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4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高校对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立场及启示——基于359份日本高校政策样本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韬略 陈沪楠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100,共1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高等教育中滥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行为出现了升级和异化的趋势。基于359份高校政策样本的分析发现,日本高校正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与立场,从行为规范和评估考核两方面入手...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高等教育中滥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行为出现了升级和异化的趋势。基于359份高校政策样本的分析发现,日本高校正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与立场,从行为规范和评估考核两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和回应。在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行为规范上形成了包括“禁止直接使用”“一般禁止,例外允许”“教师自由裁量”“鼓励使用”等的严宽行为规范,其中“一般禁止,例外允许”模式正日渐成为主流模式。同时,日本高校从事前准备试用与提供设备、事中隔绝人工智能以及事后多方认定的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评估考核改革方案。在比较两国就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广泛的共性基础与差异特点的前提下,日本高校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校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学术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培养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资?——德国本硕连读课程模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毛菊 夏冬梅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职业教育作为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职教师资作为其核心要素直接关涉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设置存在系列问题。德国的三种主流本硕连读课程模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 职业教育作为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职教师资作为其核心要素直接关涉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设置存在系列问题。德国的三种主流本硕连读课程模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连续型课程模式,旨在培养职教师范生实践反思能力、形成阶梯式技术与实践融合的课程;补充型课程模式,旨在打造职教师范生的跨学科能力、形成专业技术与跨学科能力融合的课程;混合型课程模式,旨在培养跨界-研究能力、形成跨学科知识与研究导向的课程。这些课程模式虽有差异,但突出体现了职业导向性、实践融合性、灵活适应性。借鉴德国的课程模式,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应注重“构建‘立交桥’式课程”“凸显实践性”“提升兼容性”“人文性”,从而培养职教教师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课程模式 本硕连读 职教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镜鉴——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玥 董海霞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8,共17页
国际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教育发展中起引导与支撑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政策变迁经历了以教育援助为主导的政策探索、以教育创收为导向的政策初创、以教育增优为核心的政策提... 国际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教育发展中起引导与支撑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政策变迁经历了以教育援助为主导的政策探索、以教育创收为导向的政策初创、以教育增优为核心的政策提质以及以教育多元化为纽带的政策完善四个阶段,其变迁深受政治理念、经济结构和教育体制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影响。在政策周期性层叠中生发出对生源多元化、供给优质化和教育人本化的路径依赖,促动政府、高校和社会在价值选择和利益角逐中形成了权责分明、功能迥异的复合动力机制。站在历史关键节点,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观照宏观制度环境、明晰路径依赖趋向、强化行动主体联动,以更好构建教育为本、共同发展的政策生态,铸就广纳精粹、卓越输出的发展实态以及政府牵引、多元参与的主体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国际教育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教育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教育绩效国家的教师工作时间探析:现状、监管举措和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屏 何茜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7,共18页
教师工作时间投入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过长可能有损于教师职业满意度,但过短则可能无法取得预期产出。基于TALIS2018和PISA2018数据,在国家层面探讨教师工作时间与教育绩效的关系,发现“高教育绩效—低时间投入”理想模式具备现实可行... 教师工作时间投入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过长可能有损于教师职业满意度,但过短则可能无法取得预期产出。基于TALIS2018和PISA2018数据,在国家层面探讨教师工作时间与教育绩效的关系,发现“高教育绩效—低时间投入”理想模式具备现实可行性。分析比较高教育绩效国家教师工作时间现状,发现教师工时过长主要源自过量非教学性和非发展性事务。高绩效国家对教师工作时间采取的监管措施主要表现在:开展精准动态监测;通过完善法律规定、引入弹性工作制度和明确教师职能范畴,降低对教师工作时间的要求;通过增加辅助人员、提供高质量专业发展机会、引入先进教育技术,增进时间使用效率的资源保障。借鉴国际经验和对照我国现实情况,实现我国教师工作时间的“减负增效”需从加强监测、完善法规要求和增加保障性资源投入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教育绩效国家 教师工作时间 教师减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PGCE的“实践-反思”性经验与现实启示——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为例
5
作者 沈善良 贺卫东 张伟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6,共14页
英国高校的PGCE是英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途径,以“实践-反思”为课程核心,从制度到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方面均贯穿了这一核心指导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PGCE逐步从学术化的课程转向重视教学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教学反思意识、反... 英国高校的PGCE是英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途径,以“实践-反思”为课程核心,从制度到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方面均贯穿了这一核心指导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PGCE逐步从学术化的课程转向重视教学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教学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将教育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PGCE通过高校多种形式的活动型教学,注重中小学的课堂观察、教学体验、教学研究等校本教学实践,来提高实习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教学能力等。基于标准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的PGCE为英国教师教育的模版,具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这些学校的PGCE课程与教学对于反映英国教师教育特征具有典型意义。英国“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教育逻辑对于优化高校教师教育体系,改善教育硕士培养等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PGCE 教师教育 实践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视角下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教育治理理念的演变分析
6
作者 郭芳 朱旭东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共11页
可实践性是任何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认同一种意识形态正是人们在任何特定的社会中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的前提。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教育治理理念的历史演变是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联邦政府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主要以自由主义与保... 可实践性是任何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认同一种意识形态正是人们在任何特定的社会中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的前提。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教育治理理念的历史演变是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联邦政府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主要以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博弈为核心经历三个阶段,教师教育治理理念也随之呈现相应的不同特征。一是20世纪20年代之前古典自由主义统摄下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保持平衡的阶段,教师教育治理坚持联邦政府的不干预主义。二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打破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平衡,形成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自由主义,教师教育治理强调经济角度的政府间接干预。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无法统一美国社会的思想与文化,导致左翼激进主义和右翼保守主义同时走上政治舞台,形成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共存,教师教育治理理念表现为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合流的政府基于标准/结果的问责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教师教育治理理念 古典自由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 新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与辩护:STEM教育三十年主要争论与发展路向
7
作者 孟献华 倪娟 渠慧慧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3,共17页
为应对21世纪学生素养发展要求,全球范围掀起了以STEM教育为代表的跨学科课程改革。但自STEM教育兴起之初,对STEM教育的人才目标定位、各个学科之间关系、课程实施与效果评价等核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着广泛而又持久的争论。... 为应对21世纪学生素养发展要求,全球范围掀起了以STEM教育为代表的跨学科课程改革。但自STEM教育兴起之初,对STEM教育的人才目标定位、各个学科之间关系、课程实施与效果评价等核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着广泛而又持久的争论。这些争论有助于以多元视角审视当下STEM教育的价值意义和内涵特征,树立指向深度理解学科知识的STEM教育思想,构建科学与人文素养共同发展的STEM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学科整合 跨学科课程 理论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如何引领非洲突破全球科研网络的边缘地位——机制、载体、战略、行动
8
作者 张琪仁 曹阳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5,共17页
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ARUA)顺应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趋势,通力合作,贡献解决非洲发展问题的方案。ARUA在非洲科研和博士教育双双落后的背景下诞生,致力于非洲大学资源的流动调配与整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三个领域耦合... 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ARUA)顺应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趋势,通力合作,贡献解决非洲发展问题的方案。ARUA在非洲科研和博士教育双双落后的背景下诞生,致力于非洲大学资源的流动调配与整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三个领域耦合增效。ARUA的运行机制为非洲本土三级垂直管理,其核心载体为当前的13个跨学科“卓越中心”,即非洲语境中的一流学科建设。ARUA的第一个战略计划阶段(2015-2021)旨在扩大联盟规模、突破科研指标;第二个战略计划阶段(2022-2027)制定了10年内将非洲全球尖端研究产出贡献率提高到5%的目标行动框架,涵盖突出科研合作、加强博士教育、建设科研管理体系、扩大宣传影响力四个战略目标,联盟将从自主发展与科研协作的内在挑战中把握非盟《2063年议程》所带来的机遇。ARUA战略计划与实践行动对我国扩展教育外交格局、制定国际教育合作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科研协作 非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非洲大学卓越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何以实现赶超?——后发优势理论视角下金砖国家卓越计划的实施经验及启示
9
作者 郭鑫 冯倬琳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8,共13页
金砖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启动形式多样的卓越计划,标志着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这些卓越计划显示出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的共识,具体表现在寻求替代性关键表征先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面上成效... 金砖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启动形式多样的卓越计划,标志着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这些卓越计划显示出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的共识,具体表现在寻求替代性关键表征先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面上成效、依托全球化引入国际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和借鉴多样化的成功路径三方面。但随着建设进程的深化,金砖国家在后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包括西方范式体系与本土特色存在冲突、内外部资源条件存在限制及质量建设存在难度。根据后发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可以判断,中国已从早期扩张积累阶段逐步迈入后期质量突破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推广价值,自身未来的新阶段规划应注重弱化结构化标准,加强本土高水平资源培育,并聚焦于形成能够获得国际认同的中国特色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金砖国家 卓越计划 后发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有所循:美、英、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退出机制研究
10
作者 陈殿兵 缪怡郡 杨新晓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6,共13页
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于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师德师风,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退出机制”这一问题,美国、英国、日本进行了有益而深刻的改革尝试,出台了教师退... 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于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师德师风,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退出机制”这一问题,美国、英国、日本进行了有益而深刻的改革尝试,出台了教师退出机制的政策法规。三国教师退出机制在建构理念、价值取向、维度指标、实现路径上存在共性。教师退出机制相关的举措主要包括:将法治理念作为教师退出机制的主基调、将指标体系融入教师退出机制的全领域、把权益保障纳入教师退出机制的全过程、让人本多元成为教师退出机制的主旋律。虽然三国教师退出机制建构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挑战表明相应的计划和实施还有待完善,但是其思路和方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退出机制 义务教育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举措: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以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为例
11
作者 张炜 徐沛鋆 林永春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探索,现已成为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典范。组织模式上,灵活部署研讨会项目、跨学科课程证书项目、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学位项... 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探索,现已成为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典范。组织模式上,灵活部署研讨会项目、跨学科课程证书项目、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学位项目。运行机制上,创造性形成了人才识别机制、个性化与建制化并存的设计机制、多向学分认证和转换机制以及跨学院教师联合聘任机制。在我国加速培养高素质跨学科人才的背景下,其经验可为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借鉴,以加速跨学科人才培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密歇根大学 组织模式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人才培养:历史演进、基本形式与主要特点
12
作者 孙进 邢倩倩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11,共18页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拔尖人才培养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德国现已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从历史发展来看,德国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早,但历经波折才在21世纪初实现了从零散化培养到系统化和全面化培养...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拔尖人才培养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德国现已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从历史发展来看,德国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早,但历经波折才在21世纪初实现了从零散化培养到系统化和全面化培养的演进。就培养形式而言,现有的培养措施可分为四种,即增加学习内容(充实),加快学习进程(加速),单独设班(校)的分组培养和在共同培养的基础上实行区别化教学的一体化培养。德国的拔尖人才培养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注重早期甄选与识别,从单一能力导向转向多元智能导向,以及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培养生态。基于德国经验,建议我国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拔尖人才培养政策、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形式、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基础教育 拔尖人才 高天赋儿童 充实 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日本高等教育协同应对策略研究
13
作者 杜岩岩 于一帆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6,共24页
日本作为全球最早进入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四十余年中持续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深远影响。在生源危机与财政紧缩叠加、经济社会转型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创新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 日本作为全球最早进入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四十余年中持续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深远影响。在生源危机与财政紧缩叠加、经济社会转型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创新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协同应对逐渐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趋势。该模式强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与产业界等多层次主体之间的合作,呈现出政策驱动、校际合作、区域协作的三维实践路径。研究围绕“为什么协同”“谁来协同”“如何协同”三个核心问题,系统分析了日本高等教育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协同应对策略及其实践模式,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少子老龄化 高等教育 协同治理 教育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鲁的公民教育观探析
14
作者 祁东方 郭星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5,共16页
作为富有批判精神与民主情怀的美国批判教育学家,吉鲁敏锐地看到了美国公民教育面临着理想的遗忘、政治性质的遮蔽等方面的挑战,难以培养出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为此,吉鲁从理性、关怀、美德三个维度构建了公民教育观,即聚焦批判性思... 作为富有批判精神与民主情怀的美国批判教育学家,吉鲁敏锐地看到了美国公民教育面临着理想的遗忘、政治性质的遮蔽等方面的挑战,难以培养出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为此,吉鲁从理性、关怀、美德三个维度构建了公民教育观,即聚焦批判性思维形成公民理性、依托激进人文主义增进公民关怀、基于公民勇气践行公民美德。吉鲁力图通过发挥批判教育学的理论效力、回归学校的公共领域角色、推动教育者成为转化性知识分子来实现其公民教育的理想蓝图。吉鲁的公民教育观是在批判保守与激进公民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发展了公民教育的理论范式,推进了公民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省思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教育的发展,培育推动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鲁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观 批判教育学 全球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及学前教育与教师培养的美国困境——基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调查项目的二次数据分析
15
作者 李敏谊 董晶 张祎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102,共16页
师资质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视师资培养是当前国际学前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之一。面对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普及公平优质学前教育的政策挑战,明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该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学前教师的问题,已成为美国各... 师资质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视师资培养是当前国际学前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之一。面对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普及公平优质学前教育的政策挑战,明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该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学前教师的问题,已成为美国各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题。基于2012-2024年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调查数据,通过培养目标与专业教育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两个维度的二次数据分析,系统呈现美国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图景与现存挑战。美国高校存在培养目标窄化与课程设置脱节现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滞后于多元文化融合、双语教学能力及管理领导力发展的现实需求;专业实践课程标准化程度不足,针对0~2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实践训练亟待强化。鉴于此,通过“联邦-州-高校-行业”四方协作形成资质统一、支持公平、实践导向的教师发展生态系统可能是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调查项目 教师培养 普及学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同视域下美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复兴——以“布拉德利委员会报告”的研制为中心
16
作者 张卓鸿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8,共17页
“布拉德利委员会报告”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课程改革潮流中的经典文献,其研制与推广是美国历史教育由衰落转向复兴的关键节点。面对严峻的社会问题和国家认同危机,美国历史学家群体将复兴历史教育作为凝聚社会共识、重建社会秩序、增强... “布拉德利委员会报告”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课程改革潮流中的经典文献,其研制与推广是美国历史教育由衰落转向复兴的关键节点。面对严峻的社会问题和国家认同危机,美国历史学家群体将复兴历史教育作为凝聚社会共识、重建社会秩序、增强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通过“布拉德利委员会报告”对中小学历史课程进行了系统建构,为美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可参照、可选择的范式。报告契合了美国政治的保守主义转向和公众的教育期望,引领了美国历史教育复兴潮流,反映了美国社会应对认同危机,将社会公共话语转化为实践行动的调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布拉德利委员会报告 中小学历史教育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性理论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动因与策略
17
作者 孔令帅 舒美豪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6,共16页
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保障儿童权利的重要途径。宏观层面不断恶化的全球局势、中观层面有限获取的社会资源及微观层面难以弥合的能力鸿沟使儿童陷入多重脆弱性困境,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动因。基于脆弱性理论... 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保障儿童权利的重要途径。宏观层面不断恶化的全球局势、中观层面有限获取的社会资源及微观层面难以弥合的能力鸿沟使儿童陷入多重脆弱性困境,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动因。基于脆弱性理论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行动策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儿童基金会主要通过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网络来革新儿童诱发脆弱性、发挥学校和家庭两大主体的作用来克服儿童情境脆弱性,以及制定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技能来破除儿童固有脆弱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时高举“以儿童为中心”的鲜明旗帜,体现出为了儿童、依靠儿童、儿童共享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理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教学的境脉、取向与实践——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经验及其启示
18
作者 胡蓉 余靖宇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8,共16页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蕴含高阶思维的教学范式,对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意义重大。在21世纪强调知识整合的理念下,加拿大安大略省积极推动跨学科教学改革发展。其跨学科教学已成体系,改革经验值得借鉴。具体来说,安大略省的跨学科教学是在进...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蕴含高阶思维的教学范式,对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意义重大。在21世纪强调知识整合的理念下,加拿大安大略省积极推动跨学科教学改革发展。其跨学科教学已成体系,改革经验值得借鉴。具体来说,安大略省的跨学科教学是在进步主义思潮的驱动下萌发、在徘徊中逐步走向整合与分科的平衡的,在价值层面体现出人本取向、能力取向、生活取向。在这些取向的指引下,安大略省形成了围绕“主题”的跨学科知识链、关注“探究”的多样化活动链和指向“学习”的多维度评价链的跨学科教学实践路径。这些探索为我国推进跨学科教学带来重要启示:以制度为先导,构建跨学科教学共生系统;以主题为引领,实施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跨学科教学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教学实践 加拿大安大略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教师诊断素养研究的系统透视:何以、何为与如何
19
作者 韩继伟 王馨春 赵倩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6,共11页
数智时代下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与学生学习问题的复杂性同步增长,这使得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减少,而对教师答疑解惑的需求增强。面对这种变化,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从教师的学科知识表征逐渐转向了教师的学生学习诊断。教师诊断研究不仅是... 数智时代下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与学生学习问题的复杂性同步增长,这使得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减少,而对教师答疑解惑的需求增强。面对这种变化,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从教师的学科知识表征逐渐转向了教师的学生学习诊断。教师诊断研究不仅是教师教育研究焦点的转移,在研究视角上也从研究教师行为或知识的单一视角转向了素养导向的整合视角。教师诊断素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调动各种心理资源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有效交流的知识、能力与行为的综合体。相应地,教师诊断素养的研究方法也趋向于综合运用问卷法、测试法和视频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教师诊断素养 教师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及其分层体系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可心 顾岩峰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75,共16页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当前各国适应新兴科技创新趋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满足人民复杂生活需求的关键点。在社会5.0战略、人工智能战略与综合创新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日本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分为了“通识素养、应用基础与...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当前各国适应新兴科技创新趋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满足人民复杂生活需求的关键点。在社会5.0战略、人工智能战略与综合创新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日本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分为了“通识素养、应用基础与行业专家”三大水平层次,并通过“数理、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教育项目认证制度”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生与专家培养计划的标准要求,对每个层次人工智能教育的制度设计进行了明确规定。三种不同层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实施体系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呈现差异化特征,但又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了系统性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金字塔”。鉴于此,我国可从规范人工智能教育分层体系设计、完善人工智能人才特色培养模式、强化人工智能教育产教科教融合和促进人工智能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等方面着力,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工智能优质人才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校 人工智能 人才培养战略 分层体系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