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027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丽颖 白锐 赵越岭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2期36-40,共5页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辽宁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积极构建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用于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辽宁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积极构建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用于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相关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 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评价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超 卢翔 武耀罡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2期64-67,共4页
基于“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培养理念,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参照CDIO项目教学的12条标准,提出了一套具有无人机应用特色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无人机设计/制作/实验、初级/高级项目与“无人机系统设计... 基于“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培养理念,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参照CDIO项目教学的12条标准,提出了一套具有无人机应用特色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无人机设计/制作/实验、初级/高级项目与“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培养方案有机结合,探索了学生主动的、实践性强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标准 无人机系统 初级/高级项目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学业导师制培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旭 郭立民 蒋伊琳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2期15-18,共4页
文章分析了电子信息类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学研多元协同育人方式。对电子信息类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协同培养模式,由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导师提出工程需... 文章分析了电子信息类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学研多元协同育人方式。对电子信息类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协同培养模式,由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导师提出工程需求和应用需求,由高校学业导师和合作导师协同确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建立跨校联合、校间合作的学业导师协同培养模式,增强校间合作交流,形成优势互补,拓展学生独立创新和科研合作能力,为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型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育人 学业导师制 以需求为导向 跨校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工科课程教学新体系探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邱瑛 曲云霞 李姗姗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4期46-49,共4页
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对学科交叉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分析了多学科交叉复合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必要性,以解决交叉学科难题、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路线,并给出了课程范例... 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对学科交叉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分析了多学科交叉复合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必要性,以解决交叉学科难题、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路线,并给出了课程范例,为交叉学科教学及其可持续建设提供可行方式,希望对相同或相似类型的工科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教学体系 工程问题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与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昊 戚湧 +3 位作者 闫文举 严家明 隋艳伟 唐守锋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章分析了基于产学研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校企院多级联合,提高了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了学生国际视野。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家参与学... 文章分析了基于产学研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校企院多级联合,提高了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了学生国际视野。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家参与学生培养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力,也提高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能力,实现了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融合 学科交叉 国际交流合作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稿须知
6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月刊。《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期刊致力于打造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与创新成果的交流与应用互动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月刊。《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期刊致力于打造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与创新成果的交流与应用互动平台,大力推广和传播现代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投稿须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凯 付倩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5期12-17,23,共7页
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高校实践教学。基于技术嵌入理论和整体性治理视角,构建“智能技术、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良性循环的实践教学重构模式。依托智能化实践教学平台、教师角色转型、创新评价... 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高校实践教学。基于技术嵌入理论和整体性治理视角,构建“智能技术、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良性循环的实践教学重构模式。依托智能化实践教学平台、教师角色转型、创新评价体系应对技术支撑不足、教师能力欠缺、评价机制滞后等挑战。通过重塑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和创新评价方式等途径全方位赋能实践教学,为智能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工智能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驱动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方田 屠世浩 +2 位作者 田薇 吴锋锋 朱卫兵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5期1-5,共5页
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型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中国矿业大学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能源特色一流学科优势,立足学生成长成才特点,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全程跟踪培养体制,通过建设优... 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型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中国矿业大学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能源特色一流学科优势,立足学生成长成才特点,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全程跟踪培养体制,通过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实验方法、改革实习实训方式、加强创新项目训练、强化创新实践作品竞赛和探索自导式学习模式6个方面,系统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建立了工科大学生“六位一体”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重点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3个维度进行探索与实践,显著提升了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培养了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工科大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 导师制 指导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9
作者 陈勇 丁文政 +2 位作者 郝飞 卞荣 花喆斌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5期85-89,94,共6页
实践创新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目标。为解决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教学、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构建“需求引领、双轨并行、多元融合、分类发展”的研究生工程实践创... 实践创新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目标。为解决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教学、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构建“需求引领、双轨并行、多元融合、分类发展”的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课程新体系。实践证明,工程实践创新课程体系与“课题课程双轨”实践机制的融合,有效对接了研究生培养需求;分类发展措施有效调动了校内实践创新资源,促进了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和课程更新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卓越工程师 实践创新能力 分类培养 项目教学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机调度实验系统开发及实验案例设计
10
作者 张元 熊风光 +3 位作者 杨晓文 薛红新 庞敏 王丽芳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针对目前“操作系统”课程处理机调度实验存在的不足,详细介绍了处理机调度实验系统的设计理念、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同时,结合实验系统,阐述了处理机调度实验案例的设计理念、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从算法分析、算法设计、源码剖析和实... 针对目前“操作系统”课程处理机调度实验存在的不足,详细介绍了处理机调度实验系统的设计理念、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同时,结合实验系统,阐述了处理机调度实验案例的设计理念、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从算法分析、算法设计、源码剖析和实验项目等方面介绍了教学实施步骤和考核评价方法,最后分析实验改革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机调度 操作系统 实验系统 实践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实践——以厦门大学为例
11
作者 金泰松 黄洪艺 +3 位作者 吴德文 赵冲 周桢妮 高斌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4期24-28,共5页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教育实践,介绍了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教育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将思政元素引入计算机课程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厦门大学开展的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课程思政的教学教改经验,探寻思政元素在计算机教育...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教育实践,介绍了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教育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将思政元素引入计算机课程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厦门大学开展的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课程思政的教学教改经验,探寻思政元素在计算机教育中的适用之处、融入方式、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总结了主要观点,强调了思政元素在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其他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少数民族预科 计算机课程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空航天领域科教相融的“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方志耕 陈洪转 +4 位作者 牛翠萍 陶良彦 朱建军 时睿 刘游鹏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5期29-33,45,共6页
随着我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具备高阶创新能力的质量管理人才愈发成为国家急需,这对“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立足于航空航天复杂装备质量的发展前沿动态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以教学模式、教学... 随着我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具备高阶创新能力的质量管理人才愈发成为国家急需,这对“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立足于航空航天复杂装备质量的发展前沿动态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以教学模式、教学机制、考核方式与教学资源改革为主线,巧妙融入“双螺旋”知识探险理念。精心打造主题创新区,创新性开展总师进课堂,实施多维度改革与实践科教相融的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具备高阶能力的航空航天质量管理卓越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相融 质量管理 教学改革 航空航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处理”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黄朝兵 杨杰 +3 位作者 郭志强 王昱 胡辑伟 曹辉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2期28-31,共4页
针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要求,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从线上课程建设、混合教学设计、实验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一流课程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需要;以能... 针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要求,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从线上课程建设、混合教学设计、实验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一流课程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需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工程应用能力;以学习成效为依据,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和全程化。教学实践表明这些举措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建设 混合式教学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器类专业“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14
作者 李仕春 宋跃辉 +1 位作者 辛文辉 华灯鑫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顺应仪器行业发展趋势和仪器类专业的“新工科”升级,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提出了课程思政引领的、测量与控制协同的“自动控制理论”教学模式。针对新形势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修订课程目标,构建课程思政... 顺应仪器行业发展趋势和仪器类专业的“新工科”升级,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提出了课程思政引领的、测量与控制协同的“自动控制理论”教学模式。针对新形势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修订课程目标,构建课程思政引领的课程体系。融合测量与控制技术形成二元协同仪器思维,实施特色项目与案例教学。采用过程评价体系实现育人过程回溯和效果评估,引导学生在仪器设计过程中养成控制思维,塑造工程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改革 课程思政 仪器类专业 自动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15
作者 顾文斌 苑明海 +2 位作者 裴凤雀 王婷婷 张薇薇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5期40-45,共6页
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而与之相关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机器人领域“新工科”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要需求。机器人感知技术实验作为机器... 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而与之相关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机器人领域“新工科”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要需求。机器人感知技术实验作为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实践部分,既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水平。以ROS技术为基础,构建机器人感知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将“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传感技术”“机器视觉”等多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解决新专业实验中设备投入大、数量少、设备绩效低等难题。改变“割裂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将交叉课程知识点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形式,实现“工学结合、项目引导、知行合一”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实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工程 实践课程改革 综合实验 CDIO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维立体教学法实现有效增负的探究——以“通信网络”课程为例
16
作者 鲜永菊 胡敏 +3 位作者 段洁 张毅 王正强 李云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2期56-58,63,共4页
“通信网络”课程组根据教育部有效增负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重新规划,总结出了堂上堂下紧密结合的多维立体教学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调研相结合、项目设计与实验仿真相结合、团队协作与个人完成相结合、必... “通信网络”课程组根据教育部有效增负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重新规划,总结出了堂上堂下紧密结合的多维立体教学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调研相结合、项目设计与实验仿真相结合、团队协作与个人完成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等、靠、背”的学习心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完成了理论内容的学习,还完成了面向复杂工程的项目设计等实践内容。实践表明,虽然课程的深度和难度提升了,但是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立体 有效增负 翻转式 项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CDIO模式下“微机与单片机系统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17
作者 朱礼亚 闫茂德 +1 位作者 龚贤武 汪贵平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4期60-66,共7页
针对自动化专业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阐述了OBE理念下,依托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微机与单片机系统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从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入手,明晰了课程目标,反向设计了... 针对自动化专业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阐述了OBE理念下,依托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微机与单片机系统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从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入手,明晰了课程目标,反向设计了“三层次六阶段”的教学内容体系;以CDIO项目化教学为主线,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学活动;探索了面向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元化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保证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与单片机系统综合实验 OBE CDIO 工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改造升级与特色化建设实践
18
作者 蔡厚智 田勇 +4 位作者 张跃强 田劲东 武红磊 刘晓利 向利娟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2期24-27,共4页
深圳大学推进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时代测控专业。强化了专业办学特色,形成了智能感知、物联网传感、计算机测控3个特色方向;构建了适应“新工科”及“双区建设”... 深圳大学推进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时代测控专业。强化了专业办学特色,形成了智能感知、物联网传感、计算机测控3个特色方向;构建了适应“新工科”及“双区建设”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创了“课程实验+竞赛培育+学科竞赛+企业实践+科研实践”多层次的创新科研与实践培养体系,夯实了专业特色化建设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流专业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19
作者 杨平 李思洁 +3 位作者 徐顺刚 何圣仲 刘凡 许建平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1期48-52,57,共6页
针对被动学习方式和单一传授式教学带来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教学内容辅助认知产品”和“产品反哺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以“新工科”和“卓越工程师2.0”双背景为导向,采用产学研协同育人方式,将实际产品和工程师带进课堂,并... 针对被动学习方式和单一传授式教学带来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教学内容辅助认知产品”和“产品反哺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以“新工科”和“卓越工程师2.0”双背景为导向,采用产学研协同育人方式,将实际产品和工程师带进课堂,并以实际产品反哺教学的形式考查学生学习程度,改变了单一的授课模式,搭建了企业和高校间沟通的桥梁,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扩大了企业产品的传播范围,共同推进了科技前沿创新,联合培养了一流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可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反哺 课程教学体系 产学研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模型的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
作者 王荣林 刘芳华 +2 位作者 李立新 瞿志俊 陈祥云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2期7-10,50,共5页
当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高质量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文章从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分层次、个性化和最优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四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建立了应用型... 当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高质量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文章从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分层次、个性化和最优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四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建立了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自抗扰控制培养模型,实践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模型有效提升了机电类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 机电类 自抗扰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