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速运动目标的被动声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万建伟 石践 +1 位作者 周良柱 皇甫堪 国防科技参考 1998年第1期36-40,共5页
在空气中超声速飞行的运动目标产生激波。利用激波到达时间,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梯度和波前方向矢量的算法,确定目标的速度和位置。最后,通过对该算法的估计精度的分析计算,介绍了一种三站均匀圆阵。
关键词 声探测 激光波 被动声定位算法 超声速运动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镍碳化硅纤维的制备及其雷达波吸收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军 宋永才 +2 位作者 冯春祥 邹治春 王应德 国防科技参考 1997年第4期57-60,共4页
运用超声将纳米金属镍均匀分散到聚碳硅烷中,通过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烧结,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电阻率连续可调的含镍碳化硅纤维。这种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制备的结构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雷达波吸收特性。
关键词 聚碳硅烷 碳化硅纤维 雷达波吸收材料 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雷达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梁甸农 陆仲良 +1 位作者 周智敏 粟毅 国防科技参考 1998年第1期71-73,62,共4页
超宽带雷达是一种新的雷达体制,是雷达探测技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讨论了超宽带雷达的特点及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方面,简要阐明了超宽带信号形式、关键技术内容以及国内外发展情况,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超宽带雷达技术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超宽带雷达 叶簇穿透 地表穿透 雷达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身技术与隐身对抗 被引量:12
4
作者 匡兴华 钟华 国防科技参考 1996年第1期31-48,共18页
隐身技术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它的发展及用于战场对战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被称之为目标的低可探测技术的隐身技术,它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电子隐身、可见光隐身及声波隐身,并探讨了对付隐身的技... 隐身技术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它的发展及用于战场对战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被称之为目标的低可探测技术的隐身技术,它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电子隐身、可见光隐身及声波隐身,并探讨了对付隐身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红外隐身 电子隐身 隐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方法与系统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小游 卢焕章 +1 位作者 常青 孙广富 国防科技参考 1998年第1期11-16,共6页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与系统结构是精确制导及航空自动目标识别等系统中两个紧密相关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针对新一代导弹武器发展的需要,先介绍一种实用的高层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然后提出一种高性能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系统的体系结构。
关键词 自动目标识别 多传感器 算法 结构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军 景宁 孙茂印 国防科技参考 1999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三维GIS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从空间信息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数据表示方法、数据存取方法、接口技术等几方面阐述了三维GIS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了当前三维GIS研究已取得的一些技术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今...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三维GIS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从空间信息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数据表示方法、数据存取方法、接口技术等几方面阐述了三维GIS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了当前三维GIS研究已取得的一些技术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GIS 面向对象数据库 数字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复杂目标的CAD建模及其电磁散射特性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庄钊文 郁文贤 +1 位作者 袁乃昌 韩明华 国防科技参考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于目标的检测与识别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中给出了复杂目标的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的可视化研究。利用3DSMAX和AutoCAD建立复杂目标的三维模型,介绍了两种建模方法:平板面元逼近和参数面元逼近。文中着重于平面... 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于目标的检测与识别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中给出了复杂目标的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的可视化研究。利用3DSMAX和AutoCAD建立复杂目标的三维模型,介绍了两种建模方法:平板面元逼近和参数面元逼近。文中着重于平面元逼近方法,并给出了计算远区场和RCS的物理光学(PO)的近似积分结果。调用 OpenGL库完成目标的三维显示及散射特性的可视化输出,给出了导弹再入段的三维电磁散射和二维电磁散射强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仿真 物理光学方法 CAD建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甸农 周智敏 国防科技参考 1999年第3期7-10,共4页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是九十年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新发展,其主要功能为穿透叶簇和地表,实现对隐蔽目标的高分辨探测成像,是高技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侦察手段。本文论述了这种雷达技术的军事应用价值和地位,介绍了国外发展简况和我国研究...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是九十年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新发展,其主要功能为穿透叶簇和地表,实现对隐蔽目标的高分辨探测成像,是高技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侦察手段。本文论述了这种雷达技术的军事应用价值和地位,介绍了国外发展简况和我国研究的现状,鉴于这种雷达技术的重要价值,提出了我国持续发展这种雷达技术研究并最终开发出我国新型成像雷达侦察系统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簇穿透 超宽带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立体视图绘制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顾郁莲 蔡宣平 国防科技参考 1998年第1期63-70,共8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三维计算机立体图形绘制、显示技术的发展,使逼真地、立体地重现自然成为可能。现在立体显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象、应用科学、可视化工程、虚拟现实和模拟训练教育等方面。确定正确的立体图象投影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三维计算机立体图形绘制、显示技术的发展,使逼真地、立体地重现自然成为可能。现在立体显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象、应用科学、可视化工程、虚拟现实和模拟训练教育等方面。确定正确的立体图象投影模型是利用计算机产生逼真图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立体显示基本原理及立体观察的几何模型并概述了影响计算机立体图象绘制和显示的几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模型 立体显示 立体透视 计算机 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极化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顺平 庄钊文 +3 位作者 蒋兴才 吕晓雯 王雪松 鲜明 国防科技参考 1998年第1期74-80,共7页
有关目标散射波中信息的利用,到目前为止,还主要限于其幅度、相位、频移和波形,很少涉及极化信息的利用。本文简要评述国内外学术界在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研究领域,具体包括检测、最优化/信号增强、杂波抑制及目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雷达 极化检测 滤波 识别 目标散射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碳化硅纤维制备工艺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春祥 李晓霞 宋永才 国防科技参考 1997年第4期51-56,共6页
针对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纤维工艺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初始原料PDMS中杂质氧的来源;用丙酮对PCS进行沉淀分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PCS进行后处理;研究了PCS纤维不熔化工艺中升温制度对不熔化结果的影响;探讨了... 针对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纤维工艺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初始原料PDMS中杂质氧的来源;用丙酮对PCS进行沉淀分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PCS进行后处理;研究了PCS纤维不熔化工艺中升温制度对不熔化结果的影响;探讨了快速烧成方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DMS中氧含量偏高主要是由于合成PDMS过程中发生了引入氧的副反应。随着沉淀分级的次数增加,PCS级分的纯度提高,可纺性明显改善。不熔化处理的升温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引起急剧放热和过度反应。快速烧成法可以实现SiC纤维的加张和连续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聚碳硅烷 碳化硅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致发光材料——导电聚合物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钐 李银奎 +1 位作者 李中华 钟辉 国防科技参考 1996年第4期30-33,共4页
导电聚合物制成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其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兰橙多色发光。可溶性导电聚合物制成的一种挠性发光二极管,在成锐角弯曲状态下的仍能正常工作。
关键词 电致发光材料 发光二极管 导电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战仿真互联网中的虚拟现实系统设计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剑斌 郝建新 +1 位作者 蔡宣平 徐玮 国防科技参考 1998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作战仿真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有关知识,然后详细阐述了作战仿真互联网中虚拟现实系统设计技术的几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作战仿真 虚拟现实 视景系统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的测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飞翔 蔡宣平 郝建新 国防科技参考 199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一、引 言 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的测量,究其本质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取空间物体三维信息过程。近几年来,对提取空间物体三维信息方法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移动体视法、照度差体视、投光法、双眼体视法、三眼体视... 一、引 言 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的测量,究其本质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取空间物体三维信息过程。近几年来,对提取空间物体三维信息方法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移动体视法、照度差体视、投光法、双眼体视法、三眼体视法等。根据双目视差的原理,从一对立体图象中按以下步骤可得到空间物点的三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对接 交会 航天测量 相对姿态 相对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软件开发环境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维明 邓苏 +1 位作者 肖卫东 陈卫东 国防科技参考 1995年第1期15-22,共8页
基于对软件开发环境的认识及综合了大量有关软件开发产品的共性与特性,本文给出了一个通用的软件开发环境模型OTM(Object-Tool-Method-ology)。在这一模型中,我们把对象、软件工具和方法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根据该模型,本文深入讨论了五... 基于对软件开发环境的认识及综合了大量有关软件开发产品的共性与特性,本文给出了一个通用的软件开发环境模型OTM(Object-Tool-Method-ology)。在这一模型中,我们把对象、软件工具和方法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根据该模型,本文深入讨论了五种具体模型,目的是描述应用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属性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程序 模型 软件开发环境
全文增补中
UWB叶簇覆盖SAR人造目标特征信号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咏梅 匡纲要 梁甸农 国防科技参考 1999年第3期15-17,6,共4页
穿透叶簇的VHF/UHF超宽带(UWB)SAR具有相对带宽很宽,成像积累角大的特点,能同时获得距离、方位两个方向的高分辨能力,用于探测地面隐蔽人造目标。在VNF/UHF波段,一般的人造目标可简单模化为目标侧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一个长二面角。本文... 穿透叶簇的VHF/UHF超宽带(UWB)SAR具有相对带宽很宽,成像积累角大的特点,能同时获得距离、方位两个方向的高分辨能力,用于探测地面隐蔽人造目标。在VNF/UHF波段,一般的人造目标可简单模化为目标侧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一个长二面角。本文得出了二面角目标模型的散射回波信号形式,从理论上模拟产生了人造目标SAR图像,建立了特征信号库,可用于进一步的目标检测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簇穿透 超宽带雷达 人造目标 SAR图像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技术发展动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甸农 周智敏 常文革 国防科技参考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叶簇穿透(FOPEN)超宽带(UWB)成像雷达是九十年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新发展。由于具有重要的军事用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这种雷达技术。本文从超宽带成像雷达系统、外场实验和信息处理三个方面介绍这种雷达技术的... 叶簇穿透(FOPEN)超宽带(UWB)成像雷达是九十年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新发展。由于具有重要的军事用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这种雷达技术。本文从超宽带成像雷达系统、外场实验和信息处理三个方面介绍这种雷达技术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簇穿透 超宽带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世纪的军用仿真机高层体系结构(HLA)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士尧 凌云翔 刘晓建 国防科技参考 1999年第1期34-39,共6页
系统仿真是二十一世纪军队建设和武器现代化的一种重要高科技。随着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的日益发展,系统仿真从分布交互仿真进入了复杂系统综合仿真的新阶段。文章介绍了美军的高层体系结构由来和内容,重点分析研究了HLA的关键技术,并实... 系统仿真是二十一世纪军队建设和武器现代化的一种重要高科技。随着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的日益发展,系统仿真从分布交互仿真进入了复杂系统综合仿真的新阶段。文章介绍了美军的高层体系结构由来和内容,重点分析研究了HLA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基于HLA的模型,为军事仿真应用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仿真 分布交互仿真 高层体系结构 H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甸农 周智敏 常文革 国防科技参考 1999年第3期30-31,14,共3页
本文从系统设备、系统试验和信息处理三个方面讨论了机载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叶簇穿透 超宽带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La—Si_3N_4陶瓷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氧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学涛 张长瑞 周新贵 国防科技参考 1997年第4期61-65,共5页
研究了Y_2O_3和La_2O_3添加剂Si_3N_4陶瓷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其抗弯强度值可保持到1350℃,断裂韧性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到1350℃出现“峰”值;在120O~I350℃范围内,15mol%添加剂Si_3N_4的氧化符合抛物线规律,... 研究了Y_2O_3和La_2O_3添加剂Si_3N_4陶瓷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其抗弯强度值可保持到1350℃,断裂韧性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到1350℃出现“峰”值;在120O~I350℃范围内,15mol%添加剂Si_3N_4的氧化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过程主要由晶界添加剂离子和少量杂质离子的扩散控制。表面氧化产生的化合物导致表面裂纹使抗弯强度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力学性能 氧化行为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