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5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丙锋 史静 +2 位作者 谢新水 刘晟 曹倩倩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采用熵值法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新质生产力进行测算,并深入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可解释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 采用熵值法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新质生产力进行测算,并深入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可解释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相比于绿色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占新质生产力比例更大。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北京、江苏、浙江部分地级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峰,河南、安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低谷,且2020年各地新质生产力水平均有所提升。其聚集效应沿大运河呈现“三角”分布现象,且表现出“两角聚集夹分异”的发展趋势。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等为影响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主导因素,且各个主导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运河文化带 时空分异 XGBoost-SH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动态演变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2 位作者 雷明 史瑞雪 韦星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2,180,共8页
运用Tapio脱钩指数、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探讨2001—202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根据收敛模型进行俱乐部划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省际脱钩关系的演变以寻求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我国各... 运用Tapio脱钩指数、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探讨2001—202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根据收敛模型进行俱乐部划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省际脱钩关系的演变以寻求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我国各省份的脱钩类型由多样化共存逐步发展到以弱脱钩为主导,整体发展形势向好。(2)碳排放脱钩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显著,局部空间发展以L-L聚集为主,东西空间分异愈发显著,出现极化效应。(3)较少出现跨越性的脱钩转移,且转移概率受邻域脱钩状态影响存在差异。理想脱钩省份可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发挥低碳锁定作用,而脱钩不理想省份则会发挥负向溢出效应。(4)我国整体脱钩水平尚未达到同一稳态,局部检验共得到6个收敛俱乐部,内部表现出较显著的趋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Tapio 空间自相关 空间马尔科夫链 俱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交通系统演变对滨海城市的旅游竞合影响分析
3
作者 李鹏 李仁杰 +2 位作者 王辉 张梦娜 虞虎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导航电子地图API实时交通大数据与GIS技术,构建时间成本模型,系统分析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高铁3个时代下滨海城市一日游、周末游可达性时空演变及其竞合效应。结果表明:(1)公路时代滨海城市可达性以东部... 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导航电子地图API实时交通大数据与GIS技术,构建时间成本模型,系统分析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高铁3个时代下滨海城市一日游、周末游可达性时空演变及其竞合效应。结果表明:(1)公路时代滨海城市可达性以东部地区为主,高铁开通后显著向内陆延伸,周末游覆盖范围扩展至中部多数地区;(2)交通网络演进推动可达性水平提升,形成“廊道扩散-均衡拓展”的时空格局。其中,高铁时代一日游沿交通干线呈“东北高、华南高、中部低”的廊道特征,周末游呈现“东北-西南不规则、华北东西贯穿、华中环状”等多样化空间格局;(3)交通变革引发“竞争加剧-合作互补”的竞合效应。普通公路时代以周边城市竞争为主,高铁时代竞争向内陆扩散,在华中地区尤其显著。同时,高铁促进跨区域合作,形成“旅游中心+交通枢纽”“旅游中心+特色资源”等新型合作模式,推动滨海与腹地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旅游 高铁 交通可达性 竞合效应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物流绿色效率测度及驱动因素分解研究
4
作者 李倩 陈子杰 +1 位作者 张圣忠 董千里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以黄河流域九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物流绿色效率测度及驱动因素分解的三阶段模型。在运用排放因子法测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超效率SBM模型以及改进LMDI模型,从横向和纵向双维度对2013—2021年黄河流域物流绿色效率及驱动因素进行测度... 以黄河流域九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物流绿色效率测度及驱动因素分解的三阶段模型。在运用排放因子法测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超效率SBM模型以及改进LMDI模型,从横向和纵向双维度对2013—2021年黄河流域物流绿色效率及驱动因素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3—2021年碳排放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总体物流绿色效率反复震荡,热力和电力等能源的消耗比例有所提高;九省份物流绿色效率波动式上升,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空间上呈现“上游低、中下游高”的格局,且空间差异逐步扩大。因素分解显示,黄河流域碳排放驱动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是黄河流域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物流业运输强度与能源效率是主要制约因素,物流业运输强度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碳排放测算 物流绿色效率 时空演变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网络的旅游协治可持续性前期评价——以石家庄市4A级及以上景区为例
5
作者 杜晓辉 路紫 +3 位作者 谭佳荟 张一诺 李智 侯凯芸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基于实施利益相关者交互评价、预设问题评价、个人参与属性评价三次开发,构建一个多维度评价方法,使用多个算法和分析工具完成石家庄市域4A级以上景区问卷/访谈调查数据的加工处理,旨在通过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特征阐释旅游协治基础的形... 基于实施利益相关者交互评价、预设问题评价、个人参与属性评价三次开发,构建一个多维度评价方法,使用多个算法和分析工具完成石家庄市域4A级以上景区问卷/访谈调查数据的加工处理,旨在通过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特征阐释旅游协治基础的形成。结果表明:公共机构的角色改进和具有参与能力的个人介入是旅游协治基础形成和产出质量提高的两种途径。公共机构在促进利益相关者网络节点密集链接以及在构建网络密集子群过程中表现突出,旅游协治的实施将依赖于以管理者为中心并导引多元主体参与的协治网络。由积极促进者组成的代表性群体网络将使旅游协治处于较高层面,基于此可设计和执行一种协治集群。研究结果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对旅游协治基础形成及其产出质量提高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协治 利益相关者网络 协治基础 协治集群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耦合分析
6
作者 王鹏程 吉泽男 +1 位作者 廖升 王礼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基于2011-2021年西北五省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耦合协调度模型、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在较长时间序列内产生积极影响。且数字金融对... 基于2011-2021年西北五省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耦合协调度模型、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在较长时间序列内产生积极影响。且数字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数字信息与数字服务对农业绿色发展始终产生较强积极影响。西北五省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水平逐年上升,但空间差异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大对高新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研发力度;支持数字金融嵌入乡村,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加强对数字信息监管力度,避免风险,保护农户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数字经济 农业绿色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地级市层面的研究
7
作者 王向楠 张艺超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采用地均养老机构数(每km^(2)的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每万名65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床位数)度量地级市的养老设施水平。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误差模型以及Dagum基尼系数和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地均养老机构数(每km^(2)的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每万名65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床位数)度量地级市的养老设施水平。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误差模型以及Dagum基尼系数和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均养老机构数和人均养老床位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前者的分异程度更大;(2)地区的收入水平、性别结构、民族结构和空气质量这4个侧重影响需求的因素,以及医疗资源和服务劳动这两个侧重影响供给的因素,显著影响了养老设施水平;(3)在全国养老设施不均衡之中,省间净差距部分最大,省间交叠部分次之,省内差距部分最小,所以在制定降低全国养老设施不均衡的政策时,应优先从国家层面针对各省份着力,其次是从国家层面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着力;(4)各因素对各省份内部差距影响的差异大,所以各省份在降低本省内部的养老设施差距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院 养老产业 地区差距 区域规划 Dagum基尼系数 Shapley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视角下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以晋陕蒙甘宁地区为例
8
作者 李玲燕 曹扬帆 +1 位作者 段蜜蜜 裴佳佳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3,共10页
以能源储量丰富的晋陕蒙甘宁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抵抗恢复力、适应调整力、创新转型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经济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以及障碍度模型探究2007-2021年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 以能源储量丰富的晋陕蒙甘宁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抵抗恢复力、适应调整力、创新转型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经济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以及障碍度模型探究2007-2021年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空间极化特征明显;(2)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在逐步扩大,其中区域内差异是造成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五省份对区域内差异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6.37%,32.13%,16.54%,21.7%,6.49%;(3)能源富集区经济韧性的空间异质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创新转型力是阻碍经济韧性提升最关键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 经济韧性 区域经济 能源富集区 区域差异 驱动因素 晋陕蒙甘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乡村与城镇化衔接的演进路径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许家伟 王文琦 +1 位作者 徐思瑜 韩涵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重要战略部署,其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225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献产出经历了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急...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重要战略部署,其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225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献产出经历了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急剧增长和平稳发展等阶段。(2)中国科学院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机构,机构合作网络不密切、跨区域合作弱。(3)刘彦随、龙花楼和李裕瑞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人物,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关系。(4)研究政策导向明显,视角和内容趋向多元化。(5)研究前沿与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新”紧密对应。(6)我国乡村与城镇化研究成果显著,存在合作网络、实证分析及跨领域研究等不足,当前正处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及城乡融合阶段,需多方面协同实现有效衔接。未来研究应深化合作网络、拓展多元视角、强化案例支撑、拓宽国际视野、加强政策导向,为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城镇化 城乡融合 可视化 热点 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杨立国 辛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 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凤凰古城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并由景区内沱江两岸及其南部的历史文化街区向四周递减;(2)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状态与古城保护的区划状态呈现高度一致性;(3)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五维度的主要驱动因子分别是旅游资源创新组合能力、游客满意度、环境质量优良度、旅游开放度和文化传播传承度;(4)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两个维度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质量发展 水平测度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凤凰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
11
作者 宗会明 梁嘉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7,共6页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3年CNKI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560篇有效研究文献开展计量分析,梳理当前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领域,并基于地理学视角进行研究展望。结果表明:(1)新通道研究自2016年进入快速增长阶...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3年CNKI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560篇有效研究文献开展计量分析,梳理当前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领域,并基于地理学视角进行研究展望。结果表明:(1)新通道研究自2016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学科以地理类、交通运输物流类和区域经济类为主,发文期刊多为普通期刊。(2)核心作者与学科高产作者群较少,中国科学院、北部湾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是重要的科研阵地。(3)研究热点与主题聚焦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内涵认知与建设路径”“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与跨区域协作”“通道沿线地区城市空间联系网络”“通道沿线区域经济联系与产业发展”和“通道多式联运与物流支撑”。(4)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地缘关系、沿线地区资源与产业布局、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区域治理与协作、空间体系支撑及通道的社会经济效应评估等方面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CITESPACE 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12
作者 胡绪华 张祖冲 李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11个主要城市群的数据,采取Dagum分解方法、核密度非参数分析方法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及空间收敛。结果表明:(1)从空间差异来看,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基于2012—2022年中国11个主要城市群的数据,采取Dagum分解方法、核密度非参数分析方法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及空间收敛。结果表明:(1)从空间差异来看,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总体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组间差异的贡献最大,但处于不断下降趋势,而超变密度的贡献整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2)从分布动态来看,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多数城市群极化现象不明显。(3)从空间收敛来看,城市群总体和其中的10个城市群不存在σ收敛,仅呼包鄂榆城市群存在σ收敛;β收敛表现则相反,仅呼包鄂榆城市群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其余全部存在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水平 空间差异 分布动态 收敛分析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东坡文化遗产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创造性转化研究
13
作者 叶飞 刘书含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8,共9页
基于苏轼的河南行迹,通过空间关联分析、核密度估计、文本语义空间分析方法,运用ArcGIS 10.8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综合分析河南省东坡文化遗产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寻东坡文化遗产点的创造性转化路径。结果表明:苏轼先后在河南1... 基于苏轼的河南行迹,通过空间关联分析、核密度估计、文本语义空间分析方法,运用ArcGIS 10.8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综合分析河南省东坡文化遗产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寻东坡文化遗产点的创造性转化路径。结果表明:苏轼先后在河南16个地市累计经停45次,在河南创作诗文词2400多首,河南省内11个地市现有21处苏轼遗产点,河南域内相关地名在作品中累计出现186次。河南省东坡文化遗产以建筑、碑刻文物为主,空间分布较为零散,总量不多。苏轼在豫行迹、经停游历城市历史地理环境的差异化因素、政策制定的内生动力因素是形成苏轼在豫遗产点分布现状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实施东坡遗产标识行动,打造东坡文化“新地标”、主题游径“新路线”、东坡文化产业“新品牌”,让东坡文化为市场赋力、为产业赋能、为文旅赋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文化 遗产点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创造性转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转移与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
14
作者 王国霞 任朝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现先集聚后扩散的趋势,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则一直呈扩散态势。(2)人口迁移格局表现出中西部部分省份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的态势。(3)从重心变动看,4类制造业重心均呈向西向南部转移的趋势,人口迁移重心变动有一定的滞后性。(4)4种类型制造业转移对缩小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解释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技术、能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人口迁移的解释力最弱。双因子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显著增强,尤其是人口迁移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交互作用。(5)分期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方向一致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制造业转移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城镇空间演化治理机制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安 王燕 +2 位作者 向莹 郭斌 庄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城镇空间扩张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玉泉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扩张快、南北扩张慢”的演化态势。(2)2010-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2015-2020年,人类活跃度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且二者交互后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最强。(3)政府-市场-公众等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扩张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研究可为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呼包鄂城市群以及其他类似的区域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演化 治理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 地理探测器 呼包鄂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杰 陆洪阳 刘华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将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特征与生产力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 将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特征与生产力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各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2年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在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中,东部地区省份主要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而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接受来自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溢出。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以单向传导为主,省份间“互惠互利”的协同发展局面尚未形成。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例、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将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上的邻近关系促进了省域间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关系的传导,在新质生产力水平相近的省份间形成了内部流通子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 社会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生态位及空间格局分析——基于城市多元要素流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傲翔 苗成林 陈峥妍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选取2016—2021年中国12个城市群的147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将经济流、产业流的流空间数据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分组相结合,采用Meta-超效率SBM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流空间综合矩阵,对城市生态位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 选取2016—2021年中国12个城市群的147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将经济流、产业流的流空间数据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分组相结合,采用Meta-超效率SBM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流空间综合矩阵,对城市生态位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以及城市生态位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效应”,各城市之间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网络中受益型、均衡型和扩散型3类城市的生态位占比分别为43.54%,6.12%,50.34%;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着极化现象以及缺乏技术补偿问题。为提升区域协同发展,在发挥区域次级核心的集散作用、促进技术与产业的有效结合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多元要素流 社会网络 生态位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海东 李桥兴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运用相关模型分析我国省域在2015—2021年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地的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等显著提升但生态环境呈波动变化趋势;(2)各二元系统和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 运用相关模型分析我国省域在2015—2021年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地的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等显著提升但生态环境呈波动变化趋势;(2)各二元系统和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系统的增幅最大;(3)复合系统协调水平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东部高于中西部和沿海高于内地的状态,其分布与地区发展水平呈正相关;(4)政府财政支持、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等影响因素对复合系统协调度的作用强度依次递减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基于三者耦合结果提出促进各省域乃至全国的协调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智慧物流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分析——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正源 张冀民 方峙博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72,共8页
基于协同发展视角,构建智慧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PDR-余弦相似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结果表明:(1)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上看,北京、天津、石家庄构成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河北省内智... 基于协同发展视角,构建智慧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PDR-余弦相似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结果表明:(1)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上看,北京、天津、石家庄构成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河北省内智慧物流中高发展水平城市呈现时序波动变化特征;(2)从空间维度上看,区域智慧物流发展呈现“京津石”三极,以及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且河北省发展动能呈现向东南部集聚趋势;(3)障碍因子分析表明,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专业化人才储备规模、数字技术渗透能力及环境协调机制建设构成制约区域智慧物流升级的四大关键要素。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物流 综合评价 障碍因子 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佩瑶 刘晓琼 +3 位作者 刘清 胡颖超 范维 赵珈锐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129,共8页
基于ArcGIS,Ucinet等软件,采用旅游时间、位置、文字等数字足迹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方法,构建湖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湖南省旅游流的空间分布与网路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部、... 基于ArcGIS,Ucinet等软件,采用旅游时间、位置、文字等数字足迹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方法,构建湖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湖南省旅游流的空间分布与网路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部、西北部核心聚集,东部次核心聚集,中部、南部集中扩散以及少部分地区边缘化扩散的特征;湖南省旅游流网络规模大、整体密度偏低,呈明显的局部集中形态;武陵源、橘子洲、岳麓山、凤凰古城、南岳衡山等节点在湖南省旅游流的发散、集聚、联系、中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可达性、空间邻近性等是影响湖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从完善交通网络、强化景区联结、加强景区营销、缩小景区差异等方面提出了湖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数字足迹 社会网络 优化路径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