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7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盐生植物碱蓬开发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52
1
作者 孙宇梅 赵进 +1 位作者 周威 吴爱萍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碱蓬是一类生长于盐碱荒滩的盐生植物,它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综述了有关碱蓬应用价值的研究,着重阐述了开发碱蓬对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针对碱蓬开发研究的现状,... 碱蓬是一类生长于盐碱荒滩的盐生植物,它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综述了有关碱蓬应用价值的研究,着重阐述了开发碱蓬对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针对碱蓬开发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 盐生植物 盐碱 生长 开发价值 矿物质 野生植物资源 应用价值 维生素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糖研究概况 被引量:35
2
作者 冯婷 何聪芬 +1 位作者 赵华 董银卯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植物多糖由于它们独特的功能和低毒性,作为新药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表征鉴定的方法和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在医药领域潜在应用价值.并就实验室对芦荟多糖的研究作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 植物多糖 研究概况 新药 芦荟多糖 医药领域 提取分离 应用价值 低毒性 鉴定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被引量:35
3
作者 冯旭东 王葳 +1 位作者 董黎明 汪苹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5-8,共4页
综述了几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介绍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报道了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种技术在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氨氮废水 废水处理 物化处理 化学沉淀法 膜生物反应器 液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先级自动排课算法PCSA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被引量:42
4
作者 陈谊 杨怡 +1 位作者 张国龙 王尚忠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用计算机辅助排课具有排课时间短、人力省和质量高的优点 ,根据北京工商大学排课的要求 ,设计了基于优先级的自动排课算法 ( Priority- based Course Scheduling Algorithm,PCSA) ,论述了算法的总体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案 .本算法通过使用... 用计算机辅助排课具有排课时间短、人力省和质量高的优点 ,根据北京工商大学排课的要求 ,设计了基于优先级的自动排课算法 ( Priority- based Course Scheduling Algorithm,PCSA) ,论述了算法的总体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案 .本算法通过使用划分等价类、计算优先级等方法大大降低了课程调度的算法复杂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级 自动排课算法 PCSA 高校 教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燕麦酸面团发酵面包风味化合物的特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庆 钟京 +3 位作者 王凤 宋焕禄 黄卫宁 Rayas-Duarte Patricia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12-18,共7页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普通小麦面包、普通燕麦面包(含质量分数为20%燕麦粉)、燕麦酸面团面包(用10%燕麦酸面团取代燕麦面包中10%的燕麦粉)以及燕麦酸面团冷冻干燥(冻干)粉面包(用10%燕麦酸面...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普通小麦面包、普通燕麦面包(含质量分数为20%燕麦粉)、燕麦酸面团面包(用10%燕麦酸面团取代燕麦面包中10%的燕麦粉)以及燕麦酸面团冷冻干燥(冻干)粉面包(用10%燕麦酸面团冻干粉取代燕麦面包中10%的燕麦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考察植物乳杆菌燕麦酸面团发酵剂及其冻干工艺对面包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57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醛类、酯类、酮类、脂肪烃类,以及一些芳香族和杂环类化合物.醇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芳杂环类、醛类和酸类物质.与普通小麦面包相比,添加燕麦粉面包的风味物质种类更多;甲苯、庚醇、1,3-丙二醇二乙酸酯、辛酸共同存在于3种燕麦面包中,而在普通小麦面包中未检测出.冻干过程中会丧失一些风味物质或风味前体物质,与燕麦酸面团冻干粉面包相比,燕麦酸面团面包中含有一些独有风味物质,分别是双乙酰、2-戊酮、庚酸乙酯、2-乙酰基噻唑、香叶基丙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燕麦酸面团 冷冻干燥 面包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君琛 李怡彬 +3 位作者 吴俐 周学划 段永刚 赖谱富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9-13,共5页
为了探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青霉菌、啤酒酵母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5%,... 为了探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青霉菌、啤酒酵母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5%,物料比为1∶90,温度60℃,时间120 min,提取率为7.94‰.40 g/L的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制作用;20 g/L和10 g/L的溶液只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青霉菌没有抑制作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对啤酒酵母没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率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种类鉴别及脂肪酸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静珠 刘翠玲 +1 位作者 李慧 孙晓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建立了快速鉴别食用植物油种类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及测定食用植物油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实验根据19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建立了纯橄榄-芝麻-花生油定性识别模型,识别率和...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建立了快速鉴别食用植物油种类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及测定食用植物油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实验根据19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建立了纯橄榄-芝麻-花生油定性识别模型,识别率和预测率可达100%.根据59个食用植物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型优化方法建立了食用植物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且模型指标较好.实验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植物油品质快速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食用植物油 脂肪酸 定性识别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汪少芸 赵珺 +1 位作者 吴金鸿 陈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50-57,共8页
抗冻蛋白是一类具有热滞效应、冰晶形态效应和重结晶抑制效应的蛋白质,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抗冻蛋白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探讨了近年来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已知的抗冻蛋白的来源、特性、测定方法、基因结构及在食品工... 抗冻蛋白是一类具有热滞效应、冰晶形态效应和重结晶抑制效应的蛋白质,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抗冻蛋白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探讨了近年来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已知的抗冻蛋白的来源、特性、测定方法、基因结构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抗冻蛋白对冷冻食品有显著的品质改良功能,是未来冷冻食品工业中极具潜力的抗冻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蛋白 热滞活性 冰晶抑制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工艺中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军 潘登 +1 位作者 王斌 汪苹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采用SBR工艺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不同的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探索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工艺的规律和特性.发现当DO=1.60~1.80mg/L、CODCr/CNH+4-N=6.5或BOD5/NH+4-N=4时,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
关键词 氨氮废水 废水处理 SBR工艺 同步硝化反硝化 DO C/N 生物处理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1 位作者 田红玉 肖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叶醇(顺-3-己烯-1-醇)是具有青香香气的重要香料,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合成方法和路线.概述了叶醇的天然存在,对叶醇的各种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作了评价,最后介绍了叶醇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叶醇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叶醇 合成方法 香料 己烯 天然 香气 应用情况 发展前景 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pH值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陈曦 崔莉凤 +1 位作者 杜兵 司亚安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5-8,共4页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温度和pH值时,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该微生物的最佳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7.80.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温度 PH值 总氮去除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味香精中单体香料的香味类型 被引量:46
12
作者 孙宝国 刘玉平 +1 位作者 郑福平 谢建春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对肉类挥发性香成分香味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肉香味主要是由基本肉香味、特征肉香味、焦糖香味、烤香味、烟熏香味、葱蒜香味、辛香香味等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成肉味香精配方的单体香料类型。
关键词 肉味香精 香味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吴静珠 刘翠玲 +1 位作者 李慧 孙晓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的现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实验分别配制了掺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调和油的4类掺伪花生油样品共40个,纯花生油样品5个,采集样品近红外全谱,通过支持向量...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的现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实验分别配制了掺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调和油的4类掺伪花生油样品共40个,纯花生油样品5个,采集样品近红外全谱,通过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结果表明,选取径向基函数为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通过网格搜索和k折校验法确定核参数γ为1,惩罚参数c为1 024,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的识别率和预测率均达到100%,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花生油掺伪快速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花生油 掺伪鉴别 近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春生 王建清 +1 位作者 杨南 景作亮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8-11,共4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装有活化硅胶吸附剂的玻璃管吸附空气中的甲醛,然后加入显色剂B(KIO4),通过颜色比较,可快速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其活化硅胶选为80~100目;其吸附剂组成为活化硅胶(碱性)和显色剂A(AHMT)的混合物.空气采样条件为:采气速率0... 介绍了一种利用装有活化硅胶吸附剂的玻璃管吸附空气中的甲醛,然后加入显色剂B(KIO4),通过颜色比较,可快速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其活化硅胶选为80~100目;其吸附剂组成为活化硅胶(碱性)和显色剂A(AHMT)的混合物.空气采样条件为:采气速率0.04L/min,采样量0.2L.采样后加入显色剂B,显色10min后和比色板比较确定甲醛含量.经初步试验,该玻璃检测管显色程度与甲醛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γ=0.9995)、检测重现性(不同浓度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和灵敏度(最低显色浓度为0.1mg/m3).可用于室内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 甲醛 测定 显色剂 显色时间 显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高效好氧堆肥过程参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任连海 何亮 +1 位作者 宁娜 崔宝山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40-44,共5页
为了考察环境温度、初始含水率、通风量和填料量等因素对餐厨垃圾堆肥进程的影响,分别选用3组卧式反应器进行了4因素3水平完全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堆料温度、水溶性COD和pH值等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参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为了考察环境温度、初始含水率、通风量和填料量等因素对餐厨垃圾堆肥进程的影响,分别选用3组卧式反应器进行了4因素3水平完全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堆料温度、水溶性COD和pH值等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参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通风量、初始含水率和填料量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均具有显著影响.环境温度、通风量、含水率和填料量等4因素对堆肥减量化率的影响显著性顺序为含水率>环境温度>填料量>通风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好氧堆肥 堆料温度 水溶性COD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玉德 绳以健 +2 位作者 石文天 蓝俞静 刘洋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69-72,共4页
通过分析食堂餐厅等餐厨垃圾的组成成分和特点,研究了利用生物堆肥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工艺流程,并据此设计了实现餐厨垃圾处理的单元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据此设计的单元化处理设备,餐厨垃圾的减量率可以达到91%,并可实... 通过分析食堂餐厅等餐厨垃圾的组成成分和特点,研究了利用生物堆肥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工艺流程,并据此设计了实现餐厨垃圾处理的单元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据此设计的单元化处理设备,餐厨垃圾的减量率可以达到91%,并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堆肥 减量率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对花椒精油的辨别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郑福平 宁洪良 +3 位作者 郑景洲 谢建春 刘玉平 孙宝国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9-15,共7页
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了四川大红袍花椒和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精油,用电子鼻对花椒产地、提取方法和同种提取方法下的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花椒精油进行了辨别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花椒精油的特征气味指纹... 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了四川大红袍花椒和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精油,用电子鼻对花椒产地、提取方法和同种提取方法下的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花椒精油进行了辨别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花椒精油的特征气味指纹图,发现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花椒精油.各主成分分析图中,第1、第2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8.989%~99.5969%,辨别指数为93~95.初步探索了统计质量控制法控制花椒精油质量和判别因子分析法判断花椒精油的来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精油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辨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梨表面农药残留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索少增 刘翠玲 +3 位作者 吴静珠 陈兴海 孙晓荣 吴胜男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73-77,共5页
以滴有不同浓度毒死蜱和炔螨特农药的水晶皇冠梨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检测水果表面农药残留量的可行性.分别配制不同浓度分布的毒死蜱水溶液和炔螨特水溶液样本各20个,按100μL和150μL取农药溶液滴在梨表... 以滴有不同浓度毒死蜱和炔螨特农药的水晶皇冠梨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检测水果表面农药残留量的可行性.分别配制不同浓度分布的毒死蜱水溶液和炔螨特水溶液样本各20个,按100μL和150μL取农药溶液滴在梨表面,在835.467 8~1 648.356 8 nm范围采集高光谱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数据得到4组样本数据,每组20个,每组随机抽取5个样本作为预测集,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每组数据分别建立数学模型.滴有150μL和100μL农药溶液区域的建模结果为:两种农药的残留样本相关系数分别都大于0.99和0.95;RMSEC和RMSEP的最大值分别为0.634 9,1.323 9和1.742 5,3.441 7.结果表明:150μL农药样本区优于100μL农药样本区的建模结果,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法检测梨表面农药残留量是可行的,为水果表面农药残留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BP神经网络 农药残留 毒死蜱 炔螨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对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小燕 王友升 +2 位作者 李丽萍 胡玲 王贵禧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48-54,共7页
以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Okubao)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贮藏期间对照组与1-MCP处理组的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久保桃果实挥发物的指纹图谱及标... 以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Okubao)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贮藏期间对照组与1-MCP处理组的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久保桃果实挥发物的指纹图谱及标志性挥发物.结果表明,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到26种,主要包括酯类、芳香烃类、醛类、内酯类、缩醛类物质.8℃贮藏期间,1-MCP处理显著推迟了醛类和内酯类物质的释放高峰的出现,并且显著抑制了内酯类物质的释放量;在贮藏后期显著促进了乙醇的释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2-二异丙基-1,3-二恶茂烷和1,1′-双(1,1,2,2-四甲基-1,2-亚乙基)苯是贮藏3 d时1-MCP处理组的标志性挥发物,而乙醇、丙酮、氰基乙酸是贮藏16 d和20 d时处理组的标志性挥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久保桃 1-MCP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连续逆流浸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玉德 曹雁平 +4 位作者 夏阁堂 孙威 宋振鑫 胡芳芳 田登岭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针对间歇法提取红茶的效率低、浓度低、利用率差的问题,采用L型螺旋式连续浸取器对红茶连续逆流浸取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对实验结果分析,在浸汁浓度、浸取率和浸取效率(浸取能力值F.E.A)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与两浸法浸取工艺相对... 针对间歇法提取红茶的效率低、浓度低、利用率差的问题,采用L型螺旋式连续浸取器对红茶连续逆流浸取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对实验结果分析,在浸汁浓度、浸取率和浸取效率(浸取能力值F.E.A)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与两浸法浸取工艺相对比,得到了最优的浸取条件。浸取温度为85~95℃,浸取时间为33min,水茶比为8.2时,浸汁浓度为0.046kg/L,浸取率为78.4%,F.E.A为0.99g/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连续逆流浸取工艺 L型螺旋式连续浸取器 浸取条件 浸取率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