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213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1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73年,为广州医科大学主管、主办的公开发行学术期刊。钟南山院士担任本刊的荣誉总编辑。本刊曾在多次的全国高校学报和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编辑奖,现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期刊,开设栏目包括论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73年,为广州医科大学主管、主办的公开发行学术期刊。钟南山院士担任本刊的荣誉总编辑。本刊曾在多次的全国高校学报和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编辑奖,现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期刊,开设栏目包括论著、临床研究、临床实践、病例报告、护理、综述等。本刊宗旨为反映国内外最新医学科研成果及医药信息,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的学术期刊。1对稿件的要求1.1稿件内容稿件内容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要求用词准确、语言精炼、语句通顺、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医药信息 钟南山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临床研究 荣誉总编辑 病例报告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生长受限与胎盘发育异常的关系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慧丽 陈月娥 +7 位作者 刘菁榆 江源 陈楚仪 周秀花 陈丽芳 陈娟娟 李佳 韩冬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前,胎儿生长受限(FGR)是临床产科极具挑战的问题,是导致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报道,足月FGR的围产期死亡风险比正常生长的新生儿高5~10倍,病死率仅次于早产儿。胎盘是妊娠期间维持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一旦胎盘功能... 目前,胎儿生长受限(FGR)是临床产科极具挑战的问题,是导致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报道,足月FGR的围产期死亡风险比正常生长的新生儿高5~10倍,病死率仅次于早产儿。胎盘是妊娠期间维持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一旦胎盘功能出现异常,将大大增加FGR发生的风险。胎儿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胎盘因素(螺旋动脉重塑、胎盘老化、血管生成、胎盘形状)影响,一旦胎盘发育和/或功能出现异常都有可能导致FGR的发生。总之,胎盘因素是FGR的重要病因,深入探索胎盘因素致FGR的发病机制,有助于FGR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胎盘病理 机制 螺旋动脉重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在可逆性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3
作者 李俊 席巧玲 +1 位作者 陈晓英 赵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根管治疗、间接牙髓治疗两种方案在可逆性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符合条件的70例可逆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根管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间接牙髓治疗,对... 目的:探究根管治疗、间接牙髓治疗两种方案在可逆性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符合条件的70例可逆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根管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间接牙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度、满意度以及随访结果,另外对比间接牙髓治疗前后患者的X线片典型结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失牙、二次治疗情况无显著差异,其中研究组无1人失牙(P>0.05);两组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管治疗、间接牙髓治疗两种方案在可逆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中总体疗效相当,同时各具特色,根管治疗可直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但有一定的失牙风险;间接牙髓治疗患者早期疼痛度高,但安全性更佳,不成功可再行根管治疗,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牙髓炎 根管治疗 选择性去龋 间接牙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葛定眩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周尧 黄竞杰 李华锋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芪葛定眩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我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基础药物加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芪葛定眩汤和小针刀治疗,疗程均为14 d。评估... 目的:观察芪葛定眩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我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基础药物加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芪葛定眩汤和小针刀治疗,疗程均为14 d。评估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包括眩晕、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活动影响和心理及情绪影响),检测血清中TXB2、TNF-α水平,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组中的中医症候评分,血清中TXB2、TNF-α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芪葛定眩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能有效减轻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芪葛定眩汤 小针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核测序的肝癌细胞组成及其演化路径研究
5
作者 林锦波 张云凤 +4 位作者 蔡松涛 陈涛 阳书坤 赵博晨 付佳蕊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目的:基于单细胞核测序探讨肝癌的细胞组成并揭示其演化过程。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5例肝癌患者术后切除样本,包括癌与癌旁组织,通过单细胞核测序分离鉴定细胞组成,采用特异性的细胞标志物细分细胞类型,... 目的:基于单细胞核测序探讨肝癌的细胞组成并揭示其演化过程。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5例肝癌患者术后切除样本,包括癌与癌旁组织,通过单细胞核测序分离鉴定细胞组成,采用特异性的细胞标志物细分细胞类型,并选取特定基因和信号通路预测其演化过程。结果:通过5例肝癌样本的单细胞核测序分析发现,肝癌细胞组分主要包括肝实质细胞(68.35%)、胆管细胞(6.3%)、内皮细胞(6.55%)、肝星状细胞(3.9%)、髓系细胞(6.8%)、T/NK/B细胞(7.6%)以及其他未定义细胞(0.5%)。髓系细胞中的巨噬细胞高表达分泌型磷蛋白1(SPP1)和糖蛋白nmb(GPNMB)。肝星状细胞存在部分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细胞,且存在高表达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高表达细胞周期调节因子(RGCC)基因。混合癌中存在胆碱激酶表达下调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表达上调的胆管癌细胞。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参与代谢相关通路。结论:单细胞核RNA测序揭示肝癌由7种细胞构成,在不同的肝癌类型中比例略有差异,每种细胞具有促进肿瘤发展的相关基因表征,信号通路分析发现肝癌与代谢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核RNA测序 肝细胞 细胞组成 代谢通路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成年女性接种2价、4价HPV疫苗后感染HPV亚型分布及宫颈病变构成分析
6
作者 姚心雨 胡小青 +3 位作者 袁建晖 陈凤云 王艺 高长辉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4-39,共6页
目的:分析2价、4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后感染HPV及宫颈病变者感染HPV的亚型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参加宫颈癌筛查符合HPV疫苗接种条件同时首次确诊HPV检测阳性者,其... 目的:分析2价、4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后感染HPV及宫颈病变者感染HPV的亚型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参加宫颈癌筛查符合HPV疫苗接种条件同时首次确诊HPV检测阳性者,其中既往已接种2价、4价HPV疫苗者551例为试验组,未接种HPV疫苗者9498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高危型HPV亚型感染及宫颈病变构成差异。结果:患者年龄18~45岁,试验组完成疫苗接种计划占81.31%(448/551)。试验组感染HPV亚型前10位为HPV52、HPV16、HPV58、HPV51、HPV39、HPV53、HPV81、HPV54、HPV61和HPV68。对照组感染HPV亚型前10位为HPV52、HPV16、HPV58、HPV53、HPV51、HPV39、HPV18、HPV68、HPV66和HPV56。疫苗型别是接种疫苗后人群感染高危型HPV的影响因素(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宫颈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江西省成年女性接种2价、4价HPV疫苗后HPV52感染最常见,建议接种含HPV52、HPV16等高危型疫苗。接种2价、4价疫苗后患宫颈病变风险降低。接种单剂次HPV疫苗可作为适龄女性的一种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HPV疫苗 宫颈肿瘤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黏膜屏障的角度探讨玉屏风散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
7
作者 杨建波 夏洪涛 王衍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门诊或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门诊或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血清中的DAO、D-乳酸、LPS、Occludin和ZO-1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评估玉屏风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玉屏风颗粒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均P<0.05),降低血清中的DAO、D-乳酸、LPS、Occludin和ZO-1水平(治疗前11.79±3.20 ng/mL,15.56±6.08μg/mL,15.45±1.85ng/mL,4.15±1.11 ng/mL,2.55±1.77 ng/mL,治疗后10.09±2.87 ng/mL,13.40±6.11μg/mL,15.15±1.86 ng/ml,3.75±0.71 ng/mL,2.20±1.47 ng/mL,均P<0.05)。结论:玉屏风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且药物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玉屏风散 肠黏膜屏障 肠道菌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与质谱技术在蛇毒分离和鉴别中的应用
8
作者 曹赞锋 程卓卓 +6 位作者 钟浩原 王佳妮 何卓健 卢锦敏 梁子敬 梁庆 黄君庭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3-68,共6页
蛇毒是由蛇的毒腺分泌的复杂混合物,不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伤害,还是一个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库。精确识别蛇毒的各种成分对理解蛇咬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潜在应用至关重要。鉴于蛇毒成分复杂,精确识别蛇毒的各种成分非... 蛇毒是由蛇的毒腺分泌的复杂混合物,不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伤害,还是一个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库。精确识别蛇毒的各种成分对理解蛇咬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潜在应用至关重要。鉴于蛇毒成分复杂,精确识别蛇毒的各种成分非常困难。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稳定可靠、快速简便且具有良好特异性的蛇毒分析方法。其中色谱与质谱技术因其高分辨率和精确性,已成为蛇毒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关键工具。此外,色谱与质谱技术的联合使用极大提升了蛇毒成分的检测和分析效果。本文综述了色谱与质谱技术在蛇毒分析中的应用,探讨了这些技术在揭示蛇毒复杂性及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色谱法 质谱分析法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狭窄患儿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洪斯淇 刘卫娟 +2 位作者 冯海欢 欧阳建婷 吴晓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气道狭窄患儿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35例气道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道狭窄患儿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气道狭窄患儿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35例气道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道狭窄患儿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气道狭窄患儿再狭窄发生率为41.7%(98/2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中性粒细胞降低(OR=8.881),服用糖皮质激素(OR=2.345)是气道狭窄患儿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0.05);治疗前C反应蛋白升高(OR=0.270)是气道狭窄患儿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气道狭窄患儿再狭窄发生率高,应尽早识别高风险患儿并采取相应预防及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狭窄 再狭窄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臀位干预方案的证据图谱分析
10
作者 谢舒淇 何倩庄 +4 位作者 林岸芸 许川徽 萧玉莹 唐秋牧 成洁好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通过证据图谱系统描述和评价不同干预措施纠正胎儿臀位的相关研究,为今后开展干预研究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至2024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 目的:通过证据图谱系统描述和评价不同干预措施纠正胎儿臀位的相关研究,为今后开展干预研究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至2024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获取胎儿臀位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Risk of Bias和AMSTAR-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与编码,采用气泡图综合呈现纳入的研究内容。结果:最终纳入30篇文献,包括24篇随机对照试验和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共涉及4种干预类型和12种干预方法。其中体位管理干预4篇,外倒转术18篇,分娩球运动1篇,艾灸/刺激至阴穴9篇。结局指标主要包括头位转化有效性28篇,分娩方式18篇、疼痛评分13篇,新生儿状况9篇、不良反应、并发症等;有22篇结局效果为有效或可能有效。结论:研究显示宫缩抑制剂或麻醉下行外倒转术对胎儿臀位的干预是有效、成功率高的,但不同麻醉方式存在差异性。针灸、艾灸与体位管理等方法的干预效果尚未得到确凿证据支持。未来可以将关注点放在新技术和大样本实证研究,并注重干预过程中孕妇的舒适度和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先露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细胞焦亡调控高尿酸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兴燕 熊轩 严跃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高尿酸肾病(HN)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且日益年轻化。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细胞肿胀、细胞内容物泄漏和释放炎症因子。... 高尿酸肾病(HN)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且日益年轻化。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细胞肿胀、细胞内容物泄漏和释放炎症因子。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高尿酸肾病密切相关,而其调控机制较为复杂且涉及甚广,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该文总结了细胞焦亡在H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抑制细胞焦亡延缓HN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有望为HN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肾病 炎症 细胞焦亡 NLRP3 半胱天冬酶 IL-1β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间隙解剖结构及药液扩散规律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文略 王培营 +2 位作者 柳垂亮 吴涯雯 刘豆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9-74,共6页
硬膜外间隙具有潜在三腔室解剖特征,包括硬膜外前间隙(AES)及双侧硬膜外后间隙(PES)。硬脊囊外侧的Hoffmann韧带与纵向分布的神经根,将侧方的硬脊囊与椎间孔相连,共同构成不规则的纵向隔膜,将硬膜外间隙划分为AES和PES。背正中皱襞(PMD)... 硬膜外间隙具有潜在三腔室解剖特征,包括硬膜外前间隙(AES)及双侧硬膜外后间隙(PES)。硬脊囊外侧的Hoffmann韧带与纵向分布的神经根,将侧方的硬脊囊与椎间孔相连,共同构成不规则的纵向隔膜,将硬膜外间隙划分为AES和PES。背正中皱襞(PMD)将PES划分为左右两个间隙。矢状区室化结构由膜椎韧带及其附着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它们倾向于纵向排列,导致了硬膜外间隙的连续性中断,从而形成药液倾向于沿脊柱纵轴扩散的生物学基础。药液在硬膜外间隙的扩散模式呈现剂量依赖性特征。骶管入路因其较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率,已成为硬膜外间隙介入治疗的优选方案。本综述系统阐述了硬膜外间隙解剖结构及其药液扩散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间隙 解剖 药代动力学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厚朴汤不同提取部位抗抑郁活性筛选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曾元宁 陈雅明 +3 位作者 苏慧琳 梁崇豹 王秋红 王倩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筛选半夏厚朴汤抗抑郁的活性部位,并初步揭示其抗抑郁的分子机制。方法:半夏厚朴汤提取浓缩后,AB-8大孔树脂柱层析,经梯度乙醇洗脱得到水(W)、30%(30%E)、50%(50%E)和70%乙醇(70%E)部位。强迫游泳实验(FST)、旷场实验(OFT)和脂多糖... 目的:筛选半夏厚朴汤抗抑郁的活性部位,并初步揭示其抗抑郁的分子机制。方法:半夏厚朴汤提取浓缩后,AB-8大孔树脂柱层析,经梯度乙醇洗脱得到水(W)、30%(30%E)、50%(50%E)和70%乙醇(70%E)部位。强迫游泳实验(FST)、旷场实验(OFT)和脂多糖(LPS)抑郁模型筛选半夏厚朴汤抗抑郁的有效部位。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炎症相关蛋白水平。结果:LPS注射后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包括FST中不动时间增加,OFT中运动距离减少;W和70%E部位治疗可逆转LPS引起的抑郁样行为。ELISA和QPCR结果显示:LPS增加小鼠血清、前额叶皮层(PFC)和海马(HPC)中TNF-α、IL-1β、皮质酮(CORT)含量,增加TNF-α、IL-1β mRNA表达;W、70%E部位治疗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增加。Western blotting显示,W和70%E部位治疗可抑制LPS注射引起的PFC和HPC中AKT、NF-κB p65、TNF-α、JAK2和STAT3蛋白水平增加。结论:半夏厚朴汤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活性部位可能是W和70%E组分,可能通过调控AKT/NF-κB/JAK2/STAT3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厚朴汤 活性部位 抑郁症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简介
14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下称广医五院)始建于1957年,是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医院。医院现已建成以康复医学技术和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下称广医五院)始建于1957年,是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医院。医院现已建成以康复医学技术和泌尿外科、肿瘤综合治疗为品牌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与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广州东部唯一一家市属独立建制的三甲公立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保健 再生医学 健康广东省实验室 改善医疗服务 三甲公立医院 科研 教学 康复医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样的临床研究需要注册?
15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8,共1页
目前,临床研究注册的要求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必须在研究开始前注册,观察性研究目前尚无统一要求,但有需要注册的趋势。该规定自2004年开始实行,但我国学者在临床研究注册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须进一步加强。国际认可的临床研究注册网... 目前,临床研究注册的要求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必须在研究开始前注册,观察性研究目前尚无统一要求,但有需要注册的趋势。该规定自2004年开始实行,但我国学者在临床研究注册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须进一步加强。国际认可的临床研究注册网站均为免费注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及中国均有国际认可的注册网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费注册 2004年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学者意识 观察性研究 国际认可注册网站 临床研究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对通讯作者有关事宜的通告
16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9-19,共1页
本刊自2007年第1期起,要求凡刊用文章须标注通讯作者及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特提醒作者注意:投稿时务必于文章首页作者单位下方标明通讯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凡新投文章内注明通讯作者的稿件,稿件相关的一切事宜(包括邮寄稿件收稿回执... 本刊自2007年第1期起,要求凡刊用文章须标注通讯作者及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特提醒作者注意:投稿时务必于文章首页作者单位下方标明通讯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凡新投文章内注明通讯作者的稿件,稿件相关的一切事宜(包括邮寄稿件收稿回执、退稿、稿件退修、校样、版面费、稿件处理费等)均与通讯作者联系。文内未注明通讯作者的文章,按国际惯例,本刊默认第1作者为通讯作者,并在刊登时将其姓名和Email地址脚注于文章首页左下角,且有关稿件的一切事宜与第1作者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面费 收稿回执 校样 默认通讯作者 EMAIL地址 稿件退修 稿件处理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17
作者 苏天皎 吴取梅 刘芳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90例HBV-ACLF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纳入时间: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根据其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90例HBV-ACLF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纳入时间: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根据其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115例)、非感染组(75例)。分析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因素分析部分主要借助的统计学方式为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C反应蛋白(CRP)、总蛋白(TP)水平,并分析血清pro-ADM、CRP、T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非感染组、感染组腹水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后者更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进行比较,后者更低;有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高、PTA低、血清Alb水平低均为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感染组、感染组血清pro-ADM、CRP水平进行比较,后者更高;血清TP进行比较,后者更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oADM、CRP、T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762、0.737、0.925;敏感度分别为69.57%、65.22%、67.83%、88.70%;特异度分别为73.33%、77.33%、73.33%、88.00%,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有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高、PTA、血清Alb水平低均为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ro-ADM、CRP异常升高,TP水平异常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对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F-1联合肺部超声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期预测研究
18
作者 瞿色华 陈爽 +3 位作者 陈云 周梦竹 张阵 陈信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肺部超声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其中40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期患儿为研究组,40例健康新... 目的:探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肺部超声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其中40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期患儿为研究组,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IGF-1检测与肺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血清IGF-1水平、肺部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出生后1 d、出生后7 d、出生后14 d两组患儿血清IGF-1水平差异显著,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3 d时超声检查显示研究组患儿全部患有肺泡间质综合征,而对照组患儿52.50%患有肺泡间质综合征,两组轻度肺泡间质综合征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肺泡间质综合征中度、重度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12 d时超声检查显示研究组患儿仍全部患有肺泡间质综合征,同时发生胸膜线改变;82.5%发生肺实变或碎片征,10%发生胸腔积液;而对照组患儿仅10%仍患有肺泡间质综合征,6%发生胸膜线改变,12.5%发生肺实变或碎片征,2.5%发生胸腔积液;两组胸腔积液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膜线改变、肺实变或碎片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GF-1、肺部超声联合AUC高于血清IGF-1、肺部超声单项检测(Z=4.753,13.784,P<0.05)。结论:血清IGF-1联合肺部超声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期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IGF-1 肺部超声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李东垣的内伤学说
19
作者 高建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1-76,共16页
本讲座介绍了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开创的内伤学说,从金元时期内伤学说的基本理论到东垣理论体系的内伤病用药大法以及其主要代表方证本文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对中医生的临证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关键词 李东垣 内伤学说 阴火学说 内伤病用药大法 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中氧化应激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20
作者 唐建萍 毕泰瑜 魏士雄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中一个关键的病理生理机制。氧化应激是指活性氧(ROS)生成与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内会产生少量ROS并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同时能够被抗氧化系统有效清除。然而,在病...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中一个关键的病理生理机制。氧化应激是指活性氧(ROS)生成与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内会产生少量ROS并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同时能够被抗氧化系统有效清除。然而,在病理状态下,ROS的生成量超出了抗氧化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细胞受损甚至死亡。过去几十年,众多研究尝试通过靶向氧化应激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成效甚微。这些研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通过外源性抑制ROS生成或增加外源性抗氧化剂来应对氧化应激,这种方法可能不够有效。相比之下,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可能是一个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综述总结了心力衰竭中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及至今为止采用的应对策略,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调节体内抗氧化剂的新见解,这些新策略有望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衰竭 氧化应激 γ-Glutamyl循环 谷胱甘肽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