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下微喷灌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连彩云 马忠明 +3 位作者 王智琦 薛亮 唐文雪 罗双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700、3600、4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 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700、3600、4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kg/hm^(2)),分析了膜下微喷灌条件下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喷灌溉条件下,增加灌水量和施N量均能有效提高制种玉米籽粒产量,但当水氮施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产效应减弱。不同的灌水量下,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较其余施氮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及光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时较0、120、360 kg/hm^(2)施氮处理分别高16.69%~21.12%、1.33%~2.00%、-3.79%~13.73%。在灌水量为45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7.84 t/hm^(2),但与灌水量为3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7.80 t/hm^(2))差异不显著,仅增产0.5%;且后者与前者相比,灌水量减少了20%,水分利用效率则增加了13.50%,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提高了60.91%。综上认为,在膜下微喷灌条件下,灌水量为3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是试验区乃至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生产的最适宜水氮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水氮耦合 产量 水肥效应 膜下微喷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彦霞 陈静茹 +3 位作者 牛成达 任亚丽 常涛 张莉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 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且施肥量的影响最大,水肥交互作用的影响次之。相同施肥条件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大叶球横径和纵径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超过一定范围后逐渐下降;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中水)和80%(高水)处理后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随着施肥量的升高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的施肥条件下增大灌水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的灌溉水平下增加施肥量,提高了娃娃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降低了娃娃菜叶片胞间CO_(2)浓度(Ci)。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莲座期、结球期和采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水肥耦合模式以中水中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施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表现最优,较低水高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施N 380 kg/hm^(2)、P_(2)O_(5)224 kg/hm^(2)、K_(2)O 518 kg/hm^(2))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分别提高了18.72%、10.98%,中心柱长则降低了31.89%;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13.10%、27.52%、22.26%,叶片胞间CO_(2)浓度降低了8.07%。综合考虑娃娃菜生长状况和光合利用特性,认为甘肃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最为适宜的水肥组合模式是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娃菜 水肥耦合 隶属函数 生长 光合特性 河西冷凉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苹果脆片加工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帼英 王花 +1 位作者 赵娜 王颖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研究天水苹果不同采收、贮藏期元帅系苹果和富士苹果果实、脆片品质对比分析,为果实的生长、贮藏加工提供依据。以宫崎富士为对照,对天汪1号、俄矮2号、阿斯、首红4个元帅系苹果的果实及脆片进行了加工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元帅系... 研究天水苹果不同采收、贮藏期元帅系苹果和富士苹果果实、脆片品质对比分析,为果实的生长、贮藏加工提供依据。以宫崎富士为对照,对天汪1号、俄矮2号、阿斯、首红4个元帅系苹果的果实及脆片进行了加工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元帅系苹果不同采收、贮藏期果实硬度均小于或与宫崎富士相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收前期低于宫崎富士,贮藏后高于或与宫崎富士相当;从采样到贮藏期总酸含量均低于宫崎富士,固酸比远高于宫崎富士。4个元帅系苹果果实脆片,与鲜果一致,随果实成熟、贮藏期延长硬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总酸含量降低,固酸比升高。除俄矮2号外的3个元帅系苹果脆片的硬度整体高于宫崎富士;固酸比在采收前和贮藏期远高于宫崎富士。从开始采收到贮藏,4个元帅系苹果的色泽L^(*)持续增加,a^(*)值由负值转为正值,b^(*)值持续增加,脆片颜色逐渐变为淡黄。元帅系苹果成熟后硬度适中,生产的脆片色泽淡黄,酥脆感强,酸甜适中;富士苹果硬度高,生产的脆片色泽白亮,脆性强,酸甜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苹果 脆片 加工 适用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肥促进作物提质增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亚萍 袁明璐 +10 位作者 任亮 赵宝勰 张建平 王利民 李闻娟 赵玮 党照 周阳晨 王兴珍 齐燕妮 安明远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施用硒肥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不同价态Se被广泛应用于减缓作物遭受各种胁迫损伤,增强作物抗性及光合能力等领域。在资源、环境、人口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日益重要背景...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施用硒肥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不同价态Se被广泛应用于减缓作物遭受各种胁迫损伤,增强作物抗性及光合能力等领域。在资源、环境、人口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日益重要背景下,对Se肥改变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品质的研究将会不断增加。本文从外源Se在作物抵御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营养物质摄取、提升产量品质方面发挥的作用,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进行了综述,旨在为Se肥在农业研究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肥 提质 增产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玫瑰醋高产酸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2 位作者 陈志玺 袁晶 苟丽娜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醋酸菌是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微生物,具有耐醇性或耐温性的高产酸醋酸菌对提高发酵型果醋质量意义重大。为了解决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差的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醋酸菌,为促进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的提高及研发复合... 醋酸菌是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微生物,具有耐醇性或耐温性的高产酸醋酸菌对提高发酵型果醋质量意义重大。为了解决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差的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醋酸菌,为促进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的提高及研发复合发酵菌剂提供理论支持。以浙江玫瑰醋醋醪为菌源,筛选出适合沙棘玫瑰醋生产的高产酸专用菌种。结果表明,根据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试验分离筛选出4株高产酸醋酸杆菌(Acetobacter),其中菌株SJC01、SJC04的产酸量均达到42.00 g/L以上,能耐受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体积分数0.5%氯化钠溶液、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且分别能在12~36、24~48 h内进入迅速生长期。通过16SrDNA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JC01为果实醋杆菌(Acetobacter pomorum),菌株SJC04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玫瑰醋 醋酸杆菌 高产酸 分离筛选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技术在马铃薯产业中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小花 赵维涛 +2 位作者 李继明 姚乔花 赵永萍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为加快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代化步伐,介绍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阐述了安定区通过数字农业试点建设将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于马铃薯产业中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数字农业技术在定西市安定区经济发展中的良好作用及存在问题,建... 为加快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代化步伐,介绍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阐述了安定区通过数字农业试点建设将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于马铃薯产业中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数字农业技术在定西市安定区经济发展中的良好作用及存在问题,建议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平台数据信息、提高平台使用的覆盖面、完善平台功能、增加试点范围,为同类地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马铃薯产业 定西市安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欣楠 杨君林 +2 位作者 谢丽华 张旭临 冯守疆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探明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在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最佳施用量,为当地马铃薯合理施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5号为材料,设置300、600、900、1200 kg/hm2不同梯度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与其等养分量的N、P、K传统化肥及... 探明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在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最佳施用量,为当地马铃薯合理施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5号为材料,设置300、600、900、1200 kg/hm2不同梯度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与其等养分量的N、P、K传统化肥及对照不施肥等9个处理,研究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植株性状、产量、养分吸收率的变化,并在试验区进行连续2 a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生物炭基肥施用量为90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较等养分量传统施肥(尿素289.8 kg/hm2、普通过磷酸钙450.0 kg/hm2、氯化钾138.6 kg/hm2)提高12.0%;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数、大中薯重、大中薯率较等养分传统施肥分别增加43.14%、8.27%、13.04%、9.34%、18.40%,养分吸收效率增加6.8个百分点。连续2 a田间试验验证表明,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900 kg/hm2处理的产量较等养分量传统全化肥施肥在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分别显著提高20.6%、16.4%、12.9%;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蛋白质、粗淀粉、还原糖含量。综上所述,马铃薯专用生物炭基肥适宜施用量为900 kg/hm2,可提产增效,是临洮县、甘州区、肃州区马铃薯种植推荐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生物炭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天水市蔬菜价格波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芳弟 唐瑞永 赵尚文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为了解天水市蔬菜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价格形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依据2023年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信息网物联网平台对天水市主要蔬菜市场批发日平均价格的实时监测数据,对31种主要蔬菜的市场批发月平均价格及其波动变化情况进行了横向... 为了解天水市蔬菜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价格形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依据2023年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信息网物联网平台对天水市主要蔬菜市场批发日平均价格的实时监测数据,对31种主要蔬菜的市场批发月平均价格及其波动变化情况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1—12月)31种主要蔬菜的市场批发月平均价格呈现“涨-跌-涨”的变化态势,市场批发年平均价格为6.82元/kg。天水市主要蔬菜的市场批发价格在1—3月高位运行,2月份达到最高,4—9月价格回落、逐渐开始以低位运行,9月份跌至一年中最低,10月开始缓慢回升。总体来看,季节交替、极端天气、节假日消费群体的变化是影响2023年天水市主要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预计2024年,在没有极端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天水市主要蔬菜市场价格相对平稳,主要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价格 波动分析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蒲建霞 王耀辉 陈建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天水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桃产区之一,桃产业是当地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为促进天水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天水市桃产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咨询,结合工作实践详细阐述了天水市桃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桃产业的高质... 天水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桃产区之一,桃产业是当地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为促进天水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天水市桃产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咨询,结合工作实践详细阐述了天水市桃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桃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了丰富和优化品种结构;加大新模式、新技术的普及应用;重视品牌建设;培养技术型人才,提升果园管理机械化水平;加强对桃产业的科技支撑与创新等发展建议,以期为天水市桃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产业 现状 发展建议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彦杰 罗峰 +4 位作者 刘培旺 董博 朱永永 韩儆仁 谭伟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为提高甘肃省旱作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结合多年试验和示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选地、整地施肥、机具要求、机械作业要求、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 为提高甘肃省旱作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结合多年试验和示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选地、整地施肥、机具要求、机械作业要求、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清除废膜等方面总结制定了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栽培技术规程,为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马铃薯 复合式耕作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农业科学》征稿简则
11
作者 《寒旱农业科学》编辑部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寒旱农业科学》(月刊)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出版物连续号为CN62-1223/S,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2】646号文批复,由《甘肃农业科技》更名而来。其前身《甘肃农业科技》被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21)... 《寒旱农业科学》(月刊)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出版物连续号为CN62-1223/S,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2】646号文批复,由《甘肃农业科技》更名而来。其前身《甘肃农业科技》被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21)、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中国核心期刊(述选)数据库等12家数据库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农业科学 征稿简则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农业科学》征稿简则
12
作者 《寒旱农业科学》编辑部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寒旱农业科学》(月刊)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统-出版物连续号为CN62-1223/S,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2]646号文批复,由《甘肃农业科技》更名而来。其前身《甘肃农业科技》被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21)、北... 《寒旱农业科学》(月刊)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统-出版物连续号为CN62-1223/S,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2]646号文批复,由《甘肃农业科技》更名而来。其前身《甘肃农业科技》被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21)、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12家数据库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农业科学 征稿简则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农业科学》征稿简则
13
作者 《寒旱农业科学》编辑部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寒旱农业科学》(月刊)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出版物连续号为CN62-1223/S,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2】646号文批复,由《甘肃农业科技》更名而来。其前身《甘肃农业科技》被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21)。
关键词 寒旱农业科学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园重茬障碍防治研究进展
14
作者 尹晓宁 刘芬 +5 位作者 马明 王文丽 牛军强 董铁 孙文泰 杨泽华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97-209,共13页
解决苹果重茬障碍成为现阶段苹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苹果重茬障碍理论的日臻完善,重茬障碍防治也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对国内外以农艺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减缓苹果重茬障碍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加以... 解决苹果重茬障碍成为现阶段苹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苹果重茬障碍理论的日臻完善,重茬障碍防治也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对国内外以农艺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减缓苹果重茬障碍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加以详细阐述,在强调综合措施防治的基础上结合苹果重茬障碍发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现阶段苹果重茬障碍防治中依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需深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苹果重茬障碍有效防控及老果园重建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重茬障碍 土壤消毒 农艺措施 生物防治 抗性砧木与品种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利用对辣椒生长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5
作者 吴科生 孙建好 +4 位作者 赵建华 李伟绮 杨新强 陈亮之 何旭刚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 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质30 t/hm^(2)+80%常规施肥(N 300.0 kg/hm^(2)、P_(2)O_(5)96.0 kg/hm^(2)、K_(2)O 72.0 kg/hm^(2))时,辣椒折合产量最高,为32340 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7.31%,较常规施肥处理(N 375.0 kg/hm^(2)、P_(2)O_(5)120.0 kg/hm^(2)、K_(2)O 90.0 kg/hm^(2))增产12.84%;产值、净产值均最高,分别达到71148.0、45742.0元/hm^(2),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15261.4、7705.4元/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0、4360.0元/hm^(2)。该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配施化肥模式能有效提高辣椒产量、产值,建议在河西灌区灌漠土区辣椒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 还田利用 产量 经济效益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6号选育报告
16
作者 吕汰 王鹏 +9 位作者 郭天顺 杨晨 罗照霞 颉炜清 窦俊焕 赵中梁 宋怡 陈阿娟 岳云 张永祥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18-421,共4页
马铃薯产业是甘肃省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为了选育出适宜甘肃省干旱半干旱生态区种植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C-71为母本、庄薯3号为父本,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历经10 a成功选育出晚熟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6... 马铃薯产业是甘肃省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为了选育出适宜甘肃省干旱半干旱生态区种植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C-71为母本、庄薯3号为父本,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历经10 a成功选育出晚熟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6号。在2017—2018年国家马铃薯西北晚熟组区域试验中,天薯16号平均折合产量30448.1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26024.2 kg/hm^(2))增产17.0%。天薯16号生育期120 d左右。薯块卵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干物质含量216.0 g/kg、淀粉含量185.0 g/kg、粗蛋白含量22.4 g/kg、Vc含量276 mg/kg、还原糖含量3.7 g/kg。中抗晚疫病、马铃薯X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适宜在干旱半干旱、高寒阴湿及二阴山区的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青海东部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 高淀粉 马铃薯 新品种 天薯16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间作体系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17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6 位作者 李伟绮 吴科生 陈亮之 杨新强 何旭刚 杨谋 郑浩飞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54-659,共6页
明确不同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多样性效应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玉米‖大豆合理种间配置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间作体系,即玉米‖长农15(M‖CN15)、玉米‖陇中黄601(M‖LZH601)、玉米‖陇豆78-1(M‖LD... 明确不同大豆品种或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多样性效应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玉米‖大豆合理种间配置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间作体系,即玉米‖长农15(M‖CN15)、玉米‖陇中黄601(M‖LZH601)、玉米‖陇豆78-1(M‖LD78-1)、玉米‖Williams82(M‖Williams82)、玉米‖(陇豆78-1+Williams82,M‖2SM)和玉米‖(长农15+陇中黄601+陇豆78-1+Williams82,M‖4SM),研究不同间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净效应、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LZH601、M‖LD78-1体系大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间作体系;M‖LZH601体系玉米产量与M‖CN15体系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间作大豆和间作玉米对间作混合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33%、92.67%。各间作体系2 a平均净效应值均大于0,其中M‖LZH601体系净效应最高,为3 768.0 kg/hm^(2)。M/Williams82、M‖2SM、M‖4SM体系的互补效应值均小于0,对多样性效应的贡献率均为0;M‖CN15、M‖LD78-1、M‖LZH601体系的互补效应值均大于0,选择效应对多样性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66.9%、65.3%、71.1%。综上,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贡献,生物多样性效应以选择效应为主,M‖LZH601体系可保证大豆和玉米产量稳定,大豆品种混合后与玉米间作不利于间作产量优势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品种混合 净效应 互补效应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玉米新品种陇单336选育报告
18
作者 周玉乾 李永生 +6 位作者 何海军 杨彦忠 王晓娟 连晓荣 周文期 董小云 马增科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44-647,I0002,共5页
为推动甘肃省玉米生产发展,结合生产上的需求,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优异基因聚合育种,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好的玉米新品种陇单336。玉米新品种陇单336是以BSK卡570为母本、BSKZ8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种,2014—2015年在甘肃... 为推动甘肃省玉米生产发展,结合生产上的需求,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优异基因聚合育种,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好的玉米新品种陇单336。玉米新品种陇单336是以BSK卡570为母本、BSKZ8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种,2014—2015年在甘肃多地进行品比试验,陇单336 2 a 32点平均折合产量10 080.0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8.8%,增产点率100%。在2020年北方早熟春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中,陇单336平均折合产量11 172.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349.5 kg/hm^(2),增产率3.2%。陇单336生育期平均为125.9 d,株高272.5 cm,穗位高102.5 cm,穗长18.5~19.2 cm,穗行数15.0~18.0行,穗粗4.8~5.2 cm,千粒重372 g,出籽率84.3%。适宜在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宁夏、吉林、河北和山西等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选育 陇单336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提高农田生产力的机理与应用展望
19
作者 张哲 白伟 +13 位作者 冯良山 冯晨 赵凤艳 蔡倩 向午燕 杜桂娟 张诗雨 李娜 娄义晟 刘洋 董智 侯志研 梁思维 孙占祥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95-605,共11页
间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大量研究已表明,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不仅在提高作物群体产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且可以使植株地上部高效利用光温资源、地下部优化利用水分和养分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协同增效,提高了旱地农田生产力。本文重... 间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大量研究已表明,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不仅在提高作物群体产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且可以使植株地上部高效利用光温资源、地下部优化利用水分和养分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协同增效,提高了旱地农田生产力。本文重点综述了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通过改善光、水、养分等利用提高旱地农田生产力的主要机理,解析了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通过优化作物品种、养分管理、空间布局、种植密度等农艺调控措施来提高旱地农田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在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旨在为合理构建适宜我国旱地农田的高产稳产和资源高效型禾豆间作模式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玉米 豆科作物 资源高效利用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种发酵苹果酵素抗氧化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品质研究
20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2 位作者 袁晶 苟丽娜 宋娟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55-561,共7页
通过了解不同菌种发酵对苹果酵素抗氧化性和品质的影响,为促进高品质苹果酵素的开发提供调控策略。以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f)、酿酒酵母(Sc)、Cf+Sc、戊糖乳植物杆菌(Lp)、肠膜明串珠菌(Lm)、Lp+Lm和Cf+Sc+Lp+Lm为发酵菌种制备苹果... 通过了解不同菌种发酵对苹果酵素抗氧化性和品质的影响,为促进高品质苹果酵素的开发提供调控策略。以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f)、酿酒酵母(Sc)、Cf+Sc、戊糖乳植物杆菌(Lp)、肠膜明串珠菌(Lm)、Lp+Lm和Cf+Sc+Lp+Lm为发酵菌种制备苹果酵素,探究苹果酵素不同菌种发酵过程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子(O^(·-)_(2))、羟基(·O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和检验判定。结果表明,Cf、Sc发酵液的DPPH、O^(·-)_(2)、·O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发酵0 d时达最高;Lp、Lm发酵液在发酵20 d时达最高;Cf+Sc、Lp+Lm发酵液则在发酵结束时(30 d)达到峰值,高于其他处理;Cf+Sc+Lp+Lm在整个发酵过程中DPPH、O^(·-)_(2)、·O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发酵结束时,分别为79.88%、73.39%、78.21%、72.73%,且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还原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感官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p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依据QB/T 5323—2018《植物酵素》标准检验,Cf+Sc+Lp+Lm发酵苹果酵素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酵素 抗氧化性 品质 不同菌种 自由基清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