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7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吸附剂改性栗蓬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欣 孙昊雪 +1 位作者 宋子琪 吴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改性剂,制备了对Cr(Ⅵ)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材料。以吸附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0℃、过氧化氢浓度10.0%、盐酸浓度0.01 mol·L^(-1)、时...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改性剂,制备了对Cr(Ⅵ)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材料。以吸附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0℃、过氧化氢浓度10.0%、盐酸浓度0.01 mol·L^(-1)、时间0.5 h。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改性栗蓬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条件,在改性栗蓬投加量0.8 g、Cr(Ⅵ)初始浓度20 mg·L^(-1)、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率为61.8%。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到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实验表明,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为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蓬 过氧化氢 改性 生物吸附剂 铬(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生物质热解气溶胶微尺度生成模拟与演变机制研究
2
作者 胡安福 夏倩 +5 位作者 蒋健 吴晋禄 金一骁 王骏 周国俊 王凯歌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7-1004,共8页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蒸发及气溶胶喷溅的研究,对开发高质量生物油制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构建悬浮气泡和附着气泡物理模型,针对附着气泡沸腾问题修正Lee相变模型,模拟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气...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蒸发及气溶胶喷溅的研究,对开发高质量生物油制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构建悬浮气泡和附着气泡物理模型,针对附着气泡沸腾问题修正Lee相变模型,模拟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气泡破裂和气溶胶颗粒的喷溅过程,并对物性参数与加热温度进行调控,分析各因素对气溶胶生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悬浮气泡,随着表面张力系数、气泡直径和液相密度的增大,气溶胶颗粒喷溅速度增大,而随着液相粘性系数的增大,气溶胶颗粒喷溅速度减小;对于附着气泡,在一定范围内壁面温度越高气泡生长越快,但气溶胶颗粒喷溅速度越小。随着气泡半径增大,悬浮气泡和附着气泡破裂产生气溶胶颗粒的喷溅速度呈不同变化趋势,主要原因是附着气泡破裂后,壁面粘性作用抑制了气泡闭合过程,导致闭合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溶胶颗粒 两相流模拟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替换构筑环亮氨酸冠醚型超分子相变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娜 胡宏志 +2 位作者 余炳德 刘洋 刘尊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13,共15页
本文通过Cl/Br卤素替换,选用客体环亮氨酸和主体18-冠醚-6设计并构筑两种冠醚型包合物(C_(7)H_(14)NO_(2))^(+)(18-crown-6)[FeCl_(4)]^(-)(1)和(C_(7)H_(14)NO_(2))^(+)(18-crown-6)[FeBr_(4)]^(-)(2)。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单... 本文通过Cl/Br卤素替换,选用客体环亮氨酸和主体18-冠醚-6设计并构筑两种冠醚型包合物(C_(7)H_(14)NO_(2))^(+)(18-crown-6)[FeCl_(4)]^(-)(1)和(C_(7)H_(14)NO_(2))^(+)(18-crown-6)[FeBr_(4)]^(-)(2)。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赫什菲尔德曲面分析(Hirshfeld surface analysis)、介电以及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其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构解析显示在低温(100 K)和室温(293 K)条件下,化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材料内甲酯化环亮氨酸阳离子与18-冠醚-6分子呈现分子内转子-定子结构。卤素原子替换导致无机阴离子无序、18-冠醚-6分子无序-有序运动及甲酯化环亮氨酸阳离子分子动态摆动,引起材料呈现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尤其化合物2在230 K和250 K附近表现出良好的连续可逆热能相变及连续可逆介电异常,显示其为新型具有电催化-介电循环可逆型多功能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素替换 甲酯化环亮氨酸 18-冠醚-6 相变材料 介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的刻蚀介质、酸碱环境对降解性能的影响及降解选择性和机理探究
4
作者 郭桂全 邢翠娟 +3 位作者 张淑娇 王彦娜 郭焕焕 武诺豪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820,共7页
使用热聚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然后用二甲亚砜、NaOH溶液和H_(2)SO_(4)溶液分别对g-C_(3)N_(4)进行刻蚀。并且使用XRD和SEM对g-C_(3)N_(4)以及刻蚀后的g-C_(3)N_(4)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刻蚀后的材料依旧是g-C_(3)N_(4)... 使用热聚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然后用二甲亚砜、NaOH溶液和H_(2)SO_(4)溶液分别对g-C_(3)N_(4)进行刻蚀。并且使用XRD和SEM对g-C_(3)N_(4)以及刻蚀后的g-C_(3)N_(4)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刻蚀后的材料依旧是g-C_(3)N_(4)。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使用UV-Vis光谱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评价材料的性能,发现H_(2)SO_(4)溶液刻蚀得到的材料降解性能较好。同时探索了g-C_(3)N_(4)在酸性、碱性环境中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pH=1)下,降解率较高。接着在酸性条件下,使用经H_(2)SO_(4)溶液刻蚀得到的材料对罗丹明B进行降解,结果表明降解性能进一步提升,且降解时间更短。最后在酸性环境下比较了降解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效果,发现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好于罗丹明B,甲基橙最差,说明g-C_(3)N_(4)对污染物的降解有选择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超氧自由基在光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空穴和羟基自由基未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光催化剂 制备 刻蚀 降解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羟基氧化钴氧化酶特性比色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
5
作者 赵灵芝 赵柳 +3 位作者 刘春叶 张小清 王龙杰 杨喆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1,共7页
本研究基于羟基氧化钴CoOOH和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反应发展了检测乙酰胆碱酯酶的比色法。在最佳条件下,CoOOH-TM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在0.5~7.0 U·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0.15 U·L^(-1)。将CoOOH... 本研究基于羟基氧化钴CoOOH和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反应发展了检测乙酰胆碱酯酶的比色法。在最佳条件下,CoOOH-TM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在0.5~7.0 U·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0.15 U·L^(-1)。将CoOOH-TMB显色体系结合纸芯片构建的纸基比色体系RGB值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在3~20 U·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0.5 U·L^(-1)。所构建的比色法可用于人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检测,在临床分析和即时检测中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层(CoOOH)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TMB) 生物硫醇 乙酰胆碱酯酶 纸基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FTIR气体分析仪检测微量氟化物的评价
6
作者 胡树国 尹冬梅 +2 位作者 杜秋芳 方梦醒 张体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6-701,共6页
利用气体稀释装置发生(5~100)μmol·mol^(-1)的氮中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三氟甲烷和六氟丙烯气体标准,考察了其在高温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上的重复性和线性;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了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的检出限和不确定度... 利用气体稀释装置发生(5~100)μmol·mol^(-1)的氮中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三氟甲烷和六氟丙烯气体标准,考察了其在高温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上的重复性和线性;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了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的检出限和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含量为(5~100)μmol·mol^(-1)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单独测量的重复性均小于0.1%,线性系数接近0.9999,检出限小于0.1μmol·mol^(-1)。通过对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和八氟丙烷混合气的测量发现,三种化合物之间存在一定干扰,对混合的氟化物定量时需要重新进行方法确认。检出限的测量与使用标准物质的含量、仪器噪声和仪器线性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傅里叶红外 气体分析仪 氟化物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壳/三聚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结晶紫的吸附研究
7
作者 玉澜 蒙艳娜 +3 位作者 文胜 陈燕萌 谢馨怡 兰兴先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3-1100,共8页
以鸡蛋壳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热聚合法制备鸡蛋壳/三聚氰胺复合材料。以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吸附效果为评价指标,探究复合材料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及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最佳合成条件是:鸡蛋壳与三聚氰胺... 以鸡蛋壳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热聚合法制备鸡蛋壳/三聚氰胺复合材料。以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吸附效果为评价指标,探究复合材料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及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最佳合成条件是:鸡蛋壳与三聚氰胺质量比为1: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180 min;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最佳吸附条件是:结晶紫初始浓度为600 mg/L、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04 g、吸附时间为40 min,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吸附率可达到95%。通过FT-IR、XRD、SEM、TG表征结果表明,鸡蛋壳与三聚氰胺成功进行了复合。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吸附过程,其等温线服从Langmuir模型,并遵循准二阶动力学,说明复合材料对结晶紫的吸附以单分子层为主的化学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壳 结晶紫 吸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光诱导催化合成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
8
作者 康建军 王津 陈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36,共7页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为模板底物,以碘化钾作为光催化剂,25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为模板底物,以碘化钾作为光催化剂,25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到83%。该合成路径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经济实用等特点,为3,4-二氢异喹啉-1(2H)-酮衍生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 3 4-二氢异喹啉-1(2H)-酮 异喹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钨/聚(3,4-乙烯二氧噻吩)核壳纳米线阵列薄膜的制备与电致变色性能
9
作者 陈传胜 李熙瑞 张青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1-409,共9页
本文采用溶剂热和电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三氧化钨/聚(3,4-乙烯二氧噻吩)(WO_(3)/PEDOT)核壳纳米线阵列薄膜,对实验样品进行表面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和电致变色性能测试。测试显示WO_(3)/PEDOT纳米线阵列直径约为15-55 nm。透射... 本文采用溶剂热和电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三氧化钨/聚(3,4-乙烯二氧噻吩)(WO_(3)/PEDOT)核壳纳米线阵列薄膜,对实验样品进行表面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和电致变色性能测试。测试显示WO_(3)/PEDOT纳米线阵列直径约为15-55 nm。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证实WO_(3)/PEDOT纳米线阵列薄膜为核壳结构,X射线衍射花样和拉曼光谱证明核壳结构为六方相的WO_(3)核与非晶PEDOT薄壳层所组成。循环伏安曲线显示WO_(3)/PEDOT纳米线的电化学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WO_(3)/PEDOT纳米线在波长为633 nm处获得了对比度为78.2%、着色时间为4.6 s、褪色时间为2.0 s以及着色效率为78.6 cm^(2)/C的优异特性,由于核与壳层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复合结构的变色响应速度和循环稳定性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在智能显示、节能窗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 核壳纳米结构 溶剂热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Mo_(2)C-C作为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电催化剂
10
作者 王俊 侯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通过简单的溶液衍生前驱体和煅烧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Mo_(2)C-C复合材料,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高性能阳极电催化剂。形态和组成表征表明,制备的Mo_(2)C-C复合材料由Mo_(2)C和C组成,具有微/纳米颗粒结构。同时材料表面... 通过简单的溶液衍生前驱体和煅烧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Mo_(2)C-C复合材料,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高性能阳极电催化剂。形态和组成表征表明,制备的Mo_(2)C-C复合材料由Mo_(2)C和C组成,具有微/纳米颗粒结构。同时材料表面含有丰富官能团,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在阳极表面的附着。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o_(2)C-C复合材料对阳极/微生物之间的电荷转移具有出色的电催化活性。装有微纳米Mo_(2)C-C/CF阳极的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61 W·m^(-2),明显优于商用碳毡阳极。这项工作为高性能、环保MFC阳极电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_(2)C 微纳米材料 阳极 电催化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湿碰湿”水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元有 吴涛 周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8-1432,共5页
本研究主要对比了自制分散体与市售分散体在相同测试环境下对双组分聚氨酯涂膜基本物理性能以及耐水、耐酸碱等其他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发现两种分散体制备的聚氨酯涂膜在物理性能上差异不大,但在耐水、耐酸碱等化学性能上存... 本研究主要对比了自制分散体与市售分散体在相同测试环境下对双组分聚氨酯涂膜基本物理性能以及耐水、耐酸碱等其他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发现两种分散体制备的聚氨酯涂膜在物理性能上差异不大,但在耐水、耐酸碱等化学性能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还研究了在相同施工条件下,不同分散体聚氨酯涂料配制后的施工性能,如表干时间等。实验结果表明,自制分散体在“湿碰湿”聚氨酯涂料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为羟基丙烯酸分散体在涂料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本研究的发现对于优化聚氨酯涂料配方、提高涂料性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体 羟基丙烯酸 聚氨酯涂料 “湿碰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酐降解酶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12
作者 周丽亚 崔思凡 +2 位作者 马丽 张悦 刘运亭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6-1133,共8页
肌酐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评估肾脏功能中应用广泛,酶法检测肌酐由于具有抗干扰性能好、准确度高、交叉污染少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酶法检测的关键工具酶—肌酐酶、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应用于肌酐的检测,探究了三酶级联催... 肌酐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评估肾脏功能中应用广泛,酶法检测肌酐由于具有抗干扰性能好、准确度高、交叉污染少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酶法检测的关键工具酶—肌酐酶、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应用于肌酐的检测,探究了三酶级联催化体系,优化了三酶加入比例和色原种类,优化后的检测体系对肌酐的检测限为0.091 mmol·L^(-1)。为提高肌酐检测体系的稳定性,分别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考察了糖类保护剂、有机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山梨醇、Tween-20和甘油为复合保护剂时,4℃下储存42 d酶活仍能保留初始酶活的64.98%。最后将该检测体系用于肌酐的检测,并与市售的肌酐检测试剂盒进行对比,在检测范围内本文制备的检测体系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酐酶 肌酸酶 肌氨酸氧化酶 性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一种氨基醇盐酸盐中的有关物质
13
作者 龚爱琴 刘明艳 +1 位作者 王雅静 金党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99,共5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检测整合酶抑制剂1类新药生产中使用的关键物料氨基醇盐酸盐中的有关物质的方法。以氮气为载气,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色谱柱为SH-I-1 MS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 mm×1.0μm),柱温为程序升温... 本文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检测整合酶抑制剂1类新药生产中使用的关键物料氨基醇盐酸盐中的有关物质的方法。以氮气为载气,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色谱柱为SH-I-1 MS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 mm×1.0μm),柱温为程序升温,氨基醇盐酸盐中的有关物质与氨基醇盐酸盐及相互之间能很好地分离,线性关系实验表明3个已知杂质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约37.0~370.0μg·mL^(-1))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稳定性实验表明溶液在24 h内测定结果基本一致(RSD均小于3.0%),耐用性实验表明测定条件稍有变化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RSD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醇盐酸盐 整合酶抑制剂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e_(2)/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14
作者 何锡凤 王福洋 马洁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0-1146,共7页
采用常规水热法在二维材料MXene(Ti_(3)AlC_(2))上原位生长多孔纳米立方体CoSe_(2),调控制备活性位点多、结构稳定的CoSe_(2)/MXene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XPS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不仅有效抑制M... 采用常规水热法在二维材料MXene(Ti_(3)AlC_(2))上原位生长多孔纳米立方体CoSe_(2),调控制备活性位点多、结构稳定的CoSe_(2)/MXene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XPS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不仅有效抑制MXene薄片的重新堆积,还可缓解CoSe_(2)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将CoSe_(2)/MXene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进行性能测试,表现出优秀的循环性能,在0.2 A/g电流密度时,复合材料循环100圈后的比容量仍可达497.3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CoSe_(2)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WS_(2)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在医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作者 孙龙仁 张璐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了TiO_(2)-WS_(2)异质结样品,采用XRD、Raman、XPS、SEM、TEM、HR-TEM、BET、UVVis DRS、PL和EIS技术对样品的结构组成和光电性质进行分析,以环丙沙星为目标污染物,对样品的光降解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TiO_(2)... 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了TiO_(2)-WS_(2)异质结样品,采用XRD、Raman、XPS、SEM、TEM、HR-TEM、BET、UVVis DRS、PL和EIS技术对样品的结构组成和光电性质进行分析,以环丙沙星为目标污染物,对样品的光降解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TiO_(2)-WS_(2)异质结样品能够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使得TiO_(2)-WS_(2)样品在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时展现出了优异的活性,经过120 min光照后,对环丙沙星的达到了94.8%,较TiO_(2)样品和WS_(2)样品降解率明显提高,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OH和·O_(2)-为TiO_(2)-WS_(2)样品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WS_(2) 环丙沙星 光催化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荧光法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
16
作者 江书庆 信建豪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4-1038,共5页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碳量子点溶液,以此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Fe^(3+)的检测方法,并用来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甘氨酸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溶液荧光效率为27.54%。Fe^(3+)溶液在...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碳量子点溶液,以此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Fe^(3+)的检测方法,并用来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甘氨酸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溶液荧光效率为27.54%。Fe^(3+)溶液在反应温度20℃、pH 1.00、作用时间4min时对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猝灭效果最佳,浓度在1.00×10^(-5)~7.50×10^(-4)mol·L^(-1)范围内,与荧光值Δ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2),用于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结果为98.4%,加标回收率在96.08%~102.4%范围内,检出限为6.72μmol·L^(-1)。该方法可实时、实地快速测定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葡萄糖酸亚铁 荧光探针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血中铅的优化与应用
17
作者 刘峰 薛超 +4 位作者 彭杰 赵伟 章新奇 吴柳益 陈东洋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920,共6页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中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建立高效、灵敏的ICP-MS法测定血中铅含量。方法以铋为内标,用3.0%硝酸溶液稀释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中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建立高效、灵敏的ICP-MS法测定血中铅含量。方法以铋为内标,用3.0%硝酸溶液稀释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测定。结果表明,铅在1.0μg·L^(-1)~50μg·L^(-1)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26μg·L^(-1),定量限为0.65μg·L^(-1),回收率为99.6%~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2.1%~3.5%,采用此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在12.67~28.83μg·L^(-1)之间,反映出低暴露人群血铅本底不高,其中儿童血液样品与部分发达国家正常儿童血铅水平相近。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充分破坏血样中的红细胞,使样本中铅游离出来,通过离心,有效避免蠕动管和雾化器的堵塞。方法灵敏、便捷、准确度好,适合基层检验机构对血中铅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液中痕量羧基甜菜碱的固相萃取与定量分析
18
作者 潘斌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9-584,共6页
本研究选用HLB固相萃取小柱对油田采出液中微量的月桂基甜菜碱(LAB)和月桂酰胺基丙基甜菜碱(LAPB)进行提取。而后选用HILIC色谱柱进行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分析实现了LAB和LAPB的分离与检测。实验中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在中性弱碱... 本研究选用HLB固相萃取小柱对油田采出液中微量的月桂基甜菜碱(LAB)和月桂酰胺基丙基甜菜碱(LAPB)进行提取。而后选用HILIC色谱柱进行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分析实现了LAB和LAPB的分离与检测。实验中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在中性弱碱性条件下,以0.8 mL·min^(-1)的流速加载工作溶液。上样结束后,使用1.0 mL的甲醇以0.2 mL·min^(-1)的流速对小柱上吸附的分析物进行洗脱。在最佳萃取条件下,LAB在0.2~15mL·L^(-1)取值范围内,满足二次拟合方程Y=18.554X2+120X+8.658,LAPB在0.1~15 mL·L^(-1)取值范围内,满足二次拟合方程Y=16.737X2+208.1X-21.63,相关系数R^(2)≥0.9992。本研究中LAB和LAPB的检出限为0.06 mL·L^(-1)和0.03 mL·L^(-1),定量限为0.20 mL·L^(-1)和0.10 mL·L^(-1)。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1%~2.23%和3.15%~3.36%。油田采出液中两种甜菜碱的实际加标回收率为86.48%~10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甜菜碱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油田采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协同效应增强生物炭修复矿区铅污染土壤
19
作者 赵莹莹 顾高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5,共7页
采矿工业产生的铅锌伴生矿,所含的具有强神经和血液毒性的铅离子易通过渗滤液的形式进入周边农田中,进而威胁其生产力与食品安全。生物炭因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成为土壤重金属的热门修复剂。然而,具有硬碱性质的含氧官能团难以与具有... 采矿工业产生的铅锌伴生矿,所含的具有强神经和血液毒性的铅离子易通过渗滤液的形式进入周边农田中,进而威胁其生产力与食品安全。生物炭因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成为土壤重金属的热门修复剂。然而,具有硬碱性质的含氧官能团难以与具有交界酸性质的铅离子形成稳定的结合态,这为铅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中,采用浸渍-热解法合成的Mn-S功能化咖啡渣生物炭(MSF)被一系列表征与DFT计算证实了可以通过硫离子(S^(2-))对半占据态费米子的消除效应提高吸附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巯基的参与使羟基吸附态铅离子的能隙(HOMO-LUMO gap)由1.33 eV提高到1.38 eV,这表明巯基、羟基与铅离子将通过协同效应构成具有更高稳定性的三元体系。此外,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揭示了MSF对溶液中Pb(Ⅱ)的外扩散和表面扩散的促进作用,证实了MSF与土壤含水率在铅离子钝化中的协同作用。土壤模拟实验中,MSF驱使90.22%的铅离子转化为具有低环境风险的钝化态。在矿区污染农田中施加MSF 120天后,所种植的牛皮菜株高、鲜重和根长分别提高2.03,9.53和5.59倍,体现出其对Pb胁迫优异的缓解性能。综上所述,MSF不仅体现出优秀的矿区农田修复能力,离子硫和巯基硫对铅离子和羟基之间结合的调制作用可为铅离子高效钝化提供新的方案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铅污染 土壤修复 桥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法分析3种悬钩子属植物的脂溶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20
作者 张柯媛 胡筱希 +2 位作者 黄周锋 陆国寿 卢文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695,共11页
对比研究了3种悬钩子属植物(蔷薇梅、茅梅及覆盆子的脂溶性成分,并探究其体外药理活性。对3种植物的脂溶性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3种植物的脂溶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通过DPPH/ABTS^(+)清... 对比研究了3种悬钩子属植物(蔷薇梅、茅梅及覆盆子的脂溶性成分,并探究其体外药理活性。对3种植物的脂溶性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3种植物的脂溶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通过DPPH/ABTS^(+)清除自由基方法测定3种植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比较了3种植物的脂溶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共鉴定出104个化合物。蔷薇梅、茅梅和覆盆子中分别鉴定出54、51、51种化合物,分别占脂溶性成分总含量的68.33%、84.31%、80.27%;蔷薇梅、茅梅及覆盆子的清除DPPH自由基测定结果的IC50值分别6.67±2.14、0.07±0.02、3.78±1.04 mg/mL,清除ABTS+自由基测定结果的IC50值分别3.27±0.11、0.06±0.01、2.41±1.24 mg/mL,抗炎测定结果,与LPS模型组比较,蔷薇梅及覆盆子处理组的100、50、25μg/mL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茅梅处理组100、50μg/mL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NO含量有减少的趋势。三种悬钩子属植物中的成分主要是烷烃类、醇类、脂肪酸类成分,3种植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属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