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27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对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刘燕 罗锦文 +1 位作者 刘艳丽 唐亚霞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瘤内和瘤周区域的影像组学模型在结直肠癌(CRC)旁肿瘤沉积(TD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4年9月本院及TCIA数据库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0例CRC患者的CT增强图像,按照术后病理分为TDs阳性组(n=130)和TD...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瘤内和瘤周区域的影像组学模型在结直肠癌(CRC)旁肿瘤沉积(TD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4年9月本院及TCIA数据库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0例CRC患者的CT增强图像,按照术后病理分为TDs阳性组(n=130)和TDs阴性组(n=200)。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n=231)和测试组(n=99),在CT增强静脉期图像上手动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生成感兴趣体积,瘤周区域ROI分别按照2、4、6 mm等距外扩,使用Pyradiomics对各ROI区域进行特征提取,LASSO进行特征筛选,采用XGBoost的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融合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来评价各模型的诊断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来比较各模型预测性能。结果瘤内模型的训练组和测试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7、0.828。瘤周特征建模以瘤周4 mm范围诊断效能最佳,在训练组和测试组AUC分别为0.933、0.830。瘤内瘤周融合模型的预测诊断效能最佳,在训练组和测试组AUC分别为0.951、0.883,决策曲线分析显示瘤内瘤周融合模型对预测TDs净获益最佳。结论基于CT增强瘤内瘤周区域融合影像组学模型能很好预测CRC旁TDs,预测TDs净获益最佳,优于传统单一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可辅助临床医师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瘤内瘤周 影像组学 结直肠癌 肿瘤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融合补偿策略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一鸣 姚梅 +5 位作者 牡丹 张鑫 刘任远 张冰 杨尚文 李清霞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光谱CT(IQon CT)联合补偿策略技术是否能在限制总辐射吸收率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80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40例/组。A组使用1...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光谱CT(IQon CT)联合补偿策略技术是否能在限制总辐射吸收率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80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40例/组。A组使用100 mL对比剂,注射流速为5.0 mL/s,行传统剂量IQon CT扫描(管电压120 kV,320 mgI/mL威视派克注射液);B组使用40 mL对比剂,注射流速为3.5 mL/s,行补偿策略IQon CT扫描(管电压7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注射液)。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主、客观评价[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计算辐射剂量[容积剂量指数(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与对比剂碘吸收系数。结果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主观质量评分≥3分,两组图片一致性高(P<0.05)。两组图像各亚组的CT值、SNR和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CT值均低于B组,其中B组在40 keV单能量图像具有最优的CT值、CNR和SNR。B组CTDIvoI减少66.7%,DLP减少83.8%,ED减少75.6%(P<0.05)。B组对比剂碘吸收系数比A组降低70.1%(85.2 g vs 25.4 g)。结论IQon CT联合补偿策略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CT血管成像 补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定量参数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
3
作者 马蓉 邵春晖 +2 位作者 罗永科 吕品 魏格格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及定量测值参数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4年10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7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弹性平均值(...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及定量测值参数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4年10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7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弹性平均值(E_(mean))与弹性比(ER)、应变弹性成像应变平均值与应变比(SR)、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的上升斜率、峰值强度(PKI)、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强度、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TIC-AUC)等各定量参数检查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和转移组,比较各定量参数在两组间的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男性、结节边缘模糊、结节内细小钙化及结节侵犯被膜占比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模态超声各定量参数中,未转移组中应变弹性成像应变比SR与CEUS定量参数PKI及TIC-AUC与转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最佳界值SR≤2.77、PKI≤14.00 dB、TIC-AUC≤1668.09 dB·s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大。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结节内细小钙化、结节侵犯被膜及CEUS参数PKI、TIC-AUC为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结节内细小钙化、结节侵犯被膜及CEUS参数PKI≤14.00 dB与TIC-AUC≤1668.09 dB·s在预测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中具有一定价值,能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剪切波弹性成像 应变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高频超声与MRI优化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李玲 肖莹莹 +3 位作者 杨洁 牛娟鹏 申英灏 吴杰燕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 对比高频超声与MRI在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诊断及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早期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单侧踝关节受伤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及MRI检查,并根据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测量并比... 目的 对比高频超声与MRI在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诊断及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早期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单侧踝关节受伤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及MRI检查,并根据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测量并比较患侧与健侧的ATFL厚度、长度,以及距腓关节间隙角度。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绘制高频超声与MRI诊断ATFL损伤的ROC曲线,并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 8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出Ⅰ级损伤13例,Ⅱ级损伤39例,Ⅲ级损伤28例;MRI诊断出Ⅰ级损伤24例,Ⅱ级损伤42例,Ⅲ级损伤14例。高频超声对Ⅰ级损伤的检出率低于MRI,Ⅱ级损伤的检出率略低于MRI,而Ⅲ级损伤的检出率高于MRI(P<0.001)。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患侧ATFL厚度与损伤分型呈正相关,患侧ATFL的距离腓关节间隙角度及长度与CAI的诊断符合率呈正相关。结合多项超声参数进行CAI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为韧带损伤的手术修复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磁共振成像 距腓前韧带损伤 慢性踝关节不稳 手术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预测肝癌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生存率:基于增强MRI不同瘤周影像组学
5
作者 管清龙 张海潇 任伟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552-561,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构建不同瘤周预测模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生存率。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TACE治疗的201例HCC患...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构建不同瘤周预测模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生存率。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TACE治疗的201例HCC患者,患者在TACE术前1周行3.0T上腹增强MRI扫描,基于增强MRI图像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勾画肿瘤ROI,等距外扩2、4、6 mm,构建瘤内+不同瘤周的组学模型:瘤内+瘤周2 mm模型、瘤内+瘤周4 mm模型、瘤内+瘤周6 mm模型、Nomogram模型,并对上述模型进行效能评价,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生存率的预测。结果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瘤内+瘤周6 mm模型的AUC分别为0.997和0.966,其瘤内+瘤周6 mm模型优于瘤内+瘤周2 mm、4 mm模型;结合Nomogram模型,瘤内+瘤周6 mm模型显示具有良好临床预测价值;COX生存分析显示,瘤内+瘤周6 mm的预测概率值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瘤内+瘤周6 mm模型的预测概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中高风险组中位PFS为14.8月(P<0.001),验证集中高风险组中位PFS为12月(P=0.001)。结论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构建的瘤内+瘤周6 mm模型对TACE术前预测2年PFS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新的影像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 磁共振 瘤周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oosting集成模型的肺炎感染诊断方法
6
作者 杨倩 王莉 +2 位作者 张萍 宫艳艳 付玉叶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oosting集成模型的肺炎感染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经CT检查的肺炎感染患者31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诊断。在CT图像的预处理阶段,应用图像增强技术提升图像质量,确保模型在特征提...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oosting集成模型的肺炎感染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经CT检查的肺炎感染患者31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诊断。在CT图像的预处理阶段,应用图像增强技术提升图像质量,确保模型在特征提取时获取更加清晰的影像信息。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通过XGBoost框架提取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和像素强度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减少特征维度。通过引入聚焦损失函数解决样本不平衡问题,确保模型对良性和恶性样本有更均衡的关注。采用贝叶斯优化方法,构建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对超参数进行调整。结果本研究所提出的诊断方法在测试集中的平均曲线下面积值为0.9649,F1分数为0.9423,显著优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随机森林和K最近邻等对比模型。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诊断方法为提高肺炎感染的识别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有效工具,有助于医生更早识别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感染 CT图像:XGBoost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ARE技术可降低头颅CT辐射剂量:基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
7
作者 王帆 曹伟 +1 位作者 梁保辉 王静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 分析头颅CT检查时分别使用固定管电流技术、CARE Dose 4D和X-CARE技术时对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探求一种保护敏感器官的头颅CT扫描方案。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3年5月~2024年2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头颅CT检查的90例... 目的 分析头颅CT检查时分别使用固定管电流技术、CARE Dose 4D和X-CARE技术时对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探求一种保护敏感器官的头颅CT扫描方案。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3年5月~2024年2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头颅CT检查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使用固定管电流技术、CARE Dose 4D和X-CARE技术,30例/组。在扫描时将热释光剂量计置于患者眼睛表面,比较分析不同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值以及眼晶状体表面辐射剂量的差异性;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依据五分制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利用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组患者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3组的CTDIvol分别为49.61±0.40、33.85±3.20、32.40±3.11 mGy,SSDE分别为34.26±1.77、28.08±5.34、27.29±5.30 mGy,眼睛表面剂量分别为6.76±0.46、3.41±0.40、2.05±0.73 mSv。相比于使用固定管电流技术,使用CARE Dose 4D和X-CARE技术时辐射剂量CTDIvol分别降低31.76%和34.69%,SSDE分别降低36.55%和38.34%。SSDE较CTDIvol低10.78%。对于图像质量,使用CARE Dose 4D和X-CARE技术时图像的噪声和SNR均低于固定管电流组,但3组图像的主观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SSDE,CTDIvol低估了受检者实际的辐射剂量。X-CARE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头颅CT扫描的辐射剂量,同时眼睛部分的敏感器官也能得到很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E Dose 4D X-CARE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早期识别老年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左室几何结构受损和收缩功能障碍
8
作者 李萍 杨红宇 +1 位作者 周林燕 康春松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和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52例,依据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n=62)、超重组(n=50)、肥胖组(n=4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和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52例,依据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n=62)、超重组(n=50)、肥胖组(n=40),另收集健康对照组50例。获得常规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参数。比较各组间超声参数的差异及4种左室几何构型的发生率。结果从对照组到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肥胖组的GLS逐渐减小,对照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肥胖组的左室质量指数逐渐增大(P<0.05);超重组、肥胖组的离心性肥厚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体质量组;从对照组到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肥胖组的向心性肥厚发生率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BMI、高血压病程与GLS呈负相关;年龄、收缩压、BMI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BMI是GLS的影响因素;BMI是左室质量指数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对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及左心室肥厚有叠加作用。BMI升高是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及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肥胖更易导致左室发生向心性肥厚,由于向心性肥厚与心血管风险高、预后差相关,早期识别、干预此类患者的左室几何结构受损有助于减少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 左室质量指数 几何构型 心肌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半定量法对颞叶癫痫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9
作者 王春梅 赵宇嘉 +3 位作者 邬心爱 牛瑞龙 包宝亮 王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半定量法对发作间期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及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有癫痫症状及体征、视频脑电图(VEEG)异常、脑MRI正常的临床诊断癫痫的青少年患者4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半定量法对发作间期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及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有癫痫症状及体征、视频脑电图(VEEG)异常、脑MRI正常的临床诊断癫痫的青少年患者4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6~40(17.06±6.28)岁,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和药物治疗1~2年后均行脑^(18)F-FDG PET/CT显像,采用视觉和MIMneuro软件半定量分析,确定癫痫灶的位置,测量癫痫灶及健侧的SUV_(mean),分析二者的不同。分析癫痫灶SUV_(mean)治疗前后变化,评价SUV_(mean)对颞叶癫痫灶定位价值及药物疗效的评价。结果43例患者均有癫痫症状及体征、VEEG异常,临床诊断颞叶癫痫,PET癫痫灶呈显像剂摄取减低,癫痫灶SUV_(mean)与健侧SUV_(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癫痫药物治疗1~2年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再次行PET/CT检查,药物治疗后癫痫灶SUV_(mean)升高,癫痫灶的SUV_(mea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癫痫灶SUV_(mean)与健侧SUV_(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健侧SUV_(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停抗癫痫药或减药后无癫痫症状及体征,4例患者停抗癫痫药或减药后癫痫再次发作。结论^(18)F-FDG PET/CT半定量指标SUV_(mean)对颞叶癫痫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用于药物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癫痫 药物治疗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PET代谢脑网络的Hub节点和模块化的差异
10
作者 杨帆 肖静可 +2 位作者 彭岱云 付静瑜 柳江燕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目的基于18F-FDG PET成像构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后代谢脑网络Hub节点和模块化的差异,探讨疾病本身和R-CHOP化疗方案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2024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接受化疗前后全身1... 目的基于18F-FDG PET成像构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后代谢脑网络Hub节点和模块化的差异,探讨疾病本身和R-CHOP化疗方案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2024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接受化疗前后全身18F-FDG PET检查的51例DLBCL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脑区间的相关性构建代谢脑网络。行1000次置换检验比较DLBCL患者与健康对照全局属性、Hub节点和模块化的差异。结果DLBCL患者脑网络Hub节点的数量和分布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保持了小世界网络的特性(Sigma>1.1)。在模块化方面,基线时DLBCL患者脑网络的部分节点模块归属发生变化,化疗后脑网络的模块结构则经历了明显重组,但模块度Q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本身和R-CHOP化疗药物共同导致DLBCL患者代谢脑网络Hub节点和模块化的改变,从而影响大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 代谢脑网络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抗体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孙瑶 谢国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35-241,共7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影像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已成为疾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影像技术不仅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定位,还能通过分子成像提供疾病的分子特征,为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尽管传统影像技... 随着分子生物学、影像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已成为疾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影像技术不仅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定位,还能通过分子成像提供疾病的分子特征,为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尽管传统影像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但其依赖的对比剂和标记探针仍存在局限性。纳米抗体源于骆驼科动物的重链抗体,因其小分子量、高稳定性、高特异性等特点,在医学影像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纳米抗体的特性及其在影像诊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其在肿瘤成像、感染监测和炎症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本文还讨论了纳米抗体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当前解决方案。未来,结合技术优化和多模态成像,纳米抗体有望成为精准医疗的重要工具,推动个性化医疗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医学影像 肿瘤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隔/蜂窝样强化、表观扩散系数值、血管侵犯征象可有效鉴别患者肝局灶性慢性炎性病变与胆管细胞癌
12
作者 刘炼 侯钦 熊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对比肝局灶性慢性炎性病变(FCIHL)与胆管细胞癌(ICC)的MRI及部分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3年10月经病理证实14例FCIHL及27例ICC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DWI扫描,15例... 目的对比肝局灶性慢性炎性病变(FCIHL)与胆管细胞癌(ICC)的MRI及部分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3年10月经病理证实14例FCIHL及27例ICC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DWI扫描,15例行Gd-BOPTAMRI平扫+增强+DWI检查;由2位放射科腹部组医师独立分析及总结2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由第3位医师对临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病灶实质部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血管侵犯及分隔蜂窝样强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形态、边缘、最大径、是否渐进性强化、局部肝萎缩或包膜皱缩、病灶周围异常灌注、病灶远端胆管扩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鉴别诊断FCIHL及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血管侵犯、分隔/蜂窝样强化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660、0.827;3类征象在鉴别FCIHL及ICC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隔/蜂窝样强化、ADC值、血管侵犯在FCIHL、ICC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上述征象可有效提高FCIHL与ICC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 慢性炎症 胆管细胞癌 表观扩散系数 血管侵蚀 分隔/蜂窝样强化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联合定量磁化率成像对帕金森病分期及认知功能评估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琪 杨晨 +2 位作者 郝璐 琚超 王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索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NM-MRI)联合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帕金森病(PD)分期及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2例PD患者及22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进行磁共振N... 目的探索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NM-MRI)联合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帕金森病(PD)分期及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2例PD患者及22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进行磁共振NM-MRI及QSM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获取所有受试者黑质(SN)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及磁化率(MSV)值,比较CNR值和MSV值在不同分期PD中的差异。运用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单一参数及联合参数在PD分期和认知功能评估中的诊断效能。结果PD组黑质(SN)的CNR值均低于HC组(P<0.05)、MSV值均高于HC组(P<0.05)。早期PD组CNR值高于中期PD组与晚期PD组(P<0.05),晚期PD组MSV值高于早期PD组及中期PD组(P<0.05)。PD组CNR值与MoCA评分、MMSE评分呈正相关,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P<0.05);PD组MSV值与MoCA评分、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鉴别早期PD与中期PD方面,ROC曲线显示NM-MRI、QSM及二者联合的AUC值分别为0.778、0.783、0.820。在PD认知功能评估方面,ROC曲线显示NM-MRI、QSM及二者联合的AUC值分别为0.821、0.787、0.830。二者联合在鉴别不同PD分期及PD认知功能评估方面的效能高于单一技术。结论NM-MRI联合QSM成像技术在PD分期及认知功能评估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能够识别早期PD患者,以及为PD患者的认知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黑色素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疾病分期 认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心动图联合应变及三尖瓣环位移参数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右心室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
14
作者 王子玥 栗河舟 +5 位作者 吴娟 王新霞 张君玲 杨坡 齐芳芳 刘芝姣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心动图评估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MPP急性期儿童45例(MPP组)和同期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测定右心室应变参数及...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心动图评估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MPP急性期儿童45例(MPP组)和同期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测定右心室应变参数及三尖瓣环位移(TAD)参数,并应用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组织多普勒成像(TDI)等不同超声评估方法进行右心室功能检查。对比两组儿童右心室径线(RVT、RVL)、三尖瓣频谱多普勒参数(TVE、TVA、TVE/A)、肺动脉瓣频谱多普勒参数(PVAT、PV)、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参数(s、e、a、IVCT、ET、IVRT、TDI-Tei指数)、右心室纵向应变参数(RV4CSL、RVFWSL)与TAD参数(T1、T2、Tm%、Tm)。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PP组患儿应变参数和TAD参数与心肌酶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PP组TVE和TVA增快、ET缩短、TDI-Tei指数增大(P<0.05),但TVE/A、三尖瓣环e/a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纵向应变参数(RV4CSL、RVFWSL)及TAD参数(T1、T2、Tm%、Tm)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MPP组应变和TAD参数与心肌酶谱结果呈负相关,其中Tm%与LDH,RV4CSL与LDH,Tm%与CK-MB,Tm%与CK,RV4CSL与CK-MB的相关性均较好(r=-0.706、-0.658、-0.664、-0.654、-0.636,P<0.05)。结论MPP患儿右心室整体功能减低,主要为收缩功能受损,舒张功能无影响;STI技术测定右心室应变参数及TAD参数有助于早期发现并量化评价MPP的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障碍;MPP患儿心肌酶谱水平越高,右心室应变参数及TAD参数越低,其右心室亚临床心肌受损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右心室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肌应变 三尖瓣环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颈部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15
作者 栗春莉 李亚洲 +3 位作者 宋雨 许费昀 王新方 张平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和31例淋巴瘤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超声...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和31例淋巴瘤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声像特征,探讨各指标在两种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发现结核组淋巴结最大长径、短径较淋巴瘤组小,内部囊性回声及边缘型或无血流的淋巴结占比多,存在条状或网格状回声、门型或混合型血流少于淋巴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结核组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增强、有无增强区,淋巴瘤组多表现为非向心性、均匀增强、不伴无增强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0.0%、80.6%、86.4%,94.0%、87.1%、91.4%,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0.0%、71.0%、76.5%。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瘤患者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声像特点有显著的异同性,两者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颈部淋巴结结核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及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对卵巢-附件肿物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16
作者 刘芳欣 任永凤 +3 位作者 李健 程刚 陈飞 陆静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及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超声分类在卵巢-附件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手术的150例卵巢-附件肿物患者超声图像资料,评估所有肿物声像图特征... 目的探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及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超声分类在卵巢-附件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手术的150例卵巢-附件肿物患者超声图像资料,评估所有肿物声像图特征,分别进行O-RADS及GI-RADS分类,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两种分类方法诊断的ROC曲线,分析两种分类方法诊断效能。结果150例卵巢-附件肿物良性115例,恶性35例;GI-RADS分类诊断阈值为GI-RADS 4b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分别为71.43%、90.43%、86.00%、0.904;O-RADS分类诊断阈值为O-RADS 5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分别为71.43%、98.26%、92.00%、0.934;O-RADS诊断准确度及AUC略高于GI-RAD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ADS诊断特异度高于GI-RA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O-RADS及GI-RADS分类对卵巢-附件良恶性肿物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O-RADS具有更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附件 超声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频散成像评估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韩梦园 段舒惠 +4 位作者 徐浩洋 熊正彪 王坤 刘菲菲 闫俊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肝脏疾病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近年来评估肝脏疾病的超声新技术,其局限性在于评估组织弹性时忽略了组织黏度的影响。剪切波频散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剪切波的频散斜率能够评估组织的黏弹... 肝脏疾病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近年来评估肝脏疾病的超声新技术,其局限性在于评估组织弹性时忽略了组织黏度的影响。剪切波频散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剪切波的频散斜率能够评估组织的黏弹性特性。肝脏具有黏性和弹性力学特性,因此剪切波频散成像有望成为评估肝脏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剪切波频散成像的物理原理,以及其在评估弥漫性肝脏疾病与局灶性肝脏疾病中的具体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综述,总结剪切波频散成像尚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频散成像 肝脏疾病 评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呼气末正压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苏醒期呼吸力学、氧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基于EIT技术
18
作者 江倩 李强 刘世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71-378,共8页
目的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苏醒期呼吸力学、氧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2024年10月于本院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苏醒期呼吸力学、氧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2024年10月于本院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42例/组,分别应用常规PEEP-吸入氧浓度表法及EIT技术指导个体化PEEP滴定来行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不同时间点[进入苏醒室时(T1)、机械通气30 min(T2)、苏醒后(T3)]呼吸力学、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比较两组的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及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及苏醒室内最佳PEE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1时两组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_(peak))、平台压(P_(plat))、ΔP、氧合指数(O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两组Cdyn、OI均高于同组T1时,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_(peak)、P_(plat)、ΔP低于同组T1时,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试验组低氧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基于EIT技术的个体化PEEP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能有效改善苏醒期呼吸力学及氧合功能,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苏醒期质量,但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呼气末正压 呼吸力学 氧合指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揭示重度抑郁障碍伴自伤行为患者的脑部自发神经活动异常
19
作者 陈志敏 高辽鸣 +3 位作者 吴子琪 郑荣欣 尹红蕾 文戈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535-544,共10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重度抑郁障碍(MDD)伴自伤行为患者的脑部自发神经活动与认知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且符合DSM-5中MDD诊断标准的成年患者,分为伴自伤组(MDD+NSSI,n=29...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重度抑郁障碍(MDD)伴自伤行为患者的脑部自发神经活动与认知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且符合DSM-5中MDD诊断标准的成年患者,分为伴自伤组(MDD+NSSI,n=29)和不伴自伤组(MDD-NSSI,n=34),并招募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健康对照组(n=31)。所有被试完成资料收集、精神评估(HAMD-24、HAMA、C-SSRS和FASM)和认知测试(ANT)。通过对被试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fALFF值,分析3组间脑功能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特征,并分析这些脑区信号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探索脑功能异常与临床表现的潜在联系。结果MDD+NSSI组在左额中回、右颞中回处fALFF值增高(P<0.05),在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处降低(P<0.05);MDD-NSSI组在右前楔叶处降低(P<0.05)。MDD+NSSI组左额中回与HAMD呈正相关(r=0.418,P=0.024),MDD-NSSI组右前楔叶与HAMD呈正相关(r=0.357,P=0.038);MDD+NSSI组左额中回与C-SSRS one year呈正相关(r=0.396,P=0.034),右颞中回的与C-SSRS life time呈负相关(r=-0.390,P=0.037),右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与ANT警觉网络效率呈负相关(r=-0.473,P=0.010)。结论MDD+NSSI患者左侧额中回与右侧颞中回的神经活动异常可能反映冲动与情绪处理的变化,前扣带及旁扣带脑回异常具有跨年龄段一致性并影响警觉性;楔前叶异常仅见于MDD NSSI患者,提示两亚型存在不同的情绪和认知处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自发神经活动 比率低频振幅 重度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帕丽旦·尼亚孜 米艾赛·吐尔逊 +1 位作者 王姗姗 刘烁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603-608,共6页
目的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MVO)。方法随机纳入2023年10月~2024年10月于我院诊断高血压患者145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包括常规心脏电影序列、钆对比增强延迟期扫描和特征追踪技术,根据延迟期扫描诊断MVO... 目的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MVO)。方法随机纳入2023年10月~2024年10月于我院诊断高血压患者145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包括常规心脏电影序列、钆对比增强延迟期扫描和特征追踪技术,根据延迟期扫描诊断MVO将其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77)。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参数的差异,磁共振参数主要有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环向应变(GCS)以及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部的LS、RS和CS以及左室质量指数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病程、左室质量指数、GLS和基底部LS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GLS增加是高血压患者MVO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32,95%CI:2.426~4.032,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GLS诊断MVO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56~0.923,P<0.001)。结论基于特征追踪技术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高血压患者左心室GLS值对诊断MVO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作为钆对比增强延迟期扫描的替代技术,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微循环障碍 钆对比增强 特征追踪技术 整体纵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