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5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Fe_(3)O_(4)修饰功能化介孔分子筛MS-PC_(20)高效吸附La(Ⅲ) 被引量:3
1
作者 黎先财 徐丹 +2 位作者 黄玉华 覃苑苑 王佳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硅酸钠和氟硅酸为原料,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0)十六烷基醚(PC_(20)),利用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MS-PC_(20))。将MS-PC_(20)经(E)-2-[(羟甲基)亚氨基甲基]-5-甲氧基苯酚(HESI)选择性配体修饰,再在改性材料中加入磁性成分... 以硅酸钠和氟硅酸为原料,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0)十六烷基醚(PC_(20)),利用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MS-PC_(20))。将MS-PC_(20)经(E)-2-[(羟甲基)亚氨基甲基]-5-甲氧基苯酚(HESI)选择性配体修饰,再在改性材料中加入磁性成分(Fe_(3)O_(4)),成功制备出MS-PC_(20)-HESI和MS-PC_(20)-HESI-Fe_(3)O_(4)-NPs。将它们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用于吸附水样中的La(Ⅲ)离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确定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形貌、晶体结构等特征。通过对样品溶液pH、La(Ⅲ)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变量进行考察和优化,探究MS-PC_(20)-HESI-Fe_(3)O_(4)-NPs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La(Ⅲ)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MS-PC_(20)-HESI-Fe_(3)O_(4)-NPs复合材料对La(Ⅲ)的吸附量为165.68 mg·g^(-1),吸附率高达88.34%,吸附的过程符合伪二阶模型和朗缪尔模型,其不仅吸附速率快,还对目标物种有足够的可及性、高吸附容量和良好的可重用性,并且加入磁性成分可以通过适当的磁场实现方便和经济的磁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吸附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CFRP平板式锚具优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渠 吴庆雄 +2 位作者 陈康明 黄育凡 黄锦涛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针对平板式锚具存在需在混凝土表面开槽、有效行程短、不可重复利用等问题,开展了平板式锚具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须在结构基面设置扣槽,占用空间小、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板有效利用长度更长,轻质高强、可重复利用的预应力C... 针对平板式锚具存在需在混凝土表面开槽、有效行程短、不可重复利用等问题,开展了平板式锚具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须在结构基面设置扣槽,占用空间小、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板有效利用长度更长,轻质高强、可重复利用的预应力CFRP平板式锚具。有限元分析表明:在计算荷载作用下,锚具性能满足预应力CFRP加固需要,锚固支座、锚板和锚栓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33、76、94 MPa,总体应力分布均匀,均小于其屈服强度,最大变形值为0.056、0.024、0.028 mm,保证锚具不先于结构破坏。随着锚栓直径与锚板厚度增大,锚具内部应力与变形均有所改善,其中锚栓直径变化对锚栓与锚板接触部分受力影响较大;锚板厚度对混凝土表面与锚栓接触部分受力影响较大,故建议锚栓直径为18 mm,锚板厚度为20 mm。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锚具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CFRP板 平板式锚具 优化设计 数值分析 实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聚乙烯微塑料对Fe^(3+)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章萍 郁李 +4 位作者 曾博 李雨洁 张吴 毛玉婷 邹友琴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276-284,306,共10页
为探究聚乙烯(PE)微塑料的不同形态对Fe^(3+)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选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作为不同形态PE的代表,利用SEM、FTIR、吸附比表面测试法及Zeta电位表征其结构形貌,并通过静态吸... 为探究聚乙烯(PE)微塑料的不同形态对Fe^(3+)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选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作为不同形态PE的代表,利用SEM、FTIR、吸附比表面测试法及Zeta电位表征其结构形貌,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不同形态PE对Fe^(3+)的吸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LDPE相较于LLDPE具有更优的颗粒分散性、比表面积和表面负电性,其对Fe^(3+)的最大吸附量达到5.01 mg·L^(-1),PE对Fe^(3+)的吸附量随着微塑料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升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LDPE和LLDPE对Fe^(3+)的吸附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和朗缪尔模型,这表明吸附过程以单层物理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以表面吸附为主,且内扩散不是吸附速率控制的唯一步骤。此外,扩散力和静电力是LDPE和LLDPE吸附Fe^(3+)的主要作用机制,并且不受其线型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微塑料 Fe^(3+)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二维和三维预制裂隙的脆性岩石试样的破坏特征数值验证
4
作者 罗涛 黄正濛 +3 位作者 李兵磊 刘谦 刘辉 陈志强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345-350,共6页
为模拟岩体中原生裂隙的真实破坏行为,基于含二维和三维预制裂隙的类岩石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开展了相应的离散元模拟研究。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内部次生破坏率先出现在内置二维裂隙下部和三维裂隙周围,且次生拉裂纹与预制裂隙在走向方... 为模拟岩体中原生裂隙的真实破坏行为,基于含二维和三维预制裂隙的类岩石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开展了相应的离散元模拟研究。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内部次生破坏率先出现在内置二维裂隙下部和三维裂隙周围,且次生拉裂纹与预制裂隙在走向方向上完全平行呈条带状分布。裂隙倾角的增大对岩样的破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裂隙倾角逐渐减小,次生拉裂纹越来越明显,翼裂纹的曲率越来越大,内置三维裂隙附近的拉裂纹簇分布范围越来越大。同时,次生剪裂纹的产生也随着裂隙倾角的减小而发育越来越明显,连通性增强,试样越容易发生破坏,说明随着预制裂隙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减小,试样强度呈现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三维裂隙 声发射 PFC 3D模拟 颗粒位移矢量场 裂隙发展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A融合FFT的SSVEP脑机接口分类算法
5
作者 胡瑢华 周浩 +2 位作者 曾成 熊特 徐亦璐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解决多目标刺激范式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电信号识别准确率低和信息传输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傅里叶变换同典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信号训练成对应频率的训练模板,并作为参考信号与实时采集的信号进行典... 为解决多目标刺激范式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电信号识别准确率低和信息传输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傅里叶变换同典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信号训练成对应频率的训练模板,并作为参考信号与实时采集的信号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来计算频率的识别准确率。6名受试者参与并完成了180组实验,在时间窗口长度为1.5 s的条件下,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典型相关分析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信号识别算法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3.98%,比典型相关分析算法提升了14.75%,信息传输率为62.30 bit·min^(-1),比典型相关分析算法提升了55.63%。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傅里叶变换-典型相关分析算法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多目标刺激范式 典型相关分析 识别准确率 信息传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Crypto平台的SM4密码算法实现
6
作者 肖超恩 许弘可 +3 位作者 郑玉崝 王建新 张磊 程心雨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针对现有通用编程语言在实现密码算法时存在编程难度大和可维护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taCrypto平台的密码算法实现方式。基于MetaCrypto平台的MCL元语言和映射原理,实现了SM4密码算法模型和Python语言映射接口,完成了从SM4密码算... 针对现有通用编程语言在实现密码算法时存在编程难度大和可维护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taCrypto平台的密码算法实现方式。基于MetaCrypto平台的MCL元语言和映射原理,实现了SM4密码算法模型和Python语言映射接口,完成了从SM4密码算法模型到Python语言的代码生成;对映射为Python平台的SM4算法进行正确性验证和加/解密速率测试,并比较了x86架构、ARM架构、LoongArch架构下的加/解密速率。实验结果显示MetaCrypto平台输出的SM4密码算法结果与官方参考文档的测试向量完全相同,验证了其正确性;在实现加/解密速率方面,基于64 Kbit的数据量在x86架构CPU下达到了0.327 Mbit·s^(-1),在ARM架构CPU下达到了0.254 Mbit·s^(-1),在LoongArch架构CPU下达到了0.145 Mbit·s^(-1),与GMSSL-Python实现库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4密码算法 MetaCrypto平台 Python语言映射接口 代码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涡旋能量效率最大化
7
作者 朱启标 肖祥忠 +1 位作者 魏隆 罗斌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针对电磁涡旋通信系统能量效率受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涡旋通信的传输方案。建立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涡旋通信的系统模型,基于该系统模型推导了能量效率的数学表达式。为实现能量效率最大化,采用了一种交替优化算法... 针对电磁涡旋通信系统能量效率受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涡旋通信的传输方案。建立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涡旋通信的系统模型,基于该系统模型推导了能量效率的数学表达式。为实现能量效率最大化,采用了一种交替优化算法进行求解,考虑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非凸性,问题被分为2个子问题,即通过分别优化基站的功率分配和智能超表面的相移系数来实现能量效率最大化。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智能超表面可以提高电磁涡旋通信系统的能量效率,并且所采用的优化算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能量效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电磁涡旋 能量效率 交替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加载下不同因素对H型钢构件板壳节段损伤域长度的影响
8
作者 田钦 刘康 康彩霞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为研究双向加载条件下,轴压比、长细比、腹板高厚和翼缘宽厚比4个主要参数对H型钢构件损伤域长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板壳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给出了双向加载下板壳节段损伤域长度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双向加载更加... 为研究双向加载条件下,轴压比、长细比、腹板高厚和翼缘宽厚比4个主要参数对H型钢构件损伤域长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板壳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给出了双向加载下板壳节段损伤域长度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双向加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所得损伤域长度偏大,提高了板壳节段取值的准确性;在一定区域内,损伤域长度与轴压比和腹板高厚比呈正相关,且增长幅度可达初始值的1倍以上,与翼缘宽厚比呈负相关,最大降幅可达50%以上。当长细比小于临界值时,两者呈负相关,最大降幅达34.28%;反之,两者呈正相关,最大增幅达5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钢构件 多尺度模型 双向加载 影响参数 损伤域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对花岗岩残积土干缩开裂及其对水平入渗的影响
9
作者 刘伟平 熊俊 李邵峰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在崩岗侵蚀区边坡表面存在大量浅层裂隙,为探究不同坡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干缩开裂特性及其对水平入渗的影响,通过室内入渗与开裂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下花岗岩残积土的水平入渗过程和开裂特性,以及裂隙对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 在崩岗侵蚀区边坡表面存在大量浅层裂隙,为探究不同坡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干缩开裂特性及其对水平入渗的影响,通过室内入渗与开裂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下花岗岩残积土的水平入渗过程和开裂特性,以及裂隙对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度的存在使土样在坡顶与试验箱交接处优先产生裂隙,并沿裂隙壁向坡下发展至土样长度的1/3~1/2处,且裂隙与试验箱夹角在25°~55°。坡度对裂隙长度和宽度的开展起促进作用,坡度的存在会降低土壤干缩开裂破碎程度。坡度和裂隙形式都会影响裂隙土壤的产流和产沙率,坡度的增大促进产沙和产流量,平行于入渗方向裂隙冲蚀较慢,与入渗方向呈一定角度的裂隙冲蚀情况则较快,受重力和水流冲蚀,独立的土块会被冲蚀呈“伞”状,然后发生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坡度 入渗 开裂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卷边C形不锈钢梁的力学性能试验
10
作者 陶忠 叶彩凤 +1 位作者 皇甫双娥 燕钊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研究冷弯壁薄卷边C形钢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以冷弯薄壁不锈钢梁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加载条件、跨度对构件屈曲模式和受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试件的加载条件和跨度对冷弯薄壁卷边C形钢受弯构件屈曲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显著,... 为了研究冷弯壁薄卷边C形钢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以冷弯薄壁不锈钢梁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加载条件、跨度对构件屈曲模式和受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试件的加载条件和跨度对冷弯薄壁卷边C形钢受弯构件屈曲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显著,纯弯加载下的短梁极限承载力高达169.1 kN,破坏模式为畸变屈曲,其余试件破坏模式也为畸变屈曲;腹板V型加劲能够有效抑制腹板鼓曲的产生,提高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利用现有直接强度法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边C形不锈钢梁 加载条件 跨度 直接强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无监督异常检测算法
11
作者 衷卫声 吴自望 张强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在实际应用中,当数据集缺少真实标签或正常点数据量不足时,可能导致一分类支持向量机处于无监督情况。此外,当训练集中包含异常数据时,一分类支持向量机生成的决策边界将偏斜至异常数据区域。上述问题降低了异常数据的检测率,并导致分... 在实际应用中,当数据集缺少真实标签或正常点数据量不足时,可能导致一分类支持向量机处于无监督情况。此外,当训练集中包含异常数据时,一分类支持向量机生成的决策边界将偏斜至异常数据区域。上述问题降低了异常数据的检测率,并导致分类器的性能变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K近邻算法将数据集分为可疑正常点数据集与可疑离群点数据集。其中,可疑正常点数据集用于一分类支持向量机训练与建模,对于可疑离群点数据集则采用D-S证据理论来识别其中的正常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S理论的无监督异常检测算法可以有效地分离正常点与异常点,该算法在整体数据集上A_(uc)均值达到了0.83,且在可疑离群点数据集上A_(uc)均值达到了0.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群点检测 一分类支持向量机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无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体二维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及验证
12
作者 刘向伟 高强 郭兴国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4期474-477,485,共5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墙体内部温湿度分布及热湿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考虑湿传递及其对热传递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为热湿驱动势,建立建筑墙体二维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并采用COMSOL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通过将...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墙体内部温湿度分布及热湿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考虑湿传递及其对热传递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为热湿驱动势,建立建筑墙体二维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并采用COMSOL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通过将新建模型模拟结果与ISO 10211中的验证案例1的解析解对比,结果表明温度分布的最大差值仅为0.17℃,与其他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墙体 二维热湿耦合传递 相对湿度 非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
13
作者 朱春阳 何翔雨 孙丽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4期411-419,共9页
针对高层摇摆墙-框架结构,可将摇摆墙分段铰接以降低其刚度及内力需求。为分析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探究摇摆墙的合理分段位置,基于弯曲梁-剪切质量模型建立单、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等效动力方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摇摆墙... 针对高层摇摆墙-框架结构,可将摇摆墙分段铰接以降低其刚度及内力需求。为分析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探究摇摆墙的合理分段位置,基于弯曲梁-剪切质量模型建立单、双段摇摆墙-框架结构的等效动力方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摇摆墙分段位置对结构周期、振型及底部剪力的影响规律,开展有限元算例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弯曲梁-剪切质量模型可以合理反映摇摆墙分段位置变化条件下整体结构动力响应规律。摇摆墙分段位置位于墙体中下部时,结构二阶模态贡献显著,受此影响,结构周期较单段摇摆墙-框架延长幅度较高,结构基底剪力下降。反之,当分段位置位于结构中上部时,结构变形以一阶模态为主,基底剪力较单段摇摆墙-框架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模型 摇摆墙-框架结构 时程分析 基底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涂覆改性生物炭的粉尘排放影响
14
作者 姚池 毛辰良 +1 位作者 马永力 周创兵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针对生物炭在土壤改良中存在的粉尘排放问题,利用聚丙烯酰胺涂覆技术对生物炭表面改性,并开展粉尘排放试验对聚丙烯酰胺涂覆前后生物炭的粉尘排放效果进行研究。以南昌市新建区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改性生物炭对土壤... 针对生物炭在土壤改良中存在的粉尘排放问题,利用聚丙烯酰胺涂覆技术对生物炭表面改性,并开展粉尘排放试验对聚丙烯酰胺涂覆前后生物炭的粉尘排放效果进行研究。以南昌市新建区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直接施用生物炭,经聚丙烯酰胺涂覆处理后的改性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粉尘排放量。同时,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的施用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的质量分数,并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接施用生物炭的土壤改良效果显著减弱,在30 d时各项指标降低了8.0%~22.9%,而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聚丙烯酰胺 涂覆改性 粉尘排放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线性时间周期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聂晓华 占美娟 +1 位作者 刘一丹 熊旺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针对传统线性时不变模型无法描述储能双向变流器多频次谐波间交互耦合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基于线性时间周期理论对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进行建模,得到非线性时间周期模... 针对传统线性时不变模型无法描述储能双向变流器多频次谐波间交互耦合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基于线性时间周期理论对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进行建模,得到非线性时间周期模型;围绕周期轨道将该模型线性化,得到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时域模型;通过傅里叶展开推出了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频域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分析比例积分控制器在不同参数下的储能双向变流器小信号模型的稳定性及稳定边界。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模型具有准确性和稳定性,稳定性边界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双向变流器 线性化 线性时间周期 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冗余模式下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优化配置
16
作者 杨晓辉 梅凌昊 +1 位作者 张钟炼 刘康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203-211,共9页
在综合能源系统向复杂化、高耦合度发展的过程中,设备单元运行可靠性降低与高昂的设备运维成本问题难以忽视。针对上述问题,从内部配置结构优化的角度,将系统工程中主、被动冗余思路引入综合能源系统,完成子系统单元的冗余设计。提出了... 在综合能源系统向复杂化、高耦合度发展的过程中,设备单元运行可靠性降低与高昂的设备运维成本问题难以忽视。针对上述问题,从内部配置结构优化的角度,将系统工程中主、被动冗余思路引入综合能源系统,完成子系统单元的冗余设计。提出了一种针对冗余设备逻辑最优工况匹配的两阶段流程,以实现全系统整年运行优化。从经济、能源和环境3方面建立评价指标,基于蜜獾算法对两建筑、四系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3种冗余系统均实现了可靠性与各性能指标的明显提升;主动冗余系统年度总运行成本最低,热备用系统可靠性表现最好,冷备用系统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可靠性 冗余设计 故障成本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技术在地板辐射采暖复合机械送风下人体热舒适性的应用
17
作者 彭冬根 孙小月 +1 位作者 王浙明 林智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351-356,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地板辐射采暖复合机械送风形式的2种送风气流组织变化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根据模拟得到工作区平面的平均温度、湿度、风速及其分布情况探究2种工况下人体舒适度。并通过对比2种气流组织下头足温差...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地板辐射采暖复合机械送风形式的2种送风气流组织变化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根据模拟得到工作区平面的平均温度、湿度、风速及其分布情况探究2种工况下人体舒适度。并通过对比2种气流组织下头足温差、垂直温差以及热舒适性指标预计平均舒适度V_(PM)、预计不满意率P_(PD)对人体热舒适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送风风速、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下送风与上送风工作面平均温度基本相同,风速提升0.02 m·s^(-1),湿度下降0.6%。上送风的空气温度分层更明显,2者的头足温差分别是0.09℃、0.02℃,皆不会令人感到不舒适。上送风和下送风2种气流组织的V_(PM)、P_(PD)值均为-0.18、6%,均符合GB/T 33658—2017《室内人体热舒适环境要求与评价方法》的热舒适要求。综合考虑室内温度分布以及头足温差等指标后,表明在地板辐射采暖复合机械送风中下送风气流组织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计算流体力学 送风位置 预计平均舒适度 预计不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能源同台竞价的电力中长期融合交易机制设计与实践
18
作者 夏永洪 陈文睿 +3 位作者 赵永嘉 李昀衷 顾婧婧 乐琴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212-219,226,共9页
新能源的入市可加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针对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而导致上网电量与市场交易电量偏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能源同台竞价的融合交易机制。通过设计融合交易机制的组织流程与出清方式构建了新能源发电商(NEP)在不... 新能源的入市可加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针对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而导致上网电量与市场交易电量偏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能源同台竞价的融合交易机制。通过设计融合交易机制的组织流程与出清方式构建了新能源发电商(NEP)在不同交易模式下的结算模型,以江西电力中长期市场为背景设置算例参数,对NEP在几种交易模式下的收益进行分析,并对采用融合交易机制的江西电力中长期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提交易机制能促进新NEP达成交易,明显提升NEP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新能源的入市进程并显著减少交易偏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电力中长期市场 交易机制 结算机制 市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RIS辅助近场无线定位方法
19
作者 洪升 曾俊宏 +2 位作者 郑朝丹 许朋振 李铭晖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142-147,161,共7页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是6G潜在关键技术,将其部署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辅助基站对用户进行定位,并提高定位性能。在毫米波频段,由于频率较高,RIS面板的阵列孔径及反射单元个数较大,近场区域范围扩大,用户将大概率处于RIS的近场区域中。为...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是6G潜在关键技术,将其部署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辅助基站对用户进行定位,并提高定位性能。在毫米波频段,由于频率较高,RIS面板的阵列孔径及反射单元个数较大,近场区域范围扩大,用户将大概率处于RIS的近场区域中。为此,考虑RI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近场条件下对用户进行定位,将用户定位问题建模为参数估计问题,并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来实现对用户三维坐标参数的估计。为求解所建立的最大似然估计问题,结合遗传算法与反向传播算法神经网络的优势,提出了一种计算效率更高的GABP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GABP算法比传统的遗传算法计算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近场定位 最大似然估计 GAB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色BP神经网络的新能源汽车数量预测模型
20
作者 陈丽静 张丽娇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4期531-536,共6页
为科学预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探究灰色预测模型适应性的基础上,对传统灰色模型GM(1,1)进行初始值待定改进。采用相关性分析选取12个能够准确描述新能源汽车发展内在特征的关键指标对改进后的灰色模型进行BP神经网络残差修正,建立改进... 为科学预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探究灰色预测模型适应性的基础上,对传统灰色模型GM(1,1)进行初始值待定改进。采用相关性分析选取12个能够准确描述新能源汽车发展内在特征的关键指标对改进后的灰色模型进行BP神经网络残差修正,建立改进的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初始值待定的改进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有效结合,可获得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训练值精度,还可以很好地结合前一年社会发展水平、道路水平和汽车驾驶人数量等因素,精确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数量。经模拟预测得到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2026.24万辆,绝对误差为14.76万辆,相对误差仅为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相关性分析 改进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