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6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马豆素对家兔脾脏免疫功能及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赵金香 陶大勇 +3 位作者 杜国丰 张家鸣 沈佳宜 矫继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通过消化系统对家兔脾脏免疫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将体重为(1.9±0.12)kg的24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雌、雄各半。试验组家兔饲喂含有小花棘豆的自制颗粒饲料,饲喂苦马豆素剂量为2 mg/(kg·d),对照组...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通过消化系统对家兔脾脏免疫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将体重为(1.9±0.12)kg的24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雌、雄各半。试验组家兔饲喂含有小花棘豆的自制颗粒饲料,饲喂苦马豆素剂量为2 mg/(kg·d),对照组家兔饲喂自制颗粒饲料中不含小花棘豆。所有家兔单笼饲养,自由饮水,每天观测并记录家兔的健康状态。在试验的第60天,采取所有家兔脾脏,对脾脏进行基于iTRAQ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关键蛋白质的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所有试验组家兔均呈现明显的中毒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共鉴定出315个与新陈代谢(81%)及免疫相关(15%)的差异表达蛋白质(>1.5倍或<1/1.5倍)。而且,苦马豆素中毒家兔脾脏细胞分解代谢处于激活状态,但其免疫反应处于抑制状态。说明苦马豆素抑制了家兔脾脏的免疫功能,激活了脾脏组织的分解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素 小花棘豆 脾脏 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蛋白质组 免疫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进展》投稿须知
2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动物医学进展》原名《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主要刊载动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科技成果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基础与临床兼顾。为月刊,A4开本,144页... 《动物医学进展》原名《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主要刊载动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科技成果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基础与临床兼顾。为月刊,A4开本,144页,每月20日出版,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科技兴国,科教兴农”、“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在牛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3
作者 郝海生 杜卫华 +3 位作者 赵善江 赵学明 邹惠影 朱化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是牛繁殖管理中广泛使用的辅助繁殖技术。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过程中导致的前列腺素异常分泌会影响牛早期胚胎存活,显著降低妊娠率。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发... 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是牛繁殖管理中广泛使用的辅助繁殖技术。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过程中导致的前列腺素异常分泌会影响牛早期胚胎存活,显著降低妊娠率。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发挥抗黄体溶解作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能够增加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后的牛早期胚胎存活,提高妊娠率。论文总结了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在牛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牛繁殖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人工授精 胚胎移植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细胞适应性研究
4
作者 孔冬妮 邓永 +7 位作者 陈孟姣 薛麒 王嘉 杨飞 毛娅卿 刘丹 黄小洁 周明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2,共5页
对广西某鸭场临床疑似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的雏鸭进行RT-PCR鉴定、NDRV分离、毒株细胞培养特性、雏鸭致病性、S1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RT-PCR检测组织病料为NDRV阳性,组织样品处理... 对广西某鸭场临床疑似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的雏鸭进行RT-PCR鉴定、NDRV分离、毒株细胞培养特性、雏鸭致病性、S1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RT-PCR检测组织病料为NDRV阳性,组织样品处理后接种SPF鸭胚,鸭胚出现发育迟缓、死亡,胚体全身及多脏器出血等症状;用鸭胚尿囊液接种雏鸭后出现脾脏坏死的特异性病变。S1基因的同源性与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X2022株与公布的部分NDRV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7%~98.9%,而与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GX2010株、GX110058株、S1133株,与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815株、ZJM2000M株同源性很低,在21.8%~28.4%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我国流行的NDRV处在同一个分支上,与MDRV和ARV的距离较远,说明分离到的毒株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毒株接种LMH、CEF、Vero细胞后均产生空泡和细胞崩解等细胞病变。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临床感染的致病特征研究,有助于新型鸭呼肠病毒病的防控及疫苗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分离鉴定 S1基因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S和3c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及其S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5
作者 张婷 刘童通 +6 位作者 李春雨 姚孟 李炜 杨勃 孙子龙 牛胜 张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5,共8页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属于冠状病毒属成员,是引起猫传染性腹膜炎(FIP)发生的病原体。FIPV感染给猫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阐明FIPV遗传变异特征及主要抗原蛋白免疫原性对FIP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扩增4株FIPV山西株S和3c基因,分析FIPV山西...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属于冠状病毒属成员,是引起猫传染性腹膜炎(FIP)发生的病原体。FIPV感染给猫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阐明FIPV遗传变异特征及主要抗原蛋白免疫原性对FIP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扩增4株FIPV山西株S和3c基因,分析FIPV山西株同源性和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4株FIPV山西株间S基因相似性为89.6%~91.9%,与已公布的Ⅰ型猫冠状病毒(FCoV)相似性为85.9%~92.7%。FIPV山西株间3c基因相似性为91.5%~95.3%,与公布的Ⅰ型FCoV参考株相似性为90.9%~95.9%。S、3c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4株FIPV山西株均属于Ⅰ型FCoV。将表达、纯化的FIPV S蛋白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S蛋白抗体水平,结果显示FIPV S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FIPV感染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遗传进化分析 刺突蛋白 3c蛋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BZ01株的分离鉴定及培养特性研究
6
作者 魏凤 张文通 +4 位作者 孟庆伟 吕素芳 王艳 张志亭 李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共6页
用已建立的RT-PCR方法对采集的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猪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选用Vero细胞分离培养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的样品,连续传3代后用RT-PCR方法鉴定,对其S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Vero细胞对分离毒体外培... 用已建立的RT-PCR方法对采集的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猪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选用Vero细胞分离培养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的样品,连续传3代后用RT-PCR方法鉴定,对其S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Vero细胞对分离毒体外培养所需的接毒时间、收毒时间、接毒剂量及胰蛋白酶浓度进行试验,筛选出该株PEDV体外培养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G2b型,在Vero细胞增殖最佳接毒时间为培养24 h细胞长成单层时,最佳收毒时间为接毒后48 h,最佳接毒剂量为10%,最佳胰蛋白酶浓度为15μg/mL,研究结果可为PEDV的分离培养及提高病毒效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 鉴定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ERA-LFD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7
作者 郭衍冰 侯绪森 +8 位作者 孙兴忠 王军富 王改丽 郝良玉 董航 王雪磊 刘杰 王楠 曹利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建立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酶促恒温扩增-侧向流动试纸(ERA-LFD)方法,根据IBRV g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BRV ERA-LFD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 为建立可视化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酶促恒温扩增-侧向流动试纸(ERA-LFD)方法,根据IBRV gB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IBRV ERA-LFD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弓形虫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建立方法最低检出IBRV阳性质粒的量为1.63×10^(1) copies/μL,比PCR方法高100倍,敏感性高;对相同样品进行批间和批内检测,结果均一致,重复性好;ERA-LFD与PCR方法检出的符合率为96%,且测序证实ERA-LFD检测结果无误。IBRV ERA-LFD的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08%,与PCR方法的结果相一致,说明IBRV ERA-LFD方法适于临床样品检测,为IBR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酶促恒温扩增 侧向流动试纸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置猪场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
8
作者 李阳 张越 +6 位作者 路浩 邢金超 李振坤 董芳婷 徐盟龙 袁晋 魏战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2,共6页
为探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规模化养殖场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制定精准有效的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南省信阳市某空置6个月猪场的366份环境样品进行了PED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该猪场环境样品中有12... 为探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规模化养殖场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制定精准有效的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南省信阳市某空置6个月猪场的366份环境样品进行了PED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该猪场环境样品中有124份PEDV核酸阳性,总体阳性率为33.88%;不同区域PEDV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排污系统50.00%(4/8)、猪舍环境33.92%(116/342)、洗消中心25.00%(4/16);值得注意的是,洗消中心的减速带、猪舍环境内的漏粪地板及排污系统的粪沟检出率均为100%。结果表明,该猪场清洗消毒空置6个月后仍有大量PEDV核酸残留。总体来说,研究发现了猪场清洗消毒的部分盲区,讨论了病毒残留点和猪场建设规划,以及空气、饲料和环境等因素间的关系,指出了猪场现有清洗流程的漏洞,为猪场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置猪场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场环境 清洗消毒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河南省禽流感抗体与病原监测
9
作者 刘敏 宋丹 +4 位作者 朱前磊 赵美雪 张利平 刘礼杰 闫若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5,共5页
为有效防范风险,扎实做好河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监测工作,全面掌握HPAI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对全省部分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交易市场、禽屠宰场、野鸟栖息地等场点开展了HPAIV专项监测,主要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方法分... 为有效防范风险,扎实做好河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监测工作,全面掌握HPAI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对全省部分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交易市场、禽屠宰场、野鸟栖息地等场点开展了HPAIV专项监测,主要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采集样本的免疫抗体水平与病毒核酸。统计结果显示,HPAIV H5亚型Re-13株、H5亚型Re-14株、H7N9亚型Re-4株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4.12%、96.62%、95.95%,平均场群合格率分别为93.96%、95.97%、95.30%,且种禽场免疫抗体合格率普遍高于商品场,鸡场免疫抗体合格率高于鹅场、鸭场,不同区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91.48%~99.29%之间,8个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全省未检出HPAIV H5亚型和H7N9亚型病毒核酸阳性样品,但检测到其他亚型低致病禽流感病毒(LPAIV)的存在,将检测到的禽流感病毒(AIV)核酸样品(91份、8个群体)用荧光RT-PCR试验方法进一步分析得到均为LPAIV H9亚型,阳性样本均来自于鸡,且分布于商品禽场(0.5%)、屠宰场(7.50%)、市场(8.25%)等多种场点类型。表明河南省HPAI整体免疫效果较好,近期省内发生HPAI的风险较低,但仍需关注LPAIV在多个群体间的传播和低水平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禽流感 监测 评估 免疫抗体 病毒核酸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源和口唇源羊口疮病毒ORF128基因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樊月圆 刘泽武 +6 位作者 袁嘉芮 张瑞雪 陈媛媛 周冬雪 段宁 四朗玉珍 富国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肠道源和口唇源锚蛋白ORF128基因和蛋白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对肠道源和口唇源ORFV的ORF128基因PCR扩增后克隆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及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磷酸化位点和跨膜结... 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肠道源和口唇源锚蛋白ORF128基因和蛋白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对肠道源和口唇源ORFV的ORF128基因PCR扩增后克隆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及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磷酸化位点和跨膜结构域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肠道源和口唇源ORFV的ORF128基因长度均为1506 bp,编码501个氨基酸;肠道源和口唇源ORF128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0%,存在8个氨基酸突变。氨基酸组成显示,肠道源和口唇源ORF128蛋白丙氨酸含量最高。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口唇源ORF128蛋白不稳定系数为38.72,提示该蛋白可能为稳定蛋白;肠道源ORF128蛋白不稳定系数为41.33,提示该蛋白可能为不稳定蛋白。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分析显示,口唇源ORF128蛋白含有33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肠道源ORF128蛋白含有3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说明ORFV肠道源和口唇源的ORF128基因存在差异,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羊口疮病毒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ORF128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四逆汤缓解鸡冷应激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王韫 孙艳玲 +6 位作者 李云波 张娜 杜西翠 徐丹 黄芳 李丽敏 赵兴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0,共7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四逆汤缓解鸡冷应激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搜集附子、干姜和炙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同时,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鸡冷应激的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在线作图...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四逆汤缓解鸡冷应激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搜集附子、干姜和炙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同时,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鸡冷应激的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在线作图工具筛选出这些靶点的交集,并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四逆汤缓解鸡冷应激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山奈酚、β-谷甾醇和异鼠李素,核心靶点包括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胱天蛋白酶3(CASP3)和白细胞介素6(IL-6)。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72个、细胞组分145个以及分子功能6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33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四逆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活性良好,结果为四逆汤在缓解鸡冷应激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冷应激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株诱导及单核苷酸多态性杂合度分析
12
作者 方素芳 顾小龙 +2 位作者 郝成宇 关琛 崔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59,共7页
为诱导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对莫能菌素的耐药虫株,并分析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杂合度(Hp),采用常规药物浓度递增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0.5 g/kg莫能菌素预混剂为起始浓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性进行诱导... 为诱导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对莫能菌素的耐药虫株,并分析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杂合度(Hp),采用常规药物浓度递增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0.5 g/kg莫能菌素预混剂为起始浓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莫能菌素耐药性进行诱导,以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相对卵囊产量(ROP)、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和抗球虫指数(ACI)指标综合判定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莫能菌素的耐药性。将诱导出的耐药株和敏感株(豪顿株)基因组重测序,并进行基因组Hp分析。经过12次传代,获得了柔嫩艾美耳球虫1倍、2倍、4倍和10倍耐药虫株,其中10倍耐药株的POAA为14.3%,ROP为68%,RLS为27%,ACI为107。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检测到132691个突变,其中豪顿株共计11085个突变,耐药株共计121606个突变。从SNPindex分布图中可见,豪顿株、1倍和2倍耐药株绝大多数位点基因频率接近0,而在4倍及10倍耐药株中SNP频率显著增加,其中部分位点的基因频率达到1。耐药群体在第6、第12、第14和第15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低水平Hp,推测其与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莫能菌素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莫能菌素 耐药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小囊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佳 马卓 +3 位作者 于畅 王丹丹 张金龙 马志禹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圆小囊(SR)是兔回肠末端与盲肠相接处形成的一个壁厚而膨大的圆囊,主要由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为兔特有的外周免疫器官。圆小囊在兔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消化吸收、免疫防御、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圆小囊结构特殊、功... 圆小囊(SR)是兔回肠末端与盲肠相接处形成的一个壁厚而膨大的圆囊,主要由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为兔特有的外周免疫器官。圆小囊在兔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消化吸收、免疫防御、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圆小囊结构特殊、功能复杂,在科学试验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论文从圆小囊的解剖学、组织学、影像学等方面总结了其结构特征,对圆小囊多种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对圆小囊抗菌肽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旨在为今后以圆小囊为研究对象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宠物兔疾病临床诊断以及推动圆小囊抗菌肽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小囊 结构 生理功能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部分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鉴定与分析
14
作者 胡霖 啜力文 +5 位作者 赵辰昊 王泽坤 余复昌 陈文杰 王力 张振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共7页
为了解温州市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分别采集温州市宠物犬和猫粪便样本100份和64份,提取DNA后,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基因,采用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90%(8/164),... 为了解温州市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分别采集温州市宠物犬和猫粪便样本100份和64份,提取DNA后,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基因,采用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90%(8/164),宠物犬和猫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00%(4/100)和6.25%(4/64)。毕氏肠微孢子虫总阳性率为15.85%(26/164),宠物犬和猫毕氏肠微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23.00%(23/100)和4.69%(3/64)。经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2种隐孢子虫,分别为犬隐孢子虫(n=4)、猫隐孢子虫(n=4);鉴定出3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分别为PtEbⅨ(n=22)、CHG1(n=2)和BEB6(n=1)。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市宠物犬猫感染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较常见,应进一步加强检测和溯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毕氏肠微孢子虫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甘露聚糖对保育仔猪免疫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公社 雷晓军 +10 位作者 刘冬霞 王西全 寻晓洁 吕妍 葛玉芳 李建民 严元宠 田国太 王昆 曹亚斌 滕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2,共7页
为探究α-甘露聚糖对保育仔猪免疫力与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保育仔猪40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保育猪饲料,试验组饲料按500 g/kg添加α-甘露聚糖饲喂至试验结束。40头受试猪于14、2... 为探究α-甘露聚糖对保育仔猪免疫力与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保育仔猪40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保育猪饲料,试验组饲料按500 g/kg添加α-甘露聚糖饲喂至试验结束。40头受试猪于14、28、37、47日龄,分别肌肉注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各1头份。试验至54日龄,每组随机抽公母仔猪各3头宰杀,采集肝、胸腺、脾等器官计算器官指数,制作组织切片,光镜检查。于75日龄每组抽样采血7头,ELISA测定3种病原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全程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5%,饲料利用率提高11.49%,试验组54日龄平均体重比对照组高3.11 kg,期末平均日增重高66.26 g,增重部分与投入品的投入产出比为1∶10.55(P<0.05)。试验组肝、胸腺、脾等器官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75日龄,试验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脏肝小叶结构致密,肝板、肝索形态清晰,肝细胞核清晰,胸腺结构紧凑,发育充分。脾脏,皮质部和髓质部结构致密,白髓和红髓分界清晰,脾小结和弥散性淋巴组织发达。结果表明在保育期内饲喂α-甘露聚糖能显著改善仔猪免疫器官和内脏器官发育,提高保育猪对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给后期肥育和猪的快速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甘露聚糖 免疫力 生长性能 保育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16
作者 郑月茂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0,共4页
犬瘟热病毒(CDV)属于副黏病毒科的一员,具有单股负链RNA基因组。由于其遗传物质易于突变,犬瘟热病毒呈现出较高的基因遗传多样性,这使得病毒可以适应不同的宿主和环境条件。犬瘟热病毒可以分为多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犬瘟热病毒在宿主... 犬瘟热病毒(CDV)属于副黏病毒科的一员,具有单股负链RNA基因组。由于其遗传物质易于突变,犬瘟热病毒呈现出较高的基因遗传多样性,这使得病毒可以适应不同的宿主和环境条件。犬瘟热病毒可以分为多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犬瘟热病毒在宿主范围、致病性、疫苗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犬瘟热病毒的基因演化速度较快,新的突变和重组事件不断发生。这种快速的基因演化既使得病毒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也导致了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为疫苗的研发和疾病的控制带来了挑战。犬瘟热病毒的基因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进化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多个方面。论文介绍了犬瘟热病毒的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进化分析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遗传多样性 遗传进化 犬瘟热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琛璐 张艳 +3 位作者 刘海隆 晁哲 魏立民 刘光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探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感染情况,采集来自海口、文昌、琼海、儋州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的13个不同规模鸡场未经MG、MS疫苗免疫的文昌鸡血样172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MG、MS血清... 为探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感染情况,采集来自海口、文昌、琼海、儋州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的13个不同规模鸡场未经MG、MS疫苗免疫的文昌鸡血样172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MG、MS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MG和MS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42.00%和31.75%;4个地区以琼海市的M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68.00%;儋州市的MS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36.67%;冬季MG的感染率较高,抗体阳性率达47.48%,夏、秋两季MS的感染率较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85%和35.87%;成年文昌鸡MG和MS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雏鸡和育成鸡(P<0.05),分别为74.45%和59%;小规模场的MG、MS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10%和46.45%;不同养殖类型的文昌鸡以商品代蛋鸡MG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83.33%,商品代肉鸡MS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37.04%。结果表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普遍存在MG、MS感染。提示各养殖地区应针对性地加强对文昌鸡MG和MS的防控,以减少疫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学 文昌鸡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伟 付畑畑 +5 位作者 汪忠荣 汤德元 曾智勇 黄涛 叶泥 王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7,共6页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且难以根除,各年龄阶段猪均可发病,对养猪业危害严重。自2011年以来,该病在我国多地Bartha-K61...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且难以根除,各年龄阶段猪均可发病,对养猪业危害严重。自2011年以来,该病在我国多地Bartha-K61疫苗免疫猪场暴发。PRV发生变异是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且目前野毒流行感染情况仍普遍存在。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甚至净化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研制安全有效且能够应对PRV变异毒株流行的疫苗刻不容缓。论文针对猪伪狂犬病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病的有效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疫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5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雪容 张宇 +3 位作者 张海森 杨王浩 靳亚平 陈华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肠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并进行特异性试验,同时分别构建含病原菌基因的pMD-19T重组质粒进行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PCR反应的最适引物工作浓度为0.8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9.6℃,最佳延伸时间为40 s,最合适的循环数为30次;优化后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可扩增出5种目标病原菌的特异性条带;5种病原菌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 copies/μL。进一步利用该多重PCR反应体系对采集的108份乳房炎乳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08份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7.8%,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1%、8.3%、34.3%、8.3%、5.6%。结果表明,建立了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在临床生产实践中可用于快速鉴定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为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防控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病原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防治犊牛腹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德志 文鹏 +3 位作者 杨海峰 刘永军 尹文 吴晨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犊牛腹泻作为新生犊牛常见病,也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病因,严重危害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降低腹泻发病率对牛群健康和牧场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主要以抗菌药物来治疗犊牛腹泻,但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加重了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残留,危... 犊牛腹泻作为新生犊牛常见病,也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病因,严重危害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降低腹泻发病率对牛群健康和牧场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主要以抗菌药物来治疗犊牛腹泻,但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加重了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残留,危害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逐渐成为治疗疾病的热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于抗菌药物等西药,毒性低、成本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小。论文主要综述了犊牛腹泻病原流行情况、中草药在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方面的研究及中草药对犊牛腹泻的预防和防治作用,为中草药在犊牛腹泻的应用中提供进一步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犊牛 犊牛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