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015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为干扰强度对高海拔喀斯特地区方竹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1
作者 杨红军 汪文强 +2 位作者 杨水平 李杰 何大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44-50,62,共8页
土壤真菌参与生态环境构建,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敏感的指示作用。人为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人为干扰植被强度如何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对评估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金佛山方竹是高海拔喀斯特地... 土壤真菌参与生态环境构建,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敏感的指示作用。人为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人为干扰植被强度如何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对评估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金佛山方竹是高海拔喀斯特地区特有植被,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对高海拔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评估及保护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金佛山方竹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规律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干扰强度方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干扰强度对方竹林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预林中的Alpha指数显著增加,重度干预林显著降低,这表明低强度人为干扰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不同干扰强度方竹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在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丰度变化为35.00%~75.76%,占据绝对优势,其中,轻度干预林和重度干预林显著高于无干预林(P<0.05)。在纲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中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担子菌门中的伞菌纲(Agaricomycetes)是方竹林的优势菌,占比21.28%~52.27%。在属分类水平上,真菌优势属及丰度因干扰强度和土层不同而不同;被孢霉属(Mortierella)在轻度干预林的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方竹林,且下层土壤中丰度占比显著高于上层。主成分分析也表明,不同干扰强度方竹林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因此,适当的人为干预竹林生态能够明显增加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提高优势菌种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竹林 干扰强度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高海拔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空心泡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2
作者 桂平 吴高殷 +1 位作者 黄小琴 李柯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了给野生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 Sm优良种质提供快繁技术,本研究以其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初代适宜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并研究了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阶段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的炼苗移栽。结果表明:1/2MS是野生空心... 为了给野生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 Sm优良种质提供快繁技术,本研究以其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初代适宜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并研究了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阶段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的炼苗移栽。结果表明:1/2MS是野生空心泡幼嫩茎段诱导芽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而1/2MS+6-BA 1.5 mg/L+NAA 0.1 mg/L+GA_(3) 3.0 mg/L则是增殖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呈现出100%增殖率和11.18的增殖系数,苗高达5.07 cm;另外,1/2MS+IBA 0.5 mg/L是生根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其生根率达到94.07%;在基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3∶1∶1)中进行炼苗移栽长势最佳,平均成活率达8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空心泡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正云 伍乔 +3 位作者 毛雨 尹小丽 严军 谷惠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51-58,75,共9页
为比较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的山胡椒油样品各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GC-MS分析法分别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 为比较不同产地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的山胡椒油样品各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抑菌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GC-MS分析法分别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C_(MIC))和化学成分分析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1#和2#山胡椒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与对照组相近,其余样品抑菌圈直径从小到大依次为湖南2#山胡椒油(10.0±0.3 mm)、湖南1#山胡椒油(10.3±0.1 mm)、广东1#山胡椒油(10.3±0.2 mm)、广东2#山胡椒油(12.6±0.4 mm);(2)江西1#和2#山胡椒油、湖南2#山胡椒油的MIC均为32μL/mL,湖南1#山胡椒油、广东1#和2#山胡椒油的MIC均为16μL/mL;(3)GC-MS结果显示3个产地的山胡椒油均含有柠檬醛,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96.21%)、湖南(48.10%)、江西(19.77%)。总之,抑菌圈和MIC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广东山胡椒油的抑菌活性最好,湖南的次之,江西的最差。通过GC-MS的结果对上述抑菌机理进行了解释,可能是由于柠檬醛和柠檬烯含量与其抑菌活性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圈 最低抑菌浓度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地区不同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王润 徐明 +2 位作者 杨雪 田粤 张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87-92,共6页
本研究以黔中地区典型分布的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对照)为群落调查对象,通过物种重要值、群落多样性指数、区系分析、径级分布和空间分布格局(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亚热... 本研究以黔中地区典型分布的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对照)为群落调查对象,通过物种重要值、群落多样性指数、区系分析、径级分布和空间分布格局(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亚热带山地天然次生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灌乔木树种63种,隶属于30科40属,属水平上以温带分布区系为主;不同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群落灌乔木树种重要值排序存在明显差异,马尾松-枫香混交林样地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最高,马尾松-甜槠混交林样地的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最高;马尾松的径级分布呈衰退型,甜槠和枫香的径级分布则呈倒“J”型;马尾松-甜槠混交林样地呈聚集分布,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则呈随机分布,马尾松纯林表现出极强度混交,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表现出强度混交,马尾松-甜槠混交林表现出中度混交。黔中地区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在树种的组成、径级特征、群落树木种类的空间分布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不同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对群落组成结构、功能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为管理者在马尾松人工林混交化营建过程中的冠层树种组成及其空间分布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马尾松 多样性 径级分布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背飞虱刺猬基因(SfHh)的功能分析
5
作者 陈柠楠 雷庆 +3 位作者 王召 龙贵云 金道超 杨洪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翅是其能够迁飞、扩大危害的重要器官。因此,解析昆虫翅发育基因可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靶标。刺猬基因(Hedgehog,Hh)是能够参与调控昆虫翅发育的重要基因,但其在白背飞虱体内的转录特征和生物学功...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翅是其能够迁飞、扩大危害的重要器官。因此,解析昆虫翅发育基因可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靶标。刺猬基因(Hedgehog,Hh)是能够参与调控昆虫翅发育的重要基因,但其在白背飞虱体内的转录特征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克隆获得白背飞虱刺猬基因SfHh,解析其时空表达模式,并借助RNA干扰技术验证其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SfHh基因在5龄若虫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较大,其中在肠道与翅中表达量最高;(2)RNA干扰沉默SfHh基因24 h后,SfHh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降低了62%,且羽化成虫大多数个体的翅褶皱、末端卷曲或弯折等不能正常展开,而对照组成虫的翅均无任何畸形。表明SfHh基因是白背飞虱翅发育不可或缺的基因,其表达缺失可导致白背飞虱的翅不能正常伸展。本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白背飞虱及其他迁飞性害虫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作用靶标,还可丰富半翅目昆虫翅发育的分子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翅发育 刺猬基因 RNA干扰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西藏地区苹果绵蚜适生性预测
6
作者 谭仲恺 李永萍 +2 位作者 李燕 陈旭 刘晓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入侵西藏的典型外来物种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对西藏自治区范围内苹果绵蚜的适生区分布及随全球气候变化的...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入侵西藏的典型外来物种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对西藏自治区范围内苹果绵蚜的适生区分布及随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摸清了西藏境内苹果绵蚜的适生指数随海拔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西藏东部的澜沧江河谷、怒江河谷、金沙江河谷以及位于自治区中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均为苹果绵蚜适生度较高的地区,其中,海拔3000~4000 m的地区是西藏苹果绵蚜定殖的高风险区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西藏境内苹果绵蚜适生区面积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海拔3000 m以上的苹果种植区应作为未来西藏苹果绵蚜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西藏 适生区 MAXENT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种类调查和发生规律研究
7
作者 顾恒锋 韦学平 +5 位作者 石保峰 卢昌友 张得平 张森稳 杨洪 杨茂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类群,广西烟区烟蚜的蚜茧蜂种类及优势种的发生规律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2021—2023年连续三年对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进行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主要有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其中,烟蚜茧蜂... 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类群,广西烟区烟蚜的蚜茧蜂种类及优势种的发生规律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2021—2023年连续三年对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进行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主要有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其中,烟蚜茧蜂占94.47%,菜蚜茧蜂占0.72%,非蚜茧蜂占4.81%,说明广西烟区优势蚜茧蜂为烟蚜茧蜂。烟蚜茧蜂发生规律主要呈单峰型,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僵蚜和烟蚜茧蜂的始发期,4月底至5月下旬是高峰期,6月上旬为发生末期,6月下旬直至烟叶采烤结束,烟田基本无烟蚜茧蜂发生,各烟区的僵蚜和蚜茧蜂发生情况也符合这一规律。该研究结果可为在广西烟区的合理利用蚜茧蜂防治烟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烟区 烟蚜茧蜂 种类调查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渣营养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毛世红 王府 +7 位作者 王旭 杨蓉 吕艳丽 谭晓山 周迪 谢玲玲 卢琦 田兴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刺梨经榨汁处理后剩余的果渣副产物约占鲜果重量的一半,刺梨渣富含维生素、多酚、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优质的功能饲料原料。刺梨渣具有抗氧化、抗炎症、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提高动物免疫力,改善机体健康状态。本文综述了刺... 刺梨经榨汁处理后剩余的果渣副产物约占鲜果重量的一半,刺梨渣富含维生素、多酚、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优质的功能饲料原料。刺梨渣具有抗氧化、抗炎症、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提高动物免疫力,改善机体健康状态。本文综述了刺梨渣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草食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难点,探讨其作为功能性饲料的可行性。旨在为刺梨渣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渣 活性成分 生物学功能 草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不同高度及不同色板对‘白旗韭黄’主要害虫诱集和天敌规避效果研究
9
作者 肖陈明 贡秋罗布 +6 位作者 张龙 付军贤 邹广 赵庆训 杨茂发 徐芳玲 刘健锋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19-27,共9页
为了确定色板颜色、悬挂高度和种群动态对‘白旗韭黄’主要害虫诱集和天敌规避的效果。本研究以黄、蓝、黑3种色板分别悬挂0、20、40 cm于田间对主要害虫和天敌进行持续5个月的诱集。结果表明:色板共诱集昆虫纲10目38科67种,腹足纲1目2... 为了确定色板颜色、悬挂高度和种群动态对‘白旗韭黄’主要害虫诱集和天敌规避的效果。本研究以黄、蓝、黑3种色板分别悬挂0、20、40 cm于田间对主要害虫和天敌进行持续5个月的诱集。结果表明:色板共诱集昆虫纲10目38科67种,腹足纲1目2科2种,蜱螨亚纲1目1科1种。色板主要诱集双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昆虫,诱集数量为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黄板对韭菜迟眼蕈蚊和台湾韭蚜的引诱效果最佳,黑板对瓢甲科天敌规避效果最好。悬挂离地40 cm的黄板对韭菜迟眼蕈蚊和台湾韭蚜的诱集效果最好,蓝板悬挂20 cm时对瓢甲科的规避效果最差。韭菜迟眼蕈蚊和台湾韭蚜在调查期的7月中旬达到诱集高峰期,韭菜迟眼蕈蚊从10月中旬后开始呈上升趋势,瓢甲科在8月中旬至11月底种群动态呈两个高峰期,分别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和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因此,从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以及10月底开始悬挂离地40 cm黄板对‘白旗韭黄’害虫防治效果、天敌规避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台湾韭蚜 色板 悬挂高度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蚜瘿蚊对花椒棉蚜的捕食作用
10
作者 任鹏 狄雪塬 +3 位作者 李静静 于晓飞 吴慧子 杨茂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棉蚜是花椒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明食蚜瘿蚊对花椒棉蚜的捕食作用,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食蚜瘿蚊和花椒棉蚜的密度梯度,利用控制单一变量法探究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花椒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 棉蚜是花椒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明食蚜瘿蚊对花椒棉蚜的捕食作用,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食蚜瘿蚊和花椒棉蚜的密度梯度,利用控制单一变量法探究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花椒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花椒棉蚜各龄期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II模型;对花椒棉蚜1~2龄若虫的最大日捕食量最高,为27.548头;对花椒棉蚜各龄期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相同蚜虫密度下,3龄若虫的搜寻效应最大;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花椒棉蚜的捕食作用存在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并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平均捕食率则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1~2龄花椒棉蚜若虫表现出捕食偏好性选择,选择系数为1.815。综上,食蚜瘿蚊对花椒棉蚜具有良好的捕食潜能,田间推广应用的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花椒棉蚜 食蚜瘿蚊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软腐病无损高光谱诊断技术研究
11
作者 翟依晨 张林 +3 位作者 祝佳佳 龙艳 杨鑫睿 赵志博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室内无损快速检测,以期为病果诊断、果实分选提供技术方案。在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内(400~1000 nm)采集病果与健康果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OI),获得样本128个波段的高光谱数据...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室内无损快速检测,以期为病果诊断、果实分选提供技术方案。在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内(400~1000 nm)采集病果与健康果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OI),获得样本128个波段的高光谱数据,基于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特征排序算法,从中选择8个最优特征波段。使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方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样本随机分配为测试和训练数据集,分别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段建立分类模型。同时,从自然发病果实分离软腐病菌,并鉴定其种类。结果表明:猕猴桃软腐病果实与健康果实的高光谱曲线存在明显区别。针对猕猴桃软腐病识别,可优化神经网络模型识别效果最好,从发病果实分离到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甜樱间座壳属(Diaporthe eres)均为已知的猕猴桃软腐病菌,表明自然发病组分类结果可靠。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准确区分贵长猕猴桃软腐病果实与健康果实,可实现猕猴桃软腐病早期无症状时期的无损快速检测,为采后果实分选提供了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软腐病 高光谱成像技术 无损快速检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12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1《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是贵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农业类和生物类各专业学科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学术论文,有新意的文献综述,有创见的山区开发和研究报告等。力求观点独特,资料新颖,注重科学性、先进... 1《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是贵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农业类和生物类各专业学科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学术论文,有新意的文献综述,有创见的山区开发和研究报告等。力求观点独特,资料新颖,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本刊为双月刊,单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2来稿注意事项2.1来稿必须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炼,结果正确;并且无涉密、抄袭、剽窃、伪造等涉及学术不端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稿注意事项 学术不端 学术刊物 农业生物学 专业学科 学术论文 征稿简则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13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1《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是贵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农业类和生物类各专业学科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学术论文,有新意的文献综述,有创见的山区开发和研究报告等。
关键词 学术刊物 农业生物学 专业学科 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 征稿简则 基础理论 贵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密度对金花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李春红 任明刚 +3 位作者 何大智 陈维 杨平 陈发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索金花葵在黔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本研究采用播期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金花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推迟,金花葵株高、茎基直径、花冠直径等... 为探索金花葵在黔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本研究采用播期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金花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推迟,金花葵株高、茎基直径、花冠直径等主要农艺性状和每株开花数、百果重、百粒重等产量性状显著减小。同一播期,随着密度增加,金花葵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花冠直径、百果重和百粒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茎基直径、每株开花数和果荚籽粒数减少。花蕾、荚果和籽粒产量在同一密度不同播期间表现为A1>A2>A3>A4>A5>A6,同一播期不同密度间表现为B4>B5>B3>B2>B1,均在A1播期B4密度下最佳,花蕾鲜质量产量达8 958.76 kg/hm^(2),干质量产量达832.60 kg/hm^(2),荚果产量达2 071.79 kg/hm^(2),籽粒产量达1 206.87 kg/hm^(2)。因此,不同播期、密度对金花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黔中地区宜在4月中上旬播种,5.25万~6.00万株/hm^(2)密度下种植金花葵,其中4月9日播种5.25万株/hm^(2)密度下可获得较好的植株性状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 播期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皮青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雪蓉 刘茂樱 马志慧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30-36,44,共8页
赤皮青冈属于壳斗科栎属的常绿乔木,是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赤皮青冈的种子容易受虫害影响,发芽率偏低,有性繁殖速度缓慢,且难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些因素导致了赤皮青冈... 赤皮青冈属于壳斗科栎属的常绿乔木,是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赤皮青冈的种子容易受虫害影响,发芽率偏低,有性繁殖速度缓慢,且难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些因素导致了赤皮青冈种群数量的减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育种效率、实现物种快速且稳定繁殖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赤皮青冈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无菌体系建立、外植体选择、消毒方法及激素组合对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等方面,旨在为建立高效的赤皮青冈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无性繁殖 外植体 消毒 愈伤组织 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初烤烟叶烟碱值预测研究
16
作者 周任虎 祝溶 +6 位作者 徐杰 丁从凯 李建明 董绍昆 娄勇 杜晓娇 陈颐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探究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与初烤烟叶烟碱值之间的关系,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不同阶段烟碱值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初烤烟叶烟碱值预测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542个烟叶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构建了包括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法和Lasso回... 探究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与初烤烟叶烟碱值之间的关系,为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不同阶段烟碱值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初烤烟叶烟碱值预测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542个烟叶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构建了包括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法和Lasso回归等机器学习回归模型,并基于Stacking方法融合为单个预测模型,以136个烟叶样本数据作为测试集评估融合模型的预测效果。融合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0.218和0.758,且对于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烟碱值预测均有效。其中,融合模型对于烟叶类别为“42℃”的烟碱值预测效果最佳,而对于烟叶类别为“鲜烟叶”“38℃”和“46℃”的烟碱值预测效果要优于烟叶类别为“48℃”的烟碱值预测效果。以此方法构建的初烤烟叶烟碱值预测模型在基于手持近红外光谱对烟叶烘烤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烟碱值预测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近红外光谱 初烤烟叶 烟碱值 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结合ArcGIS可视化构建宁夏枸杞产地特征地理图谱
17
作者 开建荣 王彩艳 +6 位作者 张瑶 吕毅 王晓菁 余书其 陈畅 田婧 刘志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1-10,27,共11页
为解决采样不足、微观地理间差异不显著导致溯源精度低的难题,开发一种新的策略为宁夏枸杞产地溯源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域采集92份枸杞样本,测定枸杞中3种稳定同位素比率、43种矿物元素和13种稀土... 为解决采样不足、微观地理间差异不显著导致溯源精度低的难题,开发一种新的策略为宁夏枸杞产地溯源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域采集92份枸杞样本,测定枸杞中3种稳定同位素比率、43种矿物元素和13种稀土元素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结合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可视化宁夏枸杞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无法筛选准确产地区分的单一指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提取特征变量,构建新的判别函数。判别精度在50%至100%之间,难以满足微观地理尺度间溯源应用的要求。利用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图像处理算法,绘制宁夏枸杞地理特征分布图谱。该策略能够实现微观地理尺度间特征差异可视化,实现宁夏枸杞小尺度地理区间产地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多元统计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产地溯源 可视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陈应群 陈世仁 +5 位作者 邵雪蓉 臧丽鹏 张广奇 刘庆福 陈丹梅 隋明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植物能否协调好碳水耦合关系是其适应环境限制的环节之一,因此,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适应环境,尤其是胁迫环境的关键组分。而当下气候变化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短缺格局愈发严峻,因此,开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是当下对水... 植物能否协调好碳水耦合关系是其适应环境限制的环节之一,因此,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适应环境,尤其是胁迫环境的关键组分。而当下气候变化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短缺格局愈发严峻,因此,开展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是当下对水资源研究的重要部分。基于此,本文以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为主题,概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发展,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方法,并对比探讨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揭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应用及发展。此外,从非生物因素(时空异质性、水分、温度、光照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生物因素(植物个体差异、植物功能性状、植物生态策略)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因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用不同且存在较强关联性,并未形成共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方法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防效研究
19
作者 石娟娟 王文慧 +3 位作者 陈爱昌 魏周全 李娟 孙兴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筛选对玉米安全和对杂草防治效果好的除草剂,本研究选用3种土壤封闭处理药剂和5种茎叶喷雾药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8种药剂均对玉米田间杂草具有一定的防除效果且不影响玉米安全生产。土壤封闭处理中,66%的乙... 为了筛选对玉米安全和对杂草防治效果好的除草剂,本研究选用3种土壤封闭处理药剂和5种茎叶喷雾药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8种药剂均对玉米田间杂草具有一定的防除效果且不影响玉米安全生产。土壤封闭处理中,66%的乙·莠·滴辛酯SE 300 mL/667 m^(2)防效最佳,施药65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95±1.00)%和(92.67±0.26)%,且玉米增产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87.55%;茎叶喷雾处理中,27%的烟·硝·莠去津SC 200 mL/667 m^(2)防效最好,施药65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32±28)%和(96.78±0.24)%,但52%乙·莠SE 200 mL/667 m^(2),处理下的玉米增产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94.13%。定西地区玉米种植土壤封闭处理推荐使用66%的乙·莠·滴辛酯SE 300 mL/667 m^(2),茎叶喷雾处理推荐使用27%的烟·硝·莠去津SC 200 mL/667 m^(2)或52%乙·莠SE 200 mL/667 m^(2),以上3种药剂不仅能有效防控玉米田间杂草,还能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玉米 杂草 土壤封闭 茎叶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校正辅助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定量和源解析土壤中苯系物
20
作者 朱慧颖 张臻 +6 位作者 李学琪 吴欣冉 胡韵宜 彭天英 卢桂英 林海 卿湘东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28-37,共10页
苯系物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甚至强致癌性。本研究借助化学计量学三维校正算法强大的谱图分辨能力和“二阶优势”,在干扰共存及色谱峰和光谱曲线严重重叠的情况下,实现了土壤中乙苯(EBZ)、邻二甲苯(OXY)、间二甲苯(MXY... 苯系物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甚至强致癌性。本研究借助化学计量学三维校正算法强大的谱图分辨能力和“二阶优势”,在干扰共存及色谱峰和光谱曲线严重重叠的情况下,实现了土壤中乙苯(EBZ)、邻二甲苯(OXY)、间二甲苯(MXY)、1,2,4-三甲苯(UTB)和1,3,5-三甲苯(MTY)的同时、快速和准确定量分析。采用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获得土壤中五种苯系物的平均回收率在(95.0±1.3)%至(102.5±4.5)%之间;预测均方根误差在0.92~24.93μg/mL之间;检测下限在0.061~1.060μg/mL之间。这些结果表明,发展的方法性能优良。接着采用发展的方法对7个茶园土壤样和60个工业区土壤样进行解析,在两类土壤样中均未检出OXY、MXY和MTY,但检测到EBZ和UTB。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ATLD获得的相对浓度矩阵进行解析,发现两类土壤有很好的区分度,说明其有机污染来源不同,推测茶园土壤中EBZ和UTB可能来源于农业活动,如喷施农药、堆肥和施肥等,而工业区土壤中EBZ和UTB则可能来源于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和石油泄漏等。该方法简单、快速、绿色、环保,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土壤苯系物快速定量和源解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校正 高效液相色谱 苯系物 ATLD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