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破”与“立”--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解读与思考 |
彭吉象
仝妍
洪宇涵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2
|
词源学中的符号学及音乐符号学相关问题的考察 |
黄汉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3
|
数字人文视域下新世纪两岸闽南语歌曲语义网络分析 |
刘涛
殷琴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中国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内外部相融的舞蹈研究方法论探讨 |
慕羽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5
|
电影艺术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 |
殷荷芳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6
|
论艺术核心素养“审美感知”的生成机制——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例 |
徐新丽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7
|
中国音乐史研究对音乐史料学的依赖——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七 |
田可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8
|
略论中国传统乐教向近代学校美育素养论的转换--以梁启超的音乐教育思想为例 |
周轶凡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9
|
《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序 |
王耀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略论世界三大音体系的形成 |
庄永平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1
|
音乐的多媒介叙事论析 |
龙迪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中的中国立场与理论体系化建构——以亚洲北方草原跨境跨族际音乐研究为例 |
杨红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3
|
论《敦煌乐谱》乐曲调式实质 |
庄永平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4
|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须了解文献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八 |
田可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5
|
社会学视域下不同文化间的音乐理解——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十一 |
田可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6
|
历史折射中的古代音乐文献——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十 |
田可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7
|
柳琴戏音乐编创研究 |
薛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8
|
创作的意识与中国民间舞的作品形态(下) |
于平
谢雯雯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何谓“中国音乐”?——在“全球中国音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
杜亚雄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0
|
鲍曼对“世界音乐”的界定及其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
麻莉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