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应力作用下黄泛区粉土孔隙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应力作用影响机制,开展了不同应力状态下黄泛区粉土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应力作用不会改变黄...为探究应力作用下黄泛区粉土孔隙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应力作用影响机制,开展了不同应力状态下黄泛区粉土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应力作用不会改变黄泛区粉土的双峰孔隙结构;在较低正应力(0~200 kPa)作用下,黄泛区粉土存在一个临界正应力,在临界正应力前后,其孔隙特征参数随应力作用变化趋势相反;应力作用对黄泛区粉土集聚体间孔隙的影响大于对集聚体内孔隙的影响;随着应力作用增大,集聚体间孔隙总体积减小,其中孔径大于优势孔径的集聚体间孔隙体积首先减小;随着应力作用增大,集聚体内孔隙总体积增大,其中孔径小于优势孔径的集聚体内孔隙体积增大较为明显。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究应力作用下黄泛区粉土孔隙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应力作用影响机制,开展了不同应力状态下黄泛区粉土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应力作用不会改变黄泛区粉土的双峰孔隙结构;在较低正应力(0~200 kPa)作用下,黄泛区粉土存在一个临界正应力,在临界正应力前后,其孔隙特征参数随应力作用变化趋势相反;应力作用对黄泛区粉土集聚体间孔隙的影响大于对集聚体内孔隙的影响;随着应力作用增大,集聚体间孔隙总体积减小,其中孔径大于优势孔径的集聚体间孔隙体积首先减小;随着应力作用增大,集聚体内孔隙总体积增大,其中孔径小于优势孔径的集聚体内孔隙体积增大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