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9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家庭养育的心理剧团体干预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影响的质性研究
1
作者 陈虹 查莉珺 +2 位作者 王语含 杨小红 胡华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背景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心理剧团体在促进个体成长以及关系修复中展现出积极效果,但关于采用心理剧帮助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父母提升家庭养育水平、从而促进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康复的研究证据... 背景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心理剧团体在促进个体成长以及关系修复中展现出积极效果,但关于采用心理剧帮助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父母提升家庭养育水平、从而促进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康复的研究证据不足。目的探索基于家庭养育的心理剧团体干预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于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招募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以其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n=18),进行每周1次、连续6周的基于家庭养育的心理剧团体干预。干预后,对参与团体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录音。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录音及逐字稿进行质性分析。结果接受基于家庭养育的心理剧团体干预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父母情绪状态改善、反思能力提升、应对方式改变,具体表现为负性情绪减少、正性情绪增加、反思自己、共情他人、调整认知、改变压力调节方式、改善沟通方式以及主动寻求资源。结论基于家庭养育的心理剧团体可能有助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改善情绪状态、提升反思能力、改变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剧团体 父母 家庭养育 抑郁障碍 青少年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李进 孙金铂 +6 位作者 吴迪 武文珺 孙润珠 薛姗姗 崔亚朋 王化宁 陈怡环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背景 侵入性迷走神经电刺激被批准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其发挥疗效可能与迷走神经刺激(VNS)具有抗炎作用有关。无创的经皮颈部VNS(tcVNS)治疗重性抑郁障碍(MDD)的效果及其对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 背景 侵入性迷走神经电刺激被批准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其发挥疗效可能与迷走神经刺激(VNS)具有抗炎作用有关。无创的经皮颈部VNS(tcVNS)治疗重性抑郁障碍(MDD)的效果及其对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tcVNS对MDD患者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及其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以期为MDD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1日—2024年4月17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门诊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MDD诊断标准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2)。两组均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4周、每天1次、每次30 min的tcVNS治疗,对照组接受相应的tcVNS对照刺激治疗,即在刺激30 s后停止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以HAMD-17中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别评定患者的焦虑/躯体化症状和睡眠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两组HAMD-17总评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及睡眠障碍因子评分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315.226、495.481、82.420,P均<0.01)。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D-17总评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4.967、32.543,P<0.05或0.01);两组睡眠障碍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0.819,P=0.366)。两组血浆IL-6和IL-10水平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21.792、5.242,P<0.05或0.01)。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22.015、6.803,P均<0.01);研究组血浆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5.118,P=0.024)。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tcVNS可能有助于改善MDD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躯体化症状及睡眠质量,并有助于降低血浆IL-6水平、提高IL-1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 重性抑郁障碍 焦虑症状 睡眠质量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共情的作用路径
3
作者 朱兰 李洁 +1 位作者 李美娟 高营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背景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提高个体的共情水平。共情水平越高,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越低。目前,关于MDD患者社会支持、共情能力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共情在MDD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之间的... 背景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提高个体的共情水平。共情水平越高,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越低。目前,关于MDD患者社会支持、共情能力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共情在MDD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路径,为MD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9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MDD诊断标准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 3.4.1插件的模型4进行作用路径分析,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作用路径。结果MDD患者HAMD-17总评分与IRI总评分、幻想维度和个人悲伤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225、0.213、0.220,P均<0.05),与SSRS总评分、主观支持维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211、-0.181、-0.208,P均<0.05);SSRS中的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评分与IRI总评分、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257、0.261、0.331,P均<0.01)。共情是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为0.217(95%CI:0.060~0.426),效应量为36.90%。结论共情可能是MDD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社会支持 共情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段小甜 曹红十 +5 位作者 毕泰瑜 王海燕 王菘煜 赵全通 王冉 武春景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担,容易引发心理痛苦,进而影响疾病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评定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方式进行综述,提供有益于识别和预防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担,容易引发心理痛苦,进而影响疾病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评定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方式进行综述,提供有益于识别和预防冠心病患者心理痛苦的关键信息,旨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效果。本文共纳入18篇原始文献,系统分析了影响冠心病患者心理痛苦的人口学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为深入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痛苦并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理痛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自尊及阴性症状严重程度的链式作用路径
5
作者 艾桂局 金铭 +3 位作者 邵全明 刘燕妮 王仙珍 罗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72-177,共6页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内在病耻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自尊、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作用路径尚不明确。目的探索自尊及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在内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作...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内在病耻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自尊、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作用路径尚不明确。目的探索自尊及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在内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作用路径,以期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3年4月—9月于襄阳市、四平市、长春市6所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342例患者。采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SMI)、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自尊量表(SES)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症状分量表进行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利用Amos 28.0构建中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检验自尊和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在内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309例(90.35%)患者完成本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ISMI评分与SQLS评分和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2、0.492,P均<0.01),与SES评分呈负相关(r=-0.513,P<0.01);SQLS评分与SES评分呈负相关(r=-0.555,P<0.01),与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72,P<0.01);SES评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33,P<0.01)。内在病耻感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总效应值为0.746(95%CI:0.680~0.806),自尊和阴性症状严重程度是内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作用路径,效应值分别为0.151(95%CI:0.062~0.254)、0.126(95%CI:0.047~0.205),分别占总效应的20.24%、16.89%。自尊和阴性症状严重程度是内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链式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为0.102(95%CI:0.049~0.165)占总效应的13.67%。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在病耻感既可以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也可以通过自尊与阴性症状严重程度的独立作用路径及链式作用路径间接影响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病耻感 自尊 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对酒精依赖患者心理渴求、焦虑症状及复饮率的影响
6
作者 王昊 李薇 +2 位作者 甄文歌 李媛媛 刘杰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背景 酒精依赖患者戒酒后易复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赋能教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中,但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的应用较有限。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 背景 酒精依赖患者戒酒后易复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赋能教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中,但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的应用较有限。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对酒精依赖患者的影响,以期降低患者的复饮率和对酒精的渴求,改善焦虑症状。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成瘾医学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酒精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12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58)。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基线期,采用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PACS、SAS和密西根酒精筛查量表(MAST)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复饮率均低于对照组(χ^(2)=8.575、8.828,P均<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PACS总评分和各条目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714~837.751、84.645~393.606、24.302~137.896,P均<0.01)。两组SA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66.237、65.325、24.724,P均<0.01)。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互联网+”赋能教育可能有助于降低酒精依赖患者的复饮率及其对酒精的渴求程度,并有助于改善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时机理论 赋能教育 酒精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7
作者 吴雨潇 行浩然 鲍天昊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84-192,共9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数量显著增加,肺部感染在这一人群中的高发生率是导致医疗负担加重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已成为临床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目的探讨老年精神障碍患...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数量显著增加,肺部感染在这一人群中的高发生率是导致医疗负担加重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已成为临床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目的探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该群体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24年7月1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3篇,共包括7572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8%(95%CI:0.154~0.26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痴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未分类的精神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9%(95%CI:0.182~0.256)、20.6%(95%CI:0.129~0.283)、18.4%(95%CI:0.136~0.232)和5.2%(95%CI:0.430~0.062)。影响因素方面,合并糖尿病(OR=1.29,95%CI:1.24~1.34)、长期卧床(OR=2.41,95%CI:2.10~2.76)、吞咽障碍(OR=1.76,95%CI:1.53~2.03)、吸烟史(OR=6.27,95%CI:5.97~6.59)、不合理使用抗菌药(OR=2.10,95%CI:1.79~2.45)、低白蛋白血症(OR=1.57,95%CI:1.35~1.83)、病程(OR=2.05,95%CI:1.79~2.36)、年龄(OR=9.04,95%CI:8.44~9.68)、住院时间(OR=2.68,95%CI:1.65~4.34)、质子泵抑制剂使用(OR=1.10,95%CI:1.06~1.14)、慢性肺部疾病史(OR=1.50,95%CI:1.43~1.57)、口腔卫生不良(OR=3.66,95%CI:1.01~13.23)、合并肿瘤(OR=3.12,95%CI:2.18~4.48)、躯体并发症>2种(OR=4.01,95%CI:1.08~14.86)、侵入性操作(OR=3.31,95%CI:1.81~6.04)、意识障碍(OR=5.57,95%CI:2.18~14.24)均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痴呆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年龄、病程、吸烟史、合并躯体疾病、吞咽障碍、意识障碍、低白蛋白血症、长期卧床、口腔卫生状况差、不合理使用抗菌药、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住院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是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精神障碍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反刍思维的作用路径
8
作者 张芳芳 高睿 杨海燕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背景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抑郁、反刍思维之间存在关系。既往研究显示,反刍思维是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作用路径,但缺乏反刍思维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作用路径研究。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 背景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抑郁、反刍思维之间存在关系。既往研究显示,反刍思维是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作用路径,但缺乏反刍思维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作用路径研究。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3月-4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甘肃省宁县某中学初一至高三的3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Ⅱ-C)、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以及反刍思维量表(RRS)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4.0检验作用路径。结果共302名(94.08%)学生完成有效问卷调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EMBU父亲情感温暖维度和母亲情感温暖维度评分与BDI-Ⅱ-C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4、-0.297,P均<0.01),与RRS总评分和各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r=-0.347~-0.175、-0.179~-0.285,P均<0.01);S-EMBU父亲拒绝维度和母亲拒绝维度评分与BDI-Ⅱ-C评分均呈正相关(r=0.355、0.248,P均<0.01),与RR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262~0.358、0.274~0.339,P均<0.01);S-EMBU中父亲过度保护维度和母亲过度保护维度评分与BDI-Ⅱ-C评分均呈正相关(r=0.286、0.245,P均<0.01),与RR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175~0.333、0.150~0.255,P均<0.01)。反刍思维可能是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作用路径,效应值分别为-0.110、0.221、-0.121、0.136,效应量分别为36.07%、100.00%、100.00%、100.00%。结论反刍思维可能是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作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 父母教养方式 反刍思维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青少年孤独感、社会支持及社交媒体使用对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
9
作者 郭朝然 车其承 +1 位作者 吴志红 石薇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背景 地震后,青少年常出现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目前尚缺少针对震后青少年孤独感、社会支持及社交媒体使用对其PTSS影响的研究。目的 评估2021年“9·16泸县地震”后,该地区青少年的PTSS水平,并探究孤... 背景 地震后,青少年常出现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目前尚缺少针对震后青少年孤独感、社会支持及社交媒体使用对其PTSS影响的研究。目的 评估2021年“9·16泸县地震”后,该地区青少年的PTSS水平,并探究孤独感、社会支持及社交媒体使用对PTSS的影响,以期为震后青少年PTSS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1月12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地区受地震影响的2 522名青少年。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5)、多维度社会支持感知量表(MSPSS)、UCLA孤独量表简版(ULS-3)以及社交媒体使用量表(SM-10)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震后青少年出现PTSS的影响因素。结果 检出91名(3.61%)青少年存在PTSS。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家人的支持(OR=0.926,95%CI:0.879~0.976)是震后青少年出现PTSS的保护因素;缺少陪伴(OR=1.764,95%CI:1.141~2.727)、感到被孤立(OR=2.037,95%CI:1.282~3.236)以及通过社交媒体观看灾民消极情绪反应(OR=1.615,95%CI:1.291~2.020)是震后青少年出现PTSS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少陪伴、感到被孤立以及通过社交媒体观看灾民消极情绪反应对震后青少年PTSS存在消极影响,来自家人的支持对震后青少年PTSS存在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青少年 孤独感 社会支持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女性睡眠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刘思齐 蔡舒 +1 位作者 梁云芳 谭颖瑶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背景 睡眠障碍是孕早期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既往研究主要以量表评定结果反映这一群体的总体睡眠质量,难以精准地体现不同睡眠障碍群组间的差异。目的 探讨孕早期女性睡眠质量潜在剖面,分析不同剖面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 背景 睡眠障碍是孕早期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既往研究主要以量表评定结果反映这一群体的总体睡眠质量,难以精准地体现不同睡眠障碍群组间的差异。目的 探讨孕早期女性睡眠质量潜在剖面,分析不同剖面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个性化睡眠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 066名孕早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中文版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PAQ-S-C)和孕妇社会资本评估量表(SCAT-MH)进行调查。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探讨睡眠剖面,采用回归混合模型的稳健三步法分析不同睡眠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早期女性睡眠质量分为3个剖面:睡眠质量良好组732例(68.67%)、睡眠效率低组87例(8.16%)、日间功能障碍组247例(23.17%)。相比于睡眠质量良好组,年龄较小(OR=0.951,95%CI:0.922~0.980)、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OR=1.869,95%CI:1.260~2.773)以及社会资本水平低(OR=0.962,95%CI:0.951~0.973)的孕早期女性更可能属于睡眠效率低组;年龄较大(OR=1.072,95%CI:1.027~1.120)、抑郁水平高(OR=1.166,95%CI:1.115~1.218)者更可能属于日间功能障碍组;职业为工人(OR=0.507,95%CI:0.293~0.876)者属于日间功能障碍组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孕早期女性睡眠质量存在3个潜在剖面,具有明显异质性,抑郁和社会资本水平是孕早期女性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孕早期女性 潜在剖面分析 抑郁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王建锋 刘邦文 +3 位作者 张艳艳 薛艳萍 郭亮 吴延海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08-114,共7页
背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广泛,常用药物包括阿立哌唑、利培酮等,但两种药物作用机制有所差异,既往研究从多角度分析两种药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的可信性证据不足。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 背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广泛,常用药物包括阿立哌唑、利培酮等,但两种药物作用机制有所差异,既往研究从多角度分析两种药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的可信性证据不足。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前脉冲抑制(PPI)、认知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优化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各43例。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 mg/次、1次/日,一周后逐渐加量,最高25 mg/次、1次/日。利培酮组起始剂量0.5 mg/次、2次/日,一周后逐渐加量,最高3 mg/次、2次/日。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强弱刺激结合的被动注意PPI检测范式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定,并检测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治疗前PANSS评分、PPI、WCST、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作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PPI、WCST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PANSS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阳性症状分量表、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21、0.815、0.743、0.752,P均>0.05),两组PPI抑制率、单独强刺激波幅、单独强刺激潜伏期、强弱刺激波幅、强弱刺激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74、0.001、0.183、0.171、0.001,P均>0.05),两组WCST总测验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2,P>0.05),阿立哌唑组WCST完成分类数和正确次数均高于利培酮组,随机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37、4.621、4.892、5.130,P均<0.05)。阿立哌唑组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高于利培酮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水平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14、3.781、6.319,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05)。结论阿立哌唑可能更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阿哌利唑 利培酮 前脉冲抑制 症状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应激反应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骆贵 袁丰卉 +4 位作者 牟韵静 余海军 梁晶晶 党江波 高斌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背景抑郁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应激反应是抑郁的危险因素,探索急性应激反应与抑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急性应激反应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分析反刍思维的中... 背景抑郁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应激反应是抑郁的危险因素,探索急性应激反应与抑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急性应激反应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分析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3月—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江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所高校的135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反刍思维量表(RR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F-SozU)以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评定。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宏程序Process 3.3中的模型4和模型14分别检验反刍思维在急性应激反应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30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16%。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ASDS评分与RRS评分和PHQ-9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9、0.528,P均<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反刍思维在急性应激反应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273(95%CI:0.222~0.328),占总效应的68.59%。领悟社会支持在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反刍思维→抑郁)起调节作用(β=-0.004,95%CI:-0.017~-0.004,P<0.01)。结论大学生反刍思维在急性应激反应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在反刍思维与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反应 抑郁 反刍思维 领悟社会支持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型炎症指标水平与攻击性的关系
13
作者 崔迎奥 杨铖 +2 位作者 田英汉 申晴晴 刘寰忠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和公共安全问题。不同疾病发作次数的患者新型炎症指标水平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差异。目的 探讨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型炎症指标水平与攻击性相关性的差异,寻找评定精神...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和公共安全问题。不同疾病发作次数的患者新型炎症指标水平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差异。目的 探讨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型炎症指标水平与攻击性相关性的差异,寻找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性水平的炎症标志物。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4月因急性发病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1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首发组58例,复发组110例。同期在社区招募与患者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10名健康被试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检测所有受试者新型炎症指标水平,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NH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以及血小板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PH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型炎症指标水平与MOAS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首发组NLR、MLR、PLR、NHR、MHR、P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0.01);复发组NLR、MLR、NHR、MHR、P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0.01);首发组与复发组六个新型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MOAS总评分与NLR、MLR、PLR水平均呈正相关(r=0.234、0.192、0.243,P均<0.05),首发组MOAS总评分与六个新型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型炎症指标水平与攻击性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差异。NLR、MLR、PLR可能是评定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性水平的炎症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 复发 新型炎症指标 攻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4
作者 白春兰 李作为 +2 位作者 廖巧玲 王欢 王娅丽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背景四川省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多采用自制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统一标准,权威性和同质性不足,不利于护理质量的统一评价和持续改进。目的构建适用于四川省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精神科封... 背景四川省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多采用自制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统一标准,权威性和同质性不足,不利于护理质量的统一评价和持续改进。目的构建适用于四川省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精神科封闭式病房的护理质量管理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以“要素-环节-终末”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研究小组讨论和临床经验,拟定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和完善。结果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5和0.864,专家协调系数为0.119~0.210(P<0.01)。最终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的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此类病房的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封闭式病房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行为疗法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研究进展与挑战
15
作者 李志远 何书涵 黄国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辩证行为疗法(DBT)作为获得实证支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整合行为主义、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和禅宗思想,旨在提升患者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及痛苦耐受能力,从而缓解BPD症状。本文通过梳理DBT的理论基础及其在BP... 辩证行为疗法(DBT)作为获得实证支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整合行为主义、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和禅宗思想,旨在提升患者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及痛苦耐受能力,从而缓解BPD症状。本文通过梳理DBT的理论基础及其在BP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DBT以及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辅助DBT对BPD的干预效果,并分析DBT在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以期为DBT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与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行为疗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系统视角下的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机制及心理干预策略
16
作者 陈沫 阮松丽 刘兴华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97-101,共5页
系统理论强调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多维交互作用及其随时间发生的动态变化,为理解和探究精神疾病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本文基于复杂系统视角,聚焦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探讨多因素交互网络对二者发生发展的影... 系统理论强调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多维交互作用及其随时间发生的动态变化,为理解和探究精神疾病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本文基于复杂系统视角,聚焦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探讨多因素交互网络对二者发生发展的影响,并梳理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早期预警信号在症状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同时,选取两种系统导向的心理干预方案——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针对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MIED),基于二者的心理病理模型,从跨诊断层面阐释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多因素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相应的核心干预策略对关键因素的调适以实现临床改善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跨诊断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特征对抑郁障碍患者前瞻记忆的影响
17
作者 陈敏 吕东升 +1 位作者 王峥 侯友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背景 抑郁障碍患者的前瞻记忆受损,前瞻记忆的改善有助于抑郁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目前关于抑郁障碍患者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目的 探讨目标特征(情绪效价和凸显性)对抑郁障碍患者前瞻记忆的影响,为抑郁障碍患者前瞻记忆功... 背景 抑郁障碍患者的前瞻记忆受损,前瞻记忆的改善有助于抑郁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目前关于抑郁障碍患者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目的 探讨目标特征(情绪效价和凸显性)对抑郁障碍患者前瞻记忆的影响,为抑郁障碍患者前瞻记忆功能的训练和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1月—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n=53),同期在社区招募健康被试作为对照组(n=45)。采用2(被试类型:抑郁组、对照组)×2(目标凸显性:凸显、非凸显)×3(情绪效价:正性、中性、负性)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选择中国情绪图片库(CAPS)中正性、中性、负性三种情绪效价的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记录被试不同目标特征前瞻记忆任务和进行中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 (1)在前瞻记忆任务中,被试类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F=14.892,P<0.01),反应时长于对照组(F=10.642,P=0.002)。(2)前瞻记忆任务正确率目标情绪效价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7.575,P=0.001),反应时的目标情绪效价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196,P=0.044);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组在负性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正性条件,正确率高于正性条件和中性条件(P<0.05或0.01)。(3)前瞻记忆任务正确率目标凸显性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659,P=0.012),凸显目标的正确率高于非凸显目标;反应时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0.106,P=0.002),凸显目标的反应时短于非凸显目标。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对前瞻记忆任务中的负性目标表现出优先注意和优先加工;提高目标凸显性可能有助于促进抑郁障碍患者对前瞻记忆任务的自动化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前瞻记忆 目标情绪效价 目标凸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及病情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雪梅 李博 +5 位作者 蔡本静 谭友果 向波 何静 姜启栋 唐坚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是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被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体系。然而,关于四川省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现状以及患者病情影响因素的可信性证据有限。目的了解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并分...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是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被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体系。然而,关于四川省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现状以及患者病情影响因素的可信性证据有限。目的了解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并分析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3月,提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中接受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泸州市患者的数据,收集患者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对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232名患者。2017年,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率和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4.89%、79.36%,2022年增长至95.33%、96.92%。规律服药率从最低点2018年的34.42%增长至2022年的86.81%。2022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规律服药率为71.80%,偏执性精神病患者规律服药率为55.26%,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规律服药率为51.43%。年龄18~39岁(OR=0.613,95%CI:0.409~0.918)、40~65岁(OR=0.615,95%CI:0.407~0.931)、户籍为城镇(OR=0.587,95%CI:0.478~0.720)、规律服药(OR=0.826,95%CI:0.702~0.973)是病情稳定的保护因素;家庭经济贫困(OR=1.712,95%CI:1.436~2.040)、非关爱帮扶对象(OR=1.928,95%CI:1.694~2.193)、未参加社区康复(OR=2.255,95%CI:1.930~2.634)、间断服药(OR=3.893,95%CI:2.548~5.946)是病情波动的危险因素。结论泸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率、规范管理率以及规律服药率逐年提升,年龄、户籍、经济状况、服药依从性以及社区康复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波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管理指标 服药依从性 病情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可能引起高胆固醇血症:一项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9
作者 邹茜 汤妮 +2 位作者 刘欢慧 张晗婧 马晓洁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背景精神障碍患者易出现代谢综合征(MetS),包括舒张压或收缩压升高、空腹血糖水平升高、高胆固醇血症以及腹型肥胖等。高胆固醇血症作为Met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有报道,但关于精神障碍本身是否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 背景精神障碍患者易出现代谢综合征(MetS),包括舒张压或收缩压升高、空腹血糖水平升高、高胆固醇血症以及腹型肥胖等。高胆固醇血症作为Met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有报道,但关于精神障碍本身是否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目前尚缺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支持。目的通过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究精神障碍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对GWAS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与暴露因素(精神障碍)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以高胆固醇血症为结局变量。分别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MR-Egger法和加权中位数(WME)法进行因果分析,以简单众数(SM)法和加权众数(WM)法对结果进行补充,以优势比(OR)评估精神障碍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因果关系。结果共纳入36个与精神障碍相关的SNP作为工具变量。以IVW法的结果为主要结论,结果显示,精神障碍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IVW:OR=1.067,95%CI:1.026~1.109,P=0.001)。其余方法(MR-Egger法、WME法、SM法、WM法)的结果与IVW法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此结论,未发现精神障碍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受遗传多态性的影响(P>0.05)。应用Cochran’s Q检验和MR-Egger法对IVW法中的异质性进行计算,无统计学异质性(P>0.05)。进一步进行反向因果关联的验证,无明显证据支持高胆固醇血症可引起精神障碍(P>0.05)。结论精神障碍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精神障碍患者罹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高胆固醇血症 孟德尔随机化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业拖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情绪的链式作用路径
20
作者 杨子默 高嘉成 +1 位作者 马嘉怿 焦江丽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背景 学业拖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情绪和手机依赖之间关系密切,但目前学业拖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相应的作用路径研究。目的 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情绪在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作用路... 背景 学业拖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情绪和手机依赖之间关系密切,但目前学业拖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相应的作用路径研究。目的 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情绪在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47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依赖指数(MPAI)、拖延评定量表-学生版(PASS)、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 3.5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情绪在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 大学生PASS评分与CERQ-C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BAI评分和MP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4、0.229、0.661,P均<0.01);CERQ-C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与BAI评分和MP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2、0.498,P均<0.01);BAI评分与MPAI评分呈正相关(r=0.340,P<0.01);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情绪是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作用路径,效应值分别为0.094(95%CI:0.056~0.137)、0.013(95%CI:0.001~0.029);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情绪是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手机依赖之间的链式作用路径,效应值为0.015(95%CI:0.006~0.026)。结论 学业拖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还可以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情绪的独立作用路径以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焦虑情绪的链式作用路径影响手机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拖延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焦虑情绪 手机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