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地理研究征订启事
1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历史地理研究》(原《历史地理》集刊)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3-2024)及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5年)人文地理学领域T3类“业内认... 《历史地理研究》(原《历史地理》集刊)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3-2024)及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5年)人文地理学领域T3类“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目录。”现已被知网、万方、维普、超星数据库全文收录。欢迎订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局订阅 订阅启事 CSSCI来源期刊 历史地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中国”的水利史论——兼及水利的自然与文化属性
2
作者 谭徐明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15-122,154,共9页
从水利史视角,通过具有里程碑价值的水利事件、延续至今的古代水利工程阐释水利的历史与文化地位,及其与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制约机理。水利的起源、发展或衰落取决于相应时期所在地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但是水利工程的创造与... 从水利史视角,通过具有里程碑价值的水利事件、延续至今的古代水利工程阐释水利的历史与文化地位,及其与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制约机理。水利的起源、发展或衰落取决于相应时期所在地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但是水利工程的创造与传承、水管理的实现、延续以及衰落,依赖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深层次互动。水利工程的兴建和运行会在其后几十年乃至数百年对自然环境以新的塑造,文化在这一相互作用、相互约束中也决定了各历史时期水资源利用的价值观、治水的思路与技术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历史 水利遗产 自然与文化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经·淮水注》淮源—新息县河段校笺与地理考释
3
作者 李晓杰 周文乔 +4 位作者 杨萧杨 杨智宇 高超 吴尚 龚应俊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18,151,共19页
淮水是中国主要河流之一,《水经注》卷三十《淮水篇》记述淮水干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虽对《淮水篇》多有征引,但对其文本的系统讨论尚不多见。有鉴于此,亟需对《淮水篇》(本篇涉及淮源—新息县河段)从文本校勘、史... 淮水是中国主要河流之一,《水经注》卷三十《淮水篇》记述淮水干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虽对《淮水篇》多有征引,但对其文本的系统讨论尚不多见。有鉴于此,亟需对《淮水篇》(本篇涉及淮源—新息县河段)从文本校勘、史源探究、地理考证、地图诠释等方面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着重对淮水取源、义阳郡治变迁、鸿郤陂复原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以古今对照的形式绘制出科学精准的《淮水篇》图。以此推进《水经注》研究,并为相关领域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淮水注》 文本校勘 史源探究 地理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黄河古湖圃田泽消亡的历史地理分析
4
作者 薛桢雷 赵金华 吴朋飞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40-56,152,共18页
黄河古湖圃田泽是探求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上湖沼演化规律的理想切入点。明清时期圃田泽的消亡过程及驱动力,可借助历史地理学方法加以复原、分析。圃田泽的急剧消亡是泥沙淤积和湖水外泄长期叠加作用的结果,整体呈现“湖淤人进”的特征,... 黄河古湖圃田泽是探求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上湖沼演化规律的理想切入点。明清时期圃田泽的消亡过程及驱动力,可借助历史地理学方法加以复原、分析。圃田泽的急剧消亡是泥沙淤积和湖水外泄长期叠加作用的结果,整体呈现“湖淤人进”的特征,最终在清乾隆至同治年间淤填成陆。其中,黄河泛决后的泥沙落淤是造成圃田泽消亡的直接原因,人类活动的长期干预则加速了它的消亡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圃田泽 明清时期 黄河 古湖 湖泊消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湖广永顺宣慰使司地理考释
5
作者 姚雪丽 杨伟兵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9-39,151,152,共23页
湖广永顺土司始置于元代,经授安抚、宣抚、宣慰等职,终于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历史上该土司系湖广地区主要土司,先后隶属于四川行省、湖广行省和湖广都司,下领多个长官司和土州,其职分晋升、驻地变迁、辖境变化均体现了势力消长。考释... 湖广永顺土司始置于元代,经授安抚、宣抚、宣慰等职,终于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历史上该土司系湖广地区主要土司,先后隶属于四川行省、湖广行省和湖广都司,下领多个长官司和土州,其职分晋升、驻地变迁、辖境变化均体现了势力消长。考释以之为研究对象,利用档案、实录、正史、方志、族谱、舆图、碑刻、考古报告等材料,全面厘清其统属、驻地、辖境等地理沿革,详细和深入地展示土司历史演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永顺 土司 历史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内蒙古畜牧生产中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及生态反应
6
作者 张博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88-99,153,共13页
草原狼、黄羊及各类啮齿动物是内蒙古“家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野生动物在与“蒙古五畜”竞争、共生的同时,也通过畜牧生产与人类密切互动。民国时期,随着游牧生产体系逐渐瓦解、动物产品日益卷入国内外市场,牧民对畜牧生产中牲... 草原狼、黄羊及各类啮齿动物是内蒙古“家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野生动物在与“蒙古五畜”竞争、共生的同时,也通过畜牧生产与人类密切互动。民国时期,随着游牧生产体系逐渐瓦解、动物产品日益卷入国内外市场,牧民对畜牧生产中牲畜与野生动物互动的干预程度逐渐加大。同时,基于生活需求对野生动物的利用也逐渐转变为基于商品需求的猎杀。这些变化固然增加了经济收入,保障了牲畜安全,缓解了牲畜食物竞争压力,但通过人为力量来减少与牲畜有一定竞争的野生动物并不利于草原生态的稳定,进而也影响畜牧生产的长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民国时期 畜牧生产 野生动物 环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末“容丘”非县考辨
7
作者 马孟龙 刘奇矗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14-114,共1页
《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有容丘侯国,始封于始元五年(前82)。江苏尹湾汉牍《东海郡吏员簿》载容丘侯国有“乡有秩一人”“乡啬夫二人”,知其辖三乡之地。容丘侯传三代至新莽废除。《汉书·王莽传》始建国二年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 《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有容丘侯国,始封于始元五年(前82)。江苏尹湾汉牍《东海郡吏员簿》载容丘侯国有“乡有秩一人”“乡啬夫二人”,知其辖三乡之地。容丘侯传三代至新莽废除。《汉书·王莽传》始建国二年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上奏“诸刘为诸侯者当与汉俱废。陛下至仁,久未定。前故安众侯刘崇、徐乡侯刘快、陵乡侯刘曾、扶恩侯刘贵等更聚众谋反。……诸刘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其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莽曰“可”。刘氏诸侯罢免皆在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志 容丘侯国 东海郡吏员簿 汉书 始元五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年间山陕地区三次经纬度测量活动考述
8
作者 户传琦 王社教 楼烨扬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00-114,154,共16页
考述康熙年间山陕地区三次经纬度测量活动的经过,结合《中华帝国全志》中的经纬度表数据,讨论其数据来源和复杂性。回顾1697年、1708年、1712—1713年三次测量的历程,复原部分测量行迹;梳理《中华帝国全志》所附经纬度表的编纂过程及其... 考述康熙年间山陕地区三次经纬度测量活动的经过,结合《中华帝国全志》中的经纬度表数据,讨论其数据来源和复杂性。回顾1697年、1708年、1712—1713年三次测量的历程,复原部分测量行迹;梳理《中华帝国全志》所附经纬度表的编纂过程及其版本;通过对比《中华帝国全志》所附经纬度表与三次测量成果的异同揭示该表数据来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舆全览图》 山陕地区 《中华帝国全志》 经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弥生时代高地性聚落论(节选)
9
作者 王妙发(译)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一、前言近些年来,与日本古代国家成立前夜问题相关,“高地性聚落”一词不时出现。(1)笔者最早是1950年在岛田川流域周防滩一带的若干遗址中,发现与弥生时代聚落选址通常在近水低地的趋势相反,存在着略显异常的聚落选址在高处的现象。... 一、前言近些年来,与日本古代国家成立前夜问题相关,“高地性聚落”一词不时出现。(1)笔者最早是1950年在岛田川流域周防滩一带的若干遗址中,发现与弥生时代聚落选址通常在近水低地的趋势相反,存在着略显异常的聚落选址在高处的现象。笔者就此开始关注(2),后来就这个问题一直扩大调查区域,进行了反复的考察和研究。1971年,笔者改变了野外调查方法,有意识地集中在弥生时代文化范围内进行综合考察研究。1972年,以考古学者为中心,结合了民族学、地理学、年代学等各学科专家,对同类遗址有过关注和研究的学者联合起来申请到了文部省的科研经费,进行了一轮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生时代 遗址 高地性聚落 聚落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与宗藩:越南黎贵惇《禹贡》思想探析
10
作者 由迅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23-133,154,155,共13页
《禹贡》是中国古代系统性阐述天下体系的重要经典文献。越南后黎朝学者黎贵惇从藩属国角度审视《禹贡》的贡赋体系和五服制度,详细地阐释“贡、赋”的差异和征收内容的不同,强调藩属国外诸侯性质及其经济、军事独立性。他质疑五服制并... 《禹贡》是中国古代系统性阐述天下体系的重要经典文献。越南后黎朝学者黎贵惇从藩属国角度审视《禹贡》的贡赋体系和五服制度,详细地阐释“贡、赋”的差异和征收内容的不同,强调藩属国外诸侯性质及其经济、军事独立性。他质疑五服制并参照明清宗藩关系重新塑造了“九州四海”的二元天下体系。黎贵惇还提出“不以边远,不弃要荒”的宗藩观、“克诘戎兵”的和平共处观、“以法度绳远裔”的秩序观,作为天下体系的运行准则。明清时期越南处于中国主导的天下政治格局下,黎氏的《禹贡》思想反映了其试图从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寻求自身合理地位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黎贵惇 《禹贡》 天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理研究》投稿须知
11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1.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历史地理研究领域学术成果、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办刊宗旨。现已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 1.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历史地理研究领域学术成果、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办刊宗旨。现已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入选中国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人文地理学领域目录,并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部 学术季刊 历史地理 复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思慕靺鞨与勿吉黑水部及黑水靺鞨地望再考
12
作者 王天姿 王禹浪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45-150,155,共7页
唐黑水都督府位置是寻找其近邻“思慕部”地望的重要地理参照。经实地踏查黑龙江流域左、右岸(中俄两国)靺鞨古城遗址,梳理历史文献和过往研究,确定位于黑龙江干流中游右岸萝北县境内的江岸古城当为唐黑水都督府所在,由此推定“思慕部... 唐黑水都督府位置是寻找其近邻“思慕部”地望的重要地理参照。经实地踏查黑龙江流域左、右岸(中俄两国)靺鞨古城遗址,梳理历史文献和过往研究,确定位于黑龙江干流中游右岸萝北县境内的江岸古城当为唐黑水都督府所在,由此推定“思慕部”应在黑龙江省萝北县江岸古城西北260千米逊克县境内的河西古城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思慕靺鞨 勿吉黑水部 黑水靺鞨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机制面粉工业的区位分布述论
13
作者 王小佩 袁为鹏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71-87,153,共18页
近代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但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典型工厂的创设及选址过程显示机制面粉工业的区位选择是自然资源禀赋、地区经济与文化环境、企业家个人观念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于西方面粉工业受自然... 近代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但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典型工厂的创设及选址过程显示机制面粉工业的区位选择是自然资源禀赋、地区经济与文化环境、企业家个人观念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于西方面粉工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近代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的区位选择受交通、资本、销售市场等地区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近代民族资本机制面粉工业的区位变迁过程符合“港口—腹地”模式,工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面粉工业 工业区位 港口腹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淮水归江水网格局与水利系统的变迁
14
作者 由毅 历史地理研究 2025年第1期57-70,152,153,共16页
明后期开始修建专用于分泄淮扬运河并引运西湖泊水归江的河道;清代淮水主泓南流,导水归江投入增加,金家湾以南的运河东侧逐步建成以河道闸坝群为主体的河运与泄水枢纽体系,即归江水网。其发展期内,归江水网演化出众多分水河道、归江坝... 明后期开始修建专用于分泄淮扬运河并引运西湖泊水归江的河道;清代淮水主泓南流,导水归江投入增加,金家湾以南的运河东侧逐步建成以河道闸坝群为主体的河运与泄水枢纽体系,即归江水网。其发展期内,归江水网演化出众多分水河道、归江坝与越河,扰动了运河、运盐河的航运环境。对此,腾湖制度关联归江水网与上游河、湖蓄泄,同时分流盐运、漕运与泄水,这充分体现了清代治水者适应淮水主流南移的生态治理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江水网 运盐河 淮扬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
15
作者 于薇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国内百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大会还颁发了“第六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论著奖”和《历史地理研究》期刊2023年度优秀编委等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研究 中山大学 学术年会 时空变迁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西南民族与边疆史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姚雪丽 钟一鸣 江道敏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2023年11月18—19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举办的“元明清西南民族与边疆史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余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元明清时期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一体和边疆地区‘大一统’国家制度与治理的... 2023年11月18—19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举办的“元明清西南民族与边疆史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余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元明清时期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一体和边疆地区‘大一统’国家制度与治理的历史地理考察”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研究 多元一体 元明清时期 交流与讨论 国际学术研讨会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边疆地区 会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人文地理学最受欢迎期刊”荣誉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发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版)》《历史地理研究》入选“历史学”大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目录。发布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是指在一定周期内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 2024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发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版)》《历史地理研究》入选“历史学”大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目录。发布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是指在一定周期内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数量较多且被学术界、期刊界同行评议为学术质量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最新公布的2023年版,是综合2020-2022年期刊转载数据和同行定性评审结果遴选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复印报刊资料 来源期刊 社会科学文献 期刊界 期刊目录 历史地理研究 学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
18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时空变迁与人类家园——202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国内百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并在会后前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以及珠海市桂山岛参观考察。大会还隆重颁发了“第六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论著奖”和《历史地理研究》期刊2023年度优秀编委等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研究 中山大学 学术年会 时空变迁 谭其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谈汉初豫章郡地望及沿革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孟龙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21,160,共16页
传统观点以为,汉初豫章郡属淮南国,在今赣南。仔细梳理西汉文献所记汉初史事,豫章郡应属吴国,在今皖南。豫章郡因治于故鄣县,又名“故鄣郡”。魏晋时期,讹“故鄣郡”为“鄣郡”。汉初豫章郡先后属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史记... 传统观点以为,汉初豫章郡属淮南国,在今赣南。仔细梳理西汉文献所记汉初史事,豫章郡应属吴国,在今皖南。豫章郡因治于故鄣县,又名“故鄣郡”。魏晋时期,讹“故鄣郡”为“鄣郡”。汉初豫章郡先后属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史记》所记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领有豫章郡乃“虚封”。景帝三年,汉廷将豫章郡一分为二,北部并入江都国;南部与庐江郡合并,改称“庐江豫章郡”。传世汉代封泥“庐江豫守”,即“庐江豫章郡守”,而非以往认为的庐江国豫章郡守。景、武之际,江淮之间另立庐江郡,汉廷更庐江豫章郡为豫章郡。元封二年,武帝从豫章郡中分置丹阳郡,豫章郡从此仅辖赣江流域,遂有《汉书·地理志》之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章郡 上淦 吴国铜山 故鄣郡 庐江豫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广以狭与人地相宜:晚清南疆二道政区变迁及基层职官的选任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轶群 王雪花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50-61,156,157,共14页
清代收复新疆后,南疆地区的喀什噶尔道和阿克苏道于光绪八年建置,是新疆建省的重要准备,也是清朝国家政治制度在边疆地区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其后以“量地置邑”及“治广以狭”为基本理念进行的政区增置和调整,则是政区设置对边防危机... 清代收复新疆后,南疆地区的喀什噶尔道和阿克苏道于光绪八年建置,是新疆建省的重要准备,也是清朝国家政治制度在边疆地区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其后以“量地置邑”及“治广以狭”为基本理念进行的政区增置和调整,则是政区设置对边防危机与治理困境的反应,突出表现了政区设置对巩固边防、完善基层治理的作用,并奠定了现今南疆地区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在政区设置的同时进行政区分等,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职官选任体系。为最大限度地使地方社会治理“人地相宜”,作为新设政区,南疆二道虽有明确的缺分等第,却并未照章办理。政区分等与职官选拔基本背离,成为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全国州县“停部选”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二道 政区调整 边防与地方治理 职官选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