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贫地区紧密型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甘宇 王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8,203,204,共12页
推进脱贫农户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是实现脱贫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进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探索。以渝东南脱贫地区Y村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发现,以合作社为核心行动者的行动者联盟... 推进脱贫农户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是实现脱贫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进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探索。以渝东南脱贫地区Y村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发现,以合作社为核心行动者的行动者联盟,在转译过程中形成了使各行动者“能够联结”的产业链延长、制度嵌入与分类施策三重基础机制,使利益联结网络中的异质性主体实现了互利共赢。因此,脱贫地区紧密型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应重视发挥异质行动者各自的资源优势,激发各主体参与联结的内生动力,构建稳定、紧密的行动者网络,促进紧密型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 利益联结 脱贫地区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论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郭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9,205,共9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现代学校改造课程体系的一种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全新的实践形态,而是对以往一切学科课程体系批判改造尝试的改进,是现代学校自觉加强课程间关联的一种举措,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吸纳与妥协的结果,是学科课...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现代学校改造课程体系的一种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全新的实践形态,而是对以往一切学科课程体系批判改造尝试的改进,是现代学校自觉加强课程间关联的一种举措,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吸纳与妥协的结果,是学科课程自我改造的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是对时代要求的主动回应,也是对学生主动关心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自觉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基础教育 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学生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核心意蕴、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钰涵 林倩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M0010,共9页
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公平、差异和有效是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意蕴。目前我国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缺乏本土化融合教育理念的引领、政府主导不足、... 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公平、差异和有效是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意蕴。目前我国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缺乏本土化融合教育理念的引领、政府主导不足、学校推进不力和社会支持不够等现实困境。为此,需要基于本土化融合教育理念,构建“政府主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的多元主体合作发展模式,才能突破困境和实现我国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 高质量发展 核心意蕴 特殊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语言模型材料的证据属性——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继敏 严若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3,M0006,M0007,共16页
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产生海量大语言模型材料,此类材料进入社会生活并产生广泛影响,讨论大语言模型材料证据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大语言模型材料可以成为证据,但是否具有证据资格需要在具体个案中进行判断。从诉讼效率... 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产生海量大语言模型材料,此类材料进入社会生活并产生广泛影响,讨论大语言模型材料证据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大语言模型材料可以成为证据,但是否具有证据资格需要在具体个案中进行判断。从诉讼效率出发,大语言模型证据在不同诉讼中的呈现形式可以有所区别:一般案件可以仅举示人机交流材料和使用者本地环境信息,重大案件则应完整举示。大语言模型材料区别于大数据证据和一般的人工智能证据,具有直观性强、可解释性弱、偏在于少数技术公司、可识别性弱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材料 大语言模型证据 AI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传播新路径探索:构建“汉语+民航”式“空中丝绸之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锐 刘海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1,206,共8页
“空中丝绸之路”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国际中文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前“空中丝绸之路”的国际中文传播功能并未充分发挥,既受限于汉语在国际民航的影响力,也缺乏开展国际中文传播的“汉语+民航”型人... “空中丝绸之路”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国际中文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前“空中丝绸之路”的国际中文传播功能并未充分发挥,既受限于汉语在国际民航的影响力,也缺乏开展国际中文传播的“汉语+民航”型人才。构建“汉语+民航”式“空中丝绸之路”作为国际中文传播的新路径,是对“汉语+”教育的创新实践,能够解决当前“空中丝绸之路”在国际中文传播中的问题,对国际中文传播事业的长久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 国际中文传播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演进:问题审思与优化路向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卫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4,205,206,共9页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经历了鼓励引导为主的起步探索、规范初步建立的制度形成、强化政策落实的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政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政策...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经历了鼓励引导为主的起步探索、规范初步建立的制度形成、强化政策落实的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政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导致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实践进度不一,实施力度有强有弱;交流轮岗教师的选拔标准较为笼统,“谁去交流”的随机性较大;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较弱;重流动轻流动后的管理,降低了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最终成效。未来,需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明确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全员流动的轮岗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教师选拔机制;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加强教师流动后的监管工作,切实提高教师交流轮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 交流轮岗 教育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7
7
作者 曹曦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7,205,206,共11页
进入新时代,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承载着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与此同时,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也呈现出了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特征。这对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进入新时代,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承载着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与此同时,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也呈现出了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特征。这对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厘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厘清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原则。立足新时代,高校必须着眼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以“优化培养方法”为驱动,以“融合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实践教学平台”为支撑,以“科学评价体系”为推手,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保障,着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实现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复合型外语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邮融合”何以成为国家行动?——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贵群 张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202,203,共10页
作为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创新模式,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交邮融合)对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发现,交邮融合的政策演进是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共同作用... 作为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创新模式,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交邮融合)对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发现,交邮融合的政策演进是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了理念形成到制度建设再到国家行动的过程。农村客运的低载客率、农村物流的滞后发展、原有对策的低效表现构成问题源流,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国民情绪的变化构成政治源流,专家学者的建议方案、政府部门的积极探索构成政策源流。上述三大源流的汇聚,推动了交邮融合“政策之窗”的开启。交邮融合的政策调整与完善,应聚焦问题源流,运用政治源流,优化政策源流,把握“政策之窗”,进一步释放交邮融合对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邮融合 农村物流 多源流理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化营商环境视域下行政检察监督的实践检视与规范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秦前红 李天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1,202,203,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于刑事检察,“四大检察”的提出为检察机关以更广泛的途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的履职特色,使其具备了规范行政执法、推进公正司法的能力,这与法治化... 改革开放以来,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于刑事检察,“四大检察”的提出为检察机关以更广泛的途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的履职特色,使其具备了规范行政执法、推进公正司法的能力,这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需求相符合。在实践中,行政检察对法治化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有关机关不积极履职、不当行使权力等现象进行了监督,并引导企业开展了行政合规建设。当前,行政检察在法治化营商环境领域还存在着工作体系性不足、监督重心与现实需求错位、权力行使边界模糊等瑕疵。应当强化检察一体化的组织优势,为行政检察工作赋能,并针对行政检察履职边界问题,运用基于过程的国家权力分工和明确监督对象进行厘定,以监督行政违法行为、提高人民法院诉讼效率、降低市场主体维权成本为核心,秉持能动履职理念,拓展行政检察的可能作为空间,塑造行政检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检察监督 法治化营商环境 行政争议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共享与数据财产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梅傲 柯晨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200,201,共11页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因其价值客观被视作一种财产,由于不同数据主体对于数据财产的利益平衡需求的客观存在,因此数据财产化制度的构建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我国已存在数据财产化的立法、司法和政策基础。数据共享行为既是数据财产化的“因...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因其价值客观被视作一种财产,由于不同数据主体对于数据财产的利益平衡需求的客观存在,因此数据财产化制度的构建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我国已存在数据财产化的立法、司法和政策基础。数据共享行为既是数据财产化的“因”,也是数据财产化的“果”。我国数据财产化应采取数据人格权与财产权并行保护的基本立法模式,但是政府数据及敏感的企业数据应适用数据“控制论”模式规制。同时,针对个人用户与企业间的数据共享问题,建议采取事前数据财产权交易模式解决;针对企业间数据共享问题,建议立法时应从实践案例出发,自下而上地进行数据类型化、场景化立法,对企业数据财产权的具体内容进行确权与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财产化 数据共享 数据保护 个人用户 企业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为文学盟主:李东阳的制度优势、身份转换和文学运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7,207,共10页
李东阳是明代弘治、正德之际一位颇具心术和文术的台阁重臣,其文学盟主之路与官位上升同步。其盟主地位的确立以入阁预机务为标志,然此前亦有较长的苦闷守望期。延承“文归台阁”的制度优势,李东阳不仅写作独属于翰林和阁臣的工作文体,... 李东阳是明代弘治、正德之际一位颇具心术和文术的台阁重臣,其文学盟主之路与官位上升同步。其盟主地位的确立以入阁预机务为标志,然此前亦有较长的苦闷守望期。延承“文归台阁”的制度优势,李东阳不仅写作独属于翰林和阁臣的工作文体,还广泛写作一般官员和士人的通用文体。而耽溺诗歌创作与唱酬的癖好,又让李东阳突破了一般台阁作家的“馀力为文”意识,标志着文坛领袖由政教重臣型向“风流儒雅”型转换。其文学盟主术主要是自觉而强烈的盟主“代兴”意识、宽博而有格调的文学写作观念和多样有效的文人联盟手段。这对确认台阁体、茶陵派的“半自觉”性质和台阁文学的制度背景、身份意识等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盟主 “文归台阁” 台阁文体 身份意识 文学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核心期刊评价项目比较与应对:以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评价结果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8,M0012,共10页
三大核心期刊评价项目都以评价期刊的影响力为主要内容,历经“文献计量研究-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的发展进程,虽然在评价目的、评价指标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遴选结果具有趋同性。面对期刊评价带来的影响,对期刊界来说,应以冷静平... 三大核心期刊评价项目都以评价期刊的影响力为主要内容,历经“文献计量研究-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的发展进程,虽然在评价目的、评价指标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遴选结果具有趋同性。面对期刊评价带来的影响,对期刊界来说,应以冷静平和的心态来保持办刊的初心,在坚守独立办刊原则的同时吸取期刊评价的数据反馈,为办好刊物服务;对学术界而言,应摒除“以刊评文”的简单化学术评价思路,尊重学术研究的规律,遵循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建立相对独立且科学的评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期刊 期刊评价 学术评价 文献计量分析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风险问题与优化思路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敏 杜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1,204,共10页
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挑战、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包括集体所有权底线、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还权赋能”、“财产价值显化”驱动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 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挑战、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包括集体所有权底线、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还权赋能”、“财产价值显化”驱动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突破底线的多重风险:一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实现路径背后隐藏集体所有权实现危机;二是竞价使用、有偿退出等试点方案弱化宅基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使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面临挑战;三是宅基地过度支持非农产业用地需求对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形成潜在威胁。面对系列风险问题,需进一步夯实宅基地集体治理权,守住集体所有权底线;协调宅基地的多重功能价值,守住农民利益底线;明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监管职责边界,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底线思维方法 风险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恩施州二官寨村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双玉 聂黎莎 金昳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M0009,M0010,共11页
以二官寨村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主要面向当地政府、其他居民、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提出;诉求内容主要包括维护社会关系、保护地方... 以二官寨村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主要面向当地政府、其他居民、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提出;诉求内容主要包括维护社会关系、保护地方形象、满足个人需要、提升社区环境;传统村落居民诉求的产生受到个人偏好因素的内在驱动、人地关系因素的情感推动、人际关系因素和环境感知因素的现实推动,是环境感知不满足、人际关系失调的现实与个人美好追求、人地情感表达之间矛盾冲突与协调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发展 居民诉求 恩施州二官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中文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实证研究——基于线上实习总结的认知网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玉屏 武晓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0,203,共13页
职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其未来的教学胜任力和专业发展潜力。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法,对20名职前中文教师的实习总结进行编码并构建认知网络模型,以探究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轨迹及特征,发现:职前中文教师在实习中,教学法... 职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其未来的教学胜任力和专业发展潜力。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法,对20名职前中文教师的实习总结进行编码并构建认知网络模型,以探究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轨迹及特征,发现:职前中文教师在实习中,教学法相关知识发展突出,学科内容知识有所拓展,技术知识发展不足;实习各阶段的知识呈现渐进式发展特征。比较不同专业背景组和有无教学经验组的认知网络结构发现,不同组别职前中文教师在知识发展的类型和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专业组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发展,跨专业组在技术知识整合上更有优势;有教学经验组比无经验组掌握了更多复合知识。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发展期的职前教师培养,可从如下方面着手:引入TPACK理论,变革职前中文教师培养理念;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奠定TPACK发展基础;加强实习实践,促进职前中文教师TPACK知识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中文教师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实习 认知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A模型的近十年东盟华文媒体“国际中文教育”主题挖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华 闫慧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1,206,207,共12页
东盟国际中文教育与华文媒体联系密切,在凝聚族群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建立东盟10国25家华文媒体网站2013-2023年关于“国际中文教育”报道的主题语料库,并基于LDA主题模型分析,发现东盟华文媒体“国际中文教育”相关... 东盟国际中文教育与华文媒体联系密切,在凝聚族群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建立东盟10国25家华文媒体网站2013-2023年关于“国际中文教育”报道的主题语料库,并基于LDA主题模型分析,发现东盟华文媒体“国际中文教育”相关报道中包括三类12个主题,其中“华文教育”、“国际中文教学”、“华社参与”、“经贸合作”是目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热点主题。从演化趋势来看,上升型主题包括“国家政策”、“教育体系”、“国际中文教学”、“经贸合作”,下降型主题包括“新冠疫情”、“家庭教育”、“华社参与”、“华文教育”,平稳型主题包括“华侨华人”、“华文艺术”、“文化交流”、“师德修养”。东盟华人社会对“华文”词语的使用度最高,但相关概念区分模糊;东盟华侨华人关注中国时政动态、经贸往来,职业汉语需求随合作加强而提升;东盟华侨华人重视文化传承和家庭教育,但新生代华裔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减弱;“华文教育”主题强度随移民程度深化而下降,“国际中文教学”主题强度上升;东盟华文媒体积极宣传“国际中文教育”,但报道质量及传播效果有待提升。为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其在东盟华文媒体中的传播效果,国际中文教育相关决策机构以及华社、华校和华文媒体应把握机遇,扩大中文教育和文化传播的效力;多方合作,发挥华社的各项资源优势;重视培养,增进新生代华裔对祖籍国认同感;综合施策,提高国际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宣传,提升中文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华文媒体 国际中文教育 LD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话语权与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尤学工 刘明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8,205,206,共9页
近代中国史学的自主意识是随着西方史学涌入中国的刺激而逐步觉醒的,中国史学对话语权的追求也日趋强烈。当前中国史学话语权面临着唯物史观主导地位削弱、国际史学话语权不足、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传统历史观念的冲击、社会历史教育乱象... 近代中国史学的自主意识是随着西方史学涌入中国的刺激而逐步觉醒的,中国史学对话语权的追求也日趋强烈。当前中国史学话语权面临着唯物史观主导地位削弱、国际史学话语权不足、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传统历史观念的冲击、社会历史教育乱象丛生等诸多挑战,其主因是对教条化唯物史观的反感和史学求新的心态,西方的话语霸权,学术思想、学术主体、传播方式多元化等。要应对挑战,就要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其路径包括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加强历史本体论研究,增强解释力和包容性;以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瓦解西方话语霸权,在开放中增强主体性;史料基础和历史解释并重,事实与雄辩兼顾;确立历史教育作为国家基本战略的地位,制订《国家历史教育发展规划》。总之,只有回归中国历史本身,才能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史学话语权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历史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本位史学理论的形与神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开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2,207,208,共10页
20世纪上半叶,经过清季“史界革命”洗礼的中国传统史学快速转向现代史学。伴随域外史学理论与方法迅猛地传入国内,中国史学界积极接纳新说,并提出了不少新理论与新观念,此举可视为域外学说的中国回响。与主要依靠吸收外来思想而构建的... 20世纪上半叶,经过清季“史界革命”洗礼的中国传统史学快速转向现代史学。伴随域外史学理论与方法迅猛地传入国内,中国史学界积极接纳新说,并提出了不少新理论与新观念,此举可视为域外学说的中国回响。与主要依靠吸收外来思想而构建的新史学理论形态不同,陈垣、柳诒徵、刘咸炘、宋慈抱等人立足中国,从传统出发,亦曾在史学理论建设上有所作为。中国本位史学理论是指凭借中国本土学术资源,在学术立场、史学观点、著述形式和话语系统诸方面,自觉地传承传统,回应时代,具有浓郁中国传统学术风格与神韵的史学理论形态。它虽不曾主导史学潮流,却是今人绘制中国现代史学理论版图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学大致经历了一个求新求变求用的演进过程,若在古今关系的角度下观察,往往给人一种抛弃传统、跨越传统的印象。然而,他们构建中国本位史学理论的灵感仍源于传统史学,他们探讨的许多问题也能在传统史学那里找到源头,他们撰写的史学论著亦大体沿用旧有体例、语汇、文风,这些均表现出他们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赓续与认同。他们对域外学术,并非闭目塞听;对旧史学,抱持一种自信与敬意。学界惯以“文化保守派”指称上述学者。在某些语境中,“保守”总被涂抹上消极、落伍的色调,同时对立着一个“先进”的他者标准。需要强调的是,刘咸炘、宋慈抱等人并非一味赞美旧史学,中国本位史学理论不是传统史学理论的现代复制品。他们不是在旧史学的王国里徘徊不前,迷失自我,而是对旧史学也执行着自觉的检讨。只有中国本位,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中国本位史学理论的提出,不是要刻意拔高它的学术地位,否定在域外学术刺激下中国现代史学理论取得的成就,也不是要简单粗暴地强行回到传统中去。中国本位史学理论的成绩,从一个方面昭示着传统史学在史学近代化进程中顽强的生命力,说明旧史学与新史学之间从未截然断裂,而是始终血肉相连。如果说外部的推动是催生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力量,那么本土史学气韵的内在延续则是中国现代史学之所以为“中国”的关键因素。新时代的中国史学工作者,仍在摸索,在建设,并将在这样的学术回眸中找寻未来前行的方向与路径,自本土构建本位,由本位走向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史学理论 形与神 陈垣 柳诒徵 刘咸炘 宋慈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性、非定域因果性与科学的根基:康德的空间性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建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199,共8页
解决几何化问题是为近现代科学奠基的关键,而空间性问题处在几何化问题的中心。康德物自身的非空间性学说把空间性视为人的经验之内的性质,而非物自身的性质,由此,他需为科学重新奠基。康德通过具有力的实体间的非定域交互作用解释空间... 解决几何化问题是为近现代科学奠基的关键,而空间性问题处在几何化问题的中心。康德物自身的非空间性学说把空间性视为人的经验之内的性质,而非物自身的性质,由此,他需为科学重新奠基。康德通过具有力的实体间的非定域交互作用解释空间性的形成,但他同时通过定域因果性解释自然物体的形成、光通过以太传递外部信息,由此表明物自身是非空间性的。康德证明了基于定域因果性的机械论和微粒论不是解释空间性的正确理论,且为通过拓扑学建立空间性的数学上的可表达性提供了可能。最终,基于非定域因果原理解释光对信息的连续传递,才能解决康德留下的数学应用于自然的难题,并重建科学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非)定域因果性 空间性 几何化问题 科学的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如何成为教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庆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5,204,共10页
如果教学是天然的教育行为,“教学如何成为教育”这一问题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这一问题的成立就意味着教学并非天然的教育行为。要让教学成为教育,教师必须满足以下期待:一是能深刻体会教育之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自... 如果教学是天然的教育行为,“教学如何成为教育”这一问题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这一问题的成立就意味着教学并非天然的教育行为。要让教学成为教育,教师必须满足以下期待:一是能深刻体会教育之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自己“教育价值实现者”的身份;二是能自觉实现课程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三是能接受和践行教育精神性原则和教育技术性规则。从学理上讲,“教学成为教育”的逻辑内涵可以作如下的表达:知识的掌握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可能性是“教学成为教育”的客观前提,教师对自身“教育价值实现者”的身份确认是“教学成为教育”的主观前提,教师对教育精神性原则和教育技术性规则的接受和践行是“教学成为教育”的中介变量,成为教育的教学也就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教育 教育性教学 教育行为 教育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