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801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鉴·共融: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服饰的多元文化探析
1
作者 杨静 沈爱凤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服饰和车饰华丽精致,不仅展现了西戎部族高度发达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而且反映了与其往来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流变。文章以马家塬墓地出土的服饰为研究对象,从美术考古学角度出发,结合图像分析法和跨文化研究对服饰... 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服饰和车饰华丽精致,不仅展现了西戎部族高度发达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而且反映了与其往来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流变。文章以马家塬墓地出土的服饰为研究对象,从美术考古学角度出发,结合图像分析法和跨文化研究对服饰的构成形态、制作工艺与造型纹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家塬墓地出土的服饰体现了西戎部族对欧亚草原东部游牧文化、中国北方游牧文化、早期秦文化等文化因素的吸收与融合,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塬墓地 西戎 服饰 多元文化 秦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绣笔记》与传统丝绣研究的近代变迁
2
作者 何振纪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丝绣笔记》的编纂是近代丝织绣品研究成功转折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近代有关古代丝织刺绣研究资料整理最为详细的记录,《丝绣笔记》是20世纪初有关中国传统丝织刺绣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参考资料集。在这本“笔记”里,朱启钤收集记录... 《丝绣笔记》的编纂是近代丝织绣品研究成功转折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近代有关古代丝织刺绣研究资料整理最为详细的记录,《丝绣笔记》是20世纪初有关中国传统丝织刺绣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参考资料集。在这本“笔记”里,朱启钤收集记录了古代众多的丝织刺绣作品信息,涵盖“纪闻”“刻丝”“刺绣”“辨物”四方面的资料。文章通过对古代有关丝织工艺及其制品的研究情况出发,重点讨论了《丝绣笔记》的出现,特别从其诞生背景以及成书特点展开分析,并旁涉丁佩《绣谱》与沈寿《雪宧绣谱》所透露的相关信息,探讨传统丝织刺绣研究在近代所发生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丝绣笔记》 朱启钤 丝绣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金元磁州窑“婴戏”装饰源流考
3
作者 马骁骅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宋金元是磁州窑的成熟时期,无论是在器物的装饰绘画上还是在单体的瓷塑造型上,“婴戏”都是其中的主要题材之一。文章试图在本土文化和外来佛教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来探究此类题材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文章主要从鬼子母、化生、磨喝乐以及... 宋金元是磁州窑的成熟时期,无论是在器物的装饰绘画上还是在单体的瓷塑造型上,“婴戏”都是其中的主要题材之一。文章试图在本土文化和外来佛教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来探究此类题材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文章主要从鬼子母、化生、磨喝乐以及鹿母夫人四个线索来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 “婴戏” 鬼子母 化生 摩睺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以赛促教、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探究——以设计专业研究生为例
4
作者 栾清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文章聚焦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深入探讨以赛促教、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实施路径及其对研究生培养的积极影响。通过深入探析当前媒介融合趋势对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结合设计专业教学实际,详细阐述该教学模式... 文章聚焦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深入探讨以赛促教、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实施路径及其对研究生培养的积极影响。通过深入探析当前媒介融合趋势对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结合设计专业教学实际,详细阐述该教学模式在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综合素质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也针对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优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以赛促教 项目驱动 综合素质培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山湖“船屋”保护发展探析
5
作者 黄晓曼 张广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15,共5页
文章通过微山湖船屋的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对20世纪中期以来的微山湖“船屋”的建筑形态进行整理和还原。主要针对“湖上居民”所建船屋所在社会系统的环境应对与营造智慧、历史信息与人文景观等“船屋”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特征与价值要... 文章通过微山湖船屋的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对20世纪中期以来的微山湖“船屋”的建筑形态进行整理和还原。主要针对“湖上居民”所建船屋所在社会系统的环境应对与营造智慧、历史信息与人文景观等“船屋”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特征与价值要旨。文章立足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语境,试图阐释“船屋”这一居住形式的发展定位与保护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遗产 水上居民 船屋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丹小字数字化字库设计
6
作者 刘钊 姜兆勤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6-61,共6页
契丹小字是中国历史上辽朝的两种官方文字之一,对契丹小字有关材料的释读和研究有助于从语言、文字、文学、历史、艺术层面深刻把握契丹社会文化面貌。其中,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有助于刻画文本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为语法、词法、句法... 契丹小字是中国历史上辽朝的两种官方文字之一,对契丹小字有关材料的释读和研究有助于从语言、文字、文学、历史、艺术层面深刻把握契丹社会文化面貌。其中,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有助于刻画文本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为语法、词法、句法与文法的把握提供灵感与参照。为做好契丹小字释读、整理与研究工作,中外专家完成了契丹小字的字符集编码和契丹小字数字化字库的设计和开发。文章以Noto契丹小字仿宋体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为核心,从字符与字形设定、数字化字库设计与多场景排版三个层次介绍契丹小字这一中华民族古文字在现代文字处理体系中的实现,并通过总结一般文种数字化字库的通用设计方法与契丹小字数字化字库的本地化设计方法,为其他民族文字与民族古文字的设计、封装和信息化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小字 字体设计 数字化字库 字体与技术 中华民族古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艺术设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与教学创新
7
作者 蒋杰 华培 钱雯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文章聚焦和平思政母题,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以研究生专题课程“和平艺术设计”为样本,围绕思政内涵的升华、思政教学的创新、思政成果的转化,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针对艺术类研究生群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及创新模式。
关键词 和平 思政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从训”与“李从顺”之别——兼论徐邦达先生对李嵩画迹的鉴定
8
作者 沙彪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文章源于笔者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音乐的形象——中国卷轴画中的音乐图像学研究”课题时,撰写其中“风俗中的礼乐:宋代《货郎图》和《婴戏图》中的乐器”一章节时的思考,遂再考存世李嵩《货郎图》画迹的北京本、台北本、... 文章源于笔者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音乐的形象——中国卷轴画中的音乐图像学研究”课题时,撰写其中“风俗中的礼乐:宋代《货郎图》和《婴戏图》中的乐器”一章节时的思考,遂再考存世李嵩《货郎图》画迹的北京本、台北本、克利夫兰本和大都会本之别与学界已有观点,从北京本的款题中的“顺”与多数文献著录中“训”之别展开思辨,结合四本画迹的本体笔墨和气韵之别,以及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过眼的六件李嵩画迹的鉴定成果和依据,考辨其中仍有斟酌余地,从笔墨差异、时代风貌、气韵特点、好坏优劣、作伪情况等再次品鉴四本李嵩《货郎图》画迹以及诸多传世李嵩款或传的南宋院体风格画迹,从“真伪之别”入,亦有真伪之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郎图 李嵩 李从训 李从顺 徐邦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卫·威斯纳无字图画书中的边框设计
9
作者 任莎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大卫·威斯纳作为多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奖的绘本艺术家,其无字图画书通过创新性的边框运用拓展了视觉叙事维度。文章以《海底的秘密》《三只小猪》《华夫先生》等无字图画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分析与跨文本比较,从叙事空间、文本解... 大卫·威斯纳作为多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奖的绘本艺术家,其无字图画书通过创新性的边框运用拓展了视觉叙事维度。文章以《海底的秘密》《三只小猪》《华夫先生》等无字图画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分析与跨文本比较,从叙事空间、文本解构与视觉表达等维度探讨边框的叙事功能。研究发现,大卫·威斯纳通过有/无边框的交替使用构建双重叙事空间,增强图画书的时空表现力;将边框作为解构经典文本的叙事工具,重构绘本叙事的符号系统;借助边框形态的变化调节叙事节奏,平衡全景与细节的呈现。大卫·威斯纳对边框的动态化运用,拓展了无字书的视觉叙事方式,为图像叙事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威斯纳 无字图画书 边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图证史:建构中国现代红色美术历史——评《中国红色美术史论(1921—1949年)》
10
作者 陈池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中国现代红色美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美术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图像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红色美术的研究,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视觉形象反映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重要工作,有助于强化大众对中国... 中国现代红色美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美术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图像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红色美术的研究,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视觉形象反映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重要工作,有助于强化大众对中国红色美术的认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革命精神,同时也能引导美术创作者自觉思考在新时代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扬红色美术精神、创作出无愧于时代要求的新的美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艺 中国共产党 红色美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三彩文化符号实践创新探索
11
作者 董梦月 张安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唐三彩文物被誉为“唐朝社会的百科全书”,基于符号学理论探寻唐三彩的活化途径,旨在通过文创衍生品设计推动唐三彩的当代传承与传播。文章首先依据皮尔斯三分法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5件唐三彩代表性文物进行符号的分类提取,选取用于... 唐三彩文物被誉为“唐朝社会的百科全书”,基于符号学理论探寻唐三彩的活化途径,旨在通过文创衍生品设计推动唐三彩的当代传承与传播。文章首先依据皮尔斯三分法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5件唐三彩代表性文物进行符号的分类提取,选取用于后续设计转译的典型符号,最后依据形状文法生成纹样。文章通过提取唐三彩文物的典型符号,再利用创新手法设计出具有文化底蕴、活力生动的文创产品,为博物馆文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彩 皮尔斯符号学 文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业窑神祇考述
12
作者 方圣德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陶瓷匠人们基于对火的崇拜,创造了“窑神”。据现有文献资料和文化遗产的搜集与整理,窑神的谱系复杂,且往往以神祇组合的形式呈现。窑神专祀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北宋早期,各大窑口相继生产出无与伦比的精美瓷器,成为窑神崇拜信仰在各地蔓... 陶瓷匠人们基于对火的崇拜,创造了“窑神”。据现有文献资料和文化遗产的搜集与整理,窑神的谱系复杂,且往往以神祇组合的形式呈现。窑神专祀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北宋早期,各大窑口相继生产出无与伦比的精美瓷器,成为窑神崇拜信仰在各地蔓延的催化剂。窑神祇组合与组合形式的变迁受烧造技术和时代的影响,这是理解窑神问题的关键。陶瓷匠人们创造的“神”,并非仅仅出于信仰,而是一种期许,一个希望;那些精美的、无瑕的瓷器,是匠人们通过自己无比精湛的技艺制作后,在期盼与期许中,天作而成,从某种意义而言,是“人神共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业 窑神 人神共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和破局——读《中国设计与中国文化十讲》有感
13
作者 黄厚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0-33,共4页
初识祝帅兄,还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跟随许平老师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那时候祝帅兄在周至禹老师门下攻读硕士研究生,因此经常能在周老师组织的课程讨论中相遇,偶尔也在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沙龙中交流。当时对祝帅的印象就是:思维敏捷、谈... 初识祝帅兄,还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跟随许平老师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那时候祝帅兄在周至禹老师门下攻读硕士研究生,因此经常能在周老师组织的课程讨论中相遇,偶尔也在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沙龙中交流。当时对祝帅的印象就是:思维敏捷、谈吐流畅、知识面特别宽。那时大概是2004年,正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最为朝气蓬勃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破局 中国文化 祝帅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武进南宋墓出土织物纹样研究
14
作者 孔玉旭 龚钰轩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90-95,共6页
20世纪70年代,常州武进南宋墓先后出土了一批精美的丝织品文物,有具体信息的共计28件,且多数饰有纹样。本文就这批织物纹样的题材及形成原因、纹样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武进南宋墓出土织物纹样题材主要为植物纹和几何纹,... 20世纪70年代,常州武进南宋墓先后出土了一批精美的丝织品文物,有具体信息的共计28件,且多数饰有纹样。本文就这批织物纹样的题材及形成原因、纹样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武进南宋墓出土织物纹样题材主要为植物纹和几何纹,植物纹样以各类花卉纹为主,几何纹样以菱形纹为主,纹样题材的选择多源于士大夫群体的壮大、花鸟画的盛行、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世俗文化的兴起。纹样的组织形式主要为连续纹样组织,其中二方连续纹样多以散点式或波浪式排列,四方连续纹样多以散点式或连缀式排列。文章首次对武进南宋墓出土织物纹样做了全面的分析,以期补充完善武进墓的考古信息,为研究南宋织物的纹饰特点和纺织艺术成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进南宋墓 纺织品纹样 植物纹样 几何纹样 纹样组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文化视域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
15
作者 左铁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10,共7页
基于高效能的跨文化诉求,产品形态设计可以常识、共识与共情三个不同视域和维度予以考量和实施。其中,常识设计是依托人类文化中的常识要素展开工作,是以常识的易懂性和普及性来实现跨文化沟通的产品形态创设方法;共识设计多以人类文化... 基于高效能的跨文化诉求,产品形态设计可以常识、共识与共情三个不同视域和维度予以考量和实施。其中,常识设计是依托人类文化中的常识要素展开工作,是以常识的易懂性和普及性来实现跨文化沟通的产品形态创设方法;共识设计多以人类文化中与“人”相关的文化常识为设计基点,解决的是产品形态在不同个体间意蕴释义和价值解读的相对一致性问题;而产品形态共情设计则是设计者在“换位思考”的前提下,将用户的需求解决付诸具体的产品物象构建,并据此达成双方的跨文化交流。以跨文化视域研思产品形态设计,不仅令其获得了应有的“文化身份”及其价值界定,更为问题化解和理念创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形态设计 跨文化 常识 共识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活运动时期中国银行职员的职业活动与设计研究
16
作者 汤雨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3-29,共7页
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新生活运动,随后扩大到全国,不同职业群体也开展了宣传活动,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撰文进行了回应,《银行行员的新生活》后被收编入《新生活运动丛书》中。新生活运动在设想中是一场大众物质生活改良与自救运动... 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新生活运动,随后扩大到全国,不同职业群体也开展了宣传活动,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撰文进行了回应,《银行行员的新生活》后被收编入《新生活运动丛书》中。新生活运动在设想中是一场大众物质生活改良与自救运动,以最终实现生活的合理化。中国银行的管理者也希望银行职员能从事健康有序的生活,担负起救国利民的使命。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起到了统一银行形象、增强银行职员对企业文化与个人身份的认同感的作用,艺术的精神与设计的思维在悄然中塑造着行员们的生活。中国银行还进一步自发对设计行为进行研究与记录,将视野从制造下移到对分配与销售的跟进,以更好地协调资本、生产、销售各方面,生产出更多能为大众所消费与使用的工业制品。这是中国银行构建“近代式银行”与促进工商业发展所做出的行动,表明了中国银行职员的职业活动正朝着更加专业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中国银行 职员阶层 物质文化视角 企业形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谚文打字机与字体设计(1914—1993)
17
作者 李芷沐(译)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2-69,共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蓬勃发展的民主教育和谚文专用政策,打字机承担起普及谚文横排文化的任务。研发谚文打字机的首要目标是如何协调以印刷速度为中心的效率和字形美感的问题。关于印刷效率的研究包括如何按照谚文字母的使用频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蓬勃发展的民主教育和谚文专用政策,打字机承担起普及谚文横排文化的任务。研发谚文打字机的首要目标是如何协调以印刷速度为中心的效率和字形美感的问题。关于印刷效率的研究包括如何按照谚文字母的使用频率改进键位的排列、Shift键的使用频率问题、铅字的排列和识别方法的研究,由此产生了两单元式、三单元式、四单元式和五单元式谚文打字机,并得到不断改进。对于那些旨在保留谚文的传统字形结构的字体而言,由于谚文的字形以方块字为基础,其中同一个谚文字母存在多个变体,从而源自英文打字机的机械属性仍不可避免地导致字形不一致。在印刷速度效率优先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在保持字形的同时偏离传统字形结构。现代字体发展出三种类型:方块字宽型、比例字宽型和二者之间的折衷型。可以证明,在研发谚文打字机的过程中产生的谚文字体设计,是现代谚文数字字体设计的向前延伸,这是一个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文 谚文打字机 字体设计 文字设计 字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人才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18
作者 周延伟 于子尧 王姮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即将到来的数智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科技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技术红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的主体性危机。于是,对人文的诉求变得日益强烈,“人文智能”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人文化转型成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关键,... 在即将到来的数智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科技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技术红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的主体性危机。于是,对人文的诉求变得日益强烈,“人文智能”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人文化转型成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关键,而探索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通过梳理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从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架构数智时代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人文素养的结构体系。再以人文与科技的互融共生为视角,构建人文导向下“人文知识+专业基础”、“人文能力+真题实践”与“人文精神+氛围熏陶”三位一体的人文素养培育路径,以期为相关的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 艺术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人才 人文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艺术运动背景下“格拉斯哥四杰”的设计风格研究
19
作者 黄艳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文章通过探讨以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杰”的设计风格,解释和总结了这个四人创意联盟如何定义了格拉斯哥风格,以及作为新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影响和历史意义。文章立足于格拉斯哥风格设计研究,重点关注三个维度:线性、... 文章通过探讨以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杰”的设计风格,解释和总结了这个四人创意联盟如何定义了格拉斯哥风格,以及作为新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影响和历史意义。文章立足于格拉斯哥风格设计研究,重点关注三个维度:线性、风格化图形、艺术和功能的融合三个层面的论述,重构了苏格兰新艺术的独特意识形态,探究这一时期西方现代设计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跨文化设计的影响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风格 “格拉斯哥四杰” 麦金托什 英国新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心育人理念融入工艺美术类课程提升学生“4C”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20
作者 金翠玲 李艳 于法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工艺美术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性,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良好载体。文章以工艺美术的匠心育人为核心,探究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执模修复与镶嵌”课程为例,提出“三模块、五阶段、六维度、八步骤”的教... 工艺美术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性,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良好载体。文章以工艺美术的匠心育人为核心,探究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执模修复与镶嵌”课程为例,提出“三模块、五阶段、六维度、八步骤”的教学模式设计。文章通过课程内容模块化、理论实践创新嵌入化、课堂教学点单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的模式创新,提升学生文化(Culture)底蕴、增强学生工艺实践(Craft)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创新(Creativity)能力和职业(Career)能力的“4C”能力,实现专业育人、思政树人的专业课程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匠心育人 “4C”能力 复合型应用人才 工艺美术 执模修复与镶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