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2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协同治理模式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樊冰 郭春伟 +2 位作者 姜斌 郦文菁 薛凌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40,256,共7页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工具,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对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国内外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现状,分析导致开放共享效益不高的4个主要原因:购...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工具,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对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国内外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现状,分析导致开放共享效益不高的4个主要原因:购置论证不充分、共享机制不健全、共享氛围不浓郁和维修维护基金不到位。在此基础上,从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策略。运用系统科学观,从供应侧、需求侧、连接侧、政府和合作方多维度,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摸、理、升、推、合”协同治理模式。通过创新实践,显著提升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了实践参考,对促进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 协同治理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施菊花 顾鸣敏 +2 位作者 蒋益 钮晓音 邵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99,共4页
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改革不断深入,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带来新机遇。结合医学院医学实践类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出建设思考,发现加强学科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师能力、研究评估反馈、持续课程维护... 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改革不断深入,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带来新机遇。结合医学院医学实践类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出建设思考,发现加强学科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师能力、研究评估反馈、持续课程维护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为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医学实践类课程 建设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下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旺 管志川 +3 位作者 齐宁 侯健 陈德春 姚传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5,256,共5页
在能源行业快速升级转型背景下,石油行业高标准的作业及安全要求限制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现场实践,自动化的装备及复杂的施工工艺使得校内不易开展实践教学,擅长于基础研究但无现场工作经历的指导教师不利于引领学生实践,最终导致学生弱... 在能源行业快速升级转型背景下,石油行业高标准的作业及安全要求限制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现场实践,自动化的装备及复杂的施工工艺使得校内不易开展实践教学,擅长于基础研究但无现场工作经历的指导教师不利于引领学生实践,最终导致学生弱于实践能力,且存在越来越弱的趋势,难以支撑行业的快速转型升级。针对此问题,创新性的构建了“6+1”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了校内校外“实+虚”结合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三驱联动,四位一体”实践模式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石油工程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校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行业 转型升级 石油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陆玲霞 于淼 彭勇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建设灵活性强、接口资源丰富的嵌入式AI创新实验平台,构建交叉性强、多层递阶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融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践创新案例。实践表明,所采取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培养I^(3)型卓越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也展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人工智能 实验教学改革 I^(3)型卓越人才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勇 宋一恒 +3 位作者 胡庆雷 李一民 郑建英 高晓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1,82,共6页
针对智能车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硬件成本高、碰撞损耗大、场地占用大、学时有限等问题,采用CoppeliaSim、Matlab/Simulink和虚幻引擎构建具有高还原度与高自由度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数字实验室,同时设计了智能车实验... 针对智能车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硬件成本高、碰撞损耗大、场地占用大、学时有限等问题,采用CoppeliaSim、Matlab/Simulink和虚幻引擎构建具有高还原度与高自由度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数字实验室,同时设计了智能车实验教学APP与配套实验课程。培养学生逐步掌握智能车的开发步骤与流程,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综合实践能力。数字化智能车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智能车项目受设备与场地的限制,打造了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虚拟仿真 虚拟现实 实验教学 数字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人工智能系统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磊 高学 +1 位作者 秦慧平 余翔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嵌入式系统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优化并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在保障核心知识点教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时分配,为人工智能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入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项目,构建符合... 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嵌入式系统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优化并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在保障核心知识点教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时分配,为人工智能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入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项目,构建符合行业技术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采用“基础+综合项目”的教学模式,既实现了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循序渐进与系统性,又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有效培养学生的嵌入式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动力。课程改革经验也可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嵌入式系统 教学改革 工程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科研仪器发展现状与共享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琼琼 陈志辉 +3 位作者 王晋 徐振国 岳琦 杨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1-246,262,共7页
大型科研仪器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支撑工具,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其开放共享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研究大型科研仪器的... 大型科研仪器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支撑工具,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其开放共享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研究大型科研仪器的规模、布局、国产化以及开放共享等情况,分析了大型科研仪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实践与经验,从优化网络平台、强化共享考核、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共享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科研仪器使用效率与共享水平的思考,以期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与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科研仪器 仪器发展 仪器共享 开放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PBL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瑜 张其亮 王丽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72,共7页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深度学习理论指导知识迁移与能力建构。教学实施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案例生成、任务优化、逻辑验证与反馈迭代等智能支持。通过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参与度、协作能力、主动性、专业归属感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的适应性与创造力得到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该教学模式为工科教学智能化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项目式学习 人机协同 电气工程 创新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工程课程群贯通式实践教学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沛秦 伍江江 +2 位作者 李振 陈浩 熊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1,220,共6页
课程群是当前新工科教育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课程群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实践教学贯通课程群协同教学。首先分析改进策略的内在逻辑,进而探索实现路径:在产出导向理念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反向优... 课程群是当前新工科教育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课程群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实践教学贯通课程群协同教学。首先分析改进策略的内在逻辑,进而探索实现路径:在产出导向理念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反向优化课程体系,以工程实践案例串联课程脉络,运用先进教学理念、方法、资源等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上述策略,促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并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群 成果导向教育 自主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的产生、分解与合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口袋实验板”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宪阳 杨红莉 +2 位作者 黄家才 张国玉 褚南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共5页
针对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口袋实验板,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该实验板具备开展多项与波形相关实验的功能,尤其侧重于波形产生、分解与合成等关键实验。首先,利用方波发生器产... 针对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口袋实验板,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该实验板具备开展多项与波形相关实验的功能,尤其侧重于波形产生、分解与合成等关键实验。首先,利用方波发生器产生方波信号,并通过带通滤波器提取基波、3次谐波、5次谐波以及7次谐波信号,完成波形的分解实验。然后通过移相器调节各信号相位,并通过加法器将这些信号叠加合成,最终还原为方波信号,完成波形的合成实验。该实验不仅可验证傅里叶级数理论,还可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兴趣。此外,该口袋实验板有效解决了设备资源短缺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的分解 波形的合成 口袋实验室 模拟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磊 司国东 +3 位作者 王春桃 黄沛杰 肖克辉 杜治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控制学生内部认知负荷,优化实验教材设计及呈现方式降低学生外部认知负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相关认知负荷,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新型教学设计有效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总量,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创新能力得到较高的提升。此方法也可为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认知负荷理论 实验教学 成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多维度评价指标的实验设备定量优化配置模型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建勇 陈磊磊 +3 位作者 吴敏 年珩 于彦雪 孙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0,共6页
针对现阶段实验室建设规划主要以经验法为主、在实验设备配置上缺乏量化建模分析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教学实验设备定量规划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建立的基于改进雷达图的优化配置模型,得到投资成本、运维成本、学生覆盖面、学... 针对现阶段实验室建设规划主要以经验法为主、在实验设备配置上缺乏量化建模分析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教学实验设备定量规划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建立的基于改进雷达图的优化配置模型,得到投资成本、运维成本、学生覆盖面、学生受益率、设备利用率等多个实验室规划建设中重要评价目标综合最优的实验设备配置结果。通过配置与经验法对比结果表明:除运维成本略有增加外,在学生覆盖面、学生受益指数、设备利用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其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综合指标取得了最优规划效果。该模型对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规划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实验室规划 多层级实验装置 优化配置 雷达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双创人才CDCA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迁 贾宏杰 +3 位作者 余晓丹 穆云飞 李天翔 田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框架。通过这一框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出一种“思考—设计—合作—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实践表明,该模式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思考—设计—合作—应用模式 电气工程 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之美牵引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峻 马乐君 +3 位作者 谢小柱 唐靓 朱道云 吴福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教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挫败感强价值获得感低、个性化深度学习难满足等痛点问题,提出美育与数智化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方案。通过“科学之美”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教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挫败感强价值获得感低、个性化深度学习难满足等痛点问题,提出美育与数智化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方案。通过“科学之美”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思想、掌握实验方法并探究实验问题;以实验操作中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敢于试错、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依托数字化实验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竞赛、大创项目数智化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时点+成长”相结合的多维度过程性考核评价,科学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利于教学良性循环。该模式也是对“两性一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次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 科学之美 同伴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实验室安全评估与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向伟 王文君 +2 位作者 焦丽媛 田庚 盖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5-260,共6页
为解决实验室传统安全管理依赖人工、效率低、主观性强及缺乏动态性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构建新管理体系。通过部署传感器、物联网设备采集实验室温度、湿度、设备运行等多类型数据,并经清洗、去噪、归一化预处理,构... 为解决实验室传统安全管理依赖人工、效率低、主观性强及缺乏动态性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构建新管理体系。通过部署传感器、物联网设备采集实验室温度、湿度、设备运行等多类型数据,并经清洗、去噪、归一化预处理,构建含设备、试剂、人员、环境安全指标的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与AIGC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实现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反馈闭环管理。同时实施实时监测自动控制、智能决策支持、个性化安全培训教育等智能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精准识别隐患、有效预警、优化管理、提升效率、降低事故率,将AIGC技术深度融入实验室安全管理各环节,综合提升管理的智能化、精准性与动态性,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向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管理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动态评估 智能优化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兵 罗佳雨 +3 位作者 胡原 田志夕 刘安玲 曾嘉慧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2,208,共6页
为解决野生兰科植物不能采集、野生生境难以到达、传粉过程不便观察的教学问题,利用“兰科植物传粉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国家一流课程、数字切片、MOOC等数字化资源,以“珍稀兰科植物濒危原因探究”为教学任务,设计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 为解决野生兰科植物不能采集、野生生境难以到达、传粉过程不便观察的教学问题,利用“兰科植物传粉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国家一流课程、数字切片、MOOC等数字化资源,以“珍稀兰科植物濒危原因探究”为教学任务,设计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方案,将数字化资源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开展沉浸、探究和自主式教学,通过赋分模型驱动过程性评价,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互通、虚拟实体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提出包含实验设施、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师数字素养等要素的系列数字化转型,以期形成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实验教学 数字化资源 虚拟仿真实验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协同发展视域下数字赋能卓越人才培养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东毅 黄捷 +2 位作者 王武 陈建国 李玉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68,共5页
针对目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人才质量与社会期望有差距等问题,提出构建共同体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五整合(整合共同体资源)+四提升(知识、能力、素养及身份认同)+三协同(小导师、校内外导师)+... 针对目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人才质量与社会期望有差距等问题,提出构建共同体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五整合(整合共同体资源)+四提升(知识、能力、素养及身份认同)+三协同(小导师、校内外导师)+二共研(师资力量建设和教研教改项目)+一应用(数字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基于数字技术的“外部环境-共同体-数字技术-学习者”及“学习-实践-评价-塑造”双重四螺旋卓越人才培养路径。对于推动卓越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共同体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的综合化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颜卫 贺咏梅 +3 位作者 宋子晨 李沁烊 李梦玮 邓远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2,166,共6页
以纳米级二氧化钛(TiO_(2))、硫酸亚铁铵和铁氰化钾为原料,制备不同普鲁士蓝(PB)含量的PB/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 以纳米级二氧化钛(TiO_(2))、硫酸亚铁铵和铁氰化钾为原料,制备不同普鲁士蓝(PB)含量的PB/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究复合材料降解抗生素药物四环素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在常温非光照和常温白光照射条件下,3种复合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类芬顿体系催化降解活性,其中PB/TiO_(2)-100在LED白光(7 W)照射下,30 min内降解四环素效率可达82%。实验内容涉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数据分析、催化性能探究等多个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材料、环境等多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普鲁士蓝 二氧化钛 类芬顿反应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频率转换器的铝电解槽电压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家瑞 周昊 +3 位作者 王明刚 阎群 周晓红 李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3,共6页
针对铝电解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中由信号长距离传输和电磁干扰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以及槽电压高精度采集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压-频率转换器(VFC)的铝电解槽电压采集系统。该系统由电源模块、VFC模块和微控制器单元模块组成。其中,电源模... 针对铝电解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中由信号长距离传输和电磁干扰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以及槽电压高精度采集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压-频率转换器(VFC)的铝电解槽电压采集系统。该系统由电源模块、VFC模块和微控制器单元模块组成。其中,电源模块提供±15、5V不同电压等级的隔离电源;VFC模块包含信号衰减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和异常报警电路。信号衰减电路将0~70V的槽电压分段衰减至0~8V;信号转换电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RS485差分频率信号,以实现与微控制器单元模块之间的长距离传输;异常报警电路则能在槽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发出报警信息,并在超过危险范围时驱动继电器切断电动机运行。微控制器单元模块通过频率捕获方法测量信号频率,进而计算出原始槽电压值,槽电压值经过滤波处理后上传至上位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相对误差≤1.2%,测量精度优于铝电解现场的测量装置,有助于推动铝电解行业的低碳转型和装备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电压 电压-频率转换器 频率捕获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协同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辰 黄崇文 +2 位作者 刘冬 杨照辉 史治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2,共7页
针对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视觉检测场景多样化、检测任务开发流程复杂、实验硬件设备选型困难、通用性不足、部署难度大,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学生入门门槛高、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云端与边端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针对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视觉检测场景多样化、检测任务开发流程复杂、实验硬件设备选型困难、通用性不足、部署难度大,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学生入门门槛高、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云端与边端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云边协同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由以下核心模块组成:自主研发的支持多种协议与多传感器接口的边缘端数据采集板、一站式低代码深度学习算法开发平台,以及云边协同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算法实验平台。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该云边协同实验教学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支持多种常用的轻量化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开发和部署,满足嵌入式场景下的目标检测要求,同时适应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与科研中的多样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 嵌入式人工智能 物联网 目标检测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