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8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民族化和声风格的演进
1
作者 梁寒琰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根植于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民族化在一个世纪的演变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共生性、五声性、现代性的和声风格,以创新的音乐手法与多元的艺术风格,谱写着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与宏大壮丽的时代篇章。
关键词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 民族化 和声风格 共生性 五声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筝曲《秦土情》融合共生的陕西音乐风格创作
2
作者 刘雅琴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筝曲《秦土情》是周展先生创作的一首取材于陕西省地方戏曲“碗碗腔”的作品,具有浓郁的陕西音乐色彩。本文从秦筝音乐的独特性出发,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旋律、和声结构及声部组合,探讨《秦土情》的音乐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阐述作品融合... 筝曲《秦土情》是周展先生创作的一首取材于陕西省地方戏曲“碗碗腔”的作品,具有浓郁的陕西音乐色彩。本文从秦筝音乐的独特性出发,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旋律、和声结构及声部组合,探讨《秦土情》的音乐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阐述作品融合共生的陕西音乐风格创作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筝 《秦土情》 陕西音乐风格 创作技法 融合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吉提: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的长跑者与奔跑人
3
作者 胡净波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9,共14页
音乐创作和创作研究二者相辅相成。作为关注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的学者,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对李吉提先生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上的梳理,将有利于我们打开学术视域。学习吉提先生的研究工作如何跟时代需求相契合,... 音乐创作和创作研究二者相辅相成。作为关注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的学者,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对李吉提先生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上的梳理,将有利于我们打开学术视域。学习吉提先生的研究工作如何跟时代需求相契合,做中国当代音乐研究的奔跑人;持续不断地研究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实践,做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的长跑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吉提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 长跑者 奔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组曲《太行春秋》的民族创作手法
4
作者 丁淑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7,共9页
钢琴组曲《太行春秋》是鲍元恺先生创作的《炎黄风情》钢琴版的第六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现了作曲家“立足山西传统音乐,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创作理念。本文就该作品的中国美学基调和民族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为创作更多优秀的中... 钢琴组曲《太行春秋》是鲍元恺先生创作的《炎黄风情》钢琴版的第六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现了作曲家“立足山西传统音乐,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创作理念。本文就该作品的中国美学基调和民族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为创作更多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提出一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春秋》 鲍元恺 中国美学基调 民族创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伴奏合唱《梦绕大别山》的演唱二度创作
5
作者 郭莹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6,共8页
《梦绕大别山》是一首创作于新时代语境下的无伴奏合唱作品,融合民族民间音乐与皮影戏艺术元素,展现出“新时代民族风阿卡贝拉”的独特艺术风貌。作品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汲取民族民间文学与音乐素材,融合中西方和声、复调等多声部... 《梦绕大别山》是一首创作于新时代语境下的无伴奏合唱作品,融合民族民间音乐与皮影戏艺术元素,展现出“新时代民族风阿卡贝拉”的独特艺术风貌。作品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汲取民族民间文学与音乐素材,融合中西方和声、复调等多声部写作技法,构建出声部交织有序、和声色彩斑斓、音响丰富新颖的合唱艺术图景。在演唱实践中,各声部需根据作品的戏剧性与民族风格特征,作出有针对性的音色与技巧调整,在音色融合与动态控制中共同体现作品“民族风阿卡贝拉”的声响特质。通过对该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把握其艺术风格特征,推动声乐演唱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伴奏合唱 《梦绕大别山》 演唱二度创作 民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角钮钟在中国历史朝代音乐会中的活态传承
6
作者 赵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4,共7页
广西艺术学院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以羊角钮钟作为固定配器,以中国历史朝代为线索,举办了一场古韵古香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通过15部原创作品,以“乐器活态化”为传承理念,将羊角钮钟与现代音乐创作相结合,展现了羊角钮钟... 广西艺术学院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以羊角钮钟作为固定配器,以中国历史朝代为线索,举办了一场古韵古香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通过15部原创作品,以“乐器活态化”为传承理念,将羊角钮钟与现代音乐创作相结合,展现了羊角钮钟的独特音色与文化内涵,为传统礼器的现代演绎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历史题材的音乐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角钮钟 中国历史朝代音乐会 乐器活态化 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忠镕先生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学术贡献略述
7
作者 周湘林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罗忠镕先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杰出校友,曾跟随谭小麟和丁善德两位先生分别学习欣德米特作曲理论以及对位法、赋格等复调写作技术。本文从罗忠曙先生早年在上音的学习、工作经历说起,对罗先生音乐创作中对于西方作曲技术和中国传统音乐的... 罗忠镕先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杰出校友,曾跟随谭小麟和丁善德两位先生分别学习欣德米特作曲理论以及对位法、赋格等复调写作技术。本文从罗忠曙先生早年在上音的学习、工作经历说起,对罗先生音乐创作中对于西方作曲技术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借鉴和运用进行梳理,考察罗先生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炼罗先生学术道路对当下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忠镕 欣德米特 谭小麟 丁善德 音乐创作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艺术特征及创作启示
8
作者 刘鑫焱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作为一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所作的主旋律交响音乐作品,围绕“我的祖国”这一宏大主题展开,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各乐章间既能独立又有基于套曲思维的呼应关系,保持着对称与平衡的美感。这部作品体现... 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作为一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所作的主旋律交响音乐作品,围绕“我的祖国”这一宏大主题展开,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各乐章间既能独立又有基于套曲思维的呼应关系,保持着对称与平衡的美感。这部作品体现出音乐的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注重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可听性,并呈现出崇高之美,是新时代最为成功的主旋律交响音乐作品。主旋律交响音乐创作,既要凸显主流价值,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又要彰显音乐的时代特征,构建国家文化形象,此乃张千一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对主旋律交响音乐创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套曲《我的祖国》 张千一 主旋律交响音乐 艺术特征 创作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作家石顺义
9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石顺义,汉族,河北沙河人,中共党员。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技术二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文艺创作以来,作有歌词1000余首,以朴实无华、贴近军旅、真切感人而著称。由他作词创作的歌曲,先后荣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宣... 石顺义,汉族,河北沙河人,中共党员。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技术二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文艺创作以来,作有歌词1000余首,以朴实无华、贴近军旅、真切感人而著称。由他作词创作的歌曲,先后荣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一级编剧 歌词 石顺义 解放军文艺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康定情歌》:民歌构建的红色史诗
10
作者 明言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2,共8页
源自康定民歌“溜溜调”的《康定情歌》,是一首代表中国声音形象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力的传统经典民歌。上海音乐学院的主创团队,巧妙地立足这首短小抒情的爱情歌曲,将讴歌“两路精神”的时代主题注入其中,把川藏地区丰富的民间... 源自康定民歌“溜溜调”的《康定情歌》,是一首代表中国声音形象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力的传统经典民歌。上海音乐学院的主创团队,巧妙地立足这首短小抒情的爱情歌曲,将讴歌“两路精神”的时代主题注入其中,把川藏地区丰富的民间歌舞材料融汇其上,以音乐戏剧手段为其注入厚重艺术能量、文化内涵与思想容量,使之脱颖为当代中国历史叙事的红色史诗性歌剧作品。笔者认为,这是该剧创作得以成立、取得成功的“秘籍”,也是主创团队赋予该作的“魂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民歌 《康定情歌》 民族歌剧 创作批评 教创演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风琴二重奏《遥远的回声》的创作及时代意义
11
作者 温旭伟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6,共12页
本文以手风琴二重奏《遥远的回声》为研究对象,从它的创作背景入手,对其创作构思、创作手法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作品的艺术表达及其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力求传达出在音乐声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积极导向。
关键词 杨文涛 杨屹 《遥远的回声》 音乐创作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创作》稿约及格式规范
12
作者 《音乐创作》编辑部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音乐创作》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唯一五线谱专业音乐创作刊物,是国家音乐类核心期刊之一。刊物逢双月18日出版,每册定价20元,邮发代号2-963.《音乐创作》秉承高水准、高品质、高规格的原则,以繁荣和... 《音乐创作》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唯一五线谱专业音乐创作刊物,是国家音乐类核心期刊之一。刊物逢双月18日出版,每册定价20元,邮发代号2-963.《音乐创作》秉承高水准、高品质、高规格的原则,以繁荣和推动中国音乐创作、积累和丰富中国音乐文献、探索和追求中国音乐艺术、传承和演绎中国音乐精神为己任,欢迎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时代性、前瞻性兼具的音乐作品和创作文章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音乐创作 时代性 前瞻性 学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望华钢琴曲《春江舟影》民族意境的构建
13
作者 陈灏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储望华先生在钢琴曲《春江舟影》中秉持“以中为体,中西结合”的创作理念,赋予作品浓郁中国风情与深厚文化底蕴。本文剖析其创作手法与意境表达的构建路径,探究二者如何共同构建深远民族意境,旨在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创新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储望华先生在钢琴曲《春江舟影》中秉持“以中为体,中西结合”的创作理念,赋予作品浓郁中国风情与深厚文化底蕴。本文剖析其创作手法与意境表达的构建路径,探究二者如何共同构建深远民族意境,旨在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创新提供可借鉴的范例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望华 《春江舟影》 创作手法 民族元素 意境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创作》稿约及格式规范
14
作者 《音乐创作》编辑部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音乐创作》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唯一五线谱专业音乐创作刊物,是国家音乐类核心期刊之一。刊物逢双月18日出版,每册定价20元,邮发代号2-963。《音乐创作》秉承高水准、高品质、高规格的原则,以繁荣... 《音乐创作》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唯一五线谱专业音乐创作刊物,是国家音乐类核心期刊之一。刊物逢双月18日出版,每册定价20元,邮发代号2-963。《音乐创作》秉承高水准、高品质、高规格的原则,以繁荣和推动中国音乐创作、积累和丰富中国音乐文献、探索和追求中国音乐艺术、传承和演绎中国音乐精神为己任,欢迎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时代性、前瞻性兼具的音乐作品和创作文章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音乐创作 时代性 前瞻性 学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炳元《九曲秧歌黄河阵》的“陕北回响”
15
作者 闵讷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4,共12页
崔炳元作为一位多产且备受关注的中国当代作曲家,其创作始终保持着对陕北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情感,这一艺术特质在其交响序曲《九曲秧歌黄河阵》中得到鲜明体现。文章以这部作品中的主题建构为切入点,探究这些带有陕北地域特色的音乐材... 崔炳元作为一位多产且备受关注的中国当代作曲家,其创作始终保持着对陕北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情感,这一艺术特质在其交响序曲《九曲秧歌黄河阵》中得到鲜明体现。文章以这部作品中的主题建构为切入点,探究这些带有陕北地域特色的音乐材料处理方式、有机关联与逻辑建构,以及曲体结构方式与音色音响策略等技术语言。在总结作曲家对技术形式思考的基础上,探讨这部作品的文化特色表达,可以对传统元素在当代专业音乐中的创作实践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炳元 《九曲秧歌黄河阵》 陕北音乐元素 交响化创作 “陕北回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声歌《向月》,“交响”颂航天
16
作者 王婷婷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小虎作曲、词作家崔恕作词的交响童声合唱《向月》,作为探月工程公益主题曲,已于2018年5月21日搭载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升空,成为我国在太空中飞得最远的歌曲。本文在笔者对第一手相关创作资料的搜... 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小虎作曲、词作家崔恕作词的交响童声合唱《向月》,作为探月工程公益主题曲,已于2018年5月21日搭载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升空,成为我国在太空中飞得最远的歌曲。本文在笔者对第一手相关创作资料的搜集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向月》从歌词到音乐材料、曲式结构、调性布局、和声与配器方面的解析,探寻该作品是如何以交响童声合唱歌颂航天精神、传递探月故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童声合唱《向月》 创作解析 郭小虎 探月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创作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再探——重读叶纯之先生《音乐美学导论》《叶纯之音乐评论集》
17
作者 廖雨青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叶纯之先生是我国20世纪音乐界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着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评论家、翻译家等多重身份。身处思潮涌动的20世纪80-90年代,叶先生始终关注着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前景,在多重身份带来的多重学术视角下,他尝试搭建音... 叶纯之先生是我国20世纪音乐界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着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评论家、翻译家等多重身份。身处思潮涌动的20世纪80-90年代,叶先生始终关注着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前景,在多重身份带来的多重学术视角下,他尝试搭建音乐美学与创作实践之间的互证与互融。本文聚焦于叶纯之1977-1997年间在上海、香港地区两地的音乐活动,围绕他的两本文论一《音乐美学导论》《叶纯之音乐评论集》展开,梳理叶纯之音乐美学观念的生成路径,并结合具体的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及音乐评论探讨叶先生对中国音乐创作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纯之 中国音乐创作 音乐美学 民族性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曲《中国之梦》创作的传统文化精神布道
18
作者 何怡文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3,共8页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兼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滋养了诸多艺术创作,启发着创作者的艺术灵感。张朝于2013年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国之梦》即为其中的代表。这是一首极富民族特色的作品,在吸纳了编钟与古琴的音乐元素后,用钢琴演绎出中...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兼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滋养了诸多艺术创作,启发着创作者的艺术灵感。张朝于2013年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国之梦》即为其中的代表。这是一首极富民族特色的作品,在吸纳了编钟与古琴的音乐元素后,用钢琴演绎出中国在四个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恒常之道。本文从“道源”追溯和“道性”传布两个方面对这首作品的音乐元素、审美元素、哲学元素等进行分析,意在了解作品创作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为新时代音乐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钢琴曲创作 《中国之梦》 精神布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达群交响组曲《巴蜀》的“文言史诗性”表达
19
作者 孙红杰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贾达群的交响组曲《巴蜀》表现了巴蜀的山水、人文、历史和未来愿景,以其集中、丰富、广阔、深刻的表达效力,堪称一部“巴蜀音乐史诗”。若将此曲置于贾达群四十年创作历程中加以审视,则不仅能发现“巴蜀”这一特定表现主题的线索性意义... 贾达群的交响组曲《巴蜀》表现了巴蜀的山水、人文、历史和未来愿景,以其集中、丰富、广阔、深刻的表达效力,堪称一部“巴蜀音乐史诗”。若将此曲置于贾达群四十年创作历程中加以审视,则不仅能发现“巴蜀”这一特定表现主题的线索性意义,也可洞悉这位作曲家整体艺术追求的持续演化。本文认为,交响组曲《巴蜀》的音乐语言具有“浅显文言”的趣味,反映出贾达群的音乐表达经历了从融合“古”“今”,到融合“中”“外”,再到融合“雅”“俗”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达群 交响组曲《巴蜀》 音乐史诗 浅显文言 音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音乐钢琴创编的“画皮”“画骨”“画心”
20
作者 蒋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3,共6页
本文聚焦京剧音乐钢琴创编的“画皮”“画骨”“画心”这三种主要路径,在分析代表作品的基础上,阐述不同模式所体现的文化融合深度与审美取向,揭示跨界创编中民族音乐现代化与钢琴语汇本土化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认为,这三种创编路径从... 本文聚焦京剧音乐钢琴创编的“画皮”“画骨”“画心”这三种主要路径,在分析代表作品的基础上,阐述不同模式所体现的文化融合深度与审美取向,揭示跨界创编中民族音乐现代化与钢琴语汇本土化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认为,这三种创编路径从“形”入“神”,体现了京剧文化的多维表达,也为新时代背景下钢琴创作的民族化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音乐 钢琴创编 画皮 画骨 画心 文化融合 民族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