话”建构下公众的技术与社会理解与人工智能现实能力的差距;智能性感知对信任度的主导影响则说明人机信任逻辑正从情感投射转向功能依赖,而便利性感知的中立性则意味着公共服务超越效率至上的价值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传播 人工智能 信任感知 聊天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融通: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关系理念与行动策略
12
作者 蔡雯 伊俊铭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7,共5页
从“连接”走向“融通”,本文从关系视角对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实践困境与发展方向进行系统梳理,为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提供了理念指引与行动策略。一方面,融通作为理念指引,凸显了关系内含“情感价值”在我国主流媒体... 从“连接”走向“融通”,本文从关系视角对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实践困境与发展方向进行系统梳理,为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提供了理念指引与行动策略。一方面,融通作为理念指引,凸显了关系内含“情感价值”在我国主流媒体未来融合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融通作为行动策略,为主流媒体推动内容、技术、管理等维度的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同时也为媒体管理部门建构与之相适配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治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 关系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信息污染的伴生史脉、媒介逻辑与抑制理路
13
作者 陈功 张艳茹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4,共5页
信息污染是文化/技术共生过程中的伴生现象。不同技术主导下的媒介机制伴生着不同形式的信息污染。技术发展是信息污染产生的内在驱力,而资本植入和制度延滞是信息污染出现的外在因素,三者不同时段的作用叠合成信息污染的媒介逻辑。从... 信息污染是文化/技术共生过程中的伴生现象。不同技术主导下的媒介机制伴生着不同形式的信息污染。技术发展是信息污染产生的内在驱力,而资本植入和制度延滞是信息污染出现的外在因素,三者不同时段的作用叠合成信息污染的媒介逻辑。从这三重逻辑切入,建立技术切分监控的层级化管理、市场数据监管的评价化指标和制度化平台的双效协同模式是抑制当下AI信息污染的有效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视角 信息污染 伴生史脉 媒介逻辑 抑制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信息生态认知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观念升维
14
作者 王斌 路文廷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7,共6页
主流媒体的认知力在推动其系统性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数智化浪潮下,新兴技术与多元主体的涌现,使主流媒体的认知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信息生态认知力”概念,并构建了涵盖系统性认知... 主流媒体的认知力在推动其系统性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数智化浪潮下,新兴技术与多元主体的涌现,使主流媒体的认知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信息生态认知力”概念,并构建了涵盖系统性认知、适应性能力、涌现式理解与公共价值导向四个维度的认知力模型。其中,系统性认知指对信息生态结构及其特征的全面把握;适应性能力体现媒体在数字化变革中对内部机制的灵活调整;涌现式理解反映了媒体对局部扰动可能引发全局传播风险的敏锐预判;公共价值导向则强调在多元意见中寻求共识、推动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信息生态认知力的四重维度提出了协调多元关系、完善内部机制、优化风险预判与增强引导效能等建议,旨在推动主流媒体从“信息传播中介”转型为“认知基础设施”,以促进公共理性的涵养,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复杂适应系统 信息生态认知力 认知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十年: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媒体融合进程及问题
15
作者 宋建武 毛彦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试图从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视角,讨论其在中国主流媒体互联网转型中产生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媒体融合实践的影响。本文提出,在社会信息交互领域,新质生产力就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下主要体现为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技... 本文试图从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视角,讨论其在中国主流媒体互联网转型中产生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媒体融合实践的影响。本文提出,在社会信息交互领域,新质生产力就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下主要体现为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并指出这一新质生产力正在推动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本文认为,自2014年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以来,在实践上经历了从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以“借船出海”到建设自主平台再到系统化变革的三个阶段,并指出了“借船出海”策略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当前媒体深度融合仍面临认识局限、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媒体融合 生产方式 开放平台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中介主体化:论社交机器人的演进
16
作者 李鲤 邓志鹏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69,76,共6页
社交机器人作为连接“计算机-人”的程序化实体,成为当下乃至未来人机互动的技术导向。为论证社交机器人具有由传播中介向主体化演进的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社交机器人的四个发展阶段,同时引入福柯的主体化概念,结合知识权力网络理论,从... 社交机器人作为连接“计算机-人”的程序化实体,成为当下乃至未来人机互动的技术导向。为论证社交机器人具有由传播中介向主体化演进的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社交机器人的四个发展阶段,同时引入福柯的主体化概念,结合知识权力网络理论,从权力关系、知识生产及个体形成三个方面,论证了其具有向主体属性发展的潜力。同时,指出这种主体属性取证于权力关系对社交机器人设计之初的预设与角色作用的要求、向主动的知识生产者与规范者的转变以及在人机双向互动中有关个体形成的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福柯 主体 知识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背:青年养生的媒介生产及其景观构建
17
作者 张媛 王国强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议题。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青年群体将晒背实践锚定于跨时空的异质文化系统中,借助技术媒介预习、操练与展演晒背,在抵抗现代性焦虑的同时建立了自我归属的流动居所;在媒介养生景观化的生产过程中,晒背景观呈现出纠缠的传播实践与分离的传播本质并存的复杂态势;将晒背景观视作一种养生互型,在对青年媒介养生的意义实践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为景观社会的媒介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学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景观 媒介化 晒背 青年养生 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实体照片的身体实践与记忆建构——基于媒介物质性视角的审视
18
作者 孙卫华 邵兰慧 马龙腾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实体照片作为记忆的载体,因其客观实在的物质形态而具有数字照片所不具备的物质特性。从物质性视角看,实体照片的非流动易逝性及其在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下促使记忆主体的高情感卷入,成为人们在数字时代对抗虚拟与流动、寻求稳固的一种本... 实体照片作为记忆的载体,因其客观实在的物质形态而具有数字照片所不具备的物质特性。从物质性视角看,实体照片的非流动易逝性及其在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下促使记忆主体的高情感卷入,成为人们在数字时代对抗虚拟与流动、寻求稳固的一种本真性方式。因此,即使面对高效、低成本的数字存储技术,人们依然会选择实体照片,并基于不同的情感需求创造出不同的记忆呈现方式,赋予其专属的意义与价值,以此作为其真挚情感的物质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照片 物质性 身体实践 记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妒忌情绪的诱发机制与传播引导
19
作者 赵云泽 曾雷霄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妒忌是一种普遍且复杂的社会情绪。其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它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作为一种社会症候,它还会引发人际关系的疏远、消极和敌意,甚至可能会导致群体性对立、攻击行为的产生,从而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威... 妒忌是一种普遍且复杂的社会情绪。其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它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作为一种社会症候,它还会引发人际关系的疏远、消极和敌意,甚至可能会导致群体性对立、攻击行为的产生,从而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威胁。在社交媒体中,个体处于高度暴露的环境中,这显著增加了妒忌情绪被唤起的频率和传播的强度。本文认为,社交媒体用户的选择性分享是妒忌情绪产生的前因,它带来的共在效应增加了社会比较的具体指向,形成妒忌的“旋效应”。“功绩主义”的流行与“幸存者偏差”成为妒忌情绪的催化剂,同时,社交媒体的去抑制性效果强化了妒忌情绪表达。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中妒忌情绪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妒忌情绪 社会比较 社交媒体 情绪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角色定位与实践机制
20
作者 田维钢 郎玉茁 王凯思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1,共5页
民族自治县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载体,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使命。本研究基于媒介功能演变,通过深度访谈、案例分析,考察我国民族自治县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信息传播、文化整合与公共服务中的实践机制。... 民族自治县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载体,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使命。本研究基于媒介功能演变,通过深度访谈、案例分析,考察我国民族自治县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信息传播、文化整合与公共服务中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话语转译-空间生产-文化赋能”的三重角色重构,将国家话语转化为基层可感知的符号体系;依托“群际接触-多元一体内容-情感共鸣”的传播策略,构建起跨民族、跨文化的共同体认知框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向“自觉”的认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县 县级融媒体中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