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3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84
1
作者 崔鹏 庄建琦 +2 位作者 陈兴长 张建强 周小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9,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使得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和减灾对策。作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固体松散物质条件、微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使得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和减灾对策。作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固体松散物质条件、微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认为: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达28×108m3,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流域微地貌突变特别是严重的沟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的增大;强烈地表扰动和毁灭性、大面积毁坏植被,改变了地表水入渗、产流和汇流条件,利于侵蚀和洪峰形成。这些流域状态的巨变,构成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组合。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震后泥石流活动的主要特点有:泥石流沟谷数量增加,大量震前被判定为非泥石流沟的流域暴发了泥石流;激发泥石流的临界雨量明显降低泥石流暴发表现出明显的高频性与群发性;泥石流的容重约提高10%~30%,原来定性为稀性或过渡性的泥石流沟转化为过渡性或粘性泥石流沟;泥石流流量普遍增大,大致可增加约50%~100%,现有规范中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小,需要修正。震后泥石流演变趋势为:活动强度由急剧增强的突变转为逐步减弱,期间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第1个泥石流活跃期可能会持续约15年左右;泥石流形成将由降雨控制型逐步转为松散土体控制型;一些松散土体丰富且尚未发生泥石流的面积大于5km2流域,将是未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风险源。针对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演化趋势和震区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判识潜在泥石流灾害,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进行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改进泥石流规模计算方法,适应震区超常规模泥石流防治需求;重新确定泥石流预警报的临界雨量指标,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灾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形成条件 活动特征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的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07
2
作者 张少文 丁晶 +2 位作者 廖杰 张学成 王玲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37,共6页
为了研究黄河径流演变规律,用小波分析法对黄河青铜峡270多年(1724~1997)的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展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黄河上游年径流丰、枯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其年径流具有128年、64年和32年左右周期性变化,这3个... 为了研究黄河径流演变规律,用小波分析法对黄河青铜峡270多年(1724~1997)的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展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黄河上游年径流丰、枯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其年径流具有128年、64年和32年左右周期性变化,这3个主要周期的变化,主导着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的特性。研究也表明,自1997年以来,黄河天然年径流变化的大趋势是处于接近或低于其多年平均水平,并会延续若干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年径流特性 长期变化 小波分析 小波方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勇 黄润秋 +2 位作者 DENSMORE Alexander L. 周荣军 曹叔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5,共19页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活动...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活动构造、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地表破裂及组合样式、历史强地震复发周期、观测数据的积累与整合、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地质灾害和灾后重建、龙门山地区未来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等方面的内容。并建议从汶川大地震中汲取教训,整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探讨汶川地震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有效地减轻和逐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的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地质灾害 地震复发周期 预测预报 龙门山地震带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震响应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许强 陈建君 +2 位作者 冯文凯 肖锐铧 左雅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灾害,这些灾害还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动力学特征。为了研究和探索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利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地震力作用方向、坡体结构、坡体形...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灾害,这些灾害还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动力学特征。为了研究和探索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利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地震力作用方向、坡体结构、坡体形态特征等因素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模式和过程。研究发现:地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惯性力是导致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强大的水平地震惯性力,首先在斜坡坡顶产生走向垂直于地震力作用方向的竖向拉裂缝,同时带动裂缝外侧变形体沿水平方向运动,产生近水平或外倾的拉剪结构面(滑动面),最后沿此面整体失稳破坏。强震作用下,坡体中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岩体中控制性结构面组合特征是影响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斜坡 动力响应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性 被引量:80
5
作者 张文学 岳元媛 +6 位作者 向文良 杨瑞 胡承 王忠彦 沈才洪 张良 应鸿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8,共5页
为建立浓香型白酒窖池资源数据库,论文采用白酒行业实用分析方法,对酒醅不同空间位置水分、酸度、还原糖、粗淀粉、乙醇等多项指标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实验发现,发酵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层酒醅水分饱和后保持在63%左右;产酸期... 为建立浓香型白酒窖池资源数据库,论文采用白酒行业实用分析方法,对酒醅不同空间位置水分、酸度、还原糖、粗淀粉、乙醇等多项指标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实验发现,发酵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层酒醅水分饱和后保持在63%左右;产酸期后酒醅pH值缓慢下降至约pH3.2,酒醅的总酸共升高40度左右;酒醅的粗淀粉下降至27d后趋于平衡,还原糖则表现为波动式下降;主发酵结束后,3层酒醅的乙醇浓度均达到5.2%~5.5%的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代谢变化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且随微生物类群的生长变化而波动,代谢曲线可为白酒发酵过程在线监控及窖池微生态的人工模拟提供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物质代谢 窖池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中分数阶微积分的五种数值实现算法 被引量:32
6
作者 蒲亦非 袁晓 +2 位作者 廖科 陈忠林 周激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4,共7页
研究目的是在计算机上数值实现信号的分数阶微积分。首先,分析比较分数阶微积分常用的3种时域定义,以及其在傅立叶变换域和子波变换域中的两种频域定义;然后,推导比较信号分数阶微分的幂级数数值算法、傅里叶级数数值算法、基于Grü... 研究目的是在计算机上数值实现信号的分数阶微积分。首先,分析比较分数阶微积分常用的3种时域定义,以及其在傅立叶变换域和子波变换域中的两种频域定义;然后,推导比较信号分数阶微分的幂级数数值算法、傅里叶级数数值算法、基于Grümwald-Letnikov定义的数值算法之间的优劣;进而,推导具有较高精度和计算速度的基于子波变换的分数阶微积分快速数值算法;最后,以计算精度为代价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推导基于子波变换和连续内插的快速工程算法。理论推导和实验结果均证明基于子波变换的数值算法具有较高精度和运算速度,其改进的快速工程算法运算速度最高,但精度下降。这两种算法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Hilbert变换 最佳起始尺度 最佳子波扫描时间 分数阶子波变换 模拟分抗 分数阶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系减水剂在石膏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吸附-分散机理 被引量:32
7
作者 彭家惠 瞿金东 +2 位作者 张建新 陈明凤 吴彻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微电泳仪、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研究聚羧酸系减水剂(Polycarboxylate-type super-plasticizer,PCS)在石膏表面的吸附特性、表面电化学性能及其对石膏浆体流动度经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表面钙元素2p电子结合...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微电泳仪、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研究聚羧酸系减水剂(Polycarboxylate-type super-plasticizer,PCS)在石膏表面的吸附特性、表面电化学性能及其对石膏浆体流动度经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表面钙元素2p电子结合能发生了明显的化学位移,PCS在石膏颗粒表面为化学吸附,其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热20.85 kJ/mol,吸附层厚度7.5 nm;聚羧酸为梳状吸附,吸附量较小,静电斥力效应较弱,其分散作用主要来自于吸附层空间位阻效应。空间位阻效应产生的分散性受石膏水化作用的影响较小,因而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减水剂 吸附 Ζ电位 空间位阻效应 静电斥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临界损伤度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康亚明 刘长武 +2 位作者 贾延 马利伟 方延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7,共6页
岩土工程中的岩体常处于空间应力状态,因此,研究空间应力状态下岩石的损伤破坏机理有着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基于岩石内部缺陷分布的随机性,建立了围压和轴压共同作用下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确定了模型里... 岩土工程中的岩体常处于空间应力状态,因此,研究空间应力状态下岩石的损伤破坏机理有着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基于岩石内部缺陷分布的随机性,建立了围压和轴压共同作用下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砂岩的三轴压缩试验确定了模型里的参数,定性分析了围压对损伤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能反映围压效应,即可以体现岩石强度随围压变化的规律;并且模型参数确定方法揭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2)通过岩石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特征及峰值应力与应变确定模型参数,不同的围压对应着不同的参数;3)临界损伤度与岩石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同一种岩石在不同围压下临界损伤度是变化的;4)由分布参数m的物理含义可知,m可以做为表征砂岩脆性的参数;1/m可以做为表征砂岩延性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轴压 本构模型 WEIBULL分布 临界损伤 分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新申 刘福华 +3 位作者 孙西征 蒋小萍 孙宇 蔡国恩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16-118,共3页
采用梯度洗脱及柱色谱法对竹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重点为黄酮进行了分离研究、提纯。试验中所用色谱柱填料为本实验室自制 ,其色谱柱长 2 98mm ,内径 10mm ,洗脱体系为乙醇 -水溶液。试验在提取分离黄酮的同时得到了叶绿素 ,同时从竹叶中... 采用梯度洗脱及柱色谱法对竹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重点为黄酮进行了分离研究、提纯。试验中所用色谱柱填料为本实验室自制 ,其色谱柱长 2 98mm ,内径 10mm ,洗脱体系为乙醇 -水溶液。试验在提取分离黄酮的同时得到了叶绿素 ,同时从竹叶中分离出了多糖成分。研究表明不同的竹叶其黄酮含量不同。磁竹、白家子竹不含黄酮类化合物 ,而大竹叶和小竹叶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且大竹叶和校内采小竹叶黄酮含量分别为 1.5 6 %、4 .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有效成分 天然产物 分离 柱色谱法 黄酮类化合物 梯度洗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湖冲刷及溃决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牛志攀 许唯临 +2 位作者 张建民 李进 岳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5,共6页
地震引发地震堰塞湖,对下游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通过建立一套以高速摄影为主,辅以桩群定位的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堰塞湖从沿程冲刷到溯源冲刷的全过程,观测了溃决的水流和形态变化。观测发现溃口的变化是一个逐步渐变,底部为... 地震引发地震堰塞湖,对下游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通过建立一套以高速摄影为主,辅以桩群定位的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堰塞湖从沿程冲刷到溯源冲刷的全过程,观测了溃决的水流和形态变化。观测发现溃口的变化是一个逐步渐变,底部为溯源冲刷,两边逐渐溃塌的过程。漫顶冲刷条件下,堰塞体呈现出全断面的溯源冲刷。随时间的推移,冲刷系数存在由大变小的规律,从空间上存在从上游往下游变小的规律。堰塞体模型的溃口不断扩大,冲积扇形状逐渐变大,向两边和上游延伸,最终形成一个上游窄下游宽、不规则的梯形冲刷沟,此结果可为堰塞湖排险、溃坝洪水研究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 桩群定位法 溃口变化 冲刷系数 溯源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都江堰龙池“8·13”八一沟大型泥石流灾害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马煜 余斌 +2 位作者 吴雨夫 张健楠 亓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2-98,共7页
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龙池八一沟在强降雨(75 mm/h)下导致强大雨水启动沟道及两侧松散堆积物后,冲毁各支沟内的拦挡坝,最终溃决形成规模巨大的过渡性泥石流。在八一沟大型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 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龙池八一沟在强降雨(75 mm/h)下导致强大雨水启动沟道及两侧松散堆积物后,冲毁各支沟内的拦挡坝,最终溃决形成规模巨大的过渡性泥石流。在八一沟大型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3个基本条件进行了论述;其次分析了八一沟泥石流的特征和成因;再次计算了泥石流的动静力学参数:容重1.88 g.cm-3左右,泥石流的洪峰流量达1 082 m3.s-1,泥石流的屈服应力在6 700 Pa以上,一次泥石流固体总量为116×104m3,堆积扇上巨石的冲击力为2 449 t;最后分析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八一沟流域内还存在大量崩滑体及沟道松散堆积体,在强降雨作用下,很容易再次启动,形成泥石流,造成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泥石流 特征 成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轮胎橡胶颗粒改性膨胀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邹维列 谢鹏 +2 位作者 马其天 杨迤 左春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8,共5页
废弃轮胎破碎后与土混合可改善土的工程特性,为提高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和解决膨胀土工程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取湖北荆州膨胀土,掺入废弃轮胎橡胶颗粒形成改性膨胀土,完成了素膨胀土和改性膨胀土的物理特性、胀缩特性、强度特性试验。结... 废弃轮胎破碎后与土混合可改善土的工程特性,为提高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和解决膨胀土工程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取湖北荆州膨胀土,掺入废弃轮胎橡胶颗粒形成改性膨胀土,完成了素膨胀土和改性膨胀土的物理特性、胀缩特性、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轮胎橡胶颗粒的掺量(质量百分数)小于23%时,改性膨胀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塑限基本不变;最大干密度较素膨胀土降低,最优含水率基本不变化;改性膨胀土的粘聚力和抗剪强度较素膨胀土明显下降;粘聚力总体上随掺量的增加而减小,但抗剪强度和内摩擦角随掺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改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明显减弱,当橡胶颗粒的掺量为23%时,对胀缩特性的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轮胎橡胶颗粒 膨胀土 改性 胀缩特性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 被引量:49
13
作者 吴开亚 金菊良 +1 位作者 周玉良 王文圣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2,共7页
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定量评价对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专家咨询和调研基础上确立了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初步指标体系,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 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定量评价对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专家咨询和调研基础上确立了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初步指标体系,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了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等级标准,提出了用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样本符合评价等级标准的可变模糊集的相对隶属度的新方法,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安全定量评价模型(SPA-QAM)。SPA-QAM在巢湖流域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该流域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必须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降低万元农业产值用水量,以提高该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程度。SPA-QAM综合利用了评价指标样本值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的各单指标联系度的评价信息,评价结果合理,精度高,方法直观简便,在已知等级评价标准的各类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安全管理 水资源安全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集对分析 可变模糊集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5
14
作者 廖其龙 徐光亮 +3 位作者 周大利 尹光福 郑昌琼 李晓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9-71,共3页
羟基磷灰石 (HA)已广泛用作人体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材料 ,采用CaCO3 和CaHPO4·2H2 O的混合物为前驱物 ,在 2 0 0℃下经 8h的水热处理获得了晶粒完整、粒度在 10 0nm以下的柱状或针状HA晶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 (SEM)及... 羟基磷灰石 (HA)已广泛用作人体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材料 ,采用CaCO3 和CaHPO4·2H2 O的混合物为前驱物 ,在 2 0 0℃下经 8h的水热处理获得了晶粒完整、粒度在 10 0nm以下的柱状或针状HA晶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 (SEM)及红外光谱 (FTIR)对HA的晶相组成、形貌、大小及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当前驱物钙磷比Ca/P为 1.2时 ,水热产物主要为Ca2 P2 O7,前驱物钙磷比Ca/P为 1.6 7和 2 .0时 ,水热产物只有HA ,并且随Ca/P比的增加 ,进入磷灰石结构的结构CO3 2 -的量增加 ,引起晶格畸变 ,晶粒尺寸降低。这种纳米晶体在形态、结构和组成上与人骨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征 羟基磷灰石 水热合成 纳米粉体 生物医用材料 HA 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洪水过程随机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52
15
作者 肖义 郭生练 +2 位作者 熊立华 刘攀 方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60,共6页
洪水随机模拟是防洪安全设计的新途径。利用Gumbel-Hougaard Copula构造边缘分布为PⅢ型分布的两变量联合分布,用以描述洪峰和洪量。根据该联合分布进行随机抽样同时模拟洪峰和洪量系列并转化成洪水过程线,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洪水过程随... 洪水随机模拟是防洪安全设计的新途径。利用Gumbel-Hougaard Copula构造边缘分布为PⅢ型分布的两变量联合分布,用以描述洪峰和洪量。根据该联合分布进行随机抽样同时模拟洪峰和洪量系列并转化成洪水过程线,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洪水过程随机模拟方法。该方法用峰量联合分布代替单独的洪峰和洪量的分布,能够考虑洪峰和洪量之间的相关性,克服了分离处理峰、量的缺点。与现有的洪水随机模拟模型相比,如季节性一阶自回归模型和典型解集模型,文中提出的模型所模拟的洪峰和洪量统计特征的相对平均偏差和相对均方误差等指标均较优,能够更好地保持实测系列洪峰和洪量的统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拟 洪水过程 COPULA 联合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河床泥沙起动流速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杨奉广 刘兴年 +2 位作者 黄尔 杨克君 曹叔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9,共6页
对均匀沙在陡坡上的起动机理作了分析。利用几何关系对均匀沙的暴露度概率密度函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概率密度函数随着相对暴露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有实验数据的间接支持。运用概率论与力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相对暴露度为基础,导出了泥沙... 对均匀沙在陡坡上的起动机理作了分析。利用几何关系对均匀沙的暴露度概率密度函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概率密度函数随着相对暴露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有实验数据的间接支持。运用概率论与力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相对暴露度为基础,导出了泥沙颗粒力臂的数学期望,进而导出了考虑均匀沙隐暴效应的起动概率表达式。在起动概率的基础上建立了陡坡上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公式。通过已有的陡坡均匀沙起动流速试验数据,确定了计算公式的参数。野外资料表明所得公式同时也适用缓坡的起动流速。分析表明:随着冲刷的进行,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河床坡度变缓,泥沙起动流速变大。从而抑制河床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山堰塞湖 起动流速 均匀沙 陡坡 缓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形成泥石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2 位作者 胡凯衡 陈晓清 葛永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0-236,共7页
为研究震后环境突变条件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开展震后泥石流防治和预测,根据震后泥石流形成环境特点,设计泥石流起动装置,开展震后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试验。本研究共进行了25组试验,主要研究了泥石流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泥石流... 为研究震后环境突变条件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开展震后泥石流防治和预测,根据震后泥石流形成环境特点,设计泥石流起动装置,开展震后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试验。本研究共进行了25组试验,主要研究了泥石流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结果表明:1)在坡度8°~12.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冲蚀→冲沟→崩塌→堵塞→溃决→泥石流的模式;2)在坡度12.5°~17.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逐渐侵蚀加剧(朔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蚀),容重逐渐增加形成泥石流的模式;3)在坡度17.5°~25°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坡面流水→入渗→失稳→下滑→流态化的模式;4)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不同的起动模式下的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不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以解释不同泥石流起动模式的机理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对不同起动下的泥石流模式进行不同的防治规划,同时结合泥石流起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以解释泥石流起动的模式,对开展震后泥石流预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 起动模式 起动机理 水槽实验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1
18
作者 张文学 乔宗伟 +1 位作者 胡承 王忠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101,共5页
为了弄清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真菌微生物优势菌群的系统发育规律,对不同发酵时间糟醅样品的微生物18S rDNA进行了PCR克隆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糟醅中心样品以Issatchenkia、Talaromyces、Aspergillus和Eurotium等4属的真菌为... 为了弄清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真菌微生物优势菌群的系统发育规律,对不同发酵时间糟醅样品的微生物18S rDNA进行了PCR克隆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糟醅中心样品以Issatchenkia、Talaromyces、Aspergillus和Eurotium等4属的真菌为主要优势菌,分别占全部真菌DNA克隆数的28.6%、16.9%、14.3%、26.0%;Issatchen-kia属酵母菌主要出现在发酵前中期,Talaromyces属霉菌主要出现在发酵前期且在发酵过程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存在,Aspergillus属霉菌则从发酵中期开始数量逐渐增多,Eurotium属霉菌在发酵中后期在数量上占有绝对多数。主要优势真菌的菌群变化及生物学特征说明其代谢活动与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中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及白酒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池糟醅 PCR 生物多样性 真菌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糟醅细菌菌群的解析 被引量:61
19
作者 张文学 乔宗伟 +1 位作者 胡承 王忠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中细菌类微生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规律,通过发酵全过程跟踪取样和借助PCR扩增技术,对窖池中心糟醅样品进行了DGGE分析和16SrDNA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发酵初期表现出明显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共检出Erwinia、... 为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中细菌类微生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规律,通过发酵全过程跟踪取样和借助PCR扩增技术,对窖池中心糟醅样品进行了DGGE分析和16SrDNA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发酵初期表现出明显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共检出Erwinia、Kozakia、Acetobacter、Bacillus、Staphylococcus、Lactobacillus、Granulicatella、Arthrobacter、Microbacterium、Shewanella、Clostridium以及未分类Clostridiales等11个以上的细菌分类属;随着发酵的进行,Lactobacillus属细菌成为主要优势菌,检出的有效克隆达到全部克隆的56.1%,并全部为Lac.Acetotolerans(98%)菌株。主要细菌菌群的数量分布及变化趋势揭示,在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Lactobacillus属细菌可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池糟醅 PCR 生物多样性 细菌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件排样的模拟退火算法求解 被引量:41
20
作者 贾志欣 殷国富 +1 位作者 罗阳 徐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5-38,共4页
讨论了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矩形件排样问题。在对问题数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并通过算例讨论了模拟退火算法中三个主要参数初始温度、冷却系数以及终止温度对排样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关键词 矩形件 排样 模拟退火算法 数学模型 初始温度 冷却系数 终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