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战军 卢晓中 +4 位作者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1,共18页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六个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六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识,也是理解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和实践向度,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只有准确把握“六大特质”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指向,才能科学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和路径。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多个维度理解“六大特质”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关系。思政引领力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有力昭示了教育强国的政治方向和鲜明底色。人才竞争力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自主培养和吸收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先导任务和基础地位。科技支撑力是教育系统整合创新要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使命。民生保障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人民属性和价值追求。社会协同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协同和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调配合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本质规律和实践要求。国际影响力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战略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重大标志和世界意义。“六大特质”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判断是否建成教育强国的标准,是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要从整体上研究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依据、总目标、总任务,从具体路径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任务协调推进、逐步达成,最终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力 人才竞争力 科技支撑力 民生保障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3
2
作者 龙献忠 黄明勇 李莹莹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价值意蕴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指引、注入新动能以及催生新变革。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领新质生产力创新科技,构筑科学研究高地;布局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逻辑关联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职业权利的来源、类型及其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峰 程瑶 刘兴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教师权利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享有的教师职业权利和一般性权利的总和。由于教师职业具有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基本属性,因此,教师权利可划分为教育权、教学权、科研权、民主管理... 教师权利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享有的教师职业权利和一般性权利的总和。由于教师职业具有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基本属性,因此,教师权利可划分为教育权、教学权、科研权、民主管理权、社会服务权等特殊性职业权利,以及职业执教权、职业发展权、专业发展权、劳动报酬权等一般性权利。教师职业权利来源有两个:一是来源于《宪法》及其他专门法的规定,二是来源于教师职业的基本属性。教师职业权利的实现需要理顺教师权利与义务关系,强化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调整教师权利法条内容,形成层次分明的权利结构;保护教师职业权利获得,完善教师权利救济机制;以权利本位明确教师身份,拓展教师职业的保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权利 《教师法》 权利类型 权利约束 权利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举,非恶制也”:科举停废120年的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海峰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87,共9页
科举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对人类文明进程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创立科举制的国家,中国在科举制废止120年之后,有必要继续为科举正名,改变科举是“恶制”的看法。自从清末改革科举,尤其是1905年废科举以来,科举制长期被人们误解... 科举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对人类文明进程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创立科举制的国家,中国在科举制废止120年之后,有必要继续为科举正名,改变科举是“恶制”的看法。自从清末改革科举,尤其是1905年废科举以来,科举制长期被人们误解,但也有不少著名人物客观地肯定科举制的长处。科举制在清末被时代否定,并不意味着应该永远被否定。过去人们对科举抱有太多的误会和偏见,现在需要澄清笼罩在科举上面的迷雾,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中国人不应该再继续将科举制妖魔化,现在是到修改中学教科书对科举制负面评价的时候了。科举利弊并存,但并非“恶制”,而是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停废 科举平反 考试制度 公平取士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教育开放与教育强国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国睿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高水平教育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从根本上来看,高水平教育开放是基于人类共同文明、发展人类共同文明的开放;教育是中国融入人类共同文明的重要... 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高水平教育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从根本上来看,高水平教育开放是基于人类共同文明、发展人类共同文明的开放;教育是中国融入人类共同文明的重要路径。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而言,高水平教育开放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教育开放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而在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变得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高水平教育开放的现实着力点是建立与国际科技前沿同步迭代的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吸收世界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进而推动全球教育乃至人类共同文明的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水平教育开放 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来源与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亚婷 陈嘉诚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9,共10页
对198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设立以来的1161份博士学位论文中的9046个核心概念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在经典学科论范式主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形成了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为核心的本土理论性话语群及其广泛应用后的实践性话语群... 对198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设立以来的1161份博士学位论文中的9046个核心概念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在经典学科论范式主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形成了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为核心的本土理论性话语群及其广泛应用后的实践性话语群,引进了源自西方高等教育的理论性话语;在研究领域论范式兴起后,根植于中国本土高等教育实践的实践性话语大规模提炼生成,源自西方高等教育的实践性话语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话语被加快引入;在现代学科论范式萌芽后,源自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和本土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制度性话语被广泛应用,发端于西方高等教育的理论性话语与实践性话语被进一步本土化改造,源自西方其他学科的理论性话语被不断融合再造。这表明,移植西方概念必须立足中国本土高等教育实践情境,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中国优秀文化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系统论思想指引下进行学科体系内部的有机统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概念来源 话语体系 话语形态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大学如何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向东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共7页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元典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回答和解决新时代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大学的现实任务和历史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书院文化 中国式思维 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评价的内涵、向度及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莎 马晓芳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0,共7页
当前教育评价正在经历第四次范式跃迁,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提供了以数据驱动为底层逻辑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评价的形成与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评价要素的数字转化与评价过程和方法的智... 当前教育评价正在经历第四次范式跃迁,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提供了以数据驱动为底层逻辑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评价的形成与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评价要素的数字转化与评价过程和方法的智能升级;其隶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明确的意识形态价值属性,旨在利用数智理念技术推动对传统评价的重点、难点问题协同攻关,实现评价模式方法智慧化进阶、评价范式时代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评价的评价要素深度释放数智新生活力、评价过程全面呈现数智叙事特色、评价效果有效凸显数智集约优势,主要经由评价要素的数字累积、评价系统的数智集成、评价体系的智能优化、评价反馈的智慧升级的进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评价 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的困境与重生——评《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
9
作者 马坤 梁国利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对于体现时代特色、深烙时代印记、做出时代贡献的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中,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寻找各自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加快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研发与创新,催生新产... 对于体现时代特色、深烙时代印记、做出时代贡献的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中,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寻找各自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加快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研发与创新,催生新产业、创建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工科院校 时代印记 特色发展战略 时代贡献 研发与创新 划转 发力点 特色和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动因、使命与推进路径
10
作者 蒋凯 朱施蓉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我国始终坚持扩大与深化包括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全球环境、革新需求和国际影响是我国高水平... 我国始终坚持扩大与深化包括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全球环境、革新需求和国际影响是我国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现实动因。通过加强政府宏观引领、深化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引育模式改革,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增强高校办学能力、服务高校师生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职责使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乃至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实现由“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强国建设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大学课程变革的新旧之争
11
作者 李先军 张礼华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大学课程改革必然面对新旧势力间因利益冲突所产生的争执。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整体面貌发生变化,大学课程亟待变革。“牛桥”等传统大学的课程较少关注社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及技能,它们代表保守派利益;伦敦大... 大学课程改革必然面对新旧势力间因利益冲突所产生的争执。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整体面貌发生变化,大学课程亟待变革。“牛桥”等传统大学的课程较少关注社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及技能,它们代表保守派利益;伦敦大学属于新大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它与“牛桥”办学理念不同,尤其体现在课程方面。双方围绕大学课程变革的论争表现在“有神论”或“无神论”、“古典化”或“现代化”、“贵族性”或“平民性”之争。最终受国家法令干预、社会力量推动等影响,“牛桥”和伦敦大学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一致,世俗化、现代化和大众化成为其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我国推动课程改革可借鉴19世纪中后期英国大学课程变革的经验:立足时代需求,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大学课程;强化专业培养,创设能力导向的大学课程;积极参与西方课程理论对话,构建中国特色课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大学课程 课程变革 课程论争 复杂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比较——基于七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12
作者 黄福涛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共11页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选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案例,系统分析全球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欧洲大陆模式...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选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案例,系统分析全球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欧洲大陆模式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和结构化课程体系,美国模式突出研究导向、学生中心与创新驱动三者融合,日本模式采用本硕一贯制与“楔形”课程结构,中国模式则以国家战略为引领、科教融合和国际合作为核心。尽管各国顶尖理工类高校的本科教育体系因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普遍呈现出研究导向、跨学科培养、实践创新和国际化拓展的共同趋势。未来中国理工类本科教育,应强化科研训练、优化课程体系、拓展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并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本土适应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诚然,数据来源和案例选取的局限性是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模式 研究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 理工类高校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从政治话语建构到国家能力形成
13
作者 李海龙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政治话语在理解社会活动和公共生活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一概念不仅是各类公共事业“建设强国”话... 政治话语在理解社会活动和公共生活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一概念不仅是各类公共事业“建设强国”话语的延伸,也赋予了高等教育发展以深刻的政治意义。高等教育的目标、价值及内涵的构建决定了其能有效转化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然而,政治话语在现代国家中的指向尚不明确,是否能体现最高权力机构的意志并为公共事业提供合法性仍有待验证。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学术层面和政策表达中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解读在语义、词性、语境及实践取向等方面均存在认知模糊。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互为促进关系,政治话语实践不仅要明确国家发展目标,还应摆脱以“强国研究”替代“建设实践”的符号思维,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行动激发建设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政治话语构建 国家能力 政治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提升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14
作者 洪晓畅 龙歆雨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共6页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是高校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具有传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历史传统、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教育叙事学的理论规定、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演进的逻辑意蕴。高校...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是高校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具有传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历史传统、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教育叙事学的理论规定、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演进的逻辑意蕴。高校须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缺乏衔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创新发展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介体融合运用不足的现实困境,通过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转变理念实现主体衔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与时俱进实现内容创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介体资源实现介体关联,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师生合作评价理论与实践 ——评《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
15
作者 姜勇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28,共1页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的知识产出能力,亦即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产出导向法强调“以学为中心”“学用一体”,意在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产出导向法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由驱动、促成...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的知识产出能力,亦即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产出导向法强调“以学为中心”“学用一体”,意在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产出导向法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出能力 产出导向法 师生合作评价 学用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书院对话式教学及其教学论意义
16
作者 朱汉民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宋儒在书院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出一种形式活跃的对话式教学,生徒记录对话教学的内容而形成一种“语录”体学术著作。宋儒之所以重视对话式讲学,其实是有思想内容的原因。宋儒重视启发生徒精神人格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完善,为了与此讲学内容... 宋儒在书院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出一种形式活跃的对话式教学,生徒记录对话教学的内容而形成一种“语录”体学术著作。宋儒之所以重视对话式讲学,其实是有思想内容的原因。宋儒重视启发生徒精神人格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完善,为了与此讲学内容相匹配,他们在自己主持的书院教学中采取自由对话的讲学形式。宋代“语录”的盛行,既是宋儒复兴先秦儒家对话式教学的教育成果,也是宋学重建哲学化儒学的学术成果。宋代书院的对话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代教学论意义,它对师生共同教学主体的形成、对知识与意义的生成以及师生共同成长均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建立现代中国教学论提供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书院 对话式教学 语录 中国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17
作者 李腾子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作出差异化情境定义,出现了群体内部分化,采取了不同学习行为,逐渐发展出“互动缺失—无连通、弱互动—弱连通、强互动—强连通”三种基本的师生互动状态和关系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越强,师生关系越紧密,教学效果越好。为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可在当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逐级设定大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及时回应学生呼吁,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多维度师生互动支持网络,以实现师生强互动和关系强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高校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教育、科技、人才”普遍现代化的视角
18
作者 刘子云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9,共11页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科技、人才的普遍现代化。追问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不能规避“人”的现代化问题,其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范式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科技、人才的普遍现代化。追问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不能规避“人”的现代化问题,其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范式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秩序作为外部条件,较稳定的工业技术文化内核作为内部条件,以及内外部深度融合的耦合机制。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优化路径选择:以“人本化”的价值伦理回应高等教育现代化价值指涉;用“工业化”的文明秩序创造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条件;推进“本土化”的改革创新,开拓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途径;用“全球化”的中国经验生成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 人的现代化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路径--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与英美文学教育的研究探索》
19
作者 黄小平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门人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教育部201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来,全国各高校建立...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门人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教育部201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来,全国各高校建立起英美文学课程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基本体系,相关专著研究不胜枚举。然而,当下研究要么从英美课程教学实践出发谈课程改革,要么从教育理论出发谈课程改革,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仍有待突破。在英美文学课程研究亟待契合理论以指导与支撑的背景下,毕晓直老师的新著《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与英美文学教育的研究探索》(经济管理出版社,2023年版)基于英美文学教学原理,系统探讨了英美文学课堂组织的基本理论架构及其实践路径,引发了广泛学术关注。具体而言,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 课程改革 英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逻辑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宣翠仙 张炜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新质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数智时代为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赋能理论和系统论,数智技术通过赋能专业建设环境升级、赋能产业群智能化发展、赋能教学过程数据精准分析,为推动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搭... 新质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数智时代为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赋能理论和系统论,数智技术通过赋能专业建设环境升级、赋能产业群智能化发展、赋能教学过程数据精准分析,为推动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搭建系统框架,实现人才培养内容更新扩容、助力产教融合提级增效、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精细化。然而,数智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仍面临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滞后、院校与产业数智化的全链对接较零散、数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应用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加快推进数智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应以“数智+”专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强专业群集聚效应;以区域性产教融合体建设为抓手,推动产学研创一体化;以数智技术赋能精准教学为重心,打造数智化教学模式;以动态数据驱动教学管理为主线,强化循证决策与改进,从而系统提升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新质人才 数智赋能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