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4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恒智 黄修柱 +11 位作者 张佳 袁善奎 张耀中 刘伟堂 王金信 张国福 连磊 路兴涛 彭学岗 李美 高传杰 刘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明确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早期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作物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在玉米、杂草3叶期前茎叶喷雾,能有效地防... 为明确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早期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作物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在玉米、杂草3叶期前茎叶喷雾,能有效地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742.5、891、1485 g/hm^(2)的剂量下,药后14 d总体株防效分别为85.7%、90.4%、95.3%、100%,药后28 d总体株防效分别为83.5%、88.8%、92.7%、98.0%,鲜重防效分别为85.2%、89.6%、94.5%、98.6%,同时对供试玉米“登海605”安全。因此,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可作为玉米田备选除草剂,采用早期茎叶喷雾防治一年生杂草,推荐有效成分用药量为742.5~891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津·异噁唑草酮 早期茎叶喷雾 玉米 安全性 株防效 鲜重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5年《农药科学与管理》
2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农药科学与管理》(以下简称《科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管理和科研方面的权威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多年来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知... 《农药科学与管理》(以下简称《科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管理和科研方面的权威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多年来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日本JST(Japan Science&Technology Corporation)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科学与管理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田杂草高效精准治理关键技术
3
作者 李美 黄修柱 +9 位作者 张佳 袁善奎 张耀中 高兴祥 李健 金岩 张国福 王丽岩 高传杰 刘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5期49-55,58,共8页
夏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杂草一直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中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除草,但生产中存在不科学用药的问题,造成防效降低或作物药害。为了更好地治理夏玉米田杂草,本文详细介绍了夏玉米田主要... 夏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杂草一直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中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除草,但生产中存在不科学用药的问题,造成防效降低或作物药害。为了更好地治理夏玉米田杂草,本文详细介绍了夏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绿色农艺控草技术和科学的化学除草技术,重点阐述了玉米田杂草土壤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杀草谱、施药条件及注意事项等杂草防控关键技术,为夏玉米田杂草高效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杂草 农艺控草技术 化学除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农药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4
作者 陈建波 赵莉 +3 位作者 陈秀 马琳 黄兰淇 李新新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5期6-9,24,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市农药经营许可与农药管理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药经营 农药经营实名制 农药数字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职业展望
5
作者 姜忠涛 张正炜 +2 位作者 陈秀 田如海 赵广全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2期28-33,共6页
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出台将是对《“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逐步推行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这一制度性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在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这... 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出台将是对《“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逐步推行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这一制度性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在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其也必将伴随国家一系列职业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而迎来自己的发展高峰,承担自己开展“农药使用技术咨询、指导、培训、开发和信息服务”的社会责任,完成“完善农药安全使用体系”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员 农药使用 技术指导 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豆用农药登记现状及分析
6
作者 崔晓敬 谭树新 +2 位作者 肖付明 高彩红 陈洁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6期23-27,共5页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对截至2024年11月21日登记作物为大豆的农药产品进行梳理,对登记农药的产品数量、剂型、毒性、防治对象、施用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用农药集中为除草剂,占比91.19%、生物农药登记较少、乳油...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对截至2024年11月21日登记作物为大豆的农药产品进行梳理,对登记农药的产品数量、剂型、毒性、防治对象、施用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用农药集中为除草剂,占比91.19%、生物农药登记较少、乳油等传统剂型占比较大等特点。针对存在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大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用农药 农药登记 现状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麦种子处理剂登记现状与问题分析
7
作者 牛建群 信洪波 +3 位作者 杨素梅 张萍 王海燕 张耀中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7期8-13,25,共7页
本文统计梳理了我国小麦种子处理剂的登记数量、产品毒性、剂型和农药组分等情况。针对当前小麦种子处理剂登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实现绿色高效发展。
关键词 小麦 种子处理剂 农药登记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种子处理剂的登记应用进展
8
作者 张正炜 宋安易 +2 位作者 李刚 石小媛 陈秀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2期7-12,共6页
种子处理剂技术具有靶向性强、安全性高、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它是推进农药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科学植保与绿色植保等先进理念的体现,符合未来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相关登记数据的查询与统计,梳理了当前我国种子处理剂... 种子处理剂技术具有靶向性强、安全性高、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它是推进农药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科学植保与绿色植保等先进理念的体现,符合未来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相关登记数据的查询与统计,梳理了当前我国种子处理剂产品的登记应用现状,以期为种子处理剂产品的登记与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 农药登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安全性评价
9
作者 秦治勇 白智江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8期45-50,共6页
为明确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及其对作物生长、在茶叶产品中的残留安全性,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20、30、40... 为明确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及其对作物生长、在茶叶产品中的残留安全性,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20、30、40、60 mL/667 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剂量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药后1~10 d的防治效果以施药后3 d时最高,校正防效在64.04%~87.28%之间,以后随时间推迟逐渐下降,施药后10 d校正防效仍达54.34%~70.18%,30、40、60 mL/667 m^(2)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虫螨腈悬浮剂72 mL/667 m^(2)和100 g/L吡丙醚乳油50 mL/667 m^(2)的校正防效,说明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能有效控制小贯小绿叶蝉的危害。该药剂对茶树生长安全,施药10 d时最大剂量60 mL/667 m^(2)吡丙醚与虫螨腈在茶叶中的残留含量分别为2.84 mg/kg(欧盟限量15 mg/kg)、虫螨腈9.99 mg/kg(欧盟限量50 mg/kg),低于当前欧盟限量标准,可以在欧标茶区推广使用。建议使用量30~40 mL/667 m^(2),在小贯小绿叶蝉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丙·虫螨腈 小贯小绿叶蝉 防治效果 农药残留 安全性 田间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防除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与安全性评价
10
作者 张明明 邢冰寒 +1 位作者 马爽 迟归兵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6期62-67,70,共7页
为明确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土壤喷雾处理对冬小麦(Winter wheat)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在冬小麦播后苗前... 为明确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土壤喷雾处理对冬小麦(Winter wheat)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在冬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处理1次,能有效地防治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对雀麦(Bromus japonicus)的防效略低于对其他杂草。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44、180、216、360 g a.i./hm^(2)的剂量下,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药后30 d总株防效分别为:88.22%、91.08%、94.27%、97.13%,药后165 d总株防效分别为:87.07%、90.34%、93.45%、96.21%,鲜重防效分别为:87.93%、91.44%、94.15%、96.76%,防治效果较好,且对供试冬小麦万丰826安全,相较于空白对照增产率为14.48%~15.13%。因此,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作为冬小麦田除草剂具有显著优势,采用土壤喷雾法防治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推荐剂量为144~216 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 冬小麦 安全性 株防效 鲜重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农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11
作者 宋宝安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在全球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农药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系统剖析农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入探讨当前农药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创新... 在全球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农药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系统剖析农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入探讨当前农药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创新不足、产业结构调整艰难等问题,并从靶标发现、分子设计、绿色生产等维度提出了针对性发展路径,为我国农药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4种芸苔素内酯类农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功名 吴静 +3 位作者 张靖怡 陈刘阳 沈鹏 王洪雷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4期42-48,共7页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4种芸苔素内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探索。水样过膜处理后,直接上机检测,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24-表芸苔素内酯、28-高芸苔素...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4种芸苔素内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探索。水样过膜处理后,直接上机检测,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24-表芸苔素内酯、28-高芸苔素内酯、丙酰芸苔素内酯和14-羟基芸苔素甾醇在0.001~0.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4种农药在添加水平为0.001~0.1 mg/L条件下的回收率为83.0%~99.2%,相对标准偏差为2.02%~5.54%。本方法简洁、高效、灵敏稳定和环保,同时满足农残痕量分析要求,为检测技术人员快速筛查水环境中多种芸苔素内酯类农药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苔素内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应用2种植调剂对大豆玉米生长调控效果初探
13
作者 邵逸飞 张风文 +3 位作者 金岩 张国福 张耀中 姜兴印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6期46-51,共6页
为了明确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田间调控效果,选择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镇开展田间试验。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下,经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能促进玉米、大豆的生长,提高出苗率、简易活力指数、株高等生... 为了明确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田间调控效果,选择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镇开展田间试验。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下,经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能促进玉米、大豆的生长,提高出苗率、简易活力指数、株高等生长指标,其中以不灭茬为空白对照:旋耕灭茬总体的促进效果最好,旋耕灭茬模式下,玉米的增产率为14.38%,大豆的增产率为5.05%;化学灭茬模式下玉米的增产率为11.01%,大豆的增产率为3.14%。该研究结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冠菌素 14-羟基芸苔素甾醇 旋耕灭茬 化学灭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山东省特色小宗作物芦笋褐斑病试验研究
14
作者 薛雯 薛燕楠 +4 位作者 张国福 金岩 夏晓明 张耀中 李向阳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8期39-44,50,共7页
为解决特色小宗作物芦笋登记农药种类少的现状,山东省农药检定所组织开展了25%己唑醇悬浮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芦笋褐斑病的室内活性、安全性以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己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对芦笋褐斑病菌... 为解决特色小宗作物芦笋登记农药种类少的现状,山东省农药检定所组织开展了25%己唑醇悬浮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芦笋褐斑病的室内活性、安全性以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己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对芦笋褐斑病菌的室内活性较好,EC_(50)值分别为0.4342 mg/L和0.9067 mg/L。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芦笋生长表现为安全,安全系数为4.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己唑醇悬浮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芦笋褐斑病均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田间推荐使用制剂量分别为25%己唑醇悬浮剂15~25 mL/667 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50 mL/667 m^(2),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全株均匀喷雾,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褐斑病 田间药效 室内活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蔬菜和食用菌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15
作者 孟军 吴蓉 +5 位作者 冯云 张扬 王丹丹 欧阳海燕 顾爱国 周玮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3期21-31,共11页
探究江苏省13个地市蔬菜和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情况及其膳食暴露风险。检测12种蔬菜和食用菌的农药残留,包括各类杀虫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和其他)和杀菌剂。使用危害商数(hazard quotient,HQ)和慢性危害指数(chron... 探究江苏省13个地市蔬菜和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情况及其膳食暴露风险。检测12种蔬菜和食用菌的农药残留,包括各类杀虫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和其他)和杀菌剂。使用危害商数(hazard quotient,HQ)和慢性危害指数(chronic hazard in⁃dex,cHI)评价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在15433份样品中,0.52%(81/15433)的样品检出农药残留,0.05%(7/15433)的样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超过最大残留限量(MRL)。大白菜中检测到的农药残留类型最多(9种)。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检出率最高。在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中,氟虫腈对成年男性的HQ为0.0033,对成年女性为0.0038,最高;而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HQ值最低,分别为0.0001和0.0002。所检测到的农药对食用蔬菜和食用菌无潜在风险,农药残留的影响在人类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需要加强农药在蔬菜和食用菌种植中的使用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食用菌 农药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二甲•丁•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筛选
16
作者 张大卫 樊梅云 +2 位作者 韩曙东 许映蓉 任新峰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3期38-42,共5页
以丁草胺、二甲戊灵和苄嘧磺隆为有效成分,优选可分散油悬浮剂剂型。试验通过乳化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的筛选,结合加工工艺,得到最佳配方:47%丁草胺+12%二甲戊灵+1%苄嘧磺隆+5%TSC-300+3%TSC-930+1%有机膨润土+1%气相白炭黑+1%柠檬酸... 以丁草胺、二甲戊灵和苄嘧磺隆为有效成分,优选可分散油悬浮剂剂型。试验通过乳化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的筛选,结合加工工艺,得到最佳配方:47%丁草胺+12%二甲戊灵+1%苄嘧磺隆+5%TSC-300+3%TSC-930+1%有机膨润土+1%气相白炭黑+1%柠檬酸钠+1%尿素+油酸甲酯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热储[(54±2)℃]分解率<2.0%,其余各项指标符合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丁草胺 苄嘧磺隆 可分散油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在丹参中的残留量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17
作者 于淼 于志波 +5 位作者 韩帅兵 马明 薛雯 杨素梅 邢冰寒 周力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为评价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在丹参上使用的安全性,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检测方法,并开展了1年4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14 d后,丹参(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0.020 mg/kg,丹参(干)为0.022~0.089 mg/... 为评价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在丹参上使用的安全性,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检测方法,并开展了1年4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14 d后,丹参(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0.020 mg/kg,丹参(干)为0.022~0.089 mg/kg;丙环唑在丹参(鲜)中残留量为<0.020~0.13 mg/kg,丹参(干)为<0.020~0.16 mg/kg。膳食风险评估显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分别占日允许摄入量(ADI)的23%和40%,风险可接受。本研究为两种杀菌剂在丹参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 丹参 残留量检测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杀虫剂对观赏月季花蓟马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研究
18
作者 陆澄滢 王欣 +1 位作者 高聪芬 沈迎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7期44-49,共6页
为筛选防治花蓟马的高效低毒药剂,本研究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花蓟马的室内毒力,并开展“化控+食诱”协同作用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强弱顺序为:环丙氟虫胺>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吡虫啉>溴... 为筛选防治花蓟马的高效低毒药剂,本研究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花蓟马的室内毒力,并开展“化控+食诱”协同作用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强弱顺序为:环丙氟虫胺>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吡虫啉>溴氰虫酰胺>双丙环虫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剂与食诱剂混用能显著提高单剂防效,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和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观赏月季花蓟马防效突出,药后8 d防效分别为86.61%和84.40%,高于对照药剂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79.43%,好于29%阿维·吡虫啉悬浮剂80.09%和10%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78.40%。综合考虑,推荐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和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作为防治观赏月季花蓟马的首选药剂,采取制剂量2000倍液与蓟马食诱剂500倍液混用喷雾,同时可与29%阿维·吡虫啉悬浮剂500倍液或10%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花蓟马 食诱剂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筛豆龟蝽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19
作者 周东来 刘磊 +2 位作者 黄运友 张亚 刘双清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筛选出防治筛豆龟蝽的高效药剂,通过开展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评价了5种常用杀虫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筛豆龟蝽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药3 d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2.5%溴氰菊酯乳油,防效分别为72.66%和70... 为筛选出防治筛豆龟蝽的高效药剂,通过开展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评价了5种常用杀虫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筛豆龟蝽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药3 d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2.5%溴氰菊酯乳油,防效分别为72.66%和70.84%,其他药剂的防效均不够理想。施药7 d后,2.5%溴氰菊酯乳油的防效最好,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次之,防效分别为81.38%和80.56%,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根据以上结果,可推荐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 g/666.7 m^(2)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g/666.7 m^(2)喷雾施用,作为筛豆龟蝽的应急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筛豆龟蝽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栝楼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20
作者 陈澄宇 张学峰 +3 位作者 赵云霞 唐艺婷 曹凯歌 熊战之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6期52-56,共5页
为筛选出栝楼根结线虫的高效防控药剂,以阿维菌素、噻唑膦、氟吡菌酰胺和氟烯线砜为供试药剂,以栝楼根结线虫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的毒力最高,氟吡菌酰胺和氟烯线砜次之,噻唑膦最低,其... 为筛选出栝楼根结线虫的高效防控药剂,以阿维菌素、噻唑膦、氟吡菌酰胺和氟烯线砜为供试药剂,以栝楼根结线虫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的毒力最高,氟吡菌酰胺和氟烯线砜次之,噻唑膦最低,其LC50值分别为0.2771、4.008、6.247和9.561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0.6 mL/株处理对栝楼根结线虫的防效最高,药后60 d防效为81.71%,药后120 d防效为66.05%。而20%噻唑膦水乳剂0.5 mL/株处理和40%氟烯线砜乳油1 mL/m^(2)处理的防效次之,在药后60 d防效分别为72.06%和76.38%,而在药后120 d防效分别降低至52.17%和61.90%。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0.06 mL/株处理的防效最低,药后60 d和120 d分别为64.10%和46.38%。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可有效防控栝楼根结线虫病,生产中推荐在瓜蒌幼苗移栽定植时,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制剂用量0.6 mL/株(有效成分用量10.8 mg/株)灌根施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根结线虫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