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视频生活化叙事的逻辑与引导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智斌 蔡海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作为生活化、具身化的媒介工具,催生一种新型的短视频叙事——生活化叙事。它源于人类对“身体在场”的不懈追求,具有强烈的“身体在场”特征,以期实现人与人的“技术性亲密”。它以人格化摄影与第一人称叙事、... 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作为生活化、具身化的媒介工具,催生一种新型的短视频叙事——生活化叙事。它源于人类对“身体在场”的不懈追求,具有强烈的“身体在场”特征,以期实现人与人的“技术性亲密”。它以人格化摄影与第一人称叙事、“自导自演”为手段的生活展演和镜头自在运动的视听语言风格为主要表征,制造出新的“身体在场”与令人惊诧的影像身体奇观。生活化叙事及其身体展演性是移动时代自我支配技术的新产物。在全民化叙事生产突破传统视听语法、贴近日常生活的同时,人们必须反思这种身体强势介入叙事中的逻辑失衡和过度产消问题,学会在新媒介生活中“自我照顾”和安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媒介 生活化叙事 身体叙事 短视频 人格化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法之辩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少军 聂琳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根据输入指令与输出内容的比例关系,可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依次分为孪生内容、伴生内容和原生内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主要涉及三个著作权法问题。一是机器阅读的法律性质问题,法定许可说能更好地兼顾著作权专有属性与公有属性,实现权利... 根据输入指令与输出内容的比例关系,可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依次分为孪生内容、伴生内容和原生内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主要涉及三个著作权法问题。一是机器阅读的法律性质问题,法定许可说能更好地兼顾著作权专有属性与公有属性,实现权利行使与限制的动态平衡。二是生成内容的可著作权性问题,需要结合内容类型并考虑输入指令的潜在影响。同比例复制的孪生内容不属于作品,差异化表达的伴生内容属于演绎作品,创造性表现的原生内容属于原创作品。三是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问题,除另有协议外,需要结合内容类型并考虑所有者、使用者的贡献程度。孪生内容因不属于作品,无人享有著作权;所有者、使用者对伴生内容的形成均有重大贡献,基于概括合作行为与意识,所有者、使用者共同享有著作权;只有所有者对原生内容的形成具有重大贡献,所有者单独享有著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著作权法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求真 郑胜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6,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以建设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图景,其生成过程有着内在的逻辑。“两个结合”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生成的理论逻辑,中华文明的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以建设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图景,其生成过程有着内在的逻辑。“两个结合”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生成的理论逻辑,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生成的时代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形成的实践根基。在实践要求上,应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凸显新时代文化主体性,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实践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则高度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振 宋香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党的二十大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党性、人民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了阐述与强调。从世界现代化史、人类文明史、人类知识演进史的视野来看,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本质变化,就是由现代... 党的二十大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党性、人民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了阐述与强调。从世界现代化史、人类文明史、人类知识演进史的视野来看,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本质变化,就是由现代化的属地空间形态转化为现代化的新主体、新实践形态。这意味着现代化理论经过中国式重构之后,内涵发生了原则性改变。这里的“中国”不仅仅是限定词,亦非一般意义的“个别”,而且直接代表现代文明的中国逻辑与中国行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具有原则高度的主体,具体体现为通过中国共产党并以社会主义为主体规定性的历史运动、以人民为主体的“五大文明”的现实实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体的创造性弘扬等。从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形态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只有突破“西方文明之光源”,才能真正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典范,触发基于实践层面的人类文明发展运行模式的整体批判和自我反省,由此形成文明合力,最终将人类整体的生存境遇提升到新文明形态的普遍高度,推动人类新文明视野真正拓展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现代文明 原则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合成技术的文化科技伦理风险识别与善治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解学芳 陈思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人工智能直接参与数字文化的生产环节,既成为新质生产力,也增加了文化科技伦理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上导致的“幻觉”叠加深度合成在内容传播过程中的虚假效应,进一步扩展了人工智能在数字文化领...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人工智能直接参与数字文化的生产环节,既成为新质生产力,也增加了文化科技伦理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上导致的“幻觉”叠加深度合成在内容传播过程中的虚假效应,进一步扩展了人工智能在数字文化领域的潜在风险;即在核心内容生产层面涉及新型文化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文化内容安全风险、文化版权安全风险,在外围传播层面涉及文化数据安全风险和新型文化信息安全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文化科技伦理风险根源于智能时代文化资本的数字化、人机关系倒置化和认知方式的变化。文化科技伦理风险的善治机制亟须在全球治理体系框架下,整合核心技术研发、预见性制度规范与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形成政府、企业、公共三方的“组合拳”效应,以人机协同、善治向上的治理机制回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文化新质生产力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深度合成 伦理风险 善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村物流的耦合协调关系测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小刚 詹丽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71,共15页
数字经济与农村物流的深入融合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现有的物流体系难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数字化、柔性化与专业化供给需求,亟须通过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为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输送“动能”。基于结合形式-主... 数字经济与农村物流的深入融合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现有的物流体系难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数字化、柔性化与专业化供给需求,亟须通过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为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输送“动能”。基于结合形式-主体逻辑-运作层级的理论框架,厘清数字经济与农村物流耦合协调系统的运作机理。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论证我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字经济与农村物流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农村物流的耦合呈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正向发展趋势;就分梯队视角而言,四梯队分别呈现齐头并进、积极驱动、左右抗衡与协调失衡的耦合协调趋势。针对耦合协调发展差异化,采取分梯队治理策略,可以为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制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物流 农村经济 耦合协调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和现实启示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建军 耶旭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唯物史观,是指无产阶级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主动创造历史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重大历史关头表现得更为鲜明,其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的论述使用了“历史主动性”“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唯物史观,是指无产阶级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主动创造历史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重大历史关头表现得更为鲜明,其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的论述使用了“历史主动性”“主动精神”“历史首创精神”等核心概念。围绕这些核心概念,马克思、恩格斯以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为主体展开了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其内涵主要包括主动斗争精神、主动创造精神和主动引领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有助于在新征程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激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主动精神 主观能动性 无产阶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聚传播的凝结空间生产与价值指向 被引量:9
8
作者 隋岩 揭其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互联网群聚传播生成的凝结空间强化了群聚传播多重关系缠绕的复杂机制。受到多元主体不平衡交往碰撞的影响,散漫、飘荡和漫渍的凝结空间随着互联网群聚传播的随机涨落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进而生产了复杂的关系链条。在以往的传播学视域... 互联网群聚传播生成的凝结空间强化了群聚传播多重关系缠绕的复杂机制。受到多元主体不平衡交往碰撞的影响,散漫、飘荡和漫渍的凝结空间随着互联网群聚传播的随机涨落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进而生产了复杂的关系链条。在以往的传播学视域中,空间始终是“缺席”或“被征服”的对象,西方空间学者虽然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但是忽视了空间生产后伴随环境和交互作用而发生的跃变。随时随地“因事”而“凝结的空间”改变了以往空间的永恒性,借助群聚传播的时间之流对空间碎片的拼接与镶嵌,随时会发生位置漂移,没有边际亦无永久性的节点,只有永恒的空间聚合与消散,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持续流动。凝结空间的流动习惯以多样性、复杂性、异质性来摧毁整体性和均质性。这种流动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力量暗含了偶然性聚集的合力和对立性的张力,进而形成了斑斓杂陈的社会景观。在凝结空间的无限嵌套、互渗和叠置中,群聚传播的驳杂性增强了时空结构的混沌度。这些都提醒我们要重塑凝结空间中的交往理性,认识凝结空间生产的初始条件和演进规律,破除群聚传播空间生产的阻碍,实现自我超越,回归人类共通的价值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空间 流动性 复杂关系链 互联网群聚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数字化的主体伦理冲突与调适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海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治理主体运用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进行结构重塑与流程再造的新型治理形态。在社会治理数字化进程中,只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形成地位平等、能力提升、责任明晰、情感融洽的伦理关系,才能把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治理主体的...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治理主体运用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进行结构重塑与流程再造的新型治理形态。在社会治理数字化进程中,只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形成地位平等、能力提升、责任明晰、情感融洽的伦理关系,才能把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治理主体的价值理性有机融合并激发出来,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在现实中,技术的负面效应、主体的不完善和社会适应性的滞后,造成了治理主体之间数据垄断与地位平等、技术依赖与能力提升、机械逻辑与情感融洽、责任模糊与责任明晰的伦理冲突。调适治理主体之间的伦理冲突需要构建“权力-能力-关系-制度”的四维协同体系,即通过平衡治理主体之间的数字权力、均衡治理主体之间的数字能力、重构治理主体之间的数字关系、完善治理主体之间的数字规范,再造数字治理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数字化 地位平等 数字权力 责任体系 伦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结构: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晓敏 刘世哲 司小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70,共16页
基于中国2011—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且该优化作用具有边际递减趋势和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技术创新是... 基于中国2011—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且该优化作用具有边际递减趋势和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发挥作用的主要传导机制。在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中,产业结构高度化比产业结构合理化起的作用更大;在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中,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起主要作用。数字经济的优化作用在不同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规制强度下存在差异。为加快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政府应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体系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和跨省跨区能源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消费结构 传导机制 非线性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推荐场域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莉 龚迎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1,共10页
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由算法推荐技术构建的算法推荐场域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地,因此可通过根本立场方向、话语解释权力、信息呈现样态和信息筛选分发模式等路径深刻影响意识形态建设。当前,多样错误价值对主流意识形... 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由算法推荐技术构建的算法推荐场域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地,因此可通过根本立场方向、话语解释权力、信息呈现样态和信息筛选分发模式等路径深刻影响意识形态建设。当前,多样错误价值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置换、技术中立对价值观念内核的隐藏、资本逻辑主导对人本逻辑回归的梗阻和特定信息投送对整体事实面貌的遮蔽共同呈现了算法推荐场域中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样态。针对此,必须协同构建主流价值引领机制、算法素养培育机制、算法技术管理机制和算法法律规制机制,有效防控算法推荐场域内的意识形态风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技术 算法推荐场域 意识形态安全 防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所有权与股票市场稳定:协同治理还是合谋垄断?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峻 王红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3,共14页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同一行业持股多家公司(共同机构所有权)的经济现象日益普遍。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研究共同机构所有权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稳定,实证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加剧股价崩盘风险,支持合谋垄断的观...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同一行业持股多家公司(共同机构所有权)的经济现象日益普遍。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研究共同机构所有权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稳定,实证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加剧股价崩盘风险,支持合谋垄断的观点。异质性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产业资本持股更高和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样本中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存在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公司会显著减少年报中负面语调的披露,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实施能够显著抑制共同机构所有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从而验证合谋垄断动机下的坏消息隐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所有权 股票市场稳定 合谋垄断动机 股价崩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强监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资管新规”的证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明生 王乾坤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1,共16页
强化金融监管、引导金融资源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路径。基于“资管新规”这一准自然实验,可以研究金融强监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化程度较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提升,表... 强化金融监管、引导金融资源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路径。基于“资管新规”这一准自然实验,可以研究金融强监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化程度较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提升,表明加强金融监管能够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机制分析表明,对于金融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金融强监管能有效发挥替代效应和融资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强监管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逐利型、资本要素密集型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监管有效观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还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制度驱动因素,对于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金融监管 “资管新规” 数字化转型 影子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数据商业利用的法律边界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润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2,共12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流通,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快了市场流通数据的商业利用。数据商业利用涉及多方利益。在数据共用的内部层面上,数据商业利用牵涉数据的原始来源者、原始数据的生成者、数据的利用者的相互关系;在... 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流通,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快了市场流通数据的商业利用。数据商业利用涉及多方利益。在数据共用的内部层面上,数据商业利用牵涉数据的原始来源者、原始数据的生成者、数据的利用者的相互关系;在数据市场流通的外部层面上,数据商业利用牵涉数据的利用者、基于数据的消费者、数据交互利用的竞争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商业利用应以不侵犯相对方的合法利益作为法律边界。在数据共享层面上,数据商业利用以不侵害原始来源者的人格权或原始数据生成者的商业秘密权益为限;在数据市场流通层面上,数据商业利用以不侵犯消费者或相关市场竞争者的权益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 商业利用 内部边界 外部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晓红 单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2,共11页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自由时间指不被生活资料的直接生产占去,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在其中自主活动,并能够用于自我发展的时间,其价值旨向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深受工作日延长与劳动强度增加的双重挤压,不仅...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自由时间指不被生活资料的直接生产占去,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在其中自主活动,并能够用于自我发展的时间,其价值旨向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深受工作日延长与劳动强度增加的双重挤压,不仅无法在劳动中享受自由,而且在资本的规训中丧失生命活动原有的丰富性。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之间对立的扬弃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当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有充裕的自由时间,并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然而,由于工作与生活边界的模糊化,消费主义下的空虚与不安,加上不稳定的生活状态,自由时间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都面临挑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坚持数字经济赋能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保障自由时间量的增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以实现自由时间质的丰盈,引导人民群众在体面劳动中提升精神境界,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时间 劳动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阐释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贞山 吴东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重大文明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逻辑。高校思政课是开展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厘清人类...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重大文明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逻辑。高校思政课是开展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厘清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生动力、时代价值、现实依据和实践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能够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形成学习和践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创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话语意涵、传播困境与突围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崎 陆春霖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全球文明倡议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在方法位阶、价值位阶、理论位阶、身份位阶上体现着深刻的工具性、伦理性、情感性、身份性意义。从话语意涵来看,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倡导”为主要内容,从前提基础、价值中轴、交流基点、传播动能四个... 全球文明倡议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在方法位阶、价值位阶、理论位阶、身份位阶上体现着深刻的工具性、伦理性、情感性、身份性意义。从话语意涵来看,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倡导”为主要内容,从前提基础、价值中轴、交流基点、传播动能四个方面指明了推动文明发展的整体性价值、历史性昭示与时代性确证。从话语传播实践来看,全球文明倡议主要面临文化维度上中外跨文化沟通下的话语释义困境、空间维度上西方对华污名化下的话语传播困境、记忆维度上普适话语负面化下的话语接受困境。为此,应通过坚持学理叙事与日常叙事相统一,增强全球文明倡议话语的阐释能力;坚持刚性叙事与柔性叙事相统一,打造全球文明倡议话语的传播矩阵;坚持理性叙事与共情叙事相统一,做好全球文明倡议受众话语融通,彰显全球文明倡议的深刻意涵,提升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三大倡议 传播困境 践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冲击与企业投资:数字金融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清华 张继强 杨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5,共14页
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这一新兴趋势会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效果产生影响。使用工具变量、高频识别法和SVAR模型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序列,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如何调节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 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这一新兴趋势会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效果产生影响。使用工具变量、高频识别法和SVAR模型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序列,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如何调节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强化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该强化作用对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高科技行业和宽松性货币政策较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强化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三种机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货币政策冲击 企业投资 工具变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引导基金能引导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吗?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家智 付馨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5,共15页
双元创新正向跃迁有助于企业探索前沿技术。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宏观政策工具,能否引导企业创新方向尚未可知。利用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探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进入与规模均... 双元创新正向跃迁有助于企业探索前沿技术。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宏观政策工具,能否引导企业创新方向尚未可知。利用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探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进入与规模均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影响机制显示,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缓解期限错配和提升风险承担发挥对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小规模、初创期、非国有、非高科技企业中,政府引导基金助推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在政府引导基金影响双元创新正向跃迁的进程中,财政补贴存在弱化效应,金融科技存在强化作用。结论为政府引导基金激励企业双元创新正向跃迁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双元创新 创新跃迁 期限错配 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物安全维护能力建设:构成要素、现存问题与建构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科 丁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5,共12页
生物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能力建设为中心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必然选择。增强国家生物安全维护能力既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生物安全风险的必然选择,又是切实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应有之义。基于风险治理的过程视角,国家... 生物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能力建设为中心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必然选择。增强国家生物安全维护能力既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生物安全风险的必然选择,又是切实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应有之义。基于风险治理的过程视角,国家生物安全维护能力划分为风险防范能力与风险化解能力两个部分。前者的要素构成概括为风险预防能力、风险识别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后者涵盖应急处置能力、协同治理能力、恢复重建能力。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科技创新、革新治理机制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通过提升灵活决策、推动权责一致、遵循科学工作方针来提升风险化解能力,全面加强国家生物安全维护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国家生物安全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国家能力 维护能力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