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400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被斑块厚度对川西岷江冷杉林土壤有机层可培养细菌关键生理类群的影响
1
作者 张炜 喻洪 +8 位作者 杨育林 贺维 张好 吴雨锋 吴世磊 周俗 王钰 钟灵 张可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47-54,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高寒地区雪被格局,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可能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和湿度强烈作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生态过程,但缺乏必要关注。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分析了川西高山典型岷江冷杉(Abie...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高寒地区雪被格局,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可能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和湿度强烈作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生态过程,但缺乏必要关注。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分析了川西高山典型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季节性冻融末期林内天然形成的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土壤有机层可培养细菌及其关键生理类群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高山森林季节性冻融末期雪被厚度显著影响土壤有机层可培养细菌及其生理类群的结构和数量特征,而且不同土壤层次可培养细菌及其生理类群对雪被厚度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而言,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在厚型雪被下数量相对较高,反硝化细菌数量随雪被厚度增加而降低,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受雪被厚度影响较小。季节性冻融末期,高山森林有机层细菌生理类群在不同雪被斑块下总体上数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嫌气纤维素分解菌。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森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季节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厚度 土壤有机层 可培养细菌 生理类群 高山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康定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2
作者 唐明坤 陈治兴 +6 位作者 郑夕平 刘亮 王旭明 李波 付志玺 贾玉珍 王新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力丘河是雅砻江中游重要支流,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雅砻江水电建设背景下,开展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研究,探讨流域景观变化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2006年和2022年两时期景观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 力丘河是雅砻江中游重要支流,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雅砻江水电建设背景下,开展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研究,探讨流域景观变化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2006年和2022年两时期景观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灌丛、草地和森林是流域景观的主要成分,灌丛分布面积最大,森林平均斑块面积最大,草地斑块数量和密度最高;(2)2006—2022年研究区景观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斑块面积2390.06 hm^(2)、占研究区的0.46%,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向城镇、农田人工景观转移,城镇景观面积增加2172.10 hm^(2)、增幅166.01%;(3)灌丛、草地、其他和森林的斑块分散程度低、斑块邻接程度高,草地斑块混合度最高,湿地斑块的形状和边缘褶皱程度最复杂、斑块连接度最高,农田和城镇斑块的形状和边缘最简单,斑块离散程度较高;16年来流域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下降,同类斑块更加分散、混合度增加、功能性连接减弱,导致流域景观破碎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均呈上升趋势;人类活动范围扩张和强度增加是流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合理控制、科学规划流域建设用地,减缓人类干扰扩张等措施,以维持力丘河流域的景观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 力丘河 景观指数 流域保护 FRAGST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油茶IQD基因家族鉴定及果形候选基因挖掘
3
作者 赵松子 马莉燕 赵攀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IQD基因家族编码一类植物特有的钙调素结合蛋白,其部分家族成员对果实形状具有重要影响,对该家族的研究有助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果形改善与产量提高。基于基因组、转录组及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对油茶IQD基因进行鉴定及蛋白理化性... IQD基因家族编码一类植物特有的钙调素结合蛋白,其部分家族成员对果实形状具有重要影响,对该家族的研究有助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果形改善与产量提高。基于基因组、转录组及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对油茶IQD基因进行鉴定及蛋白理化性质与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基因在不同组织及成熟子房不同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油茶基因组中含有48个CoIQD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oIQD可以分为4个亚家族、9个分支,分布在I-1及II-3分支的CoIQD参与油茶果形调控的可能性最高,II-1与IV-2分支次之。基因表达分析表明,I-1分支CoIQD45/-47、II-3分支的CoIQD7/-14、II-1分支的CoIQD27等5个基因在成熟子房及果皮均有表达,是油茶的果形候选基因,CoIQD7/-14/-47等3个基因可能是参与油茶子房高度调控的关键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IQD 果实形状 子房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耳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4
作者 张国珍 罗艳 +2 位作者 王悦悦 刘作全 罗晓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4-59,共6页
峨眉耳蕨(Polystichum caruifolium Diels)是我国特有蕨类植物,野生资源少,自然更新慢。为建立其人工快繁体系,以成熟孢子为材料,开展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及原叶体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峨眉耳蕨孢子在1/4MS培... 峨眉耳蕨(Polystichum caruifolium Diels)是我国特有蕨类植物,野生资源少,自然更新慢。为建立其人工快繁体系,以成熟孢子为材料,开展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及原叶体绿色球状体(GGB)途径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峨眉耳蕨孢子在1/4MS培养基培养时萌发率最高,达70.3%;原叶体增殖培养基配方可选择1/2MS+6-BA 1.0 mg/L或1/2MS+NAA 0.3 mg/L,增殖倍数分别达5.2倍和5倍;而原叶体诱导GGB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0.3 mg/L;综合成苗时间、成苗量及小苗生长情况,增殖原叶体成苗途径优于原叶体诱导GGB成苗途径,GGB分化成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而原叶体诱导成苗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成苗率最高可达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耳蕨 孢子 组织培养 增殖原叶体途径 GGB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
5
作者 李玲 王玉杰 +4 位作者 张远彬 蒋豪 李平 补春兰 涂卫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了探究华西雨屏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布设了阔叶、柳杉、草本及其混合凋落物样品,分析了2.1 a内凋落物质量及营养元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柳杉、阔叶、草本和混合t95%分别为11.8... 为了探究华西雨屏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布设了阔叶、柳杉、草本及其混合凋落物样品,分析了2.1 a内凋落物质量及营养元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柳杉、阔叶、草本和混合t95%分别为11.85、5.89、4.03、8.13 a,凋落物最终质量残留率在20%~60%之间;(2)草本、阔叶和混合分解速率在初期最大,并呈季节性变化,柳杉分解速率在后期最大,无季节性变化;(3)混合凋落物分解呈非加和效应,各组分在1.0 a之前表现为协同效应,1.0 a之后表现为拮抗效应,其分解速率在秋冬季降幅最大,出现了C、N、P、K的积累,对季节变化最敏感;(4)4种凋落物的分解具有质量与营养元素双重释放格局,C、N、P最终残留率在20%~60%之间,C、N、P浓度随着时间增加基本呈波动性变化;(5)凋落物初始分解速率与初始C/N不完全相关,但从总的分解过程来看,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N在该区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凋落物分解 季节变化 非加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厚朴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6
作者 陈文志 安阿落 +1 位作者 黎彦希 李德会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2-17,共6页
凋落物分解对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过多的氮进入陆地生态系统,改变了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以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设置6个氮沉降水... 凋落物分解对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过多的氮进入陆地生态系统,改变了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以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设置6个氮沉降水平,测定经过120 d自然降解后凋落叶质量和各养分元素含量,探究模拟氮沉降对厚朴凋落叶降解及降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1)伴随降解过程的持续,厚朴凋落叶质量损失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氮沉降促进了厚朴凋落叶的降解;2)C元素表现为释放模式,各施氮组对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N元素表现为富集模式,各施氮组对N含量的影响不显著;4)P含量变化整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表现为富集—释放模式,氮沉降对P含量有促进作用;5)在整个模拟氮沉降期间K含量变化趋势呈波动状,但总体来看表现为释放模式,氮沉降对K含量有促进作用;6)C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释放模式,氮沉降对Ca含量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120 d的模拟氮沉降促进厚朴凋落叶降解,促进或无明显影响营养元素释放,这为厚朴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氮沉降 厚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华山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及土壤持水性能的短期影响
7
作者 潘红丽 何英俊 +4 位作者 王丽华 谢志文 张帆 张炎周 胡定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89-94,共6页
以川西南1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间伐保留量1800株/hm^(2)(轻度间伐,LT)、1350株/hm^(2)(中度间伐,MT)和900株/hm^(2)(重度间伐,HT)、对照(不间伐,CK)等4种处理方式,间伐3年后对华山松林木生长和土壤持水性能进行调查分析。... 以川西南1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间伐保留量1800株/hm^(2)(轻度间伐,LT)、1350株/hm^(2)(中度间伐,MT)和900株/hm^(2)(重度间伐,HT)、对照(不间伐,CK)等4种处理方式,间伐3年后对华山松林木生长和土壤持水性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间伐促进了华山松林木的生长,间伐3后所有间伐样地的林木胸径和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但重度间伐的生长量变化最大;(2)间伐对林分水土保持有明显改善作用,间伐后样地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持水量增加,且重度间伐效果最为显著(P<0.05)。研究表明,间伐可有效促进林木生长和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且重度间伐(900株/hm^(2))的提升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人工林 间伐强度 林木生长 水土保持 短期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对间伐的短期响应
8
作者 潘红丽 黄胜佳 +2 位作者 张帆 谢志文 李慧超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0-87,共8页
以川西南1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间伐保留量1800株/hm^(2)(轻度间伐,M1)、1350株/hm^(2)(中度间伐,M2)、900株/hm^(2)(重度间伐,M3)三种间伐强度技术措施下,3年后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本区人工... 以川西南1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间伐保留量1800株/hm^(2)(轻度间伐,M1)、1350株/hm^(2)(中度间伐,M2)、900株/hm^(2)(重度间伐,M3)三种间伐强度技术措施下,3年后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本区人工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间伐强度越大,林下植物种类及数量越多,喜光植物是间伐后进入样地的先锋植物;(2)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所有间伐强度的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之间,间伐强度M1和M3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所有间伐处理的林下植被盖度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之间,间伐强度M1和M3的林下植物盖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所有间伐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间伐强度M3与M1、M2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从短期影响效果看,间伐强度选取保留量900~1350株/hm^(2)有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华山松人工林 林下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杨叶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滨豪 李文静 +4 位作者 李文忠 张羽嘉 刘闵豪 彭建 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个处理,探究关键因素对2年生赤杨叶容器苗生长及质量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因素中,不同基质配比对赤杨叶容器苗苗高和高径比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地径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不同基质的pH值、有机质、水解氮、容重与容器苗苗高、高径比均显著相关,总孔隙度与苗高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含量与高径比呈显著负相关。容器规格和缓释肥量对赤杨叶容器苗地径、苗高和高径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表明,A2 B2 C3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最优组合。【结论】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显著影响赤杨叶容器苗的生长,培育赤杨叶容器苗的最优组合为:采用A2(10.0 cm×13.5 cm)为容器,B2(椰糠4∶泥炭4∶土2)为基质,添加C3(4 kg·m^(-3))缓释肥,可培育2年生苗高167.22 cm、地径8.44 mm的容器苗。研究结果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提供了技术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赤杨叶 容器规格 基质配比 缓释肥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KI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航 董营 +2 位作者 卓嘎巴永 潘刚 王瑞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鉴于中国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其多样性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了中国知网数据库2004~2023年间关于植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985篇文献。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各阶段均有独特的研究焦点和成果,体现了此领域的持... 鉴于中国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其多样性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了中国知网数据库2004~2023年间关于植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985篇文献。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各阶段均有独特的研究焦点和成果,体现了此领域的持续性和动态性。文献数量虽丰富,但学术团队合作不紧密,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分散。研究主题随政策演变而多样化,但核心问题始终受到领域的关注。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研究价值逐渐从理论探讨转向实际应用。近年来,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增多,凸显了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未来,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或更侧重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多学科、多技术合作。对哲学基础、基本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为政策完善和实践提供支持。本次文献计量分析为领域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揭示了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加强合作、深化研究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基于CNKI数据库梳理了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趋势,为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保护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实际应用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林康养产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世红 黄鹤 +4 位作者 简毅 徐焱 林静 张可欣 张可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自然环境恢复身心健康。风景林作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成为理想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以风景林康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国内外风景林康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自然环境恢复身心健康。风景林作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成为理想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以风景林康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国内外风景林康养产品的发展现状,探讨当前风景林康养产品创制的痛点堵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针对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完善、政策与法规支持局限性、技术与人才瓶颈以及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挑战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产业链整合与短板补齐、政策与法规支持完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创新等对策。旨在为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推动风景林资源合理利用和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森林康养 森林浴 森林疗法 健康产品 问题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种植中药材对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纪杰 刘芳 +3 位作者 胡兆贵 叶丽敏 吴家森 刘海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以浙西南地区种植多花黄精和白及4年后的杉木林地为对象,比较分析林下中药材种植后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为林下药材种植及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森林四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中药材种植后杉木林下枯落物储量和持水量... 以浙西南地区种植多花黄精和白及4年后的杉木林地为对象,比较分析林下中药材种植后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为林下药材种植及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森林四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中药材种植后杉木林下枯落物储量和持水量显著下降,种植多花黄精和白及的杉木林地枯落物储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49.7%~51.5%(P<0.05),持水量显著降低了15.1%~20.2%(P<0.05);枯落物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对数函数Q=a ln(t)+b和幂函数V=a t^(b),R^(2)均大于0.90;土壤容重略有下降,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略有增加,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下降了5.9%~9.3%,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2%~12.4%、4.0%~7.5%;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了4.7%~6.2%。综上,杉木林下中药材种植对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是显著负向的,对林下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正向但不显著,需要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定位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药模式 杉木 枯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及时空异质性特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炳昱 周波 黄莹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5-47,共13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同时生态系统健康又是支撑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二者整体关系,较少有研究从二者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关... 城市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同时生态系统健康又是支撑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二者整体关系,较少有研究从二者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关系与时空异质性。因此研究主要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对200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关系与二者子系统之间的时空异质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但仍存在空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2000~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3)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基本协调水平,随时间变化逐渐上升,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极核的圈层分布。4)二者子系统的时空异质性分布差异较大,其中正效应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而四周则以负效应为主。研究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绿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群落类型及特征
14
作者 肖帆 包维楷 +3 位作者 胡斌 吴一苓 杨婷惠 李芳兰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是川中丘陵区主要的森林植被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等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该地区柏木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及其分类,可为其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然而,当前关于柏木...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是川中丘陵区主要的森林植被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等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该地区柏木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及其分类,可为其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然而,当前关于柏木林群落特征的科学研究仍较为匮乏。通过对20个森林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定量分析了柏木林的群落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揭示了林分结构及地形因子与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共调查维管植物154种,涵盖70科126属,其中唇形科、豆科、凤尾蕨科、禾本科、菊科、芸香科、樟科、蔷薇科,占总物种数的34%。(2)依据群落的生活型与优势度,将柏木群系进一步划分为4个群丛组、9个群丛。(3)坡度和林分密度与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的林分密度是形成4个群丛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人工林 植物群落 群落分类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基于候鸟保护视角下生境网络研究进展
15
作者 林冠娇 刘轶凡 +3 位作者 陈洁 颜钰 兰思仁 李霄鹤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候鸟是陆地生物多样性中最具指示性的类群,生态敏感度极高,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候鸟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已经严重威胁其生存。因此,以候鸟栖息地保护为目标的生境网络构建工作尤为重要。通过VOSviewer1.6.20结合Bibliometrix,... 候鸟是陆地生物多样性中最具指示性的类群,生态敏感度极高,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候鸟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已经严重威胁其生存。因此,以候鸟栖息地保护为目标的生境网络构建工作尤为重要。通过VOSviewer1.6.20结合Bibliometrix,对201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计量分析,对比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梳理高频关键词,分析当前候鸟保护视角下生境网络相关研究的不同热点趋势。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可归纳为四大热点趋势,包括有候鸟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候鸟保护与适应性机制研究、候鸟生境保护与管理研究及候鸟监测与评估体系研究。2)当前欧美国家研究虽占据优势,但中国仍为热点国家之一,鄱阳湖、黄海等亦是其研究热点区域,具备天然优势,有巨大的研究潜力;3)Richard A.Fuller、Theunis Piersma等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学者,且该领域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等期刊上发文较多,昆士兰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全球迁飞网络(GFN)等是该研究的主要力量。4)基于候鸟保护视角,提出“多尺度耦合”与“多视角联合”方式衔接目前的国土规划方案,以三跨合作方式,弥补现有方法的缺陷,以适应未来不同的土地利用,这可能是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鸟 生境网络 鸟类迁徙 生物多样性 景观连通性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阔叶植物芬多精成分研究及评价
16
作者 简毅 林静 +4 位作者 张玉林 常博 何家敏 李易 张可欣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2-21,共10页
采用植物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技术,以四川地区7种阔叶植物(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楠木Phoebe zhennan、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油樟Cinnamomu... 采用植物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技术,以四川地区7种阔叶植物(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楠木Phoebe zhennan、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垂柳Salix babylonica)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释放的芬多精成分和含量,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树种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释放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做出科学评价。结果表明:7种阔叶植物芬多精成分主要包括萜烯类、烷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等六类挥发性有机物,但含量各不相同;综合评价排序为厚朴>楠木>油樟>珙桐>银杏>水杉>垂柳,油樟、厚朴、楠木得分较高,说明从BVOCs的角度来看这些树种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在康养基地建设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植物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 芬多精 层次分析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人工纯林林分改造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17
作者 刁元彬 毛颖娟 +4 位作者 黎燕琼 谢大军 王疆评 黄琴 牟皓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国内已大量实施人工林林分改造工程,但鲜有研究人工林改造后的鸟类群落多样性变化。以龙泉山仰天窝巨桉纯林5种改造模式的区域为试验区,相邻的现存巨桉纯林为对照区,将鸟类作为指示物种,研究巨桉纯林林分改造后的鸟类群落多样性变化特... 国内已大量实施人工林林分改造工程,但鲜有研究人工林改造后的鸟类群落多样性变化。以龙泉山仰天窝巨桉纯林5种改造模式的区域为试验区,相邻的现存巨桉纯林为对照区,将鸟类作为指示物种,研究巨桉纯林林分改造后的鸟类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区改造后植被垂直结构更加丰富,鸟类群落多样性提升明显,有44种,高于对照区的27种。(2)试验区的鸟类群落物种丰富度、多度及Shannon-Wiener指数在四个季节均高于对照区,其中,试验区鸟类夏季丰富度最高,有10.33种,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3)试验区内巨桉纯林不同改造模式对鸟类群落多样性提升程度不同,且乔木层是鸟类栖息的重要层次。巨桉纯林改造为香樟常绿阔叶林,补植灌草,全面优化乔灌草层的空间结构,是鸟类多样性提升最高的改造模式,其鸟类丰富度7.67种和多度42.00只显著高于巨桉纯林(P<0.05)。全伐巨桉或仍以巨桉为建群种,再补植灌草的模式对鸟类多样性的提升并不显著。研究成果将为探索人工林林分改造的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创新路径和模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分 巨桉林 改造模式 鸟类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地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异
18
作者 刘艺群 周广浩 +5 位作者 展恩然 陈艳 高慧钧 陈德朝 贺丽 杜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75-82,共8页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泥炭地作为重要的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泥炭地土壤呼吸是泥炭地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其对碳平衡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影响全球泥炭地土壤呼...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泥炭地作为重要的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泥炭地土壤呼吸是泥炭地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其对碳平衡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影响全球泥炭地土壤呼吸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时间空间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了解和预测泥炭地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泥炭地保护提出一定的方向。预计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泥炭地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理解、区域碳循环预测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为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土壤呼吸 碳循环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罗窄吉丁在中国首次被发现(鞘翅目:吉丁甲科)
19
作者 欧阳博文 黄旭艳 +1 位作者 魏中华 石爱民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在中国云南省盈江县首次发现了加罗窄吉丁Agrilus garo Jendek,2015,并报道了其性二型。该种与同属于A.adonis种团的其他种的主要区别特征是:雄性的第1腹板中部具一对瘤状突,臀板端部呈三角形。提供了该种成虫的整体图和特征图。研究标... 在中国云南省盈江县首次发现了加罗窄吉丁Agrilus garo Jendek,2015,并报道了其性二型。该种与同属于A.adonis种团的其他种的主要区别特征是:雄性的第1腹板中部具一对瘤状突,臀板端部呈三角形。提供了该种成虫的整体图和特征图。研究标本采自中国云南省盈江县,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吉丁属 窄吉丁亚科 吉丁科 新记录种 云南 东洋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开宝兰
20
作者 罗艳 王荟 +4 位作者 何春梅 杨山 张国珍 王悦悦 罗晓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报道了四川省成都市兰科(Orchidaceae)新记录种——开宝兰(Eucosia viridiflora),并附有新记录种的描述及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陈列馆(SCNRSAEH)。
关键词 开宝兰 兰科 新记录 成都市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