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1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粘结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宏伟 齐鑫 +1 位作者 曾宪涛 陈绘锦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48-164,共17页
为促进模块化装配式结构建筑的抗震力学性能研究及推广应用,构建了无粘结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关键节点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振动工况下结构的位移振幅变化特征;设计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试验模型,开展了单向定频正弦振动载荷... 为促进模块化装配式结构建筑的抗震力学性能研究及推广应用,构建了无粘结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关键节点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振动工况下结构的位移振幅变化特征;设计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试验模型,开展了单向定频正弦振动载荷试验,构造了表征两种结构对于定频正弦振动位移响应的楼层位移对比因子和工况位移影响因子,从结构位移、结构各楼层的水平方向加速度响应及装配式结构模块间剪应力振动响应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装配式框架结构相对于普通框架结构的抗震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结构位移理论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模块化装配式结构设计合理;相比于普通框架结构,无粘结模块装配框架结构在较高振动频率工况下的结构位移更小,水平方向加速度动力特性更趋于稳定;装配式结构模块间剪应力监测结果显示,结构中柱节点较边柱节点的剪应力变化显著,抵抗模块剪切作用更为明显,是影响装配式结构稳定性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模块化 力学模型 振动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力学研究方法的演变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庆生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242-246,共5页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力学总能够发现与发明最适当的研究方法,解决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而推动力学自身的发展。本文从几何-解析、定性-定量、简单模型-精确理论、微分-变分4个角度分析了力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和作用。通过研究力学研究方法...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力学总能够发现与发明最适当的研究方法,解决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而推动力学自身的发展。本文从几何-解析、定性-定量、简单模型-精确理论、微分-变分4个角度分析了力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和作用。通过研究力学研究方法的演变,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的思想精髓,把握力学学科发展规律,对于目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力学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史 研究方法 演变 力学发展 启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V技术的精细流场测试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3
作者 郭春雨 张浩然 +3 位作者 韩阳 郐云飞 李若欣 高岩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16-425,共10页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tereoscopic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SPIV)技术作为流体力学精细流场测量中先进的测试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流场三维运动可视化,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实验教学平台将旋转流场可视化,通过数...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tereoscopic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SPIV)技术作为流体力学精细流场测量中先进的测试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流场三维运动可视化,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实验教学平台将旋转流场可视化,通过数据采集与图像后处理分析得到旋转流场的三维速度场,最终观察到:随着桨叶转速提高,圆管内旋转流场的周向流速整体增加且分布更均匀。管壁处沿轴向向下周向流速递减,管中心处则递增,断面分布沿径向连续光滑无台阶状变化,轴向未发生流速错位现象。此平台能够让学生了解先进流场测试技术发展的同时锻炼其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粒子图像测速 流体力学 流场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切型问题的运动分析
4
作者 吴泽艳 叶永 +2 位作者 郑保敬 罗威 彭辉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26-434,共9页
对运动学中相切型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刚体间滚动兼滑动的运动条件和速度投影定理,解释了文献中动点必然落在过切点的公法线上的结论,然后直接利用刚体间滚动兼滑动的运动条件,分析机构的运动过程,讨论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 对运动学中相切型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刚体间滚动兼滑动的运动条件和速度投影定理,解释了文献中动点必然落在过切点的公法线上的结论,然后直接利用刚体间滚动兼滑动的运动条件,分析机构的运动过程,讨论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结论:对于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取凸轮切点处曲率圆圆心为动点,则动点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方向与切点处切向平行;对于任意曲线轮廓从动件凸轮机构,取凸轮切点处曲率圆圆心为动点,则动点的相对速度方向与切点处切向平行,相对加速度的方向未定;对本文研究的3种机构,均存在对应的瞬时替代机构,求解该瞬时替代机构,可得到原问题的解答。本文的结果既便于用来计算相切型问题的速度和加速度,又可用来解释机械原理课程中“高副低代”的运动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切型问题 速度 加速度 高副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管网仿真计算及动态响应研究
5
作者 黄华 王鹏 +3 位作者 周炜 边腾飞 沈凯 张凯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蒸汽管网的安全、稳定、节能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准确地掌握蒸汽管网的动态运行规律。本文建立了蒸汽管网的水热力计算仿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与管网机理相结合的方法修正管段流阻系数,并用所提出的仿真计算...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蒸汽管网的安全、稳定、节能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准确地掌握蒸汽管网的动态运行规律。本文建立了蒸汽管网的水热力计算仿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与管网机理相结合的方法修正管段流阻系数,并用所提出的仿真计算方法分别探究了不同管道参数变化所对应的管道压力流量动态响应情况。通过实验计算结果显示,管道压力变化与管道流量变化息息相关,同时管长和管径参数与管道的压力动态响应特性密切相关。通过与传统计算流体动力学算法比较,本文所提出的仿真计算方法在计算管网不同管道参数的压力动态响应结果上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适用于蒸汽管网在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研究和动态响应过程研究,可为应对管网突发状况提供有效手段,提高管网的运行调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管网 水热力计算 动态仿真 压力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弯管中球柱状颗粒气力输送特性研究
6
作者 宋金华 舒梦 +5 位作者 帖金鑫 杨洋 吴育洁 洪晨 李瑞龙 何逸波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315-322,共8页
通过耦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对球柱状颗粒在90°弯管中的气力输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入口气体速度、颗粒质量流量、颗粒长径比和管道直径... 通过耦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对球柱状颗粒在90°弯管中的气力输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入口气体速度、颗粒质量流量、颗粒长径比和管道直径等参数对管道压降、出口处平均颗粒速度、平均颗粒碰撞次数和碰撞强度等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参数组合对系统的输送性能有较大影响,系列定量结果加深了对球柱状颗粒在90°弯管中气力输送特性的认识,并对提高其气力输送效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球柱状颗粒 离散单元法 90°弯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声速FADS系统设计及飞行试验评估
7
作者 王鹏 梁东 +1 位作者 赵锴 赵俊波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针对亚声速飞行器对高精度飞行参数的测控需求,研发了一套亚声速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lush air data sensing,FADS)系统,集成工程样机,并通过风洞试验及飞行试验进行系统考核评估。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针对亚声速飞行器对高精度飞行参数的测控需求,研发了一套亚声速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lush air data sensing,FADS)系统,集成工程样机,并通过风洞试验及飞行试验进行系统考核评估。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首先建立FADS系统压力数据库,并通过风洞试验考核了模型算法在低亚声速时的误差限;其次,集成融合实时解算算法的FADS工程原理样机;最后通过飞行试验考核了工程样机的工程适用性。结果表明:(1)与机载的其他独立测试系统相比,FADS攻角实时解算精度高,攻角偏差≤1°,关键段攻角偏差≤0.5°;事后重建的攻角数据与飞行试验FADS系统实时解算数据一致,证实FADS实时攻角解算方法可靠;(2)风洞及飞行试验校核数据表明,FADS实时攻角输出数据在飞行试验初始段的波动是由输入压力波动较大导致,特别是在高空低速段,输入压力波动幅值超过算法的误差限,导致实时攻角解算数值波动较大;(3)CFD仿真结果表明,输入压力波动位于算法误差限内对攻角输出精度影响较小,超过算法误差限的压力幅值波动对实时攻角输出精度影响极大。高空低速飞行器FADS系统对压力传感器等硬件精度及工程实现水平要求较高,应尽量保证工程实施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 飞行试验 攻角 测压传感器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件复杂变形的数字化虚拟仿真案例初建及应用探索
8
作者 刘艳萍 王利霞 +4 位作者 刘雯雯 李晓玉 许欣 张现彬 刘宇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04-408,共5页
结合中原区域经济特色,利用有限元分析优势,搭建了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中水轮发电机主轴变形的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利用Unity 3D构建虚拟场景,基于国产有限元分析软件Simdroid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实际工程参数提供多种互动场景和... 结合中原区域经济特色,利用有限元分析优势,搭建了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中水轮发电机主轴变形的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利用Unity 3D构建虚拟场景,基于国产有限元分析软件Simdroid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实际工程参数提供多种互动场景和丰富的实验条件。学生可自主设计载荷工况,通过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结果了解构件内应力应变分布和变化,提高对复杂受力变形体进行力学分析的能力,强化对材料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虚拟仿真 有限元模拟 复杂变形 工程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CNN的陆上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研究
9
作者 李仁杰 张伟 +3 位作者 卢向星 刘中华 魏焕卫 谭芳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准确预测风机基础的沉降,避免风机基础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风机结构变形,影响安全及寿命,依托某陆上风机基础加固项目,构建了一种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3DCNN)的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 为准确预测风机基础的沉降,避免风机基础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风机结构变形,影响安全及寿命,依托某陆上风机基础加固项目,构建了一种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3DCNN)的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模型,对不同位置测点的竖向位移监测数据进行时空重构,并通过时空矩阵将监测数据导入三维卷积核学习数据间的时空特征。对比当下热门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发现3DCNN模型在沉降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泛化性和稳定性也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陆上风机 基础竖向位移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矩形截面管道比摩阻的数值分析
10
作者 刘丽丽 陶聪颖 +3 位作者 王庆 杨含笑 杨晶 范家伟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238-241,共4页
《工程流体力学》本科生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都是针对圆形管道适用的,而对于非圆形管道的计算,教科书中提到采用当量直径的方法,认为非圆形管道的阻力和当量直径相同的圆形管道近似,从而将非圆形管道按照圆形管道进行计算。但当量... 《工程流体力学》本科生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都是针对圆形管道适用的,而对于非圆形管道的计算,教科书中提到采用当量直径的方法,认为非圆形管道的阻力和当量直径相同的圆形管道近似,从而将非圆形管道按照圆形管道进行计算。但当量直径相同的圆管和非圆形管的阻力受不同条件影响差别较大,所以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影响矩形截面管道比摩阻的要素,为异型管阻力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截面 比摩阻 当量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单位载荷法求解桁架杆件转角的讨论
11
作者 王乐 杨智春 王慧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35-439,共5页
通过一个桁架杆件转角的求解示例,介绍了单位载荷法求解桁架杆件转角的标准解法及两个误区,从结构力学的基本假设及单位载荷法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应对办法,表明了理论及方法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可供教师讲授或学生... 通过一个桁架杆件转角的求解示例,介绍了单位载荷法求解桁架杆件转角的标准解法及两个误区,从结构力学的基本假设及单位载荷法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应对办法,表明了理论及方法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可供教师讲授或学生学习结构力学和其他相关课程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载荷法 桁架 转角 位移 虚力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带孔薄板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12
作者 荆宇航 王朝阳 +4 位作者 蔺永康 杨志强 方国东 赵锐 李景彤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采用机器学习结合计算力学分析了带孔薄板的应力问题,其中数据驱动神经网络依赖于输入数据,通过学习数据中的模式来进行预测。物理信息神经网络通过嵌入平衡方程,提高了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深度能量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构造损失函数,计算... 采用机器学习结合计算力学分析了带孔薄板的应力问题,其中数据驱动神经网络依赖于输入数据,通过学习数据中的模式来进行预测。物理信息神经网络通过嵌入平衡方程,提高了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深度能量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构造损失函数,计算效率和准确性明显更优,给出了其在双向均匀拉伸和非均匀拉伸下的Von Mises应力和误差云图,误差不超过5%。与机器学习的交叉有力地促进了计算力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并不断拓展其深度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物理信息 深度能量法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偏心扭转圆柱涡激振动特性研究
13
作者 孙旭 SUHC.Steve 张家忠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87-97,共11页
横掠外流冲击下细长圆柱结构涡激振动问题在工程中广泛存在,已有研究多关注圆柱沿横向和/或流向的振动响应,对涡激扭转振动研究较少。本文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心扭转圆柱在层流中的涡激振动特性。首先,建立了偏心扭转圆柱涡... 横掠外流冲击下细长圆柱结构涡激振动问题在工程中广泛存在,已有研究多关注圆柱沿横向和/或流向的振动响应,对涡激扭转振动研究较少。本文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心扭转圆柱在层流中的涡激振动特性。首先,建立了偏心扭转圆柱涡激振动力学模型,推导了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然后,将基于特征线算子分裂的有限元解法、双时间步法、边弹簧近似法、广义-α方法和松耦合迭代解法相结合,针对层流诱发刚体扭转振动开发了一种通用流-固耦合解法,并采用基准算例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系统分析了偏心距、雷诺数、质量比对层流中偏心扭转圆柱涡激振动振幅、频率、流体载荷的影响规律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 层流 涡激扭转振动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斯韦对离散结构布局优化贡献时间的一桩公案
14
作者 铁军 隋允康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66-468,共3页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在力学上也具有多种开创性的贡献,其中的桁架结构布局优化研究,属于至今方兴未艾的研究热点——结构拓扑优化的范畴,而麦克斯韦早在100多年前就首次提出来了。由于时间久远...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在力学上也具有多种开创性的贡献,其中的桁架结构布局优化研究,属于至今方兴未艾的研究热点——结构拓扑优化的范畴,而麦克斯韦早在100多年前就首次提出来了。由于时间久远,麦克斯韦对桁架这类离散结构布局优化的贡献时间,国内相当多的一些涉及研究结构优化的专著、教科书和期刊的文章中,各自将其列为1864年、1870年、1872年和1890年等等,真是莫衷一是,不一而足。多数人,包括笔者,未曾想这个时间点会有这么多的说法,乃至以讹传讹,浑不知晓。当我们产生一念,想了解麦克斯韦在什么年纪做出这么重大的发现时,令我们瞠目结舌的是,1890年是他去世11年之后了!于是查文献,发现国外记录麦克斯韦对离散结构布局优化贡献的时间也很不一致,比如Michell,Rozvany和Makoto Ohsaki分别认为该时间是1890年、1872年和1894年,于是产生了力学史中棘手的一桩公案。通过多方查阅麦克斯韦的原文和出处,分析判断,认为1872年是合理的,厘清这桩公案对力学史和方法论的研究必定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斯韦 离散结构布局优化 贡献时间 力学史与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互动学习平台研究
15
作者 毛贻齐 方棋洪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396-403,共8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面临教学内容、方法、实验环节及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需求。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反馈,导致关键知识掌握不足,影响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建立一个课程互动学习平台,通过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面临教学内容、方法、实验环节及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需求。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反馈,导致关键知识掌握不足,影响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建立一个课程互动学习平台,通过数据驱动策略动态分析和调整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掌握情况,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平台强调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克服复杂理论概念的理解难题,增强学习动力。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求。通过整合力学实际应用案例与大数据相关学科,构建新的教学路径,旨在培养适应大数据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发展培养综合性研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课程 大数据 互动学习平台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筒状土袋加筋土的强度分析
16
作者 雷胜友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65-170,共6页
首先对圆形筒状土袋加筋土三轴试样进行受力分析,认为土体破坏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从而得到加筋土试样的强度表达式,并对该表达式作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研究表明,用土袋加筋后,被约束土体的黏聚力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考虑袋内草籽生长后... 首先对圆形筒状土袋加筋土三轴试样进行受力分析,认为土体破坏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从而得到加筋土试样的强度表达式,并对该表达式作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研究表明,用土袋加筋后,被约束土体的黏聚力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考虑袋内草籽生长后根的加筋作用,则形成二次复合加筋体,当根比较柔软时,则加筋后土的黏聚力有很大提高,当根比较坚硬时,则加筋后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皆有很大提高。最后用所得强度表达式进行理论计算,发现当折减系数在10%~20%时,计算得到的强度线与试验强度线吻合得相当好,其最大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状态 土袋 加筋土 黏聚力增量 内摩擦角增量 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程力学方法论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17
作者 胡海岩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261-264,共4页
根据力学“101计划”的总体要求,介绍如何设计以工程力学方法论为核心内容的新课程:力学工程问题。首先,阐述工程力学方法论的基本逻辑,它包括自上而下的3个层次,即工程科学导向、系统科学思维、系统工程方法。其次,介绍如何通过各种例... 根据力学“101计划”的总体要求,介绍如何设计以工程力学方法论为核心内容的新课程:力学工程问题。首先,阐述工程力学方法论的基本逻辑,它包括自上而下的3个层次,即工程科学导向、系统科学思维、系统工程方法。其次,介绍如何通过各种例题来展示工程力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定性研究、机理研究和数据驱动研究。最后,概述已完成的11个工程力学案例及其设计思路,并指出今后完善案例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方法论 课程设计 系统科学 工程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浮体全局动力学方程
18
作者 谢建华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201-208,共8页
首先通过变上限积分公式,得到了浮体恢复力的公式,给出了浮体有限振动方程;通过线性化方法,获得了浮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小振动频率公式;然后考虑浸没、漂浮和飞行阶段,建立了球形浮体分段光滑的全局动力学方程,用相平面方法描述了其全局... 首先通过变上限积分公式,得到了浮体恢复力的公式,给出了浮体有限振动方程;通过线性化方法,获得了浮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小振动频率公式;然后考虑浸没、漂浮和飞行阶段,建立了球形浮体分段光滑的全局动力学方程,用相平面方法描述了其全局动力学。其次考虑了具有一个空腔的球形浮体上下沉浮和左右晃动的耦合振动问题;给出了浮力、浮力矩以及势能函数表达式,建立了球形浮体的两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稳定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沉浮和左右晃动过程是非耦合的,因此可以单独考虑某一方向振动和稳定性问题。系统的两个平衡位置可能导致复杂运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体 平衡 稳定性 非光滑 全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力学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19
作者 陈立群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392-395,共4页
本文探讨一般力学类课程“理论力学”“振动力学”和“高等动力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这些课程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可概括为宇宙情怀、开放心态、家国志向、创新精神和岗位意识。从历史、文学、数学和哲学不同方面发掘了课程中反映上... 本文探讨一般力学类课程“理论力学”“振动力学”和“高等动力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这些课程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可概括为宇宙情怀、开放心态、家国志向、创新精神和岗位意识。从历史、文学、数学和哲学不同方面发掘了课程中反映上述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的课程思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力学 振动力学 高等动力学 教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ler-Bernoulli梁模态公式的修正
20
作者 毛崎波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233-237,共5页
在机械振动教科书给出Euler-Bernoulli梁的模态表达式中,除了简支梁,一般只能计算前12阶模态。主要原因是由于模态表达式中存在双曲正弦和双曲余弦函数,双曲函数随模态阶数呈指数增加,由此引起的舍入误差导致数值计算时模态形状失真。... 在机械振动教科书给出Euler-Bernoulli梁的模态表达式中,除了简支梁,一般只能计算前12阶模态。主要原因是由于模态表达式中存在双曲正弦和双曲余弦函数,双曲函数随模态阶数呈指数增加,由此引起的舍入误差导致数值计算时模态形状失真。本文提出对传统的模态表达式进行修正,从而可以精确计算至少前200阶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ER-BERNOULLI梁 高阶模态 舍入误差 边界条件 模态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