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638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的文学教育如何可能?——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说起
1
作者 熊庆元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99-104,共6页
弗兰科·莫莱蒂提出的“远读”概念,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近读”传统形成了挑战,其不仅表现为文学批评方法革新,亦反映为媒介革命。“远读”与“数字人文”的结合进一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由于经典化工... 弗兰科·莫莱蒂提出的“远读”概念,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近读”传统形成了挑战,其不仅表现为文学批评方法革新,亦反映为媒介革命。“远读”与“数字人文”的结合进一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由于经典化工作尚未完成,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学的基础较为薄弱,“数字人文”的介入加剧了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局部化和零碎化。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后人文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传统文学学科作更为处境化的理解,不仅对学科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应对人文学的普遍危机并进而探寻其发展前景和出路而言,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读 远读 文献学 数字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疾涩之抉微
2
作者 潘池勇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疾涩既是书法技法术语又属艺术审美范畴。无论是疾还是涩,都是对力、势、气三者运动变化感悟和认知的结果。疾势涩笔和涩中见疾本质上就是阴阳合和之道。在书法用笔及作品鉴赏中都有意或无意地关联到疾涩。疾涩度的不均衡产生了书法风... 疾涩既是书法技法术语又属艺术审美范畴。无论是疾还是涩,都是对力、势、气三者运动变化感悟和认知的结果。疾势涩笔和涩中见疾本质上就是阴阳合和之道。在书法用笔及作品鉴赏中都有意或无意地关联到疾涩。疾涩度的不均衡产生了书法风格的差异。实践上,疾涩变化受到书写工具、字体、情感等多方面的影响。疾富有畅逸之美,涩富有金石之趣。但疾易漂浮而失之于浅,涩易滞塞而失之于伤。疾涩结合可克服单独使用疾或涩所出现的弊病,所以疾涩呈现出多义性的特征。优秀的书法家对疾与涩有非常娴熟的驾驭能力。总之,疾涩是表现出较好书法艺术效果的核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法 墨法 疾势 涩势 金石气 线条形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英语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认知与能力现状及发展建议
3
作者 高一波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通过考察81名法律英语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认知与能力现状发现:教师普遍认识到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价值意蕴及其涵盖的内容和目标要求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 通过考察81名法律英语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认知与能力现状发现:教师普遍认识到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价值意蕴及其涵盖的内容和目标要求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法治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方面,教师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教师如何持续提升育人意识、育德能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英语专业教师 课程思政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乡土小说“走出去”中的“文化中国”形象建构
4
作者 张立友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新时期乡土小说“走出去”是对外建构“文化中国”形象的重要路径。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持续的成功传播与深度接受。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本土自我建构与海外他者建构,融儒家传统、美德伦理、乡土生态于一体的“文化中国”形... 新时期乡土小说“走出去”是对外建构“文化中国”形象的重要路径。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持续的成功传播与深度接受。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本土自我建构与海外他者建构,融儒家传统、美德伦理、乡土生态于一体的“文化中国”形象得以生成。这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文化中国”形象建构提供了策略启示:一是中国文学故事讲述者要充分挖掘中西文学的文化接近性话语,以文化人;二是乡土小说应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以情动人。经由这两种话语方式生产的中国文学故事才能建构感性的、有亲和力的、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中国”形象,有助于完善域外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 跨文化语境 文化中国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鹏飞《花样集锦》的书籍史研究
5
作者 孟文强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张鹏飞《花样集锦》一书初刻于安康,随即风靡全国,以平均三年一翻刻的速度,在半个世纪内产生了十几个翻刻本。除来鹿堂外,这些翻刻本涉及江西赣州、北京琉璃厂等地在内的至少七个书坊。与此同时,翻刻有得有失,体现出书坊文化的一般特点... 张鹏飞《花样集锦》一书初刻于安康,随即风靡全国,以平均三年一翻刻的速度,在半个世纪内产生了十几个翻刻本。除来鹿堂外,这些翻刻本涉及江西赣州、北京琉璃厂等地在内的至少七个书坊。与此同时,翻刻有得有失,体现出书坊文化的一般特点。此外,借助读者题跋,《花样集锦》在阅读史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鹏飞 《花样集锦》 来鹿堂 书籍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译丛》的明清小说英译研究
6
作者 葛文峰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9-75,99,共8页
香港《译丛》(1973—2024)是当代中国面向海外翻译传播中国文学的有生力量,代表中国古代小说最高成就的明清小说是其重点译介的选材之一。截至2024年,27位明清小说家的47种作品得到《译丛》的翻译出版。《译丛》视国际读者的接受为第一... 香港《译丛》(1973—2024)是当代中国面向海外翻译传播中国文学的有生力量,代表中国古代小说最高成就的明清小说是其重点译介的选材之一。截至2024年,27位明清小说家的47种作品得到《译丛》的翻译出版。《译丛》视国际读者的接受为第一要义,明清小说英译精“译”求精,努力提升译文质量,并根据当代英语规范进行修订、复译。在丰富副文本的辅助下,《译丛》明清小说译文的可读性进一步增强。《译丛》的翻译出版实践为中国古典小说“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译丛》 明清小说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清词·雍乾卷》新补43首
7
作者 陆勇强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文章从总集、别集、诗话、曲本、地方志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雍乾卷》未收之作品43首,涉及詹肇堂、熊琏、汪玉轸、屈为章、温鹤立、李廷敬、夏味堂、鲍廷博、张问陶等34位作者。凡《雍乾卷》未及收录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 文章从总集、别集、诗话、曲本、地方志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雍乾卷》未收之作品43首,涉及詹肇堂、熊琏、汪玉轸、屈为章、温鹤立、李廷敬、夏味堂、鲍廷博、张问陶等34位作者。凡《雍乾卷》未及收录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籍、科第、仕历、著述及其他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词 雍乾卷 辑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8
作者 张亚晴 付争方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高校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新挑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陕西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1483名师范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该校师范生整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处...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高校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新挑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陕西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1483名师范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该校师范生整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础技术素养水平较高,但存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原创作品、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制作、优化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不强,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评价方案、选择信息化评价工具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性别、专业上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增设信息化类课程、营造信息化育人环境、构建信息化协同育人模式等策略,不断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信息化教学能力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宪德水彩作品选登
9
作者 孟宪德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陕南祈雨习俗研究
10
作者 赵东科 卫丽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以往研究认为陕南自然条件优越,祈雨习俗并不发达。事实上,陕南旱灾主要集中于山区,呈现出频发性、局部性特点,因此,陕南的祈雨习俗十分发达。陕南祈雨方式多样,以取水为主,地点大多位于山上,人员以山民为主,祈雨过程中地点和流程会发... 以往研究认为陕南自然条件优越,祈雨习俗并不发达。事实上,陕南旱灾主要集中于山区,呈现出频发性、局部性特点,因此,陕南的祈雨习俗十分发达。陕南祈雨方式多样,以取水为主,地点大多位于山上,人员以山民为主,祈雨过程中地点和流程会发生变动。雨神祠庙的数量和分布受灵验程度、资金情况和聚落分布影响,并不能反映陕南祈雨习俗发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陕南 旱灾 祈雨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信息堕距: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沟通的异化、肇因与调适
11
作者 齐正达 周春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当今世界已步入高风险社会,风险的不可控因素日益增多、灾难的可预见性逐渐降低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危害性大、波及面广、蔓延迅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因此,剖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沟通的典型案例,从... 当今世界已步入高风险社会,风险的不可控因素日益增多、灾难的可预见性逐渐降低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危害性大、波及面广、蔓延迅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因此,剖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沟通的典型案例,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可能带来的种种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信息堕距”理论框架,以2022年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微博平台上不同主体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深入分析信息堕距影响下风险沟通的主要特征及其深层次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适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沟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堕距 后疫情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书志 董智霖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现实需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错误思潮、低俗文化、资本逻辑以及部分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网络泛... 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现实需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错误思潮、低俗文化、资本逻辑以及部分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网络泛娱乐化现象频繁出现,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知建构、情感培育、意志锤炼和行为践行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为有效应对这一现实挑战,亟待从抵制错误思潮侵蚀、遏制低俗文化泛滥、破除技术依赖枷锁以及培育理性思维等维度精准发力,切实增强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泛娱乐化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知情意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飞宇《青衣》英译本译者行为探析
13
作者 李焱 张晶晶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本文运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在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层面分别厘析了葛浩文夫妇英译本《青衣》中的词语、句子、修辞及译者身份、翻译思想、读者意识和出版社因素等,考察译者行为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 本文运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在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层面分别厘析了葛浩文夫妇英译本《青衣》中的词语、句子、修辞及译者身份、翻译思想、读者意识和出版社因素等,考察译者行为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秉持“求真为主,务实为上”的翻译原则,注重保留语言特色、传递中国文化、弥合中西方文化差异、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从而达到还原原著、重现作者思想的效果。该研究有助于深化拓展译者行为批评,对揭示葛浩文夫妇早期翻译风格亦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衣》 译者行为 求真 务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环保型阻燃隔热保温材料
14
作者 王硕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以供暖和制冷为主的建筑能耗问题尤为突出,其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40%,开发高效隔热保温材料成为提升建筑能效的关键路径。目前,无机隔热保温材料如泡沫...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以供暖和制冷为主的建筑能耗问题尤为突出,其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40%,开发高效隔热保温材料成为提升建筑能效的关键路径。目前,无机隔热保温材料如泡沫玻璃、玻璃纤维和岩棉虽具备良好的耐火性能,但存在机械脆性大、易产生粉尘危害等缺陷;而酚醛泡沫、聚氨酯泡沫、发泡聚苯乙烯等有机隔热保温材料,虽因质轻且隔热效率高被广泛应用,却普遍依赖石油基原料,具有高度易燃性。在此背景下,开发既具有高效隔热保温性能又具有高阻燃性的环保型材料已成为建筑与材料领域函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阻燃隔热保温材料 能源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郭林新博士
15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郭林新,男,1990年出生,陕西安康人,中共党员。2017年硕士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中药学专业,2021年博士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为安康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受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科技特派员... 郭林新,男,1990年出生,陕西安康人,中共党员。2017年硕士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中药学专业,2021年博士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为安康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受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科技特派员、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安康市科技创业导师、安康市秦巴医药产业链专家顾问等。先后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安康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省高校 中药学专业 安康学院 荣誉称号 中共党员 专家顾问 硕士毕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S的人体词语研究特征及趋势分析——以语言学视阈为切入点
16
作者 陈凯敏 李士毅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9-89,共11页
人体词语是词汇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别,既联系着远古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体验世界哲学观,也联系着认知语言学时代机器模仿人类心智、进行自然语言处理(NLP)、实现人机交互的语义知识界面。人体词语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认知语... 人体词语是词汇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别,既联系着远古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体验世界哲学观,也联系着认知语言学时代机器模仿人类心智、进行自然语言处理(NLP)、实现人机交互的语义知识界面。人体词语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认知语义学家、词汇学家的热点选题。以往文献综述重在定性分析,缺乏量的图谱化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可对过去几十年间人体词语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深入、量化分析,并形成人体词语研究进展知识图谱;在分析国际上人体词语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展望人体词语研究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S 人体词语 CITESPACE 研究特征 认知语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论“标准”与他心——从“标准”概念的两种阐释谈起
17
作者 韩国笑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4-109,116,共7页
“标准”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用以探讨心理学语词用法的重要概念。在传统的认识论解读中,语词用法的“标准”被认为是特定状态的证据,可为断定某人处于某种状态之中提供辩护。在这种证据观念下,“标准”的引入被视为维特根斯坦反驳关于他... “标准”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用以探讨心理学语词用法的重要概念。在传统的认识论解读中,语词用法的“标准”被认为是特定状态的证据,可为断定某人处于某种状态之中提供辩护。在这种证据观念下,“标准”的引入被视为维特根斯坦反驳关于他心的怀疑主义的关键。新兴的语法解读针锋相对地指出,标准概念只有语法含义,没有认识论含义,维特根斯坦对这一概念的使用没有反怀疑主义的意图。这两种解读各有独到之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通过引入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思想,夏洛克(Danièle Moyal-Sharrock)为消解这种困难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标准” 语法 关于他心的怀疑主义 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领导干部常态化讲思政课内驱力生成的三重维度
18
作者 江先锋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93-99,共7页
要持续有效推进高校领导干部常态化讲思政课,仅靠外在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其内驱力。要促成内驱力的生成,就必须回答好“为何生成”“生成什么”和“怎样生成”等基本问题。从价值维度看,高校领导干部常态化讲思政课内驱力的生成... 要持续有效推进高校领导干部常态化讲思政课,仅靠外在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其内驱力。要促成内驱力的生成,就必须回答好“为何生成”“生成什么”和“怎样生成”等基本问题。从价值维度看,高校领导干部常态化讲思政课内驱力的生成是表忠诚、践使命、展形象的现实需要;从内涵维度看,高校领导干部常态化讲思政课的内驱力要以信念坚守、责任担当、人格修炼与能力打造为主要内容;从方法维度看,高校领导干部常态化讲思政课内驱力要通过夯实政治理论基础、强化阵地管理意识、把握“国之大者”要求、做好知行合一表率来激发。只有把握这三重维度,才能真正发挥高校领导干部在推动思政课建设中的“关键少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领导干部 常态化讲思政课 价值意蕴 生成内容 多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体验的大学公寓文化建设探索
19
作者 范婷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7-121,128,共6页
通过考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园和公寓文化的特点,发现其公寓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与体验,通过构建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公寓厨房、音乐室、学习室和空中花园等,提升了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我国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公寓文... 通过考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园和公寓文化的特点,发现其公寓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与体验,通过构建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公寓厨房、音乐室、学习室和空中花园等,提升了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我国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需求,提出采取“五位一体”的建设路径:创新工作方式,坚持“服务至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搭建公寓实践建设平台;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制定公寓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构筑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爱心驿站和美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体验 学生公寓 文化建设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召南·羔羊》“委蛇”一词韩、毛诂训中语义异状略说
20
作者 叶铸漩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诗经·召南·羔羊》中“委蛇”一词的《韩诗》与《毛诗》训诂语义皆出现了与该词语义自然演变规律及人类“想象”思维过程完全不相符的特征,这表明二家的训释在语义上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从表面来看,这是二家训释者跳过语义... 《诗经·召南·羔羊》中“委蛇”一词的《韩诗》与《毛诗》训诂语义皆出现了与该词语义自然演变规律及人类“想象”思维过程完全不相符的特征,这表明二家的训释在语义上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从表面来看,这是二家训释者跳过语义理解的自然思维过程,而直接以儒家某种根深蒂固的既定经义阐释的结果;而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汉初国家选官制度中“关注实用才能”这种形式对包括韩、毛两家在内的儒业传习者的刺激,这在《诗经》训诂中则体现为异于语义自然演变规律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蛇 《韩诗》与《毛诗》 训诂语义 异状 选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