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460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埋长大隧道地温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权 罗锋 +1 位作者 柴波 周爱国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地热对隧道施工、工程结构及运营安全等均有较大的危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西移,隧道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发复杂,隧道埋深和长度不断增加,隧道施工期高温热害问题频发。针对传统地温预测方法中预测精度不高、数据运用不充分,单一机... 地热对隧道施工、工程结构及运营安全等均有较大的危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西移,隧道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发复杂,隧道埋深和长度不断增加,隧道施工期高温热害问题频发。针对传统地温预测方法中预测精度不高、数据运用不充分,单一机器学习模型解译性差等问题,以A隧道为研究对象,将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耦合,提出了基于DT-SVM-RF模型的深埋长大隧道地温预测方法。在分析隧道综合测井、地应力及岩石热物理试验、航空物探数据后,选取深度、声波波速等10个影响因子作为模型的输入,采用随机交叉验证和空间交叉验证对模型的鲁棒性、泛化能力进行检验,构建LASSO回归、随机森林、互信息3种回归模型,分析10个影响因子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在测试集上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decision tree-support vector machinerandom forest,DT-SVM-RF)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6、0.91、0.88、0.93,均方误差MSE分别为17.64、6.25、8.46、5.20,DT-SVM-RF模型具有相对更优的预测性能,深度、岩石导温系数、岩石导热系数、最大水平主应力特征较为重要,说明DT-SVM-RF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地温预测的准确率。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地温预测提供一种精度更高的可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热害 隧道安全 多元线性回归 支持向量机(SVM) 随机森林(RF) 人工神经网络(ANN)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P技术的固化黏土抗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丽 李明依 +2 位作者 李俊 钱程 陈宗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232,共11页
近年来,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被应用于表层土体的加固处理,以提升土体的抗侵蚀能力。采用新型的单相法和传统的两相法对黏性土表层进行MICP处理,分析了环境pH值和胶结液浓度对MICP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经过不同处理次数的土样... 近年来,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被应用于表层土体的加固处理,以提升土体的抗侵蚀能力。采用新型的单相法和传统的两相法对黏性土表层进行MICP处理,分析了环境pH值和胶结液浓度对MICP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经过不同处理次数的土样进行冲刷试验,观察并记录冲刷试验过程中土样的质量变化,以此评价2种加固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MICP技术加固后,土壤颗粒之间形成了有效的胶结;使用单相法加固的土样中碳酸盐生成量少于两相法,但土体整体的水稳性高于两相法;经过单相法和两相法加固处理5次后,试样被冲刷40 s后的侵蚀量分别为0.43 g和0.11 g,而相同条件下未加固试样的侵蚀量为54.63 g,加固后的土样经过24 h的冲刷试验后表面几乎没有被破坏,显示采用MICP技术加固后土样的抗侵蚀能力远大于未处理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 黏土加固处理 冲刷试验 土壤抗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与环境工程》征稿简则
3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安全与环境工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本刊重点关注攸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及时追踪并报道国内外安全与... 《安全与环境工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本刊重点关注攸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及时追踪并报道国内外安全与环境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是致力于解决地学领域安全与环境问题的特色期刊。1开设主要栏目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安全工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安全教育;环境地学、灾害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与环境工程 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与新鲜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
4
作者 李哲 马怡 +3 位作者 蔡尚迎 王琼 李鹏浩 郭笑盈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微塑料作为垃圾渗滤液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可随垃圾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与土壤环境,进而危害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将垃圾渗滤液分为垃圾填埋场老龄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厂新鲜渗滤液2类,分别对其进行了密度分离提取以及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表征... 微塑料作为垃圾渗滤液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可随垃圾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与土壤环境,进而危害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将垃圾渗滤液分为垃圾填埋场老龄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厂新鲜渗滤液2类,分别对其进行了密度分离提取以及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表征,并采用SEM-EDS法分析了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老龄与新鲜渗滤液中微塑料粒径在50~<2 000μm范围内,其丰度分别为(56.63±30.13) items/L和(64.80±37.80) items/L,其中粒径在50~<1 000μm范围内的微塑料占比分别为86.7%和91.6%,表明新鲜渗滤液中微塑料的丰度更高,平均粒径更小;老龄渗滤液中纤维状微塑料含量最高(54.15%),其次分别为碎片状(21.13%)、絮团状(18.68%)、颗粒状(6.04%)微塑料;新鲜渗滤液中絮团状(37.25%)与纤维状(36.79%)微塑料含量接近,其次为碎片状(22.45%)、颗粒状(3.51%)微塑料;FTIR结果显示2种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主要类别均为聚乙烯(PE),SEM-EDS结果显示老龄渗滤液中微塑料吸附了Hg(44.87%)和Pb(33.50%)等重金属并产生了复合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类新污染物及复合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及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垃圾渗滤液 污染特征 垃圾填埋场 垃圾焚烧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测温技术的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英 江勇 +1 位作者 林一凡 祁梅芳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线缆起火过程中通常带有一定的电压并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应的电场,从而影响火焰蔓延行为。固相传热在导线火蔓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通电导线,传统接触式测温方式不再适用。开展了不同电压下近地极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 线缆起火过程中通常带有一定的电压并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应的电场,从而影响火焰蔓延行为。固相传热在导线火蔓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通电导线,传统接触式测温方式不再适用。开展了不同电压下近地极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基于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通电导线火蔓延过程中火焰形态、气固相温度分布及固相传热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电场对火蔓延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场的作用下,火焰尺寸随着电压的增大出现减小,并逐渐从导线上方拉至导线下方,火蔓延速率降低,在10 kV电压条件下出现熄灭;火蔓延速率主要受火焰宽度和线芯温度的影响,随着电压的增大火焰宽度减小,火蔓延速率不断降低,同时线芯在高电压下由热源转变为热汇,从而抑制火焰蔓延,并促进火焰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电导线 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 火蔓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SVR-MODIS的季节性冻土区入湖地下水排泄区识别
6
作者 苏小四 杜思楠 +3 位作者 梁海婷 郑昭贤 杨敬爽 李阳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80,共15页
湖泊富营养化是目前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热红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但传统热红外遥感方法并未考虑冻结湖泊表面覆盖的积雪和冰层对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影响,限制了其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的精度和适用... 湖泊富营养化是目前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热红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但传统热红外遥感方法并未考虑冻结湖泊表面覆盖的积雪和冰层对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影响,限制了其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的精度和适用性。基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GA-SVR)模型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oradiometer,MODIS)遥感数据开展了对东北季节性冻土平原区典型湖泊查干湖湖水表面温度的反演与预测研究,识别了不同时期入湖地下水的排泄区。结果表明:GA-SVR模型可将冰封期热红外遥感法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R^(2)由0.69提高到0.95,其识别的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与湖泊中高^(222)Rn浓度的分布区域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有效识别查干湖营养物质主要来源和查干湖水环境安全管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湖泊 湖水表面温度 MODIS GA-SVR模型 地下水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单裂隙大理岩单轴压缩破裂机理与疲劳本构模型研究
7
作者 任建喜 王瑞雪 +2 位作者 焦金照 张凡 张琨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为研究冻融后单裂隙大理岩的疲劳损伤力学特性与破裂机理,采用宏观单轴压缩疲劳荷载试验与细观核磁共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冻融后的单裂隙大理岩进行了宏细观单轴压缩疲劳破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周期荷载幅值对岩样疲劳损伤影响显著,... 为研究冻融后单裂隙大理岩的疲劳损伤力学特性与破裂机理,采用宏观单轴压缩疲劳荷载试验与细观核磁共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冻融后的单裂隙大理岩进行了宏细观单轴压缩疲劳破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周期荷载幅值对岩样疲劳损伤影响显著,单裂隙大理岩的疲劳寿命对裂隙倾角的变化不敏感;在周期荷载作用下,大理岩预制裂隙端部产生的微裂纹充分发展,产生局部剪切破坏;细观机理表现为周期荷载振幅越小,大理岩内部微小裂纹的贯通连接现象越显著,岩样的破坏越彻底;通过引入冻融损伤变量,并用循环次数与频率换算代替蠕变时间,基于传统的西原蠕变模型,建立了周期荷载下冻融单裂隙大理岩单轴压缩疲劳本构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寒区裂隙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单裂隙大理岩 周期荷载 破坏规律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GBoost模型的衢州市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
8
作者 王凯 邬礼扬 +3 位作者 殷坤龙 曾韬睿 谢小旭 龚泉冰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9,共13页
机器学习模型作为评估滑坡易发性的先进工具,其精度的提高是获得高质量易发性区划图的核心。为优化机器学习模型,克服传统模型在预测浅层滑坡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的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 机器学习模型作为评估滑坡易发性的先进工具,其精度的提高是获得高质量易发性区划图的核心。为优化机器学习模型,克服传统模型在预测浅层滑坡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的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用以评价衢州市的浅层滑坡易发性。首先,基于衢州市682处浅层滑坡的基础数据,选取坡度、坡向等10个指标构建指标因子体系;然后构建XGBoost模型,使用贝叶斯算法进行超参数优化;最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及统计方式进行精度分析,并与其他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BO-XGBoost模型(AUC=0.874)预测精度最高,比XGBoost模型性能提升了4.17%,且根据浅层滑坡在各易发性等级的分布情况,BO-XGBoost模型在极高易发区中浅层滑坡数占比最高,为36.80%,滑坡比率最高,为3.92;②衢州市浅层滑坡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南部和中部山区的道路和水系沿线区域;③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居民点距离小于400 m、道路距离与水系距离小于150 m是衢州市浅层滑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提出的模型显著优于传统方法,提高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性,为东部沿海山区的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易发性评价 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 贝叶斯优化(B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坝光银叶树湿地园生态地质资源特征
9
作者 卢薇 易顺民 +2 位作者 黄爱琳 尹小玲 李鑫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7-360,共14页
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发现保存最完整、树龄最长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具有重要的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价值。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坝光银叶树林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研究旨在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的建设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 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发现保存最完整、树龄最长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具有重要的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价值。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坝光银叶树林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研究旨在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的建设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生态地质资源方面的理论支撑。通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利用地质钻探、采样检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富集系数法和元素迁移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分析了研究区的生态地质资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池塘水质为Ⅳ类水,盐灶水下游河口的水质为Ⅱ类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水质均为Ⅳ类水;土壤母岩中Hg、Se、Cl、I和Cr元素富集;表层土壤中Mn、Ni、Mo、Zn、Pb、Cu等元素总体相对贫乏,Se相对富集,Org、N和S较丰富,而P、B等较缺乏;土壤污染等级以清洁为主;在岩石-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土壤中的As强烈富集,而银叶树对Cd和B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强。研究区银叶树叶片营养元素丰富,表示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和重金属污染并不是研究区银叶树生长的最大限制因素。为了维护银叶树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长环境,应扩大景观面积,加强园区管理,减少垃圾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光银叶树 生态地质资源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富集系数 元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EWM-CRITIC博弈集成云的城市燃气PE管道风险评价方法
10
作者 张鹏 刘为 +3 位作者 沈豪 肖博文 宋文琦 刘思铭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3,132,共9页
为解决城市燃气PE管道的安全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博弈集成云模型的管道风险评价法。以西南某地区城市燃气PE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息直觉模糊集(HHM-IFS)选取并筛选了5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利用基于博弈论主客观权衡改进的结构熵... 为解决城市燃气PE管道的安全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博弈集成云模型的管道风险评价法。以西南某地区城市燃气PE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息直觉模糊集(HHM-IFS)选取并筛选了5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利用基于博弈论主客观权衡改进的结构熵权(SEWM)法与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赋权系数(CRITIC)法,以云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充分考虑模糊性与随机性的博弈集成云模型,并确定了管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区燃气管道为中等风险等级,应该重点关注回填质量、自然灾害、钢塑接头腐蚀、运行误操作、地形以及生物侵蚀等风险薄弱项。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为更有效地评估城市燃气PE管道的安全状态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燃气PE管道 风险评价 博弈论 集成云模型 全息直觉模糊集(HHM-I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A-FAHP的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致因分析
11
作者 梅志恒 陆凯华 商溪林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频发的火灾事故,首先从人-机-环-管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分析近20年来全球81起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案例,得到了21项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法演绎推理得到了风力发...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频发的火灾事故,首先从人-机-环-管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分析近20年来全球81起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案例,得到了21项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法演绎推理得到了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各基本事件的逻辑关系,并根据结构重要度进行了火灾事故致因的定性分析;接着采用模糊层次分析(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法,将事故树的基本事件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整合,构建出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致因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结构重要度系数的顺序为模糊判断矩阵的赋值依据,进行了火灾事故致因的定量分析;最后,根据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致因;电气设备故障和雷击是最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火灾 事故致因分析 人-机-环-管 事故树分析(FTA)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显陵墓区古建筑外墙生物结皮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昱扬 陈超琪 +3 位作者 肖玲 李研 廖克俊 陈兰洲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55,共9页
古建筑外墙表面生长的生物结皮可能导致墙面表层材料的生物退化,进而破坏其结构,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选取明显陵建筑外墙表面的生物结皮,研究其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质变化对周围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生物退化墙面材料具有内部... 古建筑外墙表面生长的生物结皮可能导致墙面表层材料的生物退化,进而破坏其结构,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选取明显陵建筑外墙表面的生物结皮,研究其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质变化对周围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生物退化墙面材料具有内部多孔性和渗透性,积累了一定含量的石膏和一水草酸钙等建筑材料的典型退化产物;墙体材料嵌着生长含蓝藻、苔藓、细菌和真菌的生物结皮;建筑外墙表面的生物结皮的生长,改变了外墙表面材料的结构,促进了建筑表面的生物退化。该研究可为明显陵墓区古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生物结皮 生物退化 环境因子 显陵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农房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艳 敖仪斌 +3 位作者 许强 蒋钰 黄寰 李明校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0,64,共11页
2025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破坏与人员伤亡。梳理了1978—2025年西藏地区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总结分析了定日6.8级地震的建筑震害特点以及震损情况,通过对长所乡、曲洛乡、措果乡等地震灾害受损较为... 2025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破坏与人员伤亡。梳理了1978—2025年西藏地区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总结分析了定日6.8级地震的建筑震害特点以及震损情况,通过对长所乡、曲洛乡、措果乡等地震灾害受损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和对受灾村民进行随机访谈,对比分析各典型建筑结构农房震害情况。结果发现:正规设计且施工质量有保证的砖混结构房屋,在此次地震中整体性表现良好,主要表现为裂缝或部分构件受损,但也有少部分房屋因抗震性能不足而倒塌;大量传统生土结构房屋因材料性能低下且缺乏抗震构造措施,损毁严重,其中木构架承重房屋损毁情况弱于生土墙承重房屋;混合结构房屋因为整体性差,损毁较严重。根据现场调查,提出了提高农房抗震性能的政策建议,对当地的房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震害调查 农房 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作用情景下的区域韧性要素分析与理论框架构建--基于2025年西藏定日地震的扎根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敏 李佳静 +4 位作者 许强 敖仪斌 周弋铃 黄寰 王珏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5,共11页
灾害作用情景下,培育韧性是区域适应灾害扰动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梳理已有相关成果,以地方抗灾模型和适用性循环模型为蓝本,提炼出基于“情景-定位-目标”的适灾区域韧性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2025年1月... 灾害作用情景下,培育韧性是区域适应灾害扰动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梳理已有相关成果,以地方抗灾模型和适用性循环模型为蓝本,提炼出基于“情景-定位-目标”的适灾区域韧性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地震的应急管理过程开展编码分析,剖析该类型区域在灾害作用情景下的韧性影响因素并构建作用机制模型。研究聚焦于高原地震这一特定灾害的作用情景,突破了以往在区域韧性研究中仅关注城市和普通山区适应灾害的传统视角,从韧性研究理论与区域应急管理实践结合的角度,探寻系统性提升区域韧性的可行措施,提出了更加精炼的分析框架和实践路径,可助力于区域增强面向未来的防灾、减灾、救灾的综合能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韧性 应急管理 灾害管理 扎根理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枣盆地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劣变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杰 邢立亭 +6 位作者 陈洪年 张飞 邢学韬 刘锁柱 赵洋洋 邓兴 高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4,共13页
煤矿开采造成陶枣盆地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SO_(4)^(2-)浓度超标,岩溶水水质劣变。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图解法、硫氧同位素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和PCA-APCS-MLR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劣变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煤矿开采造成陶枣盆地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SO_(4)^(2-)浓度超标,岩溶水水质劣变。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图解法、硫氧同位素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和PCA-APCS-MLR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劣变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岩溶水主要为弱碱性水,岩溶水中SO_(4)^(2-)浓度范围为106.09~1133.51 mg/L,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各水源地集中排泄点附近,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a和SO_(4)·HCO_(3)-Ca型为主;②研究区的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主要来源为碳酸盐岩溶解,存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③岩溶水中δ^(34)S-SO_(4)^(2-)介于-1.7‰~3.3‰之间、δ^(18)O-SO_(4)^(2-)介于1.2‰~12.6‰之间,反映SO_(4)^(2-)来源较为单一,对δ^(34)S-SO_(4)^(2-)和δ^(18)O-SO_(4)^(2-)各来源特征值的分析表明,串层污染、矿坑排水沿河道渗漏以及大气降水下渗为岩溶水中SO_(4)^(2-)的主要来源途径,其来源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28%、30.00%、25.72%;④采矿活动致使煤系地层高SO_(4)^(2-)浓度矿坑水进入岩溶水引发地下水流系统变异,这是陶枣盆地岩溶水水质劣变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对陶枣盆地岩溶水的污染防控和供水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水化学特征 劣变机制 地下水流系统 陶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的分布与迁移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谷文 吴辰熙 +1 位作者 熊雄 贾佳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0,I0002,共10页
微塑料在世界各地湖泊中均有分布。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可以引发生态系统失稳、生物活动紊乱及人体健康受损等一系列问题。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人类活动产生的微塑料进入湖泊后,可通过饮用水摄入、生物链传递等... 微塑料在世界各地湖泊中均有分布。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可以引发生态系统失稳、生物活动紊乱及人体健康受损等一系列问题。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人类活动产生的微塑料进入湖泊后,可通过饮用水摄入、生物链传递等途径重新回到人类社会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持续影响。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4年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结果发现:论文发表数量逐年上升,关注热点呈现阶段性变化趋势;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的形态与空间分布、迁移路径和生态风险等方面,预计未来研究热点为微生物群落对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的迁移转化作用和微塑料环境样本的标准化采集;不同湖泊生态系统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差异可归因于人类活动、湖泊特征和地理条件,在同一湖泊中,微塑料特性、湖流和风、热分层现象、生物作用共同影响微塑料的垂直沉降,而湖流和风、降雨事件、季节变化、湖泊功能区划共同影响微塑料的水平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湖泊生态系统 分布特征 迁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检测和图像分割的岩芯RQD自动生成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华 姜晋云 +5 位作者 吕国磊 胡俊杰 熊峰 廖一凡 郑洪 李漪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了对岩体质量进行分类和评估,岩石质量指标(RQD)在地矿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以往需要手动测量岩芯片段的长度并手动计算RQD,这一过程既费时又费力。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进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图像处理使自动获取RQD逐步成为现实。针对... 为了对岩体质量进行分类和评估,岩石质量指标(RQD)在地矿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以往需要手动测量岩芯片段的长度并手动计算RQD,这一过程既费时又费力。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进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图像处理使自动获取RQD逐步成为现实。针对现有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和图像分割的RQD自动生成算法,首先根据颜色、纹理等特征的相似性,采用SAM模型对图像中的岩芯进行检测,然后采用YOLOv8算法训练模型,通过提取岩芯片段的缝隙特征进行不同岩芯片段的分割。为了测试该算法的性能,选取了来自宜涪铁路五峰段的10段岩芯样本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获取的RQD的准确率与传统的手动方式相当,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5%;该算法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动方式,能够节约超过60%的时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质量指标(RQD) 钻孔岩芯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2O3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Rhodococcus sp.PB-1高效去除水中苯胺和C(rⅥ)
18
作者 何凡 陈超琪 +3 位作者 王盼盼 张超 李心悦 陈兰洲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17,360,共8页
苯胺和Cr(Ⅵ)是印染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利用γ-Fe_(2)O_(3)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Rhodococcus sp.PB-1,制备磁性壳聚糖载菌微球(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loaded with Rhodococcus sp.PB-1,MCMR)... 苯胺和Cr(Ⅵ)是印染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利用γ-Fe_(2)O_(3)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Rhodococcus sp.PB-1,制备磁性壳聚糖载菌微球(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loaded with Rhodococcus sp.PB-1,MCMR),用于去除水中的苯胺和Cr(Ⅵ);采用SEM、XRD、FT-IR等方法表征MCMR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影响其去除复合污染的因素,并进行5次再利用实验考察其可重复利用性。结果发现:①Rhodococcus sp.PB-1被固定于MCMR内部;②MCMR固定的细菌生物量和MCMR的添加量显著影响其去除复合污染的效果;③提高初始Cr(Ⅵ)浓度会抑制MCMR对苯胺的去除效果,而提高初始苯胺浓度对其去除Cr(Ⅵ)没有显著影响;④首次使用时,0.19 g/mL MCMR能去除66.5%的苯胺(初始浓度为500 mg/L)和72.9%的Cr(Ⅵ)(初始浓度为20 mg/L);⑤再利用时,MCMR对复合污染的去除率比首次使用时更高。MCMR能高效去除水中的苯胺和Cr(Ⅵ),为印染废水的处置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壳聚糖微球 固定化 苯胺 Cr(Ⅵ) Rhodococcus sp.P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云物元的装配式桥梁施工绿色度评价
19
作者 王凯 张嘉欣 +2 位作者 任杰 罗时朋 张美霞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4,247,共12页
装配式桥梁施工通过在工厂异地预制桥梁构件、现场快速组装的方式,显著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和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公路桥梁的主流建造方式。为科学评价装配式桥梁施工的绿色度,首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装配式桥梁施工绿色度评价... 装配式桥梁施工通过在工厂异地预制桥梁构件、现场快速组装的方式,显著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和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公路桥梁的主流建造方式。为科学评价装配式桥梁施工的绿色度,首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装配式桥梁施工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与聚合效度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SEM)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装配式桥梁施工过程的绿色度评价体系;然后,基于云模型和物元可拓理论,构建了装配式桥梁施工绿色度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安徽省G312合六界至迎宾大道交叉口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中的装配式桥梁施工项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出的绿色度评价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研究为装配式桥梁的绿色施工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桥梁 绿色施工 绿色度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SEM) 云物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Adaboost模型的TBM掘进参数和隧洞围岩等级预测
20
作者 戴明健 焦玉勇 +3 位作者 裴成元 贾运甫 梁峰 张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在现今隧洞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TBM深埋于地下,对地下围岩状况和掘进参数的感知能力不高,精准预测掘进参数和围岩等级对于保证TBM掘进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某引水工程的TBM现场掘进参数和隧洞围岩地质数... 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在现今隧洞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TBM深埋于地下,对地下围岩状况和掘进参数的感知能力不高,精准预测掘进参数和围岩等级对于保证TBM掘进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某引水工程的TBM现场掘进参数和隧洞围岩地质数据,选择TBM掘进稳定段的推力、扭矩、转速、净掘进速度、施工速度、开挖比能作为模型输入参数,建立了卷积神经网络优化的长短时时序-自适应提升(CNN-LSTM-Adaboost)模型,预测各等级围岩条件下的掘进参数,并依据掘进参数数据集训练模型预测了隧洞围岩等级。结果表明:CNN-LSTM-Adaboost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大部分数据的预测相对误差率(Er)在10%以内,均方根误差(RMSE)在5以内,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在10%以内,拟合优度(R^(2))在0.9以上;同时,CNN-LSTM-Adaboost模型对基于掘进参数对隧洞围岩等级的识别准确率较高,综合准确率(ACC)达90%,可以应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隧道掘进机(TBM) 掘进参数 掘进安全 CNN-LSTM-Adaboost模型 围岩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