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0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策略——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
1
作者 李春燕 牛亚卿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21-I0021,共1页
立足高校课程体系分析,ESP(专门用途英语)既属于英语课程教学范畴,又与专业课程内容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典型的“复合型课程”。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为分析对象,一方面,该课程包含大量化学工艺、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化学材料等相关... 立足高校课程体系分析,ESP(专门用途英语)既属于英语课程教学范畴,又与专业课程内容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典型的“复合型课程”。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为分析对象,一方面,该课程包含大量化学工艺、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化学材料等相关的内容要素,这是教学文本(教科书、教辅材料等)编写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另一方面,该课程内容采取英语表述形式,围绕词汇、语法、句式、时态等展开,教学重心并不在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上,而在于英语交流、书写、翻译等实操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要素 化学工艺 英语交流 化学工程 教辅材料 专业知识技能 化学材料 教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评《物理化学实验》
2
作者 陈海涛 钱沁宇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7-I0007,共1页
基于自然科学研究角度审视,物理化学属于交叉型、复合型、跨域型学科范畴。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物理化学有效消解了物理、化学的学科壁垒,旨在运用物理学原理、规律、方法及设备等进行物质体系的化学行为分析,其应用价值涵盖了化学工程、... 基于自然科学研究角度审视,物理化学属于交叉型、复合型、跨域型学科范畴。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物理化学有效消解了物理、化学的学科壁垒,旨在运用物理学原理、规律、方法及设备等进行物质体系的化学行为分析,其应用价值涵盖了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及航天工程等多元化领域。物理化学继承了物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范式,具体来说,研究过程中可通过物理仪器、表征手段等方式,掌握物质化学反应系统中的“有关量”,如化学反应方向、效度、转化率、反应率等,为目标物质的制备与获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研究 物理学原理 物理化学 制药工程 化学工程 交叉型 环境工程 航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化学工程研究突破转化为沉浸式戏剧体验的策略与方法——评《化学工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
3
作者 陶佳奇 张征宇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03-I0003,共1页
在科学传播范式转型的背景下,传统单向度的科普形式已难以满足公众对复杂科学概念的认知需求。而沉浸式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体验感,通过空间叙事、感官刺激与互动参与构建具身认知场景,为科学概念的具象... 在科学传播范式转型的背景下,传统单向度的科普形式已难以满足公众对复杂科学概念的认知需求。而沉浸式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体验感,通过空间叙事、感官刺激与互动参与构建具身认知场景,为科学概念的具象化表达提供了可能性。《化学工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一书全面阐述了化学工程的多方面内容,为化学工程中的研究与突破转化为沉浸式戏剧体验提供了及其丰富的素材,不仅开拓了戏剧创作新领域,也以一种创新且富有吸引力的方式传播化学工程知识,激发大众对该学科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具身认知 沉浸式戏剧 科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特性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站规划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智 邓君 +1 位作者 李鹏 李升旭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现有综合能源系统供能范围划分和能源站选址中很少考虑负荷特性的问题,造成能源站各设备利用率降低。因此,以能源站和能源管网综合费用年值最小为目标,使用k-means算法确定初始能源站位置和供能范围,通过考虑负荷特性互补重新划分供能范... 现有综合能源系统供能范围划分和能源站选址中很少考虑负荷特性的问题,造成能源站各设备利用率降低。因此,以能源站和能源管网综合费用年值最小为目标,使用k-means算法确定初始能源站位置和供能范围,通过考虑负荷特性互补重新划分供能范围,在供能范围内采用遗传算法重新确定能源站选址,分别采用维诺图和综合能源负荷矩交替迭代法、核密度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某社区为例,考虑负荷特性互补使能源站综合费用年值降低10.46万元,经济性提高1.64%。核密度分析法使能源站综合费用年值降低3.38万元,经济性提高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负荷特性互补 核密度分析 能源站选址定容 能源站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与哲学的跨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评《化学工程与环境伦理》
5
作者 胡铱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现代化学的复杂程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历史上的化学所无法比拟的。化学同哲学的分化日益深刻,化学自身也由宏观研究进入了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发展到动态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著名的化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深刻地理解到哲学思想对... 现代化学的复杂程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历史上的化学所无法比拟的。化学同哲学的分化日益深刻,化学自身也由宏观研究进入了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发展到动态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著名的化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深刻地理解到哲学思想对于化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开始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化学研究。哲学家们也在十分关注着化学的进展,思考着化学在发展过程中向哲学提出的问题。化学哲学作为化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这一学科既不同于古代的自然哲学,也不同于近代化学家们所说的“化学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化学哲学 交叉学科 化学工程 理论与实践 环境伦理 化学工作者 微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工程学科历史的跨学科视角——评《化学工程学科的历史及前沿故事》
6
作者 胡斌 刘泽锟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10-I0010,共1页
《化学工程学科的历史及前沿故事》一书由天津大学刘明言教授与马永丽副教授等编著,于2024年出版。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其前沿研究动态,并穿插了诸多相关领域的生动案例,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化学工程学科的... 《化学工程学科的历史及前沿故事》一书由天津大学刘明言教授与马永丽副教授等编著,于2024年出版。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其前沿研究动态,并穿插了诸多相关领域的生动案例,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化学工程学科的全景图。本文将从跨学科视角对该书进行评述,分析其如何巧妙融合化学工程的历史与前沿,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学术视野,同时探讨该书对化学工程教育的启示,以及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学术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历史 刘明言 前沿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一一评《工程教育认证与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7
作者 张雨清 顾珈维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18-I0018,共1页
在全球化工行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化工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系统性与高危险性特征,决定了从业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化学工程理论基础,还需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复杂工况下的应急... 在全球化工行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化工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系统性与高危险性特征,决定了从业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化学工程理论基础,还需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复杂工况下的应急决策能力以及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学习能力。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材料开发、碳捕集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崛起,进一步凸显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紧迫性。陈雪琴编著的《工程教育认证与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2020年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聚焦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以福建省四所高校为研究样本,系统剖析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化工专业实践的互动逻辑。通读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专业 化学工程理论 校企协同育人 绿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评《计算机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明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迅猛进步下,计算机技术已广泛渗透至化学工程领域,催生了诸多化学与计算机融合的新兴学科。从试验数据的精密解析到化工过程的深度开发,如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运用;从工艺设计的智能化,涵盖精确计算与计算机辅助绘图,... 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迅猛进步下,计算机技术已广泛渗透至化学工程领域,催生了诸多化学与计算机融合的新兴学科。从试验数据的精密解析到化工过程的深度开发,如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运用;从工艺设计的智能化,涵盖精确计算与计算机辅助绘图,到化工流程的高效控制、信息管理以及文献的智能检索与归档,计算机技术均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些创新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化学工程的工作效率,还确保了成果的精确无误与高度信赖。此外,化学工程中的复杂运算对强大算力的渴求、海量化学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挑战、化学反应微观世界的虚拟现实探索,以及化工流程的自动化需求,均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深度整合与广泛应用。例如,化学工程师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化学化工过程,从而改变传统的化学研究方法,降低研究成本和减少风险。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化学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化学工程师需要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应对化学计算的高难度、化工设备和工艺对自动化的高要求,以及化学和化工实验研究的高费用和高风险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自动化 工艺设计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评《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智媒体版)》
9
作者 李强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13-I0013,共1页
化学工程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发展特别迅速。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众多政策文件及配套措... 化学工程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发展特别迅速。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众多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推动数据处理技术在工业特别是化工业的深度应用,有效解决化学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数据处理质量与效率,增加化工企业利润,消除安全风险,降低化工科研及运营成本,实现化工生产的数据化、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法的鼓泡板式换热器内蒸发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应君 王乙为 +1 位作者 迟浩淼 栾辉宝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掌握鼓泡板式换热器的蒸发规律,建立预测蒸发性能的神经网络,构建鼓泡板单通道仿真模型,模型尺寸为鼓泡直径6 mm,单元鼓泡横向间距42 mm,纵向间距64 mm。通过Fluent模拟R22在鼓泡板中的蒸发过程,探究蒸发温度、质量流量、进口干度、... 为掌握鼓泡板式换热器的蒸发规律,建立预测蒸发性能的神经网络,构建鼓泡板单通道仿真模型,模型尺寸为鼓泡直径6 mm,单元鼓泡横向间距42 mm,纵向间距64 mm。通过Fluent模拟R22在鼓泡板中的蒸发过程,探究蒸发温度、质量流量、进口干度、热流密度对蒸发的影响。最后将仿真数据作为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样本,讨论将BPNN应用到蒸发传热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蒸发传热系数随着进口干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蒸发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质量流量和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蒸发压降随着进口干度和蒸发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仿真数据训练的BPNN为鼓泡板式蒸发器的运行和蒸发性能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板式换热器 数值模拟 蒸发传热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对油水两相螺旋流场的影响
11
作者 徐保蕊 贾耀崇 +3 位作者 张晓光 赵立新 蒋明虎 赵珊珊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70,76,共8页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具有减缓入口流体冲击流场和增强离散相聚结效果的双重作用。为研究不同进液结构对螺旋分离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5种进液方式和8种稳流结构下螺旋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压降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特点。结...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具有减缓入口流体冲击流场和增强离散相聚结效果的双重作用。为研究不同进液结构对螺旋分离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5种进液方式和8种稳流结构下螺旋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压降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入口管段各进液结构对其速度场影响明显,在螺旋管段之后速度场分布趋于相同,速度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切向和侧向进液结构的压降相对较高,在螺旋管段之后压降趋于稳定;各进液方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稳定,变化率在2%之内;随着稳流结构高度的增加,分离器内压降有增大趋势;在稳流结构高度与主直径相等时,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最好。通过对比分析,在长螺旋流道导流后,入口管段的结构形式对螺旋管段和出口管段的速度场分布、压降、分离效率影响较小,体现出入口结构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该特点对螺旋分离器未来实际应用中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和井下等特殊工作空间条件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分离器 进液结构 油水分离 螺旋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作用下弯管内铁磁流体涡流发展及其强化传热
12
作者 王翠华 王鑫皓 +2 位作者 隋佳旭 张先珍 龚斌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深入研究外磁场对弯管内铁磁流体传热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法采用CFD模拟方法对不同曲率(K=0.014-0.02)弯管在不同雷诺数(Re=800-2 000)下施加不同磁感应强度(B=0-0.1 T)的外磁场时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比分析K=0.02时B=0-0... 为深入研究外磁场对弯管内铁磁流体传热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法采用CFD模拟方法对不同曲率(K=0.014-0.02)弯管在不同雷诺数(Re=800-2 000)下施加不同磁感应强度(B=0-0.1 T)的外磁场时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比分析K=0.02时B=0-0.1 T外磁场作用下弯管内铁磁流体的涡流特点及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低雷诺数时施加较大的外磁场后,离心力和磁场力的耦合作用使管中流体产生了复杂的旋流流动,Nu增大明显,在所研究的K和Re的范围内,与不加磁场时相比,对弯管施加B=0.1 T的磁场,其Nu最大增加了42.36%,且曲率越小,强化传热效果越明显。当Re较大时,对3种曲率的弯管施加B=0.1 T的磁场都会轻微抑制流体传热。综上考虑,雷诺数较低、曲率较小时,对弯管施加一定的外磁场可以显著强化其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铁磁流体 磁场 强化传热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散天然气回收卸气上载管网工艺数值研究
13
作者 王磊 余显涌 +4 位作者 张健 毛万玲 曾子轩 宋晨 高秀峰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共6页
以重庆某地区零散天然气回收工艺为例,建立CNG(压缩天然气)槽车卸气上载管网工艺的零维模型,重点探讨70000 m^(3)/d小型CNG卸气站自流卸气工艺中,25 m^(3)及37 m^(3)槽车对卸气性能的影响,以及200000 m^(3)/d大型CNG卸气站增压卸气工艺... 以重庆某地区零散天然气回收工艺为例,建立CNG(压缩天然气)槽车卸气上载管网工艺的零维模型,重点探讨70000 m^(3)/d小型CNG卸气站自流卸气工艺中,25 m^(3)及37 m^(3)槽车对卸气性能的影响,以及200000 m^(3)/d大型CNG卸气站增压卸气工艺中,压缩机介入压差(0.5—3 MPa)对卸气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25 m^(3)槽车卸气平衡时间为2.61 h,37 m^(3)槽车为3.83 h;25 m^(3)槽车卸气率为62.40%,37 m^(3)槽车为61.36%。在增压卸气工艺中,压差为0.5、1.0、2.0及3.0 MPa时,卸气至相同压力的时间相近,且越至卸气后期,用时越接近。与自流卸气相比,增压卸气量分别增大1326.86、1310.68、1245.95及1148.87 m^(3),系统功耗分别为567.36、610.09、674.18及724.04 kW·h。综合考虑卸气时间与能耗,当槽车与管网压差降至0.5 MPa时再开启压缩机最为合适,能够实现快速卸气、多卸气及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天然气 回收 槽车 卸气工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射流强化螺旋半管夹套换热性能
14
作者 李雅侠 张呈杰 +2 位作者 王鑫 张丽 王林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为提升主动式射流对螺旋半管夹套的强化传热效果,在射流入口管内安装螺旋纽带叶片,形成旋转射流,以进一步提升强化传热效果并减小射流对反应釜体的冲击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纽带的扭转比Γ、扭转方向以及旋转射流速度比ε对强化... 为提升主动式射流对螺旋半管夹套的强化传热效果,在射流入口管内安装螺旋纽带叶片,形成旋转射流,以进一步提升强化传热效果并减小射流对反应釜体的冲击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纽带的扭转比Γ、扭转方向以及旋转射流速度比ε对强化传热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旋转射流切向速度的存在增大了射流卷吸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换热壁面附近流体与主流流体的混合。研究范围内,与普通射流条件相比,当Γ=0—2.5、ε=0.5—4.0时,旋转射流作用范围内(射流后周向角θ_(1)=0°—180°)的螺旋半管夹套换热量Φ提高了10.58%,而壁面平均静压则减小了27.89%。Γ=1.7且扭带逆向旋转时,热功系数比C_(HP)取得最大值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螺旋半管夹套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15
作者 郭冀峰 薛建新 +2 位作者 刘佳祥 赵延琴 李继香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天然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关乎核电的稳定供给,更是国家核威慑力量的根本保障。但是,陆地上的铀储量并不丰富,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寻找新的铀来源非常必要。海水中蕴含了约45亿t铀,如果能开发利用或将成为用之不竭的铀资源。但是... 天然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关乎核电的稳定供给,更是国家核威慑力量的根本保障。但是,陆地上的铀储量并不丰富,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寻找新的铀来源非常必要。海水中蕴含了约45亿t铀,如果能开发利用或将成为用之不竭的铀资源。但是,海水提铀面临盐度高、铀浓度低、提取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吸附法作为海水提铀中最有前景的方法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广泛关注。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的海水提铀吸附材料,其中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因其高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而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海试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有望为多孔吸附材料在海水提铀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多孔吸附材料 吸附容量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转化率的NH_(4)Cl+NaNO_(2)体系分解甲烷水合物实验研究
16
作者 李明 张继红 +2 位作者 王亚楠 谭欣剑 王志强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0,共7页
NH_(4)Cl+NaNO_(2)体系(亦称为自生热体系)近年来被用于水合物原位开采可行性研究,此前研究没有考虑体系转化率对于纯甲烷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分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及能量利用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不同分解条件下的自生热体系... NH_(4)Cl+NaNO_(2)体系(亦称为自生热体系)近年来被用于水合物原位开采可行性研究,此前研究没有考虑体系转化率对于纯甲烷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分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及能量利用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不同分解条件下的自生热体系分解水合物实验,分析其分解动力学行为;计算反应转化率、分解效率及甲烷能量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水合物分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性,分解过程被划分为不稳定期、稳定期及衰减期;自生热体系受水合物相平衡温度影响更大,水合物自保护效应对甲烷水合物的分子扩散产生抑制作用以及剧烈的化学反应是导致不稳定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化学反应逐渐平稳,形成了稳定的化学体系放热-水合物吸热分解的动态响应模式;5种工况总体分解效率最高达89.88%,转化率在30%—50%,甲烷能量效率高于6.5,实验证明自生热体系分解纯水合物时分解效率、能量利用率高,可作为替代注热水开采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 NH_(4)Cl+NaNO_(2)体系 转化率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化工化学专业教学探索——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第二版)》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艳云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浪潮,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新工科建设目标,要求各大高校积极转变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理念,明确新时期工程创新人才需求,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国际视野开阔、创新思维卓越、实践能力突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浪潮,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新工科建设目标,要求各大高校积极转变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理念,明确新时期工程创新人才需求,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国际视野开阔、创新思维卓越、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工程人才。化工化学专业作为新时期培育综合素质良好的化工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更应切实把握新工科教学改革要求,推动课堂教学与化工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全面提升人才的应用创新能力,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贡献力量。基于此,文章将立足化工化学专业教学现状,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探索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光催化模块的空调制冷性能
18
作者 刘业凤 曹泉 +1 位作者 李梦迪 张华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5,共5页
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基于某立式空调设计一款光催化模块。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结合研究光催化模块对空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块竖直摆放、居中倾斜摆放、最大倾斜摆放3种摆放方式中,竖直摆放对空调的性能影响最小,其中对空调... 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基于某立式空调设计一款光催化模块。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结合研究光催化模块对空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块竖直摆放、居中倾斜摆放、最大倾斜摆放3种摆放方式中,竖直摆放对空调的性能影响最小,其中对空调制冷量的衰减幅度为11.7%—14.4%,随着风速的提升制冷量的衰减幅度逐渐变小。制冷工况性能系数C_(OP)的衰减幅度为5.0%—12.0%,随着风速的提升,C_(O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为了减小光催化模块对空调出风口风速的影响,给贯流风机更换了1400 r/min的电机,更换后在额定制冷工况下风速衰减从31.5%降低到19%。由于光催化模块外壳为不锈钢材质,安装光催化模块后会导致制冷工况出风口温度从10.1℃降至6.9℃,制热工况出风口温度从52.9℃提升至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贯流风机 数值模拟 摆放角度 制冷量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改性凹凸棒土对水中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高效去除
19
作者 韩枫 王烨 +4 位作者 马俐琪 杨柳 刘思雨 安舒玉 刘蕾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5,43,共7页
由塑料碎片衍生而来的纳米塑料已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一种新型吸附剂MAtp(磁改性凹凸棒土),用于去除水中纳米塑料。结果表明:MAtp对PS-NPs(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最大吸附量可达... 由塑料碎片衍生而来的纳米塑料已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一种新型吸附剂MAtp(磁改性凹凸棒土),用于去除水中纳米塑料。结果表明:MAtp对PS-NPs(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最大吸附量可达75.43 mg/g。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和VSM(磁性)分析显示,该吸附剂具有183.13 m^(2)/g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超顺磁性,满足磁分离要求。SEM(扫描电镜)分析、XRD(X射线衍射)、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XPS(X射线能谱)表征显示,MAtp与PS-NPs之间存在明显静电吸引,Fe—O官能团对PS-NPs的捕获起着关键作用。PS-NPs在MAtp上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Sips等温吸附模型。主要吸附机制包括静电吸引与表面络合。吸附-解吸实验表明MAtp吸附剂具有良好循环利用性能,为高效去除废水中纳米塑料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凹凸棒土 聚苯乙烯 纳米塑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吸液芯热管传热特性
20
作者 金志浩 陈艺帆 +1 位作者 牟嘉辉 陈超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0,82,共6页
对于铜粉烧结吸液芯的普通热管和铜粉烧结吸液芯与微沟槽结合的复合热管(简称普通热管和复合热管),使用质量法测试2种热管吸液芯的毛细性能。相比于铜粉烧结吸液芯,复合吸液芯的抽取液体质量提高了13.4%。制备质量分数为0.05%、0.03%、0... 对于铜粉烧结吸液芯的普通热管和铜粉烧结吸液芯与微沟槽结合的复合热管(简称普通热管和复合热管),使用质量法测试2种热管吸液芯的毛细性能。相比于铜粉烧结吸液芯,复合吸液芯的抽取液体质量提高了13.4%。制备质量分数为0.05%、0.03%、0.01%的GO(氧化石墨烯)溶液和去离子水4种溶液作为工质,并分别注入到普通热管和复合热管中,充液量分别为1.4 mL和1.5 mL。研究热管在水平、25°和45°倾角放置时,不同的加热功率下对2种热管的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放置时,复合热管质量分数0.01%、0.03%、0.05%GO溶液在45 W时相较于去离子水热阻分别降低了57%、53.9%、64.7%,普通热管0.01%、0.03%GO溶液热阻降低了19.2%、22.4%,0.05%GO溶液则失效。以25°、45°倾角放置(加热段在上),发现随着倾角的增加,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在普通热管内更容易失效,而在复合热管中仍可保持较好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吸液芯 毛细性能 倾角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