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7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的秩序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艳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数字革命对字体设计最大的影响是重新定义字体设计的内涵。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秩序的途径有二:其一,将字体设计的重心从“意义”转向“运用”;其二,数字字体设计应推动文字内容与样式的整合。
关键词 数字化 字体设计 版式设计 用户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性特质”与社会疗愈——约瑟夫·博伊斯“扩展的艺术”观念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暖性特质”是博伊斯“扩展的艺术”观念的核心词。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推进了艺术向社会、政治等其他领域的扩展,以及其暖性特质对病态社会有机体的疗愈。在当代,作为博伊斯艺术观念的回响,全球新类型公共艺术实践接续推进艺术自身... “暖性特质”是博伊斯“扩展的艺术”观念的核心词。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推进了艺术向社会、政治等其他领域的扩展,以及其暖性特质对病态社会有机体的疗愈。在当代,作为博伊斯艺术观念的回响,全球新类型公共艺术实践接续推进艺术自身的扩展性,并激发公众的参与及创造性。此一过程中,艺术疗愈社会的价值得以持续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性特质 社会疗愈 博伊斯 扩展的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与互鉴——甘肃华池双塔寺出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版画研究
3
作者 张瑞 佟建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甘肃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汉文刻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尾版画与敦煌文献P.3142记载的故事高度契合,并与黑水城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首版画同源。两者表现形式有一致性但细节不同:华池县本绘“蛇”,黑水城本绘“龙”,此差异与... 甘肃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汉文刻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尾版画与敦煌文献P.3142记载的故事高度契合,并与黑水城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首版画同源。两者表现形式有一致性但细节不同:华池县本绘“蛇”,黑水城本绘“龙”,此差异与《揭谛真言感通灵应传记》的两种文本系统呼应,体现了佛教文化流传中分支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塔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揭谛真言感通灵应传记》 版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董其昌书法的“自我经典化”
4
作者 李彤 张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0,共4页
董其昌有着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这在其书论中可以充分呈现:一是,通过书派论争逐步彰显其在晚明书坛的领袖地位;二是,以“我”之经典标准来评价或界定同时代其他书家;三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书法与书史上“经典”书家进行比较,实现... 董其昌有着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这在其书论中可以充分呈现:一是,通过书派论争逐步彰显其在晚明书坛的领袖地位;二是,以“我”之经典标准来评价或界定同时代其他书家;三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书法与书史上“经典”书家进行比较,实现对自我的阐释与定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后人理解其经典性的“前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书论 “自我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润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重构
5
作者 庞茂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08,共2页
艺术创作的历程,本质上是一场不断地寻求自我、确立自我的过程,它宛如个体灵魂的投影、生命律动的痕迹。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如何深入发现并充分彰显自我的主体意识,并通过自我的体验与感知,以视觉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提出问题、表达情志。... 艺术创作的历程,本质上是一场不断地寻求自我、确立自我的过程,它宛如个体灵魂的投影、生命律动的痕迹。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如何深入发现并充分彰显自我的主体意识,并通过自我的体验与感知,以视觉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提出问题、表达情志。我非常庆幸找到了所擅长的油画语言,并能够运用它来不断进行自我表达,与世界对话,与他人交流。当然,掌握油画语言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精研一项绘画语言技术,到转换实现自我表达的语言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达 油画语言 生命律动 视觉化 艺术创作 绘画语言 历史与现实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运美学形象建构:以文化内力铸中国国家象征
6
作者 成朝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3,共8页
通过第19届亚运会火炬的“以器载道”,践行文化内力向国家身份符号的转化;运用亚运开幕式“美学叙事”,达成东方诗意的国家形象叙事性;聚力亚运形象景观规划的“立体建构”,深度剖析自我超越与他者文化认同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中国国家... 通过第19届亚运会火炬的“以器载道”,践行文化内力向国家身份符号的转化;运用亚运开幕式“美学叙事”,达成东方诗意的国家形象叙事性;聚力亚运形象景观规划的“立体建构”,深度剖析自我超越与他者文化认同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可供借鉴的通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运美学 国家形象 立体建构 文化内力 中国国家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超越“审美无功利论”体现国家设计美学品格
7
作者 李超德 胡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5,I0002,共9页
以康德“审美无功利论”为理论基点,设计美学研究需突破一般形式美规律,从设计体验入手,着重解析“功利性”与“超功利性”要素的辩证关系,揭示设计审美风格流变中的异化现象。研究立足设计本体,构建“客体创作—主体接受”的双向分析... 以康德“审美无功利论”为理论基点,设计美学研究需突破一般形式美规律,从设计体验入手,着重解析“功利性”与“超功利性”要素的辩证关系,揭示设计审美风格流变中的异化现象。研究立足设计本体,构建“客体创作—主体接受”的双向分析模型。当代设计需植根于历史文脉与民族精神,通过器物叙事彰显国家设计美学品格与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审美无功利 美学品格 设计话语权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街头游戏日常化——美国卡布平台儿童可玩街道构建经验
8
作者 吴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7,共6页
阐述了街道是儿童重要的“非正式”游戏场所及制约儿童街道游戏的因素,通过对美国非营利组织卡布(KaBOOM!)的“随处玩(Play Everywhere)”计划实践项目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构建街道儿童可玩空间,以促进儿童户外游戏日常化,对我国相关空间... 阐述了街道是儿童重要的“非正式”游戏场所及制约儿童街道游戏的因素,通过对美国非营利组织卡布(KaBOOM!)的“随处玩(Play Everywhere)”计划实践项目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构建街道儿童可玩空间,以促进儿童户外游戏日常化,对我国相关空间的改造建设形成一定借鉴与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儿童可玩空间 卡布平台 随处玩 日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理念的前符号特征与他者伦理
9
作者 占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5,共7页
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有着明显的“前符号”特征且其中暗含一种不可还原、不具同一性的“绝对他者”。这种他者伦理解构了设计符号学所预设的形而上学条件,使得设计意义脱离了客观化和绝对化,并从根本上摒弃通过设计实现意义精确、... 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有着明显的“前符号”特征且其中暗含一种不可还原、不具同一性的“绝对他者”。这种他者伦理解构了设计符号学所预设的形而上学条件,使得设计意义脱离了客观化和绝对化,并从根本上摒弃通过设计实现意义精确、高效传递的理论目标,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突出个体性和生命性的他者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thout Thought 现象学 他者伦理 直观行为 符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女性空间:沈泊尘《新新百美图》的复调叙事研究
10
作者 刘秋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3,共6页
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 聚焦沈泊尘《新新百美图》中的女性空间及其叙事模式,结合图像表达与叙事文本的对话性,解析多元女性形象并呈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通过谱系学分析、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比视角,揭示《新新百美图》中女性空间的营造策略、复调叙事及其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泊尘 《新新百美图》 女性空间 复调叙事 共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工艺学的学术探索与体系建构——以“经世文编”为中心
11
作者 杨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1,I0001,共6页
晚清经世思想再兴,经世文编亦接踵而起,工艺作为独立门类呈现其中,表明诸学人将其纳入经世之学的尝试和努力。纲目的衍变透露出工艺学与西方科学知识和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的复杂关联。而该门类下收录的文章则经历从“为何兴工艺”到“如... 晚清经世思想再兴,经世文编亦接踵而起,工艺作为独立门类呈现其中,表明诸学人将其纳入经世之学的尝试和努力。纲目的衍变透露出工艺学与西方科学知识和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的复杂关联。而该门类下收录的文章则经历从“为何兴工艺”到“如何兴工艺”的内容变化,同时,工艺技术方面的论说构成经世体系中美学理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经世之学 经世文编 麦仲华 机器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实摄影的田野:历史演变与方法
12
作者 贾方 戴宁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从自然生产场域到学术研究场域,“田野”的概念发生演变,并对社科尤其人类学和社会纪实摄影影响深远。纪实摄影与人类学在田野调查中的互动融合,促成了摄影向社会观察及信息媒介的转变。从时空、客观真实、人道主义精神三个维度探讨纪... 从自然生产场域到学术研究场域,“田野”的概念发生演变,并对社科尤其人类学和社会纪实摄影影响深远。纪实摄影与人类学在田野调查中的互动融合,促成了摄影向社会观察及信息媒介的转变。从时空、客观真实、人道主义精神三个维度探讨纪实摄影田野特征与方法,指出其通向“真实”的社会场域,未来将随着社会变迁展现出新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摄影 田野调查 人类学 真与善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读刘海粟:一个中国画家,必须同时是位书法家
13
作者 黄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86,I0012,共5页
刘海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曾高度重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并在上海美专设立书法、篆刻课程,强调书法与篆刻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刘海粟的书法历程和教学理念,呼吁当代中国画... 刘海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曾高度重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并在上海美专设立书法、篆刻课程,强调书法与篆刻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刘海粟的书法历程和教学理念,呼吁当代中国画家重视书法修养,以实现书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书法作品展 画家 书法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与风险的对抗:对乔赛亚·韦奇伍德与碧玉炻器的再解释
14
作者 周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共10页
18世纪70年代,乔赛亚·韦奇伍德推出了碧玉炻器系列。对这一人与一物之间关系的解析,可以探究工业革命时期制造商们在推出一款新产品及产品迭代过程中选择策略和手段时的心理动机。碧玉炻器是韦奇伍德在无数次试错后最终确定下来的... 18世纪70年代,乔赛亚·韦奇伍德推出了碧玉炻器系列。对这一人与一物之间关系的解析,可以探究工业革命时期制造商们在推出一款新产品及产品迭代过程中选择策略和手段时的心理动机。碧玉炻器是韦奇伍德在无数次试错后最终确定下来的一种选择。支撑着甘冒风险的韦奇伍德的,是工匠出身的他对产品工艺品质与审美风格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奇伍德 碧玉炻器 新古典主义 剪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碧山水”画中建筑的计度方式——以《九成避暑图》《京畿瑞雪图》为例
15
作者 喻梦哲 刘震 张明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8,I0011,I0012,共11页
与重在墨线勾描的界画不同,金碧山水中的建筑形象以色块填涂为主,以往并不被视作能够有效传递构造信息、反馈设计思想的媒材。举《九成避暑图》《京畿瑞雪图》为例,借尺规作图揭示其几何定位法则,探究古人如何利用扩大模数简略控制物形... 与重在墨线勾描的界画不同,金碧山水中的建筑形象以色块填涂为主,以往并不被视作能够有效传递构造信息、反馈设计思想的媒材。举《九成避暑图》《京畿瑞雪图》为例,借尺规作图揭示其几何定位法则,探究古人如何利用扩大模数简略控制物形比例,借图示分析法核验建筑形象的计度方式,即运用何种“算法”投射营造知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中潜藏的构图秩序与创作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碧山水 构图理法 模数控制 图像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初栴檀释迦瑞像的摹刻与吴越地区造像关系探微
16
作者 张书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I0002,共8页
北宋初日本僧人奝然的来华巡礼活动,是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目前学界对于奝然在台州摹刻栴檀释迦瑞像与北宋初年吴越地区佛教造像传统之间的联系,尚未给予足够关注。对日本清凉寺藏栴檀释迦像的具体造型特征及装藏胎内纳入品的... 北宋初日本僧人奝然的来华巡礼活动,是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目前学界对于奝然在台州摹刻栴檀释迦瑞像与北宋初年吴越地区佛教造像传统之间的联系,尚未给予足够关注。对日本清凉寺藏栴檀释迦像的具体造型特征及装藏胎内纳入品的深入分析,可以为理解中日佛教艺术交流与吴越地方造像风格的互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奝然 栴檀释迦瑞像 新昌大佛 吴越地区 髻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因理论视阈下的工艺美术创新路径研究
17
作者 霍春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以模因理论为基础,对工艺美术作品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从文化的进化机制层面解读工艺美术的表现型效应,并对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工艺美术创新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认知升维、场景拓展、... 以模因理论为基础,对工艺美术作品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从文化的进化机制层面解读工艺美术的表现型效应,并对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工艺美术创新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认知升维、场景拓展、跨界合作、品牌介入、技术迭新等当代工艺美术创新路径,为工艺美术创作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 进化机制 工艺美术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R计划指引下台湾地区在地关怀设计研究——以岭东科技大学设计团队为个案
18
作者 刘文良 马雪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1,I0003,共10页
自2018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推行USR计划以来,台湾地区高校积极参与地方创生,“在地关怀”设计成为高校赋能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岭东科技大学USR设计团队将奥万大与新社地区作为实践场域,用品牌化设计思维助力在地创生系... 自2018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推行USR计划以来,台湾地区高校积极参与地方创生,“在地关怀”设计成为高校赋能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岭东科技大学USR设计团队将奥万大与新社地区作为实践场域,用品牌化设计思维助力在地创生系统的自转与永续发展,其运行机制与再生路径可为其他高校参与在地化设计提供有益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R计划 在地关怀 岭东科技大学USR设计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情画意:沈柔坚绘画创作探赜
19
作者 涂蓉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208,共8页
沈柔坚出生于福建诏安,少年时便对文学艺术充满兴趣,此后以绘画专长投身革命,加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添砖加瓦;而立之年定居上海,担任上海美术界的行政职务,勤奋好学,立足于中国绘画传统,潜心吸收西方艺术思想,逐渐形... 沈柔坚出生于福建诏安,少年时便对文学艺术充满兴趣,此后以绘画专长投身革命,加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添砖加瓦;而立之年定居上海,担任上海美术界的行政职务,勤奋好学,立足于中国绘画传统,潜心吸收西方艺术思想,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成熟画风,为“具象表现主义”的绘画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柔坚 诏安 版画 具象表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和应对AI绘画中的“恐怖谷效应”
20
作者 吕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1,共5页
人工智能生成式图像技术在AI绘画的学习创作中易引发“恐怖谷效应”,产生令人恐惧和排斥的失真感,带来包括技术、应用、观念、伦理等方面的诸多负面影响。分析AI绘画中“恐怖谷效应”的本质、关联、类型和成因,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适... 人工智能生成式图像技术在AI绘画的学习创作中易引发“恐怖谷效应”,产生令人恐惧和排斥的失真感,带来包括技术、应用、观念、伦理等方面的诸多负面影响。分析AI绘画中“恐怖谷效应”的本质、关联、类型和成因,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适应现阶段、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应对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发、创作、教育等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绘画 “恐怖谷效应” 大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