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腐熟牛粪氮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氮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唐文雪
马忠明
薛亮
连彩云
王智琦
罗双龙
段誉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2
|
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云大麦14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乔祥梅
王志龙
刘列
王志伟
黄廷芝
程耿
程加省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3
|
丙硫菌唑对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防效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郭明明
张广旭
赵雪君
王康君
谭一罗
师毅君
何茂盛
樊继伟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4
|
优良食味软米新品种圣稻3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陈峰
杨志军
薛彦晓
姜艳芳
朱文银
徐建第
姜明松
李通古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5
|
粒型调控基因GL7、GS3、gw5、LGY3、tgw6在粳、籼稻品种资源中的分布及效应分析 |
李凡
郭新亚
陈春
王飞飞
陈卫军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6
|
青贮大麦新品种鄂饲麦438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
秦丹丹
吴波
李芹
刘宏
许甫超
徐晴
彭严春
孙龙清
付大龙
董静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7
|
紫粒小麦新品种宁紫麦1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
杨学明
姚金保
周淼平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8
|
不同品种混合种植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王敏
胡萌萌
赖雯
郭玲玲
李露
池宝明
张燕青
李翊阁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9
|
粳型常规糯稻华糯162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
李鹏飞
高一博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0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特性、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
丁翊东
刘晓飞
赖上坤
夏前浩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1
|
|
11
|
青贮大麦新品种云贮麦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刘列
于亚雄
王志伟
段江华
乔祥梅
李锦秀
程加省
程耿
黄廷芝
张炳英
王志龙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2
|
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赵云
胡相伟
吐拉甫·吐合逊
张贵
刘杰
穆亚萨尔·阿里木
吴岳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王卉
冯国郡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3
|
糯玉米种子大小分级对幼苗长势的影响 |
李龙
张舒钰
章慧敏
王仁明
马亮
马璐
冒宇翔
周广飞
张振良
郝德荣
陆虎华
陈国清
宋旭东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4
|
丰产早熟落芒型饲用大麦新品种龙饲麦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王月超
孙丹
尚佳薇
刘广阳
王秀君
刁鹤楠
刁艳玲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5
|
育苗基质对鲜食糯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徐琳雅
冒宇翔
戴其燕
万继明
吴昌浩
陆虎华
郝德荣
陈国清
宋旭东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6
|
早熟、高产晚粳新品种长农粳2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
胡慧
孙铭若
赵明卓
门瑞龙
田雨
徐俊英
杨隆维
刘海洋
邱先进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7
|
江苏淮安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策略 |
陈亚丽
唐艺婷
张军
李春梅
钱新
李美霞
周长勇
付佑胜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8
|
高产、稳产、株高适中的淮麦52新品种选育 |
周羊梅
顾正中
王安邦
杨子博
杜莹莹
张勇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19
|
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综合探究与改良策略 |
张志鹏
林参
李菁
齐江
沈娟
王兴龙
严卫古
朱明超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
20
|
羧甲基纤维素铵对黄河下游新造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
孙和颜
魏宇
唐晓川
杨志军
张丽茹
姜明松
陈峰
刘宏元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