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时代全面建成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周洪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9
|
|
|
2
|
人工智能的演进逻辑与教育造化——兼论“人工智能者”的概念及特征 |
张茂聪
李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7
|
|
|
3
|
主题宣传与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来自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的经验证据 |
魏建
王玲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4
|
此消彼长还是互惠共生:集团化办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
雷万鹏
邓钟毓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5
|
华夷之辨·华夷之辩·华夷之变——关于中华民族形成的再思考 |
李玉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6
|
县级政府部门高效能社会风险防控模式何以生成?——基于TOE框架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
张立荣
王子隽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能缓解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吗?——基于我国东中西部7省11139名学生的调查 |
付卫东
胡依然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运用唯物史观“推出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 |
张艳国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体制化与延安文艺大众化的形态特征 |
宋剑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0
|
高质量推进国民素质现代化的主题聚焦与难题破解 |
靖国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1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
夏立新
董泽芳
涂艳国
洪早清
刘清堂
雷江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趋普避职”:谁不愿意上职校——基于对“三州”地区21531名初三学生的调查 |
沈有禄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论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文体属性及其渊源——以三篇宫廷叙事诗为中心 |
吴怀东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化对象为方法: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反思与能动性转向 |
尚必武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核心素养中价值观念的生成及其教学促进 |
郭元祥
李冰雪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新加坡国家治理“基层”单元辨析 |
王浦劬
徐逸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地方政府的政策调适:组织适应与策略组合——一项质性元分析 |
徐增阳
何春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物相、物理、物在——论自然美的结构系统 |
胡友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合理负担中的隐瞒与反隐瞒斗争 |
把增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20世纪宋史研究的格局和热点分布 |
王兆鹏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