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448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钦州湾桐花树生物量模型构建与评价
1
作者 欧芷阳 张继辉 +4 位作者 庞世龙 韦海航 杨景竣 梁萍 刘秀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为快速、准确估算广西钦州湾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生物量,采用全株收获法获取桐花树树干、叶、根、地上和总生物量,以基径(D)和树高(H)2个因子及其衍生的多个组合变量为预测变量,构建桐花树各生物量幂函数和线性预测模型,并... 为快速、准确估算广西钦州湾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生物量,采用全株收获法获取桐花树树干、叶、根、地上和总生物量,以基径(D)和树高(H)2个因子及其衍生的多个组合变量为预测变量,构建桐花树各生物量幂函数和线性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单变量预测模型中,树干、地上和总生物量与H的相关性均较强,以H为自变量的两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预估精度(P)均较高,模型平均相对误差(MR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较低,表明H对上述生物量的拟合效果均较优;D对叶生物量的拟合效果优于H。组合变量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单变量预测模型。DH^(2)与树干、根、地上和总生物量的相关性均较强;以DH^(2)为自变量的树干、根和总生物量线性模型的R^(2)和P均最高,MRE和RRMSE在同类模型中均较低,预测效果最佳;以DH^(2)为自变量的地上生物量幂函数模型的R^(2)和P均最高,MRE和RRMSE在同类模型中均较低,预测效果最佳。DH与叶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强,以DH为自变量的叶生物量幂函数模型的R^(2)和P均最高,MRE和RRMSE均最低,预测效果最佳。结合R^(2)和3个评价指标,桐花树树干、根和总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均为以DH^(2)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桐花树地上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为以DH^(2)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桐花树叶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为以DH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线性模型 幂函数模型 桐花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年生杂交桉无性系木材密度和生材含水率差异
2
作者 卢翠香 叶家义 +4 位作者 马宏伦 黄文丽 李霞 邓海群 李昌荣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为给新的杂交桉无性系推广与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15个3年生杂交桉新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无性系DH32-28和DH32-29为对照,测定无性系木材密度和生材含水率。结果表明,15个杂交桉新无性系生材密度、基本密度和生材含水率分别为0.977~1.07... 为给新的杂交桉无性系推广与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15个3年生杂交桉新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无性系DH32-28和DH32-29为对照,测定无性系木材密度和生材含水率。结果表明,15个杂交桉新无性系生材密度、基本密度和生材含水率分别为0.977~1.077 g/cm^(3)、0.375~0.516 g/cm^(3)和107.95%~169.91%,木材密度符合纤维材原料要求。生材密度、基本密度和生材含水率在无性系间和部位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株间均差异不显著。在径向上,生材密度和生材含水率沿髓心向外均整体呈上升趋势,基本密度变化规律相反。无性系DH693-1、E6、DH599-4、DH707A-1、DH696-5和DH723A-1基本密度均较优,可作为优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材密度 基本密度 生材含水率 无性系 杂交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种植过程松树疫木处理对松墨天牛繁殖的影响
3
作者 赵程劼 邹东霞 +1 位作者 于松毛 杨秀好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实现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疫区利用松树疫木种植茯苓(Poria cocos),兼顾松树疫木就地处理和林下经济发展,对松树疫木实施剥皮处理,即剥皮留筋(4批)、剥皮留韧(7批)、全剥树皮(7批)和迟剥树皮(3批)处理,以不剥皮... 为实现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疫区利用松树疫木种植茯苓(Poria cocos),兼顾松树疫木就地处理和林下经济发展,对松树疫木实施剥皮处理,即剥皮留筋(4批)、剥皮留韧(7批)、全剥树皮(7批)和迟剥树皮(3批)处理,以不剥皮松树疫木为对照(CK)(8批);对松树疫木实施不剥皮埋土(10、20和30 cm土层)(5批)处理,以不埋土松树疫木为对照(CK)(5批);研究上述处理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剥皮留韧和全剥树皮处理均未出现松墨天牛刻槽,4批剥皮留筋处理的刻槽数量为相同4批CK的10.34%;剥皮留筋、剥皮留韧和全剥树皮处理均未出现松墨天牛成虫羽化;迟剥树皮处理的刻槽数量较多,1个月后实施全剥树皮,未出现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埋土处理(引诱成虫产卵1个月后)的刻槽数量为207个,仅在2022年9月埋土深度10 cm处理出现1个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埋土处理松墨天牛成虫羽化数量为CK的1.59%。在南宁市,松墨天牛产卵高峰期为5—8月,松墨天牛在直径约10 cm木段上的繁殖量最大。种植茯苓时,对自然枯死或砍伐1个月内的松树疫木及时剥皮,进行埋土处理(埋土深度≥20 cm),可有效阻止松墨天牛繁殖,进而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链接。还需遵循就地种植原则,加强监管,以防松树疫木流失,同时应避开松墨天牛繁殖高峰期处理松树疫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树疫木 茯苓种植 松墨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成熟度对山苍子油品质影响
4
作者 李桂珍 钟昌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为探讨果实成熟度对山苍子(Litsea cubeba)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山苍子果实的最佳采摘时间,以山苍子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比和分析6—9月不同时期山苍子果实出油率和山苍子油成分变化... 为探讨果实成熟度对山苍子(Litsea cubeba)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山苍子果实的最佳采摘时间,以山苍子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比和分析6—9月不同时期山苍子果实出油率和山苍子油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果实成熟度增加,4株山苍子单株果实出油率均上升,至9月趋于平稳;山苍子油的苧烯和1,8-桉叶素含量均下降,柠檬醛含量上升。综合出油率与柠檬醛含量,广西桂林地区山苍子果实最佳采收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油率 柠檬醛 山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大树移植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分析
5
作者 李进华 覃振凯 +5 位作者 朱贵 杨景竣 陈鹏 郭国 韦海航 刘秀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受近年向海经济发展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海岸带工程建设的冲突日益显现,红树林大树移植作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措施,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总结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受近年向海经济发展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海岸带工程建设的冲突日益显现,红树林大树移植作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措施,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总结红树林大树移植后影响植株成活的因素及国内外红树林大树移植相关案例和研究报道,探讨红树林大树移植的可行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红树林大树移植 保护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自然森林经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下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利霞 杜满义 +5 位作者 胡雪凡 金莹杉 赵云 吉晓奇 王震 刘武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为给北京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京西林场斋堂山4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对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及林下植被组成和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给北京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京西林场斋堂山4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对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及林下植被组成和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自然森林经营样地中,林木胸径分布曲线为近正态分布曲线,树高分布曲线为单峰偏右曲线,与对照相比,峰值向更高树高方向移动。中和大径木占比均较高,树高14~16 m林木占比均较高。近自然森林经营短时间内使林分总蓄积量下降,但促进中和大径木生长,提高中和大径木蓄积量占比。近自然森林经营样地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在科、属和种层面上均有一定程度上升,喜光植物重要值总体上升,耐荫植物重要值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森林经营 林分结构 林下植被 华北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森林碳汇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何玲 张劲 +2 位作者 付甜 史玉虎 王晓荣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具有巨大的碳汇功能,在全球碳循环和缓解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近二十年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热点,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2000—2024年有关...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具有巨大的碳汇功能,在全球碳循环和缓解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近二十年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热点,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2000—2024年有关森林碳汇的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作者、国家、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国内和国际研究均经历3个不同阶段。全球国家中,发文量最高的国家为美国。国内外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均为中国科学院。国内和国际作者间均合作较少。我国当前的研究热点及未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森林碳汇在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森林碳汇的价值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碳汇的影响及通过森林管理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优化碳排放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CITESPACE 碳储量 森林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浸提液对木荷和枫香树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8
作者 卜亚奎 李鹏 +4 位作者 谭健晖 陈虎 曾敏 符韵林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各物质层对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并为马尾松针阔混交林营建提供理论支持,以不同林龄(9、17、30、38和56年生)马尾松林下未分解和半分解凋落物及...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各物质层对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并为马尾松针阔混交林营建提供理论支持,以不同林龄(9、17、30、38和56年生)马尾松林下未分解和半分解凋落物及表层土壤为化感物质来源,通过水浸提法制备浓度为100 g/L浸提液,分析不同浸提液对木荷和枫香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并对其种子萌发综合化感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未分解凋落物浸提液对木荷和枫香树种子各发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半分解凋落物浸提液处理中,木荷种子各发芽指标均差异显著,均随马尾松林龄增加逐渐降低,化感效果也由促进转为抑制;枫香树种子对半分解凋落物浸提液的耐受程度较高,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土壤浸提液处理中,木荷种子各发芽指标均在17年生处理下最低,均显著低于30年生处理;枫香树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差异不显著,发芽指数在38年生处理下最低。从综合化感效应指数来看,马尾松林下浸提液对枫香树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总体低于木荷种子;9年生马尾松林下半分解凋落物和土壤浸提液均促进木荷种子萌发,30年生马尾松林下半分解凋落物和土壤浸提液均促进枫香树种子萌发。木荷较适合在马尾松幼龄林阶段进行混交,枫香树较适合在马尾松近成熟林阶段进行混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提液 种子萌发 化感作用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种源大百合鳞茎主要成分与叶片生理特性分析
9
作者 黄丽芸 贲柳玲 +4 位作者 蒋国秀 尹冬勋 黄晓露 廖健明 赵志珩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62-269,共8页
为给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和林下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探析林下环境中不同种源大百合鳞茎主要成分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广西5个不同种源大百合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鳞茎淀粉、糖和纤维等营养成分及总黄酮、... 为给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和林下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探析林下环境中不同种源大百合鳞茎主要成分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广西5个不同种源大百合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鳞茎淀粉、糖和纤维等营养成分及总黄酮、总酚和秋水仙碱等活性成分含量及叶片生理特性,并对鳞茎主要成分与叶片生理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影响鳞茎主要成分含量的生理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大百合鳞茎营养和活性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大坪江(DPJ)种源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最高,坪江河(PJH)种源直链淀粉、还原糖和秋水仙碱含量均最高,猫儿山(MES)种源粗纤维、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最高,临桂黄沙(LGHS)种源总糖含量最高。不同种源大百合叶片生理特性也存在差异;其中,坪江河种源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光补偿点最低,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较高。鳞茎主要成分含量与叶片生理特性关系密切;较高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可促进鳞茎直链淀粉累积;叶片光饱和点越高,鳞茎支链淀粉累积越多;较高的叶片叶绿素比值有利于鳞茎总黄酮积累;较高的叶片SOD和POD活性均有利于鳞茎秋水仙碱积累;叶片PPO活性增加加速鳞茎总黄酮和总酚分解。广西5个不同种源大百合通过调控叶片净光合速率等生理特性形成不同品质鳞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特性 鳞茎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种源 大百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紫薇新品种‘云裳’光合特性研究
10
作者 莫小雪 孙利娜 +2 位作者 林茂 周冰月 叶明琴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39-344,共6页
为探究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新品种‘云裳’的光合特性,观测其物候期及叶片结构、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并与大花紫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裳’和大花紫薇物候期相近,在落叶期和展叶初期均出现红叶现象,其叶片结构、... 为探究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新品种‘云裳’的光合特性,观测其物候期及叶片结构、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并与大花紫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裳’和大花紫薇物候期相近,在落叶期和展叶初期均出现红叶现象,其叶片结构、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均有一定差异。‘云裳’叶片厚度及叶片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极显著大于大花紫薇;‘云裳’叶片具有更发达的表皮细胞和排列更紧密的栅栏组织。展叶初期,‘云裳’叶片花色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大花紫薇,其叶片偏紫红色。‘云裳’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显著高于大花紫薇;‘云裳’和大花紫薇叶片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大花紫薇叶片光合“午休”现象更明显。与大花紫薇相比,‘云裳’表现出较好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结构 色素含量 光合参数 大花紫薇 ‘云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桐雌雄株花芽分化期叶片生理生化动态分析
11
作者 罗启仁 孙孟德 +2 位作者 黄晓露 李宝财 蓝金宣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02-309,共8页
为揭示花芽分化期间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雌雄株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和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以花芽分化期千年桐雌雄株叶片为材料,测定雌雄株叶片内源激素(ABA、IAA、ZR和GA_3)含量,计算其比值,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揭示花芽分化期间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雌雄株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和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以花芽分化期千年桐雌雄株叶片为材料,测定雌雄株叶片内源激素(ABA、IAA、ZR和GA_3)含量,计算其比值,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分析这些指标的时序性变化。结果表明,雌株ABA含量、ABA/IAA、ZR/IAA和ABA/GA_3均在花芽分化前期达到峰值,且均显著高于同时间雄株;雄株IAA和GA_3含量均在花芽分化前期达到峰值,ABA和ZR含量、ABA/GA_3及ZR/GA_3均在花芽分化中期达到峰值,ZR/IAA和ZR/ABA均在花芽分化后期达到峰值,且均显著高于同时间雌株。雌雄株SOD活性差异较小,均在花芽分化中期达到峰值;POD活性差异较大,雌株POD活性在花芽分化中期达到峰值,雄株POD活性在花芽分化后期达到峰值。雌雄株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均呈波动变化;雌株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均在花芽分化后期达到峰值,雄株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均在花芽分化中期达到峰值。内源激素和激素比值与SOD活性均呈一定显著相关性,代谢产物与其他指标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千年桐花芽分化可能由激素-酶活性网络主导,代谢产物通过间接途径参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分化 花芽分化 生理生化 内源激素 千年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大型动态监测样地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12
作者 王琳 乐新贵 +6 位作者 毛振伟 徐麟 李璐飞 吴敬芳 刘骏 杨清培 宋庆妮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作为重要的森林综合研究平台,森林大型动态监测样地(简称“大样地”)是研究森林群落内部组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为了解大样地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1990—2020年大样地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标记和... 作为重要的森林综合研究平台,森林大型动态监测样地(简称“大样地”)是研究森林群落内部组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为了解大样地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1990—2020年大样地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标记和筛选,最终从CNKI数据库和WOS核心数据库中分别获得中文文献307篇和英文文献665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发文量、期刊、研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样地研究发文量随时间推进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国家和研究机构分别为《生物多样性》(84篇)、美国(455篇)和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史密森热带研究所)(233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Condit(59篇)和Hubbell(59篇);国内外不同研究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均不够密切。目前,大样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森林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动态特征及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等方面;大样地研究总体呈“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森林环境-森林功能-全球变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建立较全面的大样地监测网络,但多数大样地研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重点关注植物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建议在我国大样地未来的研究中推动高新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应用;加强动物、微生物、森林环境、多营养级交互作用和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库与通量的研究;加强大样地研究成果在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恢复及相关政策和法律制订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监测网络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物种共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中的表达模式
13
作者 张微微 李荣琛 +3 位作者 黄晓露 廖健明 杨卓颖 赵志珩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Trihelix是广泛分布在植物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生长发育。为促进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质育种,基于板栗全基因组对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进行鉴定,并基于转录组数据对板栗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Trihelix转录... Trihelix是广泛分布在植物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生长发育。为促进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质育种,基于板栗全基因组对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进行鉴定,并基于转录组数据对板栗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板栗Trihelix(Cm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共包含24个成员,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Cm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可分为GT-1、GT-2、GTγ、SH4和SIP1等5个亚家族。该家族成员均含有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均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同一亚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基本相似;成员间存在多个片段重复事件。Cm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生长发育调控和激素响应的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在板栗果实不同发育阶段,Cm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均呈差异性表达,这些因子可能参与调控板栗果实形成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helix转录因子 表达分析 果实发育 板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河池地区9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引种评价
14
作者 温建湖 黄丽芸 +4 位作者 韦洁琼 谢代祖 黄晓露 赵志珩 廖健明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广西河池地区推广的优良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品种,以引种至河池市大山塘林场的9个7年生薄壳山核桃品种为材料,测定坚果产量和表型性状及核仁营养成分等指标;选取1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品种进行综合... 为筛选出适宜在广西河池地区推广的优良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品种,以引种至河池市大山塘林场的9个7年生薄壳山核桃品种为材料,测定坚果产量和表型性状及核仁营养成分等指标;选取1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坚果产量变异系数最大(82.30%);9个品种单株坚果产量为0.08~2.03 kg,‘波尼’单株坚果产量最高;‘亚林13号’单株出籽率最高(44.90%)。‘萨波’坚果最重(8.20 g),‘亚林13号’核仁最重(4.47 g),‘波尼’出仁率最高(58.54%)。9个品种核仁脂肪含量为422.62~742.31 mg/g;脂肪酸中,油酸含量均最高,占脂肪酸含量的64.92%~74.54%;‘莫汉克’核仁脂肪和油酸含量均最高。‘茅山1号’核仁总糖含量最高(88.51 mg/g),‘马罕’核仁蛋白质含量最高(118.64 mg/g),‘波尼’核仁单宁含量最低(2.80 mg/g)。对不同品种的1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为‘莫汉克‘’波尼’和‘亚林13号’,可在广西河池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 坚果品质 经济性状 薄壳山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年生格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储量与分配特征
15
作者 田野 黄莉雅 +5 位作者 黄俊才 樊容源 梁晨 林婧 叶绍明 蒋燚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了解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和储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配特征,以桂东南地区60年生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60年生格木人工林不同土层(0~10、10~30、30~50和50~100 cm)土壤理化性质、SOC及... 为了解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和储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配特征,以桂东南地区60年生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60年生格木人工林不同土层(0~10、10~30、30~50和50~100 cm)土壤理化性质、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和储量。结果表明,60年生格木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随土层深度加深,pH值显著上升,速效磷(AP)、全磷(TP)、碱解氮(AN)、全氮(TN)、全钾(TK)、SO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及SOC和EOC储量均下降,均在0~10 cm土层最高。土壤容重、速效钾(AK)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DOC储量在不同土层均差异不显著。在0~100 cm土层中,SOC含量与E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60年生格木人工林土壤抗干扰能力较强,DOC不易流失,EOC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储量 活性有机碳 分配特征 格木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天牛科新记录属和种
16
作者 王子翔 谢广林 +2 位作者 王文凯 王志伟 谭卫宁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在广西开展的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2属18种昆虫为本地区首次记录。新记录属为伪鹿天牛属(Pseudomacrochenus)和伪糙天牛属(Pseudotrachystola);新记录种中有9种为天牛亚科(Cer-ambycinae)昆... 在广西开展的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2属18种昆虫为本地区首次记录。新记录属为伪鹿天牛属(Pseudomacrochenus)和伪糙天牛属(Pseudotrachystola);新记录种中有9种为天牛亚科(Cer-ambycinae)昆虫,9种为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昆虫。对每个物种进行简要描述,提供识别特征和彩色照片,并列出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天牛科 新记录 广西 西南岩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17
作者 苏子豪 胡仁传 +3 位作者 周琼 罗斌圣 闫文强 莫云川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国家公园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域,在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有利于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我国自然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采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04—2024年的569篇关于国家公园自... 国家公园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域,在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有利于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我国自然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采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04—2024年的569篇关于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析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研究进展、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研究经历初步探索期(2004—2015年)和快速发展期(2016—2024年),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关键词“解说系统”“国家公园”和“地质公园”的中心性均较高,主要研究主题为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规划设计、功能建设和公众参与;研究前沿为国家公园研学旅游、自然教育景观设计和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特许经营理论与实践等。20年来,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研究由启蒙到深入,研究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作者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相关概念研究与理论体系构建;创新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实践模式;拓展研究视野,借鉴优秀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教育 生态文明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SAU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响应侧枝发育的表达
18
作者 姚筱敏 胡颖 +1 位作者 陈虎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SAUR(Small Auxin-up RNA)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尾松侧枝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马尾松转录组数据,对马尾松中的SAUR基因进行筛选,从系统发育及蛋白理化性质、功能结构...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SAUR(Small Auxin-up RNA)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尾松侧枝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马尾松转录组数据,对马尾松中的SAUR基因进行筛选,从系统发育及蛋白理化性质、功能结构、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等方面对PmSAU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对PmSAUR基因响应GR24、6-BA、TIS-108和去顶梢处理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马尾松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出32个SAUR基因,为PmSAUR1~PmSAUR32;PmSAUR蛋白编码113~23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850.98~26563.57 Da,蛋白脂溶性系数为70.92~116.82,87.50%的PmSAUR蛋白理论等电点为偏碱性,87.50%的PmSAUR蛋白为不稳定蛋白,所有PmSAUR蛋白均为亲水蛋白。PmSAUR蛋白均存在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PmSAUR蛋白亚细胞定位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上。Motif1(RFVIPTSYLNHPLFRALLEKA)高度保守,可作为鉴定PmSAUR基因的重要依据。PmSAUR7、PmSAUR11、PmSAUR21和PmSAUR32基因在6-BA处理第7天时均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针叶中均为高表达,在嫩茎中均为低表达;通过对4个PmSAUR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推测PmSAUR7基因可能是影响马尾松侧枝发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R基因 生物信息学 侧枝发育 表达模式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貌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温宇力 招礼军 +1 位作者 吴庆标 蒙凤群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为探究典型喀斯特地貌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3个典型喀斯特地貌片区[都安-大化(DA处理)、乐业(LY处理)和环江片区(HJ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非典型喀斯特地貌土壤为对照(CK),测定土壤基本性... 为探究典型喀斯特地貌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3个典型喀斯特地貌片区[都安-大化(DA处理)、乐业(LY处理)和环江片区(HJ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非典型喀斯特地貌土壤为对照(CK),测定土壤基本性质,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共鉴定细菌2界52门109纲289目442科768属619种。CK及HJ、LY和DA处理土壤特有细菌OTU数量分别为3 859、3 104、3 054和2 941个。CK及HJ、LY和DA处理间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均匀度均相似;HJ、LY和DA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较相似,CK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HJ、LY和DA处理均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下,CK及HJ、LY和DA处理的土壤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ota);CK及LY和DA处理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最高,HJ处理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最高。在目水平下,HJ、LY和DA处理的土壤细菌优势菌目均为嗜邻聚杆菌目(Vicinamibacterales)、根瘤菌目未命名目(Rhizobiales_A_504705)、盖亚女神菌目(Gaiellales)和罗库菌目(Rokubacteriales),CK的土壤细菌优势菌目为根瘤菌目未命名目、未鉴定目(Acidoferrales)、酸杆菌目(Acidobacteriales)和嗜邻聚杆菌目。pH值、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锌含量是影响典型喀斯特地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土壤基本性质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板疏解程度对桉木重组木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禤示青 陈桂丹 +3 位作者 陈松武 陈安阳 刘晓玲 李东飞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桉木重组木为解决小径级桉木材质软、强度低和尺寸稳定性差等问题提供新思路。为给桉木重组木制备工艺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探究厚单板疏解程度对桉木重组木性能的影响,以4 mm厚桉木旋切单板为材料,分析疏解次数对单板质量、宽度、厚度和... 桉木重组木为解决小径级桉木材质软、强度低和尺寸稳定性差等问题提供新思路。为给桉木重组木制备工艺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探究厚单板疏解程度对桉木重组木性能的影响,以4 mm厚桉木旋切单板为材料,分析疏解次数对单板质量、宽度、厚度和吸水率的影响,并以单板吸水率为单板疏解程度评价指标,选取5种吸水率(50%~90%)疏解单板制备重组木,分析疏解程度对重组木微观形貌和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木单板质量损耗率、宽度延展率、厚度变化率和吸水率均与疏解次数呈正相关。随单板疏解程度增加,单板表面裂缝增多,胶黏剂更易进入单板内部,胶合界面扩大。重组木力学性能均随单板疏解程度增加呈上升或波动趋势;单板吸水率为70%时,桉木重组木抗弯性能较好,水平剪切性能最好。重组木吸水厚度膨胀率随单板疏解程度增加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单板吸水率为70%时最低。采用吸水率为70%疏解单板制备桉木重组木,其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解单板 桉木重组木 微观形貌 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