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810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的动力学与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海岩 田强 +2 位作者 文浩 罗凯 马小飞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共29页
在轨组装极大空间结构是实现大容量天基通信、高精度天基观测和天基太阳能电站等未来航天任务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针对百米级抛物面天线等在轨组装需求,本文综述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 在轨组装极大空间结构是实现大容量天基通信、高精度天基观测和天基太阳能电站等未来航天任务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针对百米级抛物面天线等在轨组装需求,本文综述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讨论五个关键环节,即模块化组装方案及其动力学问题、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计算、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组装结果的动态校验与调控、地面模拟实验.本文指出,在轨组装技术需解决柔性部件大范围运动的时空耦合动力学、机器人运动的高效规划与精准控制、力热耦合的误差校验与调控策略等难题,同时需要建立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地面实验验证相融合的研究框架,进而逐步推进从百米级到千米级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十年的研究重点,包括高效动力学建模、复杂环境下的运动规划与控制、多模块闭合组装的动态预测与调控、天地一致的实验验证体系,进而为推动空间结构在轨组装技术提供系统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总体设计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运动规划与控制 动态校验与调控 地面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谢2024年度审稿专家
2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0,共3页
《力学进展》向以下审稿专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对期刊论文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专家们专业的意见和深刻的见解,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论文的学术价值,也为作者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专家们严谨的态度... 《力学进展》向以下审稿专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对期刊论文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专家们专业的意见和深刻的见解,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论文的学术价值,也为作者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专家们严谨的态度和辛勤的付出,对期刊的学术质量和促进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专家 期刊论文 学术质量 学术交流 学术价值 《力学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输流管道大变形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伟 曹润青 +2 位作者 胡嘉纯 代胡亮 王琳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74,共62页
细长输流管道是发动机液压装置、航空加油机、核工业热交换器、海洋钻井平台等工程装备系统的一类重要结构.当流速较高时,细长管道可能会发生屈曲或颤振等流致失稳现象,严重时可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输流管道的流致失稳及其非线性振动是典... 细长输流管道是发动机液压装置、航空加油机、核工业热交换器、海洋钻井平台等工程装备系统的一类重要结构.当流速较高时,细长管道可能会发生屈曲或颤振等流致失稳现象,严重时可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输流管道的流致失稳及其非线性振动是典型的流固耦合力学行为,已成为结构动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个普遍性范例.在建立动力学方程、明确稳定性机理和分析非线性振动规律之后,近年来人们极其关注输流管道的大变形/大位移动力学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细长输流管道非线性振动,特别是其弯曲大变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输流管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分类,简要分析了一些常用假设的合理性.其次,重点介绍了泰勒展开近似模型、几何精确理论模型、绝对节点坐标描述计算模型、数据驱动模型及相关的其他建模与求解方法.然后,针对两端支撑管道和悬臂管道两类有本质区别的动力学系统,回顾了其非线性动力学机理与演化规律,重点介绍了悬臂管道从小变形假设到大变形响应的一些新近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提高输流管稳定性、抑制输流管非线性振动和利用输流管大变形响应的主要方法.最后,对细长输流管道大变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值得关注的几个基础性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流管道 流固耦合 大变形动力学 几何精确模型 绝对节点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离散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全局分析方法进展: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
4
作者 李自刚 洪灵 江俊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96,共42页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一切响应行为均受制于其内在的全局结构,诸如多稳吸引子及其影响域的形貌和空间分布,不稳定不变集和不变流形等.因而,在指定状态空间内开展全局分析,不仅可以获得认识和预测系统响应的全部信息,还能深刻揭示诱发系统复...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一切响应行为均受制于其内在的全局结构,诸如多稳吸引子及其影响域的形貌和空间分布,不稳定不变集和不变流形等.因而,在指定状态空间内开展全局分析,不仅可以获得认识和预测系统响应的全部信息,还能深刻揭示诱发系统复杂分岔、激变或边界蜕变等众多动力学现象的内在机制.目前,数值方法仍是非线性动力系统全局分析的最有效手段.相较于点尺度的数值积分方法或点映射法,基于状态空间离散思想的方法(如:胞映射方法等),其采用子集覆盖来逼近系统的不变集,一方面可以高效刻画系统的全局结构形貌,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相邻轨道动态特征的集合表征.胞映射方法经历40余年的发展,其功能不断增强,计算效率和精度已显著提升,应用场景也逐渐拓宽.本文第2节从当前的视角对状态空间离散方式进行简要归类,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在全局分析实施过程中该框架体系的本质及优势.第3节着重介绍近些年提出的一系列状态空间离散方法,展示在非线性系统全局结构的高效刻画和内在特征的数据表征两方面已取得的最新进展,突出全局分析从模型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思维模式转变.第4节总结意义和价值,并就如何在状态空间离散框架下进一步泛化全局分析的概念,以及应对未来发展和应用需求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可以拓展的方向提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离散 全局分析 胞映射方法 模型驱动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研究进展
5
作者 韩艳 胡朋 +2 位作者 王力东 刘汉云 蔡春声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418,共41页
开展风−列车−桥梁(简称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是保障强风下桥上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车−桥系统气动特性、风−车−桥... 开展风−列车−桥梁(简称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是保障强风下桥上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车−桥系统气动特性、风−车−桥系统动力响应计算和行车安全评估与防控.首先,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车−桥系统气动干扰机理以及准确获取作用在车辆和桥梁上的风载荷.根据桥上车辆是否移动,可分为静止车辆和移动车辆两种情形.其次,在获得车−桥系统风载荷的基础上,需求解风−车−桥系统以获得车辆通过桥梁全过程的动力响应时程曲线.该方面研究主要包括车−桥系统建模方法、风−车−桥系统动力计算理论以及高效计算方法.再次,基于已获得的动力响应,最终目的是评估强风下桥上车辆的行车安全性以及提出防控措施.该方面主要包括行车安全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及强风下保障列车行车安全的主要防控手段.最后,结合风−车−桥耦合振动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技术发展,对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促进本研究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桥系统 气动特性 高效计算 评估和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利用技术关键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6
作者 程友良 王乃潇 +3 位作者 丁瑞 张磊 马伊宣 樊小朝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705,共64页
氢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能源载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体系脱碳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氢能利用技术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涵盖氢制取、纯化、储运、加注、应用以及安全等多个核心环节.分别介绍了... 氢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能源载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体系脱碳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氢能利用技术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涵盖氢制取、纯化、储运、加注、应用以及安全等多个核心环节.分别介绍了氢制取领域中化石能源制氢、电解水制氢及生物质制氢技术中的复杂流动、反应过程以及不同制氢方法下的力学挑战;探讨了氢纯化环节中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中的耦合集成技术及其优化;分析了氢储运过程中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运及固态储氢技术中的力学问题,包括容器结构力学性能的优化、氢液化过程效率的提升以及绝热管理技术的改进等;研究了氢应用领域中氢加注过程的多因素耦合影响、氢燃料电池的传质与水热管理优化以及氢内燃机的燃烧特性;强调了氢安全中的泄漏与爆炸问题,涉及氢气的泄漏扩散、燃爆机理及防范措施;最后,针对管道输氢中的界面损伤与管内流动问题,提出了若干研究建议,为未来氢能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传质与传热 泄漏与爆炸 渗透与氢脆 氢致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分析中的对称性与守恒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邱志平 邱宇 张培宣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112,共33页
本文综述了力学分析中对称性与守恒律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连续系统中的Lie群对称性,包括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Lie群对称性、泛函的Lie群对称性及其守恒律,以及扰动微分方程的近似Lie对称性,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这些对称性在实际中的应... 本文综述了力学分析中对称性与守恒律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连续系统中的Lie群对称性,包括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Lie群对称性、泛函的Lie群对称性及其守恒律,以及扰动微分方程的近似Lie对称性,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这些对称性在实际中的应用.接着,探讨了离散系统的对称性与守恒律,重点介绍了离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Noether对称性、Lie对称性及Mei对称性,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了说明.最后,综述了随机系统中的对称性与守恒律,讨论了Ito型和Stratonovich型随机微分方程的对称性,特别是在统计意义下对随机微分方程对称性的理解.本文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 守恒律 连续系统 离散系统 随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金属疲劳寿命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甘磊 吴昊 仲政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9,共50页
金属疲劳寿命模型是开展工程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传统的知识驱动模型关注疲劳机理和数理逻辑,一般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且可高度概括疲劳失效过程.然而,随着对结构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新兴工程材料的不断涌现,传统模型... 金属疲劳寿命模型是开展工程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传统的知识驱动模型关注疲劳机理和数理逻辑,一般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且可高度概括疲劳失效过程.然而,随着对结构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新兴工程材料的不断涌现,传统模型在预测能力、应用场景、工程适用性等方面都逐渐显现出局限性.近年来,由人工智能赋能的数据驱动模型在金属疲劳寿命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正逐步应用于解决包括单轴疲劳、多轴疲劳、变幅疲劳在内的各类经典疲劳问题.数据驱动模型能够在最小化人因误差的情况下,从多变量作用中解析出对疲劳寿命的最优显\隐式表达,可揭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失效规律,已然成为领域内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当前数据驱动模型在金属疲劳寿命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纯数据驱动模型的一般应用流程及其应用现状,其次归纳了各类知识-数据混合驱动模型的实现方式及应用优势,最后对未来潜在研究方向及挑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预测 金属 数据驱动模型 知识-数据混合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计算:计算力学的新焦点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永春 匡增涛 +2 位作者 黄群 阳杰 胡衡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30,共12页
量子计算在算力上有望指数级超越经典计算,然而亟需拓展实际应用场景.计算力学应用场景丰富,但面临多尺度、多物理场、极端环境等问题带来的算力挑战.因此,两者在算力和应用场景上的互补融合式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旨在梳理量子计算在计算... 量子计算在算力上有望指数级超越经典计算,然而亟需拓展实际应用场景.计算力学应用场景丰富,但面临多尺度、多物理场、极端环境等问题带来的算力挑战.因此,两者在算力和应用场景上的互补融合式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旨在梳理量子计算在计算力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计算力学 算力 计算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多体分离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
10
作者 李欢 崔鹏程 +8 位作者 贾洪印 唐静 张健 龚小权 吴晓军 章超 张培红 周乃春 张耀冰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7-540,共44页
机载投放分离、航天器串联/并联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和子母弹抛撒等飞行器多体分离问题在当前航空航天领域普遍存在,安全可控的多体分离是飞行器执行航空航天任务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飞行任务的多样化和飞行边界的扩展,飞行器面临... 机载投放分离、航天器串联/并联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和子母弹抛撒等飞行器多体分离问题在当前航空航天领域普遍存在,安全可控的多体分离是飞行器执行航空航天任务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飞行任务的多样化和飞行边界的扩展,飞行器面临更加复杂的多体分离场景,多体分离方案设计更加精细化,对多体分离数值模拟的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针对极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多体分离问题,计算流体力学在复杂场景精细化模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针对飞行器多体分离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首先总结了飞行器多体分离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包括耦合网格动态优化技术、耦合分离涡模拟方法以及高精度时间推进耦合算法.其次总结了复杂约束/流场/控制下的飞行器多体分离耦合模拟方法及其应用,介绍典型复杂场景飞行器多体分离动态干扰复杂机理认识.最后指出了飞行器多体分离数值模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分离 网格动态优化 时间推进算法 约束和控制 动态气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 for PDEs在固体力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一铮 庄晓莹 +1 位作者 Timon Rabczcuk 刘应华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87,共57页
近几年来,深度学习无所不在,赋能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传统科学的结合(AI for science,AI4Science)引发广泛关注.在AI4Science领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求解PDEs(AI4PDEs)已成为计算力学研究的焦点.AI4PDEs的核心是将数据与方程相融... 近几年来,深度学习无所不在,赋能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传统科学的结合(AI for science,AI4Science)引发广泛关注.在AI4Science领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求解PDEs(AI4PDEs)已成为计算力学研究的焦点.AI4PDEs的核心是将数据与方程相融合,并且几乎可以求解任何偏微分方程问题,由于其融合数据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算法,其计算效率通常提升数万倍.因此,本文全面综述了AI4PDEs的研究,总结了现有AI4PDEs算法、理论,并讨论了其在固体力学中的应用,包括正问题和反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尤其是必然会出现的计算力学大模型.现有AI4PDEs算法包括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s)、深度能量法(deep energy methods,DEM)、算子学习(operator learning),以及基于物理神经网络算子(physics-informed neural operator,PINO).AI4PDEs在科学计算中有许多应用,本文聚焦于固体力学,正问题包括线弹性、弹塑性,超弹性、以及断裂力学;反问题包括材料参数,本构,缺陷的识别,以及拓朴优化.AI4PDEs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模拟方法,通过利用大量数据在特定问题上提供近似解,然后根据具体的物理方程进行微调,避免了像传统算法那样从头开始计算,因此AI4PDEs是未来计算力学大模型的雏形,能够大大加速传统数值算法.我们相信,利用人工智能助力科学计算不仅仅是计算领域的未来重要方向,同时也是计算力学的未来,即是智能计算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Ns(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算子学习 计算力学 AI for PDES 固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启动单解显式时间积分器的研究进展及性能评估
12
作者 李金泽 刘耀坤 +1 位作者 于开平 崔乃刚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339,共52页
直接时间积分法在大型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数值计算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工程仿真与设计领域.自启动单解显式时间积分法因在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此类算法的逐步发展和多样化,性能表现... 直接时间积分法在大型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数值计算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工程仿真与设计领域.自启动单解显式时间积分法因在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此类算法的逐步发展和多样化,性能表现各异,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回顾和深入分析具有急迫性和重要性.本文首先介绍了评估时间积分法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精度、稳定性、振幅误差与相位误差等,为读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接着,详细回顾了自启动单解显式时间积分法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各种算法的演变过程;比较了多种自启动单解显式时间积分法在谱特性、精度、稳定性以及误差方面的性能表现并使用典型算例与工程结构进行了数值验证.重点指出当前性能表现优异的两种显式积分法:完全显式的GSSE法和速度隐式处理的GSSI法.这两种方法都具备自启动、单解、显式求解、最大化条件稳定域、可控数值耗散(全历程变化)和一致二阶精度的特点,而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求解阻尼问题的计算量和有阻尼时的条件稳定域大小.本文还展望了显式时间积分法未来的研究方向,强调了进一步优化与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动响应 自启动 显式时间积分 单解 最优显式积分器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周期结构动力学与波动调控研究进展
13
作者 高鹏林 龚凌云 +5 位作者 王国旭 罗宇 朱俊喆 高昊 马海斌 瞿叶高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641,共75页
周期结构是构建自然界和人类工程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平移对称性引起的Bloch调制作用赋予其独特的能带结构和丰富的时/频域动力学特性,为弹性波/声波传播调控、新型声功能器件设计、振动与噪声控制等提供了新思路.非线性效应可以突破线... 周期结构是构建自然界和人类工程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平移对称性引起的Bloch调制作用赋予其独特的能带结构和丰富的时/频域动力学特性,为弹性波/声波传播调控、新型声功能器件设计、振动与噪声控制等提供了新思路.非线性效应可以突破线性理论框架的束缚,能够增强甚至拓展人工周期结构的功能.但非线性周期系统在单胞结构设计和建模分析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也面临时空平移对称性破缺、非线性响应特性及机理复杂等深层次科学难题,给非线性周期结构动力学设计与实际应用带来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融合力学、声学、材料学和能带物理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旨在及时总结非线性周期结构动力学和波动调控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关键难题,凝聚力量,促进该领域的深入发展.首先,归纳了力学周期结构非线性效应来源、单胞结构设计方法、非线性周期结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之后,综述了非线性周期结构在通带、带隙和能量局域束缚等方面的主要特性,着重介绍了非线性导致的能带频移、模式耦合、低频宽带拓展和带隙内波动模式局域束缚等丰富动力学现象,梳理了非线性周期结构在波调控装置和减振降噪设计方面的一些应用探索.最后,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关键难题,展望了未来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亟需关注的若干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周期结构 动力学设计 非线性振动 振动控制 波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的力学智能
14
作者 程波 卢梦楠 +1 位作者 贾渊博 徐峰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77,共38页
生物智能行为特征,如感知、记忆、学习、问题求解及决策等,在人类、动物及具有神经系统的高等生物中普遍存在.近期研究揭示,单个细胞在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部分类似于人类智能的行为,如“多模态感知”“问题求解”“学... 生物智能行为特征,如感知、记忆、学习、问题求解及决策等,在人类、动物及具有神经系统的高等生物中普遍存在.近期研究揭示,单个细胞在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部分类似于人类智能的行为,如“多模态感知”“问题求解”“学习记忆”及“演化适应”等.细胞智能作为新提出的颠覆性理论概念,其基本问题包括细胞智能的形成原理、群体细胞涌现群体智能行为机制及单细胞进化为多细胞生命的演化动力等.随着生物力学及力生物学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力学微环境对细胞生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力学刺激作用下,单个细胞同样表现出智能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细胞的力学智能”的概念,从细胞力学感知、力学决策、力学记忆及力学学习等方面对智能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细胞力学智能的形成机制及其潜在应用方向(如细胞智能医学)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的力学智能 细胞力学感知 细胞力学记忆 细胞力学学习 细胞智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力学学科评审工作综述
15
作者 陈猛 温新 +3 位作者 李涧青 毛佳佳 梅齐昌 张攀峰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本文介绍了2024年度力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相关情况,对各类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介绍了2024年度评审工作中的改革举措和在评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期望引起力学科研人员的关注,共同做好力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 本文介绍了2024年度力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相关情况,对各类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介绍了2024年度评审工作中的改革举措和在评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期望引起力学科研人员的关注,共同做好力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力学学科 项目评审 资助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超空泡稳定性机理与调控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志英 王静竹 +2 位作者 黄荐 王展 王一伟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217,共43页
通气超空泡减阻是突破传统水下速度极限,实现高速航行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超空泡航行体的航行稳定性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与通气超空泡形态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超空泡形态的准确预测和调控是超空泡航行体总体设... 通气超空泡减阻是突破传统水下速度极限,实现高速航行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超空泡航行体的航行稳定性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与通气超空泡形态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超空泡形态的准确预测和调控是超空泡航行体总体设计的关键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不同环境条件下通气超空泡流动形态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梳理了影响流动形态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超空泡界面特征及失稳机制、超空泡尾部闭合泄气机理和射流与空泡的耦合作用,最后基于对通气超空泡形态的理解与认识,阐述了实现通气超空泡流动稳定性的调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超空泡 泄气机理 界面失稳机制 稳定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该用应力还是应变?
17
作者 李曙光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53,共23页
本文旨在解决建立材料失效准则时该用应力还是用应变作为基本变量之间的纷争,该纷争源远流长,两者之间似势不两立.事实上,两者之间不会自然而然地相互一致,它们也不真正地互补.大多数失效准则开始时都是用应力的形式给出的,包括最大应... 本文旨在解决建立材料失效准则时该用应力还是用应变作为基本变量之间的纷争,该纷争源远流长,两者之间似势不两立.事实上,两者之间不会自然而然地相互一致,它们也不真正地互补.大多数失效准则开始时都是用应力的形式给出的,包括最大应力准则、Tresca(最大剪应力)准则、von Mises准则、Raghava-Caddell-Yeh准则和Mohr准则,它们的形式唯一并自洽,即能够再现输入数据.而这些准则,如果以应变形式给出,譬如,最大应变准则,其可视作最大应力准则的应变翻版,它们的形式就未必唯一、也未必自洽.本文证明,自洽的应变准则严格再现其应力准则,而应用时,比相应的应力准则,需多输入一个材料参数,其他别无优势.就Mohr准则而言,其应变形式一般情况并不可行.所有的应变准则的弊端,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材料的失效应变,是在单向应力状态(而不是单向应变状态)下测得的.与单向应力状态相应的应变状态,一般都是复合应变状态.如果数学、逻辑与常理比观念与偏见更值得遵从,那么本文关于所述纷争的论断就会完全倾向于应力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应变 强度 失效 失效应变 失效准则 Tresca准则 von Mises 准则 Raghava-Caddell-Yeh Mohr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力学量子计算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孟昭远 卢臻 +2 位作者 熊诗颖 赵耀民 杨越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66,共26页
本文综述流体力学量子计算这一前沿交叉研究领域的进展与挑战.作为潜在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预期在未来能够解决部分现实世界中的难题.流体力学是经典物理与工程应用中极具挑战的问题,可作为展示量子计算实用性与优越性的范例,同时量... 本文综述流体力学量子计算这一前沿交叉研究领域的进展与挑战.作为潜在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预期在未来能够解决部分现实世界中的难题.流体力学是经典物理与工程应用中极具挑战的问题,可作为展示量子计算实用性与优越性的范例,同时量子计算也可为流体力学带来新的研究范式.本文首先阐述量子计算在量子态叠加与纠缠等方面的特点,指出流体力学量子计算在初态制备、量子态演化和测量方面的挑战.随后重点介绍量子−经典混合算法、哈密顿模拟等流体力学量子算法,以及综述它们在真实量子计算机上的硬件实现进展.总之,目前流体力学量子计算仍处于萌芽阶段,未来在量子计算硬件与算法方面均面临诸多挑战.与传统方法相比,尽管量子计算尚未在模拟强非线性的流体力学问题上展示出优越性,但近期进展显示其有潜力来高效模拟湍流等复杂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量子计算 湍流 涡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涡空化水动力学特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怀玉 季斌 +1 位作者 龙新平 彭晓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137,共52页
涡空化作为一种在推进器叶顶涡心处产生的空化现象,在推进器原型上往往最早出现,其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舰艇的声隐身性能(噪声增加10 dB以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舰艇临界航速的进一步提升,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是空化水动力学领域研究的... 涡空化作为一种在推进器叶顶涡心处产生的空化现象,在推进器原型上往往最早出现,其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舰艇的声隐身性能(噪声增加10 dB以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舰艇临界航速的进一步提升,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是空化水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课题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旋涡空化流动相较于其他形式空化流动的特点,并以梢涡空化为主要对象,系统阐述了旋涡空化初生、发展的演变行为与流动机理研究,从空化三要素的角度深入讨论了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对旋涡空化流动中尺度效应、流动控制等关键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旋涡空化尺度效应的内在原因以及旋涡空化流动控制方法与控制思路.最后,本文针对目前旋涡空化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对旋涡空化流动研究中采用的实验测量及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旋涡空化 涡模型 尺度效应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相流体的介观模拟: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定一 胡国辉 +1 位作者 陈硕 PHAN-THIEN Nhan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201,共29页
在悬浮液、乳液和泡沫等复杂多相流体中,离散分布着大量的纳米至微米尺度的颗粒、液滴和气泡等,在流动作用下这些离散相物质呈现出复杂的个体或群体运动行为,进而显著影响这些复杂多相流体的宏观流变和流动行为.针对这类流体,开展介观... 在悬浮液、乳液和泡沫等复杂多相流体中,离散分布着大量的纳米至微米尺度的颗粒、液滴和气泡等,在流动作用下这些离散相物质呈现出复杂的个体或群体运动行为,进而显著影响这些复杂多相流体的宏观流变和流动行为.针对这类流体,开展介观尺度数值模拟成为一种有效且相对经济的研究手段.其中,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方法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介观尺度数值模拟方法,由于其粒子方法的特质,DPD方法适合用于上述复杂多相流体内部结构的数值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对近年来DPD方法在颗粒悬浮液、乳液和气泡等复杂多相流体模拟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深入探讨了DPD方法在复杂多相流体介观模拟方面的针对性改进以及当前存在的不足,并对DPD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多相流体 耗散粒子动力学 介观尺度模拟 悬浮液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