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532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1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1征稿范围《复杂油气藏》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和海洋油气分公司主办。《复杂油气藏》系统研究复杂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经典总结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经验,积极探讨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新理论、新方法,推广应用高效、... 1征稿范围《复杂油气藏》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和海洋油气分公司主办。《复杂油气藏》系统研究复杂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经典总结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经验,积极探讨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新理论、新方法,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为科学研究、油气田生产和决策服务。《复杂油气藏》设有油气勘探、油气开发、油气工程等栏目。《复杂油气藏》的读者和作者群体为国内外从事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战略决策人员、科研人员、现场生产人员和石油高等院校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节能环保 新方法 高效 复杂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BS盆地的应用
2
作者 李书瑜 许冲 +3 位作者 郭廷超 潘成磊 鲍伟 谢天义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56-60,77,共6页
BS盆地位于华南褶皱带,石油资源潜力大。该区具有近地表和地下构造“双复杂”的特点,以往的地震偏移成像存在井震产状矛盾的问题,地震资料成像精度难以满足BS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需求。针对这一难题,研究了一种适合BS盆地的“真”地表各... BS盆地位于华南褶皱带,石油资源潜力大。该区具有近地表和地下构造“双复杂”的特点,以往的地震偏移成像存在井震产状矛盾的问题,地震资料成像精度难以满足BS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需求。针对这一难题,研究了一种适合BS盆地的“真”地表各向异性深度偏移方法:首先,应用层控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全区各向异性参数场;其次,选择小尺度平滑的高程面作为偏移成像和速度建模的起始面,应用回转波层析反演技术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然后,在各向异性场约束下进行中深层的旅行时走时计算,应用多种地质信息约束进行中深层速度建模迭代。实践应用表明,此方法较好地去除了地震资料存在的构造假象,成像结果与测井数据吻合较好,为研究区高精度勘探提供了高品质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地表偏移 近地表速度建模 偏移面 BS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腐蚀特性与微生物变化情况研究
3
作者 孟章进 杨帆 +1 位作者 姜桂英 马明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油田系统中的硫化物是造成油田系统管网腐蚀的主要因素,空气氧化除硫技术在除硫的同时又带来新的氧腐蚀问题。为了研究硫化物、SRB和溶解氧含量对油田污水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选取N80挂片进行三组实验对照,测定挂片...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油田系统中的硫化物是造成油田系统管网腐蚀的主要因素,空气氧化除硫技术在除硫的同时又带来新的氧腐蚀问题。为了研究硫化物、SRB和溶解氧含量对油田污水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选取N80挂片进行三组实验对照,测定挂片腐蚀速率及质量损失情况,并用高通量测序来分析实验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差异。通过实验发现溶解氧造成的电化学腐蚀最严重,微生物腐蚀是一种复杂且持久的腐蚀类型,并且在有微生物参与的环境中,微生物的腐蚀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成为主导因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腐蚀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挂片 溶解氧 硫化物 SRB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双层套管开窗技术在江苏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杨雪山 窦正道 +2 位作者 张鑫 魏秀乾 蔡多卓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117-121,130,共6页
双层套管开窗相比常规单层套管开窗难度更大。Cmin14井是一口部署在闵桥构造闵35断块的Ø244.5 mm和Ø139.7 mm双层套管开窗侧钻井,该井双层套管开窗位置井斜30.02°,具有特殊的“内软外硬”双层套管开窗特点,开窗难度大。... 双层套管开窗相比常规单层套管开窗难度更大。Cmin14井是一口部署在闵桥构造闵35断块的Ø244.5 mm和Ø139.7 mm双层套管开窗侧钻井,该井双层套管开窗位置井斜30.02°,具有特殊的“内软外硬”双层套管开窗特点,开窗难度大。为了提高双层套管开窗的效率和成功率,本井针对套管偏心的情况,建立了双层套管开窗计算模型,优选开窗位置、开窗方位、开窗工具,优化钻井参数,开窗一次成功,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应用基本吻合,对现场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套管 开窗工艺 偏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滨三区滨348块火成岩岩相分布研究
5
作者 王跃刚 吕维刚 陈志湘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东营凹陷滨三区滨348区块沙三下(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火成岩为研究对象,根据测井、钻录井、岩心以及开发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识别火成岩不同岩性、划分岩相,得出岩相分布规律,并建立了火山模式。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火成岩岩性以玄武岩... 以东营凹陷滨三区滨348区块沙三下(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火成岩为研究对象,根据测井、钻录井、岩心以及开发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识别火成岩不同岩性、划分岩相,得出岩相分布规律,并建立了火山模式。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火成岩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岩相以溢流相为主,并发育火山口相、火山通道相、侵入相等其他岩相。基于裂隙式喷发模式建立了串珠状裂隙式喷发和点状裂隙式喷发两种喷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火山岩相 火山模式 滨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分类方法研究——以高邮凹陷阜二段为例
6
作者 钱诗友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提高页岩油储层“甜点”区预测精度,有必要对页岩油储层空间进行分类。以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简称阜二段)储层为例介绍一种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分类方法。通过压汞实验分析孔-喉分形特征,将孔-喉划分为3类,分别为孔径<100 n... 为了提高页岩油储层“甜点”区预测精度,有必要对页岩油储层空间进行分类。以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简称阜二段)储层为例介绍一种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分类方法。通过压汞实验分析孔-喉分形特征,将孔-喉划分为3类,分别为孔径<100 nm、100~1000 nm和>1000 nm。利用3类孔-喉连通孔隙体积百分比随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趋势线的拐点和交点作为划分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界线,将阜二段储层划分为页岩油储层Ⅲ、Ⅱ、Ⅰ和常规储层Ⅲ、Ⅱ、Ⅰ共6类。3类页岩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范围分别为<5%、<0.04×10^(-3)μm^(2),5%~8%、(0.04~0.15)×10^(-3)μm^(2)和8%~11%、(0.15~0.8)×10^(-3)μm^(2);3类常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范围分别为11%~15%、(0.8~2.0)×10^(-3)μm^(2),15%~18%、(2.0~5.0)×10^(-3)μm^(2)和>18%、>5.0×10^(-3)μm^(2)。各类储层中孔径<100 nm、100~1000 nm、>1000 nm孔-喉连通孔隙体积百分比变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方法 连通孔隙体积 孔-喉 分形特征 页岩油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复杂礁滩相气藏数值模拟同步拟合
7
作者 杨丽娟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数值模拟常规拟合是单一指标、单向拟合的过程,超深复杂生物礁底水气藏由于认识程度低、不确定参数多,模型调整多解性强,常规拟合方法拟合效率低、难以保证拟合结果的可靠性。针对超深生物礁底水气藏的复杂性,提出了同步拟合法,将模型... 数值模拟常规拟合是单一指标、单向拟合的过程,超深复杂生物礁底水气藏由于认识程度低、不确定参数多,模型调整多解性强,常规拟合方法拟合效率低、难以保证拟合结果的可靠性。针对超深生物礁底水气藏的复杂性,提出了同步拟合法,将模型储量、含水饱和度和生产指标作为拟合目标,将气水界面深度和毛管压力曲线与其他不确定参数一起进行调整,考虑不同拟合目标的特殊性、参数优化的针对性及整体一致性,考虑单个参数对多个指标的共同影响,在建立流体饱和度分布场和水体模型的同时,进行储量拟合、气藏压力拟合、单井压力拟合以及产水拟合;同步开展模型的建立、模型初始化、储量拟合及生产历史拟合,减少了由多参数与多指标之间的交叉影响引起的大量的重复拟合过程。与常规拟合相比,同步拟合的油压历史拟合符合率从88.6%提高到96.5%,产水历史拟合符合率从85.3%提高到89.7%;不仅提高了拟合效率、合理优化了模型、降低了拟合多解性,还提高了预测精度和可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同步拟合 生物礁 底水气藏 过渡带 多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控因素分析的致密砂岩产气与产水能力评价方法
8
作者 王冬冬 刘世伟 +2 位作者 侯振学 肖凌毅 石磊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致密气储量丰富,但致密砂岩储层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储层产气能力不明。为了明确致密砂岩储层的产气能力,以常规测井和阵列声波、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实验资料和压裂测试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了导致...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致密气储量丰富,但致密砂岩储层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储层产气能力不明。为了明确致密砂岩储层的产气能力,以常规测井和阵列声波、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实验资料和压裂测试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了导致致密气测井响应出现低孔、高孔与低阻、高阻交互组合等多样性特征的原因在于复杂的孔隙结构与黏土矿物等地质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物性、孔隙结构、含气丰度、脆性对储层产气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控因素逐步分析的产气与产水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储层产气控制因素不是单一因素或者多种控制因素的综合叠加,而是具有明确规律的不同物性情况下的“主控性”。在孔隙度大于9.6%的情况下,物性本身为致密砂岩产气的主控因素,结合电性可以判断储层是否出水;孔隙度小于9.6%情况下,物性不是主控因素,孔隙结构+含气丰度共同控制了产气能力与产水能力;在物性及孔隙结构+含气丰度均较差的情况下,脆性+物性控制了产气性。该评价方法和思路,在研究区经过测试验证效果良好,有效指导了致密砂岩气储层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测井响应 产气性 产水能力 低阻气层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渗油藏变驱替压差水驱特征规律研究
9
作者 洪亚飞 唐湘明 +1 位作者 孙东升 马宏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近年来,江苏油田针对高含水期中高渗油藏开展了多个单元的增压提液调整,但实施效果迥异,部分井组见到一定的增油效果,但大多数井组呈现“只增水不增油”的情况,对于该类油藏增压提液的水驱特征规律仍然认识不清。通过开展一维短岩心变... 近年来,江苏油田针对高含水期中高渗油藏开展了多个单元的增压提液调整,但实施效果迥异,部分井组见到一定的增油效果,但大多数井组呈现“只增水不增油”的情况,对于该类油藏增压提液的水驱特征规律仍然认识不清。通过开展一维短岩心变驱替压差水驱特征实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变驱替压差岩心的含水和产液变化规律,认为提高驱替速度(驱替压差)可有效提高岩心(油藏)采出程度,但随着渗透率级差增大,增大驱替速度反而会加剧储层的动用差异,并通过长岩心实验进行了验证。基于实验认识结果指导了矿场调整,先细分层系、降低层间矛盾,再优选井组实施增压提液,油藏含水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取得明显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渗 变驱替压差 水驱特征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阜三段地震数据弱信号增强技术研究
10
作者 廖文婷 郭廷超 +2 位作者 鲍伟 许冲 付飞琪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地震勘探中,中深层信号受到高速层屏蔽、吸收衰减以及干扰波等因素的影响,有效反射能量弱。针对该问题,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三段(简称阜三段)为例,在分析了地震资料特征的基础上,研发了基于稀疏脉冲反褶积的透射补偿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进... 在地震勘探中,中深层信号受到高速层屏蔽、吸收衰减以及干扰波等因素的影响,有效反射能量弱。针对该问题,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三段(简称阜三段)为例,在分析了地震资料特征的基础上,研发了基于稀疏脉冲反褶积的透射补偿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进行了透射补偿,结合非均匀相干面波噪音压制处理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了针对性的处理。应用结果表明,针对性方法可以有效增强中深层的弱信号能量,从而为后续的波阻抗反演和储层预测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信号 透射补偿 面波压制 信号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家墩储气库钻井难点与技术对策
11
作者 张骥 窦正道 +3 位作者 唐玉华 王媛媛 金晶 付成林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104-108,126,共6页
朱家墩储气库枯竭气藏压力水平低、地质构造不落实、小断层发育,针对储气库多断层水平段轨迹调整难度大、固井质量要求高等技术难点,开展枯竭气藏储气库钻井技术攻关研究,通过优化钻井工艺、优选导向工具仪器,采用强封堵高性能水基钻井... 朱家墩储气库枯竭气藏压力水平低、地质构造不落实、小断层发育,针对储气库多断层水平段轨迹调整难度大、固井质量要求高等技术难点,开展枯竭气藏储气库钻井技术攻关研究,通过优化钻井工艺、优选导向工具仪器,采用强封堵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满足储气库高强度注采要求的固井工艺等技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先后完成Zhuchu1-1、Zhuchu1-P1、Zhuchu1-P2三口井施工,提速提质效果显著。其中,Zhuchu1-P2井多次刷新长三角地区及中国石化相关纪录,主要钻井指标达到国内储气库钻井先进水平。三口井的成功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续类似井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难点 水基钻井液 枯竭气藏 朱家墩储气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复杂水网区三维采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冯晓强 朱峰 +2 位作者 石一青 陈习峰 胡国斌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江苏地区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复杂的地表条件限制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给高品质资料的获取和地质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很大困难。针对该区问题,开展了观测系统优化、缺口控制与处理、难点区域数据获取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尽职调查... 江苏地区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复杂的地表条件限制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给高品质资料的获取和地质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很大困难。针对该区问题,开展了观测系统优化、缺口控制与处理、难点区域数据获取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尽职调查大数据深度分析与应用,在错综复杂的养殖区关系中寻找最佳施工对策;通过针对性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兼顾了数据均匀性和信噪比;采用快速精确的缺口控制与处理技术提高了复杂区域采集资料的品质;应用同步分片采集方案解决了局部难点区域采集瓶颈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资料完整性。将上述关键技术应用于江苏TJB工区,解决了复杂水网地区采集施工难点,为高品质资料的获取和地质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水网 数据均匀性 缺口预判 五维插值 同步分片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液态CO_(2)压注工艺的研究及矿场试验
13
作者 戈宝富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针对低温CO_(2)压注过程中存在易汽化、易冻堵及对井筒管材的应力伤害等问题,优化常温CO_(2)压注工艺和流程,研制了CO_(2)换热器、CO_(2)喂液泵和CO_(2)注入泵等关键设备,实现了CO_(2)常温压注(0~25℃),即将CO_(2)压注温度由低温(-20~-2... 针对低温CO_(2)压注过程中存在易汽化、易冻堵及对井筒管材的应力伤害等问题,优化常温CO_(2)压注工艺和流程,研制了CO_(2)换热器、CO_(2)喂液泵和CO_(2)注入泵等关键设备,实现了CO_(2)常温压注(0~25℃),即将CO_(2)压注温度由低温(-20~-25℃)提高至常温(0~25℃)后注入井内。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页岩油SD1井运用常温CO_(2)压注工艺开展万吨级CO_(2)吞吐矿场试验,CO_(2)喂液温度和喂液压力分别为0~10℃、5~6 MPa,井口CO_(2)注入压力31~38 MPa,CO_(2)注入速度25~30 t/h,累计注入液态CO_(2)量17050.73 t,连续注入时间732.5 h,提高了CO_(2)压注的平稳性和时效性,保证了井筒管柱和工具性能的稳定性。SD1井自喷期已延长330 d,产油量6009.47 t,产液量11873.63 t。矿场试验表明,常温液态CO_(2)压注为页岩油井大规模开展CO_(2)吞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液态CO_(2) CO_(2)压注 吞吐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压裂裂缝延伸展布影响因素研究——以X13断块为例
14
作者 廖伟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水力压裂裂缝延伸展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地质因素主要有天然裂缝、岩石力学特性及水平应力差等;工程因素主要有压裂施工液量、砂量及排量等。近年来陆续有学者开展了天然裂缝、施工参数对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研究,但对... 水力压裂裂缝延伸展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地质因素主要有天然裂缝、岩石力学特性及水平应力差等;工程因素主要有压裂施工液量、砂量及排量等。近年来陆续有学者开展了天然裂缝、施工参数对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研究,但对天然裂缝欠发育或弱发育的致密储层压裂得到的裂缝延伸展布的主控因素仍需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高邮凹陷X13断块的X13-1井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该井19.9 m压裂段(3136.1~3156.0 m)在不同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下的裂缝延伸展布情况,分析该区块压裂裂缝延伸展布的具体主控因素,为该区块致密储层高效压裂工程提供分析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致密储层 数值模拟 裂缝展布延伸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源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研究——以文昌A油田珠海组为例
15
作者 孔令辉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受近源扇三角洲前缘多期砂体叠置影响,剩余油分布规律愈趋复杂,限制了油田的进一步挖潜。通过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探讨了近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开展了砂体空间配置样...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受近源扇三角洲前缘多期砂体叠置影响,剩余油分布规律愈趋复杂,限制了油田的进一步挖潜。通过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探讨了近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开展了砂体空间配置样式以及对剩余油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近源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3种成因砂体构型单元,建立扇三角洲前缘7级构型划分模型,识别出叠置型、对接型和孤立型3种砂体空间配置样式,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分析认为该油组自下而上砂体逐渐退积,扇体南、北两翼孤立型砂体相对较多,连通性差,水淹程度低,剩余油较为富集,为后期调整挖潜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储层构型 单砂体 配置样式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热流体驱井网组合对油藏生产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王大为 廖辉 +2 位作者 葛涛涛 吴婷婷 郑文乾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渤海A油田为典型中高渗边水稠油油藏,采用多元热流体吞吐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但总体采出程度仍相对较低,有必要通过转驱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应用数值模拟对多元热流体转驱井网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考虑了4种井网组合形式:直井注-直井... 渤海A油田为典型中高渗边水稠油油藏,采用多元热流体吞吐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但总体采出程度仍相对较低,有必要通过转驱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应用数值模拟对多元热流体转驱井网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考虑了4种井网组合形式:直井注-直井采、直井注-水平井采、水平井注-直井采、水平井注-水平井采。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驱替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注入温度超过200℃以上采出程度增加幅度明显。通过分析不同注入温度情况下,4种井网组合形式的阶段采出程度、日产油量、含油饱和度场、温度场和黏度场,认为直井注-直井采井网组合形式开发效果最差,水平井注-水平井采井网组合形式由于波及范围更大、更均匀,开发效果最好,为推荐井网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热流体 驱替 稠油 井网 生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断层附近剩余油影响因素与挖潜策略
17
作者 郑金定 侯亚伟 +2 位作者 周海燕 刘超 倪庆东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78-82,96,共6页
渤海L油田属于多层断块油藏,综合调整初期,断层附近的2口新井暴性水淹,产能未达预期。为此,基于数值模拟法,从储层展布、原油黏度、注采比等角度分析了不完善井网的断层附近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高含水期,断层附近的井网不完善... 渤海L油田属于多层断块油藏,综合调整初期,断层附近的2口新井暴性水淹,产能未达预期。为此,基于数值模拟法,从储层展布、原油黏度、注采比等角度分析了不完善井网的断层附近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高含水期,断层附近的井网不完善区域不全是剩余油富集区,当辫状河心滩延伸至断层附近,主流线呈“弧线”形态,此时断层附近存在强水淹风险,随着注采比增大或原油黏度降低,水淹程度增强,反之水淹程度减弱。因此,断层附近调整挖潜需充分考虑储层展布、断层位置、原油黏度、注采比及老井生产动态等参数,避免新井水淹。基于L油田断层附近主力层和非主力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调整策略由初期“定向井分层系”转变为“定向井联合水平井分层系”。该方法已成功指导断层附近3口开发井的实施,初期平均日产油114 m3,平均含水率41%,综合调整实施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剩余油 主力层 储层展布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充填物特征及地质意义——以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18
作者 罗威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构造裂缝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及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薄片、成像测井、碳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分析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充填特征与裂缝开启闭合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造体制下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构造裂缝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及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薄片、成像测井、碳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分析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充填特征与裂缝开启闭合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造体制下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为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三期构造裂缝,形成时代越晚,裂缝充填度相对越低;裂缝中主要充填方解石、石英和硬石膏等胶结物,裂缝中多期次方解石胶结物和石英桥反映了构造裂缝开启闭合频繁;多期次裂缝能有效沟通上下地层,形成相对开放的流体系统,对改善储层有促进作用;也为认识深层储层形成机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致密砂岩 流体系统 石英桥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低渗油田压驱工艺发展现状及应用趋势
19
作者 彭建峰 范远洪 +2 位作者 吴绍伟 段宝江 劳文韬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海上低渗油田开始普遍采用“注-压-焖-采”一体化压驱工艺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成为海上目前有效的工艺技术之一。压驱是增产增注工艺、常规水驱或化学剂驱、焖井渗吸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整套连续油藏开发的施工...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海上低渗油田开始普遍采用“注-压-焖-采”一体化压驱工艺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成为海上目前有效的工艺技术之一。压驱是增产增注工艺、常规水驱或化学剂驱、焖井渗吸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整套连续油藏开发的施工工艺。为了提高中国海上低渗油田的开发效益,有必要归纳和总结压驱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实施经验。通过总结陆上及海上压驱地质特征、工艺参数、作业方式,结合国内外压驱技术动态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压驱技术与常规压裂技术的区别,包括压驱作用机理、设计原则方法以及应用效果;同时以海上地质条件为物理背景,建立压驱裂缝延伸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开展单因素影响下的压驱规模敏感性分析;最后剖析海上低渗储层改造面临的地质-工程一体化问题,并展望未来海上实施压驱的技术攻关方向,助推海上低渗油田开发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低渗油田 压驱 流固耦合 有限元 焖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直线断层线性页岩油压裂井试井模型
20
作者 马晴伟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针对线性页岩油藏在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产生部分连通断层,为了能准确评价该模型压力传播规律,建立能准确描述该物理模型的数学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次研究建立了考虑断层流通的线性复合无限导流压裂井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并耦... 针对线性页岩油藏在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产生部分连通断层,为了能准确评价该模型压力传播规律,建立能准确描述该物理模型的数学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次研究建立了考虑断层流通的线性复合无限导流压裂井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并耦合裂缝导流能力函数得到该模型的有限导流压裂井模型解。基于曲线形态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得到以下结论:该特征曲线大体上分为裂缝双线性流、线性流、径向流、断层窜流和晚期线性流5个特征阶段,断层导流能力、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长度等参数对特征曲线有明显的影响。所得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对存在直线断层线性油藏压裂井渗流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连通断层 压裂井 断层导流能力 裂缝导流能力 线性复合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