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唐晶 李环 +1 位作者 张硕 姜立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3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并按照病例对照研究原则,选取同期体验的健康体验者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3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并按照病例对照研究原则,选取同期体验的健康体验者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I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AI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hs-CRP、TNF-a、IL-6和MD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15,P<0.05;r=0.632,P<0.05;r=0.598,P<0.05;r=0.612,P<0.05),与SOD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0.325,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中Hcy水平与炎症因子及氧化损伤有密切关联。Hcy能够促进氧化自由基及炎症因子产生,并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在AIS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协同增敏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永净 柯天洋 +4 位作者 刘士新 王雪 许德权 刘婷婷 赵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阿帕替尼)联合放射治疗(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协同抑制作用,阐明其相关抗肿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以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和(或)不同剂量X射线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计算各组细胞...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阿帕替尼)联合放射治疗(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协同抑制作用,阐明其相关抗肿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以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和(或)不同剂量X射线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计算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阿帕替尼20%抑制浓度(IC20),并确定后续实验的X射线照射剂量。HepG2细胞分为阿帕替尼组、放疗组和阿帕替尼+放疗组(联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MTT法检测,阿帕替尼的IC20为1.32μmol·L^(-1),以此作为后续实验阿帕替尼作用浓度,确定2 Gy为后续实验X射线照射剂量。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和放疗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放疗组和联合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与阿帕替尼组和放疗组比较,联合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和联合组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降低(P<0.05);与阿帕替尼和放疗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降低(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在体外可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VEGF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放射治疗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HMGB2表达对肝癌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AKT/mTOR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魏雁虹 杨晨雪 +4 位作者 杨广民 宋帅 李明 杨海娇 魏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2000为载体转染无关序列的RNA寡核苷酸(RNA oligo)和敲除HMGB2序列的RNA oligo。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MGB2 siRNA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MGB2 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cadherin、Vimentin、mTOR、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调HMGB2的表达可降低肝癌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直立不耐受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贯绯 张逊娟 +1 位作者 庞猛 李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3-480,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直立不耐受(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为早期评估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长春市3个街道/乡镇≥40岁63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直立倾... 目的:探讨慢性直立不耐受(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为早期评估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长春市3个街道/乡镇≥40岁63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直立倾斜试验(HUTT)评估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建立OI研究队列;按血流动力学改变模式将患者分为直立位低血压(OH)组、直立位高血压(OHT)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和直立性脑低灌注综合征(OCHOs)组;对入选的研究对象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2年;以首次缺血性卒中发病为观察终点,收集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和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关联的因素。结果:121例研究对象符合OI诊断标准,其中OH组80例(66.12%),OHT组35例(28.93%),POTS组5例(4.13%),OCHOs组1例(0.82%);随访期间,总体人群确诊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共43例;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以非OI者为参照,OI全人群、OH和OHT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1.527倍[风险比(HR)=2.527,95%CI:1.269~5.032,P<0.01]、2.268倍(HR=3.268,95%CI:1.603~6.663,P=0.001)和2.153倍(HR=3.153,95%CI:1.213~8.916,P=0.008)。结论:OI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其中OH组和OHT组患者发病风险增加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不耐受 直立位低血压 直立位高血压 缺血性卒中 经颅多普勒 直立倾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家亮 李琪 +5 位作者 周向东 陈小妹 刘峰 刘畅 钟有清 李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2,共8页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阐明其对内质网应激(ERS)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OB组、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组和NOB+4-...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阐明其对内质网应激(ERS)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OB组、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组和NOB+4-PBA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烟熏联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建立CO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50 mg·kg^(-1)·d^(-1)Nob或0.35 g·kg^(-1)·d^(-1)4-PBA)干预,每天1次,连续干预4周。完成药物干预后,采用小动物呼吸机和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气道阻力(RL)]和动脉血气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气道杯状细胞内黏蛋白5AC(MUC5AC)、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UC5AC和ERS相关蛋白肌醇依赖酶1α(IRE1α)、转录激活因子6(ATF6)、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气道杯状细胞大量增生,Cdyn和PaO_(2)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RL和PaCO_(2)水平明显升高(P<0.05),BALF中MUC5AC、IL-1β、TNF-α和IL-6水平及肺组织中MUC5AC、IRE1α、ATF6、CHOP以及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4-PBA组和NOB+4-PBA组大鼠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以及肺气道杯状细胞增殖情况均有明显缓解,且BALF中IL-1β、TNF-α和IL-6水平及肺组织中MUC5AC、IRE1α、ATF6、CHOP以及GRP7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NOB+4-PBA组大鼠的缓解效果最佳。结论:NOB能有效缓解COPD大鼠肺气道黏液高分泌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S介导的MUC5AC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质网应激 气道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AAR和FIB-4等预测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素梅 王楠 +2 位作者 于珍 张金卷 张健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28,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小板(PLT)、AST/PLT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和AST/ALT比值(AAR)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各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诊断价值。结果:有EGV组患者的APRI、FIB-4和ALT明显高于无EGV组(P<0.01),而PLT水平和AAR则明显低于无EGV组(P<0.01)。单指标诊断模型以ALT的AUC最大,AUC为0.645(95%CI:0.580~0.705,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34.04%、68.53%及78.05%。多指标联合模型中以ALT+FIB-4+AAR+PLT联合模型的AUC最大,AUC为0.787(95%CI:0.730~0.838,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73.40%、80.62%及63.30%。ALT+FIB-4+AAR、ALT+FIB-4+AAR+PLT和ALT+FIB-4+AAR+PLT+APRI联合模型的AUC与ALT和ALT+FIB-4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3种模型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FIB-4、ALT、PLT和AAR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预测模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调控SIRT3/SOD2信号通路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细胞毒性的减轻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凤梅 蔡玉香 +2 位作者 刘卓 孙娜 李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9-1347,共9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改善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毒性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OX处理H9c2细胞建立心肌细胞毒性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组、DOX组、DOX+姜黄素组和DOX+姜黄素+沉默信息调节蛋白3(SIRT3)抑制剂3-TYP+DOX... 目的:探讨姜黄素改善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毒性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OX处理H9c2细胞建立心肌细胞毒性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组、DOX组、DOX+姜黄素组和DOX+姜黄素+沉默信息调节蛋白3(SIRT3)抑制剂3-TYP+DOX组(DOX+姜黄素+3-TYP组)。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2(NOX2)、NADPH氧化酶4(NOX4)、SIRT3、乙酰化超氧化物歧化酶2(Ac-SOD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OX组H9c2细胞肿胀,细胞活性降低(P<0.05),细胞中CAT和SOD活性降低(P<0.05),MDA和ROS水平升高(P<0.05),NOX2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Bax比值和SIR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SOD和Ac-SOD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OX组比较,DOX+姜黄素组H9c2细胞形态改善,细胞活性升高(P<0.05),细胞中CAT和SOD活性升高(P<0.05),MDA和ROS水平降低(P<0.05),NOX2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Bax比值和SIR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SOD2和AcSOD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DOX+姜黄素组比较,DOX+姜黄素+3-TYP组细胞肿胀,细胞密度和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CAT和SOD活性降低(P<0.05),MDA水平和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NOX2和NOX 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Bax比值和SIR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SOD2和Ac-SOD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激活SIRT3/SOD2信号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改善细胞活性,减轻DOX引起的心肌H9c2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阿霉素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 氧化应激 心肌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联合赤藓糖醇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红艳 王琦琦 +1 位作者 徐文洲 赵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72,共8页
目的:研究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联合赤藓糖醇龈下喷砂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本院牙周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就诊时间共有58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陆续进入观察,... 目的:研究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联合赤藓糖醇龈下喷砂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本院牙周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就诊时间共有58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陆续进入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微创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视龈下刮治治疗,微创组患者采取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联合赤藓糖醇龈下喷砂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以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D、mPLI和mSBI及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PD、mPLI和mSBI,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治疗后PD、mPLI和mSBI明显降低(P<0.05);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短期内采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联合赤藓糖醇龈下喷砂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更有助于控制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内窥镜 龈下刮治 赤藓糖醇龈下喷砂 龈沟液 牙周临床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GI-1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伴睡眠结构异常和认知障碍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洋 刘志 +2 位作者 孙可 金嘉慧 任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7-1143,共7页
目的:分析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LGI-1 AE)并发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患者,男性,68岁。因记忆力减退2个月,抽搐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LGI-1 AE,给予人免疫球... 目的:分析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LGI-1 AE)并发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患者,男性,68岁。因记忆力减退2个月,抽搐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LGI-1 AE,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后症状好转。在排除任何药物影响下,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及包括睡眠多导图(PSG)检查的睡眠评估。结果:急性期评估提示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2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19分。PSG检查,总睡眠时间明显缩短(265 min),睡眠全程碎片化,睡眠效率降低,N3和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完全缺失。恢复期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改善(MMSE评分30分,MoCA评分26分),PSG检查总睡眠时间正常,睡眠潜伏期13.5 min,睡眠碎片化明显改善,睡眠效率提高(84.3%),N3期睡眠26 min(5.1%),REM期睡眠69 min(13.6%)。结论:LGI-1 AE患者睡眠结构的异常与认知障碍在发病和转归方面同步,可能是LGI-1 AE患者认知障碍的病因之一。睡眠障碍的病理起源可能为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素和LIM同源框(lhx6)通路可能成为纠正睡眠结构同时治疗认知障碍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 自身免疫性脑炎 睡眠结构异常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评估 睡眠多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扬 路明 +1 位作者 洪文 黄克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含2%DSS的蒸馏水建立UC模型。姜黄素组小鼠灌胃给予60 mg·kg^(-1)姜黄素溶液0.4 mL,每日1次,连续10 d;粪菌移植组小鼠灌肠粪菌液0.2 mL,每日1次,持续10 d;联合组小鼠给予0.2 mL粪菌液灌肠后,给予60 mg·kg^(-1)姜黄素溶液0.4 mL灌胃。实验结束后,计算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DMI),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和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且连续,腺体排列规则,无炎性细胞浸润和溃疡;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脱失,腺体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黏膜和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弥漫分布小溃疡;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相对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黏膜和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和CDMI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IL-4和IL-10水平降低(P<0.05),occludin和Z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小鼠DAI和CDMI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occludin和Z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姜黄素组和粪菌移植组比较,联合组小鼠DAI和CDMI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occludin和Z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可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分泌,促进肠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姜黄素 粪菌移植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引起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阮颖新 贾俊亚 +2 位作者 武占飞 商文雅 张鹏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595,共9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UUO组(n=24),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输尿...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UUO组(n=24),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输尿管不结扎,UUO组分别于术后3、7和14 d处死大鼠,并按照处理时间分为UUO 3 d组(n=8)、UUO 7 d组(n=8)和UUO 14 d组(n=8)。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表现,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UUO组大鼠出现明显肾小管扩张,肾间质水肿和增宽,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腔内可见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HE染色肾间质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和UUO 7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HE染色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明显升高(P<0.05)。Masson染色,UUO组大鼠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可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随UUO作用时间增加,大鼠部分肾小管消失,肾间质明显增宽,胶原沉积逐渐增多,皮髓交界处胶原沉积程度更加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Masson染色肾间质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和UUO 7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Masson染色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梗阻侧肾组织中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梗阻侧肾组织中HY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梗阻侧肾组织中HYP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和UUO 7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管间质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管间质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肾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NLRP3炎症小体在UUO大鼠肾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氧化应激增加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氧化应激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娄静 赵雷 +6 位作者 朱岩洁 袁帅强 王菲 张杭洲 徐娇娇 余晓珂 侯留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4-1663,共10页
目的:探讨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2(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CC... 目的:探讨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2(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CCK-8法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筛选扶正软坚抗癌方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2 g·mL^(-1))、中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4 g·mL^(-1))、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8 g·mL^(-1))、SC79组(8 mg·L^(-1)SC79)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0.8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8 mg·L^(-1)SC79)。CCK-8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pG2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DM2(p-MDM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扶正软坚抗癌方浓度(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的升高,HepG2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0.05),选取0.2、0.4和0.8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用于后续实验。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扶正软坚抗癌方抑制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kt/MDM2信号通路、上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软坚抗癌方 蛋白激酶B 鼠双微体2 P53 肝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酮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OGD/R后氧化应激损伤对HT2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玮琛 张桂美 张舒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探讨姜酮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T22细胞,设置不同OGD/R时间梯度,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OGD/R+1μmol·L^(-1)姜酮组... 目的:探讨姜酮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T22细胞,设置不同OGD/R时间梯度,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OGD/R+1μmol·L^(-1)姜酮组、OGD/R+10μmol·L^(-1)姜酮、OGD/R+100μmol·L^(-1)姜酮组和OGD/R+0.2%二甲亚枫(DMSO)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各组细胞存活率,确定姜酮最适药物浓度。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OGD/R+姜酮组和OGD/R+姜酮+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OGD/R+姜酮组细胞经姜酮给药处理4 h后予以OGD 8 h和复糖复氧8 h处理,OGD/R+姜酮+ML385组细胞在姜酮给药前予以10μmol·L^(-1)ML385预处理6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T22细胞经OGD 8 h和复糖复糖8 h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低于50%,以OGD 8 h和复糖复糖8 h建立HT22细胞OGD/R模型。与OGD/R组比较,OGD/R+不同剂量姜酮组细胞存活率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OGD/R+100μmol·L^(-1)姜酮组细胞存活率升高最明显(P<0.01),故选用100μmol·L^(-1)姜酮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Nrf2、HO-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OGD/R组比较,OGD/R+姜酮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Nrf2、HO-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OGD/R+姜酮组比较,OGD/R+姜酮+ML385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Nrf2、HO-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姜酮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OGD/R后氧化应激损伤对HT2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酮 糖氧剥夺 HT22神经元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过表达和ADAM9基因沉默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海峰 倪志强 +5 位作者 魏雁虹 王起来 李首庆 马寅芙 谭岩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9,共10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26(miR-126)过表达和解整联蛋白金属蛋白酶9(ADAM9)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NGEC细胞,提取细胞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目的:探讨微小RNA-126(miR-126)过表达和解整联蛋白金属蛋白酶9(ADAM9)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NGEC细胞,提取细胞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种细胞中miR-126和ADAM9 mRNA表达水平。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分为miR-126过表达组(miR-126-OE组)和ADAM9基因沉默组(ADAM9 siRNA组),以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载体分别转染miR-126模拟物(miR-126 mimics)和敲低ADAM9的RNA寡核苷酸,并设置相应的阴性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TargerScan网站预测miR-126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6和ADAM9的靶向调控关系,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miR-126 mimics后SGC-7901细胞中ADAM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qPCR法检测,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NGEC细胞比较,胃癌SGC-7901细胞中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DAM9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过表达miR-126或沉默ADAM9基因48和72 h后,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OE组和ADAM9 siRNA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48 h后miR-126 OE组和ADAM9 siRNA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OE组和ADAM9 siRNA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OE组和ADAM9 siRNA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靶基因预测,ADAM9的3´-UTR含有与miR-126-3p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ADAM9是miR-126靶向负调控的下游基因。SGC-7901细胞转染miR-126 mimics 48 h后,与mimics NC组比较,miR-126 OE组细胞中ADAM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胃癌SGC-7901细胞中miR-126低表达而ADAM9基因高表达。miR-126过表达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iR-126靶向负调控ADAM9并抑制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小RNA-126 靶基因 解整联蛋白金属蛋白酶9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幽门螺杆菌hp0169基因三维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玲辉 李娜 +5 位作者 尹晓燕 王晓凌 胡亚平 刘威 费瑞 田新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 hp0169基因并进行晶体学研究,分析其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方法:由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Hp NCTC26695菌株hp0169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重组胶原蛋白酶(HpPrtC)蛋白理化性质,SOPMA和DNASt...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 hp0169基因并进行晶体学研究,分析其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方法:由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Hp NCTC26695菌株hp0169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重组胶原蛋白酶(HpPrtC)蛋白理化性质,SOPMA和DNAStrar软件预测HpPrtC蛋白二级结构特征,SWISS-MOPEL软件构建HpPrtC蛋白三维结构,IEDB和ABCpred软件预测HpPrtC蛋白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SYFPEITHI网站预测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专家库(EP)算法和随机森林(RF)算法预测HpPrtC蛋白可结晶性。原核表达HpPrtC重组蛋白,经Ni^(2+)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技术纯化蛋白,结晶试剂盒筛选HpPrtC的结晶条件。结果:hp0169基因共包含1 269个碱基配对,编码蛋白全长42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64,相对分子质量为47 300。HpPrtC蛋白为亲水性、可溶性蛋白。HpPrtC蛋白α螺旋的氨基酸数量占全部氨基酸数量百分率为35.78%,β片层为18.72%,β转角为6.87%,无规则卷曲为38.63%。抗原表位分析,HpPrtC蛋白含有B淋巴细胞的5个优势线性表位和3个构象表位及多个T淋巴细胞潜在优势抗原表位。同源建模,HpPrtC蛋白呈二聚体,单体由β折叠围成桶状结构,周围被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围绕。HpPrtC蛋白为中等难度结晶,且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在0.2 mol·L^(-1)氯化镁、 0.1 mol·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3.4 mol·L^(-1)己二醇和pH 8.5条件下出现细小成簇的针状晶体。结论:HpPrtC是一种亲水型蛋白,呈二聚体构造,在适宜条件下呈细小成簇针状晶体,其具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可作为Hp疫苗设计的抗原,用于构建多价融合疫苗或多表位疫苗,本研究结果为Hp的防治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hp0169基因 抗原表位 蛋白结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抗NMDAR和抗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仲艳 徐志育 +3 位作者 吴婵姬 赵二义 黄丹 黄仕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SVE继发抗NMDAR和抗GABA... 目的:分析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SVE继发抗NMDAR和抗GABA_(BR)双阳性A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6岁,以头痛起病,随后出现肢体抽搐,并进展为意识障碍。入院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异常,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IgG抗体阳性,脑脊液和血清NMDAR抗体检测阳性,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右侧枕叶白质异常信号,诊断为HSVE继发抗NMDAR脑炎。数月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症状,血清NMDAR抗体和GABA_(BR)抗体均阳性,诊断为HSVE继发抗NMDAR脑炎和抗GABA_(BR)脑炎。给予激素冲击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患者精神症状完全消失,遗留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结论:HSVE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再度恶化时,应高度怀疑继发AE的可能,应尽快完善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抗体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斑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和体外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珊 张艺嘉 +3 位作者 白杨 陈芳 谢莎 韩倩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5-938,共14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初步预测消斑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潜在作用通路和靶点,联合体外细胞实验对其可能机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Uniprot等...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初步预测消斑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潜在作用通路和靶点,联合体外细胞实验对其可能机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Uniprot等数据库,收集消斑通脉方中活性化合物及对应靶点信息,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预测可能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并鉴定,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并进行鉴定。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消斑通脉方作用后各组HA-VSMCs增殖活性,确定消斑通脉方安全性。HA-VSM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瑞舒伐他汀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后采用4μmol·L^(−1)瑞舒伐他汀干预)及低、中和高剂量消斑通脉方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后分别采用0.025、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干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HA-VSMCs中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A-VSMCs中NF-κB p65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消斑通脉方中含有103种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189个靶基因发挥抗AS作用,潜在作用靶点包括IL-6、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核因子κB1(NF-κB1)和RELA(NF-κB p65)等。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消斑通脉方通过调节脂质、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表皮生长因子(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AS作用。细胞形态表现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证明细胞为HA-VSMCs。油红O染色,可观察到大量红色脂滴,表明造模成功。MTT法检测,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消斑通脉方对HA-VSMCs增殖率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ELISA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MCP-1和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培养上清中IL-8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MCP-1降低(P<0.01),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IL-8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瑞舒伐他汀组及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FG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和FG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FG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消斑通脉方具有抗炎、抑制HA-VSMCs增殖和抗AS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FGF2通路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斑通脉方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网络药理学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暴露对大鼠痛觉和感觉神经元中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鼎 曹月龙 +4 位作者 徐勤光 申安平 王楠 邱凤喜 薛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探讨冷暴露对大鼠痛觉的影响及其对感觉神经元中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为阐明冷敏感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6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8)和寒冷组(n=8)。对照组大鼠置于(24±2)℃环境中,寒冷组大... 目的:探讨冷暴露对大鼠痛觉的影响及其对感觉神经元中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为阐明冷敏感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6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8)和寒冷组(n=8)。对照组大鼠置于(24±2)℃环境中,寒冷组大鼠每日置于人工智能气候室内进行低温(4℃±1℃)刺激4 h,连续1周。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2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2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组织中TRPA1、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大鼠DRG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表达水平以及大鼠滑膜组织中TRPA1、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寒冷组大鼠MWT明显降低(P<0.05),DRG组织中TRPA1和TRPM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RPV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RPV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RP和S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寒冷组大鼠滑膜组织中TRPA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期冷暴露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DRG和滑膜组织中TRP离子通道表达变化有关联。TRPA1感觉神经元在关节局部冷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暴露 背根神经节 滑膜组织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酸A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糖酵解及其关键限速酶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爱华 董彦伯 +2 位作者 苗润芝 吕俞娇 刘岩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2-68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灵芝酸A(GA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 PC9细胞的生物活性、糖酵解及其限速酶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LC PC9细胞,将PC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25μmol·L^(-1)) GAA组、中剂量(50μmol&...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灵芝酸A(GA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 PC9细胞的生物活性、糖酵解及其限速酶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LC PC9细胞,将PC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25μmol·L^(-1)) GAA组、中剂量(50μmol·L^(-1)) GAA组和高剂量(100μmol·L^(-1)) GAA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PC9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PC9细胞迁移细胞数,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PC9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PC9细胞中ATP水平,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PC9细胞中乳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PC9细胞中己糖激酶2(HK2)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PC9细胞中HK2和PKM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培养24、48和72 h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PC9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培养72 h时,与低剂量GAA组比较,高剂量GAA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P<0.05);与低剂量GAA组比较,高剂量GAA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PC9细胞中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GAA组PC9细胞中ATP水平明显降低(P<0.05)。RT-qPCR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PC9细胞中HK2和PKM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PC9细胞中HK2和PKM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和高剂量GAA可抑制PC9细胞增殖及迁移的生物活性,降低糖酵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关键限速酶HK2和PKM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酸A 非小细胞肺 己糖激酶2 M2型丙酮酸激酶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