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0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朗普2.0版联盟战略与美国联盟体系的嬗变 被引量:8
1
作者 袁征 陈桂芸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165,共21页
联盟体系是美国维系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也是美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基石,这构成了美国联盟的内在连贯性。但美国联盟体系发展又具有周期性规律,具体表现在联盟规模、功能排序、管理方式和盛衰强弱以及由此引发的地区安全结构的变迁上。在... 联盟体系是美国维系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也是美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基石,这构成了美国联盟的内在连贯性。但美国联盟体系发展又具有周期性规律,具体表现在联盟规模、功能排序、管理方式和盛衰强弱以及由此引发的地区安全结构的变迁上。在特朗普看来,联盟体系在美国霸权护持上作用有限,美国的付出多于收益,由此联盟战略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地位下降。正是在商人“成本—收益”思维下,特朗普对盟友收益补偿的意愿明显不足。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联盟政策可能呈现交易式双边外交与选择性多边主义的结合,且去意识形态化和去制度化色彩浓厚。未来美国联盟内部分歧将会增多,盟友战略自主性增强,联盟体系内部凝聚力趋于下降,联盟功能趋于失调,因而美国军事政治经济一体化联盟体系可能趋于松散化和碎片化,并导致联盟体系网络化进程明显放缓。这些变化虽然意味着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性松动、地区安全结构的稳固性下降,但有助于推动中国所主张的伙伴关系导向的国际秩序影响力超越美国的盟友关系导向的国际秩序,而美国回避新的安全承诺、对盟友“双重再保证”客观上或有利于中美之间的和平竞争。中国应利用美国联盟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推动构建稳定的地区秩序,强化周边地区安全,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外交 联盟战略 联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竞争战略前瞻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栋 马涛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5,165,166,共25页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竞争战略及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备受学界瞩目。在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制造业逐步空心化,工人阶级陷入困境,白人倍感身份焦虑,对外贸易逆差加剧,霸权体系被搭便车,因此从2016年以来,以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排...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竞争战略及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备受学界瞩目。在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制造业逐步空心化,工人阶级陷入困境,白人倍感身份焦虑,对外贸易逆差加剧,霸权体系被搭便车,因此从2016年以来,以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排外反移民和民粹主义为特征的特朗普主义在美国政治中迅速崛起。特朗普主义认为美国精神被遗忘,美国陷入严重衰落,为此要让美利坚民族伟大复兴,极大地重塑和重构了美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也对国际关系格局带来巨大冲击。这是理解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竞争战略根本逻辑及其内在限度的背景。“特朗普2.0版”将以关税作为“再平衡”中美贸易关系的政策工具,推动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全方位对华安全竞争,既寻求中美合作共同打击毒品犯罪,也将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对华韧性博弈,中美地缘竞争将升级到新的水平。美国对华关税战得不偿失,地缘竞争升级将削弱国际秩序稳定性,对华极限施压增加地缘冲突风险,泛安全化将波及中美人文交流领域。中国要坚持“抛弃幻想、做好准备、争取最好、不怕最差”的原则应对“特朗普2.0版”的冲击,争取战略主动,作为负责任大国筹划引领塑造新时代可持续的中美双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2.0版 对华竞争战略 关税战 贸易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形态演变:一项系统研究的尝试 被引量:3
3
作者 封帅 薛世锟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2,156,157,共21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程后,作为一种新的要素与政治安全系统发生互动。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的互动遵循“技术—应用—风险—系统”的逻辑过程,并实现对系统内其他要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全面且深刻,使得人工智能开始大面积嵌入政治安全系统,重构了政治安全结构。政治安全正在面临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更复杂的风险形态,包括权力安全、制度安全与价值安全在内的政治安全内部生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推动整个政治安全形态经历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治安全 国家安全 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安全研究》征稿启事
4
作者 《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各种多边安全机制日益增多,与联合国一起,共同为应对全球和区域性安全风险、深化全球安全治理... 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各种多边安全机制日益增多,与联合国一起,共同为应对全球和区域性安全风险、深化全球安全治理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当前,世界和平面临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需要多边安全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成立 多边安全机制 安理会 当前国际形势 不可替代 全球安全治理 国际安全研究 冷战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右翼与美国科技安全战略转型 被引量:4
5
作者 蔡翠红 李煜华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154,共33页
随着特朗普再一次入主白宫,其背后一批被冠名“科技右翼”、由非传统硅谷科技精英和风险投资家等组成的群体引发诸多关注。这一群体的意识形态特征对美国科技安全战略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它以科技金融资本集团为核心,以自由意志主义为思... 随着特朗普再一次入主白宫,其背后一批被冠名“科技右翼”、由非传统硅谷科技精英和风险投资家等组成的群体引发诸多关注。这一群体的意识形态特征对美国科技安全战略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它以科技金融资本集团为核心,以自由意志主义为思想底色,主张资本导向的市场自由、技术加速主义以及精英治理,试图通过弱化监管、强化技术垄断与政治介入,重构美国科技政策框架。科技右翼的兴起,既有来自全球化周期下行以及地缘政治复兴的结构性基础,又与美国两党政治的政治生态变迁有着直接关系。随着从幕后走向台前,科技右翼群体已经通过资本渗透、政策游说与舆论操控等手段,深度嵌入美国政治权力体系,并着手从重塑安全理念、革新安全体制和建设安全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推动美国科技安全战略转型。这一转型本质是科技金融资本利益与国家安全叙事的耦合,其技术垄断导向和美国优先立场可能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全球数字治理等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这一进程也面临着内部矛盾、盟友离心和技术反噬等挑战。研究揭示了美国科技政策背后的资本逻辑与政治重组互动机制,为理解技术权力与地缘竞争的关系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右翼 科技安全战略 科技金融资本 自由意志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政治社会思潮之变与其对华竞争战略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岩 张璐薇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4,166,共20页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美国亦进入新旧政治势力、新旧思潮的交接过渡期。美国国内思潮进入新一轮“保守周期”,新自由主义呈现新的反思与调整,源于科技与生产力发展变化而涌现出的新兴思潮,也愈发对其传统政治社会理念产生重大影...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美国亦进入新旧政治势力、新旧思潮的交接过渡期。美国国内思潮进入新一轮“保守周期”,新自由主义呈现新的反思与调整,源于科技与生产力发展变化而涌现出的新兴思潮,也愈发对其传统政治社会理念产生重大影响。2024年大选进程尤其折射出美国政治社会思潮的诸多重要变化。从其对华竞争战略重点来看,美国对华负面认知呈现进一步强化和长期固化趋势,对华战略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上升;科技思潮崛起与反华利益集团重组将塑造新生态,深刻影响中长期对华战略;对华竞合领域此消彼长,中美“合作”或将更多地呈现为以危机规避和管控为主的“消极合作”。中国应立足新的美国之变来看待两国关系潜在风险,立足美国国内新的利益群体和涉华立场重新打造稳定的合作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思潮 保守主义 对华竞争战略 特朗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招拆招:“相互依赖武器化”态势下的反武器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野 李青竹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2,158,共27页
“相互依赖武器化”是发起国以经济相互依赖为工具来损害对象国的现象。相对应,反武器化就是对象国规避或减少武器化发起国的损害。按照权力的不同来源,相互依赖武器化可以分为基于供给型权力、通道型权力和市场型权力三种类型,分别依... “相互依赖武器化”是发起国以经济相互依赖为工具来损害对象国的现象。相对应,反武器化就是对象国规避或减少武器化发起国的损害。按照权力的不同来源,相互依赖武器化可以分为基于供给型权力、通道型权力和市场型权力三种类型,分别依托于发起国对自然资源或高科技产品的供应能力、对战略通道与关键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以及国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能力。作为对象国对发起国的战略回应,反武器化相应具有不同类型的策略。面对基于供给型权力的武器化行为,对象国需要通过自给自足或进口多元化等措施提升本国供应链的安全性,降低对发起国自然资源或高科技产品的依赖;面对基于通道性权力的武器化行为,对象国需要改变交通运输方式,调整运输与物流路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对发起国通道的依赖;面对基于市场型权力的武器化行为,对象国需要开拓新的市场,维持在国际市场上的营收能力,降低对发起国市场的依赖。从韩国应对日本断供危机到卡塔尔化解断交危机再到俄罗斯反制西方能源制裁,各个案例反映了反武器化的不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依赖武器化 反武器化 供给 通道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安全基础理论框架多维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涛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46,157,158,共28页
在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下,非传统安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发展趋势,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在此基础之上与时俱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价值论、本体论层面搭建非传统安全的基础理论框架,可以将非传统安全研究诸多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并形... 在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下,非传统安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发展趋势,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在此基础之上与时俱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价值论、本体论层面搭建非传统安全的基础理论框架,可以将非传统安全研究诸多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并形成规范体系。在价值论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既呼应时代变革的历史逻辑,又符合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内生逻辑。在本体论层面,非传统安全指涉对象为“人的安全”而非“国家安全”,但是应当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交叠圆”结构关系,并统筹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和合性与优态共存之中;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来源应当更多关注外源性、多源性威胁,并重视内源性威胁与外源性威胁之间的联动;非传统安全的实现方式应当在程序上完善安全化—去安全化的双向建构,在实现路径上坚持全球安全观理论下的共同体路径安全合作。将非传统安全研究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之下,并结合地缘政治及国际环境,才能逐渐形成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下的非传统安全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 理论框架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民参军”——二战后大国技术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9
作者 黄琪轩 李文见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9,155,共27页
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两项重要目标,而技术的军民融合则是连接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纽带。二战后,苏联、日本与美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分别代表了“旋转耗散”“旋转上升”“旋转下降”以及“旋转环绕”四种大国技术发展模式。... 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两项重要目标,而技术的军民融合则是连接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纽带。二战后,苏联、日本与美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分别代表了“旋转耗散”“旋转上升”“旋转下降”以及“旋转环绕”四种大国技术发展模式。这四种模式的不同成效表明,要成功地实现军民技术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关键在于“民参军”。“民参军”为军用技术提供了负反馈的制约、互补能力的积累以及持续的资金来源。苏联的困境在于缺乏“民参军”,大量军用技术难以外溢到民用部门,最终导致军用部门也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日本的经验是技术从民用部门扩散到军用部门,民用部门推动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前的美国,服务安全的军用技术逐步外溢到服务发展的民用部门;在此之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影响。二战后大国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军民技术融合的成败为中国推动军民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发展和安全 技术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 民参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性与延展性: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演进
10
作者 祁昊天 赵书韫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95,157,共24页
文章从国家安全本体论、安全体系认识论与安全实践方法论三个维度考察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思想,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时间分段,讨论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演进。有... 文章从国家安全本体论、安全体系认识论与安全实践方法论三个维度考察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思想,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时间分段,讨论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演进。有限性与延展性是这一演进过程中安全思想的连贯体现,分别涵盖了安全目标、认知与方法在各阶段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的特征。虽然新中国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安全环境和安全需求,安全形势愈加复杂,但是安全思想和实践总体符合安全有限、延展演进的特征。安全具有弹性但不可过载,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空间,而狭义的、单一领域或维度的安全亦无法有效支撑对国家安全的维护,特别是在愈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国家安全环境中更是如此。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有限—延展”的演进特征反映了安全环境的客观变化与领导人主观能动的决策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思想 演进 有限性 延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的人格基础:一项理论性分析
11
作者 尹继武 刘颖哲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106,156,157,共23页
主流国家安全研究重视宏观主体和物质性要素,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政治心理学则为国家安全理论提供微观基础。国家安全的人格理论聚焦于人格特质对于安全诸环节的政治影响,包括个体人格特质与群体信念聚合。人格要素经由多种机制影响国家... 主流国家安全研究重视宏观主体和物质性要素,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政治心理学则为国家安全理论提供微观基础。国家安全的人格理论聚焦于人格特质对于安全诸环节的政治影响,包括个体人格特质与群体信念聚合。人格要素经由多种机制影响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安全信念、安全偏好、安全决策和安全行为。国家安全信念源于领导人和国内群体的人格特质,二者构成了安全思维和国家安全文化的基础。国家安全偏好经由多主体的人格特质及相关需求所塑造,对外呈现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安全手段偏好。国家安全决策的过程受人格因素的调节作用,领导人的自我防御机制和日常领导风格塑造决策的方式和路径选择,而决策团体和民众的人格聚合则影响决策的执行与落实。国家安全行为体现了“人格-情境”互动的行为效应机制,包括人格特质的情境交互效应和战略效应。系统梳理国家安全体系的人格基础,有助于为国家安全的学理奠定行为心理的逻辑,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理解各国安全战略与政策提供知识基础和政策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人格特质 领导人 群体心理 安全信念 安全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空军控治理“释法/造法”新维度与新路径
12
作者 王国语 张泽辰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25,159,160,共29页
外空被视为大国博弈的制高点。相比硬实力比拼而言,外空军控规则博弈更为显性、直接和长效,因为军控规则往往意味着禁止或限制某类能力或行为。随着外空武器化和战场化风险日益增加,博弈各方对于有序博弈的诉求不断提升,航天大国对于具... 外空被视为大国博弈的制高点。相比硬实力比拼而言,外空军控规则博弈更为显性、直接和长效,因为军控规则往往意味着禁止或限制某类能力或行为。随着外空武器化和战场化风险日益增加,博弈各方对于有序博弈的诉求不断提升,航天大国对于具体军控规则的诉求整体趋同,但由于战略定位的不同也必然存在实质性分歧。2008年以来,相关方根据博弈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外空安全治理国际规则体系发展滞后的问题,各类外空军控倡议层出不穷,规则博弈日趋激烈复杂。大部分观点认为,外空军控已形成中俄主导的“硬法”与美西方主导的“软法”两种治理路径,阵营之争首先体现为路径之争。软法/硬法二分法治理维度已成为加剧大国外空博弈的政治工具和导致外空治理更加分裂的“伤害性力量”。各国被迫“选边站队”,形成了两大军控进程并行竞争的局面,外空军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对各方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外空军控博弈的关键就在于谁能率先提出打破僵局的新维度和新路径,引领国际社会走向良性的外空安全治理,谁就将真正主导外空安全全球治理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空软法 外空硬法 外空军控 外空安全全球治理 法律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盟视域下的美日技术安全合作:战略逻辑与政策实践
13
作者 吴怀中 从伊宁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98,159,共27页
传统权力政治思维下同盟战略互动更多体现在高政治议题领域,但当前以美日为代表的同盟国家正日益将联盟合作关系拓展至同步覆盖经济与军事的技术安全议题领域。基于威胁制衡与利益平衡的联盟安全理论观点,旨在以盟国间国家利益的威胁认... 传统权力政治思维下同盟战略互动更多体现在高政治议题领域,但当前以美日为代表的同盟国家正日益将联盟合作关系拓展至同步覆盖经济与军事的技术安全议题领域。基于威胁制衡与利益平衡的联盟安全理论观点,旨在以盟国间国家利益的威胁认知视角考察美日推进技术安全合作的深层战略逻辑与政策实践进程,即美日技术安全合作的动机源于双方针对“特定对象国技术崛起”造成国家利益层面的共同战略“威胁”认知。通过技术安全合作,美日一方面针对性遏制中国军事实力发展,另一方面维持并筹谋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以期有效应对中国技术提升所带来的所谓国家安全利益与国家政治利益“威胁”。在政策实践过程中,美日两国历经技术安全合作理念先期聚合、后续双多边协调机制确立直至尖端产业领域政企一体联动的复杂环节进程。由于经济安全议题牵涉国家利益的多个方面,美国在与盟国推进技术安全战略协调的同时,其战略合作成效亦受到同盟内部结构性利益分歧的掣肘。进入“特朗普2.0”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将继续以遏压中国为导向的经济安全战略部署,美日技术安全合作或仍维持高强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安全 同盟战略 国家利益 威胁认知 美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动还是缓行:异质威胁下的去安全化博弈
14
作者 李骏 陈子懿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18,167,共29页
现有的去安全化理论大多聚焦于一元威胁而非多元威胁的去安全化逻辑,且较为关注存在性威胁的“绝对值”而非“相对威胁”信号在去安全化博弈中的作用。构建多元威胁去安全化博弈理论模型,有助于解释多元异质威胁作用于去安全化治理意愿... 现有的去安全化理论大多聚焦于一元威胁而非多元威胁的去安全化逻辑,且较为关注存在性威胁的“绝对值”而非“相对威胁”信号在去安全化博弈中的作用。构建多元威胁去安全化博弈理论模型,有助于解释多元异质威胁作用于去安全化治理意愿的因果机制。基于威胁的本体性特征,异质威胁可分为原初威胁与比对威胁两大主体。在异质威胁的相关性与紧迫性这两大核心自变量的影响下,施动者对原初威胁的去安全化博弈选择将导向基础路径与演化路径两种模式。其中,施动者在基础路径中对原初威胁进行去安全化施动的意愿最强;在演化路径中,施动者虽然在初始阶段并不会呈现明显的去安全化倾向,但其持续的安全化会使治理逐步演化为基础路径模式,进而使施动者对原初威胁产生较强的去安全化意愿。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与塞内加尔三国政府对其国内气候变化议题的去安全化治理案例,分别验证了基础路径、紧迫性演化路径和相关性演化路径理论假说,并可解释“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气候合作治理中的逆向施动行为,即去安全化施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安全化 多元异质威胁 施动博弈 气候安全 族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人工智能领域联盟管理方式缘何不同
15
作者 凌胜利 董笑宇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6,165,共25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大国都将人工智能视为国家实力的重要基础,由此也引发人工智能博弈的加剧。为争夺人工智能领域的霸权,美国既需要依靠联盟体系来获取在人工智能技术、规则等方面的优势,也需要加强联盟管理,协调联盟内部各方利益...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大国都将人工智能视为国家实力的重要基础,由此也引发人工智能博弈的加剧。为争夺人工智能领域的霸权,美国既需要依靠联盟体系来获取在人工智能技术、规则等方面的优势,也需要加强联盟管理,协调联盟内部各方利益,谋求聚合人工智能优势。然而,美国在不同人工智能议题领域却采取了不尽相同的联盟管理方式。既有研究主要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联盟关系的影响、美国与盟国之间的人工智能合作、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国竞争等,但对于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联盟管理机制分析还有待加强。本文基于技术依赖和利益分歧两个变量,分析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联盟管理机制。美国根据其与盟国人工智能技术依赖和利益分歧程度的不同,分别采取权力强制、利益交换、制度约束和权威引导四种不同的联盟管理方式。美国在半导体、无人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议题领域的联盟管理案例,基本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设。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持续影响美国联盟管理和联盟体系,对于大国博弈也会产生复杂且深远的影响,中国对此需要加强研判与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联盟管理 技术安全 中美安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中介与目标: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学范畴探讨
16
作者 程同顺 唐康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157,共19页
范畴的明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国家安全学的范畴是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概括。国家安全学聚焦现实问题,因而以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个过程为据,将其划分为问题、中介和目标三个阶段,而后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学的... 范畴的明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国家安全学的范畴是对国家安全概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概括。国家安全学聚焦现实问题,因而以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个过程为据,将其划分为问题、中介和目标三个阶段,而后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学的范畴进行提炼。研究发现,在国家安全逆向路径中定义的国家安全问题呈现出集合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构成了国家安全学的对象范畴;以规律为载体的国家安全学的中介范畴在于探寻国家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作为中间环节的中国安全规律既吸纳了普遍与传统的安全规律,又统合了具体领域的安全规律;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国家安全学的目标范畴,即国家的完整与统一、人民的安全和发展、制度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的“压舱石”:经济安全化的现实转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程 部彦君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54,159,共23页
经济安全化是国家通过安全叙述将非安全的经济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的过程。在国家认为经济合作的收益将损害其在权力竞争中的整体所得时,或者在国家间政治外交关系遇到巨大震荡或冲击时,国家安全逻辑会超越经济逻辑而生效。此时,安全与... 经济安全化是国家通过安全叙述将非安全的经济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的过程。在国家认为经济合作的收益将损害其在权力竞争中的整体所得时,或者在国家间政治外交关系遇到巨大震荡或冲击时,国家安全逻辑会超越经济逻辑而生效。此时,安全与经济问题在刻意煽动下交织碰撞,国家间密切的经贸关系不仅难以成为管控两国矛盾与分歧的“压舱石”,反而会被国家视作现存的“安全威胁”,成为某些国家中断或破坏双边政治经济联系的借口与手段。国家间存在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会随之成为安全化操纵国维护与拓展权力、进行地缘政治竞争和打击、操纵他国的战略性工具。因此,文章以存在紧密经济相互依赖的中美与俄欧关系为案例,在比较中美、俄欧之间不同经济安全化动因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安全化转向背后的选择逻辑,为中国更好地应对经济安全化挑战、更有针对性地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提供一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安全化 经济压舱石 国家安全 经济相互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0到2.0:特朗普政府对华安全战略的延续与政策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刁大明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14,158,共20页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以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回归落幕。从“特朗普1.0”到“特朗普2.0”的八年间,国际安全环境、中美关系、美国政经态势以及特朗普个人状态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安全环境日益严峻并进入历史转折点;中美关...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以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回归落幕。从“特朗普1.0”到“特朗普2.0”的八年间,国际安全环境、中美关系、美国政经态势以及特朗普个人状态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安全环境日益严峻并进入历史转折点;中美关系因美方对华战略竞争而陷入历史低谷;美国自身政治与社会持续撕裂且经济状况存在隐忧;美国国内期待“特朗普2.0”明确回应国内诉求;特朗普个人则在偏好商人思维的同时也凸显强势与遗产导向。比较而言,“特朗普2.0”的对华安全战略将突出延续性,将延续拜登政府的相关政策,体现为延续对华战略竞争、推进“拜登+特朗普”复合议程并继续将经贸议题置于对华战略竞争的核心地位。在延续战略之下,“特朗普2.0”的对华政策也有可能呈现出一些变化,表现为对外事务聚焦于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而非中国、经贸作为个人偏好成为主线后的不可控性、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对其经贸政策制造的更大压力以及陷入历史低谷的中美关系面对新“特朗普冲击”的自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2.0 战略竞争 对华安全战略 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鹰派、国家安全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明昊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32,158,159,共20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地缘政治对抗相互叠加的背景下,技术因素对国家间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塑造作用越发突出,科技界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对华“科技冷战”,与美国在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全球治理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地缘政治对抗相互叠加的背景下,技术因素对国家间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塑造作用越发突出,科技界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对华“科技冷战”,与美国在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对华施压相互关联。美国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等社会性力量和美国国家安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日益密切,涵盖商界、政界和学界精英的技术鹰派势力逐步成形。技术鹰派认为,美国须牢固捍卫自身技术领导地位,推进对华技术“脱钩”,甚至设法令中国的技术水平倒退,进而以强大的美国技术实力实现对华“竞而胜之”的目标。美国政府着眼对华战略竞争,加快推动构建国家安全创新网络,国防部、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机构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更趋深化,美国创新生态的国家安全导向更为突出。加大对华科技竞争已经成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共识。考虑到美国科技界精英对特朗普的支持,以及副总统万斯、特朗普家族等与硅谷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科技施压力度或将增强,技术鹰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力将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鹰派 国家安全 中美关系 技术—安全复合体 国家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巨头的技术权力及其对“全球南方”的挑战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志伟 殷浩铖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64,168,共24页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了技术权力不同以往的新内涵,不仅延续了传统意义上权力对稀缺资源的依赖,还通过工具性、话语性和制度性三重维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球南方”的安全影响。技术权力源自数字巨头对核心技术、配套资源和治理规则的掌控,...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了技术权力不同以往的新内涵,不仅延续了传统意义上权力对稀缺资源的依赖,还通过工具性、话语性和制度性三重维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球南方”的安全影响。技术权力源自数字巨头对核心技术、配套资源和治理规则的掌控,直接影响了“全球南方”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中的治理路径,并加剧其技术依附和安全脆弱性。同时,数字巨头在技术跨国应用过程中携带的隐性价值观和治理逻辑,进一步嵌入相关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社会与政治安全隐患。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与普及,技术权力对“全球南方”的安全挑战愈发严重。如何实现技术权力的公平分配,弥合南北之间的技术能力差距,并通过多边合作机制构建包容性技术生态,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关键议题之一。这不仅关乎“全球南方”的技术独立性和安全利益,还将决定全球安全格局和治理体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演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安全 全球南方 技术权力 数字巨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