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4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辐射型反射隔热涂料节能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宏武 杨霞 +1 位作者 夏文丽 乔正珺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58-61,66,共5页
辐射型反射隔热涂料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中的应用案例越来越多,其节能设计方法备受关注。等效热阻法是目前反射隔热涂料热工设计的标准方法,但相关文献研究指出,涂覆于非透明材料上的隔热涂料应采用太阳光直接反射比作为隔热评价指标... 辐射型反射隔热涂料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中的应用案例越来越多,其节能设计方法备受关注。等效热阻法是目前反射隔热涂料热工设计的标准方法,但相关文献研究指出,涂覆于非透明材料上的隔热涂料应采用太阳光直接反射比作为隔热评价指标,不宜用等效热阻来评价。通过上海某6层住宅建筑探讨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外墙采用辐射型反射隔热涂料的节能效果及其传热系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和表面发射率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采用参数直接计算与等效热阻法计算能耗结果,结果表明:1)辐射型反射隔热涂料隔热机理与反射隔热涂料差异明显;2)辐射型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效果不适宜采用等效热阻法进行节能效果评价;3)辐射型反射隔热涂料墙体冬季保温热阻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对墙体温度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型反射隔热涂料 夏热冬冷地区 居住建筑 节能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的典型建筑布局树木风环境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慎 王义凡 +3 位作者 尹鹏飞 程明 王杰 李霆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定量评估景观绿植对建筑风环境影响,对于提高行人区域热舒适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结合格子玻尔兹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开展了边界层流场-建筑-树木耦合模拟和关键参数验证,针对城市街道区域典型矩形建...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定量评估景观绿植对建筑风环境影响,对于提高行人区域热舒适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结合格子玻尔兹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开展了边界层流场-建筑-树木耦合模拟和关键参数验证,针对城市街道区域典型矩形建筑平面布局存在的风速加速现象,开展树木挡风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方法能够重现出与试验吻合一致的树木尾流区平均风速和湍流特征;基于不同阻力系数的树木透孔率对树木背风区下游1H~3H范围内挡风效应影响明显;基于等效原则提出的圆柱体简化模型能够计算出与树木原型一致的挡风效应变化规律;建筑两侧和迎风端布置合理间距的树木能够减小矩形建筑两侧风速加速比和加速区域面积,可以通过经济合理的树木布置方案实现建筑周围风环境舒适度优化和通风廊道畅通。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景观植被风环境优化设计,为方案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自然通风评估提供新的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建筑 树木 风环境 格子玻尔兹曼 多孔介质模型 风速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可拓学的高校建筑电气节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薛静云 张银环 +1 位作者 刘阿敏 黄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121-128,共8页
针对高校能源消耗过高以及浪费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与可拓学理论融合的高校校园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模型。运用可拓学理念,给出了用于评估电气节能性能的物元模型;建立电源节能、电网节能、负荷节能、建筑体系节... 针对高校能源消耗过高以及浪费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与可拓学理论融合的高校校园建筑电气节能评价模型。运用可拓学理念,给出了用于评估电气节能性能的物元模型;建立电源节能、电网节能、负荷节能、建筑体系节能为准则的评价体系,选取12个评价指标并引入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所建立的物元模型构建经典域、节域完成关联度计算。以某高校为例,利用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完成对其建筑电气节能空间的评价,得到该高校校园建筑电气节能空间为中等级别,其级别特征值为2.90,结果表明其仍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电气节能评价体系 物元模型 AHP 熵权法 可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居住建筑终端能耗及碳排放达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浩威 章昱斌 +3 位作者 叶长青 梁倩 朱曙光 方潜生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24-30,共7页
以安徽省既有居住建筑运行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能源平衡表法、LEAP模型、碳排放因子法和STIRPAT模型等工具和方法,预测碳排放峰值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技术路径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居住建筑实现碳达峰的最佳实施路径应采取蓝... 以安徽省既有居住建筑运行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能源平衡表法、LEAP模型、碳排放因子法和STIRPAT模型等工具和方法,预测碳排放峰值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技术路径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居住建筑实现碳达峰的最佳实施路径应采取蓝图情景。该情景下居住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025年达到峰值3429.29万t, 2060年回落至918.69万t。在影响因素方面,常住人口是居住建筑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大小为-2.646;能源结构也对居住建筑碳排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大小为-1.465,这得益于安徽省建筑消费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因此,开展建筑电气化、发展可再生能源、限制一次能源的使用、优化能源结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平衡表法 LEAP模型 STIRPAT模型 情景分析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厨房空调冷负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爽 周弈伽 +4 位作者 叶丰 郭俊杰 王嘉华 陈文华 罗茂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住宅厨房空间因存在高温燃烧热源和烹饪空气污染源,是热舒适和空气品质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厨房热湿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厨房空调产品也逐渐出现,而现有的负荷研究无法为厨房空调的设计提供有效依... 住宅厨房空间因存在高温燃烧热源和烹饪空气污染源,是热舒适和空气品质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厨房热湿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厨房空调产品也逐渐出现,而现有的负荷研究无法为厨房空调的设计提供有效依据。为了探索住宅厨房空调冷负荷及其影响因素,以某典型住宅厨房为例,研究了厨房冷负荷的大小分布、来源构成、影响变量以及地域差异。结果表明,厨房空调冷负荷集中分布在800~1600W/m^(2),潜热负荷占比高达75%,室外补风在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中平均占比30%和71%。地域差异导致峰值负荷大小和出现小时数不同,这对空调选型有重要影响。现有的厨房空调需要匹配合理的运行策略和补风形式才能满足厨房冷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房冷负荷 厨房空调 运行策略 空调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上运动建筑曲面光伏参数化集成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丽 杜照怡 +2 位作者 董轶欣 景一帆 霍玉佼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国内掀起了冰上体育运动的热潮,冰上运动建筑需求量和能源消耗量随之增长。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作为建筑节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体育建筑屋面具有较大的集成潜力。通过建立寒冷... 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国内掀起了冰上体育运动的热潮,冰上运动建筑需求量和能源消耗量随之增长。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作为建筑节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体育建筑屋面具有较大的集成潜力。通过建立寒冷地区曲面冰上运动建筑典型模型进行集成设计研究,基于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实现新型柔性CIGS薄膜光伏组件沿屋面曲线形态的优化布置,从两个层级出发,提出参数化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通过Honeybee进行能耗模拟,结果表明,该柔性光伏系统全年可以为冰上运动建筑降低15.82%的能量消耗,进而验证了该方案的节能性,为建筑师进行寒冷地区曲面冰上运动建筑设计的节能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上运动建筑 曲面光伏 参数化设计 集成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商业建筑高效制冷机房运行数据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颖 王健 +3 位作者 刘冰韵 徐晓燕 陈国恺 徐旭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65-72,121,共9页
制冷机房作为系统工程,其系统运行参数的变化(如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会对机房内不同设备的能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机房整体能效最优是机房节能运行的重要目标。针对现有建筑运行数据存储较多但对其分析较少的现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某商业... 制冷机房作为系统工程,其系统运行参数的变化(如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会对机房内不同设备的能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机房整体能效最优是机房节能运行的重要目标。针对现有建筑运行数据存储较多但对其分析较少的现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某商业建筑制冷机房实际运行能耗、能效进行统计计算,并将其与负荷率、供回水温度、供回水温差等变量的相关性展开分析,揭示机房能效与各变量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显示:制冷机房单位面积制冷能耗约为16~17 kW·h/(m^(2)·a),冷水机组能耗占80%以上,冷水机组的能效表现主导了机房的整体能效表现,机房系统能效比(COPs)高于设计值6.06 kW·h/kW·h,达到了预期目标。机房整体能效与室外气温及负荷率、冷冻(却)水供回水温差、冷却水进水出水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房整体能效与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主要呈正相关关系。冷水机组运行COP与机组负荷率和冷却水回水温度呈现一定相关性,且基本符合机组定冷却水温和AHRI变冷却水温工况下的选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机房能效 数据挖掘 冷水机组能效 冷水机组负荷率 供回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立体绿化对微气候改善作用实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海滨 孙佳奇 +1 位作者 敖茂易 陈舒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为研究立体绿化改善微气候的作用,选取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立体绿化建筑物进行微气候实测分析,比较了绿化朝向、距外墙距离、叶面积指数等因素对绿墙降温增湿能力的影响。实测结果表明面宽小于30 m的立体绿化可以降低空气温度约0.7... 为研究立体绿化改善微气候的作用,选取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立体绿化建筑物进行微气候实测分析,比较了绿化朝向、距外墙距离、叶面积指数等因素对绿墙降温增湿能力的影响。实测结果表明面宽小于30 m的立体绿化可以降低空气温度约0.7℃,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约15%。面宽大于30 m的立体绿化可以实现1.5~3℃的降温效应。东西朝向的立体绿化要比南北向的多降温约0.9℃,增加约1.5%空气湿度。叶面积指数对立体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影响较大,叶面积指数增大0.40,空气温度降低约0.6℃,增加空气湿度约3%。立体绿化对微气候的影响范围较广,研究结果证实,在街区尺度实施立体绿化可以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绿化 微气候 降温 叶面积指数 朝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建筑全过程节能降碳管理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伟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5-5,共1页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人民群众对建筑居住环境需求的日益提高,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还将快速增长,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意义重大。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人民群众对建筑居住环境需求的日益提高,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还将快速增长,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意义重大。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国办函[2024]20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聚焦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升级、强化建筑运行节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为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对于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碳排放 既有建筑改造 节能降碳 绿色低碳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居住环境 能源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岩土热物性试验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尧 孙林娜 +2 位作者 魏俊辉 刘启明 褚赛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22-28,共7页
目前岩土热物性测试仪采用的方法包括两种:恒热流法和恒温法,通过介绍两种测试方法的区别及模型算法,以北京市某公建项目岩土热物性测试结果为基准,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模拟了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测试工况,针对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经对... 目前岩土热物性测试仪采用的方法包括两种:恒热流法和恒温法,通过介绍两种测试方法的区别及模型算法,以北京市某公建项目岩土热物性测试结果为基准,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模拟了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测试工况,针对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经对比,试验时间至48 h时,两种测试方法利用软件模拟出的延米换热量与现场测试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表明若已知项目周边的地层热物性参数如地层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等,可将软件模拟结果作为前期地埋管系统设计的依据,并作为后续热物性勘察结果验证的参考数据。此外,根据模拟结果,由于夏季地埋管流体在设计工况下与土壤的温差值较大,为了使流体尽快达到设计工况点,恒温法测试时应选用较大的功率,否则48 h内的测试值结果与实际值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系统 热物性试验 TRNSYS 恒热流法 恒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室内微循环热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 钟雷钧 +4 位作者 陈剑波 王金地 卜乙晓 侯占伟 赵毅峰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50-54,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在提升治疗服务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目前,医院建筑中特别是病房广泛应用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吹风感较强、噪音大等问题,导致了患者的室内热舒适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在提升治疗服务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目前,医院建筑中特别是病房广泛应用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吹风感较强、噪音大等问题,导致了患者的室内热舒适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针对医院病房,探索研究风机盘管加除湿置换新风空调系统,在实际搭建的实验平台基础上建立CFD数值模拟模型,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对比,论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之后,通过CFD模拟的方式,在保证对流换热可以达到室内设定温度的前提下,找到一种新的气流组织形式,这样不仅有效降低室内人员的吹风感和噪音,而且避免了传统置换通风容易出现温度分层、垂直温差过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盘管 置换新风 热舒适性 计算流体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相变蓄热墙体多因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菊 恽定康 +1 位作者 张宇 刘昌宇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在墙体中应用相变材料可以显著改善墙体的保温蓄热能力,但相变材料厚度和墙体构造的选择尚需科学论证。基于寒区气象特点,选择适用于寒区建筑外墙的相变储能材料,从墙体的传热特性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同相变材料层厚度和多种构造的相变... 在墙体中应用相变材料可以显著改善墙体的保温蓄热能力,但相变材料厚度和墙体构造的选择尚需科学论证。基于寒区气象特点,选择适用于寒区建筑外墙的相变储能材料,从墙体的传热特性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同相变材料层厚度和多种构造的相变墙体模型,研究多种情况相变墙体的热特性。结果表明,相变墙体在冬季的保温蓄热能力受相变材料层位置和厚度影响,夏季效果主要受相变材料厚度影响;相变材料厚度为40 mm的中间型相变墙体和相变材料厚度为60 mm的内侧型相变墙体比较适合寒区建筑应用。研究所得结论可为寒区相变墙体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相变材料 传热过程 影响因素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某综合医院分项能耗和环境测试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腊美 叶浩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例,利用现有能耗计量仪表监测数据,辅以设备法测算,对医院的空调制冷、空调制热、医疗设备、电梯、办公设备及照明、后勤设备等用能系统进行了能耗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医院等效电总能耗为216.0 k...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例,利用现有能耗计量仪表监测数据,辅以设备法测算,对医院的空调制冷、空调制热、医疗设备、电梯、办公设备及照明、后勤设备等用能系统进行了能耗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医院等效电总能耗为216.0 kW·h/(m^(2)·a)。其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占比最大,为50.45%;其次为后勤设备能耗占比34.84%;其余依次为办公照明能耗和医疗设备能耗。在制冷期对典型室内环境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医院室内温度满足II级热舒适度水平,湿度超标,照度普遍不足。为提升建筑室内环境品质,同时节能降耗,提出了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建议,并利用Design Builder软件对改造前后的能耗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了各分项能耗的节能率,预估投资回收期约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建筑能耗 节能诊断 节能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社会视角的城市居住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睿 马巧珊 +1 位作者 刘静娴 黄雅哲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129-136,148,共9页
厘清城市居住能耗碳排放的“空间-社会”共同影响作用机理,有助于为社区低碳更新规划提供针对性空间识别方法和政策支撑。借鉴居住分异理论中“空间-社会”二维属性的社区居住空间刻画逻辑,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市民进行社会问卷调查,采用... 厘清城市居住能耗碳排放的“空间-社会”共同影响作用机理,有助于为社区低碳更新规划提供针对性空间识别方法和政策支撑。借鉴居住分异理论中“空间-社会”二维属性的社区居住空间刻画逻辑,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市民进行社会问卷调查,采用路径分析模型建立“空间-社会”复合作用下的影响关系模型,并对空间性和社会性影响总效益进行系统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对大城市居住能耗碳排放的间接影响效应普遍存在,对直接效应起到一定修正作用;②社会性因素影响总效应远高于空间性因素,关键影响指标分别为人口数量和住房总价;③住区价值对家庭居住能耗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关系被证实显著存在。高价格大户型住宅通过吸引高收入群体购买和自身设施水平较高两方面锁定高碳排放行为特征。据此,提出差异化住区碳排放特征识别方法及低碳规划审查要点,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能耗碳排放 居住分异理论 路径分析模型 更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推动建筑领域低碳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亿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4-4,共1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国办函[2024]20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有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工作方案》将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作为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国办函[2024]20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有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工作方案》将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支持建筑光伏发展、推动建筑减少化石能源供热、促进农村用能低碳转型等工作要求,这是优化建筑能源结构、有效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举措,将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用能结构 能源结构 碳中和 农村用能 国务院办公厅 低碳转型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创新应用场景叠加是当前应对AI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波荣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5-6,共2页
2023年12月22日,“《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智库学者论坛——2023·AI与建筑技术的融合与挑战”线上直播公益活动成功举办。《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客座主编、来自清华大学的林波荣教授应邀,在论坛中为读者分析了AI介入建筑设计... 2023年12月22日,“《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智库学者论坛——2023·AI与建筑技术的融合与挑战”线上直播公益活动成功举办。《建筑节能(中英文)》杂志客座主编、来自清华大学的林波荣教授应邀,在论坛中为读者分析了AI介入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科研与应用的现状,并对未来AI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进行了预测,提出中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建筑设计 人工智能 全球范围 学者论坛 AI 应用场景 荣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装配式墙体非均匀性传热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大龙 冯本成 胡宋舒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120-125,136,共7页
干式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因连接缝的存在会造成接缝与墙体间的传热不均,对墙体传热及建筑能耗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干式装配外墙的非均匀传热特征,提出外墙内表面的累计温差比T′来评价墙体的传热非均匀性,确定了干式装配墙体传热的非均匀... 干式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因连接缝的存在会造成接缝与墙体间的传热不均,对墙体传热及建筑能耗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干式装配外墙的非均匀传热特征,提出外墙内表面的累计温差比T′来评价墙体的传热非均匀性,确定了干式装配墙体传热的非均匀判定准则。提出用热桥影响区域等效传热系数K′_(T)来评价接缝非均匀传热影响区域,分析了非均匀性传热对建筑采暖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装配式墙体在接缝两侧的温度波动较大,且墙体构造越复杂波动越显著。干式装配墙体接缝的非均匀影响区域明显大于传统砖混建筑。T′越大墙体传热越不均,建筑采暖能耗越大。接缝宽每增加5 mm导致的墙体传热不均使得建筑能耗变化约为3%~4%,含空气层的预制墙体变化尤为大,约为3.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干式连接拼接缝 墙体传热 非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显、灵活、多维、高效——从2022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看建筑与光伏一体化设计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涛 王奇鹏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以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2022)为例,对15个参赛作品在建筑与光伏一体化设计上的特征进行了比较,从美学表现、构造整合、功能复合、性能提升4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建筑...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以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2022)为例,对15个参赛作品在建筑与光伏一体化设计上的特征进行了比较,从美学表现、构造整合、功能复合、性能提升4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建筑与光伏一体化的设计新趋势,指出:在美学表现上,通过光伏组件材质外观和光伏方阵形成积极外显的形态;在构造上,采用不同类型光伏灵活组合衍生多种应用场景;在功能上,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围护结构的采光、集热、遮阳、防护等功能进行多维度复合;在性能上,通过光伏朝向与倾角、散热设计和电气系统综合提升产能效率。为建筑与光伏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光伏一体化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零能耗建筑 节能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区既有农房附加阳光间设计优化策略与效益分析
19
作者 管振忠 张文馨 +4 位作者 薛一冰 王崇杰 仝晖 商丽华 徐翔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农房中建造的附加阳光间以其建造方便、经济实用、效果明显而深受农民喜爱,尤其是寒冷地区,附加阳光间后可显著提升农房冬季室内热环境,降低冬季采暖能耗,减少冬季燃煤量;同时,夏季附加阳光间后的农房室内温度也会有所提升,造成夏季室... 农房中建造的附加阳光间以其建造方便、经济实用、效果明显而深受农民喜爱,尤其是寒冷地区,附加阳光间后可显著提升农房冬季室内热环境,降低冬季采暖能耗,减少冬季燃煤量;同时,夏季附加阳光间后的农房室内温度也会有所提升,造成夏季室内过热、舒适度降低、制冷能耗增加。针对此问题,通过Design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对沂蒙山区典型既有改造后农房附加阳光间的主屋进行能耗及自然室温模拟,结果显示其在冬季能显著提高室内温度并降低采暖能耗,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即夏季室内过热且能耗较高,对此,提出针对性的附加阳光间优化策略并进行模拟验证,分析其经济及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沂蒙山区 农房改造 附加阳光间 优化设计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井砂岩热储回灌堵塞机理及解堵研究
20
作者 刘斌 王江峰 +2 位作者 李红岩 王鹏涛 张杰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地热井回灌是制约水热型地热持续开发的“卡脖子”难题,特别是砂岩热储的回灌更为艰难。为揭示制约砂岩热储回灌过程中面临的堵塞难题,以陕西关中渭河盆地某“一采一灌”模式砂岩地热井为例开展试验研究,探究砂岩热储回灌过程中的4类堵... 地热井回灌是制约水热型地热持续开发的“卡脖子”难题,特别是砂岩热储的回灌更为艰难。为揭示制约砂岩热储回灌过程中面临的堵塞难题,以陕西关中渭河盆地某“一采一灌”模式砂岩地热井为例开展试验研究,探究砂岩热储回灌过程中的4类堵塞机理,并提出相应解堵措施。结果表明:碳酸盐类、部分铝硅酸盐类和铁类矿物沉淀受温度影响较大,地层温度的升高会加速其化学堵塞的形成;随温度的上升,悬浮物堵塞和化学堵塞会构成协同效应。同时悬浮物颗粒布朗运动速度也因温度上升而增大,使堵塞更严重;回灌产生气体堵塞的原因主要是:大体积气泡进入储层内部难、气泡直径与底层喉道大小相当;腐生菌和铁细菌是成微生物堵塞的主要微生物。通过加入阻垢剂可有效防止化学堵塞,采取多级过滤可减缓物理堵塞,在回灌系统中加入自动排气装置可防止气体堵塞,对尾水进行灭菌处理降低微生物堵塞风险。经过现场回暖季试验,采取的解堵措施应用于目标地热井后的回灌率达100%,降低了回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堵塞对回灌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地层 地热开发 回灌井 堵塞机理 解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