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93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a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艳姣 周晓兰 +2 位作者 倪绍祥 屠其璞 邓自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35,共8页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 4站 4 1a(195 8— 1998年 )的气象资料 ,运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 ,但无明显的长期趋...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 4站 4 1a(195 8— 1998年 )的气象资料 ,运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 ,但无明显的长期趋势 ;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都明显升高 ,其中以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 ;风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2 0世纪 70年代最大 ,80年代最小 ,90年代又略有增加 ;该区 80年代相对湿度较大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日照 风速 干燥指数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93
2
作者 夏文梅 张亚萍 +2 位作者 汤达章 顾松山 杜秉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7-794,共8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对安徽省 2 0 0 0年 6月 1日至 3日的连续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多普勒零速度线在测站近距离两侧顺转程度不一致 ,近距离存在大尺度辐合与暖平流的迭加 ,而在较远距离处存在冷平流 ,为暴雨产生和...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对安徽省 2 0 0 0年 6月 1日至 3日的连续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多普勒零速度线在测站近距离两侧顺转程度不一致 ,近距离存在大尺度辐合与暖平流的迭加 ,而在较远距离处存在冷平流 ,为暴雨产生和维持提供有利的水汽垂直输送和辐合上升运动 ,逆风区和中小尺度气旋性切变及垂直切变是强降水中心在多普勒速度图上的另一特征 ,强回波中心朝着辐合区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暴雨 多普勒速度图 逆风区 天气过程分析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闪电定位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1
3
作者 冯民学 韦海容 +3 位作者 焦圣明 周曾奎 王锡中 焦雪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为在雷电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中更好地应用江苏省组建的闪电定位系统,通过多种目测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等信息,对2006年6—8月以南京小教场(118°48′E,32°00′N)为中心、半径10 km范围内的闪电定位资料的可信度和探测效率进行了... 为在雷电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中更好地应用江苏省组建的闪电定位系统,通过多种目测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等信息,对2006年6—8月以南京小教场(118°48′E,32°00′N)为中心、半径10 km范围内的闪电定位资料的可信度和探测效率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气象局闪电定位系统所监测的闪电资料(地闪)是可信的,其漏测率在探测效率η的允许范围内,误测率约为9%,也在允许范围之内。江苏省电力公司的闪电定位系统所探测到的同时段同范围内的闪电资料(地闪)探测正确率大大低于江苏省气象局的监测系统。对江苏省电力公司闪电定位资料作适当修正后,其结果与气象局闪电定位系统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实现了二套系统资料的信息共享、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 雷暴日 云地闪电 探测效率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4
作者 施能 马丽 +1 位作者 袁晓玉 顾骏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用 1 95 1~ 1 999年资料详细研究了浙江省 4个观测站的年、季、月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提出了用蒙特卡洛 ( 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进行统计检验。指出 ,气候变化也可以出现在气象要素的变率上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趋势变化 滑动均方差 浙江 降水量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类分析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5
作者 房彬 肖辉 +2 位作者 王振会 孙海燕 黄美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9-745,共7页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非随机区域历史回归试验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CA-FCM方法),并与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方法(FCM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河南...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非随机区域历史回归试验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CA-FCM方法),并与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方法(FCM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河南省春季6次作业进行评估得出:由于CA-FCM方法采用了聚类分析,提高了对比区和影响区的相关系数,及引入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作为协变量,所以提高了作业区自然降水量估计值的准确性,比FCM方法有更高的效果评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浮动对比区 历史回归 整层大气可降水量 增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冻害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雪芬 陈怀亮 +3 位作者 郑有飞 邹春辉 陈东 付祥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100,共7页
使用分辨率为1.1 km的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采用几种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地面温度,结合地基资料,利用变分技术订正得到遥感的地面栅格最低温度,通过对比几种方法的误差,确定在研究区域应用的遥感反演地面最低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利用反... 使用分辨率为1.1 km的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采用几种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地面温度,结合地基资料,利用变分技术订正得到遥感的地面栅格最低温度,通过对比几种方法的误差,确定在研究区域应用的遥感反演地面最低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利用反演并经过变分订正的地面最低温度、冻害指标及小麦发育期资料,制作出冬小麦冻害发生的空间分布,并统计出不同冻害等级的面积,从而实现了冬小麦冻害的遥感监测与不同冻害面积的精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冻害 冬小麦 地基 空基 分裂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CM3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59
7
作者 刘晓东 江志红 +3 位作者 罗树如 张雪梅 李爱华 程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9,共9页
利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5—8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降水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对流性降水方案对不同月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差别较大,采用Kuo方案和Grell方案时模拟... 利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5—8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降水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对流性降水方案对不同月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差别较大,采用Kuo方案和Grell方案时模拟的降水效果要好于BM方案;RegCM3能较成功地再现异常降水的月际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模式还较好地模拟了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演变过程和两次向北传播的季节内振荡。该模式可应用于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REGCM3 降水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气压系统环流指数的定义及计算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盘兴 卢楚翰 +3 位作者 管兆勇 李尚锋 姚菊香 严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0-735,共6页
定义了球面上单个气压系统的面积S、强度P、中心位置(λc,φc)3种环流指数;结合NCEP/NCAR月平均气压(位势高度)场资料,给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实际计算了历年逐月500hPa北半球极涡的上述环流指数,求得它们的逐月多年平均(气候)值。初步... 定义了球面上单个气压系统的面积S、强度P、中心位置(λc,φc)3种环流指数;结合NCEP/NCAR月平均气压(位势高度)场资料,给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实际计算了历年逐月500hPa北半球极涡的上述环流指数,求得它们的逐月多年平均(气候)值。初步分析表明,它们能简洁定量地描述北半球极涡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异常特征。S、P、(λc,φc)的定义和算法,也适用于极涡以外的其他闭合气压系统或球面上其他要素场中的闭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气压系统 环流指数 定义 500 hPa北半球极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涛动年代际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春 罗德海 +1 位作者 方之芳 周后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5-762,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而研究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在1969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北极涛动年代际异常与亚洲...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而研究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在1969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北极涛动年代际异常与亚洲中纬度高度场异常、850 hPa风场的年代际异常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年代际尺度上,北极涛动与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发生频率、东亚夏季风强度和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 大气环流 阻塞高压 东亚夏季风 华北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5
10
作者 付丹红 郭学良 +1 位作者 肖稳安 孙凌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利用 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 (IPA- HBM)对 2 0 0 1年 8月 2 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 利用 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 (IPA- HBM)对 2 0 0 1年 8月 2 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 ,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 (下击暴流 )。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 ,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 ,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风 降水分布 天气过程分析 冰雹 强对流天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被引量:55
11
作者 张尚印 张德宽 +3 位作者 徐祥德 廖要明 沈树勤 尹东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0-846,共7页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 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高温气候特征 灾害机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50 a地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21
12
作者 陆晓波 徐海明 +1 位作者 孙丞虎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6-712,共7页
利用1954—2001年中国532站的月平均0.8 m层地温资料,对我国及其不同区域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全国年平均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大致为下降阶段,相对气候冷期及上升阶段。地温的区域变化特征显著,90年代后东北地区地... 利用1954—2001年中国532站的月平均0.8 m层地温资料,对我国及其不同区域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全国年平均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大致为下降阶段,相对气候冷期及上升阶段。地温的区域变化特征显著,90年代后东北地区地温增温最显著,西南东部地区地温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东部地温在1980年前后发生一次急剧下降的突变过程。地温季节变化中,冬季地温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较显著,而春季地温年际变化出现异常的频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烤烟气候类型及其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胡雪琼 黄中艳 +2 位作者 朱勇 王树会 邓云龙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3-568,共6页
根据云南烤烟气候特点,提出了判别云南烤烟气候类型及其适宜性的指标:热量为一级指标,降水和光照为二级指标。采用综合指标法评判热量条件,对其他多个气候条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并结合云南烤烟生产实践经验,对云南全部气象站点进行烤烟... 根据云南烤烟气候特点,提出了判别云南烤烟气候类型及其适宜性的指标:热量为一级指标,降水和光照为二级指标。采用综合指标法评判热量条件,对其他多个气候条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并结合云南烤烟生产实践经验,对云南全部气象站点进行烤烟气候类型划分和适宜性评价。从而得出云南烤烟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的地理分布、以及制约云南烤烟种植的主要气候原因,为云南烤烟合理布局和烤烟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烤烟 气候区划 分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小波与小波相干的西太平洋副高与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余丹丹 张韧 +2 位作者 洪梅 刘科峰 王辉赞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69,共15页
采用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活动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系统相关的时延位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副高指数与东亚夏季风系统成员特征指数的交... 采用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活动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系统相关的时延位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副高指数与东亚夏季风系统成员特征指数的交叉小波功率谱和小波相干谱能够有效揭示周期尺度为14~20d的不同影响因子与副高指数的时频特征和时滞相关性。分析证实,马斯克林高压和南亚高压对副高的西伸、北跳有较好的预报意义;热带ITCZ和副热带高空急流的加强北移与副高脊线的北跳同步;副高北跳利于降水在华南发生,反过来,雨带的产生又有利于副高的进一步西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副热带高压 东亚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形下重庆降水精细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陆忠艳 马力 +2 位作者 缪启龙 代强 王扬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8-412,共5页
采用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 a平均月降水总量资料,以及重庆地区100 m×100 m DEM(D igital E levation Model)数据,对重庆地区降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根据山地气候学原理,利用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采用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 a平均月降水总量资料,以及重庆地区100 m×100 m DEM(D igital E levation Model)数据,对重庆地区降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根据山地气候学原理,利用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软件,分析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建立平均月降水量空间估算模型,计算了平均月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逐渐增加;各月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东北山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空间分布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善的EVAD技术和变分法计算大气垂直速度 被引量:30
16
作者 胡志群 夏文梅 +2 位作者 杨昌年 梁明珠 汤达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50,共7页
提出利用修正的Gram-Schmidt算法(MGS法)解决EVAD技术的求解问题,并通过2个实例。根据这2种改善的EVAD方法,分别计算出大气平均散度,再用变分法对散度值进行调整,然后利用连续方程,计算大气的垂直速度,并对各种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EVAD技术 MGS法 变分法 大气垂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胡玉琼 王跃思 +2 位作者 纪宝明 王明星 杜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7,共9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 N2 O、CO2 、CH4与大气交换的日变化规律。CO2 日排放变化形式基本相同 ,和大气交换的总结果是向大气排放 ;影响草原 N2 O排放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表层土壤理化特性 ,日温变...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 N2 O、CO2 、CH4与大气交换的日变化规律。CO2 日排放变化形式基本相同 ,和大气交换的总结果是向大气排放 ;影响草原 N2 O排放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表层土壤理化特性 ,日温变化主要影响其日变化强度 ;影响草原 CH4日变化形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水分和供氧状况 ,而温度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则影响吸收强度。利用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相对固定的日变化形式 ,可以对相同生长季内每周 1次的观测结果进行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日变化 内蒙古 草原 人类活动 静态值-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一次强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38
18
作者 张勇 寿绍文 +2 位作者 王咏青 周军 陆汉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60,共10页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6对2005年12月3日影响山东半岛的一次强降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中中尺度重力波(MGW)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且通过非线性平衡方程(NBE)对高分辨率模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较详细地说明了非平衡流的出现而引起的地...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6对2005年12月3日影响山东半岛的一次强降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中中尺度重力波(MGW)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且通过非线性平衡方程(NBE)对高分辨率模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较详细地说明了非平衡流的出现而引起的地转适应过程以及地形强迫对重力波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和它们对强降雪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这次强降雪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波长约为100 km,相速约20 m/s;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太行山的地形强迫与非平衡流是其产生的首要机制,而冬季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海洋的热力作用也是造成区域性强降雪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线性平衡方程(NBE)对于非平衡流的诊断在确定波动产生区域方面有比较好的指示作用;通过对波动的结构以及维持机制的分析,这次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符合波导条件和W ave-CISK理论框架,波动能够从环境场中得到足够的能量从而维持相当长时间,从而造成这次罕见的连续性强降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重力波(MGW) 非线性平衡方程(NBE) 地形强迫 海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 被引量:26
19
作者 朱彬 马力 +2 位作者 杨军 李子华 曾祥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2-668,共7页
利用2001—2002年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质量浓度、谱分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与我国其他大城市处于同一水平,大于0.3μm气溶胶粒子的平... 利用2001—2002年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质量浓度、谱分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与我国其他大城市处于同一水平,大于0.3μm气溶胶粒子的平均数浓度为225.3个/cm^3(最大337.8个/cm^3);冷空气入侵和降水是局地气溶胶的主要清除机制,雾的存在可以显著地改变气溶胶数浓度的一般日变化规律;PM10占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60%~80%;人为污染元素S、zn、As、Ph等在细粒子中富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大气气溶胶 物理 化学特性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优培九关键期的气象指标与气候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克敏 吴春刚 +2 位作者 马文静 邹江石 吕川根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8,共11页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南京和镇江两地的分期播种资料为基础 ,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 5个高产关键期 ,用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组建气象响应模型 ,得出各高产关键期的最适气象条件值。以此为依据 ,用 1 95 1~ 1 992年江苏省赣榆、徐州、...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南京和镇江两地的分期播种资料为基础 ,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 5个高产关键期 ,用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组建气象响应模型 ,得出各高产关键期的最适气象条件值。以此为依据 ,用 1 95 1~ 1 992年江苏省赣榆、徐州、高邮、南京、常州、溧阳、苏州等 7个地区的气象资料 ,在高产关键期预测的基础上 ,计算了 4种茬口各产量构成因素的气候值并与最适气候值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高产关键期 最适气象条件 产量结构气候值 水稻 气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