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0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高氢多氮高焓含能材料
1
作者 陆明 杨峰 王显锋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9-422,I0002,共5页
含能材料是一类能独立进行化学反应并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是战略和战术武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做功能源。含能材料性能的提升会对武器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含能材料比冲的提升可有效增加武器的射程,进而大幅提高武... 含能材料是一类能独立进行化学反应并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是战略和战术武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做功能源。含能材料性能的提升会对武器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含能材料比冲的提升可有效增加武器的射程,进而大幅提高武器系统的远程打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性能提升 高氢多氮高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的先进分析表征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应梓剑 陈建波 +7 位作者 徐金江 于谦 何璇 赵雪燕 朱春华 黄石亮 杨希 李诗纯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101,共20页
分析表征技术是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波谱、光谱、热分析、显微、散射与衍射等,通过分析表征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获得含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等信... 分析表征技术是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波谱、光谱、热分析、显微、散射与衍射等,通过分析表征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获得含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等信息,进而为含能材料相关合成表征、质量控制、库存维护、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场景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极大推动了含能材料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分析表征技术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并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原位在线、多尺度贯通、高时空分辨等方向发展。为了更加清晰、全面地掌握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现状与趋势,研究系统综述了各主要分析手段的技术内涵、功能特点以及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相关分析表征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含能材料 分析表征技术 自动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体系下AlH_(3)的释氢抑制
3
作者 王榜庆 胡大双 +6 位作者 金国瑞 肖旭 罗聪 杨根 曹蓉 赵程远 池旭辉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为了实现三氢化铝(AlH_(3))的释氢抑制,用氢化催化剂CA,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吸收剂,将AlH_(3)分解产生的氢催化加成到HTPB的不饱和双键上,使得AlH_(3)分解产生的氢被及时吸收掉,通过微米三维立体图像显微镜(微米CT)、元素分析、热... 为了实现三氢化铝(AlH_(3))的释氢抑制,用氢化催化剂CA,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吸收剂,将AlH_(3)分解产生的氢催化加成到HTPB的不饱和双键上,使得AlH_(3)分解产生的氢被及时吸收掉,通过微米三维立体图像显微镜(微米CT)、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HTPB体系下CA对AlH_(3)分解产生的氢的催化吸收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氢被吸收后对AlH_(3)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CA在HTPB体系下可很好地将AlH_(3)分解产生的氢催化吸收,抑制AlH_(3)/HTPB药柱中气孔的产生,显著推迟药柱发生体积开裂的时间;CA的加入使得70℃下AlH_(3)/HTPB混合试样中AlH_(3)分解诱导期的时间跨度从6 d延长到了15 d,60℃下老化203 d后AlH_(3)/HTPB/CA混合试样中AlH_(3)的H含量为8.94%,而AlH_(3)/HTPB混合试样中AlH_(3)的H含量仅为3.12%,表明AlH_(3)分解产生的氢被CA催化加成到HTPB的C=C双键上形成C—H键而及时吸收掉后,AlH_(3)本身的分解被进一步抑制,AlH_(3)的分解存在氢自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AlH_(3) 自催化分解 CA催化剂 释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策略在含能材料设计及性能预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海风 王康才 刘渝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以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材料科学领域,也为含能材料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机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含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提供了全新的研发范式,有望解决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周... 以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材料科学领域,也为含能材料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机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含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提供了全新的研发范式,有望解决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周期冗长等含能材料研发中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尽管已有部分成功案例被报道,但机器学习在含能分子“设计→筛选→合成→性能验证”全周期研究中的应用,相较于其他新材料领域仍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研究综述了机器学习辅助含能材料开发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机器学习在含能分子设计、单一性能预测及多性能同步预测中的应用案例。然而,依托机器学习辅助设计合成具有特定性能的含能材料依然充满了挑战。未来应着力推进含能材料数据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的开发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体系的建立,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性能含能材料的高效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机器学习 含能材料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D电极的实际含能材料废水中氮转化电化学处理
5
作者 尤家军 熊鹰 +1 位作者 王兵 汪建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6,共11页
中试含能材料废水含各类高浓度含氮化合物(氨氮(NH_(3)─N)、亚硝酸盐(NO_(2)^(-))、硝酸盐(NO3-)等)和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极难降解的废水。为实现对含能材料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定向去除,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 中试含能材料废水含各类高浓度含氮化合物(氨氮(NH_(3)─N)、亚硝酸盐(NO_(2)^(-))、硝酸盐(NO3-)等)和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极难降解的废水。为实现对含能材料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定向去除,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法制备的掺硼金刚石(BDD)电极对其进行电化学降解,重点研究了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电解质成分及浓度、修饰电极类型(如Cu/BDD、Ni/BD电极)及电解装置结构(单池、双池)对含氮化合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能材料废水中添加0.1 M氯化钠电解质有助于提高NH3─N直接转化为氮气(N_(2))的选择性;采用Cu/BDD、Ni/BDD阴极可加速高价氮向NH_(3)─N的转化过程;双电解池结构体系下,以Cu/BDD、Ni/BDD电极为阳极可以提高NH3─N转化为N_(2)的降解速率。因此,采用金属修饰BDD电极为阳极的双电解池结构在添加0.1 M NaCl电解质情况下有望对宏量含能材料废水进行快速、高效、高选择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BDD)电极 含能材料废水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TF的合成新工艺
6
作者 桑梁 叶子鸿 +1 位作者 陆明 许元刚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496,共12页
为提高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合成过程的安全性、降低工艺的毒性,以1,3-丙酮二羧酸为原料,经过肟化、成环、氧化、硝化四步反应,经过氨基呋咱乙酸、硝基呋咱乙酸两个重要中间体合成了DNTF,总收率为22%,纯度达98%以上。通过单... 为提高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合成过程的安全性、降低工艺的毒性,以1,3-丙酮二羧酸为原料,经过肟化、成环、氧化、硝化四步反应,经过氨基呋咱乙酸、硝基呋咱乙酸两个重要中间体合成了DNTF,总收率为22%,纯度达98%以上。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关键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较优的合成工艺,其中氧化反应收率可达97%,硝化反应收率可达56.5%。通过DSC、ARC和RC1研究了氧化反应和硝化反应的工艺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氧化反应工艺危险度较高,硝化反应的工艺危险度为2级,该工艺具有一定的工程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DNTF 合成 工艺优化 安全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偶氮二[4,5-双(四唑-5-基)]-1,2,3-三唑的热行为及分解机理
7
作者 刘树亮 蔡涛 +3 位作者 张立南 齐原 马慧朝 林秋汉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4,共8页
为研究2,2-偶氮二[4,5-双(四唑-5-基)]-1,2,3-三唑(NL24)的热分解行为,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重-红外-质谱三联用技术等,对NL24的结构形貌及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Kissinger、Ozawa和Šatava-Šesták... 为研究2,2-偶氮二[4,5-双(四唑-5-基)]-1,2,3-三唑(NL24)的热分解行为,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重-红外-质谱三联用技术等,对NL24的结构形貌及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Kissinger、Ozawa和Šatava-Šesták等方法计算了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推测了NL24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在10℃·min^(-1)升温速率下,NL24有2个主要的失重阶段,第一失重阶段发生在180℃左右,属于二甲基亚砜挥发吸热过程;第二失重阶段,在270~300℃之间,化合物NL24剧烈分解不仅产气快且属于自催化反应,主要气体有N_(2)、HCN、HN_(3)等,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74.69 kJ·mol^(-1)和10^(16.60)s^(-1),NL24热分解阶段的反应模型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偶氮二[4 5-双(四唑-5-基)]-1 2 3-三唑 富氮含能材料 热分解 动力学参数 气体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N^(6)-二甲基-N^(2),N^(4),N^(6),3,5-五硝基-2,4,6-三氨基吡啶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张荣政 陆明 许元刚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461,共7页
以2,6-二氯-4-氨基吡啶为原料,两步合成了一种高能吡啶类含能化合物N^(2),N^(6)-二甲基-N^(2),N^(4),N^(6),3,5-五硝基-2,4,6-三氨基吡啶(NNDP)。采用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 以2,6-二氯-4-氨基吡啶为原料,两步合成了一种高能吡啶类含能化合物N^(2),N^(6)-二甲基-N^(2),N^(4),N^(6),3,5-五硝基-2,4,6-三氨基吡啶(NNDP)。采用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了结构测试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目标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6.3215(17)Å,b=7.9819(8)Å,c=13.1954(13)Å,V=1712.3(3)Å^(3),α=90(6)°,β=95.093(3)°,γ=90(7)°,Z=4。因为多个硝基和硝氨基的存在,使得分子的整体空间比较拥挤、硝基之间的斥力相对较大,从而使其分解温度较低。然后,通过EXPLO5软件预测了其爆轰性能并采用BAM标准方法进行了感度测定。发现其(NNDP:D=8762 m·s^(-1),p=34.5 GPa,IS=7.7 J)有着与RDX相当的爆轰性能和撞击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性能计算 有机合成 吡啶衍生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杂环NH硝化的N-NO_(2)型富氮含能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薛梦馨 胡璐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22,共18页
N-NO_(2)作为一种典型的含能取代基团,具有较高的作功能力,是典型炸药RDX、HMX、CL-20的能量来源。富氮杂环含能化合物因具有高生成焓、高密度、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由于富氮骨架NH位点亲电反应的活性不同和含能分子本身... N-NO_(2)作为一种典型的含能取代基团,具有较高的作功能力,是典型炸药RDX、HMX、CL-20的能量来源。富氮杂环含能化合物因具有高生成焓、高密度、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由于富氮骨架NH位点亲电反应的活性不同和含能分子本身亚稳态结构,引入N-NO_(2)存在较大困难。因此,通过总结各类富氮骨架N-NO_(2)的合成反应及其性能,对于合成新型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含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照富氮含能骨架进行分类,依次对咪唑类化合物、吡唑类化合物、三唑类化合物以及六元富氮含能杂环化合物的N-NO_(2)的合成、性能进行归纳总结,对杂环NH硝化的N-NO_(2)富氮含能化合物未来的发展潜力和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新型N-NO_(2)类含能材料的骨架设计、多官能团协同作用与合成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富氮杂环 杂环NH N-NO_(2)基 硝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新型高氯酸基钙钛矿含能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10
作者 张鑫慧 邓沐聪 +2 位作者 张春杰 胡双启 冯永安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3-580,共8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能物质,钙钛矿含能材料研究方兴未艾,其种类和数量有待加速拓展。研究采用溶液法合成首个高氯酸基的双钙钛矿含能材料{(C_(6)H_(14)N_(2))_(2)[Na(NH_(4))(Cl O4)6]}_(n)(DPE-1)且制得单钙钛矿含能材料[(C_(4)H_(12)N_(...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能物质,钙钛矿含能材料研究方兴未艾,其种类和数量有待加速拓展。研究采用溶液法合成首个高氯酸基的双钙钛矿含能材料{(C_(6)H_(14)N_(2))_(2)[Na(NH_(4))(Cl O4)6]}_(n)(DPE-1)且制得单钙钛矿含能材料[(C_(4)H_(12)N_(2))K(ClO_(4))_(3)]_(n)(PAP-2),研究了DPE-1和PAP-2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爆轰性能和机械感度。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DPE-1具有双钙钛矿结构,属Pa-3空间群,PAP-2具有单钙钛矿结构,属Pnma空间群。DPE-1的热分解温度、爆轰能量和机械感度分别为Tdec=368.9℃、D=8858 m·s^(-1)、p=38.4 GPa、IS>40J、FS=20 N,与已报道的高碘酸基双钙钛矿含能材料(C_(6)H_(14)N_(2))_(2)[Na(NH_(4))(IO_(4))_(6)]}_(n)(DPPE-1)相比均大幅度改变,验证在双钙钛矿结构空间中寻求高性能绿色起爆药的可行性。PAP-2与同系列的单钙钛矿含能材料具有相当的热稳定性(Tdec>280℃)和爆轰能量(爆速D>8500 m·s^(-1)且爆压p>30 GPa),但撞击感度显著增高,摩擦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单钙钛矿 双钙钛矿 能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声明
11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2-I0002,共1页
目前,《含能材料》已加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可通过数据库及互联网提供全文或题录检索。第一作者代表全体作者授权同意... 目前,《含能材料》已加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可通过数据库及互联网提供全文或题录检索。第一作者代表全体作者授权同意将在本刊发表的论文,于印刷前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上进行网络首发,许可该社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该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数字化复制权、数字化汇编权、发行权、翻译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网 含能材料 超星期刊 中国期刊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3,4,5⁃三硝基吡唑(MTNP)的简易合成
12
作者 张莉 邹佳 +5 位作者 陈政国 余思佳 李浩然 石海川 黄明 杨海君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7-323,共7页
为解决1⁃甲基⁃3,4,5⁃三硝基吡唑(MTNP)现有合成中的高温、高压等问题,开发了一种简易合成MTNP的新方法,即以4⁃氯吡唑(1)为原料,通过硝化、N⁃甲基化、苄胺化及氧化等反应合成MTNP。考察了物料比、温度、溶剂、脱苄试剂、氧化条件等因素... 为解决1⁃甲基⁃3,4,5⁃三硝基吡唑(MTNP)现有合成中的高温、高压等问题,开发了一种简易合成MTNP的新方法,即以4⁃氯吡唑(1)为原料,通过硝化、N⁃甲基化、苄胺化及氧化等反应合成MTNP。考察了物料比、温度、溶剂、脱苄试剂、氧化条件等因素对4⁃苄氨基⁃1⁃甲基⁃3,5⁃二硝基吡唑(4)、4⁃氨基⁃1⁃甲基⁃3,5⁃二硝基吡唑(5)和MTNP得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对中间体及目标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中间体4时,采用摩尔比n(苄胺):n(4⁃氯⁃1⁃甲基⁃3,5⁃二硝基吡唑,3)=6∶1,反应温度35℃,石油醚/水为溶剂的反应条件,得率为89.6%;合成中间体5时,采用浓硫酸(98%)为脱苄试剂,得率为95.2%;合成目标物MTNP时,采用中间体4为底物以及脱苄/氧化“一锅法”,得率为60.5%。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从原料1经一锅法合成MTNP的总得率为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3 4 5⁃三硝基吡唑(MTNP) 一锅法合成 苄胺化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硼及硼铝复合粉的制备和性能
13
作者 伍俊英 王健宇 +4 位作者 刘新航 胡良 尚伊平 刘丹阳 陈朗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1-588,共8页
硼粉因其较高的质量热值、体积热值和洁净的燃烧产物,常被用作可燃剂,然而硼粉表面的氧化层使硼粉点火困难且燃烧效率低。为此,研究利用氧化硼在乙腈溶剂中易溶解的特性,以热乙腈为控制剂湿法球磨硼粉,去除其表面氧化膜得到活性较高的... 硼粉因其较高的质量热值、体积热值和洁净的燃烧产物,常被用作可燃剂,然而硼粉表面的氧化层使硼粉点火困难且燃烧效率低。为此,研究利用氧化硼在乙腈溶剂中易溶解的特性,以热乙腈为控制剂湿法球磨硼粉,去除其表面氧化膜得到活性较高的预处理硼粉;再以乙腈-正己烷为双控制剂,将其与高活性金属铝二次球磨得到硼铝质量比分别为10/90,20/80,30/70,40/60的硼铝复合粉。对预处理硼及硼铝复合粉的形貌特征、热重、点火与燃烧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预处理硼粉的表面氧化硼含量降低,在空气中加热时更容易与氧气反应,质量增加百分数比未处理的硼粉多25.6%;所得硼铝复合粉的表面氧化硼的含量降低,活性硼含量增高,点火燃烧性能显著得以改善,其中硼铝质量比例为60/40的复合粉在空气中加热质量增加93%,低加热速率下点火温度为738.1℃,颗粒燃烧时间为11.2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硼粉 硼铝复合粉 预处理 点火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8,8-四硝基-2,6-二氧杂金刚烷的合成及表征
14
作者 李欢 周琪 +2 位作者 侯天骄 王桂香 罗军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7-564,共8页
以9-氧杂双环[3.3.1]壬-2,6-二烯为原料经氧化环合、氧化、肟化、偕硝化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笼状含能化合物4,4,8,8-四硝基-2,6-二氧杂金刚烷。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 以9-氧杂双环[3.3.1]壬-2,6-二烯为原料经氧化环合、氧化、肟化、偕硝化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笼状含能化合物4,4,8,8-四硝基-2,6-二氧杂金刚烷。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采用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联用研究了热稳定性,通过EXPLO5预测了爆轰性能。结果表明,4,4,8,8-四硝基-2,6-二氧杂金刚烷的晶体密度为1.75 g·cm^(-3),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起始分解温度为190.6℃,爆速为7705 m·s^(-1),爆压为25.75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杂金刚烷 偕二硝基 含能笼状化合物 合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和Al/B/MgH2的燃烧特性
15
作者 程志鹏 夏语 +5 位作者 罗一民 马腾 徐飞扬 张宇 吴星亮 徐森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为探究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ABM)和Al/B/MgH2(ABM-H)的燃烧特性,分别利用氧弹量热仪和哈特曼管研究样品的燃烧热与最小点火能,借助高速摄像系统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研究火焰传播亚瞬态过程和温度场域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BM... 为探究三元活性金属燃料Al/B/Mg(ABM)和Al/B/MgH2(ABM-H)的燃烧特性,分别利用氧弹量热仪和哈特曼管研究样品的燃烧热与最小点火能,借助高速摄像系统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研究火焰传播亚瞬态过程和温度场域时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BM、ABM-H的燃烧热值分别为34.1 MJ·kg^(-1)和32.2 MJ·kg^(-1),较纯Al的燃烧热值(29.8 MJ·kg^(-1))分别提高了14.4%和8.1%;ABM、ABM-H和Al的最小点火能量分别在160~170,100~110,20~30 mJ之间;质量浓度为625 g·m^(-3)时,ABM和ABM-H较纯Al燃烧持续时间分别增加了65.5%和34.5%,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分别提升了12.6%和23.0%。质量浓度在500 g·m^(-3)条件下,ABM-H和ABM的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均最大,分别为45.05 m·s^(-1)和38.7 m·s^(-1),火焰表面最高温度峰值分别为1856℃和1717℃,ABM-H较ABM提高了7.6%,同时升温速率更快。可见,ABM和ABM-H配方在显著降低粉尘/空气混合物爆炸危险性的同时,燃烧性能明显提高,且ABM在燃烧热值和燃烧持续时间上表现出更好的热效应,ABM-H在最小点火能量、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上升速率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活性金属燃料 最小点火能 火焰传播特性 温度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含能化合物创制
16
作者 陆明 许元岗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
含能材料的高能化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从第一代单质含能材料TNT,到二代RDX、HMX,以及三代CL-20,它们的释能方式主要是CHON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极限为2.0-2.2TNT当量,进一步发展受限。全氮化合物材料是以高生成焓、N-N高能键... 含能材料的高能化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从第一代单质含能材料TNT,到二代RDX、HMX,以及三代CL-20,它们的释能方式主要是CHON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极限为2.0-2.2TNT当量,进一步发展受限。全氮化合物材料是以高生成焓、N-N高能键断裂释能方式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含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含能化合物 全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音频信号的含能材料撞击感度机器学习识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炳儒 李明 +8 位作者 文玉史 郭峰 于绍钧 纪春亮 林聪妹 郝利霄 韩勇 邓川 代晓淦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为了提高炸药撞击感度测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炸药撞击响应声信号的智能识别进行了研究。基于落锤式撞击感度测试装置针对混合炸药开展了试验,利用音频采集系统同步采集了撞击过程中的声信号,提取了最大值、带宽等一... 为了提高炸药撞击感度测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炸药撞击响应声信号的智能识别进行了研究。基于落锤式撞击感度测试装置针对混合炸药开展了试验,利用音频采集系统同步采集了撞击过程中的声信号,提取了最大值、带宽等一维的时域和频域特征,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将音频数据转换为二维的频谱图,采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对一维数据进行数据增强,采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对二维频谱图进行数据增强,采用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k-means聚类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NN)、视觉Transformer(ViT)进行判爆分类。结果表明,RF、XGBoost、BPNN和SVM在原始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均超过99.5%,在cGAN增强数据上最终达到100%,而k-means聚类算法初始达到了98.5%的准确率,在增强数据上呈现准确率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NN和ViT在原始数据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8.1%和98.4%,在增强数据上达到98.4%和98.9%,在增强数据上的表现有所提升,但受限于小样本环境和轻微的过拟合问题,准确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炸药撞击感度智能识别方法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验证了其在爆炸声信号判爆任务中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人工判爆的主观性和效率低的问题,为炸药使用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感度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数据增强 卷积神经网络 声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弥散嵌合改性铝粉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成 杨文进 +1 位作者 宋江伟 张军旗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为提升Al粉作为金属燃料的释能效率,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聚偏氟乙烯(PVDF)的铝基复合金属燃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气体容量法测量了其活性铝含量,并用氧弹量热仪测量了其燃烧热,热... 为提升Al粉作为金属燃料的释能效率,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聚偏氟乙烯(PVDF)的铝基复合金属燃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气体容量法测量了其活性铝含量,并用氧弹量热仪测量了其燃烧热,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和快速升温氧化装置对其热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估。扫描和XRD结果显示,经4%PVDF弥散嵌合改性的复合铝粉在升温过程中难以形成连续完整的Al_(2)O_(3)壳层;TG⁃DSC结果显示,复合铝粉1300℃氧化增重率为76.7%,比铝粉的40.9%提高35.8%;快速升温氧化实验结果显示,复合铝粉1100℃氧化120 s增重率达到64.6%,较铝粉的23.4%提高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能 聚偏氟乙烯(PVDF) 活化铝粉 氧化增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超细HNS固相熟化预测模型
19
作者 朱金灿 王超 +5 位作者 曹洪滔 王敦举 张浩斌 李诗纯 金波 刘渝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5-634,共10页
超细六硝基茋(HNS)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高压短脉冲性能,在冲击片雷管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在超细HNS的使役过程中因其高表面能,易发生固相熟化。尽管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温度、残余溶剂和时间等因素对超细HNS固相熟化... 超细六硝基茋(HNS)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高压短脉冲性能,在冲击片雷管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在超细HNS的使役过程中因其高表面能,易发生固相熟化。尽管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温度、残余溶剂和时间等因素对超细HNS固相熟化过程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一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分析,尚未建立能够整合多种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为此,研究基于先前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在不同温度条件和残余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含量下获得的比表面积(SSA)和相对比表面积(RSSA)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以及优化的经验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时间、温度和残余DMF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在训练集上,随机森林预测的R2达到了0.9989,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的R2为0.9091,优化后的经验模型的R2为0.9129。通过对比这三个模型的预测效果,找出了最适合预测超细HNS固相熟化进程的模型。此外,通过纯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揭示了颗粒特性的差异对超细HNS固相熟化程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预测超细HNS固相熟化进程的方法,为探索其熟化机理及优化贮存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HNS SAXS 固相熟化 机器学习 颗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CL-20冲击感度各向异性规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20
作者 梁琳 王亚军 +4 位作者 甘强 张文博 任姝 李根 冯长根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4,共11页
为了揭示笼状含能材料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exanitrohexaazaisowurtzitane,ε-CL-20)冲击感度各向异性规律,采用低梯度色散校正的反应性力场(reactive force field with low-gradient dispersion corrections,ReaxFF-lg)和分子动力学... 为了揭示笼状含能材料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exanitrohexaazaisowurtzitane,ε-CL-20)冲击感度各向异性规律,采用低梯度色散校正的反应性力场(reactive force field with low-gradient dispersion corrections,ReaxFF-lg)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垂直ε-CL-20的6个重要晶面(010)、(110)、(201)、(011)、(111)和(001)进行多尺度冲击加载模拟,考察体系内应力、温度以及化学反应与冲击方向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ε-CL-20具有明显的冲击感度各向异性,6个重要晶面冲击感度强弱顺序为:(010)>(110)>(201)≈(011)>(111)>(001)。垂直于(010)晶面冲击时体系的力-热-化学响应最强、感度最高,垂直于(001)晶面冲击时体系的力-热-化学响应最弱、感度最低。以ε-CL-20不同晶面冲击响应特性为基础,总结了平面层状堆积含能材料的冲击感度各向异性规律,即当冲击方向平行于分子层时冲击感度最高,垂直于分子层时冲击感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CL-20 冲击感度 各向异性 层状堆积 ReaxFF-lg力场 多尺度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