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6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资源量估算及有利开发层段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延河 倪小明 +1 位作者 王保玉 赵锦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平顶山矿区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例,从煤系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储层物性特征出发,剖析煤系气富集特...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平顶山矿区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例,从煤系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储层物性特征出发,剖析煤系气富集特征,提出有利层段优选模型。结果表明:二1煤层和四2煤层的平均实测含气量分别为12.36和9.77 m^(3)/t,平均含气量梯度分别为2.56和1.60 m^(3)/(t·hm);二煤段、三煤段和四煤段的平均实测全烃值分别为0.39%、1.04%和0.85%,含煤岩系的含气量随全烃值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系气总资源量为214.20×10^(8) m^(3),资源丰度为2.15×10^(8) m^(3)/km^(2);在区域分布上,首山一矿煤系气的总资源量最高,平煤八矿和十三矿中等,平煤十矿较低;垂向上,二煤段煤系气总资源量最高,四煤段次之,三煤段最小;研究区的有利指数为0.005~0.475,平均为0.172,煤系气开发有利层段3个,较有利层段5个,不利层段4个;区域上的优先开发顺序依次为首山一矿、平煤十矿、平煤十三矿和平煤八矿,垂向上的优先开发层段依次为二煤段、四煤段和三煤段。研究成果可为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有利开发层段的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含气量 资源量 有利层段 平顶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鲜波 朱松柏 +2 位作者 周杰 聂延波 范秋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得递减产量解,再通过数值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产量解。绘制且对比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并对斜井三孔双渗的产量递减曲线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斜井三孔双渗产量递减曲线位置在初期比单渗的产量递减曲线位置更低,且窜流凹子更浅;裂缝渗透率比值越大,窜流凹子越深、曲线位置越低;窜流系数越大,窜流发生越早、曲线位置左移;基质弹性储容比越大,基质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宽越深、溶洞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窄越浅;斜井长度越长、井斜角越大,产量递减曲线位置越高且曲线向左移动;结合现场实例井解释,斜井三孔双渗模型比斜井三孔单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解释结果更可靠。建立的单双渗模型和绘制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可预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的产量递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斜井 双渗 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复合测井参数的复杂岩性核主元识别方法——以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裴家学 郭晗 +5 位作者 周立国 张甲明 田涯 李皓 李雪英 隋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复杂岩性与测井曲线之间存在非线性响应关系,致使常规岩性识别方法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为此引入4个与储层岩性相关的复合测井参数,增强测井曲线描述复杂岩性非线性响应特征能力;结合高斯核函数和多项式...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复杂岩性与测井曲线之间存在非线性响应关系,致使常规岩性识别方法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为此引入4个与储层岩性相关的复合测井参数,增强测井曲线描述复杂岩性非线性响应特征能力;结合高斯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各自的优良特性,构建组合核函数,改善核主元分析方法的全局识别能力;采用K-折交叉验证法确定合理的核半径参数,从而建立一套基于多复合测井参数表征的复杂岩性核主元识别方法。实际岩性数据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多复合测井参数后,复杂岩性数据在核主元空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可分性,岩性相对位置集中、固定且区带划分标准明确,表明该岩性划分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后验识别符合率92.7%以上,证明该方法在复杂岩性识别中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开鲁盆地复杂岩性区的岩性精确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元分析 岩性识别 复合测井参数 组合核函数 K-折交叉验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冷 王嘉新 +3 位作者 康凯 张雷 王锐 张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探究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以渤海湾盆地X油田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铸体薄片分析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并联酸化水驱油实验,明确X油田储层结垢类型、垢晶形成机理以及盐酸解堵效果,... 为探究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以渤海湾盆地X油田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铸体薄片分析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并联酸化水驱油实验,明确X油田储层结垢类型、垢晶形成机理以及盐酸解堵效果,揭示多层合采水驱油过程中酸化对于不同物性岩心的驱油效率、注入压力、原油赋存特征与动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损害的关键因素是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形成的CaCO_(3)垢,呈颗粒状分布,在孔喉中导致储层物性降低;酸化解堵能改善储层物性,相对高渗的岩心比酸化前驱油效率上升了3.45百分点,但相对低渗的岩心比酸化前驱油效率下降了23.56百分点;酸液与CaCO_(3)垢反应产生气体,在孔隙喉道中流动产生贾敏效应,不仅阻止了部分油滴的运移,而且还“锁死”了已形成的水驱油通道,导致水驱油压力升高,低渗岩心发生二次堵塞,小孔喉中的剩余油大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后的水驱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解堵 差异化动用 储层结垢 多层合采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关键参数建模与“甜点”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军 魏刚 +3 位作者 胡挺 田新 龚佳 何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盐矿物导电性能的电阻率校正因子,根据岩心实验对系数K进行修正,改进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接着利用有机质对密度与中子测井曲线的影响差异,建立饱和度非电法测井计算方法;最后引入层次分析法,优选反映页岩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两类甜点的7个参数,依据贡献程度、计算精确度和数据可靠性构建判断矩阵,形成页岩优势储层判别量化图版。依据该方法,能够将泌阳凹陷页岩优势储层准确识别,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有利的岩石物理分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页岩 甜点预测 总有机碳含量 饱和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金贤镐 何金钢 +2 位作者 万建荣 郭军辉 刘笑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在正地饱压差条件下仍急剧上升且远高于原始溶解气油比的现象,利用油/气/水高压物性室内实验研究了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单油层开发生产气油比全生命周期评价矿场...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在正地饱压差条件下仍急剧上升且远高于原始溶解气油比的现象,利用油/气/水高压物性室内实验研究了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单油层开发生产气油比全生命周期评价矿场试验,通过增加“溶解气水比”参数修正了生产气油比的理论计算公式,利用修正后的理论生产气油比曲线分析并解释了生产气油比在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大幅上升和化学驱阶段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并开展了萨中开发区生产气油比变化趋势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或聚合物溶液能够从饱和气体的原油中获取部分溶解气,实验测得萨中开发区的溶解气水比达到1.952~2.138cm^(3)/g;在单油层开发矿场试验阶段,正地饱压差下生产气油比仍随综合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在化学驱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产气油比计算时需要考虑油和水中溶解气的共同影响,通过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建立生产气油比与综合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即对生产气油比的理论公式进行修正。因此,在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水中的溶解气的影响,才能对开发形势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特高含水后期 生产气油比 压力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解水锁剂优选及效果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X气田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蒲万芬 侯帅 +4 位作者 沈超 杜代军 刘锐 郭健 徐东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解决低渗透砂岩气藏特别是存在边底水的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水锁现象的问题,利用表面张力测试、接触角实验、气驱液岩心驱替实验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方法,从解水锁剂的优选和解水锁效果评价2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 为解决低渗透砂岩气藏特别是存在边底水的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水锁现象的问题,利用表面张力测试、接触角实验、气驱液岩心驱替实验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方法,从解水锁剂的优选和解水锁效果评价2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约3倍模拟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以及在渗透率大于等于2.0×10^(-3)µm^(2)的岩心中,优选的0.3%(质量分数)配2+模拟地层水的解水锁剂体系仍表现出良好的降低水锁损害的效果;利用核磁共振T2谱测试实验和核磁成像技术对比单一模拟地层水与加入解水锁剂后的驱替效果,结果显示驱替结束后对应的峰面积相较于未加解水锁剂的峰面积明显减小,充分证实了优选的解水锁剂体系在降低水锁损害方面的良好效果。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有效优选及评价解水锁剂的方法,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优选的解水锁剂体系的解水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边底水气藏 水锁 解水锁剂 效果评价 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集层渗吸驱油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采收率实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成 孙岿 +2 位作者 张向宇 唐洁云 周晓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为了明确渗吸对于页岩储层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规律,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不同渗吸体系下的高温高压在线核磁共振渗吸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级别孔隙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渗吸驱油效果。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二维核磁共振... 为了明确渗吸对于页岩储层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规律,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不同渗吸体系下的高温高压在线核磁共振渗吸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级别孔隙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渗吸驱油效果。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二维核磁共振解释方法,明确了不同原油赋存孔隙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结果表明:低黏滑溜水、胍尔胶破胶液、CO_(2)渗吸液及表活剂型低黏滑溜水体系的渗吸采收率分别为16.14%、11.80%、21.00%和14.68%,CO_(2)渗吸液的开发效果最佳。整个渗吸过程可视为一个有机系统,在确保小孔隙采出程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大孔隙动用程度至关重要;随着渗吸量的增加,岩样的游离油动用程度增大,T1/T2上升,残余油逐渐以吸附态和有机质为主,可采性变差;水基渗吸介质对于黏土层间吸附油的动用效果更好,而CO_(2)渗吸液可深入页岩有机质小孔隙中充分发挥渗吸置换作用,有机质微孔原油的相对采收率可提高11.01~23.54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渗吸 在线核磁共振 微观动用特征 赋存特征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稠油绿色冷采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晓东 毛乾斌 +2 位作者 李小雨 杨福祥 李晶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针对稠油热采存在油汽比低、能耗大、CO_(2)排放高以及稠油冷采采出液难处理等问题,采用自制的降黏驱油剂ODA1配制驱替液,对其进行了静态降黏评价、性能分析以及特稠油冷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驱替液中ODA1的质量分数和矿化... 针对稠油热采存在油汽比低、能耗大、CO_(2)排放高以及稠油冷采采出液难处理等问题,采用自制的降黏驱油剂ODA1配制驱替液,对其进行了静态降黏评价、性能分析以及特稠油冷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驱替液中ODA1的质量分数和矿化度,均能有效降低稠油黏度;当驱替液中ODA1质量分数为2%、矿化度为100 g/L时,特稠油与驱替液以质量比为0.5混合后的降黏率达到了70.62%;特稠油在驱替液表面自发扩散,油水自动分相,完全不乳化。在渗透率约为1 000×10^(-3)μm^(2)、地层温度为40℃、特稠油黏度为11 600 m Pa·s条件下进行模拟驱油实验,驱替液驱的采出程度较模拟地层水驱采出程度提高了6.31百分点;水驱后驱替液依次进行转驱、第1次闷井和第2次闷井,采出程度分别提高了7.48、11.70和7.83百分点,合计较水驱提高了27.02百分点,采出稠油在40℃条件下的黏度降至3 553 m Pa·s,降黏率达61.37%,驱替液具有边驱油边降黏的特点。同时在冷采过程中无碳排放,采出水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研究成果为特稠油绿色冷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驱替液 降黏 冷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营山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有利目标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有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7,共9页
为了搞清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二段致密气藏气水关系和富集规律,综合实验分析、测井和地震多方面资料,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类型。结果表明:须二段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6个中期... 为了搞清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二段致密气藏气水关系和富集规律,综合实验分析、测井和地震多方面资料,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类型。结果表明:须二段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l―MSC4旋回是上升旋回,为退积式岩性组合;MSC5旋回―MSC6旋回是下降旋回,为进积式岩性组合;上升旋回岩石组合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物性,经历构造调整后,气水分异较为彻底,为构造气藏;在下降旋回中,机械压实作用较强,储层原生粒间孔隙被严重破坏,油气大量注入储层时期与储层致密演化耦合,具有边致密边成藏特征,使得下降旋回整体含气、规模富集,是未来营山构造须二段储量升级的有利目的层。研究成果可为营山地区致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筛选及下一步致密气藏有利目标区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富集模式 须二段 营山构造 四川盆地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古生界潜山油气藏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11
作者 杨光达 陈彦 +7 位作者 张东伟 刘海涛 周艳 汪百齐 翁文胜 王伟成 郭军敏 杜庆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发育大规模的多层系潜山油气藏,且油气显示较好。为探究古生界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潜山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基于大量工区钻井、邻区井及地震剖面数据,利用岩心、薄片观察、孔渗测定、压汞实验及地震解释方法,...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发育大规模的多层系潜山油气藏,且油气显示较好。为探究古生界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潜山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基于大量工区钻井、邻区井及地震剖面数据,利用岩心、薄片观察、孔渗测定、压汞实验及地震解释方法,从储层岩石孔隙类型、渗透率及孔喉等多角度对古生界潜山储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地震剖面探讨其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潜山原油来源于东部凹陷的古近系烃源岩;储集体为潜山优质风化壳储层及潜山内幕储层,裂缝较为发育;古生界储层类型包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和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2种储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油气成藏过程为新生古储―断层、不整合面运移―潜山构造圈闭聚集成藏模式;成藏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断层、构造圈闭、生储盖时空配置、裂缝发育程度。研究成果为辽河油田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同时为多层系潜山油气成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系潜山 风化壳储层 裂缝 压汞曲线 成藏条件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宋芳屯构造带登娄库组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
12
作者 陆加敏 孙立东 +10 位作者 杨亮 姜振学 刘家军 李笑梅 施立冬 蔡壮 李卓 杨威 缪欢 陈瑞华 孙伟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区块宋芳屯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复杂且不明确。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手段,重点分析了宋芳屯构造带登娄库组的油气来源及成藏期次,并建立了多层系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区块宋芳屯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复杂且不明确。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手段,重点分析了宋芳屯构造带登娄库组的油气来源及成藏期次,并建立了多层系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宋芳屯构造带内登娄库组泥岩品质较差,主要为Ⅲ和Ⅱ2型,Ro为1.73%,处于高成熟阶段,徐西次凹沙河子组泥岩以好-很好烃源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Ⅲ-Ⅱ1型,Ro为2.55%,处于过成熟阶段;宋芳屯构造带登娄库组原油来源于宋芳屯构造带登娄库组泥岩和徐西次凹沙河子组泥岩,而宋芳屯构造带登娄库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徐西次凹的沙河子组泥岩;宋芳屯构造带油气运移期为距今89.6~67.5Ma,最大运移时期约为距今76.0Ma;登娄库组泥岩和沙河子组泥岩持续供烃是宋芳屯构造带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多层系砂岩泥岩互层与主干断裂、砂体对油气的输导为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生烃期与成藏期高度匹配是多层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多种地质条件的耦合下形成了宋芳屯构造带多层系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宋芳屯构造带 登娄库组 油气系统 油源对比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
13
作者 刘豇瑜 任登峰 +3 位作者 秦世勇 张键 晏楠 刘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体的复杂缝洞集合体,实现储层纵横向立体改造。结果表明:通过高低黏液体和远中近井分区溶蚀的液体组合模式,可实现人工裂缝+天然微缝的深度刻蚀;缝洞导向的一体化参数设计方法,设计的施工参数满足缝洞体的动用需求,同时,大油管浅下的完井工艺及配套承压能力达140 MPa的采油井口,保障了大排量立体酸压施工;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可极大提高超深碳酸盐岩酸压效果,满足断控缝洞型储层纵横向深度改造需求;现场应用表明,改造后平均单井初期产量为260 m3/d,高效支撑了富满油田的勘探开发。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可极大提高酸压效果,也可为类似储层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酸压 复杂缝洞集合体 超深缝洞型 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迪 王显东 +7 位作者 王有智 王志国 成德安 马威奇 陈绪强 祝斯淼 朱彦平 安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9,共9页
针对四川盆地东北部仪陇-平昌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复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清的问题,优选须家河组52块致密砂岩储层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揭示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 针对四川盆地东北部仪陇-平昌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复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清的问题,优选须家河组52块致密砂岩储层样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揭示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发育原生粒间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杂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和微裂缝7种孔隙类型,孔隙形态主要为平行板状孔;孔喉结构分为弱平台型、缓直线型、陡直线型和上凸形4种类型,陡直线型对应的孔喉结构最优;须家河组孔径分布范围较大,微米、纳米级共存,以纳米级为主,主要发育中孔和大孔;微观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影响大,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受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孔喉半径与渗透率相关性明显,因此渗透率受影响更大;须家河组自下而上微观孔隙结构愈加复杂,物性逐渐变差;须家河组二段孔径最大,喉道短,储层物性最好,须家河组四段孔径相对较小,喉道窄,物性次之,须家河组六段孔径小,喉道狭窄,物性最差。研究成果可为川东北地区下一步致密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致密砂岩储层 须家河组 川东北 仪陇-平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河储气库盖层密封性定量评价
15
作者 张超 姚杰 +4 位作者 李伟娜 伍藏原 曹烨 吴以臣 王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2,共10页
针对东河油田在改建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前对盖层封闭能力认识不足的问题,借助岩石室内实验与四维地质力学模拟技术,形成了以“毛细管+力学封闭”为主、地质分析为辅的三因素结合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量化了盖层封闭能力。结果表... 针对东河油田在改建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前对盖层封闭能力认识不足的问题,借助岩石室内实验与四维地质力学模拟技术,形成了以“毛细管+力学封闭”为主、地质分析为辅的三因素结合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量化了盖层封闭能力。结果表明: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盖层突破压力与烃柱所受上浮力,而基于实验与解释模型预测盖层最小突破压力为6 MPa,建库区全部充满气体后气柱(高度为120 m)所受上浮力为1.4 MPa,在原始压力达到62 MPa的基础上还需要孔隙压力增量达到4.6 MPa,气体才会突破盖层;水力封闭能力与地应力变化息息相关,孔隙压力的降低使得水平主应力有所下降,但由于最小水平主应力远大于油藏孔隙压力,盖层不会发生张性破坏;孔隙压力降低后盖层的剪切风险有所增加,平均剪切安全指数由初始状态的0.37上升至0.44,但仍小于临界值1.00,力学失稳风险较小。该评价方法既论证了油藏开发以来盖层对气体的有效密封性,又明确了储气库在不同注采周期下的盖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性评价 盖层 突破压力 地质力学模拟 剪切破坏 储气库 塔里木盆地 东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连通性对简单斜坡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16
作者 赵玉武 潘国辉 +4 位作者 彭承文 贺友志 刘宗堡 张云峰 王鸿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共11页
砂体连通性研究对于明确简单斜坡油气运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为靶区,采用三维储层随机建模和原油全烃色谱对比技术,对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连通性及其对简单斜坡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 砂体连通性研究对于明确简单斜坡油气运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为靶区,采用三维储层随机建模和原油全烃色谱对比技术,对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连通性及其对简单斜坡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界面对应的湖泛泥岩为单一砂岩输导层有效顶板,高台子油层垂向上划分为S1―S4共4套单一砂岩输导层;砂地比是决定砂体静态连通性的最重要因素,控制砂体静态连通性呈“S”形快速增大,砂体类型和砂体几何参数影响了相同砂地比对应的砂体静态连通性,其结果为一定区间的范围值;动态连通性砂体的砂地比的渗流阈值(C_(0))高于砂体静态连通性,动态连通性砂体的砂地比的完全连通系数(C)接近砂体静态连通性;油气主要分布在处于砂体动态连通性的砂地比C_(0)和C之间的有利区带。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实例证明建立的砂体连通性评价方法可应用于简单斜坡的区带评价与目标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斜坡 砂体连通性 砂地比 区带评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平昌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17
作者 汪海燕 邱彤 +3 位作者 王志国 董忠良 王继平 黄科翔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0,共9页
平昌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岩石热解及有机岩石学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查明了凉高山组页岩的生烃潜力。综合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孔隙类型及微观结构、烃类可动性表征、脆性矿物含量... 平昌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岩石热解及有机岩石学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查明了凉高山组页岩的生烃潜力。综合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孔隙类型及微观结构、烃类可动性表征、脆性矿物含量和可压性特征,明确了凉高山组页岩的储层品质,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平昌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平昌地区凉高山组发育浅湖-深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深湖相泥页岩主要发育在凉上1-1油层组,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高、生烃潜力大、油气转化率高等特征;泥页岩储层发育页理缝、网状缝,储层物性好,孔隙类型以无机孔缝为主,其中介孔、大孔居多,含油气性好,为最好的地质甜点层;凉上1-2油层组为砂页岩互层,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性好,且因紧邻凉上1-1油层组,含油性好,为很好的工程甜点层。凉上一亚段砂页组合段具备稳定的凝析油-轻质油原位富集的物质条件,资源潜力大,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烃源岩 页岩储层 侏罗系 凉高山组 平昌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与实践
18
作者 宫宝 陈欣 +4 位作者 张迪 马威奇 马新海 隋立伟 杨春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2个长期继承性局部构造高带,通源断裂叠加有效储层控制油气富集,部署的HS5井获百万方天然气;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发育次级台缘带,高能丘滩体经过桐湾期岩溶作用改造,形成优质富气储层;寒武系沧浪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沉积时处于古地貌高部位,发育溶蚀孔洞型高能颗粒滩体,含气性好,部署GT1井进行立体揭示。研究成果确定了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超万亿方,为下一步提交规模效益探明储量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庆探区 震旦系—寒武系 深层天然气 探明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页岩油储层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19
作者 王显东 王志国 +4 位作者 成德安 马威奇 安测 曾宏斌 徐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针对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储层特征非均质性强、资源潜力尚不清楚等问题,通过岩心实验数据分析,明确岩性和物性等“四性”特征,再利用体积法进一步落实川东北地区侏罗系页岩油储层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凉高山组页岩呈现石英含... 针对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储层特征非均质性强、资源潜力尚不清楚等问题,通过岩心实验数据分析,明确岩性和物性等“四性”特征,再利用体积法进一步落实川东北地区侏罗系页岩油储层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凉高山组页岩呈现石英含量高的特征,岩相多为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硅质纹层发育;自留井组大安寨段和东岳庙段页岩层系岩性组合较为相似,以灰岩、页岩互层为主,岩相多为纹层状混合质页岩,钙质纹层发育;3套页岩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4%~9%,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硅质颗粒晶间孔、黏土晶间孔、黄铁矿晶间孔、有机质孔和页理缝;通过“七性”关系评价,明确凉高山组上段1亚段底部、凉高山组上段2亚段底部和凉高山组上段3亚段顶部为凉高山组最优甜点层;大安寨段中部和东岳庙段顶部为自流井组最优甜点层;通过体积法对3个页岩层系进行资源潜力评价,明确仪陇—大竹地区是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研究成果为凉高山组页岩油的增储上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侏罗系 页岩油 富集特征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航金字塔多尺度分解多属性融合方法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预测
20
作者 陈雨茂 刘浩杰 +1 位作者 盖姗姗 杨宏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裂缝作为地质构造中的常见元素,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裂缝往往因其埋藏深、尺度小、数量大等特点而难以准确预测,这成为了当前地质研究领域的难题。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原始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满足对裂缝准确... 裂缝作为地质构造中的常见元素,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裂缝往往因其埋藏深、尺度小、数量大等特点而难以准确预测,这成为了当前地质研究领域的难题。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原始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满足对裂缝准确预测的需求。传统的多属性融合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预测精度,但难以有效保留最优属性,预测结果不够准确。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金字塔导航处理地震数据,获取并筛选多层级中的最优数据,以强化结构特征并精确定位断裂不连续;基于该最优数据提取并融合多种地震属性,实现高精度的裂缝分布预测,从而显著提升裂缝发育区的预测准确性。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以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义184区块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沙四段储层中由不同成因引发的裂缝的构造形态与走向。研究成果不仅为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分析 裂缝预测 导航金字塔 方差属性 曲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