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7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1
作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等栏目。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每篇论文10000~15000字为宜(含图、表在内)。来稿若是“××基金资助问题”(编号)“××单位论文”“获××论文奖”“××报告会”等,需附证书扫描件一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 体育学术期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2
作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等栏目。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每篇论文10000~15000字为宜(含图、表在内)。来稿若是“××基金资助问题”(编号)“××单位论文”“获××论文奖”“××报告会”等,需附证书扫描件一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 体育学术期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3
作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等栏目。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每篇论文10000~15000字为宜(含图、表在内)。来稿若是“××基金资助问题”(编号)“××单位论文”“获××论文奖”“××报告会”等,需附证书扫描件一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 体育学术期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4
作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州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专栏、成果与报告、进展与动向、探索与争:鸣等栏目。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类核心期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投稿须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自然环境”向“运动空间”转化:城市户外运动空间营造的现实考察与优化路向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元欣 徐杰忠 +2 位作者 徐泽涵 时宵 王星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城市自然环境进行户外运动空间营造是丰富全民健身空间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打造高质量城市户外运动目的地,激发户外运动消费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户外运... 利用城市自然环境进行户外运动空间营造是丰富全民健身空间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打造高质量城市户外运动目的地,激发户外运动消费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户外运动空间营造的逻辑、困境、经验与启示进行探讨。认为,城市户外运动空间包括自然资源直接开放、配套设施有机嵌入、专属场地设施建造、其他场地复合利用等4种类型。城市户外运动空间营造具有破解全民健身空间困局、助力美丽城市建设、支持产业要素空间协同的价值,但也面临生态保护与功能开发的强度失衡、刚性规划与弹性需求的时序错位、技术嵌入与业态联合的场景缺失、社会资本与公众参与的机制薄弱等困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坚持生态保护与空间拓展有机统一的设计理念、强调空间整合与多维需求有效衔接的开发布局、营造数字赋能与业态融合共生驱动的使用场景、建立政府引导与多元共治长效协同的管理机制。提出本土启示:注重理念升维,实现空间利用与生态底线的有效耦合;突破开发边界,构建空间统筹与需求适配的规划体系;推动场景革新,促进数字技术与业态融合的共生赋能;创新制度设计,健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户外运动空间 户外运动产业 户外运动目的地 国际镜鉴 本土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三重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指向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艳红 慕加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数字化为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梳理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指向。发现数字化赋能体育教...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数字化为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梳理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指向。发现数字化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蕴含着以国家政策为支撑的历史逻辑,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框架的理论逻辑,以数字技术发展为动力的现实逻辑。数字化通过拓宽教育时空、提升教学能效、创新教育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实现体育教师专业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扩增、专业能力延展、专业情意深化。基于此,建议培育技术自觉观念,驱动体育教师数字意识升级;构建数字资源生态,促进体育教师知识结构革新;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助力体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深化人机协同理念,筑牢体育教师职业价值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赋能 学校体育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征程上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祖国 郭良如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增强文化认同和维系民族情感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在新征程场域中,民族传统体育应如...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增强文化认同和维系民族情感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在新征程场域中,民族传统体育应如何抓住新机遇和勇于面对新挑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出台政策和数字信息技术为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开创新赛道,并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文化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为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新举措:践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理想信念;提炼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精神符号,凝聚中华民族价值共识;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转化,强化中华民族情感归属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交往交流交融,升华中华民族认知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范式·向度:媒介可供性视角下运动健康传播的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芳 姜亚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6,共11页
数智技术迭代重塑健康管理应用新场景,助推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耦合、范式和向度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媒介可供性理论关照下的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互构、多维转... 数智技术迭代重塑健康管理应用新场景,助推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耦合、范式和向度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媒介可供性理论关照下的运动健康传播理论互构、多维转向和实践创新的内在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得出,媒介三维可供性与运动健康传播具有较高耦合性,体现为:个体健身内容智创与主体健康意识觉醒,数字健身社群互动与大众运动行为转变,健身场景破圈重构与“生成健康”促进。媒介可供性视域下运动健康传播范式主要体现为权力下沉——从“权威中心”到“多维共创”的格局转向;价值升维——从“工具理性”到“情感联结”的文化转向;决策科学——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健康干预。研究从个体赋权、群体动员与社会治理三层面提出运动健康传播的新向度,以期为我国运动健康传播实践提供本土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可供性 运动健康传播 范式 传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DNA的非同义突变与人类有氧耐力的获得及保护
9
作者 漆正堂 高婧怡 刘微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0,共9页
线粒体DNA(mtDNA)对能量需求相关的选择压力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并且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其中,非同义突变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类有氧耐力的获得进程。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研究中发现,运动能力的退化与能... 线粒体DNA(mtDNA)对能量需求相关的选择压力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并且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其中,非同义突变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类有氧耐力的获得进程。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研究中发现,运动能力的退化与能量代谢约束放松后mtDNA非同义突变的积累有关。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mtDNA非同义突变以及核DNA的协同进化使得人类选择性地获得了有氧耐力。由于现代社会能量的易获性以及耐力运动的非必要性,人类mtDNA的非同义突变积累逐渐增多,占据基因池甚至引发更多慢性代谢性疾病。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mtDNA非同义突变与运动能力退化的关系判断,人类主动设置能量代谢的约束条件,即主动进行有氧运动可保持mtDNA的纯洁性、防止mtDNA非同义突变,从个体和进化两个时间尺度上维系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非同义突变 人类有氧耐力 有氧运动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赛事赋能城市治理品质的现实审视
10
作者 钟学思 王静苓 邓启烈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9,共9页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赛事品牌,可有效链接体育产业与城市要素的接入性,推动体育赛事融入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体育赛事与城市治理品质存在基于多主体协同、多机制联动、连续互惠发展、共享发展环境构成的共生关系;然则...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赛事品牌,可有效链接体育产业与城市要素的接入性,推动体育赛事融入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体育赛事与城市治理品质存在基于多主体协同、多机制联动、连续互惠发展、共享发展环境构成的共生关系;然则在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维度,仍存在一些现实阻碍,制约着体育赛事建设成果及其赋能效果的实现。结合共生理论和现实存在问题,研判体育赛事赋能城市治理品质的实践路径,为借助体育赛事破解城市治理和发展问题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城市治理品质 共生理论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埏埴以为器:作为集体记忆景观的体育场的哲学探究
11
作者 张震 王振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与空间哲学的视域,探讨了体育场作为集体记忆的政治认同的景观化特征。研究发现,体育场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承载体育赛事、仪式活动和地标建筑所构成的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重要场所。然而,当前时代,体育场... 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与空间哲学的视域,探讨了体育场作为集体记忆的政治认同的景观化特征。研究发现,体育场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承载体育赛事、仪式活动和地标建筑所构成的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重要场所。然而,当前时代,体育场在承载集体记忆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断裂:大型赛事与日常仪式、大型地标与生活空间以及大型赛事与大型地标之间的集体记忆错位。这些断裂导致体育场难以有效承载集体记忆和形成政治认同。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从时间、尺度和匹配三个维度提出建议:在时间上强调过程性,在尺度上实现微观和宏观的联结,在匹配上加强身体展演与空间符号的指涉。这些建议旨在实现集体记忆的连续性、对接性和政治认同的体现,为理解和实现体育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当前体育场的空间社会学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 集体记忆 政治景观 空间哲学 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再造:登封武术学校现代化转型的口述史考察
12
作者 洪浩 秦浩男 郑焜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4,共13页
以“文化自觉-传统发明”为理论框架,运用口述史方法对登封武术学校的现代转型逻辑进行历时性考察。研究发现,其发展历程呈现为“制度性重构”与“文化基因活化”的双向互动:在市场化阶段,武术教育通过民办化路径实现规模化扩张,形成了... 以“文化自觉-传统发明”为理论框架,运用口述史方法对登封武术学校的现代转型逻辑进行历时性考察。研究发现,其发展历程呈现为“制度性重构”与“文化基因活化”的双向互动:在市场化阶段,武术教育通过民办化路径实现规模化扩张,形成了“处境性文化自觉”——从业者主动将传统武术资源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本,却面临文化正统性与商业可行性的张力;在多元化转型阶段,武术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与产教融合,完成了从“文化传承场域”向“产业生态系统”的跃迁,形成了“体用互构”的发展闭环。登封经验的核心在于五维转型特征:(1)办学主体从国家主导转向社会力量驱动;(2)教育层次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3)教学目标从单一武术技能培养转向“文武共生”的复合型人才塑造;(4)教学内容从传统范式裂变为“竞技-传统”双轨并行体系;(5)文化功能从技艺传承升维为“国家身体技术”的现代性再生产。这一过程揭示,武术教育的现代化并非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而是通过文化主体的反思性实践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中构建动态平衡。登封案例为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转型提供了“第三道路”范式——既非固守文化原教旨主义,亦非全盘西化,而是通过功能调适与意义重构,使传统成为具有全球对话能力的现代性方案,为少林武术教育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为中国武术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学校 武术教育 口述史 发展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中体育的价值定位与使命担当
13
作者 于素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5,共7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其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如何... 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其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如何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亟待深入探讨。重点从教育强国背景下体育价值观的重塑、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需协同体育新使命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教育强国建设体育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重塑体育价值观如何超越刻板印象,以及基于体育价值的重新定位,如何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协同共担体育新使命,旨在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体育学科的体系化支撑,推动教育强国实践的学科化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体育 价值观 新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志愿服务何以激活——基于上海实践的探析
14
作者 马德浩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3,共9页
体育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是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了上海市体育志愿服务的实践成效、不足之处与发展对策。研究发现,上海市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组织管理、夯实条件保障、优化评估激励等举措... 体育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是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了上海市体育志愿服务的实践成效、不足之处与发展对策。研究发现,上海市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组织管理、夯实条件保障、优化评估激励等举措,在体育志愿服务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政策法规的整合性不足、规划性不强,多部门协同管理不畅、行业协会自主权不高、社会资源调动不充分、信息化保障滞后、监督评估有待细化、激励嘉许尚需完善等问题。为更好推动上海市体育志愿服务发展,一是要强化政策法规的整合性,制定体育志愿服务发展规划;二是要深化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赋予行业协会更多自主权;三是要注重社会资源的挖掘,推进体育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四是要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完善体育志愿服务激励嘉许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志愿服务 志愿者 社会体育指导员 城市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变迁及动力机制
15
作者 董传升 周洋 卢诗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24,共13页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采用多源流理论范式,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变迁,划分了五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的探索期(1949-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期(1966-1977年)、改革开放...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采用多源流理论范式,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变迁,划分了五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的探索期(1949-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期(1966-1977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期(1978-1998年)、新世纪的变革期(1999-2011年)和新时代的跃升期(2012年至今),阐述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变迁特征——整体上表现出从关注保家卫国到关注学生体质、从体质健康到体育健康演变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政策演变的动力机制,即问题源流为政策变迁提供了内生动力,政策源流为政策变迁提供了智力动力,政治源流为政策变迁提供了根本动力,三股源流汇聚形成合力推动了政策的变迁;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政策的基本策略,即强化问题识别以回应现实需要,拓展政策建言以优化决策方案,强化政治导向以引领政策完善,推动三流汇聚以驱动政策联动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健康促进 政策变迁 动力机制 三源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核心素养的问题诊断、时代要求与发展策略
16
作者 尹志华 刘皓晖 +1 位作者 孙铭珠 孟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2,共11页
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不仅承担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其在素养导向课程改革时代就不仅要具备体育核心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健康教育核心素养。当前,我国体育教师面临自身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 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不仅承担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其在素养导向课程改革时代就不仅要具备体育核心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健康教育核心素养。当前,我国体育教师面临自身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健康应急处理素养有待提升、健康传播素养有待加强、健康教育教学素养有待强化等问题。新时代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大力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强化健康应急处理素养、扩大自身健康传播影响力、提升健康教育教学素养水平。基于此,未来需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中贯彻“健康共治”思想、构建健康导向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系统开展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专题研修、引导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体育教师 核心素养 健康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凿户牖为室:体育空间身体现象学的文化反思与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胜 朱真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在推进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下,城市体育空间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空间营建形式的单一化、功能与市民运动需求不匹配、与市民日常生活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均源于在设计、规划与营建前对于体育空间本然的属性理解的不足。基于此,研... 在推进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下,城市体育空间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空间营建形式的单一化、功能与市民运动需求不匹配、与市民日常生活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均源于在设计、规划与营建前对于体育空间本然的属性理解的不足。基于此,研究采用身体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论,对体育空间的本质属性展开了深入的概念反思。研究指出,体育空间不应被简单理解为器材和场地的物质形态或抽象的设计符号,而应被视为“人-物-符号”相互嵌入的运动体验的身体场。基于身体场构建的体育空间能够展现出开放性、互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可以真正满足运动者对多样化、灵活性、生活化的运动体验的需求,实现“身体-家-城市”的多向互动与协同发展。基于此,提出了未来体育空间建设的原则与建议:以人的身体知觉为尺度,以人的日常生活感知为前提,以在地化的空间句法和顺应城市肌理的建设原则。这些原则能够积极回应“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空间 身体现象学 场所精神 具身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作用机理、现实隐忧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雎利欣 杨涛 +2 位作者 苟轶清 刘志鹏 王怡丹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理论内涵、作用机理、现实隐忧与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公... 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理论内涵、作用机理、现实隐忧与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共享平台助力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精准识别;数据沉淀式分析助力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精准设计;全景数字化运营助力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精准配置;网格化数字系统助力体育公共服务精准治理。同时,存在“唯技术”决策论下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粗放;数字治理悬浮降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制约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数字监管效果欠佳弱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保障等现实。对此,完善数字决策规则,构建集约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革新数字治理方式,打造协同化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弥合数字鸿沟,建立普适化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体系;优化数字监管制度,形成动态化体育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赋能 体育公共服务 精准化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帅 朱佳滨 常龙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首先对加拿大冰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阐述,发现其被誉为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式,是目前全世界冰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最优秀的训练途径之一。其次对模式的组织机构、培养理念、阶段划分、发展...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首先对加拿大冰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阐述,发现其被誉为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式,是目前全世界冰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最优秀的训练途径之一。其次对模式的组织机构、培养理念、阶段划分、发展途径分别进行了解析,总结出加拿大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政府和协会联合推动冰球运动在全国发展;完备的学训培养体系打造全面发展的运动员;“金字塔”式赛事体系提供全方位历练空间;专业化教练团队网络覆盖各年龄和阶段赛事。最后基于加拿大经验提出对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启示:加大场馆建设和服务供给,建立多元融合的保障体系;构建和完善选拔机制体制,创造多元化人才培养环境;创建和发展本土赛事体系,丰富球员训练和参赛平台;因地制宜拓展路径与受众,提高教练数量和执教质量。旨在通过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加拿大经验启示,以期优化我国冰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助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球 后备人才 经验与启示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三重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文杰 高亮 周结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1,共12页
在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文化接合理论,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1)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核心在于体育非遗实践、体育非遗符号与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接合过程... 在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文化接合理论,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1)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核心在于体育非遗实践、体育非遗符号与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接合过程是否稳固和动态更新;2)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实践分为四个层面,制度层面促进体育非遗治理体系效率提高;经济层面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增长;社会层面促进体育非遗文化多样;环境层面促进体育非遗环境治理;3)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符号分为三个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符号的记录与建档;复原与再现;传播与变现;4)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知识结构分为两个层面: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积累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接合 数字化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