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建数字字体设计的秩序 |
杨艳芳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暖性特质”与社会疗愈——约瑟夫·博伊斯“扩展的艺术”观念及其当代价值 |
郑川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交融与互鉴——甘肃华池双塔寺出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版画研究 |
张瑞
佟建荣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沁润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重构 |
庞茂琨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理念的前符号特征与他者伦理 |
占炜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重构女性空间:沈泊尘《新新百美图》的复调叙事研究 |
刘秋兰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让街头游戏日常化——美国卡布平台儿童可玩街道构建经验 |
吴凡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纪实摄影的田野:历史演变与方法 |
贾方
戴宁靖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风格与风险的对抗:对乔赛亚·韦奇伍德与碧玉炻器的再解释 |
周志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再读刘海粟:一个中国画家,必须同时是位书法家 |
黄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论“金碧山水”画中建筑的计度方式——以《九成避暑图》《京畿瑞雪图》为例 |
喻梦哲
刘震
张明皓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北宋初栴檀释迦瑞像的摹刻与吴越地区造像关系探微 |
张书彬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模因理论视阈下的工艺美术创新路径研究 |
霍春晓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USR计划指引下台湾地区在地关怀设计研究——以岭东科技大学设计团队为个案 |
刘文良
马雪寒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设计史学刊》与设计史学科的全球转向 |
汪燕翎
冯钰颖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解析和应对AI绘画中的“恐怖谷效应” |
吕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庞茂琨作品 |
庞茂琨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高校艺术博物馆典藏数字资源可视化的路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数字化建设路径为例 |
王庭杰
徐轩露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9
|
园林中“堂”的形象研究 |
杨晓
梁雯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西风东渐视域下中国古代织物缠枝纹的起源与发展流变 |
朱桂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