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位推动、注意力配置与中国政策扩散模式——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志 曹现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传统渐进模式和以政策爆发为典型样态的非渐进模式,共同勾绘出中国政策扩散实践的整体图景,但鲜有研究对二者的生成机理进行比较阐释。依循注意力基础观的“情境—过程—结果”逻辑进路,注意力视域下的中国政策扩散分析框架包含“高位... 传统渐进模式和以政策爆发为典型样态的非渐进模式,共同勾绘出中国政策扩散实践的整体图景,但鲜有研究对二者的生成机理进行比较阐释。依循注意力基础观的“情境—过程—结果”逻辑进路,注意力视域下的中国政策扩散分析框架包含“高位推动—府际注意力配置—政策扩散”三大核心链条。多案例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由高位推动嵌入主导的“吸纳-辐射”过程,是诱致压力型体制下大规模政策扩散的决定性力量;受府际注意力配置机制驱动,地方源创新的竞争性政绩建构,实现了对上级注意力的有效吸引,高层注意力的纵向传导,催化下级潜在采纳者注意力的再分配与聚合,形构出“地方首创—上级吸纳推广—地方跟进采纳”的一般扩散路径。不同高位推动策略所蕴含的政治势能存在结构性差异,约束政策采纳议程设置的响应速度和集中程度,最终形塑出渐进或爆发的差异化政策扩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扩散 注意力配置 高位推动 政策爆发 政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媒体出圈”到“价值共创”:非传统旅游城市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塑造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孙平 王德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网红打卡”式新兴旅游方式,带火了一批“网红城市”。对于知名度低、传统旅游吸引物匮乏的非传统旅游城市来说,媒体“出圈”容易,却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目的地品牌形象。基于品牌生态圈理论,通过梳理“淄博烧...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网红打卡”式新兴旅游方式,带火了一批“网红城市”。对于知名度低、传统旅游吸引物匮乏的非传统旅游城市来说,媒体“出圈”容易,却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目的地品牌形象。基于品牌生态圈理论,通过梳理“淄博烧烤”现象的关键事件,探索从单一网红要素到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塑造的经验模式。研究发现,非传统旅游城市品牌生态圈塑造分四个阶段:聚焦“有效治理”的品牌生态圈前期阶段、聚焦“核心IP打造”的品牌核心圈塑造阶段、聚焦“价值共创”的品牌生态圈初步形成阶段和聚焦“适应性演化能力”的城市品牌生态圈可持续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分别受市场契合性、感官真实性、互动参与性、多主体联动性和情感体验性因素驱动。本研究为非传统旅游城市打造从媒体出圈到目的地品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出圈 非传统旅游城市 网红城市 品牌生态圈 淄博烧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问题——国家文化结构视野下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 被引量:10
3
作者 傅才武 李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7,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天然联系,国家文化议程与国家政治议程纽结在一起,造成了国家建构中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路径锁定”。进入近代,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将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文化传统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强行塞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强迫性框架”之中,极大弱化了中国经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传统纽带,导致了从传统文化危机到国家认同危机的链式反映,动摇了国家结构的稳定性,其影响深广。通过梳理西方民族认同型国家与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之间的差异,阐述历史长周期内中国作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建构逻辑与转型困境,深入揭示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属性与形态特征,进而阐明全球化视野下以文化认同统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建构路径,从中西方现代化启动的初始文化条件差异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内涵和根本特征,更加深入地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文化转型 国家文化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混改助力民企创新——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向艺 张天宇 方政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逆向混改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吗?以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国有资本参股的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后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参股对于民营企业双元创新投入存在异质性影响,即能够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开发式创新投入... 逆向混改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吗?以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国有资本参股的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后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参股对于民营企业双元创新投入存在异质性影响,即能够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开发式创新投入,而对探索式创新投入无明显作用(国企“两利一率”考核压力影响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探索式创新投入的作用);其次,缓解融资约束与提高风险承担能力是上述关系的作用机制;再次,制度环境、行业竞争和技术董事数量等情境因素会影响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开发式创新投入的治理效果;最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通过提高开发式创新投入的方式提高民营企业价值。通过揭示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回应了国有产权对民营企业创新作用的研究分歧,也拓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参股 逆向混改 双元创新投入 民营企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36
5
作者 肖贵清 唐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三者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解码密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三者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解码密钥。教育、科技、人才均为强国建设之基石,三者统一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整体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现有效联动,坚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设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实现各方面政策举措的贯通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 科技 人才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文化动因——构建新质生产力文化理论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60
6
作者 郭万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文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要义,把文化纳入其理论建构是创立中国经济学范式的新机遇和新路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等一起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文化软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并成为生产力突破的深层动因。从历时... 文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要义,把文化纳入其理论建构是创立中国经济学范式的新机遇和新路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等一起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文化软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并成为生产力突破的深层动因。从历时性过程考察,文化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基础性动力支撑,主要表现在:文化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晶深度嵌入其他社会结构,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生成的精神动因;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二者互动是近代文明演进的重要方式,也形成了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长点。从共时性形态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现实形态,可以发现:文化赋予了新质生产力新的内在规定性;文化经济新业态、新消费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包含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诸多具体实践形式。从人本性尺度审视新质生产力生成的人文价值内核,可以得出结论:新质生产力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成就人的生产力,也是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必须摒弃“见物不见人”、缺乏人文关怀的资本主义生产特性;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经济 文化动因 人文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38
7
作者 张开 高鹤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发挥核心作用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内涵可以结合生产力的性质变化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发生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也是人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的反映。政治经济学应...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发挥核心作用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内涵可以结合生产力的性质变化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发生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也是人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的反映。政治经济学应该以“生产力-生产关系论”代替传统“生产关系论”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为科学理解“资本二重性”奠定基础。新质生产力必然与新质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新质资本”,并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和细分环节都扮演提高经济效率的角色。在实践逻辑上,要着力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加快培育、推动“新质资本”健康发展,以生产力进步为原则规范“新质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新质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廖红伟 王馨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9,共14页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其是否能够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优化内部收入分配格局仍存在争议。为厘清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需要在从理论上廓清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0年中国沪深A...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其是否能够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优化内部收入分配格局仍存在争议。为厘清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需要在从理论上廓清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从整体上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实现了“分好蛋糕”的目标;数字化转型通过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且对工资率的影响大于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从而产生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净效应;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增加值,实现“做大蛋糕”的目标;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大;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特殊承担。通过揭示数字化转型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理,可以为二者之间作用关系的争议提供微观层面的实证依据,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动收入份额 劳动生产率 工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支柱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志彪 凌永辉 孙瑞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8,共12页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时期,新型支柱产业是构筑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新优势的主阵地。经过测算梳理,我国“十五五”期间能够成长为新型支柱产业的有五大产业赛道,即数字技术相关产业赛道,大健康及生命科学领域相关赛道,新材料、新能...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时期,新型支柱产业是构筑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新优势的主阵地。经过测算梳理,我国“十五五”期间能够成长为新型支柱产业的有五大产业赛道,即数字技术相关产业赛道,大健康及生命科学领域相关赛道,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性产业赛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赛道,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赛道。构筑上述新型支柱产业,我国在体制、需求、供给、人才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未来技术不确定性、市场分割抑制规模经济、制度刚性引发产能泡沫化、顶尖人才匮乏导致创新不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脱钩等诸多风险挑战。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我国新时期新型支柱产业,需要着力于向“内”实施主场全球化、向“智”推动产业智能化、向“绿”加快产业绿色化、向“高”促进产业高端化、向“聚”加强产业集群化五大主攻方向以及相对应的五项重点任务,更需要从产业链政策、市场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五个方面系统性部署政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支柱产业 产业体系 政策选择 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于乡村文化复兴的视角 被引量:13
10
作者 范玉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代文明视野,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引导力量,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促进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化同样要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即乡村文化复兴不能独立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外,其同样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战场之一,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为乡村振兴铸魂,在凝神聚魂中增强村民的精气神,实现人的现代化与产业现代化,促使村民拥有内在的精神自主意识,在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中明确发展方向,乡村文化才能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支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会工作的理念、内涵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卫小将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离不开国家力量的驱动,是一种国家社会工作。它与治疗性社会工作不同,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隶属于国家治理体系,融合行政性、人民性、专业性和本土性于一体,即使是微观的社会服务背后也蕴含着强大的“国家在场”。...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离不开国家力量的驱动,是一种国家社会工作。它与治疗性社会工作不同,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隶属于国家治理体系,融合行政性、人民性、专业性和本土性于一体,即使是微观的社会服务背后也蕴含着强大的“国家在场”。中国社会工作还具有问题寻解性、介入整体性、民众需求生活性及专业感知被动性等特点。因此,发展国家社会工作的策略有:沿循结构性社会工作的脉络,跳出社会工作“治疗术”的狭窄通道和私领域服务,回归社会工作的公共性,从整体上改进和提升民生福祉;夯实国家社会工作的内涵,构建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国家社会工作的科学方法体系,在其各个层面吸纳并融合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实现本土性和专业性的相互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工作 意识形态 公共性 本土性 专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凯南 张继武 乔元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在空间均衡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政策评估的结果表明:增减挂钩政策能够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但是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多,从而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配... 在空间均衡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政策评估的结果表明:增减挂钩政策能够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但是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多,从而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配套实施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在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同时,这种综合性改革能够促使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大,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后,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逐期双重差分法与合成控制法分别评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配套实施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结果发现:自2006年实施增减挂钩政策后,增减挂钩试点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均值提升0.125,达到2.820;自2008年实施配套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后,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均值下降0.261,达到3.043。基于此,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我们应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逻辑、辩证特性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国亮 胡玉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5,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而孕育出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探寻—借鉴—超越”的百余年探索结出的实践果实,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而孕育出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探寻—借鉴—超越”的百余年探索结出的实践果实,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借鉴性与超越性相统一、全面性与协调性相统一、人民性与人类性相统一的辩证特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新的时代方位,继续开拓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遵循正确的原则导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活力、不断构建完善社会发展体系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生成逻辑 辩证特性 推进路径 发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治理的场景构建、运行逻辑与公共价值实现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佃利 滕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3,共9页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引领社会治理迈入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社会治理也已成为国家数字战略的重要任务。依据社会治理需求可将数字社会治理场景分为政务服务、数字产业、公共服务、城市生活四类。数字技术在数字社会治理场景中具有联结治...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引领社会治理迈入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社会治理也已成为国家数字战略的重要任务。依据社会治理需求可将数字社会治理场景分为政务服务、数字产业、公共服务、城市生活四类。数字技术在数字社会治理场景中具有联结治理主体、整合各方利益等作用。按照“需求汇聚—信息共享—架构再造—主体聚合”的机理,数字技术能够为社会治理赋能。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同时也可能因各主体的参与问题导致公共价值失灵。未来,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融合需要从社会治理本源出发,秉持以人为本、公开透明、风险共担、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追求数字社会治理公共价值的实现,从而助力数字社会治理走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治理 公共价值 应用场景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理论逻辑、行动框架与模式划分 被引量:11
15
作者 焦豪 王林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30,共14页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平台架构设计和治理规则的有效匹配。基于平台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架构之间的动态镜像关系,从理论逻辑、行动框架和模式划分等方面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平台架构设计和治理规则的有效匹配。基于平台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架构之间的动态镜像关系,从理论逻辑、行动框架和模式划分等方面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是平台所有者基于治理架构设计创建规则来管理平台参与者的一系列活动组合。在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主要面临着决策权集中与分散的平衡、平台边界开放与封闭的取舍两个关键问题;其次,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架构和治理规则是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四者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实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行动框架;最后,基于平台决策权分散还是集中,以及平台边界是封闭还是开放两个维度,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可以划分为专断型治理、引导型治理、合约型治理和自由型治理四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治理 理论逻辑 行动框架 模式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的若干新型犯罪与刑法应对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新 安汇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4,共13页
面对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所伴生的新型犯罪,刑事立法和司法适用必须予以回应。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在理论上可以适用现行货币罪名体系,但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特征决定了以实物货币为对象的罪刑规范难以规制侵害数字货币的行为,这... 面对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所伴生的新型犯罪,刑事立法和司法适用必须予以回应。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在理论上可以适用现行货币罪名体系,但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特征决定了以实物货币为对象的罪刑规范难以规制侵害数字货币的行为,这有待在立法层面适时跟进。在我国,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对于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行为,应当适用刑法第191条第1款第五项,并以兑换虚拟货币实际支付的资金数额计算洗钱数额。若资金数额无法查清,则应当将用于洗钱的虚拟货币数额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此外,无论是以虚拟货币等数字资产作为贿赂对象,还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红包、礼品卡等实体物电子化,此类新型腐败没有改变贿赂犯罪的行为对象与行为本质,应当纳入贿赂犯罪的规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法定数字货币 虚拟货币 洗钱犯罪 新型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与本质要求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树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民主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化是推进民主发展的必要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民主发展的时代升华,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为其特色和优势。它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吸收借鉴世界民主发展的有益经验,开创了人类政治文... 民主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化是推进民主发展的必要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民主发展的时代升华,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为其特色和优势。它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吸收借鉴世界民主发展的有益经验,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充分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并在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良政善治和弘扬全人类民主共同价值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民主的治理效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以人民逻辑统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以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为组织载体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运行。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话语建构、民主形象塑造以及推动政治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将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民主发展提供全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 政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社会进步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范式 被引量:9
18
作者 葛忠明 付鹏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7,共14页
中央与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对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的里程碑。同时,对大量“非专业”社会工作内容重要性的强调也带来了新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亟待厘清。将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作为... 中央与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对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的里程碑。同时,对大量“非专业”社会工作内容重要性的强调也带来了新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亟待厘清。将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还不够充分,社会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根本属性。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应当从保障弱势群体福利福祉扩展为社会整体进步;确立社会工作为党领导下的第三部门发展定位以解决长期存在的去社会化、准行政化和准市场化问题;重拾社会范式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进步取向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部的工作范围不能等价于自身应然的服务领域,应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与社会发展需要,在党建工作、“两企三新”、人民意见征集和基层治理与基层政权建设等领域寻求实践模式的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部 专业属性 社会进步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机制与路径——基于政治过程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1
19
作者 臧秀玲 贾晓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有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它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构建起中国政党政治的民主链条,将人民当家作主理念融入中国政党政治的运行过程之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单一“选举民主”的政治逻辑。...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有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它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构建起中国政党政治的民主链条,将人民当家作主理念融入中国政党政治的运行过程之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单一“选举民主”的政治逻辑。依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功能定位和运行程序,可以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机制,划分为党的领导机制、政治协商机制、议政建言机制、合作共事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基于政治过程的分析视角,明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路径,有助于坚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升民主协商的实效性、民主决策的科学性、民主管理的参与性和民主监督的柔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 程序机制 政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政治:算法介入国家治理的耦合逻辑与政治效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孟天广 吴培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7,共14页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算法介入国家治理成为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趋势,算法政治研究成为前沿议题。算法介入国家治理的动力包括功能主义、组织契合、社会工程、政企关系四种理论解释;算法通过赋能、赋权和赋智三种机制嵌入国家治理过程,进而...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算法介入国家治理成为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趋势,算法政治研究成为前沿议题。算法介入国家治理的动力包括功能主义、组织契合、社会工程、政企关系四种理论解释;算法通过赋能、赋权和赋智三种机制嵌入国家治理过程,进而形成了算法系统介入国家治理的三种耦合样态:政企合作、政府自建、政社共建。算法在重塑国家内部组织结构、官僚自主性与权力关系的同时,也通过算法中介作用对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涉及国家-社会间权力配置、社会对国家的约束、国家对社会的干预三个维度。算法政治的未来研究,一方面要打开算法政治黑箱,考察算法政治的类型学及其成因;另一方面要深入探究算法政治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政治效应,以及智能社会中日益凸显的治理算法研究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政治 国家治理 国家-社会关系 政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