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
王战军
卢晓中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2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
龙献忠
黄明勇
李莹莹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3
|
|
|
3
|
教师职业权利的来源、类型及其实现 |
李志峰
程瑶
刘兴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科举,非恶制也”:科举停废120年的反思 |
刘海峰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5
|
高水平教育开放与教育强国建设 |
范国睿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6
|
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来源与转化 |
黄亚婷
陈嘉诚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中国现代大学如何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
冯向东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评价的内涵、向度及进路 |
王莎
马晓芳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新时代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的困境与重生——评《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 |
马坤
梁国利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动因、使命与推进路径 |
蒋凯
朱施蓉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大学课程变革的新旧之争 |
李先军
张礼华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国际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比较——基于七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
黄福涛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从政治话语建构到国家能力形成 |
李海龙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提升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
洪晓畅
龙歆雨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师生合作评价理论与实践 ——评《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 |
姜勇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宋代书院对话式教学及其教学论意义 |
朱汉民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
李腾子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教育、科技、人才”普遍现代化的视角 |
刘子云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路径--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与英美文学教育的研究探索》 |
黄小平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数智赋能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逻辑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
宣翠仙
张炜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